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3222U - 一种漂浮培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漂浮培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3222U
CN211703222U CN201922285508.1U CN201922285508U CN211703222U CN 211703222 U CN211703222 U CN 211703222U CN 201922285508 U CN201922285508 U CN 201922285508U CN 211703222 U CN211703222 U CN 211703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floating
area
retaining wall
peripheral re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855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有成
张利军
王博
孙苗
刘俊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andes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andes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andes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andes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855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3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3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3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漂浮培槽,槽底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外围挡墙分别固定在槽底的周边;区间分隔体中具有操作通道,区间分隔体固定在槽底的中央,将漂浮培槽限定成第一区和第二区,且区间分隔体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第一区与第二区的第一漂浮通道和第二漂浮通道;加氧设备分别设置在第一区中和第二区中靠近第二漂浮通道的外围挡墙上;水泵井开设在第一区中,并被第一区中加氧设备相对的外围挡墙包围;排水坑开设在第二区中,并被第二区中加氧设备相对的外围挡墙包围;预埋管道埋设在槽底中,且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水泵井以及多个进水口接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漂浮培槽,提高种植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漂浮培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无土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漂浮培槽。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及国内人口红利,市场对蔬菜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人们对蔬菜品质也在不断提高。
现在无土栽培大多利用方管进行加工约1100mm×8000mm种植设施架,分为单层及双层,设施架之间需要预留操作间距,使得空间利用率降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种植空间利用率的漂浮培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漂浮培槽,提高种植空间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漂浮培槽,包括:
槽底,所述槽底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
外围挡墙,所述外围挡墙分别固定在所述槽底的周边;
区间分隔体,所述区间分隔体中具有操作通道,所述区间分隔体固定在所述槽底的中央,将所述漂浮培槽限定成第一区和第二区,且所述区间分隔体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的第一漂浮通道和第二漂浮通道;
加氧设备,所述加氧设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中和所述第二区中靠近所述第二漂浮通道的所述外围挡墙上;
水泵井,所述水泵井开设在所述第一区中,并被所述第一区中所述加氧设备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包围;
排水坑,所述排水坑开设在所述第二区中,并被所述第二区中所述加氧设备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包围;
预埋管道,所述预埋管道埋设在所述槽底中,且所述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所述水泵井以及多个所述进水口接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区间分隔体将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培槽分隔成第一区和第二区,并在区间分隔体中设置操作通道,因此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助力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通过第一漂浮通道和第二漂浮通道从第一区的水泵井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区和第二区中的加氧设备附近补充氧气后,漂浮至排水坑的方向,并依次循环,且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对漂浮板上种植的幼苗进行观察、补苗、防治以及采收等,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实现对幼苗持续性看管,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通道设置在了区间分隔体中,因此不必为操作通道额外预留设置空间,所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种植空间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区间分隔体的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限定成所述第一漂浮通道,所述区间分隔体的另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固定,且所述第二漂浮通道开设在靠近所述加氧设备一端的所述区间分隔体上。
本实用新型区间分隔体的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外围挡墙限定成第一漂浮通道,以及在靠近加氧设备一端的区间分隔体上开设第二漂浮通道,从而可以为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在第一区以及在第二区循环漂浮提供通道,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开设有第二漂浮通道的区间分隔体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外围挡墙固定,因此可以有效隔绝第一区与第二区中的加氧设备,避免第一区的加氧设备与第二区的加氧设备相互影响。
优选的,所述区间分隔体包括所述操作通道和两个中央挡墙,两个所述中央挡墙分别固定在所述操作通道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通道为工人管理幼苗提供场地,同时本实用新型操作通道两侧的中央挡墙可以防止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外泄到操作通道上影响工人的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槽底包括自原土层而上依次铺设的灰土混合层、混凝土垫层、园艺地布和防水膜。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垫层主要作用是提高地面的承载力,防止本实用新型轻微漏水后导致原土层泥泞失陷的问题;园艺地布作用是防止混凝土垫层表面有毛茬砸破上部防水膜,起到隔离保护作用;防水膜主要防止营养液外漏。
优选的,所述外围挡墙和所述中央挡墙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凝土墙体,且所述混凝土墙体上依次包覆有所述园艺地布和所述防水膜,所述园艺地布和所述防水膜通过卡膜卡子卡设在所述混凝土墙体上。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墙体刚度和强度高,防止本实用新型漂浮培槽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损坏;卡膜卡子主要作用压住园艺地布和防水膜,防止其脱落。
优选的,所述灰土混合层中的石灰与土壤的比例为3:7。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所述混凝土墙体中均内设有预埋钢筋,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强度。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漂浮培槽,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区间分隔体将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培槽分隔成第一区和第二区,并在区间分隔体中设置操作通道,因此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助力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通过第一漂浮通道和第二漂浮通道从第一区的水泵井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区和第二区中的加氧设备附近补充氧气后,漂浮至排水坑的方向,并依次循环,且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对漂浮板上种植的幼苗进行观察、补苗、防治以及采收等,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在操作通道上实现对幼苗持续性看管,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通道设置在了区间分隔体中,因此不必为操作通道额外预留设置空间,所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种植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漂浮培槽的平面图;
图2附图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其中,1为槽底;10为进水口;2为外围挡墙;3为区间分隔体;30为操作通道;31为第一漂浮通道;32为第二漂浮通道;33为中央挡墙;4为加氧设备;5为水泵井;6为排水坑;11为灰土混合层;12为混凝土垫层;13为园艺地布;14为防水膜;20为混凝土墙体;38为卡膜卡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漂浮培槽,包括:
槽底1,槽底1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10;
外围挡墙2,外围挡墙2分别固定在槽底1的周边;
区间分隔体3,区间分隔体3中具有操作通道30,区间分隔体3固定在槽底1的中央,将漂浮培槽限定成第一区和第二区,且区间分隔体3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第一区与第二区的第一漂浮通道31和第二漂浮通道32;
加氧设备4,加氧设备4分别设置在第一区中和第二区中靠近第二漂浮通道32的外围挡墙2上;
水泵井5,水泵井5开设在第一区中,并被第一区中加氧设备4相对的外围挡墙2包围;
排水坑6,排水坑6开设在第二区中,并被第二区中加氧设备4相对的外围挡墙2包围;
预埋管道,预埋管道埋设在槽底1中,且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水泵井5以及多个进水口10接通。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区间分隔体3的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外围挡墙2限定成第一漂浮通道31,区间分隔体3的另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外围挡墙2固定,且第二漂浮通道32开设在靠近加氧设备4一端的区间分隔体3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区间分隔体3包括操作通道30和两个中央挡墙33,两个中央挡墙33分别固定在操作通道30的两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槽底1包括自原土层而上依次铺设的灰土混合层11、混凝土垫层12、园艺地布13和防水膜14。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围挡墙2和中央挡墙3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凝土墙体20,且混凝土墙体20上依次包覆有园艺地布13和防水膜 14,园艺地布13和防水膜14通过卡膜卡子38卡设在混凝土墙体20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灰土混合层11中的石灰与土壤的比例为 3:7。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垫层12和混凝土墙体20中均内设有预埋钢筋,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强度。
实施例:
S1,本实用新型的预埋管道埋设在槽底1中,且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水泵井5以及多个进水口10接通,从而预埋管通过进水口10向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培槽中注入水;
S2,由于水泵井5开设在第一区中,排水坑6开设在第二区中,因此水流的方向为从第一区的水泵井5经过第一漂浮通道31后流入至第二区的排水坑6中;
S3,将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放置在靠近水泵井5方向的第一区中,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30上助力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向第一区的加氧设备4附近漂移;
S4,漂浮板上的幼苗经过第一区的加氧设备4加氧后通过第一漂浮通道 31进入至第二区,则同时被第二区中的加氧设备4再次加氧;
S5,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在水流以及工人的助力下漂移至排水坑6附近;
S6,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在工人的助力下从第二漂浮通道32进入至第一区,并重复步骤S3-S5。
显然,本实用新型种植有幼苗的漂浮板通过第一漂浮通道31和第二漂浮通道32从第一区的水泵井5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区和第二区中的加氧设备4附近补充氧气后,漂浮至排水坑6的方向,并依次循环,且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工人可以在操作通道30上对漂浮板上种植的幼苗进行观察、补苗、防治以及采收等,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在操作通道30上实现对幼苗持续性看管,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通道30设置在了区间分隔体3中,因此不必为操作通道30额外预留设置空间,所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种植空间的利用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漂浮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底(1),所述槽底(1)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口(10);
外围挡墙(2),所述外围挡墙(2)分别固定在所述槽底(1)的周边;
区间分隔体(3),所述区间分隔体(3)中具有操作通道(30),所述区间分隔体(3)固定在所述槽底(1)的中央,将所述漂浮培槽限定成第一区和第二区,且所述区间分隔体(3)的两端分别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的第一漂浮通道(31)和第二漂浮通道(32);
加氧设备(4),所述加氧设备(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中和所述第二区中靠近所述第二漂浮通道(32)的所述外围挡墙(2)上;
水泵井(5),所述水泵井(5)开设在所述第一区中,并被所述第一区中所述加氧设备(4)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2)包围;
排水坑(6),所述排水坑(6)开设在所述第二区中,并被所述第二区中所述加氧设备(4)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2)包围;
预埋管道,所述预埋管道埋设在所述槽底(1)中,且所述预埋管道埋分别与所述水泵井(5)以及多个所述进水口(10)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分隔体(3)的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2)限定成所述第一漂浮通道(31),所述区间分隔体(3)的另一端与其相邻且相对的所述外围挡墙(2)固定,且所述第二漂浮通道(32)开设在靠近所述加氧设备(4)一端的所述区间分隔体(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漂浮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分隔体(3)包括所述操作通道(30)和两个中央挡墙(33),两个所述中央挡墙(33)分别固定在所述操作通道(30)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漂浮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1)包括自原土层而上依次铺设的灰土混合层(11)、混凝土垫层(12)、园艺地布(13)和防水膜(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漂浮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挡墙(2)和所述中央挡墙(3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凝土墙体(20),且所述混凝土墙体(20)上依次包覆有所述园艺地布(13)和所述防水膜(14),所述园艺地布(13)和所述防水膜(14)通过卡膜卡子(38)卡设在所述混凝土墙体(20)上。
CN201922285508.1U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漂浮培槽 Active CN211703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5508.1U CN211703222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漂浮培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5508.1U CN211703222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漂浮培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3222U true CN211703222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6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85508.1U Active CN211703222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漂浮培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3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5983A (zh) 一种刚性护岸的生态柔化结构
CN105935031A (zh) 一种组合式植物种植盒与种植模块
CN211703222U (zh) 一种漂浮培槽
CN112219702B (zh) 一种蔬菜砂培种植方法及其种植系统
CN107381837B (zh) 类潜流人工湿地型水处理方法
TWM606075U (zh) 盆栽植物栽培端盤底部灌溉系統
JP3159445U (ja) 自動給水植生マット及び灌漑装置
CN106922424A (zh) 一种防阻塞叠垒式花盆及其叠垒组合形成的立体绿化墙面
CN204059283U (zh) 一种刚性护岸的生态柔化结构
CN204305763U (zh) 多功能水培槽
CN214282630U (zh) 一种分流栽培装置
CN205369374U (zh) 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1256722U (zh) 一种盐碱地透气排水种植系统
CN112450068A (zh) 一种分流栽培装置
CN220926471U (zh) 氮磷拦截治理农业污染的生态沟渠
CN212065239U (zh) 漂浮培栽培设备
JP2021078403A (ja) ミズゴケを用いた植物栽培方法及び装置
JP2012010671A (ja) 緑化用パネル及び屋上緑化構造
CN209741746U (zh) 一种水域景观台
CN212801640U (zh) 一种干垒挡土墙砌块
CN210868925U (zh) 一种石材池壁种植池
CN110629687B (zh) 一种盐碱地透气排水种植系统及排水透气方法
CN216906133U (zh) 一种生态农业用排水装置
CN214460147U (zh) 防止水土流失生态护坡
TWM463977U (zh) 強化型園藝植被板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