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26230U - 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26230U
CN211726230U CN201921854220.5U CN201921854220U CN211726230U CN 211726230 U CN211726230 U CN 211726230U CN 201921854220 U CN201921854220 U CN 201921854220U CN 211726230 U CN211726230 U CN 211726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pply
supply pipes
frame
wate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542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靖国
薛卓
侯海军
申诺然
张颖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uanfang General Avi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uanfang General Avi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uanfang General Avi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uanfang General Avi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542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26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26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26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用以解决因喷水装置处于喷射点位置的结构截面积过大,易造成发动机在吸气过程中流阻过大而发生喘震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支撑框,供水框,喷嘴注水管,底框和喷头;供水框包括主供水管和分供水管,两条主供水管的底端均设置在底框的第一个边上,至少3条分供水管横向平行设置在两条主供水管之间,主供水管的进水端与供水系统的出水口联通,主供水管分别与分供水管联通,分供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与喷嘴注水管联通;支撑框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框的第二个边上,且设置在支撑框内的横向支撑杆用于固定喷嘴注水管;延伸出支撑框的多个喷头截面呈圆形。

Description

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水装置用于模拟航空发动机的吸雨环境试验,需要符合适航条款的要求,其中喷水投射面要求接近于圆形,在进气道入口处直径不小于0.9m,喷水装置与发动机进气道前缘最近距离不大于0.5m,试验时喷水装置固定可靠,无异物对发动机造成损坏。从使用要求可知,喷水投射面与发动机进气道截面积已近似相等,并且与发动机进气道前缘非常接近,若喷水装置处于喷射点位置的结构截面积过大,则可能造成发动机在吸气过程中流阻过大,从而发生喘震,甚至异常停车。这些情况对航空发动机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是不允许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喷水装置处于喷射点位置的结构截面积过大,容易造成发动机在吸气过程中流阻过大而发生喘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包括:支撑框,供水框,喷嘴注水管,底框和喷头;
所述供水框包括主供水管和分供水管,两条所述主供水管的底端均设置在底框的第一个边上,且两条所示主供水管均垂直于所述第一个边;至少3条所述分供水管横向平行设置在两条所述主供水管之间,所述主供水管的进水端与供水系统的出水口联通,所述主供水管分别与所述分供水管联通,所述分供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每个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喷嘴注水管联通;
所述支撑框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框的第二个边上,所述支撑框内横向平行设置至少3条横向支撑杆,且设置在所述支撑框内的所述横向支撑杆用于固定所述喷嘴注水管,所述喷嘴注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头联通;
延伸出所述支撑框的多个所述喷头截面呈圆形。
优选地,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有两个,两个所述供水系统分别与所述主供水管的两个进水端联通。
优选地,所述主供水管包括三条,两条所述主供水管的顶端分别与第三条所述主供水管联通;或者
所述主供水管包括两条,两条所述主供水管的顶端分别与一条所述分供水管联通。
优选地,所述底框呈矩形,设置在所述第一个边上的所述供水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个边上所述支撑框相互平行,且所述供水框和所述支撑框之间的距离大于650mm。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纵向支撑杆,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杆分别与所述横向支撑杆呈垂直状,设置在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之间,且所述上边框、所述下边框分别与所述底框的第二个边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喷头与所述横向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介于15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包括:支撑框,供水框,喷嘴注水管,底框和喷头;所述供水框包括主供水管和分供水管,两条所述主供水管的底端均设置在底框的第一个边上,且两条所示主供水管均垂直于所述第一个边;至少3条所述分供水管横向平行设置在两条所述主供水管之间,所述主供水管的进水端与供水系统的出水口联通,所述主供水管分别与所述分供水管联通,所述分供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每个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喷嘴注水管联通;所述支撑框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框的第二个边上,所述支撑框内横向平行设置至少3条横向支撑杆,且设置在所述支撑框内的所述横向支撑杆用于固定所述喷嘴注水管,所述喷嘴注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头联通;延伸出所述支撑框的多个所述喷头截面呈圆形。该喷水装置通过将支持框和供水框分类的设计方式,进一步地将迎风面采用圆形截面设计,从而可以减少阻力;通过上述设置,极大的降低了试验气流风阻,有效的避免了航空发动机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喘震,甚至停车的可能,为了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阻塞比喷水装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供水管与喷嘴注水管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阻塞比喷水装置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喷水装置主要包括支撑框1,供水框2,喷嘴注水管3,底框4和喷头5。
具体地,如图1所示,供水框2主要包括至少2个主供水管和多个分供水管,其中,两条主供水管的底端均设置在底框4的第一个边上,且两条主供水管均垂直于底框4的第一个边;进一步地,在两条主供水管之间横向设置有多条分供水管,通过该设置,可以将来自于主供水管的水分流至各个分供水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供水系统只包括有一个时,供水系统的出水口与主供水管的进水端联通,来自于供水系统的水可以通过主供水管道分流至各个分供水管内;进一步地,两条主供水管的顶端分别与第三条主供水管联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确保来自于一个供水系统的水可以流通三通主供水管,然后可以分别通过两条垂直于底框4的两条主供水管分流至各个分供水管内。
进一步地,当供水系统包括有两个时,则两个供水系统的出生口分别与垂直于底框4的两条主供水管的进水端联通,来自于供水系统的水可以通过两条主供水管分流至各个分供水管内;进一步地,两条主供水管的顶端可以与第三条主供水管联通,也可以与一条分供水管联通,若两条主供水管的顶端与一条分供水管联通,则该分供水管上还可以设置出水口。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供水管与喷嘴注水管3连接示意图,如
图2所示,设置在两条主供水管之间的多条分供水管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均与喷嘴注水管3联通,进一步地,喷嘴注水管3的出口端与喷头5联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降低了试验气流风阻,有效的避免了航空发动机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喘震,将支撑框1和供水框2进行了分类设置,具体地,如图1所示,支撑框1的底端设置在底框4的第二个边上,在支撑框1内横向平行设置有至少3条横向支撑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支撑杆的作用是用于固定喷嘴注水管3,因此,设置在支撑框1内的横向支撑杆的数量与分供水管的数量一致,每个横向支撑杆对应一个分供水管,且每个横向支撑杆与对应的分供水管具有相同的高度,即每个横向支撑杆与对应的分供水管分别与底框4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喷水装置的阻力截面积,优选地,将设置在支撑框1内的多个喷头5的截面设置成圆形,即与分水管出口联通的喷嘴注水管3的形状为圆形。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头5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了减少阻力截面积,将喷头5与横向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50mm。在实际应用中,图3所示的喷头5可以实现喷出来雾状雨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框1包括有上边框,下边框和纵向支撑杆,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纵向支撑杆均平行设置在上边框和下边框之间,即每个纵向支撑杆均与多个横向支撑杆呈垂直状。进一步地,支撑框1包括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均平行于底框4的第二个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框4是一个矩形,设置在底框4的第一个边上的供水框2和设置在第二个边上的支撑框1之间相互平行,且供水框2与支撑框1之间的距离大于65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包括:支撑框,供水框,喷嘴注水管,底框和喷头;所述供水框包括主供水管和分供水管,两条所述主供水管平行设置在底框的一个边上,至少3条所述分供水管横向平行设置在两条所述主供水管之间,所述主供水管的进水端与供水系统的出水口联通,所述主供水管分别与所述分供水管联通,所述分供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每个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喷嘴注水管联通;所述支撑框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框的另一个边上,所述支撑框内横向平行设置至少3条横向支撑杆,且设置在所述支撑框内的所述横向支撑杆用于固定所述嘴注水管,所述喷嘴注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头联通;延伸出所述支撑框的多个所述喷头截面呈圆形。该喷水装置通过将支持框和供水框分类的设计方式,进一步地将迎风面采用圆形截面设计,从而可以减少阻力;通过上述设置,极大的降低了试验气流风阻,有效的避免了航空发动机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喘震,甚至停车的可能,为了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供水框,喷嘴注水管,底框和喷头;
所述供水框包括主供水管和分供水管,两条所述主供水管的底端均设置在底框的第一个边上,且两条所述主供水管均垂直于所述第一个边;至少3条所述分供水管横向平行设置在两条所述主供水管之间,所述主供水管的进水端与供水系统的出水口联通,所述主供水管分别与所述分供水管联通,所述分供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每个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喷嘴注水管联通;
所述支撑框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框的第二个边上,所述支撑框内横向平行设置至少3条横向支撑杆,且设置在所述支撑框内的所述横向支撑杆用于固定所述喷嘴注水管,所述喷嘴注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头联通;
延伸出所述支撑框的多个所述喷头截面呈圆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塞比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有两个,两个所述供水系统分别与所述主供水管的两个进水端联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塞比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水管包括三条,两条所述主供水管的顶端分别与第三条所述主供水管联通;或者
所述主供水管包括两条,两条所述主供水管的顶端分别与一条所述分供水管联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塞比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呈矩形,设置在所述第一个边上的所述供水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个边上所述支撑框相互平行,且所述供水框和所述支撑框之间的距离大于65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塞比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纵向支撑杆,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杆分别与所述横向支撑杆呈垂直状,设置在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之间,且所述上边框、所述下边框分别与所述第二个边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阻塞比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与所述横向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介于150mm。
CN201921854220.5U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 Active CN211726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4220.5U CN211726230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4220.5U CN211726230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6230U true CN211726230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3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54220.5U Active CN211726230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26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84534A1 (en) Heat exchanger spray tub
US9328466B2 (en) Integrated carriage fogging system for concrete pavers
CN211726230U (zh) 一种小阻塞比喷水装置
CN108380603A (zh) 一种对尘气管道在线清除积灰的装置
CN108786458A (zh) 一种scr脱硝防堵提效系统
CN206466178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农药喷洒架
CN218643291U (zh) 一种洒水降尘设备
CN102068858B (zh) 一种仿水滴形管式除雾器及除雾器装置
CN116517379A (zh) 一种高速公路环保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1978606U (zh) 仿水滴形管式除雾器及除雾器装置
CN105013281A (zh) 一种喷水除尘设备
CN202991105U (zh) 巷道喷雾装置
CN105169915A (zh) 一种新型脱硫吸收塔
CN210186875U (zh) 喷氨格栅的喷嘴、喷氨格栅及scr脱硝系统
CN204735092U (zh) 一种旋转雾化废气喷淋装置
CN205073873U (zh) 一种新型脱硫吸收塔
CN205161345U (zh) 一种塑料温室大棚清洗机喷水系统
CN204902154U (zh) 一种导风罩及安装导风罩的出风装置和客车
CN211302459U (zh) 一种微米级干雾抑尘系统
CN209752590U (zh) 一种烟气全覆盖脱硫喷淋装置
CN206621995U (zh) 一种新型喷氨格栅
CN208669017U (zh) 一种公交亭
CN204335622U (zh) 快拆式农药无人机喷洒结构
CN220531068U (zh) 一种地铁车站施工喷淋降尘装置
CN206257987U (zh) 一种无填料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