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20572U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20572U
CN211720572U CN202020262668.4U CN202020262668U CN211720572U CN 211720572 U CN211720572 U CN 211720572U CN 202020262668 U CN202020262668 U CN 202020262668U CN 211720572 U CN211720572 U CN 211720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use state
mobile terminal
trigger
track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626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邬旷
郝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run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Jing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Jing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Jing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626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20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20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205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机身、摄像头、推动件,机身的背部具有安装槽;摄像头与机身枢转连接;推动件在机身的背部与机身可移动地连接,推动件与摄像头枢转连接,以驱动摄像头在后置使用状态和前置使用状态之间翻转切换,其中,在后置使用状态,摄像头位于安装槽内且摄像头的镜头朝后;在前置使用状态,摄像头伸出安装槽外,摄像头的镜头朝前并暴露于机身外侧。由此,通过在机身的背部设置推动件,使用户使用手机时,能够握持手机的两侧,仅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中的任一个就能轻松驱动推动件运动,只需一个手指的推动动作就能实现摄像头前置/后置的快捷切换。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手机、多媒体播放器、个人数码助手等以真全面屏导向为主流设计,以达到真全面屏的占比,对于摄像头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的前置摄像头嵌设入显示屏,占据了手机前部的一部分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因此降低了屏占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有的移动终端采用可翻转的摄像头,以使后置摄像头能够翻转到前侧进而充当前置摄像头使用,但是需要手动抠出摄像头,用多个手指头掰动才能完成摄像头的切换,操作极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摄像头可翻转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实现摄像头前置、后置快速切换且操作便捷、使用体验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可翻转的移动终端包括:机身、摄像头、推动件,所述机身的背部具有安装槽;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机身枢转连接;所述推动件在所述机身的背部与所述机身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摄像头枢转连接,以驱动所述摄像头在后置使用状态和前置使用状态之间翻转切换,其中,在所述后置使用状态,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后;在所述前置使用状态,所述摄像头伸出所述安装槽外,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前并暴露于所述机身外侧。
由此,通过在机身的背部设置推动件,使用户使用手机时,能够握持手机的两侧,仅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中的任一个就能轻松驱动推动件运动,进而能够驱动处于后置使用状态的摄像头翻转180度,伸出安装槽外,从而能够充当前置摄像头使用。这样,只需一个手指的推动动作就能实现摄像头前置/后置的快捷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外侧具有轨道槽,所述推动件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伸入所述轨道槽内以与所述轨道槽相适配,所述导向部滑动到所述轨道槽的一端时所述摄像头处于后置使用状态,所述导向部滑动到所述轨道槽的另一端时所述摄像头处于前置使用状态。这样,通过机身的轨道槽对推动件的导向部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进而使推动件能够带动摄像头实现预设的翻转动作,由此摄像头的翻转动作更精准、前置/ 后置的切换动作更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具有设于所述轨道槽内侧的触发件,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后置使用状态、所述前置使用状态按压所述触发件触发所述摄像头得电。由此,通过导向部仅在摄像头处于前置、后置两个位置时开启摄像头,能够实现摄像头翻转切换过程中的断电保护,安全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机身内,所述轨道槽的两端具有通过孔,所述通过孔内设有按钮,在后置使用状态或者前置使用状态,所述导向部经所述按钮与所述触发件接触。这样,按钮下压触发件上的相应结构,触发电性,驱动摄像头的实现前、后摄转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包括:PCB板、设于PCB板上的两个锅形的导电弹片,所述PCB板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按钮一一对应。由此,导电弹片可以在推动件移开后自动复位,进而实现摄像头的自动断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槽、所述导向部的个数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所述触发件在所述机身的外壳内与其中一个轨道槽相对。由此,节约了生产成本。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触发件的个数可以是至少两个,触发件分别对应设置到轨道槽的内侧。这样多个导向部在轨道槽内同步运动时,能够在两个极限位置触发触发件,进而使摄像头得电,这样即便一个触发件失效,另一个触发件还能够备用,避免了拆装维修、可靠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为推盖,所述推盖包括后盖以及位于所述后盖两侧的多个凸爪,在所述前置使用状态和后置使用状态,所述后盖贴附在所述机身的背面,所述凸爪形成为所述导向部且与位于所述机身的侧壁的轨道槽相适配。这样,后盖不仅能够起到驱动摄像头前置/后置切换的作用,而且后盖、凸爪能够对机身的后部、侧部均形成保护,提高了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爪的内侧具有与所述轨道槽相卡接的卡扣。由此,由此,凸爪沿轨道槽运动,轨道槽与卡扣配合,能够防止手机在倾斜的情况下摆动或下滑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具有两个安装耳,所述摄像头夹在两个所述安装耳之间,且与所述安装耳通过第一枢轴枢接,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安装槽通过第二枢轴枢接,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彼此平行,在所述后置使用状态,所述安装耳伸入所述安装槽内。由此,在后置使用状态,推动件能够嵌入安装槽内,不仅保证了移动终端背部的美观性,而且合理利用了安装槽内的空间,布置更紧凑、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包括:安装壳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壳内的摄像模组,所述第一枢轴、所述第二枢轴插入所述安装壳以与所述安装壳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枢轴具有过线孔,所述摄像模组通过穿过所述过线孔的电连接线与所述机身内的主控板连接。由此,将电连接线隐藏在机身以及枢轴内,不仅外形美观,而且不会对摄像头的翻转形成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侧视示意图(处于后置使用状态)。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处于后置使用状态)。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侧视示意图(后置、前置切换过程中)。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后置、前置切换过程中)。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侧视示意图(处于前置使用状态)。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处于前置使用状态)。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前视示意图(处于前置使用状态)。
附图标记:
移动终端100,
机身10,安装槽11,轨道槽12,通过孔121,触发件13,PCB板131,导电弹片132,外壳14,第二枢轴141,过线孔142,显示屏15,按钮16,
摄像头20,安装壳21,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摄像模组22,电连接线23,连接器母座231,
推动件30,后盖31,凸爪32,导向部32a,卡扣321,安装耳33,第一枢轴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等,下文以移动终端1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20可翻转的移动终端100包括:机身10、摄像头20、推动件30。
机身10的背部具有安装槽11。具体地,移动终端100为手机时,手机的机身10为手机的主体部分。机身10包括外壳14、罩扣在外壳14上的显示屏15、电路板,电路板位于外壳14内且在显示屏15后侧与显示屏15电连接。外壳14可以是金属壳、塑料壳或者其他材料做成的保护壳,外壳14的相背于显示屏15的一侧为背部,安装槽11 形成在外壳14的背部。具体地,安装槽11可以延伸至机身10背部的任意一个边沿。
摄像头20与机身10枢转连接,由此摄像头20翻转进而在后置使用状态和前置使用状态之间翻转切换。其中,参见图2、3所示,在后置使用状态,摄像头20位于安装槽 11内且摄像头20的镜头朝后;参见图6-8所示,在前置使用状态,摄像头20伸出安装槽11外,摄像头20的镜头朝前并暴露于机身10外侧。
有别于已有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增设了推动件30,推动件30在机身10的背部与机身10可移动地连接,推动件30与摄像头20枢转连接,以驱动摄像头20在后置使用状态和前置使用状态之间翻转切换。
具体地,推动件30与机身10之间连接以通过机身10对推动件30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推动件30与摄像头20枢转连接以使摄像头20、推动件30和机身10共同构成为类似连杆的结构,而摄像头20被推动件30驱动绕推动件30与机身10的枢接轴转动。
由此,通过在机身10的背部设置推动件30,使用户使用手机时仅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中的任一个就能轻松驱动推动件30运动,进而能够驱动处于后置使用状态的摄像头20翻转180度,伸出安装槽11外,从而能够充当前置摄像头20使用。这样,只需一个手指的推动动作就能实现摄像头20前置/后置的快捷切换。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推动件30具有两个安装耳33,摄像头20夹在两个安装耳33之间,且与安装耳33通过第一枢轴34枢接,摄像头20与安装槽11通过第二枢轴141枢接,第一枢轴34与第二枢轴141彼此平行。在后置使用状态,安装耳33伸入安装槽11内。具体地,两个安装耳33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摄像头20的容纳空间,两个安装耳33的彼此相对的一侧可以一体形成有第一枢轴34,摄像头20的两侧具有供第一枢轴34、第二枢轴141穿过的通孔。
由此,在后置使用状态,摄像头20能够嵌入安装槽11内,不仅保证了移动终端100背部的美观性,而且合理利用了安装槽11内的空间,布置更紧凑、合理。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摄像头20包括:安装壳21以及设于安装壳21内的摄像模组22,第二枢轴141插入安装壳21以与安装壳21转动配合,第二枢轴141具有过线孔142,摄像模组22借助穿过过线孔142的电连接线23与机身10内的主控板连接。
具体地,安装壳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两个壳体相扣合以对摄像模组22进行保护,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均设有半圆形的开孔,并彼此拼凑构成两个供第一枢轴34穿过的通孔、两个供第二枢轴141穿过的通孔。
电连接线23可以是连接排线,电连接线23的一端通过连接器母座231与摄像模组22上的连接器公座插接,电连接线2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枢轴141的过线孔142以伸入到机身10内部,从而与位于机身10内部的主控板(图中未示出)连接,主控板为手机的控制元件。
由此,将电连接线23隐藏在机身10以及枢轴内,不仅外形美观,而且不会对摄像头20的翻转形成干涉。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枢接的方式不局限于采用上述形成在推动件30上的枢轴,还可以通过独立于摄像头20和推动件30的销轴实现枢转连接。
参见图1、3、5、7所示,机身10具有轨道槽12,推动件30设有导向部32a,导向部32a伸入轨道槽12内以与轨道槽12相适配,导向部32a滑动到轨道槽12的两端时,摄像头20相应地处于后置使用状态或者前置使用状态。可以理解的是,轨道槽12的形状可以根据摄像头20的运动轨迹设定。
这样,通过机身10的轨道槽12对推动件30的导向部32a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进而使推动件30能够带动摄像头20实现预设的翻转动作,由此摄像头20的翻转动作更精准、前置/后置的切换动作更可靠。
当然,机身10上也可以设置凸起的导向结构,推动件30的导向部32a设有相应的凹槽,由此也够实现对推动件30动作的约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10具有设于轨道槽12内侧的触发件13,导向部32a在后置使用状态、前置使用状态按压触发件13触发摄像头20得电。具体地,触发件13可以与机身10内的主控板或者其他控制面板连接,以控制摄像头20是否被触发。
由此,通过导向部32a仅在摄像头20处于前置、后置两个位置时开启摄像头20,能够实现摄像头20翻转切换过程中的断电保护,安全性更好。
如图2、4、6所示,触发件13位于机身10内,轨道槽12的两端具有通过孔,通过孔内设有按钮16,在后置使用状态或者前置使用状态,导向部32a经按钮16与触发件 13接触。具体地,轨道槽12可以是线型槽,轨道槽12的两端分别为上止点和下止点,导向部32a沿轨道运动到上止点、下止点,下压按钮16,按钮16下压触发件13上的相应结构,触发电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触发件13包括:PCB板131、设于PCB板131上的两个锅形的导电弹片132,PCB板131与机身10连接,PCB板131可以由镙钉固定在机身10 的外壳14的内侧壁上,导电弹片132与按钮16一一对应。在推动件30处于未到达轨道槽12的两端的中间位置时,导电弹片132与按钮16处于彼此不接触的脱离状态,当推动件30运动到轨道槽12的任意一端时,摄像头20处于前置状态或后置状态,此时导电弹片132与按钮16接触来为摄像头通电。由此,导电弹片132可以在推动件30移开后自动复位,进而实现摄像头20的自动断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槽12、导向部32a的个数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触发件13 在机身10的外壳14内与其中一个轨道槽12相对。由此,节约了生产成本。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触发件13的个数可以是至少两个,触发件13分别对应设置到轨道槽12的内侧。这样多个导向部32a在轨道槽12内同步运动时,能够在两个极限位置触发触发件13,进而使摄像头20得电,这样即便一个触发件13失效,另一个触发件 13还能够备用,避免了拆装维修、可靠性更好。
如图1、3、5、7所示,推动件30为推盖,推盖包括后盖31以及位于后盖31两侧的多个凸爪32,在前置使用状态和后置使用状态,后盖31贴附在机身10的背面,凸爪 32形成为导向部32a且与位于机身10的侧壁的轨道槽12相适配。具体地,后盖31可以覆盖机身10背部的至少一半的面积,这样,后盖31不仅能够起到驱动摄像头20前置/后置切换的作用,而且后盖31、凸爪32能够对机身10的后部、侧部均形成保护,提高了移动终端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凸爪32的内侧具有与轨道槽12相卡接的卡扣321,由此,凸爪32沿轨道槽12运动,轨道槽12与卡扣321配合,能够防止手机在倾斜的情况下摆动或下滑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槽12可以为半圆形。具体地,可以定义半圆形的轨道槽12的一端(图中的下端)为0°初始位置,当推动件30的导向部32a处于该位置时,摄像头20充当后置摄像头20;定义半圆形轨道的另一端(图中的上端)为180°终止位置,导向部32a处于该位置时,摄像头20充当前置摄像头20。最终实现一套摄像头20模组,担任前摄/后摄两种功能。
摄像头20的前置/后置切换过程如下:
1)0°初始位置:如图2、3所示,推盖的卡扣321均处于轨道槽12的下止点。下止点处的按钮16被下压,触发电性,摄像模组22充当后置摄像头20;
2)0-180°翻转过程中:如图4、5所示,推动推盖,推盖的卡扣321沿轨道槽12 运动,带动摄像模组22翻转,此时推盖的卡扣321离开下止点的按钮16,摄像模组22 被断电保护;
3)180°终止位置:如图6-8所示,推盖带动摄像头20实现180度翻转,推盖的卡扣321运动到轨道槽12的上止点,上止点的按钮16被下压,触发电性,摄像模组22 充当前置摄像头20。
由此,后置摄像头20由0°角翻转成180°角,经卡扣321触发按钮16来实现前摄 /后摄的得电与断电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身10的具体结构及组成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所述机身的背部具有安装槽;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机身枢转连接;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在所述机身的背部与所述机身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摄像头枢转连接,以驱动所述摄像头在后置使用状态和前置使用状态之间翻转切换,其中,在所述后置使用状态,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后;在所述前置使用状态,所述摄像头伸出所述安装槽外,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前并暴露于所述机身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外侧具有轨道槽,所述推动件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伸入所述轨道槽内以与所述轨道槽相适配,所述导向部滑动到所述轨道槽的一端时所述摄像头处于后置使用状态,所述导向部滑动到所述轨道槽的另一端时所述摄像头处于前置使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具有设于所述轨道槽内侧的触发件,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后置使用状态、所述前置使用状态按压所述触发件触发所述摄像头得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机身内,所述轨道槽的两端具有通过孔,所述通过孔内设有按钮,在后置使用状态或者前置使用状态,所述导向部经所述按钮与所述触发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
PCB板,所述PCB板与所述机身连接;和
设于PCB板上的两个锅形的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按钮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槽、所述导向部的个数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所述触发件在所述机身的外壳内与其中一个轨道槽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为推盖,所述推盖包括后盖以及位于所述后盖两侧的多个凸爪,在所述前置使用状态和后置使用状态,所述后盖贴附在所述机身的背面,所述凸爪形成为所述导向部且与位于所述机身的侧壁的轨道槽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爪的内侧具有与所述轨道槽相卡接的卡扣。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具有两个安装耳,所述摄像头夹在两个所述安装耳之间,且与所述安装耳通过第一枢轴枢接,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安装槽通过第二枢轴枢接,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彼此平行,在所述后置使用状态,所述安装耳伸入所述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安装壳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壳内的摄像模组,所述第二枢轴插入所述安装壳以与所述安装壳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枢轴具有过线孔,所述摄像模组通过穿过所述过线孔的电连接线与所述机身内的主控板连接。
CN202020262668.4U 2020-03-05 2020-03-05 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20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2668.4U CN211720572U (zh) 2020-03-05 2020-03-05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2668.4U CN211720572U (zh) 2020-03-05 2020-03-05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0572U true CN211720572U (zh) 2020-10-20

Family

ID=7339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266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20572U (zh) 2020-03-05 2020-03-05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205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6896B (zh) 电子设备
CN211720572U (zh) 移动终端
CN11075317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050079B (zh) 一种具有可更换的开关件组件的开关装置
CN111246057A (zh) 一种翻盖式摄像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4795026A (zh) 充电基站、直立臂及清洁系统
CN111786186B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WO2016113736A1 (en) Keypad flip cover for mobile devices
CN111090232B (zh) 电子设备
CN216565340U (zh) 一种摄像头和麦克风的组合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827727U (zh) 充电基站及清洁系统
US6413106B1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ejection mechanism with two ejection drawer plates
CN211018968U (zh) 一种翻盖式摄像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3289329B (zh) 按键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12936729U (zh) 一种集成油门控制和电启动功能的面板
CN21118400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可滑动的智能终端
CN209767593U (zh) 智能终端全面屏结构
CN216213002U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反馈信号开关
CN220753283U (zh) 吹风机开关
CN211908916U (zh) 一种翻盖式摄像装置及智能终端
CN219040269U (zh) 一种自锁式汽车阅读灯开关
CN212379706U (zh) 便捷式可打印相机
CN217507164U (zh) 电子设备
CN216487890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及锁定机构
CN219087320U (zh) 电子设备的卡托总成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00 no.1404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run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Photoelectric Industrial Park to the East of College Sixth Road an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ufei Jingrun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