CN211741680U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1680U
CN211741680U CN202020224753.1U CN202020224753U CN211741680U CN 211741680 U CN211741680 U CN 211741680U CN 202020224753 U CN202020224753 U CN 202020224753U CN 211741680 U CN211741680 U CN 211741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base
element driv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247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孟廷
宋欣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1921889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3674768B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Taiwa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1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1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部具有一主轴,包括一外框以及一底座。外框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底座与外框沿着主轴排列。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运动。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驱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通过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的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使用者可以操作电子装置来获取各式各样的照片或影片。
当使用者使用具有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电子装置时,可能产生晃动,使得所拍摄的照片或影片产生模糊。随着对于影像品质的要求日益增高,需要可达到自动对焦的功能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对被拍摄物进行对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部具有一主轴,包括一外框以及一底座。外框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底座与外框沿着主轴排列。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驱动组件包括一线圈。活动部包括一承载座,可承载光学元件,承载座包括一突出部,朝向外框延伸。突出部的一剖面为矩形。线圈的部分围绕突出部。突出部的剖面的长宽比比例在约1.5至约3之间。突出部还包括一凸部。沿着突出部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凸部设置于突出部的短边。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弹性元件,其中活动部经由弹性元件活动地连接固定部,且沿着突出部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弹性元件的部分设置于突出部的长边。弹性元件抵接突出部的边缘。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其中底座为矩形,具有相对的二长边以及相对的二短边。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外部连接电路构件,设置于底座的短边的一者。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电性连接件,设置于底座的短边的另一者。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电路组件以及一回路构件,回路构件的部分内埋于底座,且电路组件通过电性连接件与回路构件电性连接。线圈的绕线轴与电路组件所在平面平行。驱动组件经由弹性元件电性连接回路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一电性连接部以及一第二电性连接部,其中弹性元件与回路构件在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而回路构件与电路组件在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且第一电性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性连接部在平行主轴的方向上与外框的距离不同。沿着垂直主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电性连接部与电路组件不重叠。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止动部,设置于活动部或固定部,限制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的运动范围,其中沿着垂直主轴的方向观察时,电路组件与止动部部分重叠。电路组件包括一凹部,止动部的部分位于凹部。底座包括一凹槽,且止动部接触凹槽。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感测器,其中感测器与止动部位于底座的不同角落。止动部可为复数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承载座的立体图。
图5是电路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底座的俯视图。
图7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8是底座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第二弹性元件、电路组件以及底座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11以及图12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外部电路连接构件以及电子元件的示意图。
图14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仰视图。
图15是承载座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6是承载座以及第二弹性元件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仰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2 光学元件
10 外框
11 顶面
12 侧壁
20 第一弹性元件
30 承载座
31 贯穿孔
32 容置空间
33 止动部
40 驱动组件
41 磁性元件
42 线圈
50 第二弹性元件
51 连接部
52 变形部
60 电路组件
63 凹部
70 底座
70A 延伸部
71 开口
72 容纳部
73 凹槽
75 支撑台
77 挡片
80 感测组件
81 被感测物
82 感测器
90 回路构件
90A 突起
91 第一电性连接部
92 第二电性连接部
100 电性连接件
110 接着元件
120 外部电路连接构件
130 电子元件
421 绕线轴
3011 长边
3012 短边
L1 长边
L2 短边
M 主轴
O 光轴
P1 固定部
P2 活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公开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并叙述各个构件以及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实施本公开的不同特征。例如,若本说明书叙述了第一特征形成于第二特征“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可包含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可包含了有附加特征形成于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而使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其仅用于标示区分两个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元件。除此之外,在本公开的不同范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符号或字母。
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空间相关用词,例如:“在…下方”、“下方”、“在…上方”、“上方”等用词,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在附图中示出的方位外,这些空间相关用词意欲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位。装置可被转向不同方位(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则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词亦可依此相同解释。
兹配合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以及一光学元件2的立体图。当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设置于电子装置时,可设置于智能手机的正面,搭配光学元件2作为前镜头装置。光学元件2具有一光轴O,光轴O为穿过光学元件2的中心的虚拟轴线。图2是图1中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分解图。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包括一固定部P1、一活动部P2、一驱动组件40以及一感测组件80。活动部P2相对于固定部P1运动,并可承载光学元件2。驱动组件40驱动活动部P2相对于固定部P1运动。感测组件80感测活动部P2相对于固定部P1的运动状况。
固定部P1具有一主轴M,主轴M穿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当光学元件2、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与一感光元件(未图示)(例如:感光耦接检测器(charge-coupled detector,CCD))对准(aligned)时,光学元件2的光轴O亦穿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中心,使得光学元件2的光轴O与固定部P1的主轴M重合。不过,由于光学元件2是装设于活动部P2中,可能因为活动部P2的运动、晃动、倾斜,使得光学元件2的光轴O与固定部P1的主轴M不重合。在附图中通过光轴O或主轴M来辅助说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相关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P1包括一外框10、一电路组件60以及一底座70。活动部P2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20、一承载座30、两个第二弹性元件50。驱动组件40包括两个磁性元件41以及两个线圈42。感测组件80包括一被感测物81以及一感测器82。应理解的是,元件可依照使用者需求增添或删减。
固定部P1的外框10、电路组件60以及底座70按序沿着主轴M排列。外框10位于电路组件60以及底座70上方。外框10可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塑胶。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外框10可阻绝电磁波。如此一来,可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周遭的天线所产生的电磁波的干扰。
外框10具有一顶面11以及由顶面11的边缘沿着主轴M方向延伸的四个侧壁12,而底座70具有一开口71。外框10的侧壁12与底座70连接,连接之后内部形成的空间可容纳活动部P2、驱动组件40、感测组件80等元件。
电路组件60设置于底座70之上,电路组件60可为一电路板,例如: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软硬复合板等。电路组件60连接一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经由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通入电流。将在以下内容详述电流流经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方式。
活动部P2的第一弹性元件20、承载座30、第二弹性元件50按序沿着主轴M排列。承载座30具有一贯穿孔31,以承载光学元件2,且贯穿孔31与光学元件2之间可配置有相互对应的螺牙结构,使得光学元件2固定于承载座30。
第一弹性元件2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50可由金属材料制成。承载座30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50弹性地夹持而可活动地连接固定部P1的外框10以及底座70。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50的夹持,承载座30并未直接接触外框10以及底座70,且承载座30的移动范围亦受到限制,以避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移动或受到外力冲击时,承载座30以及在其内的光学元件2由于碰撞到外框10或是底座70而造成损坏。
驱动组件40的磁性元件41以及线圈42的位置相互对应,并邻近承载座30设置。磁性元件41可为永久磁铁。磁性元件41的一对磁极(N极、S极)的排列方向与主轴M平行。磁性元件41以及线圈42大致为矩形结构,且磁性元件41的长边对应线圈42的长边。当线圈42通入电流时,磁性元件41与线圈42之间可产生磁力,进而驱动承载座30及在其内的光学元件2沿着平行于光轴O的方向运动。线圈42具有一绕线轴421,绕线轴421与主轴M垂直,并平行于电路组件60所在平面。相较于绕线轴421与主轴M平行的设置方式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线圈42可减少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在垂直于主轴M的方向的尺寸。除此之外,沿着主轴M观察时,驱动组件40会与电路组件60部分重叠,亦可减少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在垂直于主轴M的方向的尺寸。
感测组件80的被感测物81以及感测器82的位置相互对应。请先参考图3,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示意图。被感测物81邻近于承载座30设置。承载座30包括一容置空间32,容置被感测物81。感测器82设置于底座70。详细而言,感测器82以表面粘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等方式安装至电路组件60面对底座70的表面。底座70包括一容纳部72,容纳感测器82。容纳部72可能贯穿或不贯穿底座70,而为通孔或凹槽。因此,电路组件60是设置于承载座30与感测器82之间。被感测物81可为一磁性元件,例如:磁铁。感测器82可为巨磁阻(Giant Magneto Resistance,GMR)感测器或穿隧磁阻(TunnelingMagneto Resistance,TMR)感测器等。当承载座30移动时,邻近的被感测物81亦随着承载座30移动,被感测物81的磁场因而发生变化。感测器82可检测被感测物81的磁场变化,进而得知承载座30的位置,并调整承载座30的位置,达到精确控制承载座30的位移的效果。
接着,请一并参考图4至图7。图4是承载座30的立体图。图5是电路组件60的俯视图。图6是底座70的俯视图。图7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部分的剖面图。
如图4所示,承载座30包括三个止动部33。被感测物81设置于承载座30的其中一个角落,而三个止动部33设置于承载座30的另外三个角落。如图5所示,电路组件60包括三个凹部63。如图6所示,底座70包括三个凹槽73。当承载座30、电路组件60以及底座70堆叠排列时,设置于承载座30的被感测物81是对应于设置于底座70的感测器82,而承载座30的三个止动部33是对应于电路组件60的三个凹部63以及底座70的三个凹槽73。
止动部33可限制承载座30相对于底座70的运动范围。如图7所示,当承载座30移动时,承载座30的止动部33可顺利通过电路组件60的凹部63,而不会受到电路组件60的阻碍。特定地,当承载座30朝向底座70运动时,止动部33的部分位于凹部63,于此同时,沿着垂直主轴M的方向观察时,止动部33与电路组件60部分重叠。
当驱动组件40驱动承载座30沿着光轴O运动到极限范围时,止动部33会接触底座70的凹槽73,使得承载座30的其余部分无法接触底座70,而可防止承载座30的其余部分撞击底座70。因此,通过止动部33可避免承载座30以及在其内的光学元件2因为碰撞底座70而损坏。
除此之外,止动部33的数量、位置可再进行调整。止动部33可为复数个。举例而言,本实施例中的三个止动部33与底座70的三个接触面可有效分散撞击力,提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整体的稳定性。又,本实施例中的止动部33是承载座30的一部分,而底座70具有与止动部33接触的凹槽73,不过,底座70也可具有止动部(未图示)来取代凹槽73,使得承载座30的止动部33与底座70的止动部互相对应。或者,仅有承载座30或底座70中的一者具有止动部。例如,感测器82设置于底座70的其中一个角落,而止动部设置于底座70的其他角落。
又,如图6所示,底座70包括四个支撑台75,支撑台75的高度略高于底座70的其他部分,亦即支撑台75较底座70的其他部分靠近外框10的顶面11。沿着主轴M观察时,支撑台75与感测器82并不重叠。关于支撑台75的功用将在以下内容详述。
图8是底座70的部分的立体图。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还包括一回路构件90。回路构件90的部分以埋入成型(insert molding)等方式内埋于底座70。回路构件90为底座70的导线,包括一第一电性连接部91以及一第二电性连接部92,以与其他元件电性连接。如图8所示,回路构件90的第一电性连接部91显露于底座70的支撑台75。
图9是第二弹性元件50、电路组件60以及底座70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部分的示意图。图9以及图10进一步示出第二弹性元件50以及电路组件60。如图9所示,第二弹性元件50包括一连接部51以及一变形部52。连接部51是固定地设置在底座70的支撑台75上。因此,第二弹性元件50主要是通过变形部52的延长或缩短而产生形变,以达到与第一弹性元件20弹性地夹持承载座30的目的。沿着主轴M观察时,支撑台75与电路组件60不重叠。因此,沿着垂直主轴M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电性连接部91与电路组件60也不重叠。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回路构件90在第一电性连接部91与第二弹性元件50电性连接,且在第二电性连接部92与电路组件60电性连接。第一电性连接部91以及第二电性连接部92在主轴M的方向上与外框10的顶面11的距离不同。除此之外,支撑台75的高度高于电路组件60,也就是说,支撑台75在主轴M的方向上较电路组件60靠近外框10的顶面11。
由于连接部51设置于支撑台75,且变形部52与电路组件60相隔一距离,当第二弹性元件50产生形变时,第二弹性元件50并不会接触到电路组件60。通过支撑台75的设计,可避免因为元件互相撞击产生粒子或碎屑造成成像具有黑点的问题。
接下来,将通过图11以及图12描述回路构件90如何在第二电性连接部92与电路组件60电性连接。图11以及图12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部分的立体图,示出的角度与先前的附图不同,图11以及图12呈现的视角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底部。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还包括一电性连接件100。电性连接件100可为任何可使零件彼此电性连接的材料,例如:锡。电性连接件100的部分是设置于电路组件60面朝底座70的表面。回路构件90显露于底座70的底面的部分经由电性连接件100与电路组件60电性连接,亦即电性连接件100设置于电路组件60与底座70之间,以让电流顺利通过。在一些实施例中,亦可省略电性连接件100,而以熔接或具有导电功能的胶水等任何可电性连接的方式来电性连接电路组件60以及回路构件90。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可还包括一接着元件110。相较于图11,图12进一步示出外框10的侧壁12以及接着元件110。外框10与底座70连接时,侧壁12邻近电性连接件100的一侧,使得沿着垂直主轴M的方向观察时,电性连接件100与外框10的侧壁12部分重叠。接着元件110可为粘接材料或绝缘材料,例如:树脂材料。接着元件110设置在电路组件60与底座70之间,且直接接触电路组件60的表面以及底座70的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着元件100更直接接触外框10,以强化外框10与底座70的连接。
如图12所示,接着元件110直接接触电性连接件100并覆盖电性连接件100。由于接着元件110通常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包覆力,可保护电性连接件100,也就是电路组件60与回路构件90电性连接的位置,并可降低粉尘、水气等杂质进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几率。若接着元件110为绝缘材料时,可达到绝缘效果。施加接着元件110的步骤一般称为“点胶”,可通过人工以及机械两种方式进行。
图13是底座70的部分的立体图,其视角与图11以及图12不同。沿着垂直主轴M的方向观察时,感测器82与底座70部分重叠,且底座70的底面在主轴M的方向上较感测器82的底面远离外框10的顶面11,使得容纳部72可保护感测器82。在一些实施例中,感测器82在主轴M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底座70的容纳部72在主轴M方向上的尺寸。除此之外,底座70的底面在主轴M的方向上较该感测器82的底面远离外框10的顶面11。除此之外,由于感测器82是设置在容纳部72中,不会占据到其他空间,也有助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整体的小型化。又,也可将接着元件110设置于容纳部82,以进一步强化结构。如此一来,接着元件110直接接触感测器82、电路组件60以及底座70。
如图13所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还包括一电子元件130。底座70包括两个挡片77,接触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以增加结构强度。电子元件130可为电容、电感、滤波器、集成电路等,设置于电路组件60邻近于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的一侧。类似地,也可将接着元件110设置于电子元件130,使得接着元件110直接接触电路组件60以及电子元件130。
综上所述,仅需要一次性地施加接着元件110(亦即点胶)至容纳部82或电子元件130,即可同时粘着多个元件,不仅简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也可增加接着强度。
图11至图13仅显示底座70的部分,而图14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仰视图,用以呈现底座70的全貌。如图14所示,底座70为矩形形状,具有相对的二长边L1以及相对的二短边L2。例如,长边L1为9.5毫米,而短边L2为8.5毫米。回路构件90以及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分别设置于矩形底座70相对的二短边L2,可避免增加长边L1的长度,提升空间的利用性,达到小型化。
图15是承载座30的部分的立体图。承载座30包括两个突出部301,位于相对的两侧,并朝向外框10的侧壁12延伸。为了简化,在此仅示出其中一个突出部301。线圈42的部分围绕突出部301,例如,线圈42接出的引线缠绕于突出部301,以使得线圈42可与其他元件电性连接。沿着主轴M观察时,突出部301的顶面为矩形,包括相对的二长边3011以及相对的二短边3012。而且,沿着垂直主轴M的方向观察时,突出部301的剖面也为矩形,且剖面的长宽比比例优选地在约1.5至约3之间。若突出部301的剖面的长宽比比例低于1.5,例如,剖面的长宽比为1而呈正方形,在活动部P2运动时,引线可能因为容易旋转而脱离。若突出部301的剖面的长宽比比例高于3,则突出部301可能因为体积过大而不利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小型化。
为了防止引线脱落,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301进一步包括两个凸部302,设置在突出部301的边缘。详细而言,设置于突出部301顶面所呈矩形形状的短边。也就是说,沿着突出部301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凸部302设置于突出部301的短边3012。不过,亦可仅设置一个凸部302或者省略凸部302。沿着主轴M观察时,突出部301以及凸部302形成的轮廓大致呈凸字形。
图16是承载座3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50的部分的立体图。第二弹性元件50的部分设置于突出部301的顶面,且抵接突出部301的边缘。详细而言,第二弹性元件50抵接突出部301的顶面所呈矩形形状的长边,也就是说,沿着突出部301延伸的方向观察时,第二弹性元件50的部分设置于突出部301的长边3011,而可具有优选的机械强度。电性连接件100可设置于突出部301的顶面,以使得线圈42与第二弹性元件50电性连接。
在此详细描述流经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电流顺序。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外部的一供电来源(未图示)连接,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包括数个引脚,可供不同方向的电流流入或流出。根据所欲修正的位移方向,例如,承载座30朝向或远离底座70运动来控制电流的方向。
电流首先流经与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相连的电路组件60中的电路,并流经设置在电路组件60的感测器82,之后,通过第二电性连接部92流至回路构件90,再通过第一电性连接部91传导至第二弹性元件50。如图16所示,第二弹性元件50在承载座30的突出部301与线圈42电性连接,故电流随后流经线圈42,进而与磁性元件41产生电磁驱动力。接下来,电流流到相对侧的突出部301,并按序流经相对侧的线圈42、第二弹性元件50、回路构件90、电路组件60、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最终流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总括来说,外部电路连接构件120是通过电路组件60与感测器82电性连接。而且,感测器82通过按序流经电路组件60、回路构件90、第二弹性元件50的电流电性连接驱动组件40。
接下来,将描述一些不同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类似的元件以类似的符号表示,且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A的部分的立体图。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A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差异在于回路构件90具有至少一突起90A,同时地对应第二弹性元件50以及电路组件60。如此一来,仅需要一次性地施加电性连接件100(例如:焊锡)至突起90A,即可使电性连接件100直接接触第二弹性元件50、电路组件60、回路构件90,进而使得第二弹性元件50、电路组件60、回路构件90电性连接,而不需要在不同位置(如10图所示的第一电性连接部91以及第二电性连接部92)分别进行电性连接,而可简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为了方便说明,图17示出的两个突起90A中,仅有其中一者示出电性连接件100。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B的仰视图。请一并参考图14以更清楚地了解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B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差异。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B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差异在于回路构件90是在靠近底座70的开口71的边缘与电路组件60电性连接,因此,电性连接件100是设置于底座70的开口71的边缘,而底座70的部分是位于电性连接件100与外框10的侧壁12之间。当外框10是由金属制成时,这样的设计可防止电性连接件100与外框10的侧壁12接触造成短路的问题。也就是说,考量外框10的材质等因素,可自由地布设回路构件90与电路组件60电性连接的位置。
图19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C的示意图。请一并参考图3以更清楚地了解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C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的差异。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C的电路组件60是设置于底座70下方,不过,感测器82同样地以表面粘着技术(SMT)等方式安装至电路组件60面对底座70的表面,并被容纳于底座70的容纳部72中。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D的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进一步变异。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D的底座70还包括两个延伸部70A,电路组件60是设置于两个延伸部70A之间的空间,避免电路组件60受到其他元件的接触或碰撞而造成损坏。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外框可能选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选用非金属材料时可阻绝电磁波的干扰。底座为矩形,电路组件设置于底座之上,以达到小型化。感测器设置于电路组件,以感测被感测物,并提升感测精度。除此之外,底座具有相应的容纳部来保护感测器。
前述内文概述了许多实施例的特征,使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以从各个方面优选地了解本公开。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可轻易地以本公开为基础来设计或修饰其他工艺以及结构,并以此达到相同的目的及/或达到与在此介绍的实施例等相同的优点。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亦应理解这些相等的结构并未背离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构思与范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构思和范围内,可作变动、替代与润饰。除此之外,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每一权利要求构成单独的实施例,且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Claims (20)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
一固定部,具有一主轴,包括:
一外框,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一底座,与该外框沿着该主轴排列;
一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运动;以及
一驱动组件,驱动该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包括一线圈以及一磁性元件,且该线圈的位置对应该磁性元件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包括一承载座,可承载一光学元件,并包括一突出部,朝向该外框延伸,且该突出部的一剖面为矩形,且该线圈的部分围绕该突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的该剖面的长宽比比例在1.5至3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还包括一凸部,沿着该突出部延伸的方向观察时,该凸部设置于该突出部的短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元件,其中该活动部经由该弹性元件活动地连接该固定部,且沿着该突出部延伸的方向观察时,该弹性元件的部分设置于该突出部的长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抵接该突出部的边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为矩形,具有相对的二长边以及相对的二短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部连接电路构件,设置于该底座的该等短边的一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性连接件,设置于该底座的该等短边的另一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路组件以及一回路构件,其中该回路构件的部分内埋于该底座,且该电路组件通过该电性连接件与该回路构件电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还包括一线圈,且该线圈的绕线轴与该电路组件所在平面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元件,其中该活动部经由该弹性元件活动地连接该固定部,且该驱动组件经由该弹性元件电性连接该回路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电性连接部以及一第二电性连接部,其中该弹性元件与该回路构件在该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而该回路构件与该电路组件在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且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以及该第二电性连接部在平行该主轴的方向上与该外框的距离不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垂直该主轴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与该电路组件不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止动部,设置于该活动部或该固定部,限制该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的运动范围,其中沿着垂直该主轴的方向观察时,该电路组件与该止动部部分重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组件包括一凹部,该止动部的部分位于该凹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一凹槽,且该止动部接触该凹槽。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感测器,其中该感测器与该止动部位于该底座的不同角落。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止动部为复数个,且该感测器与该等止动部位于该底座的不同角落。
CN202020224753.1U 2019-03-06 2020-02-28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Active CN2117416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14543P 2019-03-06 2019-03-06
US62/814,543 2019-03-06
EP19218896.9A EP3674768B1 (en) 2018-12-27 2019-12-20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EP19218896 2019-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1680U true CN211741680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3351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5778.7U Active CN211979304U (zh) 2019-03-06 2020-02-25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2020224753.1U Active CN211741680U (zh) 2019-03-06 2020-02-28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5778.7U Active CN211979304U (zh) 2019-03-06 2020-02-25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11668949B2 (zh)
CN (2) CN21197930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379629U (zh) * 2019-07-26 2021-01-1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及光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1201B2 (en) * 2008-04-03 2011-10-18 Nokia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having movable lens
KR101164755B1 (ko) * 2010-11-02 2012-07-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US9341809B2 (en) * 2012-08-17 2016-05-17 Tdk Taiwan Corporation Lens focusing device
KR101328301B1 (ko) * 2012-10-10 2013-11-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액추에이터
KR102079758B1 (ko) * 2012-12-14 2020-02-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US9055207B2 (en) * 2012-12-31 2015-06-09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Auto-focus camera module with MEMS distance measurement
CN104216199B (zh) * 2013-05-29 2019-04-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KR20150054494A (ko) * 2013-11-12 2015-05-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EP3713062A1 (en) * 2013-12-23 2020-09-2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6170912B (zh) * 2014-02-27 2019-11-0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马达
EP2916153B1 (en) * 2014-03-05 2021-04-0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6003103A1 (ko) * 2014-07-03 2016-01-07 엘지이노텍(주) 렌즈 구동 장치
EP3413119A1 (en) * 2014-12-17 2018-12-1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12114468B (zh) * 2015-01-20 2022-05-2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影机模块及光学设备
JP6476981B2 (ja) * 2015-02-20 2019-03-0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3473023B (zh) * 2015-03-19 2023-08-1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EP3088931B1 (en) * 2015-04-30 2024-09-0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579630B (zh) * 2015-11-20 2017-04-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
US10746957B2 (en) * 2016-04-05 2020-08-1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equipped device
US10764475B2 (en) * 2017-05-17 2020-09-01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mechanism
CN109212712B (zh) * 2017-07-07 2022-03-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
CN116299940A (zh) * 2018-01-10 2023-06-2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其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JP7021434B2 (ja) * 2018-02-05 2022-02-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482119B2 (ja) * 2018-10-08 2024-05-13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85021A1 (en) 2020-09-10
US20220197051A1 (en) 2022-06-23
US20200285068A1 (en) 2020-09-10
US11668949B2 (en) 2023-06-06
CN211979304U (zh) 2020-11-20
US11994692B2 (en) 2024-05-28
US11300803B2 (en)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6894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10649314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system
CN212009108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KR102641438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US11693213B2 (en) Optical system
KR102560692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240038689A (ko) 카메라 모듈,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09414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503860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CN211741680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KR20230104567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711445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CN217305632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659569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5219289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3574852B (zh) 透镜驱动装置和相机模块
US20240244323A1 (en) Camera device
US20240244324A1 (en) Camera device
KR102490115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20157856A (ko) 카메라 장치
CN117397248A (zh) 相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