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27199U - 一种翻边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边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27199U CN211727199U CN201922427873.1U CN201922427873U CN211727199U CN 211727199 U CN211727199 U CN 211727199U CN 201922427873 U CN201922427873 U CN 201922427873U CN 211727199 U CN211727199 U CN 2117271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ming surface
- forming
- die
- arc
- arranged oppo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边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翻边模具,包括凹模、凸模,凹模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一缺口,缺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托料面、第一成型面以及连接第一托料面和第一成型面的第一连接面,第一托料面与第一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90°;凸模相对缺口设置,凸模上设置有第二成型面、第三成型面以及连接第二成型面和第三成型面的第二连接面,第二成型面相对第一托料面设置,第三成型面相对第一成型面设置,第三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80°,第二连接面相对第一连接面设置。本实用新型加后的翻边的转角处的角度能满足检测和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边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踏板横梁零件属于汽车白车身底部重要零件,前端连接中央通道总成,后部连接后地板总成,两侧分别连接左/右前纵梁总成,因此对其强度、刚度及焊接尺寸都有极其严格的工艺要求,该零件四周翻边,翻边面尺寸公差要求在±0.5mm之内,个别翻边面角度要求为90°,通过模具对该零件进行翻边时,通过凸模和凹模的配合形成90°的翻边,但是,由于零件自身的弹性回复力,翻边的回弹会导致方便角度并非90°,在进行装车时,尺寸精度无法达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翻边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零件由于弹性回复力的存在使得翻边的角度达不到90°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凹模,所述凹模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托料面、第一成型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托料面和所述第一成型面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托料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90°;
凸模,所述凸模相对所述缺口设置,所述凸模上设置有第二成型面、第三成型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成型面和所述第三成型面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成型面相对所述第一托料面设置,所述第三成型面相对所述第一成型面设置,所述第三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80°,所述第二连接面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面设置,所述第二成型面、第三成型面、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托料面、第一成型面、第一连接面配合对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将待加工的零件设置于所述凹模与所述凸模之间,通过所述凸模与凹模的相互靠近,使得所述凸模与凹模分别夹紧待加工的零件的两侧,随着凸模与凹模的继续靠近,待加工的零件发生形变,当待加工的零件的一侧紧贴所述第一托料面、第一成型面、第一连接面,待加工的零件的另一侧紧贴第二成型面、第三成型面、第二连接面,待加工的零件初步成型,将凸模向远离凹模的方向移动,待加工的零件的转角处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弹,使得该翻边的转角处的转角的角度由80°回弹至90°左右,成型后的待加工的零件的翻边处的角度符合后续检测和装配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踏板横梁零件三维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中所示的零件即为踏板横梁零件,图1中B即为需要加工出的翻边的转角,当翻边的转角达不到预设的直,翻边会与零件本体分离,使得零件通过检查,不能用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边模具,如图2至5所示,包括凹模1、凸模2,凹模1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一缺口,缺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托料面11、第一成型面12以及连接第一托料面11和第一成型面12的第一连接面13,第一托料面11与第一成型面12之间的夹角为90°。
具体的,第一连接面13与第一托料面11之间通过第一圆弧面14进行过度,第一连接面13与与第一成型面12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面15进行过度,第一圆弧面14的半径为2.5-1.5毫米,第二圆弧面15的半径为2.5-1.5毫米。
优选的,第一圆弧面14的半径为2毫米,第二圆弧面15的半径为2毫米。
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面13、第一圆弧面14、第二圆弧面15,将第一托料面11和第一成型面12之间的90°的夹角通过第一连接面13、第一圆弧面14、第二圆弧面15进行过度,大大减小了转角处的圆角的半径,有效减小了弹性回复力,便于精准控制待加工的零件成型后的角度。
且如果直接将第一托料面11和第一成型面12之间通过半径为2毫米的圆角进行过度,会导致转角处弯折过大,会导致待加工的零件的转角处发生损伤,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面13,能有效的对转角处进行过度,避免出现压伤工件的情况。
凸模2相对所述缺口设置,凸模2设置有第二成型面21、第三成型面22以及连接第二成型面21和第三成型面22的第二连接面23,第二成型面21相对第一托料面11设置,第三成型面22相对第一成型面12设置,第三成型面22与第二成型面21之间的夹角为80°,第二连接面23相对第一连接面13设置,第二成型面21、第三成型面22、第二连接面23与第一托料面11、第一成型面12、第一连接面13配合对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
具体的,第二连接面23与第二成型面21之间通过第三圆弧面24进行过度,第三圆弧面24相对第一圆弧面14设置,第二连接面23与第三成型面22之间通过第四圆弧面25进行过度,第四圆弧面25相对第二圆弧面15设置。
当凹模1和凸模2紧压待加工零件时,第一托料面11与第二成型面21相互平行,第二连接面23与第一连接面13相互平行。
当凹模1和凸模2完全压合时,第一成型面12与第三成型面22之间夹角为10°。
当第一圆弧面14、第二圆弧面15的半径越大,零件在第一圆弧面14、第三圆弧形的相互配合下形成的转角的半径也越大,零件在第二圆弧面15、第四圆弧形的相互配合下形成的转角的半径也越大,半径越大回复力越强,半径太小,转角处不耐磨损,通过实验测得,当第一圆弧面14的半径为2.5-1.5毫米、第一连接面13的半径为2毫米时,均可实现对零件的转角的成型,当第一圆弧面14的半径为2毫米、第一连接面13的半径为2毫米时,零件转角处的回复力较小且耐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将待加工的零件设置于凹模1与凸模2之间,通过凸模2与凹模1的相互靠近,使得凸模2与凹模1分别夹紧待加工的零件的两侧,随着凸模2与凹模1的继续靠近,待加工的零件发生形变,当待加工的零件的一侧紧贴第一托料面11、第一成型面12、第一连接面13、第一圆弧面14、第二圆弧面15,待加工的零件的另一侧紧贴第二成型面21、第三成型面22、第二连接面23、第三成型面22、第四圆弧面25,待加工的零件初步成型,将凸模2向远离凹模1的方向移动,待加工的零件的转角处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弹,使得该翻边的转角处的转角的角度由80°回弹为90°左右,成型后的待加工的零件的翻边处的角度符合后续检测和装配的要求。
通过将第一圆弧面14、第二圆弧面15的半径设置为2毫米,能有效控制待加工的零件的回复力,使得回弹后的待加工的零件的转角处的角度精准的达到90°。
待加工的零件为金属板材。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凹模,所述凹模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托料面、第一成型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托料面和所述第一成型面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托料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90°;
凸模,所述凸模相对所述缺口设置,所述凸模上设置有第二成型面、第三成型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成型面和所述第三成型面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成型面相对所述第一托料面设置,所述第三成型面相对所述第一成型面设置,所述第三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的夹角为80°,所述第二连接面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面设置,所述第二成型面、第三成型面、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托料面、第一成型面、第一连接面配合对待加工零件进行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托料面之间通过第一圆弧面进行过度,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成型面之间通过第二圆弧面进行过度,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为2.5-1.5毫米,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为2.5-1.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为2毫米,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为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通过第三圆弧面进行过度,所述第三圆弧面相对所述第一圆弧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三成型面之间通过第四圆弧面进行过度,所述第四圆弧面相对所述第二圆弧面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27873.1U CN211727199U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一种翻边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27873.1U CN211727199U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一种翻边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27199U true CN211727199U (zh) | 2020-10-23 |
Family
ID=72871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27873.1U Active CN211727199U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一种翻边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271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99421A (zh) * | 2019-12-27 | 2020-06-19 |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翻边模具 |
-
2019
- 2019-12-27 CN CN201922427873.1U patent/CN2117271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99421A (zh) * | 2019-12-27 | 2020-06-19 |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翻边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727199U (zh) | 一种翻边模具 | |
CN109175093A (zh) | 一种汽车顶盖尾部尖角坡皱叠料及开裂处理工艺 | |
CN111299421A (zh) | 一种翻边模具 | |
CN111687600B (zh) | 汽车顶盖成形工艺方法及汽车顶盖 | |
CN104117602A (zh) | 一种汽车后桥壳片的冷冲压工艺 | |
CN104785623B (zh) | 汽车排气系统隔热罩的成形加工模具 | |
CN105642725A (zh) | 一种辐照监督管几字型半槽壳冲压成型工艺 | |
CN210703365U (zh) | 空腔零件的内定位机构 | |
CN112007970A (zh) | 一种控制后门外板b柱侧整形质量的工艺方法 | |
CN110732576A (zh) | 一种汽车摆臂冲压件端孔翻孔模具及其翻孔方法 | |
CN206343517U (zh) | 一种汽车卡扣连续模 | |
CN210586619U (zh) | 一种斜法兰零件粘性介质成形的合模装置 | |
CN211564395U (zh) | 一种拖钩锻造坯件 | |
CN206492863U (zh) | 一种折角屏蔽接地卡身模具 | |
CN208542827U (zh) | 一种双摆块式折弯模具 | |
CN210557900U (zh) | 一种多工位模具端拾器 | |
CN210164728U (zh) | 一种连接用转角件 | |
CN207238921U (zh) | 一种复杂加强件冲压成形的三次翻边模具 | |
CN213915832U (zh) | 一种精密车身梁类构件加工用翻边模具 | |
CN214391820U (zh) | 薄壁件成型装置 | |
CN205703892U (zh) | 带有遮挡结构的扳手 | |
CN109047876A (zh) | 一种密封槽成型刀具 | |
CN205153142U (zh) | 用于钢结构建筑房屋的底框部角件 | |
CN207709660U (zh) | 一种用于多折弯成型的模具 | |
CN213105322U (zh) | 一种高平整度焊接铝制框架工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30040 No. 9 Jin Bei Yi Road, Dongxihu District, Wuhan, Hubei Patentee after: Dongshi (Wuhan)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40 No. 9 Jin Bei Yi Road, Dongxihu District, Wuhan, Hubei Patentee before: DONGFENG (WUHAN) INDUSTRIAL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