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7653U - 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7653U
CN211707653U CN201921789264.4U CN201921789264U CN211707653U CN 211707653 U CN211707653 U CN 211707653U CN 201921789264 U CN201921789264 U CN 201921789264U CN 211707653 U CN211707653 U CN 211707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clear magnetic
container
pipe
main body
optim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92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焕泰
孙必婷
黄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7892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7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7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76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可根据需要同时对上千上万根核磁管进行清洗。该装置包括一个类圆形的磨口敞口清洗容器,容器内部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容器底部的底座,连接容器底部的排污导管;一个能与容器气密吻合的磨口半圆形盖子,容器盖子正上方连接一个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右上方连接一个带气密阀的加液管。本装置通过将核磁管倒放在容器的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间,加入核磁管体积2倍的清洗剂,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连接真空泵。在负压的作用下,核磁管的空气被排除,清洗液进入到核磁管底部清洗。与现有技术及应用实例相比,本装置简易便捷,能够大批量对核磁管进行清洗。

Description

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药学领域,且特别涉及药学仪器清洗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核磁管大批量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管在化学实验室特别是药学实验室是最常用且必须用到的一种分析仪器,特别是在药学实验进行新药化合物筛选中,合成的每一个步骤的中间体以及最终产物都需要使用到核磁管来进行核磁谱表征,其使用量很大。核磁管采用的材质多为石英玻璃,其成本昂贵,因此不可能使得核磁管的使用变成一次性。以某高校药学院为数据来源,核磁室有三台测试仪器,每天大于20小时处于工作中,按照一个核磁管的测试时间为5分钟计算,一天使用过的核磁管达到240根,一个星期的数量超过一千根。
一般核磁管的直径为5mm,长度15mm~22mm,由于核磁共振仪器的灵敏性很高,达到毫克级别,因此使用过的核磁管需要清洗的很干净才能够被重复使用而不影响测试。由于核磁管的洁净级别高,以及其结构的细小,给清洗工作带来的很大困难。
常规的清洗方法有(1)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反复多次浸泡,直到核磁管内部的化合物被浸泡干净,此法不仅大量浪费有机溶剂给环境带来污染,而且多次浸泡对于已经挥发干溶剂的核磁管来说是不容易清洗干净的。(2)使用直径小于5mm的毛刷蘸有机溶剂对单根核磁管进行手动多次清洗,此法效率很低,而且毛刷容易对核磁管内壁造成损伤,使得核磁测试结果有偏差。(3)将核磁管放置超声清洗仪中加入有机溶剂,使用超声多次清洗,此法虽然效率尚可,但是超声很容易对核磁管造成开裂损伤,如果不小心使用了有裂痕的核磁管进行测试,就会污染到核磁仪器的探头,从而造成以十万计的损失。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核磁管清洗装置为单根核磁管清洗装置,具体操作是将核磁管装到吸管里面,利用负压将清洗液从吸管另一端吸入整个核磁管内部并排除,但是核磁管的直径一般只有5mm,要使用比5mm更小的吸管安装到核磁管内并不容易,也使得单根核磁管的清洗时间很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简易的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装置,其实际的清洗量可以根据不同单位的核磁管数量来设计,能够一次性清洗成千上万根核磁管,且设备构造简易,制造成本低,操作便利,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大公司都适用。
该装置的构造包括主体容器(2),主体容器上端敞口的容器磨口平面(1),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4),主体容器底部与主体容器周边连接处的圆角(5),主体容器的底座(6),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7),排污导管(8),排污导管气密阀(9),排污嘴(10);容器盖子(15),容器盖子与主体容器口气密接触的磨口平面(16),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12),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11),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14),三通阀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管口(13),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加液管(19),加液管气密阀(18),加液管磨口(17)。
所述的主体容器和容器盖子两者的接触面均采用磨口毛面设计,优选采用玻璃材质,用以保证设备的气密性。
所述的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其自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的高度最优为大于核磁管长度1/3,小于核磁管体积的2/3。以便能够使得核磁管竖斜放在容器内。其间距最优是小于核磁管长度的1/3,以此保证竖立放置的核磁管不会滑落到容器底部。形状最优为长方形,安放方式最优为横向竖直放置,这样能够使得放置在其中的核磁管有一个支撑点和其相邻的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的下边提供一个卡位点,以保证核磁管不会下滑。宽度最优等于核磁管长度的1/3,以保证核磁管支撑点和卡位点有足够防止核磁管下滑的长度。此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将大批量的核磁管进行分割放置,保证核磁管能够斜竖直放在容器内部。
所述的容器底部的用于排污的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与排污导管相连,排污导管末端设计有一个气密阀,用于在排放废液时能够打开使得容器连通大气,在装置需要负压时能够关闭确保装置的气密性。
所述的容器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采用平整光滑设计,方便废液能够顺畅排除。
所述的主体容器的底座形状最优为空心的圆锥形,能够减轻整体容器的重量。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的重量。
所述的容器盖子上方有一个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与容器盖子内部连接,可以让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处于三种不同的连通状态,(1)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与装置内部连通,(2)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与装置内部连通,(3)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装置内部三者连通。使得在装置进行核磁管清洗时能够实现负压,正压的交互替换,从而使核磁管内部有清洗液反复冲洗。
所述的容器盖子上方用于加液的加液管与盖子内部相连通,管子中间设计有一个双通的加液管气密阀,当需要添加清洗液时阀门处于连通管口和装置内部的状态,当装置需要负压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需要清洗的核磁管斜竖直倒立在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之间,盖上容器盖子,通过加液口加入大于核磁管体积1.3倍的清洗液,然后关闭排污导管气密阀的阀门,关闭加液管气密阀,将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连接到真空泵中,让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处于连通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与装置内部的状态。打开真空泵抽负压,这时在负压的作用下,倒置的核磁管内部的空气被排出,清洗液冲上核磁管上端,使得清洗液能够浸润核磁管全身;保持一段时间后,使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处于连通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与装置内部,让装置恢复常压;这时核磁管在负压时被吸进上部的清洗液由于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容器底部;从而实现了一次清洗,如此反复几次并通过装置底部的排污阀更换清洗液即可达到清洗核磁管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装置设计简洁,使得制造成本低,让该装置市场化成为可能。(2)该装置可以依据需求的不同一次性清洗数根到上万根核磁管,适用范围广,实验室以及大型医药开发企业还有高等院校均可适用。(3)该装置将清洗液的添加废液的排出集于一体,方便一体化操作,使得整个清洗过程中不需要打开装置排污和更换清洗液。(4)该装置利用的负压原理所使用到的真空泵是任何一个研发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因此此配套仪器不需要额外购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容器底部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排污嘴及排污导管气密阀局部放大图
图4是加液管局部放大图
图5是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局部方法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主体容器(2),主体容器上端敞口的容器磨口平面(1),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4),主体容器底部与主体容器周边连接处的圆角(5),主体容器的底座(6),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7),排污导管(8),排污导管气密阀(9),排污嘴(10);容器盖子(15),容器盖子与主体容器口气密接触的磨口平面(16),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12),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11),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14),三通阀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管口(13),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加液管(19),加液管气密阀(18),加液管磨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具体结构包括:主体容器(2),主体容器上端敞口的容器磨口平面(1),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4),主体容器底部与主体容器周边连接处的圆角(5),主体容器的底座(6),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7),排污导管(8),排污导管气密阀(9),排污嘴(10);容器盖子(15),容器盖子与主体容器口气密接触的磨口平面(16),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12),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11),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14),三通阀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管口(13),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加液管(19),加液管气密阀(18),加液管磨口(17)。
以下对各部件的设计和作用做举例说明:主体容器(2)内部距底部高度2/3核磁管长度的位置是安装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在清洗核磁管之前将核磁管斜靠在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上,并且倒置斜立在底部。盖上容器盖子(15)。
容器盖子与主体容器接触面为磨口面保证气密性,通过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加液管(19)在其上部的加液管磨口(17)加一个对应磨口的漏斗,用于加入清洗液。这时关闭主体容器的底座的排污导管气密阀(9),加入小于2倍核磁管总体积而大于1.3倍核磁管的总体积的清洗剂,然后关闭加液管气密阀(18),将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14)连接到真空泵,将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12)旋转到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14)与容器盖子内部的三通阀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管口(13)连通的位置,使得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与装置内部连通;打开真空泵,使得容器内部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将倒置的核磁管内中上部空气排出,这时容器的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4)中的清洗液在负压作用下进入核磁管内部,保持负压一定时间,然后将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12)旋转至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11)与容器盖子内部的三通阀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管口(13)连通的位置,使得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与装置内部连通,让容器内部恢复常压,这时核磁管内部的清洗液由于重力的作用回落到容器底部,反复几次,通过清洗液在核磁管内部的移动,达到清洗核磁管内壁的目的。然后打开底座下方的排污导管气密阀(9),让废液经过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7)从排污嘴(10)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主体容器上端敞口的容器磨口平面(1)的表面是平整磨口面,用于与容器盖子与主体容器口气密接触的磨口平面(16)进行气密连接。在装置进行负压工作时能够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主体容器(2)的体积可根据所需要清洗核磁管的最大量来制造,最优的体积设计如下:容器自底部到核磁管高度的空间体积要大于所清洗核磁管总体积的2倍,确保加入1.3倍体积的清洗剂后不会浸没核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其自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的高度最优为大于核磁管长度1/3,小于核磁管体积的2/3。以便能够使得核磁管竖斜放在容器内。其间距最优是小于核磁管长度的1/3,以此保证竖立放置的核磁管不会滑落到容器底部。形状最优为长方形,安放方式最优为横向竖直放置,这样能够使得放置在其中的核磁管有一个支撑点和其相邻的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的下边提供一个卡位点,以保证核磁管不会下滑。宽度最优等于核磁管长度的1/3,以保证核磁管支撑点和卡位点有足够防止核磁管下滑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主体容器的底座(6)的形状构造最优为空心的圆锥形,能够减轻整体容器的重量。该底座与装置底部连接,用于承载整个装置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7),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的直径长度最优大于容器底部直径的1/10,以保证废液能够顺畅快速的排出。孔板的位置最优应低于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4)的水平面1mm,以保证废液能够完全被排出。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的内部小孔孔径最优等于核磁管的内径,以保证核磁管不会掉落以及保证排污的有效性(参照图2)。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的小孔数量最优应使得小孔间的距离小于小孔的直径而大于小孔的半径,从而保证孔板的坚固性和废液流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主体容器的底座的排污导管(8)与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直接相连,用于将通过孔板的废液排出,直径最优应与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7)的直径相符,以保证排污的效率。与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下的排污导管最优应使用倒圆角平滑连接,以保证废水排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主体容器的底座的排污导管气密阀(9)与排污导管连接,控制废水的排放,最优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能够防酸碱腐蚀。阀门孔最优应大于排污管直径的2/3,以保证排污的效率。
所述的主体容器的底座的排污嘴(10)与排污导管气密阀紧连,直径最优应与排污导管的直径相符,以保证排污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容器容器盖子与主体容器口气密接触的磨口平面(16)的表面处理是磨口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容器盖子(15)的形状最优为半圆形,让密闭后的内部负压能够均匀,而且便于清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诉的容器盖子上方的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与装置内部连通,能够让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处于三种不同的连通状态,(1)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与装置内部连通,(2)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与装置内部连通,(3)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装置内部三者连通。使得在装置进行核磁管清洗时能够实现负压,正压的交互替换,从而使核磁管内部有清洗液反复冲洗。所述的三通阀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管口(13)的直径最优应大于2cm,保证抽气的速率。所述的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11)直径最优应大于2cm,以保证进气的速率。所述的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12)的材质最优应为聚四氟乙烯,能够耐酸碱腐蚀。所述的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12)的孔径最优应为1cm,保证通气的速率。所述的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14)的直径最优应为大于1cm,以保证抽气的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加液管(19)与装置内部连通,用于向装置内加入清洗液,直径最优为玻璃42#磨口的直径,以保证加液的顺畅。加液管气密阀(18)的材质最优应为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加液管气密阀(18)的孔径最优应大于玻璃42#磨口直径的2/3,以保证液体通过顺畅。加液管磨口(17)的口径最优为玻璃42#磨口,上方配套一个同等大小磨口的漏斗用于加液。

Claims (10)

1.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主体容器(2),主体容器上端敞口的容器磨口平面(1),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4),主体容器底部与主体容器周边连接处的圆角(5),主体容器的底座(6),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7),排污导管(8),排污导管气密阀(9),排污嘴(10);容器盖子(15),容器盖子与主体容器口气密接触的磨口平面(16),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12),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11),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14),三通阀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管口(13),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加液管(19),加液管气密阀(18),加液管磨口(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容器(2)内部距底部高度2/3核磁管长度的位置是斜放核磁管的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将核磁管斜放在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上,倒置斜立在底部;盖上容器盖子(15),容器盖子(15)与主体容器(2)接触面为磨口面保证气密性,通过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加液管(19)在其上部的加液管磨口(17)加一个对应磨口的漏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容器上端敞口的容器磨口平面(1)的表面是平整磨口面,用于与容器盖子与主体容器口气密接触的磨口平面(16)进行气密连接;所述主体容器(2)的体积可根据所需要清洗核磁管的最大量来制造,最优的体积设计如下:容器自底部到核磁管高度的空间体积要大于所清洗核磁管总体积的2倍,确保加入1.3倍体积的清洗剂后不会浸没核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其自主体容器内部的水平底部的高度最优为大于核磁管长度1/3,小于核磁管长度的2/3,以便能够使得核磁管竖斜放在容器内;其间距最优是小于核磁管长度的1/3,以此保证竖立放置的核磁管不会滑落到容器底部;形状最优为长方形,安放方式最优为横向竖直放置,这样能够使得放置在其中的核磁管有一个支撑点和其相邻的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的下边提供一个卡位点,以保证核磁管不会下滑;宽度最优为等于核磁管长度的1/3,以保证核磁管支撑点和卡位点有足够防止核磁管下滑的长度;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3)的长度与该条用于放置核磁管的隔板所处的位置与容器两侧连接点的长度相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7),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的直径长度最优大于容器底部直径的1/10,以保证废液能够顺畅快速的排出;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的位置最优应低于底部水平面1mm,以保证废液能够完全被排出;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的内部小孔孔径最优等于核磁管的内径,以保证核磁管不会掉落以及保证排污的有效性;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的小孔数量最优应使得小孔间的距离小于小孔的直径而大于小孔的半径,从而保证孔板的坚固性和废液流通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容器的底座的排污导管(8)的直径最优应与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7)的直径相符,以保证排污的效率;排污导管(8)与主体容器内部底部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板直管最优应使用倒圆角平滑连接,以保证废水排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容器的底座的排污导管气密阀(9)最优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能够防酸碱腐蚀;阀门孔最优应大于排污管直径的2/3,以保证排污的效率;排污嘴(10)的直径最优应与排污导管的直径相符,以保证排污的效率;三通阀的支管进气口(11)直径最优应大于2cm,以保证进气的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盖子与主体容器口气密接触的磨口平面(16)的表面处理是磨口面;所述的容器盖子(15)的形状最优为半圆形,让密闭后的内部负压能够均匀,而且便于清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容器盖子连通的三通阀(12)的材质最优应为聚四氟乙烯,能够耐酸碱腐蚀,孔径最优应为1cm,保证通气的速率;所述的三通阀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管口(13)的直径最优应大于2cm,保证抽气的速率;所述的三通阀的支管抽气口(14)的直径最优应为大于1cm,以保证抽气的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液管磨口(17)的口径最优为玻璃42#磨口,上方配套一个同等大小磨口的漏斗用于加液;所述的加液管气密阀(18)的材质最优应为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孔径最优应大于玻璃42#磨口直径的2/3,以保证液体通过顺畅;所述的与容器盖子内部连通的加液管(19)的直径最优为玻璃42#磨口的直径,以保证加液的顺畅。
CN201921789264.4U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07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9264.4U CN211707653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9264.4U CN211707653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7653U true CN211707653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926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07653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76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5950A (zh) * 2021-12-28 2022-04-29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微口径容器内壁批量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5950A (zh) * 2021-12-28 2022-04-29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微口径容器内壁批量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07653U (zh) 一种大批量清洗核磁管的简易装置
CN106434318A (zh) 一种生物技术基因检测装置
CN207379967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水质精准检测装置
CN104258610B (zh) 一种含重金属废水批量过滤装置及方法
WO2006053136A3 (en) Liquid specimen samp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12916884U (zh) 核磁管清洗装置
CN205749519U (zh) 一种试验介质承接装置
CN216397444U (zh) 一种医疗用试管清洗装置
CN211122542U (zh) 一种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用取样器
CN210730340U (zh) 一种普外科临床用术后用清洗装置
CN210569632U (zh) 一种新型化学计量仪器摆放架
CN210923489U (zh) 水处理剂酸碱度监控装置
CN211825992U (zh) 一种具有超声清洗功能的水质传感器流通池
CN216983215U (zh) 一种底栖动物暂养收集装置
CN107012085B (zh) 一种自动补液式脱细胞系统及方法
CN209349146U (zh) 一种热量表清洗装置
CN214556056U (zh) 一种酸碱滴定管清洗装置
CN216574734U (zh) 一种便携式实验器材灭菌清洗装置
CN216779776U (zh) 一种采水器清洁装置
CN101899387B (zh) 用于清洗安装至接种培养基基质的自动装置的接种管的系统和方法
CN110530680A (zh) 一种便携式检测环境污染用污水采集装置
CN219914944U (zh) 一种油料取样器
CN214050597U (zh) 猪瘟中草药过滤装置
CN204182192U (zh) 一种含重金属废水批量过滤装置
CN219015750U (zh) 一种污水监测用污水分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