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7241U - 一种涂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涂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7241U
CN211707241U CN201922177715.5U CN201922177715U CN211707241U CN 211707241 U CN211707241 U CN 211707241U CN 201922177715 U CN201922177715 U CN 201922177715U CN 211707241 U CN211707241 U CN 211707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ox body
housing
buff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777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学章
周敏
周国顺
黄长航
王秀平
王永方
蒋文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ianyue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777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7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7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7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抹装置,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盒体还包括存储部,第一凹槽具有与存储部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盒体与第一盒体相铰接,第二盒体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能够与第一表面相抵接,第二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处于抵接位置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够围成涂抹腔,且涂抹腔能够与涂抹装置的外部相连通。本装置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部与工件的直接接触,无需通过PE手套将密封脂涂抹在O型圈上,因此可以避免打滑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减少O型圈破损和长晶炉腔体的污染,且能够使得密封脂均匀地涂覆在O型圈表面。此外,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宜,且成本低廉、易于加工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涂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脂涂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抹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机器设备的密封性,通常会在机器设备的各零部件之间设置密封件,以防止流体或者固体微粒从各零部件的相邻结合面之间泄露,同时也能够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油污和水渍等)侵入设备内部造成各零部件的锈蚀以及机器设备的故障等问题。常见的密封件例如有O型橡胶密封圈(O型圈)、密封垫片、密封条、金属环形垫片等。
在碳化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中,碳化硅长晶炉通常使用O型圈进行密封,为了进一步提升O型圈的密封效果,往往会在O型圈表面涂抹密封脂。目前,在对O型圈进行密封脂涂抹时,通常由技术人员佩戴一次性聚乙烯(Polyethylene,PE)手套将密封脂涂抹在O型圈的表面各处。
但是,这种人工涂抹的方式往往存在下述问题:首先,由于佩戴的PE手套上黏附的密封脂与O型圈接触,容易出现打滑的情况,从而导致O型圈掉落受到污染或者损坏;其次,由于一部分密封脂会黏附在PE手套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使得密封脂的实际使用量远远小于理论消耗量,进而影响设备的密封效果;最后,在涂抹过程中,由于各技术人员手部力量大小存在差异,在对O型圈进行涂抹时,往往会在O型圈上滞留较多的密封脂导致O型圈表面各处密封脂涂抹不均匀,难以清理干净,从而对腔体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晶体的生长质量。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现亟需一种能够改善上述问题的涂抹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涂抹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涂抹装置,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盒体还包括存储部,第一凹槽具有与存储部相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盒体与第一盒体相铰接,第二盒体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能够与第一表面相抵接,第二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处于抵接位置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够围成涂抹腔,且涂抹腔能够与涂抹装置的外部相连通。
在涂抹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盒体还包括底盖,底盖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盒体。
在涂抹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盒体包括第一壳体和固定于第一壳体表面的第一缓冲部,存储部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缓冲部具有第一表面。第二盒体包括第二壳体和固定于第二壳体表面的第二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具有第二表面。或者第二盒体包括第二壳体和位于第二壳体中的第二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具有第二表面。
在涂抹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卡槽,第一缓冲部还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能够与第一卡槽相配合,使得第一缓冲部固定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卡槽,第二缓冲部还包括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能够与第二卡槽相配合,使得第二缓冲部固定于第二壳体。
在涂抹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槽具有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开口,且第一卡槽位于第一壳体中能够与第一缓冲部相固定的表面;第二卡槽位于第二壳体中能够与第二缓冲部相固定的表面。
在涂抹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为条状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U形。
在涂抹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边缘沿径向凸设有第一阻挡件,第二凹槽的边缘沿径向凸设有第二阻挡件,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能够防止涂抹腔中的涂抹物溢出。
在涂抹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盒体还包括按压件,按压件一端伸出第一盒体的外表面,另一端连接有活塞,活塞能够在存储部中滑动,以使得涂抹物进入涂抹腔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本方案提供的涂抹装置对O型圈进行涂抹,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部与工件的直接接触,无需通过PE手套将密封脂涂抹在O型圈上,因此可以避免打滑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减少O型圈破损和长晶炉腔体的污染;本装置中的涂抹腔将O型圈包裹起来,进而使得涂抹腔中的密封脂与O型圈的表面各处尽可能地接触,在对O型圈反复拉取的过程中,无论拉取的力量大小有无差别,均能够使得密封脂均匀地涂覆在O型圈表面。此外,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宜,且成本低廉、易于加工制造。
2、本方案提供的涂抹装置中,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O型圈在涂抹时不被刮伤损坏,对O型圈起到一定的保护,进而保证其良好的密封效果。此外,当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破损之后,仅需要对破损的缓冲部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整个涂抹装置,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涂抹装置的利用率,节省生产成本。此外,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在进行更换时,可以根据工件的不同形状、结构和性质等来进行,从而使得涂抹装置能够适应更多类型的工件。
3、本方案提供的涂抹装置中卡槽与卡接部的配合方式能够防止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铰接时第一缓冲部从第一壳体表面脱落,以及防止第二缓冲部与第二壳体之间发生窜动,从而影响密封脂的涂抹效果,进而降低O型圈的密封效果。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壳体中的底盖可拆卸,使得置于第二壳体中的第二缓冲部可以从第二壳体的底部进行更换。这种方式避免了直接更换第二缓冲部时可能造成第二缓冲部损坏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第二缓冲部的完整性,进而保证本方案中涂抹装置的涂抹效果。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条状槽能够与受到挤压变形的O型圈的形状相匹配,U形也能够与O型圈的截断面形状相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得O型圈与密封脂具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涂抹效果;此外,条状槽的设置更加方便拉取动作的实现,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的涂抹不均。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的设置能够避免在对O型圈拉取过程中,因存储部中密封脂过多的进入涂抹腔而发生的溢出情况,从而造成密封脂的浪费。此外,由于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的设置能够使得工件表面的涂抹更加均匀。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按压件的设置能够方便存储部中的密封脂流出,同时按压件一端连接有活塞,能够控制存储部中密封脂流出量的大小,以防止流入涂抹腔中的密封脂过多或过少。此外,这种方式操作起来十分便捷,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涂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涂抹装置铰接时的侧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涂抹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涂抹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缓冲部与第一壳体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二缓冲部与第二壳体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按压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实施例一:
100第一盒体、110第一凹槽、111第一开口、120存储部、130转动轴;
200第二盒体、210第二凹槽、220涂抹腔。
实施例二:
300第一盒体、310第一壳体、320第一缓冲部、330第一凹槽、340存储部、350按压件、351活塞杆、352活塞、360第一阻挡件、370第一开口;
400第二盒体、410第二壳体、420第二缓冲部、430第二凹槽、440第二阻挡件、450底盖;
510第一卡槽、520第一卡接部;
610第二卡槽、620第二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对运动”等动态用语,不仅是位置上的变动,还包括转动、滚动等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变化,但状态却发生改变的运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在碳化硅晶体制备领域,一套传统的制备装置中往往包含两个成对存在的O型圈。因此本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的涂抹装置例如可以将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涂抹腔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方便O型圈的涂抹,从而提升涂抹效率。当然,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涂抹腔的数量仅仅是一种示意性说明,并不能构成对其的具体限定。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涂抹装置,包括:第一盒体100和第二盒体200,第一盒体100与第二盒体200能够通过一转动轴130相铰接,两盒体相铰接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10和第二凹槽210;第一凹槽110和第二凹槽210能够围成一个涂抹腔220涂抹腔220能够与涂抹装置的外部相连通。此外,第一盒体100内部还具有一个存储部120,存储部120能够与第一凹槽110通过第一开口111相连通。
其中,存储部120中所存储的涂抹物例如可以为固态密封脂、液态密封脂(如隔离液、密封油)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其中固态密封脂为由液体和固体物料共同组成的膏状体。而为了保证碳化硅长晶炉的清洁度,防止对生产设备造成污染,通常采用固态密封脂对O型圈进行涂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述所涉及的密封脂,若无特殊说明均视为固态密封脂。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抹装置中,虽然第一盒体100与第二盒体200均是以方形盒体的结构来对涂抹装置进行说明的,但是第一盒体100与第二盒体20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其他例如还可以为圆柱形盒体、梯形盒体,甚至可以为其他任意的异形盒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盒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为了便于说明,下述实施例二中的盒体结构也以方形盒体为例进行阐述。
下面将对涂抹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
涂抹时,首先使得存储部120中的密封脂通过第一开口111进入到第二凹槽210中;然后将O型圈放置于第二凹槽210,此时,O型圈与密封脂初步接触;在第一盒体100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盒体200的第二表面相抵接时,第一凹槽110与第二凹槽210构成一与涂抹装置外部相连通的涂抹腔220,再次让存储部120中的密封脂通过第一开口111进入到涂抹腔220中。最后,对伸出涂抹装置外部的O型圈进行反复拉取以实现均匀涂抹。
通过本装置对O型圈进行涂抹,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部与工件的直接接触,无需通过PE手套将密封脂涂抹在O型圈上,因此可以避免打滑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减少O型圈破损和长晶炉腔体的污染;本装置中的涂抹腔220将O型圈包裹起来,进而使得涂抹腔220中的密封脂与O型圈的表面各处尽可能地接触,在对O型圈反复拉取的过程中,无论拉取的力量大小有无差别,均能够使得密封脂均匀地涂覆在O型圈表面。
此外,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宜,且成本低廉、易于加工制造。
为了使得O型圈的涂抹效果更好,下面将以一个更优选地实施例来对涂抹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抹装置,由第一盒体300、第一壳体310、第一缓冲部320、第一凹槽330、存储部340、按压件350、第一阻挡件360、第一开口370;第二盒体400、第二壳体410、第二缓冲部420、第二凹槽430、第二阻挡件440、底盖450等组成。
其中,第一盒体300包括第一壳体310和第一缓冲部320,第一缓冲部320固定于第一壳体310的表面,存储部340设置于第一壳体310内部,此时,第一缓冲部320具有第一表面;第二盒体400由第二壳体410和第二缓冲部420组成,第二缓冲部420固定于第二壳体410的表面,第二缓冲部420具有第二表面。
其中,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二缓冲部420例如可以为硬质海绵,也可以为橡胶垫片,还可以为化妆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若采用化妆棉作为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二缓冲部420,因其质地更加柔软,无需设计凹槽即可实现对于O型圈的完全包裹,进而实现密封脂的涂抹。
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二缓冲部420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O型圈在涂抹时不被刮伤损坏,对O型圈起到一定的保护,进而保证其良好的密封效果。此外,当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二缓冲部420破损之后,仅需要对破损的缓冲部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整个涂抹装置,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涂抹装置的利用率,节省生产成本。此外,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二缓冲部420在进行更换时,可以根据工件的不同形状、结构和性质等来进行,从而使得涂抹装置能够适应更多类型的工件。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缓冲部420固定于第二壳体410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第二缓冲部420直接固定于第二壳体410的表面,此种方式下,第二壳体410为一个具有六个面的壳体。
实施方式二、第二缓冲部420位于第二壳体410内部,固定于第二壳体410的底盖450上。此种方式下,第二壳体410为一个具有五个面的壳体,即第二壳体410没有上表面。第二缓冲部420例如可以为多个,堆叠在一起固定于底盖450上,也可以为一个直接固定于底盖450上。
参照图5、图6所示,第一缓冲部320固定于第一壳体310、第二缓冲部420固定于第二壳体410,固定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410的表面分别开设第一卡槽510和第二卡槽610,在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二缓冲部420上分别设置第一卡接部520和第二卡接部620的方式,使得第一卡槽510和第二卡槽610分别与第一卡接部520和第二卡接部620相配合。其中,第一卡槽510还具有与第一开口370相连通的第二开口(图中未视出),在进行涂抹时,存储部中的密封脂通过依次通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370进入涂抹腔中;第一卡槽510位于第一壳体310中能够与第一缓冲部320相固定的表面;第二卡槽610位于第二壳体410中能够与第二缓冲部420相固定的表面。
卡槽与卡接部配合的方式能够防止第一盒体300与第二盒体400铰接时第一缓冲部320从第一壳体310表面脱落,以及防止第二缓冲部420与第二壳体410之间发生窜动,从而影响密封脂的涂抹效果,进而降低O型圈的密封效果。
此外,固定的方式例如还可以通过在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一壳体310、第二缓冲部420和第二壳体410之间涂抹粘结剂,甚至可以通过卡箍将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一壳体310、第二缓冲部420和第二壳体410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若第一盒体300和第二盒体400为一正方形盒体,则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二缓冲部420的边长例如可以小于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410的边长。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第一盒体300与第二盒体400相铰接时,铰接位置处的第一缓冲部320和第二缓冲部420的边缘留有间隙,这样在对O型圈进行反复拉取时,更加方便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壳体410中的底盖450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410,这种方式使得置于第二壳体410中的第二缓冲部420可以从第二壳体410的底部进行更换。更换时,将底盖450卸下,使得新的第二缓冲部420从第二壳体410底部进入第二壳体410中,从而将破损或者污染的第二缓冲部420从第二壳体410中顶出,这种方式避免了直接更换第二缓冲部420时可能造成第二缓冲部420损坏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第二缓冲部420的完整性,进而保证本方案中涂抹装置的涂抹效果。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0和第二凹槽210为条状槽,且其截面形状为U形。由于O型圈通常由丁腈橡胶、硅橡胶和氟橡胶等材料构成,所以其质地较柔软,易受挤压变形。因此,在对O型圈进行涂抹时,首先将O型圈进行挤压成长条状,然后将变形后的O型圈置于涂抹腔中。条状槽能够与受到挤压变形的O型圈的形状相匹配,U形也能够与O型圈的截断面形状相匹配从而紧密贴合,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得O型圈与密封脂具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涂抹效果;此外,条状槽的设置更加方便拉取动作的实现,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的涂抹不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凹槽330的边缘沿径向凸设有第一阻挡件360,第二凹槽430的边缘沿径向凸设有第二阻挡件440,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能够防止涂抹腔中的涂抹物溢出。参照图7所示,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切面为倒三角形的半环形构件,也可以是第一凹槽330和第二凹槽430边缘沿径向凸设的长方形挡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此外,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例如可以分别由两个相同的半环形构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零件,即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分别位于第一凹槽330和第二凹槽430的两边缘;另,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还可以分别仅包含一个上述半环形构件,即即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分别位于第一凹槽330和第二凹槽430的同一侧边缘或者不同侧边缘。
由于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在对O型圈拉取过程中,因存储部340中密封脂过多的进入涂抹腔而发生的溢出情况,从而造成密封脂的浪费。此外,由于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的设置能够使得工件表面的涂抹更加均匀。因此,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阻挡件360和第二阻挡件440的设置方式仅仅需要满足避免密封脂泄露即可,对于其包括的半环形构件的数量不作限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照图8所示,第一盒体300还包括按压件350,其中,按压件350的一端伸出第一盒体300的外表面,另一端通过活塞杆351连接有活塞352,活塞352能够在存储部340中滑动,以使得涂抹物进入涂抹腔中。按压件350的设置能够方便存储部340中的密封脂流出,同时按压件350一端连接有活塞352,能够控制存储部340中密封脂流出量的大小,以防止流入涂抹腔中的密封脂过多或过少。此外,这种方式操作起来十分便捷,简单易行。除上述这种通过在存储部340中设置活塞352的方式挤压密封脂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存储部340还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其通过直接挤压的方式即可实现密封脂的挤出操作,本实施例对于密封脂的挤出方式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盒体还包括存储部,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与所述存储部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第一盒体相铰接,所述第二盒体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能够与所述第一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
处于抵接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能够围成涂抹腔,且所述涂抹腔能够与所述涂抹装置的外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包括第一壳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表面的第一缓冲部,所述存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缓冲部具有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第二盒体包括第二壳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具有所述第二表面;或者
所述第二盒体包括第二壳体和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具有所述第二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缓冲部还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缓冲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缓冲部还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二缓冲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中能够与所述第一缓冲部相固定的表面;
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中能够与所述第二缓冲部相固定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为条状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为U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边缘沿径向凸设有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缘沿径向凸设有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一阻挡件和所述第二阻挡件能够防止所述涂抹腔中的涂抹物溢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还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盒体的外表面,另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能够在所述存储部中滑动,以使得涂抹物进入所述涂抹腔中。
CN201922177715.5U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涂抹装置 Active CN211707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7715.5U CN211707241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涂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7715.5U CN211707241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涂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7241U true CN211707241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7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77715.5U Active CN211707241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涂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72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07241U (zh) 一种涂抹装置
CN106733484B (zh) 木门刷漆装置
EP0377707A1 (en) Protective housing for roller cover
CN210103429U (zh) 一种油漆灌装用防漏料装置
CN207093494U (zh) 一种液压油缸
CN208390573U (zh) 一种清洁除胶装置
CN111701767B (zh) 挤压涂布清洗腔系统及清洗方法
CN210497097U (zh) 框扇组角端面密封胶涂抹用具
CN210106427U (zh) 一种轴承端盖
CN210304890U (zh) 一种新型粘尘滚筒
CN219593960U (zh) 隔膜透气型护发物储藏容器
CN207267393U (zh) 封闭式刮刀
CN210188422U (zh) 一种铸铁锅模具用脱模剂喷涂装置
CN105013671B (zh) 自动涂胶装置
CN206613673U (zh) 一种刷漆装置
CN205859156U (zh) 一种洗衣机骨架水封
CN217372436U (zh) 一种rc级核用防泄漏保护手套箱
CN215923089U (zh) 一种防尘密封的牙膏管盖连接结构
CN212550310U (zh) 一种消化内科用涂管器
CN215537760U (zh) 便于涂抹的伤口护理软膏管
CN205947430U (zh) 一种多功能环保刷
CN215769368U (zh) 一种长久耐用的打印机显影器
JP2007029883A (ja) 潤滑剤の塗布装置
CN214288999U (zh) 一种哈芬槽道生产用喷涂装置
CN204896130U (zh) 一种辅助大面积涂抹的液态粘合剂包装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99, Tianyue South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Tianyue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99, Tianyue South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Tianyue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