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8864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8864U
CN211718864U CN202020542619.6U CN202020542619U CN211718864U CN 211718864 U CN211718864 U CN 211718864U CN 202020542619 U CN202020542619 U CN 202020542619U CN 211718864 U CN211718864 U CN 211718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electrode layer
substrate
laye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426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峰青
王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426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8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8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8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和触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防窥面板,所述防窥面板能够调整由所述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角度,以切换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视角;该显示装置还包括电容触控电极层和电磁触控电极层;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防窥面板侧,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将电容式触控技术和电磁式触控技术集成设置在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中,从而利用该单一的显示装置可实现电容式触控功能,也可实现电磁式触控功能。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和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尤其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触控显示屏 (也称“触摸屏”、“触控显示面板”或“触控显示装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手指的操作具有其局限性,具体的,由于手指末端角度限定,导致利用手指较难在尺寸较小的屏幕上进行精确的书写和快速书写,从而应用于触摸屏的手写笔(也称“触控笔”)应运而生。触控笔包括主动式触控笔(简称为“主动笔”),主动笔是一种采用自发射信号的结构,其笔尖可以做得很细,笔尖的尺寸和通常签字笔的笔尖的尺寸相近。
通常,根据工作原理不同,主动笔主要包括电容式主动笔(例如Wacom的 AES系列笔、微软的MPP系列笔)和电磁式主动笔(例如wacom的EMR系列笔)。其中,电容式主动笔是利用电容感测原理设计,参见图1,电容式主动笔通过不断发出1.8MHz射频信号(图1中以方波示出该信号),触摸屏的感应传感器(即Sensor)来接受信号(该模式下,触控发射电极Tx和触控感测电极Rx均用作触控感测电极),TP主控芯片接收到射频信号,并据此判断主动笔的触控位置。电磁式主动笔触控系统01的架构可参见图2,在显示面板012 背离触摸屏011的下方设置有可以探测到电磁式主动笔活动的电磁感应板013,触摸屏011和电磁式感应板013均与控制器014电连接;在电磁感应板013上面纵横分布着电极。随着电磁式主动笔的移动,在通电的电磁感应板013所产生的磁场范围内,电磁式主动笔中的共振回路能够积蓄微弱的电能。当电磁式主动笔积蓄到能量后,控制回路(即控制器014)就会停止向循环线圈提供电流并把循环线圈接通到接收回路。此时,电磁式主动笔所积蓄到的能量会通过共振回路的自由震荡,将能量从笔尖的线圈处传送回电磁感应板013。在将能量传回电磁感应板013之后,控制回路通过对电磁感应板013上循环线圈的扫描,从而初步检测出电磁式主动笔的位置,从而实现电磁式主动触控。目前,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中,主动笔的触控方式较单一,只能实现电容式触控,或只能实现电磁式触控,二者无法兼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将电容式触控技术和电磁式触控技术集成设置在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中,从而利用该单一的显示装置可实现电容式触控功能,也可实现电磁式触控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防窥面板,所述防窥面板能够调整由所述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角度,以切换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视角;
该显示装置还包括电容触控电极层和电磁触控电极层;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防窥面板侧,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侧。
可选地,所述防窥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置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置第二电极层;
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
或者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
或者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或者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第四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三基板朝向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设置驱动电路电极层,所述第四基板朝向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设置公共电极层;
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三基板背离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
或者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四基板背离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
或者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驱动电路电极层之间;
或者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四基板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栅极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金属层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或者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栅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
或者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栅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
可选地,所述第四基板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还设置黑矩阵层;
所述黑矩阵层包括多个镂空区以及包围所述镂空区的遮光区;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四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均位于所述黑矩阵层的遮光区在所述的第四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和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一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菱形,相邻所述第一菱形以一顶点相接;所述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二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菱形,相邻所述第二菱形以一顶点相接;所述第一菱形与所述第二菱形的边长相等,且对角线长相等;
所述第一菱形金属网格与所述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依次间隔排列,且沿阵列的行方向错开二分之一对角线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三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三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三菱形,相邻所述第三菱形以一顶点相接;
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第四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四菱形,相邻所述第四菱形以一顶点相接;所述第三菱形和所述第四菱形均与所述第一菱形的边长相等,且对角线长相等;
所述第一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三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二菱形金属网格以及所述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依次间隔排列,且沿阵列的行方向依次错开四分之一对角线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区,所述第一菱形金属网格在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所述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区,所述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在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确定第一平面;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三触控电极区,所述第三菱形金属网格在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四方向延伸的多个第四触控电极区,所述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在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交叉,确定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一虚设电极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二虚设电极区,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三虚设电极区,相邻两个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四虚设电极区;
其中,第I菱形金属网格在相邻的第I触控电极区与第I虚设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I为一、二、三和四中的至少一个;各虚设电极区中的菱形金属网格均不传输触控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防窥面板,防窥面板能够调整由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角度,以切换显示装置的显示视角;该显示装置还包括电容触控电极层和电磁触控电极层;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防窥面板侧,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显示面板侧,如此实现了将电容式触控结构与电磁式触控结构集成设置在同一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中,从而利用该显示装置既实现了电容式触控功能,又实现了电磁式触控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容式触控架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磁式触控架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种电磁触控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种驱动电路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装置中,防窥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种电容触控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种电磁触控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种电容触控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种电磁触控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触控电极区与虚设电极区的区域划分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附图标记与对应的特征名称:01-电磁式主动笔触控系统,011- 触摸屏,012-显示面板,013-电磁感应板,014-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与对应的特征名称:
1-主动笔触控系统,11-主动笔,12-显示装置,121-显示面板,122-防窥面板,13-电容触控电极层,14-电磁触控电极层;1221-第一基板,1222-第二基板, 1223-第一液晶层,1224-第一电极层,1225-第二电极层;1211-第三基板,1212- 第四基板,1213-第二液晶层,1214-驱动电路电极层,1215-公共电极层,1216- 黑矩阵层,1217-背光单元,12140-栅绝缘层,12141-栅极金属层,12142-源漏极金属层,12143-层间绝缘层,12144-顶绝缘层,140-第一中间绝缘层,141-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31-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 132-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3-第二中间绝缘层,1311-第一菱形,1321-第二菱形,1411-第三菱形,1421-第四菱形,135-触控电极区,136-虚设电极区,Tx1-第一触控电极区,Tx2-第一触控电极区,Tx3-第一触控电极区,Rx1-第二触控电极区,Rx2-第二触控电极区,Rx3-第二触控电极区,X1-第一方向,Y1-第二方向,X2-第三方向,Y2-第四方向,Xx1-第三触控电极区,Xx2-第三触控电极区,Xx3-第三触控电极区,Yy1-第四触控电极区,Yy2-第四触控电极区,Yy3- 第四触控电极区,1301-第一线路板,1302-第一控制芯片,1401-第二线路板, 1402-第二控制芯片,1203-第三线路板,1204-第三控制芯片,1205-第四线路板, 1206-第四控制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防窥面板,防窥面板能够调整由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角度,以切换显示装置的显示视角;以及设置该显示装置还包括电容触控电极层和电磁触控电极层;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防窥面板侧,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显示面板侧,如此实现了将电容式触控结构与电磁式触控结构集成设置在同一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中,从而利用该显示装置既实现了电容式触控功能,又实现了电磁式触控功能。下面结合图3-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参照图3,该显示装置12可应用于主动笔触控系统1,主动笔触控系统1 还可包括主动笔11。显示装置12其中,显示装置12包括显示面板121和位于显示面板121的出光侧的防窥面板122,防窥面板122能够调整由显示面板121 出射的光线的角度,以切换显示装置12的显示视角;该显示装置12还包括电容触控电极层13和电磁触控电极层14;电容触控电极层13位于防窥面板122 侧,电磁触控电极层14位于显示面板121侧。
其中,主动笔11集成电磁触控主动笔结构和电容触控主动笔结构,以结合显示装置12实现电磁式触控和电容式触控。
其中,显示面板121可为主动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为被动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或电子纸显示面板;也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显示面板。基于此,显示装置12可包括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电子纸显示装置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集成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
其中,防窥面板122能够调节显示装置12出射光线的角度,从而实现窄视角显示或宽视角显示,以满足用户的不同现实需求,同时提高显示装置12的防偷窥性能,提高显示安全性。防窥面板122的实质为一调光模块,可为液晶防窥面板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防窥面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示例性的,显示装置12可为Notebook、平板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集成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该主动笔11可服务于制图、绘画、书写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笔触控系统1集成了电容触控电极层13和电磁触控电极层14,并将其分别设置于防窥面板122侧和显示面板121侧,从而实现了将电容式触控结构与电磁式触控结构集成设置在同一宽窄视角可切换的主动笔触控系统1中。
下文中仅以显示装置12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防窥面板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笔触控系统1中,电容触控电极层13和电磁触控电极层 14的可设置位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地,参照图4和图5,防窥面板1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221、第二基板122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221和第二基板1222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223,第一基板1221朝向第一液晶层1223的一侧设置第一电极层1224,第二基板 1222朝向第一液晶层1223的一侧设置第二电极层1225;电容触控电极层13位于第一基板1221背离第一液晶层1223的一侧;或者电容触控电极层13位于第二基板1222背离第一液晶层1223的一侧;或者电容触控电极层13位于第一基板1221与第一电极层1224之间;或者电容触控电极层13位于第二基板1222与第二电极层1225之间。
如此,电容触控电极层13的位置可根据显示装置12的需求灵活设置。
其中,第一基板1221和第二基板1222对位于其上的膜层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其光透过率较高,以使较多的光线可通过防窥面板122,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12的功耗。示例性的,第一基板1221和第二基板1222可为玻璃基板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基板。
其中,第一电极层1224和第二电极层1225之间的电位差驱动第一液晶层 1223中的液晶分子偏转,以实现防窥面板122调节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的作用。示例性的,第一电极层1224可为公共电极层,第二电极层1225可为驱动电极层;或第一电极层1224为驱动电极层,第二电极层1225为公共电极层,可根据显示装置12的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基于此,电容触控电极层13的位置可包括两类,第一类位置为第一基板 1221或第二基板1222背离第一液晶层1223的一侧,即电容触控电极层13设置于该液晶盒的基板外侧,如此设置,可使电容触控电极层13不影响该液晶盒内的膜层结构及其形成工艺;第二类位置为第一基板1221或第二基板1222朝向第一液晶层1223的一侧,且对应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224或第二电极层1225 背离第一液晶层1223的一侧,即电容触控电极层13设置于该液晶盒的基板内侧,同时确保第一电极层1224和第二电极层1225与第一液晶层1223之间无其他电极结构,从而确保第一液晶层1223可正常被有序驱动,如此设置,可使电容触控电极层13与现有防窥面板122中的电极结构形成在基板的同一侧,从而无需额外对基板的另一侧进行处理,与现有工艺的集成度较高,易于实现。
示例性的,图4和图5中均仅示例性的示出了电容触控电极层13设置于第二基板1222与第二电极层1225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容触控电极层13 设置于上述其他位置时的结构可依此进行变形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防窥面板122还包括其他膜层结构时,电容触控电极层13还可根据显示装置12的需求设置于相邻两膜层之间。
可选地,继续参照图4和图5,显示面板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1211、第四基板1212以及位于第三基板1211和第四基板1212之间的第二液晶层1213,第三基板1211朝向第二液晶层1213的一侧设置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第四基板朝1212向第二液晶层1213的一侧设置公共电极层1215;电磁触控电极层14 位于第三基板1211背离第二液晶层1213的一侧;或者电磁触控电极层14位于第四基板1212背离第二液晶层1213的一侧;或者电磁触控电极层14位于第三基板1211与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之间;或者电磁触控电极层14位于第四基板 1212与公共电极层1215之间。
如此,电磁触控电极层14的位置可根据显示装置12的需求灵活设置。
其中,第三基板1211和第四基板1212对位于其上的膜层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其光透过率较高,以使较多的光线可通过显示面板121的液晶盒,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12中的背光单元1217的功耗,有利于降低其整体功耗。示例性的,第三基板1211和第四基板1212可为玻璃基板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基板。
其中,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和公共电极层1215施加到第二液晶层1213上的电位差,驱动第二液晶层1213中的液晶分子偏转,以对背光单元1217出射的光线进行调制,实现不同明暗显示。示例性的,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可包括像素电极层,像素电极层中的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层1215中的公共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可理解为施加到第二液晶层1213中的液晶分子的电位差。
基于此,电磁触控电极层13的位置可包括两类,第一类位置为第三基板 1211或第四基板1212背离第二液晶层1213的一侧,即电磁触控电极层14设置于该液晶盒的基板外侧,如此设置,可使电磁触控电极层14不影响该液晶盒内的膜层结构及其形成工艺;第二类位置为第三基板1211或第四基板1212朝向第二液晶层1213的一侧,且对应设置于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或公共电极层 1215背离第二液晶层1213的一侧,即电磁触控电极层14设置于该液晶盒的基板内侧,同时确保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或公共电极层1215与第二液晶层1213之间无其他电极结构,从而确保第二液晶层1213可正常被有序驱动,如此设置,可使电磁触控电极层14与现有显示面板121中的电极结构形成在基板的同一侧,从而无需额外对基板的另一侧进行处理,与现有工艺的集成度较高,易于实现。
示例性的,图4中电磁触控电极层14位于第二基板1212背离第二液晶层 1213的一侧,图5中电磁触控电极层14位于第一基板1211与驱动电路电极层 1214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磁触控电极层14设置于上述其他位置时的结构可依此进行变形来理解。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121还包括其他膜层结构时,电磁触控电极层14还可根据显示装置12的需求设置于相邻两膜层之间。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4和图5,该主动笔触控系统1还可包括第一线路板1301和第一控制芯片1302,第一线路板1301能够将电容触控电极层13的感应信号传输至第一控制芯片1302。示例性的,第一线路板1301可为支持AES 主动笔设计的柔性线路板,第一控制芯片1302可为AES控制芯片。
示例性的,参照图4,该主动笔触控系统1还可包括第二线路板1401和第二控制芯片1402,第二线路板1401能够将电磁触控电极层14的感应信号传输至第二控制芯片。示例性的,第二线路板1401可为支持EMR主动笔设计的柔性线路板,第二控制芯片1402可为EMR控制芯片。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4,该主动笔触控系统1还可包括第三线路板1203 和第三控制芯片1204,第三线路板1203能够传输第三控制芯片1204的显示控制信号。示例性的,第三线路板1203可为现有显示面板中的显示用柔性线路板,第三控制芯片1204可包括显示用时钟控制芯片和数据源芯片。
示例性的,参照图5,当电磁触控电极层14设置于第三基板1211与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之间时,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与电磁触控电极层14均可通过第四线路板1205实现与第四控制芯片1206之间的信号交互。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电容触控电极层13和电磁触控电极层14的位置,以及主动笔触控系统1的需求,设置信号交互方式,以及设置线路板和控制芯片的数量以及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文中结合图6-图14对电磁触控电极层14和电容触控电极层13的层内电极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地,参照图6-图8,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包括图案化的栅极金属层 12141和源漏极金属层12142;栅极金属层12141与源漏极金属层12142层叠电绝缘设置;电磁触控电极层14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与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142 层层叠电绝缘设置;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栅极金属层12141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内,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2142在第三基板1211 上的垂直投影内;或者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2142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内,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栅极金属层12141在第三基板 1211上的垂直投影内。
如此,可利用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中的电极图案对电磁触控电极层14中的电极图案进行遮挡,从而可避免电磁触控电极层14中的电极图案对光线产生额外的遮挡,有利于确保较高的出光效率,同时有利于避免干涉条纹的产生,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较均匀,有利于确保较好的画面显示效果。
其中,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中形成像素驱动电路和显示信号线,像素驱动电路呈阵列排布,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其中,薄膜晶体管可包括有源层、栅极和源漏极;显示信号线可包括扫描线和数据线,扫描线与同一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数据线与同一列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级电连接,如此形成网格状结构。
其中,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还可包括栅绝缘层12140、层间绝缘层12143 和顶绝缘层12144;栅绝缘层12140位于电磁触控电极层14与栅极金属层12141 之间,使二者电绝缘;层间绝缘层12143位于栅极金属层12141与源漏极金属层12142之间,使二者电绝缘;顶绝缘层12144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2142朝向第二液晶层1213侧,实现对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的整体绝缘保护。
其中,电磁触控电极层14需要两层导电电极,分设于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中,二者通过第一中间绝缘层143实现电绝缘。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能够探测两交叉方向的坐标位置,以实现在二维平面内,对主动笔11的触控位置的定位。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21还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膜层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限定。
可选地,继续参照图6-图8,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在第三基板1211 上的垂直投影与栅极金属层12141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重叠,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与源漏极金属层12142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重叠;或者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在第三基板 1211上的垂直投影与源漏极金属层12142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重叠,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与栅极金属层12141 在第三基板1211上的垂直投影重叠。
如此设置,在确保较高的光透过率以及较好的画面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可采用具有相同掩膜图案的掩膜版形成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和栅极金属层 12141中的电极图案,采用具有相同掩膜图案的掩膜版形成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和源漏金属层12142中的电极图案;或者采用具有相同掩膜图案的掩膜版形成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和源漏金属层12142中的电极图案,采用具有相同掩膜图案的掩膜版形成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栅极金属层12141 中的电极图案;从而无需额外设置形成电磁触控电极层14的掩膜版图案,而是利用形成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的掩膜版即可形成电磁触控电极层14的电极图案,从而避免增加额外的成本,有利于确保较低的产品成本。
示例性的,以显示面板121包括120×120子像素阵列为例,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与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142层中的触控电极图案的电极尺寸(pitch) 可为4.2mm。
需要说明的是,图7和图8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电极图案的图形设计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磁触控电极层14和驱动电路电极层1214的电极图案还可根据显示面板121以及主动笔触控系统1的需求设置。
可选地,继续参照图4或图5,以及结合图6和图7,第四基板1212与公共电极层1215之间还设置黑矩阵层1216;黑矩阵层1216包括多个镂空区以及包围镂空区的遮光区;电磁触控电极层14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 141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与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层142叠电绝缘设置;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与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在第四基板1212上的垂直投影均位于黑矩阵层1216的遮光区在的第四基板1212上的垂直投影内。
如此设置,可利用黑矩阵层1216的遮光区遮挡电磁触控电极层14中的电极图案,从而可避免电磁触控电极层14中的电极图案对光线产生额外的遮挡,有利于确保较高的出光效率,同时有利于避免干涉条纹的产生,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较均匀,有利于确保较好的画面显示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电磁触控电极层14与黑矩阵层1216位于第四基板1212 的相对两侧时,第四基板1212可采用薄型化设计,示例性的,其厚度可为0.4mm 或0.15mm,以确保黑矩阵层1216与电磁触控电极层14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实现较好的遮挡效果。
其中,黑矩阵层1216的镂空区中可设置色阻块,色阻块的颜色可包括红色、绿色、蓝色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颜色,以实现显示面板121的白色显示和彩色显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121还包括其他横纵交错的遮光结构时,电磁触控电极层14的电极图案,还可根据显示装置12的需求,设置为与遮光结构的额遮光图案相同。
可选地,参照图9和图10,电容触控电极层13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1和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2,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1和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2层叠、且通过第二中间绝缘层133实现电绝缘设置;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1包括第一菱形金属网格,第一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菱形1311,相邻第一菱形1311以一顶点相接;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2包括第二菱形金属网格,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菱形1321,相邻第二菱形1321以一顶点相接;第一菱形1311与第二菱形1321的边长相等,且对角线长相等;第一菱形金属网格与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在显示面板12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依次间隔排列,且沿阵列的行方向错开二分之一对角线的长度。
其中,电容触控电极层13采用双层触控电极结构,以实现互容式触控电极结构,从而有利于确保较高的触控侦测精度。上述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1 和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2的菱形格电极图案结构,可实现金属网格(metal mesh)设计,从而在确保较高的光透过率的同时,还可避免莫尔(moire)条纹干涉,从而使得显示装置12的显示亮度较均匀,从而有利于确保较好的画面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仅示例性的以实线示出了第一菱形1311以及第一菱形金属网格,以双点单划线示出了第二菱形1321以及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在电容触控电极层13的实际产品结构中,各第一菱形1311和第二菱形1321在触控电极区和虚设电极区内均为连续的金属走线。
可选地,在图10的基础上,参照图6和图11,电磁触控电极层14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层叠电绝缘设置;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包括第三菱形金属网格,第三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三菱形1411,相邻第三菱形1411以一顶点相接;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 包括第四菱形金属网格,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四菱形1421,相邻第四菱形1421以一顶点相接;第三菱形1411和第四菱形1421均与第一菱形1311的边长相等,且对角线长相等;第一菱形金属网格、第三菱形金属网格、第二菱形金属网格以及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在显示面板121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依次间隔排列,且沿阵列的行方向依次错开四分之一对角线的长度。
其中,电容触控电极层13和电磁触控电极层14均包括两层电极图案,且相互间隔、依次交错;将图11中示出的最小菱形的横向对角线的尺寸(pitch) 表示为X0,则每层的菱形pitch为4X0,两层电容触控电极图案错开2X0,两层电磁触控电极图案错开2X0。
如此,可采用金属网格(metal mesh)设计,在确保较高的光透过率的同时,还可避免莫尔(moire)条纹干涉,从而使得显示装置12的显示亮度较均匀,从而有利于确保较好的画面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仅示例性的以长虚线示出了第三菱形1411以及第三菱形金属网格,以短虚线示出了第四菱形1421以及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在电磁触控电极层14的实际产品结构中,各第三菱形1411和第四菱形1421在触控电极区和虚设电极区内均为连续的金属走线。
可选地,在图11的基础上,参照图12和图13,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1 包括沿第一方向X1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区(以Tx1、Tx2和Tx3示出),第一菱形金属网格在各第一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 132包括沿第二方向Y1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区(以Rx1、Rx2和Rx3示出),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在各第二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Y1交叉,确定第一平面;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包括沿第三方向X2延伸的多个第三触控电极区(以Xx1、Xx2和Xx3示出),第三菱形金属网格在各第三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包括沿第四方向 Y2延伸的多个第四触控电极区(以Yy1、Yy2和Yy3示出),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在各第四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第三方向X2与第四方向Y2交叉,确定第二平面;第二平面平行于第一平面。
如此,可将电容触控电极层13中的两层电极图案设置为沿两交叉设置的方向延伸的电容触控电极区,各电容触控电极区分别传输其感测到的触控电极信号,以实现在第一平面侦测触控位置。
同时,可将电磁触控电极层14中的两层电极图案设置为沿两交叉设置的方向延伸的电磁触控电极区,各电磁触控电极区分别传输其感测到的触控电极信号,以实现在第二平面侦测触控位置。
其中,第一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以确保坐标系统统一,确保不会由于平面倾斜而存在角度偏差,从而确保触控位置侦测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触控准确性。
可选地,结合图12-图14,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一虚设电极区,例如Tx1和Tx2中间的区域,或如Tx2和Tx3中间的区域;相邻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二虚设电极区,例如Rx1和Rx2中间的区域,或如Rx2和Rx3中间的区域;相邻两个第三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三虚设电极区,例如Xx1和Xx2中间的区域,或如Xx2和Xx3中间的区域;相邻两个第四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四虚设电极区,例如Yy1和Yy2中间的区域,或如Yy2和Yy3中间的区域;其中,第I菱形金属网格在相邻的第I触控电极区135 与第I虚设电极区136的边界处断开,I为一、二、三和四中的至少一个;各虚设电极区136中的菱形金属网格均不传输触控信号。
如此设置,可利用虚设电极区136将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区135间隔开,从而有利于降低颗粒或异物等落在触控电极区135的边界,而引起的相邻两个触控电极区135之间短路的几率,进而有利于确保触控侦测的准确性。
示例性的,图14中仅示例性的以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1的电极图案为例,示出了触控电极区135和虚设电极区136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132、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1以及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142的电极图案中的触控电极区和虚设电极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类似于此进行划分,可结合图12和图13进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电极区136和虚设电极区135的相对大小可根据显示装置12的需求设置。
示例性的,图4示出的主动笔触控系统1中,电容触控电极层13和电磁触控电极层14可采用图11示出的触控电极结构;图5示出的主动笔触控系统1 中,电容触控电极层可采用图11示出的触控电极结构,电磁触控电极层14可采用图7示出的触控电极结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不存在冲突的前提下,上文中各结构均可进行结合、调整和替代,以形成集成电容触控技术和电磁触控技术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防窥面板,所述防窥面板能够调整由所述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的角度,以切换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视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触控电极层和电磁触控电极层;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防窥面板侧,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置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置第二电极层;
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
或者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
或者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或者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第四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三基板朝向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设置驱动电路电极层,所述第四基板朝向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设置公共电极层;
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三基板背离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
或者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四基板背离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
或者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三基板与所述驱动电路电极层之间;
或者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四基板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栅极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金属层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或者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栅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
或者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栅极金属层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基板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还设置黑矩阵层;
所述黑矩阵层包括多个镂空区以及包围所述镂空区的遮光区;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四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均位于所述黑矩阵层的遮光区在所述的第四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和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一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菱形,相邻所述第一菱形以一顶点相接;所述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二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菱形,相邻所述第二菱形以一顶点相接;所述第一菱形与所述第二菱形的边长相等,且对角线长相等;
所述第一菱形金属网格与所述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依次间隔排列,且沿阵列的行方向错开二分之一对角线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图案化的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和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层叠电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三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三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三菱形,相邻所述第三菱形以一顶点相接;
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第四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四菱形,相邻所述第四菱形以一顶点相接;所述第三菱形和所述第四菱形均与所述第一菱形的边长相等,且对角线长相等;
所述第一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三菱形金属网格、所述第二菱形金属网格以及所述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依次间隔排列,且沿阵列的行方向依次错开四分之一对角线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区,所述第一菱形金属网格在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所述第二子电容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区,所述第二菱形金属网格在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确定第一平面;
所述第一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三触控电极区,所述第三菱形金属网格在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所述第二子电磁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四方向延伸的多个第四触控电极区,所述第四菱形金属网格在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交叉,确定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一虚设电极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二虚设电极区,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三虚设电极区,相邻两个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区之间还设置第四虚设电极区;
其中,第I菱形金属网格在相邻的第I触控电极区与第I虚设电极区的边界处断开,I为一、二、三和四中的至少一个;各虚设电极区中的菱形金属网格均不传输触控信号。
CN202020542619.6U 2020-04-14 2020-04-14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718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2619.6U CN211718864U (zh) 2020-04-14 2020-04-14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2619.6U CN211718864U (zh) 2020-04-14 2020-04-1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8864U true CN211718864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35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42619.6U Active CN211718864U (zh) 2020-04-14 2020-04-1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88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657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98990B (zh)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031626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10409423B2 (en) Optical touch substrate,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809316B (zh) 集成有触摸屏的显示设备
US20180018052A1 (en) In-Cell Touch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4166260A1 (zh) 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543898A (zh) 具有触摸传感功能的显示装置
WO2015180284A1 (zh) 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9898116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multiple electrodes with reduced number of pins
US20240019728A1 (en) Detec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468216A (zh) 具有分段式共同电极层的整合型电容式触控显示器
US11803284B2 (en) Detec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5103803U (zh) 具有分段式共同电极层的整合型电容式触控显示器
CN1110780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CN108807715B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20220027005A1 (en)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708320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1718864U (zh) 显示装置
CN1136559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61090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0906192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03936A (zh) 显示装置
CN11418545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7291314A (zh) 阵列基板、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