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7664U - 一种照明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7664U
CN211667664U CN202020627095.0U CN202020627095U CN211667664U CN 211667664 U CN211667664 U CN 211667664U CN 202020627095 U CN202020627095 U CN 202020627095U CN 211667664 U CN211667664 U CN 211667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power supply
shell
ozone generator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270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佳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ur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ur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r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ur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270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7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7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7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灯,涉及照明技术领域。该照明灯包括灯头、灯壳、臭氧发生器和供电机构。灯头与外部供电电路电连接;灯壳与灯头固定连接;臭氧发生器和供电机构均设置在灯壳内,且供电机构包括充电电池,充电电池的充电端和供电端分别与灯头和臭氧发生器电连接。在灯头与外部供电电路连通即照明灯开启时,通过该充电电池可储存电能,并在灯头与外部供电电路断开连接即照明灯关闭时通过该充电电池为臭氧发生器供电,保证臭氧发生器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照明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便于在房间或楼道内进行杀菌,很多照明灯中集成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共用照明灯的电源,以在照明的同时进行杀菌。
然而,在白天等光线充足情况下,由于无需照明,所以该种照明灯会关闭,导致臭氧发生器无法使用。
基于此,亟需一种照明灯,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灯,其内的臭氧发生器可在照明灯关闭时正常使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照明灯,包括:
灯头,用于与外部供电电路电连接;
灯壳,与所述灯头固定连接;
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灯壳内;
供电机构,设置在所述灯壳内,所述供电机构包括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的充电端和供电端分别与所述灯头和所述臭氧发生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供电机构还包括交流转直流转换器,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灯头和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灯壳上设置有进气孔和臭氧出气孔,外界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进气孔流入所述灯壳内与所述臭氧发生器接触并通过所述臭氧出气孔流出所述灯壳。
可选地,所述灯壳内沿所述进气孔到所述臭氧出气孔的气体流通通道内设置有风扇。
可选地,所述灯壳包括金属散热壳,所述金属散热壳沿所述供电机构的周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金属散热壳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翅片。
可选地,所述灯壳还包括绝缘灯座,所述灯头、所述绝缘灯座和所述金属散热壳沿所述灯壳的轴向依次排布并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灯壳内设置有光源板,所述光源板将所述灯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所述光源板背光侧的安装腔室和位于所述光源板发光侧的照明腔室,所述供电机构和所述臭氧发生器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室内。
可选地,所述光源板为LED灯板。
可选地,所述灯壳包括灯罩,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光源板发光侧,以形成所述照明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灯。通过在照明灯内设置供电机构,并在供电机构中设置充电端和供电端分别与灯头和臭氧发生器电连接的充电电池,可以在灯头与外部供电电路连通即照明灯开启时利用充电电池储存电能,并在灯头与外部供电电路断开连接即照明灯关闭时利用充电电池为臭氧发生器供电,从而保证臭氧发生器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灯头;2、灯壳;21、绝缘灯座;22、金属散热壳;23、支承壳;231、环形围板;232、支柱;24、灯罩;25、进气孔;26、臭氧出气孔;3、供电机构;31、交流转直流转换器;32、控制主板;33、充电电池;4、臭氧发生器;5、风扇;6、光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如图1所示,该照明灯包括灯头1、灯壳2、臭氧发生器4和供电机构3。具体地,灯头1用于与外部供电电路电连接。灯壳2与灯头1固定连接。臭氧发生器4和供电机构3均设置在灯壳2内。供电机构3包括充电电池33,充电电池33的充电端和供电端分别与灯头1和臭氧发生器4电连接。按此设置,当灯头1与外部供电电路连通即照明灯开启时,就可通过外部供电电路为充电电池33充电,使充电电池33储存电能,并在灯头1与外部供电电路断开连接即照明灯关闭时,通过充电电池33为臭氧发生器4供电,从而保证臭氧发生器4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考虑到外部供电电路通常为交流电路,故如图1所示,供电机构3中还设置有交流转直流转换器31,交流转直流转换器3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灯头1和充电电池33电连接。通过交流转直流转换器31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充电电池33供电。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供电机构3中在交流转直流转换器31和充电电池33之间还设置有控制主板32。通过控制主板32可在充电电池33的充电过程中进行电量检测,并在检测到充电电池33电量充满时断开充电电路,防止充电电池33过充。由于具有该种功能的控制主板32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所示,灯壳2内设置有光源板6,以实现照明。同时,光源板6将灯壳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光源板6背光侧的安装腔室和位于光源板6发光侧的照明腔室,供电机构3和臭氧发生器4均设置在安装腔室内,安装十分方便。本实施例中,灯壳2包括灯罩24,灯罩24罩设在光源板6的发光侧,以形成照明腔室。可选地,光源板6为LED灯板。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光源板6垂直于灯壳2的轴线设置。安装腔室和照明腔室则沿灯壳2的轴向排布,且安装腔室设置在灯头1和照明腔室之间,以避免影响照明灯的正常照明。
可选地,如图1所示,灯壳2还包括设置在光源板6背光侧的支承壳23。本实施例中,支承壳23为托盘结构,充电机构3中的充电电池33可置于支承壳23的上侧(背向光源板6的一侧)并被支承壳23支撑,从而便于充电电池33的安装并保证结构的整体强度。可选地,支承壳23的上侧还可设置有多个支柱232用以支撑控制主板32。进一步地,沿支承壳23的周向在支承壳23的下侧(朝向光源板6的一侧)还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的环形围板231,以使支承壳23和光源板6能够围设形成容纳臭氧发生器4的安装空间。
可选地,如图1所示,灯壳2包括金属散热壳22,金属散热壳22沿供电机构3的周向设置,以利于供电机构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出。进一步地,可在金属散热壳22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翅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壳22为铝合金散热圈,且在该铝合金散热圈的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
可选地,如图1所示,灯壳2还包括绝缘灯座21。灯头1、绝缘灯座21和金属散热壳22沿灯壳2的轴向依次排布并相互连接。按此设置,通过绝缘灯座21可将灯头1与金属散热壳22隔开,避免金属散热壳22导电而发生危险。
本实施例中,就整体而言,由图1和图2可看到,灯壳2由绝缘灯座21、金属散热壳22、支承壳23和灯罩24依次连接组成。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灯壳2上设置有进气孔25和臭氧出气孔26,外界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孔25流入灯壳2内与臭氧发生器4接触并通过臭氧出气孔26流出灯壳2。本实施例中,进气孔25和臭氧出气孔26均设置有多个。其中,多个进气孔25沿金属散热壳22的周向设置在金属散热壳22的上部,多个臭氧出气孔26沿支承壳23的周向设置在环形围板231上。进一步地,在位于灯壳2内部的支承壳23上还设置有通气孔,以保证气体在灯壳2内部的流通。
可选地,如图1所示,灯壳2内沿进气孔25到臭氧出气孔26的气体流通通道内设置有风扇5。本实施例中,风扇5与臭氧发生器4共同设置在支承壳23和光源板6围设形成的安装空间内,以便于能够及时将臭氧气体吹出,并使灯壳2内的热量及时散出。进一步地,风扇5还与电池33电连接,以保证照明灯关闭时风扇5能够继续使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灯,通过在照明灯内设置带有充电电池33的供电机构3,可以利用该供电机构3在照明灯开启时储存电能,并在照明灯关闭时通过该供电机构3为臭氧发生器4供电,保证臭氧发生器4的正常使用。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头(1),用于与外部供电电路电连接;
灯壳(2),与所述灯头(1)固定连接;
臭氧发生器(4),设置在所述灯壳(2)内;
供电机构(3),设置在所述灯壳(2)内,所述供电机构(3)包括充电电池(33),所述充电电池(33)的充电端和供电端分别与所述灯头(1)和所述臭氧发生器(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机构(3)还包括交流转直流转换器(31),所述交流转直流转换器(3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灯头(1)和所述充电电池(3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2)上设置有进气孔(25)和臭氧出气孔(26),外界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进气孔(25)流入所述灯壳(2)内与所述臭氧发生器(4)接触并通过所述臭氧出气孔(26)流出所述灯壳(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2)内沿所述进气孔(25)到所述臭氧出气孔(26)的气体流通通道内设置有风扇(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2)包括金属散热壳(22),所述金属散热壳(22)沿所述供电机构(3)的周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壳(22)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2)还包括绝缘灯座(21),所述灯头(1)、所述绝缘灯座(21)和所述金属散热壳(22)沿所述灯壳(2)的轴向依次排布并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2)内设置有光源板(6),所述光源板(6)将所述灯壳(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位于所述光源板(6)背光侧的安装腔室和位于所述光源板(6)发光侧的照明腔室,所述供电机构(3)和所述臭氧发生器(4)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6)为LED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2)包括灯罩(24),所述灯罩(24)罩设在所述光源板(6)发光侧,以形成所述照明腔室。
CN202020627095.0U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照明灯 Active CN211667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7095.0U CN211667664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照明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7095.0U CN211667664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照明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7664U true CN211667664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3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27095.0U Active CN211667664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照明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76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6856B2 (en) LED lamp
KR100910539B1 (ko) 엘이디 방폭등
US8449169B2 (en) LED replacement bulb for use in low EM room
EP2565516A1 (en) Laminated heat-dissipating and non-disposable LED lamp
JP6286480B2 (ja) ランプ
US4858089A (en) Lighting fixture having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KR20110058943A (ko) 조명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명장치
EP2360422B1 (en) LED lamp assembly
CN211667664U (zh) 一种照明灯
US20100002452A1 (en) Luminaire housing with separated lamp and ballast compartments
JP2011029089A (ja) 照明器具
WO2009002026A2 (en) Naturally-cooled led lighting device
CN210267051U (zh) 一种环保太阳能内置电源的led灯具
TWI327633B (zh)
JP3121905U (ja) 防水照明装置
CN207599503U (zh) 一种可模块安装的led明装轻薄双控筒射灯
CN216769142U (zh) 灯头及具有其的台灯
JP2016213067A (ja) 照明装置
CN209856868U (zh) 一种高效散热led点光源
CN216769113U (zh) 一种手提式防爆强光工作灯
CN213333885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灯具
CN212746035U (zh) 一种具有高效发光效率的led模组
CN217187133U (zh) 筒灯
US20240146108A1 (en) Non-metallic connection light bulb and socket
CN208442591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led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