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2477U - 叠线隧道 - Google Patents

叠线隧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2477U
CN211692477U CN201922108135.0U CN201922108135U CN211692477U CN 211692477 U CN211692477 U CN 211692477U CN 201922108135 U CN201922108135 U CN 201922108135U CN 211692477 U CN211692477 U CN 211692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drainage
line
tunnels
superim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81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利华
许东
张俊龙
林东
彭荣华
周瑞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Southwest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Southwest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Southwest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81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2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2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2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叠线隧道,包括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和连通两条所述隧道的排水管路;两条所述隧道沿水平方向的投影和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不重合;每条所述隧道包括具有通孔的衬砌和沿所述隧道纵向设置的排水沟;所述排水管路的两端分别贯穿两条所述隧道的通孔并连通对应的所述排水沟,以将上叠线的所述隧道的所述排水沟中的积液引流至下叠线的所述隧道的排水沟中。上叠线的隧道中的液体汇集至排水沟中,通过排水管路将上叠线的隧道的排水沟中的积液引流至下叠线的隧道的排水沟中。如此,可以不必在上叠线的隧道内设置废水泵房,减少废水泵房的工程投资和后期运营维保费用。

Description

叠线隧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线隧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扩大,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顺利通过狭小空间区域,区间隧道越来越多地采用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中的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冲洗水、渗漏水等液体积留在叠线隧道内,不仅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还影响隧道内环境。通常,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中各自设置有废水泵房,废水泵房用于排出隧道中的废水。但单独为每一个区间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设置废水泵房,工程投资和后期运营维保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叠线隧道,解决每一个区间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设置废水泵房,工程投资和后期运营维保费用较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线隧道,包括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和连通两条所述隧道的排水管路;两条所述隧道沿水平方向的投影和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不重合;每条所述隧道包括具有通孔的衬砌和沿所述隧道纵向设置的排水沟;所述排水管路的两端分别贯穿两条所述隧道的通孔并连通对应的所述排水沟,以将上叠线的所述隧道的所述排水沟中的积液引流至下叠线的所述隧道的排水沟中。
进一步地,两条所述隧道之间的净距小于等于20m。
进一步地,上叠线的所述隧道的纵坡设计为双面坡,所述双面坡的一面为上行坡、另一面为下行坡,所述排水管路连通至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上行坡的底端或位于下行坡的底端。
进一步地,上叠线的所述隧道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连通上叠线的所述隧道的所述排水沟。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路包括排水管和设置于所述排水管内的内衬管;
和/或,所述排水管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排水管路并联连通两条所述隧道。
进一步地,所述叠线隧道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密封件,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管路之间,所述密封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排水管路外的密封圈和位于所述密封圈两侧的加强筋,所述密封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孔内壁和所述排水管路的外壁抵接。
铅封层,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管路之间,所述铅封层位于所述密封件远离围岩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叠线隧道包括填充在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管路之间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围岩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叠线隧道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路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衬砌连接;
填充层,用于填充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排水管路的内壁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叠线隧道包括:
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衬砌的一侧;
连接件,贯穿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性件以将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衬砌上。
进一步地,所述叠线隧道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通孔内壁和所述排水管路外壁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线隧道,上叠线的隧道中的液体汇集至排水沟中,通过排水管路将上叠线的隧道的排水沟中的积液引流至下叠线的隧道的排水沟中。如此,可以不必在上叠线的隧道内设置废水泵房,减少废水泵房的工程投资和后期运营维保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叠线隧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叠线隧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叠线隧道的排水管路与衬砌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隧道10;衬砌11;通孔11a;排水沟12;排水管路20;排水管21;内衬管22;密封组件30;密封件31;密封圈311;加强筋312;铅封层32;防水层40;固定件50;填充层60;弹性件70;连接件80;绝缘层90;围岩1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叠线隧道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例如附图2中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隧道纵向”是指隧道延伸方向。“mm”是指国际单位毫米。“m”是指国际单位米。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隧道通常可以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轨道交通等。本申请实施例以叠线隧道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线隧道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线隧道,包括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10和连通两条隧道10的排水管路20。两条隧道10沿水平方向的投影和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不重合。每条隧道10包括具有通孔11a的衬砌11和沿隧道纵向设置的排水沟12。排水管路20的两端分别贯穿两条隧道10的通孔11a并连通对应的排水沟12,以将上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中的积液引流至下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中。
两条隧道10沿水平方向的投影和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不重合。也就是说,上叠线的隧道10与下叠线的隧道10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不重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也不重合。上叠线的隧道10中的液体汇集至排水沟12中,通过排水管路20将上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中的积液引流至下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中。如此,可以不必在上叠线的隧道10内设置废水泵房,减少废水泵房的工程投资和后期运营维保费用。本申请实施例排水管路20施工方法简单,工程投资小,后期运营维保费用少。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10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两条隧道10沿水平方向的投影和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不重合。也就是说,上叠线的隧道10中的轨道的轨面标高高于下叠线的隧道10中的轨道的轨面标高。此种条件下,难以在两条隧道10之间的联络通道内设置废水泵房,而在分别在上叠线的隧道10和下叠线的隧道10分别设置废水泵房,工程投资和维修费用较高。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管路20,可以将上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中的积液引流至下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中,通过下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将废水引流排出下叠线的隧道10外,或者将下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内的水引流至下叠线的隧道10内的废水泵房,能够极大的降低工程投资费用和后期运营维保费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两条隧道10之间的净距小于等于20m。两条隧道10之间的净距是指两条隧道10洞身沿竖直方向投影的内轮廓之间的最小距离。两条隧道10之间的净距为L,L≤20m,例如2m、4m、5m、7m、9m、10m、12m、14m、15m、17m、19m、20m,如此,便于设置排水管路20。
在一实施例中,上叠线的隧道10的纵坡设计为双面坡(图未示出),双面坡的一面为上行坡、另一面为下行坡。排水管路20连通至排水沟12位于上行坡的底端或位于下行坡的底端。
双面坡的一面为上行坡、另一面为下行坡。也就是说,上叠线的隧道10的纵坡设计为V形坡。纵坡是指沿上叠线的隧道10延伸方向的坡度。在上叠线的隧道10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时,将纵坡设计为V形坡,通常在双面坡的最高点也就是V形坡的顶端设置车站,如此,便于车辆进站和出站。但是,V形坡的设计使得上叠线的隧道10内的液体积留在上行坡的底端和下行坡的底端,从而在上行坡的底端和下行坡的底端形成积液。将排水管路20连通至上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位于上行坡的底端或位于下行坡的底端,从而将积留在上行坡的底端的积液或积留在下行坡的底端的积液引导至下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内。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上行坡的底端和下行坡的底端分别设置排水管路20,以将上行坡的底端的积液和下行坡的底端的积液引导至下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内。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2,上叠线的隧道10包括沉淀池(图未示出)。沉淀池连通上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沉淀池用于沉淀排水沟12中的泥沙、杂物等,避免杂物堵塞排水管路20。进一步地,沉淀池可以沿排水沟12设置多个。多个沉淀池位于排水管路20的两侧。如此便于更好的沉淀过滤泥沙、杂物。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排水管路20包括排水管21和设置于排水管21内的内衬管22。如此,可以通过排水管21加强排水管路20的结构强度,通过内衬管22便于积液流通。示例性的,排水管21可以为钢管,钢管的外壁可以镀锌,以避免生锈。内衬管22可以为聚氯乙烯管,也可以为CIPP(Cured-in-Place Pipe)工艺内衬管。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排水管路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排水管路20并联连通两条隧道10。两个排水管路20并联连通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10,可以在排水沟12与两个排水管路20设置横向水沟,横向水沟分别与两个排水管路20连通。如此,一方面,两个排水管路20都通水,提高排水管路20的排水能力。还可以在使用中,其中一个排水管路20通水,另一个排水管路20封闭。如此,可以在需要检修通水的排水管路20时,打开封闭的排水管路20。
可以理解的是,当在上叠线的隧道10的上行坡的底端和下行坡的底端分别设置排水管路20时,可以在上行坡的底端设置两个排水管路20并联连通两条隧道10,也可以在下行坡的底端的设置两个排水管路20并联连通两条隧道1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叠线隧道包括密封组件30。密封组件30包括密封件31和铅封层32。密封件31位于通孔11a与排水管路20之间,密封件31包括套设在排水管路20外的密封圈311和位于密封圈311两侧的加强筋312。密封圈311的两端分别与通孔11a内壁和排水管路20的外壁抵接。铅封层32位于通孔11a与排水管路20之间,铅封层32位于密封件31远离围岩100的一侧。
围岩是指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产生影响的岩土体。
加强筋312用于加强密封圈311的结构强度,避免密封圈311发生不规则形变。密封圈311用于密封通孔11a与排水管路20之间的缝隙,避免密封通孔11a与排水管路20之间的缝隙成为液体的流通通道。铅封层32用于进一步加强通孔11a与排水管路20之间的密封。避免上叠线的隧道10或下叠线的隧道10内的液体进入通孔11a与排水管路20之间。
具体的,密封圈311可以为橡胶圈。优选地,密封圈311为三元乙丙橡胶圈。可以通过膨胀螺栓将密封圈311与加强筋312连接起来。加强筋可以为不锈钢圈。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叠线隧道包括填充在通孔11a与排水管路20之间的防水层40。防水层40位于密封件31靠近围岩100的一侧。防水层40用于防止围岩内的地下水进入通孔11a与排水管路20之间。具体的,防水层40可以采用防水软材形成。防水软材是指具有防水性能的柔性材料。例如,沥青、沥青麻筋、密封胶等。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图5,叠线隧道包括固定件50和填充层60,固定件50的一端与排水管路20的内壁连接。固定件50的另一端与衬砌11连接。填充层60用于填充固定件50与排水管路20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填充层60用于密封固定件50与排水管路20的内壁之间的缝隙,避免固定件50与排水管路20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成为液体的流通通道。具体的,填充层60可以为密封胶,例如单组份遇水膨胀密封胶。固定件50用于将排水管路20与衬砌11紧固连接,避免排水管路20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叠线隧道包括弹性件70和连接件80。弹性件70位于固定件50靠近衬砌11的一侧。连接件80贯穿固定件50和弹性件70以将固定件50固定在衬砌11上。弹性件70使得连接件80、固定件50和衬砌11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具体的,连接件80可以为膨胀螺栓。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和图5,叠线隧道包括绝缘层90。绝缘层90设置在通孔11a内壁和排水管路20外壁上。由于上叠线的隧道10和/或下叠线的隧道10内可能布置电缆或通电,绝缘层90用于避免漏电。绝缘层90可以为设置绝缘卷材,例如绝缘胶带,也可以涂覆绝缘涂料。绝缘层90的厚度可以为1.5mm~3mm,例如1.5mm、2mm、2.5mm、3mm。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水管路20的外壁为排水管路20的最外层表面,排水管路20的内壁为排水管路20的最内层表面。示例性的,当排水管路20包括排水管21和设置于排水管21内的内衬管22时,排水管路20的外壁是指排水管21的外表面,排水管路20的内壁是指内衬管22的内表面。当排水管路20仅包括排水管21时,排水管路20的外壁是指排水管21的外表面,排水管路20的内壁是指排水管21的内表面。衬砌11可以为上叠线的隧道10的衬砌11,也可以为下叠线的隧道10的衬砌11。通孔11a可以为上叠线的隧道10的通孔11a,也可以为下叠线的隧道10的通孔11a。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水沟12在隧道10中的位置不限。示例性的,上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可以位于隧道10的中心。如此,便于上叠线的隧道10内的液体汇集至排水沟12中。下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可以沿隧道10的内壁设置,如此,便于排水管路20与下叠线的隧道10的排水沟12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线隧道中的上叠线的隧道10和下叠线的隧道10包括但不限于盾构隧道、矿山法隧道。当上叠线的隧道10和下叠线的隧道10为盾构隧道时,可以在标准块管片上形成通孔11a。由于盾构隧道边施工边在管片后注浆加固,可以管片拼装形成衬砌后,选取标准块管片采用静力破除开孔范围的管片混凝土,再采用潜孔钻以形成排水孔用于设置排水管路20。当上叠线的隧道10和下叠线的隧道10为矿山法隧道时,可以在建造衬砌11时,预留通孔11a。当然也可以在修建好的上叠线的隧道10和下叠线的隧道10上直接开设通孔11a,开设通孔11a的方法可以静力破除开孔范围的衬砌11的混凝土,再采用潜孔钻以形成再采用潜孔钻以形成排水孔用于设置排水管路20。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叠线的两条隧道和连通两条所述隧道的排水管路;两条所述隧道沿水平方向的投影和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不重合;每条所述隧道包括具有通孔的衬砌和沿所述隧道纵向设置的排水沟;所述排水管路的两端分别贯穿两条所述隧道的通孔并连通对应的所述排水沟,以将上叠线的所述隧道的所述排水沟中的积液引流至下叠线的所述隧道的排水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隧道之间的净距小于等于2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上叠线的所述隧道的纵坡设计为双面坡,所述双面坡的一面为上行坡、另一面为下行坡,所述排水管路连通至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上行坡的底端或位于下行坡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上叠线的所述隧道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连通上叠线的所述隧道的所述排水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包括排水管和设置于所述排水管内的内衬管;
和/或,所述排水管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排水管路并联连通两条所述隧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线隧道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密封件,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管路之间,所述密封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排水管路外的密封圈和位于所述密封圈两侧的加强筋,所述密封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孔内壁和所述排水管路的外壁抵接;
铅封层,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管路之间,所述铅封层位于所述密封件远离围岩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线隧道包括填充在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管路之间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围岩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线隧道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路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衬砌连接;
填充层,用于填充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排水管路的内壁之间的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线隧道包括:
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衬砌的一侧;
连接件,贯穿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性件以将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衬砌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叠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线隧道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通孔内壁和所述排水管路外壁上。
CN201922108135.0U 2019-11-29 2019-11-29 叠线隧道 Active CN211692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8135.0U CN211692477U (zh) 2019-11-29 2019-11-29 叠线隧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8135.0U CN211692477U (zh) 2019-11-29 2019-11-29 叠线隧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2477U true CN211692477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8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8135.0U Active CN211692477U (zh) 2019-11-29 2019-11-29 叠线隧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24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2992A (zh) * 2019-11-29 2020-04-0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叠线隧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2992A (zh) * 2019-11-29 2020-04-0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叠线隧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5242B (zh) 隧道防排水系统
CN211692477U (zh) 叠线隧道
CN110952992A (zh) 叠线隧道
CN109137965A (zh) 一种综合管廊
CN203630401U (zh) 一种光缆交接箱和通信作业井
CN112879682A (zh) 螺旋缠绕复合地下管道
CN111287793A (zh) 一种基于自动排水功能的变形缝防排水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13271398U (zh) 一种穿墙管道防水处理结构
CN212926180U (zh) 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变形缝结构
CN205171548U (zh) 一种新型塑料管廊
CN108239996A (zh) 一种结合综合管廊建设的雨污水入廊结构
CN210068239U (zh) 一种有砟隧道中心水沟检修系统
CN210507520U (zh)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106812535A (zh) 圆搭接形盾构机建设的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
CN217438998U (zh) 预制微型管沟及连接防水构造
CN214997718U (zh) 隧道环向施工缝治理结构
CN202610838U (zh) 预制拼装式管线结合井
RU136457U1 (ru)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й коллектор для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подземных коммуникаций
CN217327332U (zh) 矿山法隧道衬砌构造
CN109140046B (zh) 一种顶管管幕端头封堵方法
CN212803270U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防水装置
CN214838995U (zh) 螺旋缠绕复合地下管道
CN217129558U (zh) 一种地铁二衬结构施工缝防水装置
CN114991222B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结构减震处置方法
CN216739215U (zh) 波纹钢桥涵抗震沉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