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3692U - 一种遮阳伞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遮阳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3692U
CN211703692U CN202020346602.3U CN202020346602U CN211703692U CN 211703692 U CN211703692 U CN 211703692U CN 202020346602 U CN202020346602 U CN 202020346602U CN 211703692 U CN211703692 U CN 211703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rod
shaft
bear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66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雪
马健雄
付丽霞
陈显宁
杨振浩
许爽
王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3466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3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3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3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伞,属于机器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伞面、传动锥齿轮、伞杆、底座;其中,伞杆一端安装底座,伞杆另一端安装伞面,伞面通过传动锥齿轮带动折叠和伸展。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定的机械传动方式构建了遮阳伞进行收缩、展开的平台,使遮阳伞可以有效地进行收纳、运输、使用;同时本申请的机械结构可以实现伞面的旋转,可与太阳能发电遮阳伞结合以实现遮阳伞伞面追光。

Description

一种遮阳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伞,属于机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普通室外定式遮阳伞体积很大,收缩、展开伞一般通过人力进行,不能自动折叠收缩和展开,同时运输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由电机控制折叠收缩和展开的室外遮阳伞的机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遮阳伞,以用于通过给定的机械结构可以有效地用于实现遮阳伞的收缩、展开;同时通过该机械结构可以实现伞面的旋转,并进一步可以与太阳能发电遮阳伞结合以实现遮阳伞伞面追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遮阳伞,包括伞面1、传动锥齿轮2、伞杆3、底座4;其中,伞杆3一端安装底座4,伞杆3另一端安装伞面1,伞面1通过传动锥齿轮2带动折叠和伸展。
所述伞面1包括多个扇形伞板1-1、多个从动伞架1-2、主动伞架1-3、电机Ⅰ1-4、滑块1-5;所述多个从动伞架1-2中一个为固定的从动伞架,其余为活动的从动伞架;所述多个扇形伞板1-1形成圆形伞面,每两个相互铰接的扇形伞板1-1为一组,除首尾两组的其它扇形伞板1-1组两端分别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铰接,首组的一端与主动伞架1-3铰接,另一端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铰接,尾组的一端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铰接,另一端与固定的从动伞架1-2铰接;多个活动的从动伞架1-2上末端成挂钩形挂扣于伞杆3中的上支撑杆3-3顶端的凹槽处,多个活动的从动伞架1-2下末端圆柱体内有螺纹孔与滑块1-5螺纹柱相连接,滑块1-5安装于伞杆3中的滑块轴套3-4的滑轨内;固定的从动伞架1-2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的区别仅在于:固定的从动伞架1-2的挂钩形上末端与上支撑杆3-3顶端的凹槽相焊接,且固定的从动伞架1-2所连接的滑块1-5与伞杆3中的滑块轴套3-4的滑轨相焊接;主动伞架1-3的上末端成挂钩形挂扣于上支撑杆3-3顶端凹槽处,主动伞架1-3下末端圆柱体内用螺丝固定安装电机Ⅰ1-4,电机Ⅰ1-4的传动轴套装于传动锥齿轮2中的轴承Ⅰ2-4内。
所述传动锥齿轮2包括小锥齿轮2-1、大锥齿轮2-2、支撑架2-3、轴承Ⅰ2-4、支撑架轴承2-5;所述轴承Ⅰ2-4外圈套装于所述小锥齿轮2-1的轴承孔内,伞面1中电机Ⅰ1-4的传动轴安装于轴承Ⅰ2-4内圈内,通过电机Ⅰ1-4带动小锥齿轮2-1转动;套装于上支撑杆3-3下部的大锥齿轮2-2与小锥齿轮2-1相啮合;支撑架轴承2-5内圈套装于上支撑杆3-3上且位于大锥齿轮2-2与上支撑杆3-3顶端之间;支撑架2-3水平孔一端套装在支撑架轴承2-5外圈上,支撑架2-3垂直孔一端套装于主动伞架1-3末端的圆柱体外表面上。
所述伞杆3包括伸缩支撑杆3-1、电机Ⅱ3-2、上支撑杆3-3、滑块轴套3-4、伞杆旋转轴3-5;所述滑块轴套3-4套装于上支撑杆3-3的下部;伞杆旋转轴3-5与上支撑杆3-3末端孔过盈配合,并且穿过伸缩支撑杆3-1的上端孔;电机Ⅱ3-2的传动轴与伞杆旋转轴3-5通过联轴器相连,电机Ⅱ3-2工作带动伞杆旋转轴3-5旋转,从而使得伞杆旋转轴3-5上的上支撑杆3-3转动。
所述底座4包括伞箱4-1、底座箱4-2、支撑座4-3、旋转底座4-4、电机Ⅲ4-5、电机Ⅳ4-6、轴承Ⅱ4-7、旋转主轴4-8、轴支座4-9、螺栓4-10、底座轴承4-11、主动齿轮4-12、从动齿轮4-13;所述底座箱4-2通过螺钉安装于伞箱4-1底板上,支撑座4-3通过螺钉安装固定于底座箱4-2的底板上,电机Ⅳ4-6通过螺钉安装于底座箱4-2底板上,电机Ⅳ4-6输出轴与主动齿轮4-12轮毂通过键相配合,主动齿轮4-12与从动齿轮4-13相啮合传输动力,从动齿轮4-13的轮毂与旋转底座4-4的旋转轴通过键相配合,同时旋转底座4-4的旋转轴与套装于支撑座4-3轴承孔内的轴承Ⅱ4-7内圈过盈配合,两个轴支座4-9通过螺栓4-10分别对称固定于旋转底座4-4上,轴承4-11外圈套装于轴支座4-9的轴承孔内,旋转主轴4-8穿过轴承4-11内圈孔及伞杆3中可伸缩支撑杆3-1底部装配孔,旋转主轴4-8与伸缩支撑杆3-1底部装配孔过盈配合,旋转主轴4-8通过联轴器与电机Ⅲ4-5轴连接;电机Ⅲ4-5工作带动旋转主轴4-8旋转,从而实现旋转主轴4-8上与之相配合的伸缩支撑杆3-1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定的机械传动方式构建了遮阳伞进行收缩、展开的平台,使遮阳伞可以有效地进行收纳、运输、使用;同时本申请的机械结构可以实现伞面的旋转,可与太阳能发电遮阳伞结合以实现遮阳伞伞面追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一组扇形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伞架及伞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伞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伞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伞面收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伞面、2:传动锥齿轮、3:伞杆、4:底座、1-1:扇形伞板、1-2:从动伞架、1-3:主动伞架、1-4:电机Ⅰ、1-5:滑块、2-1:小锥齿轮、2-2:大锥齿轮、2-3:支撑架、2-4:轴承Ⅰ、2-5:支撑架轴承、3-1:伸缩支撑杆、3-2:电机Ⅱ、3-3:上支撑杆、3-4:滑块轴套、3-5:伞杆旋转轴、4-1:伞箱、4-2:底座箱、4-3:支撑座、4-4:旋转底座、4-5:电机Ⅲ、4-6:电机Ⅳ、4-7:轴承Ⅱ、4-8:旋转主轴、4-9:轴支座、4-10:螺栓、4-11:底座轴承、4-12:主动齿轮、4-13: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遮阳伞,包括伞面1、传动锥齿轮2、伞杆3、底座4;其中,伞杆3一端安装底座4,伞杆3另一端安装伞面1,伞面1通过传动锥齿轮2带动折叠和伸展。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伞面1包括多个扇形伞板1-1、多个从动伞架1-2、主动伞架1-3、电机Ⅰ1-4、滑块1-5;所述多个从动伞架1-2中一个为固定的从动伞架,其余为活动的从动伞架;所述多个扇形伞板1-1形成圆形伞面(从图1看,整个结构设计中,存在8个扇形伞板1-1,4个从动伞架1-2),每两个相互铰接的扇形伞板1-1为一组,除首尾两组的其它扇形伞板1-1组两端分别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通过铰链铰接,首组的一端与主动伞架1-3铰接,另一端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铰接,尾组的一端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铰接,另一端与固定的从动伞架1-2铰接;多个活动的从动伞架1-2上末端成挂钩形挂扣于伞杆3中的上支撑杆3-3顶端的凹槽处,多个活动的从动伞架1-2下末端圆柱体内有螺纹孔与滑块1-5螺纹柱相连接,滑块1-5安装于伞杆3中的滑块轴套3-4的滑轨内;固定的从动伞架1-2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的区别仅在于:固定的从动伞架1-2的挂钩形上末端与上支撑杆3-3顶端的凹槽相焊接,且固定的从动伞架1-2所连接的滑块1-5与伞杆3中的滑块轴套3-4的滑轨相焊接;主动伞架1-3的上末端成挂钩形挂扣于上支撑杆3-3顶端凹槽处,主动伞架1-3下末端圆柱体内用螺丝固定安装电机Ⅰ1-4,电机Ⅰ1-4的传动轴套装于传动锥齿轮2中的轴承Ⅰ2-4内。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传动锥齿轮2包括小锥齿轮2-1、大锥齿轮2-2、支撑架2-3、轴承Ⅰ2-4、支撑架轴承2-5;所述轴承Ⅰ2-4外圈套装于所述小锥齿轮2-1的轴承孔内,伞面1中电机Ⅰ1-4的传动轴安装于轴承Ⅰ2-4内圈内,通过电机Ⅰ1-4带动小锥齿轮2-1转动;套装于上支撑杆3-3下部的大锥齿轮2-2与小锥齿轮2-1相啮合;支撑架轴承2-5内圈套装于上支撑杆3-3上且位于大锥齿轮2-2与上支撑杆3-3顶端之间;支撑架2-3水平孔一端套装在支撑架轴承2-5外圈上,支撑架2-3垂直孔一端套装于主动伞架1-3末端的圆柱体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伞杆3包括伸缩支撑杆3-1、电机Ⅱ3-2、上支撑杆3-3、滑块轴套3-4、伞杆旋转轴3-5;所述滑块轴套3-4套装于上支撑杆3-3的下部;伞杆旋转轴3-5与上支撑杆3-3末端孔过盈配合,并且穿过伸缩支撑杆3-1的上端孔;电机Ⅱ3-2的传动轴与伞杆旋转轴3-5通过联轴器相连,电机Ⅱ3-2工作带动伞杆旋转轴3-5旋转,从而使得伞杆旋转轴3-5上的上支撑杆3-3转动。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底座4包括伞箱4-1、底座箱4-2、支撑座4-3、旋转底座4-4、电机Ⅲ4-5、电机Ⅳ4-6、轴承Ⅱ4-7、旋转主轴4-8、轴支座4-9、螺栓4-10、底座轴承4-11、主动齿轮4-12、从动齿轮4-13;所述底座箱4-2通过螺钉安装于伞箱4-1底板上,支撑座4-3通过螺钉安装固定于底座箱4-2的底板上,电机Ⅳ4-6通过螺钉安装于底座箱4-2底板上,电机Ⅳ4-6输出轴与主动齿轮4-12轮毂通过键相配合,主动齿轮4-12与从动齿轮4-13相啮合传输动力,从动齿轮4-13的轮毂与旋转底座4-4的旋转轴通过键相配合,同时旋转底座4-4的旋转轴与套装于支撑座4-3轴承孔内的轴承Ⅱ4-7内圈过盈配合,两个轴支座4-9通过螺栓4-10分别对称固定于旋转底座4-4上,轴承4-11外圈套装于轴支座4-9的轴承孔内,旋转主轴4-8穿过轴承4-11内圈孔及伞杆3中可伸缩支撑杆3-1底部装配孔,旋转主轴4-8与可伸缩支撑杆3-1底部装配孔过盈配合,旋转主轴4-8通过联轴器与电机Ⅲ4-5轴连接;电机Ⅲ4-5工作带动旋转主轴4-8旋转,从而实现旋转主轴4-8上与之相配合的伸缩支撑杆3-1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遮阳伞伞面折叠时,电机Ⅰ1-4的输出轴通过与轴承Ⅰ2-4的内圈孔过盈配合,带动套装于轴承Ⅰ2-4外圈的小锥齿轮2-1工作,小锥齿轮2-1与套装于上支撑杆3-3的大锥齿轮2-2相互啮合传递动力,使得小锥齿轮2-1围绕大锥齿轮2-2转动,因此与电机Ⅰ1-4固连的主动伞架1-3围绕上支撑杆3-3旋转,活动的从动伞架1-2随之转动,带动伞板1-1依次收缩折叠如图7所示,最终实现伞面1的整体收缩。当伞面1完全收缩后,电机Ⅱ3-2开始工作,带动通过联轴器与其传动轴相连的伞杆旋转轴3-5转动,从而带动与伞杆旋转轴3-5上相配合的上支撑杆3-3旋转,进而伸缩支撑杆3-1进行收缩。当上支撑杆3-3旋转完毕及伸缩支撑杆3-1完全收缩后,电机Ⅲ4-5开始工作,带动通过联轴器与其传动轴相连的旋转主轴4-8转动,从而带动与旋转主轴4-8相配合的伸缩支撑杆3-1转动,直至整个伞体置于伞箱4-1内。至此整个遮阳伞收缩折叠过程完成。伞体的展开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上述的过程,可以通过电机的驱动配合本申请的机械结构实现收缩和展开,通过收缩状态,便于收纳、运输,通过展开,便于使用。
本申请的机械结构进行的旋转运动,可以配合太阳能发电遮阳伞(即所述扇形伞板1-1上铺有太阳能发电薄膜),进一步用于实现遮阳伞伞面追光:伞面1上的太阳能发电薄膜在阳光下产生电能,根据不同方向上太阳能发电薄膜产生的电能不同,从而通过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Ⅳ4-6工作,带动与之传动轴相配合的主动齿轮4-12转动,使得与主动齿轮4-12相啮合的从动齿轮4-13转动,进而与从动齿轮4-13轮毂相配合的旋转底座4-4的旋转轴旋转,最终实现旋转底座4-4的旋转。同时,电机Ⅱ3-2工作,带动通过联轴器与其传动轴相连的伞杆旋转轴3-5转动,进而让伞杆旋转轴3-5上的上支撑杆3-3转动,使得遮阳伞伞面1能根据电能的不同,进而实现旋转,实现伞面转动到最佳方位,以达到最大遮阴效果,从而达到自动追踪太阳光的目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面(1)、传动锥齿轮(2)、伞杆(3)、底座(4);其中,伞杆(3)一端安装底座(4),伞杆(3)另一端安装伞面(1),伞面(1)通过传动锥齿轮(2)带动折叠和伸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1)包括多个扇形伞板(1-1)、多个从动伞架(1-2)、主动伞架(1-3)、电机Ⅰ(1-4)、滑块(1-5);所述多个从动伞架(1-2)中一个为固定的从动伞架,其余为活动的从动伞架;所述多个扇形伞板(1-1)形成圆形伞面,每两个相互铰接的扇形伞板(1-1)为一组,除首尾两组的其它扇形伞板(1-1)组两端分别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铰接,首组的一端与主动伞架(1-3)铰接,另一端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铰接,尾组的一端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铰接,另一端与固定的从动伞架(1-2)铰接;多个活动的从动伞架(1-2)上末端成挂钩形挂扣于伞杆(3)中的上支撑杆(3-3)顶端的凹槽处,多个活动的从动伞架(1-2)下末端圆柱体内有螺纹孔与滑块(1-5)螺纹柱相连接,滑块(1-5)安装于伞杆(3)中的滑块轴套(3-4)的滑轨内;固定的从动伞架(1-2)与活动的从动伞架(1-2)的区别仅在于:固定的从动伞架(1-2)的挂钩形上末端与上支撑杆(3-3)顶端的凹槽相焊接,且固定的从动伞架(1-2)所连接的滑块(1-5)与伞杆(3)中的滑块轴套(3-4)的滑轨相焊接;主动伞架(1-3)的上末端成挂钩形挂扣于上支撑杆(3-3)顶端凹槽处,主动伞架(1-3)下末端圆柱体内用螺丝固定安装电机Ⅰ(1-4),电机Ⅰ(1-4)的传动轴套装于传动锥齿轮(2)中的轴承Ⅰ(2-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锥齿轮(2)包括小锥齿轮(2-1)、大锥齿轮(2-2)、支撑架(2-3)、轴承Ⅰ(2-4)、支撑架轴承(2-5);所述轴承Ⅰ(2-4)外圈套装于所述小锥齿轮(2-1)的轴承孔内,伞面(1)中电机Ⅰ(1-4)的传动轴安装于轴承Ⅰ(2-4)内圈内,通过电机Ⅰ(1-4)带动小锥齿轮(2-1)转动;套装于上支撑杆(3-3)下部的大锥齿轮(2-2)与小锥齿轮(2-1)相啮合;支撑架轴承(2-5)内圈套装于上支撑杆(3-3)上且位于大锥齿轮(2-2)与上支撑杆(3-3)顶端之间;支撑架(2-3)水平孔一端套装在支撑架轴承(2-5)外圈上,支撑架(2-3)垂直孔一端套装于主动伞架(1-3)末端的圆柱体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3)包括伸缩支撑杆(3-1)、电机Ⅱ(3-2)、上支撑杆(3-3)、滑块轴套(3-4)、伞杆旋转轴(3-5);所述滑块轴套(3-4)套装于上支撑杆(3-3)的下部;伞杆旋转轴(3-5)与上支撑杆(3-3)末端孔过盈配合,并且穿过伸缩支撑杆(3-1)的上端孔;电机Ⅱ(3-2)的传动轴与伞杆旋转轴(3-5)通过联轴器相连,电机Ⅱ(3-2)工作带动伞杆旋转轴(3-5)旋转,从而使得伞杆旋转轴(3-5)上的上支撑杆(3-3)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包括伞箱(4-1)、底座箱(4-2)、支撑座(4-3)、旋转底座(4-4)、电机Ⅲ(4-5)、电机Ⅳ(4-6)、轴承Ⅱ(4-7)、旋转主轴(4-8)、轴支座(4-9)、螺栓(4-10)、底座轴承(4-11)、主动齿轮(4-12)、从动齿轮(4-13);所述底座箱(4-2)通过螺钉安装于伞箱(4-1)底板上,支撑座(4-3)通过螺钉安装固定于底座箱(4-2)的底板上,电机Ⅳ(4-6)通过螺钉安装于底座箱(4-2)底板上,电机Ⅳ(4-6)输出轴与主动齿轮(4-12)轮毂通过键相配合,主动齿轮(4-12)与从动齿轮(4-13)相啮合传输动力,从动齿轮(4-13)的轮毂与旋转底座(4-4)的旋转轴通过键相配合,同时旋转底座(4-4)的旋转轴与套装于支撑座(4-3)轴承孔内的轴承Ⅱ(4-7)内圈过盈配合,两个轴支座(4-9)通过螺栓(4-10)分别对称固定于旋转底座(4-4)上,轴承(4-11)外圈套装于轴支座(4-9)的轴承孔内,旋转主轴(4-8)穿过轴承(4-11)内圈孔及伞杆(3)中可伸缩支撑杆(3-1)底部装配孔,旋转主轴(4-8)与伸缩支撑杆(3-1)底部装配孔过盈配合,旋转主轴(4-8)通过联轴器与电机Ⅲ(4-5)轴连接;电机Ⅲ(4-5)工作带动旋转主轴(4-8)旋转,从而实现旋转主轴(4-8)上与之相配合的伸缩支撑杆(3-1)的旋转。
CN202020346602.3U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遮阳伞 Active CN211703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602.3U CN211703692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遮阳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602.3U CN211703692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遮阳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3692U true CN211703692U (zh) 2020-10-20

Family

ID=73396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6602.3U Active CN211703692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遮阳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3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3972A (zh) 一种遮阳伞
CN109607436B (zh) 一种电力后勤保障车
CN209787103U (zh) 一种可升降收缩的太阳能光伏板
CN105406802A (zh) 一种带有防护和清洁功能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2927503U (zh) 一种便携式风光互补一体化照明设备
CN112019142A (zh) 一种可伸缩集装箱式光伏板的运动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CN211703692U (zh) 一种遮阳伞
CN116717431A (zh) 一种风能与光伏互补的风力机塔架
CN114337483A (zh) 一种具有捕光调节的太阳能绿色建筑
CN113323409B (zh) 一种建筑装配式施工装置
CN109779344B (zh) 一种可折叠式停车机构
CN205029613U (zh) 一种电池板可多自由度动作的太阳能发电站
CN104481199A (zh) 车载帐篷升降装置
CN206845384U (zh)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CN210710455U (zh) 一种起吊维修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CN210680373U (zh) 遮阳伞开闭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便携式全自动汽车遮阳伞
CN107453692A (zh) 一种家用太阳能电池板
CN210976743U (zh) 一种音乐舞蹈演出用组合式演出台
CN105227102A (zh) 带有倾动和举升功能的抽拉展开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15793404U (zh) 一种特种指挥车
CN217905387U (zh) 一种薄膜温室大棚结构
CN219980747U (zh) 一种防护装置
CN204948002U (zh) 带有倾动和举升功能的抽拉展开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15186595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板用调节装置
CN201858786U (zh) 跟踪移动式、风、太阳能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