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7119U - 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7119U
CN211707119U CN201921273247.5U CN201921273247U CN211707119U CN 211707119 U CN211707119 U CN 211707119U CN 201921273247 U CN201921273247 U CN 201921273247U CN 211707119 U CN211707119 U CN 211707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groove
outlet structure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32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火生
马清水
张巧娜
钟德良
祝传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Lota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Lota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Lota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Lota Internation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7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7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出水结构包括壳体部分和过水体,壳体部分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过水体设有至少一组螺旋状凹槽,每条螺旋状凹槽均具有凹槽入口和凹槽出口,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入口均对应进水孔,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出口均对应出水孔,水从进水孔进入壳体部分内并从凹槽入口进入螺旋状凹槽内进行螺旋流转、再从凹槽出口流至出水孔处以沿着出水孔内壁流出形成环形的扩散状水花。该种出水结构可适用于不同水压环境下的出水产品,不同进水压力的水经过该出水结构后能形成出水方向为从出水孔内壁流出呈环形扩散状的水花,与现有的直流水形成鲜明对比,改变了出水方向,以适应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出水产品尤其是水龙头或者花洒,所流出的水流大部分都是直流水、气泡水、脉冲水或者说喷射状水花,水花形状相对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它包括壳体部分和安装在壳体部分内的过水体,壳体部分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过水体设有至少一组螺旋状凹槽,每组螺旋状凹槽包括至少一条螺旋状凹槽,每条螺旋状凹槽均具有凹槽入口和凹槽出口,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入口均对应进水孔,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出口均对应出水孔,水从进水孔进入壳体部分内并从凹槽入口进入螺旋状凹槽内进行螺旋流转、再从凹槽出口流至出水孔处以沿着出水孔内壁流出形成环形的扩散状水花。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入口至凹槽出口之间的螺旋路径包括至少半圈的螺旋段。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出口与出水孔直接接通。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出水孔为圆环形、圆台形、方形或沙漏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出水孔为圆台形时,其出水孔的出水角度在45度至150度之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出水孔为圆环形时,出水孔的直径在1毫米至22毫米之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出水孔的高度在2毫米至50毫米之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螺旋状凹槽沿着过水体轴向方向延伸。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过水体外周设有一组螺旋状凹槽,每组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入口均开设在过水体顶端面,所述每组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出口开设在过水体底端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过水体外周的该组螺旋状凹槽完全覆盖过水体外周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部分内设有装配腔,所述过水体安装在装配腔内,进水孔与出水孔均与装配腔相接通;所述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紧密贴合;或者,所述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单个螺旋状凹槽的横向宽度的百分之九十。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过水体还设有轴向贯穿过水体的直流水通道,该直流水通道入口与进水孔相接通,该直流水通道出口与出水孔相接通。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过水体设有多组螺旋状凹槽,多组螺旋状凹槽内外间隔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过水体包括个数与螺旋状凹槽组数相同的分过水体,多个分过水体依次内外套接在一起,每一分过水体外周均设有一组螺旋状凹槽。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部分内设有装配腔,所述过水体安装在装配腔内,进水孔与出水孔均与装配腔相接通;位于最外周的分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紧密贴合,或者,位于最外周的分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单个螺旋状凹槽的横向宽度的百分之九十;相邻的两个分过水体之间紧密贴合,或者,相邻的两个分过水体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单个螺旋状凹槽的横向宽度的百分之九十。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位于最内周的分过水体还设有轴向贯穿该分过水体的直流水通道,该直流水通道入口与进水孔相接通,该直流水通道出口与出水孔相接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的龙头,包括龙头本体,龙头本体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的花洒,包括花洒本体和面盖,面盖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四是: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的喷枪,包括喷枪本体,喷枪本体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五是: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的抽取头,包括抽取头本体,抽取头本体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水从进水孔进入壳体部分内并从凹槽入口进入螺旋状凹槽内进行螺旋流转形成螺旋状水流、该螺旋状水流再从凹槽出口流至出水孔处以沿着出水孔内壁流出形成环形的扩散状水花,该种出水结构可适用于不同水压环境下的出水产品,不同进水压力能形成出水方向为从出水孔内壁流出呈环形扩散状的水花,与现有的直流水形成鲜明对比,改变了出水方向,以适应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2.凹槽出口与出水孔直接接通,二者之间未设置连接腔体,凹槽出口与出水孔入口之间的间距为最小,凹槽产生的螺旋状水流从凹槽出口处直接流至出水孔处,并直接从出水孔流出,使得从出水孔流出的水花形状更加接近螺旋状,使得螺旋状水花的扩散效果更好。
3.出水孔为圆环形、圆台形、方形或沙漏形,使得出水孔的形状多样,不同的形状的出水孔,其出水水花的扩散角度也不同。
4.出水孔为圆台形时,其出水孔的出水角度在45度至150度之间,该出水角度范围的水花形状,刚好适合用户使用,出水角度大于150度或小于45度会导致出水水花太接近水平位置,不利于使用。
5.出水孔为圆环形时,出水孔的直径在1毫米至22毫米之间,该范围可以覆盖常用的流量范围,且出水孔直径越大,其出水量也越大;当过水体尺寸较大时可选用出水孔直径较大的壳体部分,以进行适配。
6.所述出水孔的高度在2毫米至50毫米之间,当出水孔高度大于50毫米时,水花扩散效果几乎消失,变成直流水;当出水孔高度小于2毫米时,会导致零件难以加工或者强度不够,且对于改变水花形状已无意义。
7.过水体外周设有一组螺旋状凹槽,使得形成的扩散状水花具有最大的扩散角度。
8.过水体外周的该组螺旋状凹槽完全覆盖过水体外周面,使得螺旋状凹槽的长度较长,水流沿着较长长度的螺旋状凹槽旋转并从出水孔流出的扩散状水花更加稳定。
9.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紧密贴合;或者,所述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单个螺旋状凹槽的横向宽度的百分之九十,以保证从凹槽入口进入足够的水能沿着螺旋状凹槽流动,避免水沿着过水体与装配腔之间的间隙流出过多而造成无法形成扩散状水花。
10.过水体还设有轴向贯穿过水体的直流水通道,也即,水从进水孔进入壳体部分内时,分成两路,一路水沿着螺旋状凹槽流出,另一路沿着直流水通道流出,形成扩散状水花包裹直流水的效果。
11.过水体设有多组螺旋状凹槽,多组螺旋状凹槽内外间隔布置,使得扩散状水花具有多层结构,水花形状更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出水孔为圆台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的出水角度为135度。
图4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出水孔为圆台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的出水角度为45度。
图5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出水孔为圆环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高度较低。
图6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出水孔为圆环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高度较高。
图7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出水孔为沙漏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最窄处直径较小。
图8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出水孔为沙漏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最窄处直径较大。
图9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过水体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两条螺旋凹槽。
图10绘示了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喷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绘示了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喷枪的剖视示意图。
图12绘示了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顶喷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13绘示了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顶喷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14绘示了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花洒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15绘示了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花洒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16绘示了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抽取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17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出水孔为圆环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高度较低。
图18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出水孔为圆环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高度较高。
图19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出水孔为圆台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的出水角度为135度。
图20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出水孔为圆台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的出水角度为45度。
图21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出水孔为沙漏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最窄处直径较小。
图22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出水孔为沙漏形时的剖视图,此时出水孔最窄处直径较大。
图23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过水体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两条螺旋凹槽。
图24绘示了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5绘示了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6绘示了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喷枪的剖视示意图。
图27绘示了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顶喷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28绘示了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顶喷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29绘示了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花洒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30绘示了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花洒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31绘示了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抽取头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9,为出水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出水结构,它包括壳体部分10和安装在壳体部分10内的过水体20。
壳体部分10设有进水孔11和出水孔12,过水体20设有至少一组螺旋状凹槽21,每组螺旋状凹槽21包括至少一条螺旋状凹槽21,每条螺旋状凹槽21均具有凹槽入口211和凹槽出口212,每条螺旋状凹槽21的凹槽入口211均对应进水孔11,每条螺旋状凹槽21的凹槽出口212对应出水孔12,水从进水孔11进入壳体部分10内并从凹槽入口211进入螺旋状凹槽21内进行螺旋流转、再从凹槽出口212流至出水孔12处以沿着出水孔12内壁流出形成环形的扩散状水花。水从进水孔11进入壳体部分10内并从凹槽入口211进入螺旋状凹槽21内进行螺旋流转、再从凹槽出口212流至出水孔12处以沿着出水孔12内壁流出形成环形的扩散状水花,该种出水结构可适用于不同水压环境下的出水产品,不同进水压力的水经过该出水结构后能形成从出水孔内壁环形流出呈扩散状水花,与现有的直流水形成鲜明对比,改变了出水方向,以适应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入口211至凹槽出口212之间的螺旋路径包括至少半圈的螺旋段,也即,该螺旋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半圆形,以使水流经过该螺旋状凹槽21后能产生螺旋状水流。如图2所示,过水体20整体外形呈圆柱体形,过水体20外周设有一组螺旋状凹槽,每组螺旋状凹槽包括一条螺旋状凹槽21,该条螺旋状凹槽21沿着过水体20轴向方向延伸。且该条螺旋状凹槽21的凹槽入口至凹槽出口之间的螺旋路径包括四整圈的螺旋段,且每一整圈的螺旋段之间的间距相同,螺旋状凹槽21之宽度从凹槽入口211至凹槽出口212均保持一致。凹槽入口211位于过水体20顶面,凹槽出口212位于过水体20底面。所述过水体20外周的该条螺旋状凹槽21完全覆盖过水体20外周面,也即,过水体20的整个外周面均布置有螺旋状凹槽21,使得螺旋状凹槽的长度较长,水流沿着较长长度的螺旋状凹槽旋转并从出水孔流出的扩散状水花更加稳定。根据需要,如图9所示,每组螺旋状凹槽可以包括两条螺旋状凹槽21,且以过水体20中心轴线为轴心对称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出口212与出水孔12直接接通。如图3至图8所示,凹槽出口212与出水孔12之间未设置其他腔体,直接对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12为圆环形、圆台形、方形或沙漏形。所述出水孔的高度在2毫米至50毫米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12为圆台形时,其出水孔12的出水角度在45度至150度之间。如图3所示,出水孔12为圆台形,出水孔12入口处直径小于出水孔12出口处直径,其出水角度A为135度;如图4所示,出水孔12为倒置的圆台形,出水孔12入口处直径大于出水孔12出口处直径,其出水角度A为45度。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出水孔12为圆环形,出水孔12的直径在2毫米至22毫米之间。图5中的出水孔12高度小于图6中的出水孔高度。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出水孔12为沙漏形,也即,出水孔12分为上半孔和下半孔,上半孔直径为自上而下渐变小,下半孔直径为自上而下渐变大,上半孔与下半孔的连接处为出水孔的直径最窄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分10内设有装配腔13,进水孔11与出水孔12均与装配腔13相接通,所述过水体20位于装配腔13内且过水体20顶端面和底端面分别顶抵在进水孔11内端面和出水孔12内端面。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部分10包括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相螺接配合,且二者之间可设置有密封件,也可设计为紧配合。进水孔11开设在上壳体14,出水孔12开设在下壳体15。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之间也可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二者的连接方式不以此为限,可方便拆装为准,不同的下壳体15可开设不同形状、大小的出水孔12,可快速更换下壳体15,满足不同的水花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水体20外周壁与装配腔13内壁紧密贴合;或者,所述过水体20外周壁与装配腔13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单个螺旋状凹槽21的横向宽度的百分之九十,以保证从凹槽入口211进入的绝大部分能沿着螺旋状凹槽21流动,避免水沿着过水体20与装配腔13之间的间隙流出过多而造成无法形成扩散状水花。
请查阅图10至图11,为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喷枪,该喷枪包括喷枪本体,喷枪本体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请查阅图12至图13,为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顶喷,该顶喷包括顶喷本体,顶喷本体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图12与图13的区别之处在于,壳体部分10的结构不同。
请查阅图14至图15,为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花洒,包括花洒本体和面盖,面盖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同理,图14与图15的区别之处在于,壳体部分10的结构不同。
请查阅图16,为应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抽取头,包括抽取头本体,抽取头本体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请查阅图17至图23,为出水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水体20还设有轴向贯穿过水体20的直流水通道22,该直流水通道22入口与进水孔11相接通,该直流水通道22出口与出水孔12相接通。本实施例中,该直流水通道22位于过水体20的中心轴线处。根据需要,该直流水通道22也可设置有多条且间隔布置。
请查阅图24至图25,为出水结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水体20设有多组螺旋状凹槽21,多组螺旋状凹槽21内外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水体20包括个数与螺旋状凹槽21组数相同的分过水体201,多个分过水体201依次内外套接在一起,每一分过水体201外周均设有一组螺旋状凹槽21。如图24所示,分过水体201个数设有两个,每一分过水体201外周均设有一组螺旋状凹槽21,每组螺旋状凹槽21包括两条螺旋状凹槽21。从图23中可以看出,该出水结构具有两层内外间隔的扩散状水花。根据需要,分过水体20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不等,以实际需要为准,相应地,其产生的扩散状水花也具有三层、四层、五层不等。且本实施例中,该壳体部分10为圆柱套筒状。
请查阅图26,为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喷枪。
请查阅图27和图28,为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顶喷。
请查阅图29和图30,为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花洒。
请查阅图31,为应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结构的抽取头。
或者,该出水结构还可安装龙头等其他任何具有出水端的出水产品上,不以此为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部分和安装在壳体部分内的过水体,壳体部分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过水体设有至少一组螺旋状凹槽,每组螺旋状凹槽包括至少一条螺旋状凹槽,每条螺旋状凹槽均具有凹槽入口和凹槽出口,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入口均对应进水孔,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出口均对应出水孔,水从进水孔进入壳体部分内并从凹槽入口进入螺旋状凹槽内进行螺旋流转、再从凹槽出口流至出水孔处以沿着出水孔内壁流出形成环形的扩散状水花,所述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出口与出水孔直接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条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入口至凹槽出口之间的螺旋路径包括至少半圈的螺旋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为圆环形、圆台形、方形或沙漏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为圆台形时,其出水孔的出水角度在45度至150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为圆环形时,出水孔的直径在1毫米至22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的高度在2毫米至50毫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凹槽沿着过水体轴向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体外周设有一组螺旋状凹槽,每组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入口均开设在过水体顶端面,所述每组螺旋状凹槽的凹槽出口开设在过水体底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体外周的该组螺旋状凹槽完全覆盖过水体外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分内设有装配腔,所述过水体安装在装配腔内,进水孔与出水孔均与装配腔相接通;所述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紧密贴合;或者,所述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单个螺旋状凹槽的横向宽度的百分之九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体还设有轴向贯穿过水体的直流水通道,该直流水通道入口与进水孔相接通,该直流水通道出口与出水孔相接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体设有多组螺旋状凹槽,多组螺旋状凹槽内外间隔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体包括个数与螺旋状凹槽组数相同的分过水体,多个分过水体依次内外套接在一起,每一分过水体外周均设有一组螺旋状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分内设有装配腔,所述过水体安装在装配腔内,进水孔与出水孔均与装配腔相接通;位于最外周的分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紧密贴合,或者,位于最外周的分过水体外周壁与装配腔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单个螺旋状凹槽的横向宽度的百分之九十;相邻的两个分过水体之间紧密贴合,或者,相邻的两个分过水体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单个螺旋状凹槽的横向宽度的百分之九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内周的所述分过水体还设有轴向贯穿该分过水体的直流水通道,该直流水通道入口与进水孔相接通,该直流水通道出口与出水孔相接通。
1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的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本体,龙头本体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1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出水结构的花洒,其特征在于:包括花洒本体和面盖,面盖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1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出水结构的喷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枪本体,喷枪本体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1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出水结构的抽取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取头本体,抽取头本体设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结构安装在出水端处。
CN201921273247.5U 2019-06-19 2019-08-07 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Active CN2117071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7497X 2019-06-19
CN201920927497 2019-06-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7119U true CN211707119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26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3247.5U Active CN211707119U (zh) 2019-06-19 2019-08-07 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7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00983A1 (en) Shower Head
WO2020024330A1 (zh) 微气泡产生器
US8348181B2 (en) Shower assembly with radial mode changer
US20170216855A1 (en) Spray head
US20050284967A1 (en) Showerhead
EP4159320A1 (en) Showerhead
US8333335B2 (en) Shower head
CN107995879A (zh) 雾化喷嘴
CN106824574A (zh) 一种可旋转切换喷头的喷嘴
CN211707119U (zh) 一种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US20200139386A1 (en) Showerhead engine for rotating spray
CN205761886U (zh) 雾化喷头结构
CN112108275A (zh) 能产生扩散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CN210815789U (zh) 一种能产生灯笼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JP6681770B2 (ja) バブル発生器およびバブル発生器具
TWI693964B (zh) 微氣泡產生器
WO2011039647A2 (en) Shower head
JP2019044516A (ja) 泡沫水栓
CN110449274B (zh) 能产生灯笼状水花的出水结构及其厨卫产品
AU2015270279A1 (en) Fluid restriction nozzle for hand washing
JP2022116684A (ja) 気泡発生装置、シャワーノズルおよび圧力調整器
CA2688817C (en) Shower head
JP5437088B2 (ja) 浄水器
CN113164988A (zh) 一种一体式花洒头
CA2671178A1 (en) Shower hea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