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0909U -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0909U
CN211670909U CN202020573868.1U CN202020573868U CN211670909U CN 211670909 U CN211670909 U CN 211670909U CN 202020573868 U CN202020573868 U CN 202020573868U CN 211670909 U CN211670909 U CN 211670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external lens
pair
lens assembly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386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健伟
庄永盛
庄建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ONGNUO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NGNUO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415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1049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NGNUO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NGNUO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0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09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其中,外接镜头组件用于与移动终端连接,所述外接镜头组件包括背板、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镜头以及引导件或被引导件中的剩余一种,所述背板上的引导件或被引导件与所述镜头分别位于所述背板上相对的两侧,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背板上的引导件或被引导件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引导件或被引导件相互匹配,通过所述引导件与所述被引导件的匹配,所述移动终端以滑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背板上。本实用新型的外接镜头组件,通过设置引导件和被引导件,能够使移动终端以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背板上,不仅保证了外接镜头组件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精密度,提高了拍照质量,且方便了外接镜头组件的安装与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码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以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均具有拍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终端自带的镜头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更高要求,于是市场上出现了用于移动终端上的外接镜头组件。
但是由于现有的外接镜头组件多采用夹持等方式来安装在移动终端上,因此外接镜头组件容易从移动终端脱落,从而造成外接镜头组件的实用性较低。且采用夹持方式的外接镜头与移动终端安装的配合精度不高,容易造成拍照的质量下降。还有一些采用特殊机构用于安装的外接镜头组件,安装和拆卸都较为繁琐,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配合精度的前提下方便使用的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以及拍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其用于与移动终端连接,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引导件或被引导件中的其中一种,所述外接镜头组件包括背板、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镜头以及引导件或被引导件中的剩余一种,所述背板上的引导件或被引导件与所述镜头分别位于所述背板上相对的两侧,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于所述背板,所述背板上的引导件或被引导件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引导件或被引导件相互匹配,所述引导件与所述被引导件的匹配,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以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背板上。通过设置引导件和被引导件,保证了外接镜头组件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精密度,提高了拍照质量,且方便了外接镜头组件的安装与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方面,所述镜头安装在所述背板的正面,所述引导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背面,所述被引导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所述引导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背面的滑动限制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背面相对位置的至少一对滑槽,所述滑动限制部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滑动进行限制,所述滑槽远离所述滑动限制部的一端供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被引导件插入,所述滑动限制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限制部、滑槽以及背板背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移动终端的空间。
优选将引导件设置在外接镜头组件上,将被引导件设置在移动终端上,使得移动终端的插入更加方便。且滑动限制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滑槽的延伸方向,可以保证在移动终端插入后,滑槽和滑动限制部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和限位,保证了移动终端与外接镜头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至少所述一对滑槽分别位于所述背板背面相对的两条长边缘上,所述滑动限制部设置在所述背面的短边缘上,所述滑槽的长度短于所述长边缘的长度,所述滑动限制部的长度短于所述短边缘的长度,所述一对滑槽与滑动限制部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移动终端上的被引导件为与所述滑槽和滑动限制部相匹配的耳片。该实施方式中一对滑槽与滑动限制部之间形成三角形,从而对移动终端形成三点式固定,使得移动终端更加稳固地连接在外接镜头组件上,不易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滑槽分别位于所述背板背面相对的两条短边缘上,所述滑动限制部设置在所述背面的长边缘上,所述滑槽的长度等于所述短边缘的长度,所述滑动限制部位于所述滑槽的一端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被引导件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侧边。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移动终端的侧边设置为被引导件,从而将移动终端更多的体积与外接镜头组件接触,提高了移动终端与外接镜头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方面,所述滑槽和滑动限制部均包括直立板和对置板,所述直立板垂直所述背板设置,所述对置板与所述背板平行设置,所述直立板、对置板与所述背板的背面形成卡持槽,所述卡持槽内设置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按压于所述背板的背面上。通过设置按压机构,可以将移动终端更加稳固地固定在背板的背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远离所述滑动限制部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对置板上,所述自由端自然状态下与对置板分离,所述弹片与所述背板背面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固定端至所述自由端逐渐缩小,且所述弹片与所述背板背面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所述被引导件的厚度。弹片的自由段和固定端的设置方便移动终端的插入,且能够防止移动终端的轻易脱落,使用上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片以及用于将所述按压片连接在所述对置板靠近背板背面一侧上的弹簧,按压片包括靠近所述对置板的上端面、靠近所述背板的下端面以及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滑槽和背板,所述弹簧自然状态时,按压片的下端面与背板背面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小于所述被引导件的厚度。倾斜面的设置方便移动终端的插入。
滑槽与背板的背面之间形成第一卡持槽,第一卡持槽内的按压机构采用上述弹片的形式;滑动限制部与背板的背面之间形成第二卡持槽,第二卡持槽内的按压机构采用上述按压片和弹簧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方面,所述背板和所述移动终端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动限制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移动终端的滑动被所述滑动限制部限制时,所述背板上的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连接端子接触。通过连接端子之间的电连接,使得移动终端能够给外接镜头组件提供电力,且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对外接镜头组件进行调控和控制,以及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方面,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滑动限制部形成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或,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滑动限制部的直立板靠近所述滑槽的一侧上。当第一连接端子脱离滑动限制部单独设置时,还需要设置凸块以容纳第一连接端子;当将第一连接端子设置在滑动限制部的直立板靠近所述滑槽的一侧上时,可以不用单独设置凸块,使得外接镜头组件的结构和外观上更加简洁。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方面,所述背板的背面上设置有锁定件或被锁定件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有锁定件或被锁定件中的剩余一种,所述锁定件与所述被锁定件相互配合,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滑动被所述滑动限制部限制时,将所述移动终端锁定在所述外接镜头组件上。所述移动终端或外接镜头组件上还设置有能够用于对锁定件进行操作的锁定操作部,以控制锁定件的锁定和解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方面,所述锁定件以可伸缩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背板的背面上,所述被锁定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所述移动终端的滑动被所述滑动限制部限制时,通过使所述锁定件伸出,从而锁定所述移动终端上所形成的被锁定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与上述的外接镜头组件配合连接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形成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内的感光元件以及引导件或被引导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引导件或被引导件分别与所述背板上的被引导件或引导件相互匹配,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以可滑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外接镜头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方面,所述被引导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所述被引导件与所述外接镜头组件的所述引导件匹配;所述被引导件为耳片,所述耳片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相对的两个边缘上,所述耳片与所述背板上的滑槽相匹配;或,所述被引导件由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侧边构成。移动终端上设置有开口部的一面为背面,相对开口部的另一面为正面,当移动终端上的被引导件为耳片的时候,耳片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侧边靠近背面的位置,且耳片的表面与该背面齐平,以方便移动终端的插入以及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方面,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的显示部以及镜头操作部,所述显示部和所述开口部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两侧,所述镜头操作部通过所述显示部对所述外接镜头组件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了上述外接镜头组件和移动终端的拍摄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背板的大致中央位置处形成有延厚度方向贯穿背板的圆形的贯穿部。贯穿部能够确保来自镜头的光线顺利通过背板到移动终端的感光元件。在外接镜头组件和移动终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水平抵接面和第二水平抵接面,第一水平抵接面位于贯穿部的外周,即第一水平抵接面围绕贯穿部,呈圆环状设置;第二水平抵接面位于开口部的外周,即第二水平抵接面围绕开口部,呈圆环状设置。在移动终端完全插入外接镜头组件后,第一水平抵接面和第二水平抵接面之间相互接触,第一水平抵接面和第二水平抵接面与外接镜头组件的镜头的光轴垂直,从而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感光元件与外接镜头组件的镜头的光轴垂直,因此,能够提高拍摄装置1的拍摄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外接镜头组件,其用于与移动终端连接,包括:背板;镜头,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一侧面;引导件或被引导件,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另一侧面,并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被引导件或引导件匹配,通过所述引导件与所述被引导件的匹配,所述移动终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背板的另一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用于与外接镜头组件连接,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开口部,其形成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一侧面;感光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内;引导件或被引导件,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并与所述外接镜头组件的被引导件或引导件匹配,通过所述引导件与所述被引导件的匹配,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外接镜头组件。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外接镜头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外接镜头组件,通过设置引导件和被引导件,能够使移动终端以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背板上,不仅保证了外接镜头组件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精密度,提高了拍照质量,且方便了外接镜头组件的安装与拆卸,提高了外接镜头组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接镜头组件的立体图。
图4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接镜头组件的侧视图。
图5A示出了滑槽的立体图。
图5B示出了滑槽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图4B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又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装配立体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
1-拍摄装置;100-外接镜头组件;110-背板;111-贯穿孔;120-镜头;130-滑槽;131-直立板;132-对置板;133-按压机构;134-弹片;134a-弹片的一侧面;134b-弹片的另一侧面;140-滑动限制部;141-直立板;142-对置板;142a-弹簧收纳孔;143-按压机构;144-按压片;144a-按压片的一端面;144b-按压片的另一端面;145-弹簧;150-第一连接端子;160-第一水平抵接面;170-锁定柱;180-锁定操作部;200-智能手机;210-手机本体;220-开口部;230-感光元件;240-耳片;240A-短外缘;250-耳片;250A-长外缘;260-第二连接端子;265-第二水平抵接面;270-锁定孔;280-显示部;290-触屏板;S-收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贯穿全文,同一部件附上同一符号。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1包括外接镜头组件100和作为移动终端的智能手机200。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移动终端由可通讯的智能手机200构成,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在本实施方式或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也可以由平板电脑、笔记本或具有摄像功能的普通手机、其他通讯设备构成。
外接镜头组件100用于与智能手机200连接。外接镜头组件100包括背板110、镜头120、作为引导件起引导功能的一对滑槽130、滑动限制部140、第一连接端子150、第一水平抵接面160、作为锁定件的锁定柱170以及锁定操作部180。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200用于与外接镜头组件100连接。智能手机200包括作为移动终端本体的手机本体210、开口部220、感光元件230、作为被引导件的一对耳片240、单一耳片250、第二连接端子260、第二水平抵接面265、作为被锁定件的锁定孔270、显示部280以及作为镜头操作部的触屏板290,其中,显示部280、触屏板290等位于手机本体210的正面,第二水平抵接面265、锁定孔270等位于手机本体210的背面。即,滑槽130用于引导耳片240,滑动限制部140作用于耳片250以对手机本体210进行限位,第一连接端子150用于与第二连接端子260进行连接,第一水平抵接面160与第二水平抵接面265相抵接,锁定操作部180用于操作锁定柱170,使锁定柱170从背板110上插入锁定孔270以锁定或从锁定孔270中退出以解锁。
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耳片240和单一耳片250均位于手机本体210的侧边上且靠近手机本体210的背面。更具体的,一对耳片240和单一耳片250的其中一侧表面与手机本体210的背面齐平,以方便智能手机200的插入。
以下,对外接镜头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背板110为矩形的板状部件,其内部设置有作为电路板的基板(未图示),以及通过电线与该基板电性连接的各种电子元件(未图示)。在背板110的大致中央位置处形成有延厚度方向贯穿背板110的圆形的贯穿部111。贯穿部111能够确保来自镜头120的光线顺利通过背板110到达智能手机200的感光元件230。
镜头120用于收集来自被照物体的光,并将其进行聚集。镜头120设置在背板110的作为一侧面的正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镜头120由变焦镜头构成,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定焦镜头构成。此外,镜头120既能够进行手动聚焦,又能够进行自动聚焦。
镜头120包括可伸缩的镜筒和内置于镜筒的多个镜片组(未图示)。通过改变多个镜片组之间的距离来实现镜头120的变焦。此外,通过使至少一个镜片组延光轴方向移动来实现镜头120的聚焦。另外,多个镜片组中还可以包括对起因于手抖的振动进行修正的防振镜片。
为了保证镜头120与背板110之间的连接的精度,镜头120固定连接在背板110上,且二者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镜头120与背板110形成为一体结构。
一对滑槽130设置在背板110的作为另一侧面的背面,并与智能手机200的一对耳片240匹配,用于引导耳片240的运动。通过一对滑槽130与一对耳片240的匹配,使得智能手机200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背板110的背面。由此,与采用夹持的方式将外接镜头组件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情况下相比,能够使外接镜头组件100不易从智能手机200脱落,从而提高了外接镜头组件100的使用安全性、稳定性和实用性。
一对滑槽130以沿背板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设置在背板110的背面的一对边缘上,具体而言,设置在背板110的背面的一对长边缘处。由此,能够将智能手机200收纳于一对滑槽130之间,一对滑槽130之间的间距与手机本体210的宽度相匹配以防止智能手机200收纳于一对滑槽130之间时产生晃动。且手机本体2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滑槽130的厚度以更好地起到手机本体210与滑槽130的相抵作用,以形成限位、保持手机本体210在滑槽130之间的稳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滑槽130并未跨及整个一对长边缘,而设置为仅跨及部分的一对长边缘,即滑槽130的长度小于背板110背面的长边缘的长度。具体而言,一对滑槽130设置于贯穿部111的一端侧(图1的下侧)。
一对滑槽130的一端侧(图1的下侧)供智能手机200的耳片240插入。由此,智能手机200能够通过一对滑槽130与一对耳片240的匹配而从下侧向上侧滑动收纳于背板110的背面,如图1所示。
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滑槽130包括直立板131和对置板132。直立板131垂直固定于背板110的背面。对置板132形成于直立板131的顶端处,并与背板110平行对置。
为了使智能手机200稳定地被收纳,在与背板110对置的对置板132的一侧(内侧)设置有按压机构133。按压机构133将智能手机200的一对耳片240按压于背板110的背面。由此,能够避免外接镜头组件100与智能手机200之间的松动,导致镜头120与智能手机200的法兰距发生变化。
本实施方式中滑槽130中的按压机构133由弹片134构成。弹片134用于对耳片240进行按压从而将智能手机200稳定地固定在背板110上。弹片134包括与对置板132对置的一侧面134a、以及与背板110的背面对置的作为按压面的另一侧面134b。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弹片134的远离滑动限制部140的一端、即朝向智能手机200的插入侧的一端与对置板132相连接。弹片134的接近滑动限制部14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然状态下与对置板132分离。弹片134以从弹片134的一端至弹片134的另一端弹片134的一侧面134a与对置板132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方式而设置。弹片134自然状态时,弹片另一侧面134b与背板110背面之间的距离最小值需小于耳片240的厚度,从而保证智能手机200插入外接镜头组件100中时,耳片240能够抵触到弹片134进而按压。
当智能手机200的耳片240滑动插入滑槽130内时,耳片240按压弹片134的另一侧面134b,从而使弹片134的另一端接近对置板132,弹片134被抬起从而产生弹力,由此,弹片134(按压机构133)将耳片240按压于背板110的背面,从而将智能手机200更加稳定地固定在背板110上。
滑动限制部140为对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进行限制的限位部。滑动限制部140以沿背板1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设置在一对滑槽130的另一端侧(图1的上侧),具体而言,设置在背板110的背面的一侧短边缘(图1的上边缘)。此外,滑动限制部140与智能手机200的单一耳片250匹配。通过滑动限制部140与单一耳片250的匹配,从而能够对智能手机200相对于背板110朝向上侧的滑动进行限制。
通过一对滑槽130、单一滑动限制部140以及背板110的背面而形成用于对智能手机200进行收纳的收纳空间S。由于一对滑槽130以及单一滑动限制部140分别设置在背板110的背面的一对长边缘以及背板110的背面的一侧短边缘,因此几乎整个背板110的背面能够作为收纳空间S对滑动的智能手机200进行收纳。滑动式的收纳动作更加快速,且三点式的固定使得背板110与智能手机2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如图6所示,与滑槽130相同,滑动限制部140包括直立板141和对置板142。直立板141垂直固定于背板110的背面。对置板142形成于直立板141的顶端处,并与背板110平行对置。
为了使智能手机200稳定地被收纳,在与背板110对置的对置板142的一侧(内侧)设置有按压机构143。按压机构143将智能手机200的单一耳片250按压于背板110的背面。由此,能够避免外接镜头组件100与智能手机200之间的松动,导致镜头120与智能手机200的法兰距发生变化。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限制部140内的按压机构143与按压机构133不同,按压机构143包括按压片144和弹簧145。按压片144用于对耳片250进行按压。按压片144包括与对置板142对置的一端面144a、与背板110的背面对置的作为按压面的另一端面144b以及与背板110的背面对置的倾斜面144c。倾斜面144c的倾斜面朝向另一端侧(图1的下侧)、即朝向智能手机200的插入侧。倾斜面144c的设置方便耳片250的插入。弹簧145自然状态时,按压片的另一端面144b与背板110背面之间的距离最小值需小于耳片250的厚度,从而保证智能手机200插入外接镜头组件100中时,耳片250能够抵触到按压片的另一端面144b进而按压。
弹簧145用于将按压片144与对置板142连接。弹簧145的一端固定于对置板142上所形成的弹簧收纳孔142a的底面,弹簧145的另一端固定于按压片144的一端面144a。由此,按压片144通过弹簧145而被支承于对置板142上。
在弹簧145处于自然状态时、即弹簧145处于未被压缩的状态时,按压片144远离对置板142。首先,当智能手机200的耳片250滑动插入滑动限制部140内时,耳片250将按压片144的倾斜面144c按压从而使弹簧145压缩。按压片144伴随着弹簧145的压缩而朝向对置板142侧移动,即按压片144以接近对置板142的方式而移动。之后,当耳片250与按压片144的另一端面144b抵接时,通过压缩后的弹簧145使按压片144的另一端面144b按压耳片250,从而按压机构143将耳片250按压于背板110的背面。最终,耳片250的顶端与直立板141抵接,从而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
一对滑槽130以及单一滑动限制部140分别构成一对第一卡持槽以及单一第二卡持槽。通过一对第一卡持槽以及单一第二卡持槽分别对一对耳片240以及单一耳片250进行卡持和导向,从而能够实现外接镜头组件100与智能手机200的定位(三轴向的定位)。一对滑槽130以及单一滑动限制部140对智能手机200形成三点式定位,且固定的三点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使得智能手机200更加稳固地定位在外接镜头组件100上。
第一连接端子150用于将智能手机20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镜头120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150设置在一对滑槽130的另一端侧(图1的上侧),具体而言,设置在背板110的背面的一侧短边缘(图1的上边缘)。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150与滑动限制部140设置在背板110背面同一侧的短边缘上,即图1的上边缘。
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第一连接端子150与智能手机200的第二连接端子260接触(连接),从而使智能手机20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电连接。由此,能够实现智能手机200向外接镜头组件100供给电力,这样外接镜头组件100就不用内置电源。同时,能够实现智能手机20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通过智能手机200对镜头120进行调节和控制。
此外,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第一连接端子150和第二连接端子260在滑槽130的延伸方向、即智能手机200的拔插方向(长度方向)上排列,以达到插入时快速连接、拔出时快速分离的目的。由此,仅需要将智能手机200的一对耳片240插入一对滑槽130内,并使智能手机200沿着滑槽130的延伸方向滑动,就能够将智能手机200的第二连接端子26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第一连接端子150接触。因此,不需要额外进行第一连接端子150与第二连接端子260的对准工序,从而使智能手机200安装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操作更简便。
在本实施方式中,背板110的背面的一侧短边缘(图1的上边缘)上设置有凸块,第一连接端子150形成于该凸块。如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50和滑动限制部140形成的排列方向与滑槽130的延伸方向(背板110的长度方向)垂直。由此,能够确保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外接镜头组件100的第一连接端子150与智能手机200的第二连接端子260接触。
但是第一连接端子150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也可以设置于滑动限制部140上。在该情况下,第一连接端子150位于滑动限制部140的对置板142的朝向智能手机200的一面。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第一连接端子150与智能手机200的第二连接端子260接触(连接)。由此,能够在不设置凸块的情况下,设置第一连接端子150,从而使外接镜头组件100的结构简单化。
第一水平抵接面160用于与智能手机200的第二水平抵接面265接触。第一水平抵接面160设置于背板110的背面,其平面度高于背板110的背面的其他平坦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第一水平抵接面160的平面度为0.01mm以下。此外,第一水平抵接面160位于贯穿部111的外周,即第一水平抵接面160围绕贯穿部111,呈圆环状设置。
另外,第一水平抵接面16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镜头120的光轴垂直。由此,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第一水平抵接面160与智能手机200的第二水平抵接面265抵接,从而能够实现智能手机200的感光元件23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镜头120的光轴垂直。因此,能够提高拍摄装置1的拍摄质量。
锁定柱170用于锁定智能手机200的锁定孔270。锁定柱170以可伸缩的方式而设置于背板110的背面。此外,锁定柱170位于第一水平抵接面160上。通过将锁定柱170插入智能手机200的锁定孔270内,从而能够相对于外接镜头组件100锁定智能手机200。借此,能够确保外接镜头组件100与智能手机200之间的定位和固定。
此外,由于能够相对于外接镜头组件100锁定智能手机200,因此第一连接端子150与第二连接端子260的接触不会被轻易解除,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智能手机200不断向外接镜头组件100供给电力,保证拍摄装置1能够正常的工作,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锁定操作部180用于对锁定柱170的伸缩进行操作。锁定操作部180设置于背板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操作部180设置于背板110的一边缘处。
锁定操作部180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对锁定柱170的伸缩进行控制,例如连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及电磁控制机构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连杆机构(未图示)的方式,锁定操作部180设置为可沿长度方向滑动的滑件。通过使锁定操作部180滑动,从而对锁定柱170的伸缩进行切换。由此,在智能手机20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分离状态下、即智能手机200未向外接镜头组件100供给电力的状态下,也能通过锁定操作部180滑动来对锁定柱170的伸缩进行切换。
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未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锁定操作部180位于第一位置,从而锁定柱170处于收缩状态。这样一来,在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上未安装有智能手机200的情况下,始终处于收缩状态的锁定柱170不易折断。此外,智能手机200能够沿着滑槽130的延伸方向朝向滑动限制部140侧滑动。当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通过将锁定操作部180从第一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从而锁定柱170伸出插入智能手机200的锁定孔270。由此,锁定柱170伸入锁定孔270内从而将智能手机200的位置锁定。
在将智能手机200从外接镜头组件100上拆卸时,需要将位于第二位置的锁定操作部180切换至第一位置。由此,锁定柱170从伸出状态变为收缩状态,从而锁定柱170与锁定孔270的锁定被解除。这样一来,智能手机200能够沿着滑槽130的延伸方向滑动而拔出。
以下,对智能手机2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智能手机200的手机本体210为矩形的板状部件,其内部设置有作为电路板的基板(未图示)以及通过电线与该基板连接的各种电子元件(未图示)。手机本体210的长度以及宽度分别略小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的长度以及宽度。由此,能够使智能手机200收纳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的收纳空间S中。此外,手机本体210的背面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的背面对置。
开口部220为圆形,其形成在手机本体210的作为一侧面的背面的大致中央位置处。开口部220能够确保来自镜头120的光线顺利通过到达感光元件230。且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20的尺寸可以保持与贯穿孔111的尺寸相同,以使来自镜头120的光线充分通过到达感光元件230上。
感光元件230用于对来自镜头120的光线进行光电转换,从而能够实现拍摄。感光元件230由例如CCD或CMOS构成,设置在开口部220内,具体地,设置在从开口部220外露的基板上。
一对耳片240用于与一对滑槽130匹配。一对耳片240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一对边缘上,具体而言,突出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一对长边缘处。由此,能够避免手机本体210的一对长边缘直接与一对滑槽130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智能手机200在滑动过程中手机本体210的一对长边缘上所设置的操作按钮(未图示)与滑槽130接触产生误操作。
单一耳片250用于与滑动限制部140匹配。耳片250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一侧边缘,具体而言,突出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一侧短边缘(图1的上侧边缘)处。且耳片240、250均与手机本体210的背面齐平以方便插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耳片240以及单一耳片250分别固定于手机本体210的一对长边缘处以及手机本体210的一侧短边缘,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装卸的方式而分别设置于手机本体210的一对长边缘处以及手机本体210的一侧短边缘。在该情况下,当未将智能手机200安装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时,能够将一对耳片240以及单一耳片250从手机本体210拆卸,从而能够确保智能手机200的美观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一对耳片240、单一耳片250以及与其分别配合的一对滑槽130和滑动限制部14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以能够达到将智能手机200固定在外接镜头组件100上的目的。
第二连接端子260用于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第一连接端子150接触。第二连接端子260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一侧边缘,具体而言,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一侧短边缘(图1的上侧边缘)处。即,耳片150和第二连接端子260在与手机本体210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另外,第二连接端子260还能够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由此,能够减少智能手机200的连接端子的数量,从而使智能手机200的结构变得简易,制作和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第二水平抵接面265用于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第一水平抵接面160抵接。第二水平抵接面265设置于手机本体210的背面,其面度高于手机本体210的背面的其他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第二水平抵接面265的平面度为0.01mm以下。此外,第二水平抵接面265位于开口部220的外周,即第二水平抵接面265围绕开口部220,呈圆环状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水平抵接面265与第一水平抵接面160的尺寸保持一致,以使得第二水平抵接面265和第一水平抵接面160能够完全实现抵接且接触面积最大化。
另外,第二水平抵接面265与感光元件230平行。由此,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第一水平抵接面160与智能手机200的第二水平抵接面265面抵接,从而能够实现智能手机200的感光元件23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镜头120的光轴垂直。因此,能够提高拍摄装置1的拍摄质量。
锁定孔270用于容纳插入外接镜头组件100的锁定柱170。锁定孔270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背面且位于第二水平抵接面265上。
显示部280用于显示被拍摄物体的图像。显示部280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作为另一侧面的正面。触屏板290用于对外接镜头组件100进行操作。触屏板290以覆盖的方式而设置在显示部280上。通过显示部280对触屏板290进行触屏从而能够对外接镜头组件100进行操作。由此,能够大幅提高外接镜头组件100的操作性。
此外,智能手机200还可以包括对开口部220进行覆盖的盖体(未图示)。在智能手机200未安装于外接镜头组件100上的情况下,该盖体能够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安装于开口部220上,从而能够避免粉尘等异物通过开口部220进入智能手机200的手机本体210的内部。另外,盖体也可以是镜头组件。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该镜头组件以及感光元件230对被照物体进行拍摄。
在本实施方式中,镜头操作部由触屏板290构成,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按键等操作键构成。
如附图1-4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背板110正面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还设置有方便对摄像装置1进行握持和操作的操作凸起,操作凸起由背板110的正面向外延伸,且其与背板110的连接处弧形过渡以方便握持和操作。操作凸起的长度与背板110的宽度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操作凸起可以设置在背板110正面长度方向的任意一端部或两端部都设置。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起到了以下所示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接镜头组件100,其用于与智能手机200连接,包括背板110;镜头120,其设置在背板110的正面;一对滑槽130,其设置在背板110的背面,并与智能手机200的一对耳片240匹配,通过一对滑槽130与一对耳片240的匹配,智能手机200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背板110的背面。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智能手机200,其用于与外接镜头组件100连接,包括手机本体210;开口部220,其形成在手机本体210的背面;感光元件230,其配置在开口部220内;一对耳片240,其设置在手机本体210,并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一对滑槽130匹配,通过一对滑槽130和一对耳片240的匹配,手机本体210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外接镜头组件10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1,其包括上述的外接镜头组件100和上述的智能手机200。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一对滑槽130与智能手机200的一对耳片240匹配,因此与采用夹持的方式将外接镜头组件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情况下相比,能够使外接镜头组件100不易从智能手机200脱落,从而提高了外接镜头组件100的实用性、使用安全性和稳固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滑槽130的一端侧供智能手机200的一对耳片240插入,一对滑槽130的另一端侧设置有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进行限制的滑动限制部140。根据该结构,通过滑动限制部140与智能手机200的耳片250的匹配,从而能够对智能手机200相对于背板110朝向上侧的滑动进行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背板110相对一对滑槽130的另一端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150,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第一连接端子150与智能手机200上所设置的第二连接端子260接触,第一连接端子150和第二连接端子260形成的方向与滑槽130的延伸方向平行。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智能手机20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电连接,从而实现智能手机200向外接镜头组件100供给电力,这样外接镜头组件100就不用内置电源。同时,能够实现智能手机20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通过智能手机200对镜头120进行调节和控制。
此外,由于第一连接端子150和第二连接端子260在滑槽130的延伸方向、即智能手机200的拔插方向(长度方向)上排列,因此仅需要将智能手机200的一对耳片240插入一对滑槽130内,并使智能手机200沿着滑槽130的延伸方向滑动,就能够将智能手机200的第二连接端子260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第一连接端子150接触。由此,不需要进行第一连接端子150与第二连接端子260的对准工序,从而使智能手机200安装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操作更简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150和滑动限制部140形成的排列方向与滑槽130的延伸方向垂直。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外接镜头组件100的第一连接端子150与智能手机200的第二连接端子260接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150设置在滑动限制部140与智能手机200对置的一面上。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设置凸块的情况下,设置第一连接端子150,从而使外接镜头组件100的结构简单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滑槽130以及滑动限制部140分别构成第一卡持槽以及第二卡持槽,第一卡持槽以及第二卡持槽分别包括按压机构133、143,按压机构133、143将智能手机200按压于背板110的背面。根据该结构,通过一对第一卡持槽以及单一第二卡持槽分别对一对耳片240以及单一耳片250进行卡持,从而能够实现外接镜头组件100与智能手机200的定位(三轴向的定位)。此外,通过按压机构133、143将智能手机200按压于背板110的背面,能够避免外接镜头组件100与智能手机200之间的松动,导致镜头120与智能手机200的法兰距发生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接镜头组件100还包括锁定柱170,锁定柱170以可伸缩的方式设置在背板110的背面上,在智能手机200的滑动被滑动限制部140限制时,通过使锁定柱170伸出,从而锁定智能手机200上的锁定孔270。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锁定柱170插入智能手机200的锁定孔270内,从而能够相对于外接镜头组件100锁定智能手机200。借此,能够确保外接镜头组件100与智能手机200之间的定位。此外,由于能够相对于外接镜头组件100锁定智能手机200,因此第一连接端子150与第二连接端子260的接触不会被轻易解除,保证外接镜头组件100与智能手机200之间的稳定电连接,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智能手机200不断向外接镜头组件100供给电力,保证拍摄装置1能够正常的工作,且通过智能手机200操作外接镜头组件100。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1包括上述外接镜头组件100和智能手机200,智能手机200包括手机本体210;开口部220,其形成在手机本体210的背面;感光元件230,其配置在开口部220内;显示部280,其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正面;触屏板290,其通过显示部280而对外接镜头组件100进行操作。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通过显示部280而对外接镜头组件100进行操作,因此能够大幅提高外接镜头组件100的操作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一对滑槽130匹配的一对耳片240设置在智能手机200的一对边缘。根据该结构,由于外接镜头组件100的一对滑槽130与智能手机200的一对耳片240匹配,因此能够避免手机本体210的一对长边缘直接与一对滑槽130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智能手机200在滑动过程中手机本体210的一对长边缘上所设置的操作按钮(未图示)与滑槽130接触产生误操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滑槽130以及一对耳片240分别设置在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以及智能手机200的手机本体210上,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智能手机200的手机本体210以及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上。即,将一对滑槽130以及一对耳片240的设置位置进行互换。在该情况下,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被智能手机200的手机本体210的背面所收纳。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机构133以及按压机构143分别由弹片134以及按压片144和弹簧145构成,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两者都由弹片134构成,或者两者都由按压片144和弹簧145构成,或者按压机构133以及按压机构143分别由按压片144和弹簧145以及弹片134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操作部180采用连杆机构的方式对锁定柱170的伸缩进行了控制,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电磁控制的方式。
具体而言,锁定柱170底部设有弹性件(未图示)及电磁组件(未图示),弹性件固定于电磁组件上方,锁定柱170固定于弹性件上方,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将锁定柱170弹出在背板110表面,锁定柱170由金属制成,锁定操作部180控制电磁组件的电路的开闭。此外,外接镜头组件100内置有向电磁组件供给电力的内置电源。
当按压锁定操作部180时,电磁组件内的电路闭合,电磁组件产生磁场,对锁定柱170进行磁吸作用,锁定柱170收缩。当松开压锁定操作部180时,电磁组件内的电路断开,磁吸作用消失,弹性件将锁定柱170弹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柱170以及锁定孔270分别设置在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的背面以及智能手机200的手机本体210的背面上,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智能手机200的手机本体210的背面以及外接镜头组件100的背板110的背面。即,将锁定柱170以及锁定孔270的设置位置进行互换。在该情况下,对锁定柱170的伸缩进行操作的锁定操作部180也需要设置在智能手机200侧。该锁定操作部180也能够由触屏板290来构成。
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仅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7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拍摄装置1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点进行说明,主要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滑槽130设置在背板110的背面的一对长边缘处,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如图7至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在背板110的背面的一对短边缘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滑槽130用于与智能手机200的手机本体210的作为一对滑条的一对短外缘(一对外缘)240A(参照图7以及图8)匹配。在此,一对短外缘240A取代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对耳片240。此外,一对短外缘240A上未设置有任何操作按钮。由此,一对短外缘240A在一对滑槽130内滑动的过程中,不会引起操作按钮与滑槽130接触产生误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滑槽130沿着背板11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跨及背板110的背面的整个一对短边缘。一对滑槽130的一端侧(图7的上侧)供智能手机200插入。由此,智能手机200能够通过一对滑槽130与一对短外缘240A的匹配而从上侧向下侧滑动收纳于背板110的背面。
此外,一对滑槽130的另一端侧(图7的下侧)设置有滑动限制部140,滑动限制部140沿着背板110的长度方向延伸。滑槽限制部140用于与手机本体210的一侧长外缘250A(图7的下侧外缘)抵接,从而限制智能手机200的滑动。一侧长外缘250A取代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单一耳片250。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短外缘240A以及一侧长外缘250A分别取代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对耳片240以及单一耳片250,因此智能手机200的手机本体210的外缘没有了多余的突出,从而能够确保智能手机200的美观性。
与手机本体210的一侧长外缘250A对置的一个滑槽限制部140的一面(图9的上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150。与第一连接端子150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260设置在手机本体210的一侧长外缘250A处。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锁定操作部180设置于背板110的一边缘处,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8至图10那样设置于背板110的背面且位于滑槽130远离背板110的一侧上,以更好地方便操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背板110正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方便对摄像装置1进行握持和操作的操作凸起。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外接镜头组件,其用于与移动终端连接,其特征在于:
背板;
镜头,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一侧面;
引导件或被引导件,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另一侧面,并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被引导件或引导件匹配,
通过所述引导件与所述被引导件的匹配,所述移动终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背板的另一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件为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另一侧面的一对滑槽,
所述一对滑槽的一端侧供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被引导件插入,所述一对滑槽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滑动进行限制的滑动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接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滑槽的另一端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滑动被所述滑动限制部限制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移动终端上所设置的第二连接端子接触,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一对滑槽的延伸方向上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接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滑动限制部在与所述一对滑槽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接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置在与所述移动终端対置的所述滑动限制部的一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外接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滑槽以及所述滑动限制部分别构成第一卡持槽以及第二卡持槽,
所述第一卡持槽以及所述第二卡持槽均具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将所述移动终端按压于所述背板的另一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接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定件,其以可伸缩的方式而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另一侧面上,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滑动被所述滑动限制部限制时,通过使所述锁定件伸出,从而锁定所述移动终端上所形成的被锁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接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被锁定件,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另一侧面上,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滑动被所述滑动限制部限制时,通过使所述移动终端上所形成的可伸缩的锁定件伸出,从而锁定所述被锁定件。
9.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外接镜头组件和移动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具有:
移动终端本体;
开口部,其形成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一侧面;
感光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内;
显示部,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另一侧面;
镜头操作部,其通过所述显示部而对所述外接镜头组件进行操作。
1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外接镜头组件和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具有:
移动终端本体;
开口部,其形成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一侧面;
感光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内;
被引导件,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并与所述外接镜头组件的所述一对滑槽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引导件为一对耳片,所述一对耳片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一对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引导件为一对滑条,所述一对滑条由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一对外缘构成。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用于与外接镜头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
移动终端本体;
开口部,其形成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一侧面;
感光元件,其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内;
引导件或被引导件,其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并与所述外接镜头组件的被引导件或引导件匹配,
通过所述引导件与所述被引导件的匹配,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外接镜头组件。
CN202020573868.1U 2019-10-28 2020-04-17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709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6976 2019-10-28
CN2019218269769 2019-10-28
JP2020041553A JP6910492B2 (ja) 2019-10-28 2020-03-11 外付けレンズユニット、移動端末及び撮像装置
JP2020-041553 2020-03-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0909U true CN211670909U (zh) 2020-10-13

Family

ID=714296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386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70909U (zh) 2019-10-28 2020-04-17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
CN202010303666.XA Pending CN111405164A (zh) 2019-10-28 2020-04-17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3666.XA Pending CN111405164A (zh) 2019-10-28 2020-04-17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167090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5164A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40771B1 (en) Imaging unit and installation device
CN107277324B (zh) 摄像模组和终端
TWI482489B (zh) 成像裝置
TWI480619B (zh) 成像裝置
JP3190001U (ja) 撮像装置
CN211670909U (zh)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
TW201834330A (zh) 二合一sim卡托盤及音量按鈕
CN109862141B (zh) 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组件
WO2021082364A1 (zh)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装置
US2004008066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983815B2 (ja) 撮像装置
CN210041886U (zh) 电子装置
JP2010206594A (ja) カメラボディ、撮像ユニット、撮像システム、その撮像ユニットのカメラボディに対する着脱方法、その撮像ユニットのカメラボディに対する装着方法、その撮像ユニットのカメラボディに対する抜き取り方法
CN212909736U (zh) 一种外接镜头组件及拍摄装置
CN107483775A (zh) 防水设备
JP2004184713A (ja) カメラ
TW200427429A (en) Display-provid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1954434B1 (ko) 단말기
TWM256034U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replaceable camera module
JP2016017972A (ja) 電子機器
KR20060042553A (ko) 휴대폰용 카메라의 촬영 모드 선택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