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3880U - 罐式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罐式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3880U
CN211663880U CN202020040154.4U CN202020040154U CN211663880U CN 211663880 U CN211663880 U CN 211663880U CN 202020040154 U CN202020040154 U CN 202020040154U CN 211663880 U CN211663880 U CN 211663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ank container
reinforcing
connecting ring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401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庆国
张金珠
李秀丽
陈晓春
傅卫星
李琅
蒋凯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401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3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3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3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框架和加强件,框架包括分别位于罐体两端左右两侧的四个立柱,罐体每一端左右两侧的两个立柱通过连接圈固定于罐体,加强件位于连接圈的下半部且固定连接立柱和连接圈。通过设置同时固定于连接圈下半部和框架立柱的加强件,可以在保证罐式集装箱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减少罐式集装箱其他部位的材料厚度,进而达到使罐式集装箱进一步轻量化的效果。在相同容量和自重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提高罐式集装箱的整体强度,大大降低罐式集装箱在冲击试验及刚性实验的变形量,提高罐式集装箱的实验检测的通过性。

Description

罐式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运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ISO罐式集装箱的主流结构是罐体和框架是通过连接圈连接,连接圈两端分别与罐体及框架的端框焊接,普遍认为该结构自重已经优化为极致,长时间未有进一步改进。若能够对该连接结构进行改进,在满足规格要求的条件下进一步减轻罐式集装箱的自重,或者在同等自重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罐式集装箱的结构强度都必将是该领域内的一个突破性的技术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框架和加强件。
罐体,包括筒体和两个连接圈,两个所述连接圈分别环设固定于所述罐体的两端;
框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罐体两端左右两侧的四个立柱,所述罐体每一端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一所述连接圈;
加强件,位于所述连接圈的下半部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圈。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是与所述连接圈外侧圆周面相适配的板状结构,所述加强板贴合固定于所述连接圈外侧圆周面且一边固定于所述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柱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为平面,每个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圈连接的边界位置各形成一上尖角结构和一下尖角结构,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下尖角结构处;部分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下尖角结构的顶点的上方,部分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下尖角结构的顶点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盒,所述加强盒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表面呈四边形的第三板件;所述第三板件相对的两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另两边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圈外表面和所述立柱;所述第一板件不与所述第三板件相连的两边沿背离所述第三板件的方向呈相互汇聚态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圈外表面和所述立柱;所述第二板件不与所述第三板件相连的两边沿背离所述第三板件的方向呈相互汇聚态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圈外表面和所述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件平行于所述第二板件,所述加强盒与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圈围成楔形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均垂直于所述第三板件;所述第三板件是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柱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为平面,每个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圈连接的边界位置各形成一上尖角结构和一下尖角结构,所述加强盒覆盖所述下尖角结构的顶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和所述第三板件是由钣金弯折而成的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连接圈上且所述加强件覆盖所述连接圈的范围对应的圆心角在3°至4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连接圈下半圈第三象限的30°象限角至90°象限角的范围内以及第四象限的30°象限角至90°象限角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有四个,四个所述加强件一一对应固定于四个所述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板和加强盒,所述加强板贴合固定于所述连接圈外侧圆周面且一边固定于所述立柱,所述加强盒固定于所述加强板外侧面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柱。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通过设置同时固定于连接圈下半部和框架立柱的加强件,可以在保证罐式集装箱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减少罐式集装箱其他部位的材料厚度,进而达到使罐式集装箱进一步轻量化的效果。在相同容量和自重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提高罐式集装箱的整体强度,大大降低罐式集装箱在冲击试验及刚性实验的变形量,提高罐式集装箱的实验验证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罐式集装箱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罐式集装箱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强盒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强盒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强板和加强盒设置在罐式集装箱上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强件覆盖连接圈的范围对应的圆心角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强件设置在连接圈上的象限角范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罐体;11、筒体;111、圆筒状侧壁;112、封头;12、连接圈;2、框架;21、立柱;211、连接面;22、横梁;23、上尖角结构;24、下尖角结构;241、顶点;3、加强件;31、加强板;32、加强盒;321、第一板件;322、第二板件;323、第三板件;3231、第一边;3232、第二边;3233、第三边;3234、第四边。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1、框架2和加强件3。
罐体1包括筒体11和两个连接圈12,筒体11是由圆筒状侧壁111和密封于圆筒状侧壁111两端的封头112。两个连接圈12分别环设于罐体1的两端,具体可以是焊接在封头112与圆筒状侧壁111的固定连接处,使封头112位于连接圈12的环形内部,也可以是连接圈12焊接在封头112和筒状侧壁111的接缝处,使封头112外露于连接圈12。
框架2包括分别设于罐体1两端左右两侧的四个立柱21以及固定连接于四个立柱21之间的横梁22,从而构成对罐体1的支撑结构,罐体1位于框架2的四个立柱21之间。罐体1每一端左右两侧的两个立柱21固定连接于一个连接圈12,从而将罐体1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圈12而固定于框架2。
加强件3设于连接圈12的下半部,并且固定连接立柱21和连接圈12,从而在立柱21和连接圈12的下半部之间起加强固定作用。加强件3具体可以是贴合在连接圈12上且固定连接立柱21的加强板,也可以是固定连接立柱21和连接圈12的加强盒,也可以是加强板和加强盒的组合等多种形式。优选地,加强件3同时焊接固定于立柱21和连接圈12,且覆盖一部分连接圈12和立柱21的焊缝。
试验数据表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同时固定于连接圈12下半部和立柱21的加强件3,使罐体1特定位置得到局部加强,可以在保证罐式集装箱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减少罐式集装箱其他部位的材料厚度,进而达到使罐式集装箱进一步轻量化的效果,也即在满足同等容量等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减轻罐式集装箱的自重。在相同自重和容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罐式集装箱的整体强度,大大降低罐式集装箱在冲击试验及刚性实验的变形量,提高罐式集装箱的实验检测的通过性。加强件3可以是仅包括加强板31的加强部件,加强板31具体可以是与连接圈12外侧圆周面相适配的弧形板状结构。加强板3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贴合固定于连接圈12外侧圆周面并且通过其一边焊接固定于立柱21,从而同时连接固定连接圈12和立柱21。
参照图2,加强板31具体可以焊接在立柱21的连接面211上,连接面211是立柱21上焊接固定连接圈12一端的一个平面。每个立柱21与连接圈12连接的边界位置,各形成一上尖角结构23和一下尖角结构24。也即,连接面211的边线与连接圈12外侧面边线的交点处形成尖角。加强板31位于下尖角结构24处。较佳地,使部分加强板31位于下尖角结构24的顶点241的上方,部分加强板31位于下尖角结构24的顶点241的下方。也即,使加强板31焊接在立柱21的连接面211上的一边覆盖住连接面211的边线与连接圈12外侧面边线的交点,从而达到较优的加强效果。
参照图3,加强件3还可以是仅包括加强盒32的加强部件,加强盒32包括第一板件321、第二板件322以及第三板件323,第三板件323相对的两边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板件321和第二板件322。第一板件321和第二板件322各有两条用于分别与立柱21和连接圈12相焊接的边,从而,通过第一板件321和第二板件322固定连接立柱21和连接圈12,进而实现对立柱21和连接圈12连接的加强固定。通过第三板件323固定连接第一板件321和第二板件322,使第一板件321和第二板件322相互支撑,增加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参照图4,进一步地,第三板件323是表面呈四边形的板状结构,第三板件323包括第一边3231、与第一边3231相对的第二边3232、第三边3233和与第三边3233相对的第四边3234。第一板件321和第二板件322均包括呈相互汇聚态的两条连接边和一条连接第三板件323且两端分别连接立柱21和连接圈12的分界边。第一板件321(或第二板件322)的两条呈汇聚态的边分别焊接于连接圈12外表面和立柱21的连接面211。第三板件323的第一边3231焊接固定于第一板件321的分界边,第三板件323的第二边3232焊接固定于第二板件322的分界边,第三板件323的第三边3233焊接固定于立柱21,第三板件323的第四边3234焊接固定于连接圈12的外表面。
参照图5,具体地,第一板件321不与第三板件323相连的两连接边沿背离第三板件323的方向呈相互汇聚态,且该两连接边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圈12外表面和立柱21。第二板件322不与第三板件323相连的两连接边沿背离第三板件323的方向呈相互汇聚态,且该两连接边分别连接于连接圈12外表面和立柱21。从而,使加强盒32与立柱21和连接圈12呈内部有一定空间的围合状态,同时通过第一板件321、第二板件322和第三板件323对立柱21和连接圈12进行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连接固定的可靠性和支撑强度。
其中,第一板件321和第二板件322可均垂直于第三板件323和立柱21的连接面211。在连接圈12的外侧面和立柱21的连接面211相互垂直的条件下,第一板件321和第二板件322可以是边缘呈直角三角形的板件,第三板件323是第一边3231和第二边3232分别焊接于第一板件321和第二板件322斜边上的矩形板件,从而在加强盒32与立柱21和连接圈12之间大致围成一个楔形空间。第一板件321、第二板件322和第三板件323可以是由钣金弯折而成的一体结构,以便于制造。
加强盒32可焊接固定在立柱21的连接面211上,连接面211是立柱21上焊接固定连接圈12一端的一个平面。每个立柱21与连接圈12连接的边界位置,各形成一上尖角结构23和一下尖角结构24,加强盒32覆盖下尖角结构24的顶点241。也即,第一板件321的高度高于下尖角结构24的顶点241的高度,第二板件322的高度低于下尖角结构24的顶点241高度,进而达到较优的加强效果。
继续参照图2和图5,加强件3还可以同时包括加强板31和加强盒32。加强板31的设置方式可以和以上加强件3仅包括加强板31的实施方式相同,也即加强板31贴合固定于连接圈12外侧圆周面且一边固定于立柱21。而加强盒32的设置方式则是由原来同时固定于连接圈12外侧面和立柱21,改变为同时固定于加强板31的外侧面和立柱21。也即,本实施例中,加强盒32的结构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中加强盒32的结构相同,只是由固定连接连接圈12和立柱21改变为了固定连接加强板31和立柱21。由加强板31和加强盒32共同构成加强件3的设置方式,能够更好地起罐体1局部加强的效果,使罐式集装箱在满足整体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减薄罐体其他部位的材料厚度,使罐式集装箱整体结构更加轻量化。
加强件3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于上述加强板31或加强盒32或者是加强板31和加强盒32的组合,例如,也可以是块状或角铁等形式。
一个罐式集装箱中,上述加强件3设置四个,四个加强件3一一对应固定于框架2的四个立柱21上。也即,罐式集装箱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加强件3,每一端的两个加强件3对称设置。
参照图6和图7,其中,加强件3位于连接圈12上且覆盖连接圈12的范围对应的圆心角在3°至40°之间,对应图6中的θ1,从而可有效避免因设置过大的加强件3而弱化减少罐式集装箱其他部位厚度而实现轻量化的效果。加强件3位于连接圈12下半圈第三象限的30°象限角(对应图7中的R1)至90°象限角(对应图7中的R2)的范围内以及下半圈第四象限的30°象限角(对应图7中的R3)至90°象限角(对应图7中的R4)的范围内,从而在保证能够实现罐式集装箱轻量化目的的基础上保证或提高加强件3对罐式集装箱结构强度的加强效果。
具体实施中,加强件3是由加强板31或加强盒32构成的情况下,加强板31覆盖连接圈12的范围对应的圆心角具体可以是22°,位于连接圈12下半圈第三象限的58°象限角至80°象限角的范围内以及下半圈第四象限的58°象限角至80°象限角的范围内进行设置。而加强盒32覆盖连接圈12的范围对应的圆心角具体可以是4°,位于连接圈12下半圈第三象限的63°象限角至67°象限角的范围内以及下半圈第四象限的63°象限角至67°象限角的范围内进行设置。当加强件3由加强板31和加强盒32共同构成的情况下,可首先通过上述规则先确定加强板31的位置,再将加强盒32固定于加强板31上。
按照以上实施方式,经过实际测试,在同样容量和强度的条件下,经过以上设置可以使罐式集装箱的角柱厚度减少1mm,罐式集装箱的重量减少50公斤左右。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包括筒体和两个连接圈,两个所述连接圈分别环设固定于所述罐体的两端;
框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罐体两端左右两侧的四个立柱,所述罐体每一端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一所述连接圈;
加强件,位于所述连接圈的下半部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是与所述连接圈外侧圆周面相适配的板状结构,所述加强板贴合固定于所述连接圈外侧圆周面且一边固定于所述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柱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为平面,每个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圈连接的边界位置各形成一上尖角结构和一下尖角结构,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下尖角结构处;部分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下尖角结构的顶点的上方,部分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下尖角结构的顶点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盒,所述加强盒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表面呈四边形的第三板件;所述第三板件相对的两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另两边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圈外表面和所述立柱;所述第一板件不与所述第三板件相连的两边沿背离所述第三板件的方向呈相互汇聚态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圈外表面和所述立柱;所述第二板件不与所述第三板件相连的两边沿背离所述第三板件的方向呈相互汇聚态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圈外表面和所述立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平行于所述第二板件,所述加强盒与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圈围成楔形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均垂直于所述第三板件;所述第三板件是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圈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柱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为平面,每个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圈连接的边界位置各形成一上尖角结构和一下尖角结构,所述加强盒覆盖所述下尖角结构的顶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和所述第三板件是由钣金弯折而成的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连接圈上且所述加强件覆盖所述连接圈的范围对应的圆心角在3°至4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连接圈下半圈第三象限的30°象限角至90°象限角的范围内以及第四象限的30°象限角至90°象限角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有四个,四个所述加强件一一对应固定于四个所述立柱。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板和加强盒,所述加强板贴合固定于所述连接圈外侧圆周面且一边固定于所述立柱,所述加强盒固定于所述加强板外侧面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柱。
CN202020040154.4U 2020-01-08 2020-01-08 罐式集装箱 Active CN211663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0154.4U CN211663880U (zh) 2020-01-08 2020-01-08 罐式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0154.4U CN211663880U (zh) 2020-01-08 2020-01-08 罐式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3880U true CN211663880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8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40154.4U Active CN211663880U (zh) 2020-01-08 2020-01-08 罐式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3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12103A (en) Pressure-tight transport container for flowable goods
EP0425190B1 (en) A container tank
US20210167458A1 (en) Battery box
CN207107504U (zh) 一种防侧撞罐式集装箱
CN202687190U (zh) 一种交换车体罐式集装箱
CN108400265B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箱和新能源汽车
CN211663880U (zh) 罐式集装箱
CN113086435A (zh) 罐式集装箱
CN208199434U (zh) 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结构
EP3792199A1 (en) Tank-type container and end frame structure thereof
CN210793506U (zh) 强横梁、甲板结构及船舶
CN217062375U (zh) 储能机架及储能设备
CN112829778A (zh) 一种轨道列车的端角柱及端墙,轨道列车
CN206068548U (zh) 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
CN212359838U (zh) 液压支架顶梁结构及液压支架
JP2005061465A (ja) 真空断熱材
CN209394229U (zh) 一种适用于游梁式抽油机的护圈焊接工装
CN208868700U (zh) 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和框架
CN108216488B (zh) 用于spar平台硬舱建造的工装件
CN215680744U (zh) 一种抗扭曲电堆外壳
CN110939865A (zh) 一种lng专用罐式集装箱框架及罐式集装箱
CN217154360U (zh) 室外机堆叠结构及室外机
CN220299326U (zh) 一种装配式台架集装箱结构
CN214738850U (zh) 一种新型箱体房屋角件
EP0569431B1 (en) Lift fitting for cargo contain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9

Address after: 226000 No. 159, city road, Nanto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2 No. 159, city road, Nanto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59, Chenggang Road,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59, Chenggang Road,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CIMC TANK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