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7124U -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7124U
CN211717124U CN202020214808.0U CN202020214808U CN211717124U CN 211717124 U CN211717124 U CN 211717124U CN 202020214808 U CN202020214808 U CN 202020214808U CN 211717124 U CN211717124 U CN 211717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fluid
heat
pipe
flui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48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立
黄德祥
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op new ener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lianhua Seven Color New Ener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lianhua Seven Color New Ener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lianhua Seven Color New Ener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148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7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7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7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机、新风口、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膨胀阀,烘干机通过排风管路连接排风口,排风管路上设有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蒸发端;蒸发器连接蓄水池;冷凝器设置在送风管内,压缩机和膨胀阀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和蒸发器;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冷凝端设置在新风口内。采用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对新风进行预热。再利用多流体套管式热管加热套管中流着温度相对较低的水,作为水源热泵的热源,通过水源热泵对预热后的新风进行再热达到粮食烘干机的进风要求,本系统提高了烘干机排风余热的回收利用率,可以用于对粮食或种子的烘干。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烘干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刚收上来的粮食所含水份高,由于粮食数量较多,难以集中晾晒处理,容易霉变造成损失。而热泵干燥技术是一种缓和的、接近自然的干燥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干燥物内的营养成分且不破坏其原有结构。又因为所需的干燥时间较短,所以对粮食发芽率影响低。因此,现有的粮食烘干渐渐的采用热泵烘干,同时,使用热泵系统干燥,可杜绝因燃烧而产生的废气、废渣污染。
热泵干燥是一种新型的干燥技术,以消耗一部分的高品位能量为代价,实现把低温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中。热泵干燥正成为我国粮食干燥技术及设备发展的一个方向。
热泵烘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的排风,一般都直接外排到大气环境中。该排风温度高,直接排入大气造成能量浪费。目前国内部分热泵型烘干系统,部分烘干机直接将蒸发器直接放置在排风环境中,利用烘干机排出的热风作为热源,因为排风含有大量的灰尘、杂质,需要对排风进行除尘处理或对蒸发器进行间隔性清洗,造成余热资源的浪费,同时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部分热管型烘干系统,利用多流体套管式热管实现了热管对新风和回风的简易换热,简易换热后的新风可达到25度以上,而烘干机的进风温度是大于55°,经过简易换热的新风明显达不到烘干机的进风温度,还需要对新风再次加热,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机、新风口、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膨胀阀,其中,
所述烘干机通过排风管路连接排风口,所述烘干机与排风口间的排风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蒸发端,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上的第二端口均通过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出水管连接蓄水池一端,所述烘干机还通过送风管连接进风通道;
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烘干机一侧,所述蒸发器通过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进水管连接至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第一端口,所述蒸发器还连接蓄水池;
所述冷凝器设置在送风管内,且压缩机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膨胀阀的两端也分别连接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
所述新风口连接进风通道,且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冷凝端设置在新风口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蒸发端设置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冷凝端设有第一端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内均设有多个多流体套管式热管,所述多流体套管式热管为带内套管的重力式热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蓄水池底端通过水源热泵进水管和循环泵连接蒸发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蓄水池连接自来水补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包括热管本体601和贯穿设置在热管本体601内的内套管602,所述热管本体601与内套管602间相对密封设置,所述内套管602底端连通进水管,顶端连通出水管,所述热管本体内设有工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热管本体601外表面上整齐排列有多个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首先采用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利用烘干机的排风与新风进行热量交换,对新风进行预热,此过程不需要消耗电能,新风温度升高。再利用多流体套管式热管加热套管中流着温度相对较低的水,作为水源热泵的热源,通过水源热泵对预热后的新风进行再热达到粮食烘干机的进风要求;与利用空气源热泵或电加热对新风再次进行加热相比,本系统利用水源热泵对新风进行在家加热,节能环保,且水源可循环利用,实现对烘干机排风余热的深度利用,提高了排风余热回收的利用率,减少碳排放。从而解决了传统烘干方式的高能源消耗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其干燥方式更温和,可以用于对粮食或种子的烘干。
本系统利用烘干机排风同时加热新风和水,换热时运行阻力小,可以将热管换热与热泵提热相结合,可实现烘干机排风的深度提热,简化了排风余热利用,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本系统中蓄水池内具有一定温度的水作为水源热泵的低温热源,实现了排风余热的充分利用,达到节能目的,还可以通过调整蓄水池的大小,利用多流体套管式热管进行蓄热或利用自来水等进行外部补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流体套管式热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机1、新风口7、蒸发器15、冷凝器18、压缩机16和膨胀阀17,其中,
所述烘干机1通过排风管路2连接排风口8,所述烘干机1与排风口8间的排风管路2上依次设有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蒸发端,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上的第二端口均通过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出水管9连接蓄水池10一端,所述烘干机1还通过送风管19连接进风通道3;
所述蒸发器15设置在烘干机1一侧,所述蒸发器15通过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进水管12连接至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第一端口,所述蒸发器15还连接蓄水池10;
所述冷凝器18设置在送风管19内,且压缩机16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18和蒸发器15,所述膨胀阀17的两端也分别连接冷凝器18和所述蒸发器15;
所述新风口7连接进风通道3,且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冷凝端设置在新风口7内。
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内均设有多个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为带内套管的重力式热管,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下部为蒸发端,上部为冷凝端,如图2所示,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包括热管本体601和贯穿设置在热管本体601内的内套管602,所述热管本体601与内套管602间相对密封设置,所述内套管602底端连通进水管,顶端连通出水管,所述热管本体内设有热管工质。热管本体601外表面上整齐规律的排列有多个翅片603。
内套管602内的水被热管本体601的热管工质加热,热管工质是一种类似于制冷剂的气液混合工质,通过内套管602顶端和底端的出水口、进水口实现内套管602内水的循环加热,实现蓄水池内的水的加热,最终实现新风的再次水源热泵加热。
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蒸发端设置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冷凝端设有第一端口。
粮食在烘干机1内通过热风烘干之后产生的相对温度较高的排风通过排风管路2中设置的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蒸发端再进入排风口8。在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蒸发端中,多流体套管式热管的蒸发端吸收了排风的热量,降低了排风的温度后直接排放。
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中设有若干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中流着温度相对较低的水,在排风经过后被排风加热,在第二端口通过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出水管9进入蓄水池10中。
蓄水池10底端通过水源热泵进水管13和循环泵14连接蒸发器15。即在循环泵14的作用下,蓄水池10中具有一定温度的水在蓄水池10的底部通过水源热泵进水管13与15蒸发器连通;将热量传递给制冷剂工质后,蒸发器15通过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进水管12与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第一端口连通;将热量传递给蒸发器后的水再次进入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再次吸热,从而形成水源热泵的取热循环。
蓄水池10还接有自来水补水管11,保证水源热泵的取热循环所需的用水量。
制冷工质在蒸发器15中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经过压缩机16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18,在冷凝器18中放热,变为低温高压的液体,经膨胀阀17节流减压,再次进入蒸发器15吸收汽化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吸入压缩机16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制冷工质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构成一个循环。
新风通过新风口7进入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冷凝端内,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的冷凝端放出热量,对新风进行预热。被预热后的新风通过进风通道3进入冷凝器18进风口与制冷工质进行热量交换,产生的高温热风通过送风管19路送入烘干机1中,对粮食进行干燥,由此为一个干燥循环,粮食干燥产生的高温高湿的排风余热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
实施例1:在环境温度10度时,粮食烘干机通常排风温度高于35度,而粮食烘干的进风要求是不低于55度,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冷凝端放出热量,对新风进行预热,预热后新风的温度通常可以达到30度,再利用水源热泵再次将新风加热到60度以上,以满足粮食烘干机的进风温度要求;
实施例2:在环境温度0度时,粮食烘干机通常排风温度高于35度,通过本系统中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冷凝端内,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的冷凝端放出热量,对新风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新风通常可以达到28度,再利用水源热泵的再次加热到57度以上,以满足粮食烘干机的进风温度要求;
实施例3:在环境温度-5度时,粮食烘干机通常排风温度高于30度,通过本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冷凝端内,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的冷凝端放出热量,对新风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新风通常可以达到25度,再利用水源热泵的再次加热到55度以上,以满足粮食烘干机的进风温度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机(1)、新风口(7)、蒸发器(15)、冷凝器(18)、压缩机(16)和膨胀阀(17),其中,
所述烘干机(1)通过排风管路(2)连接排风口(8),所述烘干机(1)与排风口(8)间的排风管路(2)上依次设有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蒸发端,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上的第二端口均通过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出水管(9)连接蓄水池(10)一端,所述烘干机(1)还通过送风管(19)连接进风通道(3);
所述蒸发器(15)设置在烘干机(1)一侧,所述蒸发器(15)通过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进水管(12)连接至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第一端口,所述蒸发器(15)还连接蓄水池(10);
所述冷凝器(18)设置在送风管(19)内,且压缩机(16)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18)和蒸发器(15),所述膨胀阀(17)的两端也分别连接冷凝器(18)和所述蒸发器(15);
所述新风口(7)连接进风通道(3),且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冷凝端设置在新风口(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蒸发端设置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的冷凝端设有第一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4)和第二多流体热管换热装置(5)内均设有多个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所述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为带内套管的重力式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0)底端通过水源热泵进水管(13)和循环泵(14)连接蒸发器(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0)连接自来水补水管(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流体套管式热管(6)包括热管本体(601)和贯穿设置在热管本体(601)内的内套管(602),所述热管本体(601)与内套管(602)间相对密封设置,所述内套管(602)底端连通进水管,顶端连通出水管,所述热管本体内设有热管工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本体(601)外表面上规律性排列有多个翅片(603)。
CN202020214808.0U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Active CN211717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4808.0U CN211717124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4808.0U CN211717124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7124U true CN211717124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26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4808.0U Active CN211717124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71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7928A (zh) * 2020-02-26 2020-05-26 宝莲华七彩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7928A (zh) * 2020-02-26 2020-05-26 宝莲华七彩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21938U (zh) 热泵系统及干燥系统
CN204718176U (zh) 利用锅炉烟气余热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6146123U (zh) 一种排湿热能二次回收的热泵烘干系统
CN103322725B (zh) 热泵系统及干燥系统以及方法
CN108413637B (zh) 一种工业烟气余热回收及除湿系统
CN202195714U (zh) 一种带乏汽换热系统的电厂汽水系统
CN203100029U (zh) 机房空调器
CN106839494A (zh) 热泵双热质耦合加湿脱湿蒸发系统及方法
CN103322727B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干燥系统以及方法
CN102997482A (zh) 采暖工况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11717124U (zh)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CN111197928A (zh) 一种基于多流体热管的粮食烘干系统
CN207006629U (zh) 一种热泵
CN103278000A (zh) 基于热管与热泵的干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4020227U (zh) 一种全新风印刷烘干机
CN212619987U (zh) 一种voc近零排放的节能环保系统
CN205783960U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制冷循环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
CN206094279U (zh) 一种屠宰场用制冷机组多级全热回收热水装置
CN101650099A (zh) 新型高效节能的吸收式制冷取暖器
CN108481899A (zh) 一种热平衡的回热式空气能干燥利用方法及系统
CN211717126U (zh) 一种热泵型粮食烘干系统的排风余热回收装置
CN108168285A (zh) 一种太阳能蓄热的直接接触蒸发高温干燥系统
CN103277996A (zh) 基于热泵的干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997496A (zh) 带烟气阀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06123510A (zh) 自回热木材干燥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16, Jinshan Road, Y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anop new energy (Jiangsu)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16, Jinshan Road, Yangzhou Development Zone, 225000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aolianhua seven color new energy (Jiangs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