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0362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0362U
CN211650362U CN202020122594.4U CN202020122594U CN211650362U CN 211650362 U CN211650362 U CN 211650362U CN 202020122594 U CN202020122594 U CN 202020122594U CN 211650362 U CN211650362 U CN 211650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ssembly
shell
heat dissipa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25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王俊
李显文
周升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25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0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0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0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的加热装置、控制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壳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壳体还具有与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位于第一散热风道内,第一风机组件能够驱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第一散热风道并从出风口散出,以对加热装置进行散热;第二风机组件和控制组件位于第二散热风道内,第二风机组件能够驱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第二散热风道并从出风口散出,以对控制组件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实现对加热装置和控制组件分别单独吹风散热,通风更顺畅,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温升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灶具是一种常见的大功率厨具,其中电磁加热系统的重要核心部件为电磁加热线圈盘和电磁控制线路板,这两个核心部件均需要良好的散热系统进行散热,否则将对其工作性能和产品的使用寿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散热设计是关系到电磁加热灶具产品性能品质的重要因素。
现有技术中,电磁控制线路板和电磁加热线圈盘安装在灶具壳体内,二者平面布局或者上下叠放布局,电磁控制线路板和电磁加热线圈盘均是发热零部件,二者发热相互影响叠加,造成灶具壳体内部整体温升过高,导致电磁控制线路板和电磁加热线圈盘的温度上升;灶具壳体内在电磁控制线路板和电磁加热线圈盘的一旁设置散热风扇,对电磁控制线路板和电磁加热线圈盘进行统一吹风散热,散热风扇的风同时吹向电磁控制线路板和电磁加热线圈盘,使二者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出风口处,导致散热效率不高,散热效果不好;而且灶具壳体内部型腔面积太大,不利于散热风道的风向控制,风道过长,影响散热效果,对电磁控制线路板和电磁加热线圈盘的温升控制不利,严重影响电磁加热灶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实现对烹饪器具加热系统核心部件的分别单独吹风散热,通风更顺畅,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温升更低,工作性能可靠,使用寿命更长,有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装置、控制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能够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散出,以对所述加热装置进行散热;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能够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散出,以对所述控制组件进行散热。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风罩,所述风罩与所述外壳围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腔室内;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组成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四腔室连通,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四腔室组成所述第二散热风道。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风罩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的顶部和一侧为敞口;所述下层空间包括相互独立的开放区和封闭区,所述开放区的底部和一侧为敞口;所述封闭区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风机区和第二风机区,所述第一风机区和所述第二风机区的底部为敞口;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板,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板;所述风罩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时,所述上层空间与所述外壳的顶板和侧板围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上层空间的侧部开口连接所述出风口,所述上层空间的底部开设连通所述第一风机区的第一风机出风口;所述开放区与所述外壳的底板和侧板围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开放区的侧部开口连接所述出风口,所述开放区的侧壁开设连通所述第二风机区的第二风机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区与所述外壳的底板围成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风机区的底部开口连接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风机区与所述外壳的底板围成所述第四腔室,所述第二风机区的底部开口连接所述进风口。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吊挂安装于所述外壳的顶板底部,所述风罩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空间罩设于所述加热装置外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为离心式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区的顶部凸出于所述上层空间的底面并形成凸台,所述第一风机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凸台的侧壁;或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为轴流式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出风口开设于所述上层空间的底面,并与所述第一风机区连通。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上层空间的底面还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风机出风口倾斜的导风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线盘组件,所述电磁线盘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设有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至少屏蔽所述电磁线盘组件对所述控制组件的电磁辐射。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形成所述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包括底壁和环绕所述电磁线盘组件设置的侧壁,且所述侧壁与所述外壳的顶部抵接,以将所述电磁线盘组件罩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所述进风口处的滤油网组件,所述滤油网组件覆盖所述进风口,所述滤油网组件包括滤网和包围所述滤网周边的边框,所述滤网包括叠加设置的多个滤网层,且相邻两所述滤网层的网孔交错布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围绕所述进风口的三侧边缘设置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滤油网组件的所述边框由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插入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从而将所述滤油网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外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烹饪器具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以及分别独立设置于第一散热风道内的第一风机组件和独立设置于第二散热风道内的第二风机组件,加热装置和控制组件分别由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单独提供降温散热,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的凉风分别吹向加热装置和控制组件,热风分别通过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直接由出风口吹出壳体,实现对作为烹饪器具加热系统核心部件的加热装置和控制组件的分别单独吹风散热,避免加热装置和控制组件产生的热量在出风口集中,通风更顺畅,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降低温升,有效提升工作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提升烹饪器具产品性能品质,有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2、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有利于优化安装,加热装置、控制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分离设立,形成空间分割,互不辐射热量,避免发热相互影响叠加,减缓温度上升,实现各发热零部件的集成安装,安装更紧凑,有利于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减少厨房空间占用;可以分别对各发热零部件单独进行散热,有利于缩短散热风道长度和提升内部风压,有利于散热风道的风向控制,有利于集中散热,从而形成高效的散热结构,实现集成化高效散热,散热效果更好,有利于控制加热装置和控制组件的温升,温升更低,工作性能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用户体验更佳。
3、第一风机出风口正对加热装置设置,第一风机组件的凉风直接吹向加热装置,而且第一风机出风口正对出风口,通风更顺畅,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用户体验更佳。
4、导风面用于将第一风机组件的凉风导向加热装置,气流流动更加稳定,减少能量损失,通风更顺畅,散热效果更好,用户体验更佳。
5、屏蔽部件起到对电磁线盘组件磁力线的隔离屏蔽作用,具有防辐射效果,可以减少电磁线盘组件对控制组件的干扰和减少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影响,工作性能更加稳定,保护用户身体健康,用户体验更佳。
6、滤油网组件可以防止杂质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油污在进风口处抽吸力的作用下被吸入到壳体内部,实现进风口吸风过程中的杂质和油烟过滤,保护壳体内部清洁,防止油污进入到壳体内部污染电器元件,避免油烟附着在电器元件上而影响其电器性能,对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具有防油污保护作用,避免引起烹饪器具故障,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叠加设置的多个滤网层,且相邻两滤网层的网孔交错布置,可以高效过滤油污,滤油效果更佳,更加干净卫生,同时能够兼顾进风效果,滤油通风效果好,保证通风顺畅,散热效果更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7、通过设置安装支架和安装槽,实现滤油网组件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滤油网组件随时能够拆卸清洁及更换,方便清洁维护,更加干净卫生,滤油网组件易清洁,保证通风的顺畅,散热和滤油效果更佳;而且滤油网组件可以由安装槽的开口装入或拉出安装槽,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用户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控制组件与风罩装配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与风罩装配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机组件与风罩装配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组件与风罩装配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组件去除散热片与风罩装配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罩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控制组件与风罩装配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与风罩装配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组件与风罩装配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罩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屏蔽部件与风罩装配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屏蔽部件与风罩装配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屏蔽部件与风罩装配的分解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油网组件与外壳的底板装配的俯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油网组件与外壳的底板装配的剖视图;
图22为图2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油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油网组件的剖视图;
图29为图28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油网组件的俯视图;
图31为图30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为便于描述,下文中的“前”、“后”、“左”、“右”、“上”、“下”为烹饪器具使用时,相对使用者的方位。
如图1~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于壳体1内的加热装置2、控制组件3、第一风机组件4和第二风机组件5。其中,壳体1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壳体1还具有与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第一风机组件4和加热装置2位于第一散热风道内,第一风机组件4能够驱动空气由进风口101进入第一散热风道并从出风口102散出,以对加热装置2进行散热;第二风机组件5和控制组件3位于第二散热风道内,第二风机组件5能够驱动空气由进风口101进入第二散热风道并从出风口102散出,以对控制组件3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以及分别独立设置于第一散热风道内的第一风机组件4和独立设置于第二散热风道内的第二风机组件5,加热装置2和控制组件3分别由第一风机组件4和第二风机组件5单独提供降温散热,第一风机组件4和第二风机组件5的凉风分别吹向加热装置2和控制组件3,热风分别通过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直接由出风口102吹出壳体1,实现对作为烹饪器具加热系统核心部件的加热装置2和控制组件3的分别单独吹风散热,避免加热装置2和控制组件3产生的热量在出风口102集中,通风更顺畅,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降低温升,提升工作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提升烹饪器具产品性能品质,有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壳体1包括外壳11和安装于外壳11内部的风罩12,风罩12与外壳11围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103、第二腔室104、第三腔室105和第四腔室(图中未示出),加热装置2位于第一腔室103内,控制组件3安装于第二腔室104内,第一风机组件4安装于第三腔室105内,第二风机组件5安装于第四腔室内;第一腔室103与出风口102和第三腔室105连通,第三腔室105与进风口101连通,第一腔室103与第三腔室105组成第一散热风道;第二腔室104与出风口102和第四腔室连通,第四腔室与进风口101连通,第二腔室104与第四腔室组成第二散热风道。通过风罩12与外壳11配合,在壳体1内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空间区域(即第一腔室103、第二腔室104、第三腔室105和第四腔室),独立的空间区域具有独立的安装空间,有利于优化安装,每个发热零部件(即加热装置2、控制组件3、第一风机组件4和第二风机组件5)都安装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区域中,各发热零部件分离设立,形成空间分割,使得各发热零部件的热辐射互不影响,互不辐射热量,避免发热相互影响叠加,也避免影响散热结构外的其他零部件,减缓温度上升,从而可以实现各发热零部件的集成安装,安装更紧凑,有利于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减少厨房空间占用;同时,独立的空间区域具有独立的散热空间,可以分别对各发热零部件单独进行散热,有利于缩短散热风道长度和提升内部风压,有利于散热风道的风向控制,有利于集中散热,从而形成高效的散热结构,实现集成化高效散热,散热效果更好,有利于控制加热装置2和控制组件3的温升,温升更低,工作性能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用户体验更佳。
优选地,每个单独分隔的空间区域设置与发热零部件的大小匹配,有利于减小体积,提升内部风压,同时可以缩短散热风道,有利于散热风道的风向控制,达到集成高效散热的效果,散热效果更好,温升更低。
第一风机组件4工作时,从进风口101吸进凉风,经第三腔室105和第一腔室103吹向加热装置2,热风会通过与第一腔室103连通的出风口102排出壳体1,实现单独的第一风机组件4向加热装置2单独高效散热。
第二风机组件5工作时,从进风口101吸进凉风,经第四腔室和第二腔室104吹向控制组件3,热风会通过与第二腔室104连通的出风口102排出壳体1,实现单独的第二风机组件5向控制组件3单独高效散热。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在风罩12与外壳11的配合面处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避免风罩12与外壳11相配合连接处漏风,使得第一腔室103、第二腔室104、第三腔室105和第四腔室均为密闭空间结构,保证散热效果。
具体地,风罩12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层空间121和下层空间,上层空间121的顶部和一侧为敞口;下层空间包括相互独立的开放区122和封闭区,开放区122的底部和一侧为敞口;封闭区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风机区123和第二风机区124,第一风机区123和第二风机区124的底部为敞口;出风口102开设于外壳11的侧板111,进风口101开设于外壳11的底板112。风罩12安装于外壳11内时,上层空间121与外壳11的顶板113和侧板111围成第一腔室103,上层空间121的侧部开口连接出风口102,上层空间121的底部开设连通第一风机区123的第一风机出风口125;开放区122与外壳11的底板112和侧板111围成第二腔室104,开放区122的侧部开口连接出风口102,开放区122的侧壁开设连通第二风机区124的第二风机出风口126;第一风机区123与外壳11的底板112围成第三腔室105,第一风机区123的底部开口连接进风口101;第二风机区124与外壳11的底板112围成第四腔室,第二风机区124的底部开口连接进风口101。风罩1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进风口101正对第一风机区123和第二风机区124,通风更顺畅,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温升更低,用户体验更佳。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风罩12包括U型板1271以及连接于U型板1271内侧的水平板1272、横向竖板1273和纵向竖板1274,水平板1272将U型板1271内部分隔为上层空间121和下层空间,横向竖板1273将下层空间分隔为开放区122和封闭区,纵向竖板1273将封闭区分隔为第一风机区123和第二风机区124。控制组件3包括电控线路板31和电源板32,电控线路板31上还设置有散热片33;根据功能加热装置2设置在上层空间121,控制组件3设置在下层空间。水平板1272上设置有螺钉柱1275,电控线路板31和电源板32通过螺钉紧固安装在水平板1272上。
具体地,加热装置2吊挂安装于外壳11的顶板113底部,风罩12与外壳11固定连接,上层空间121罩设于加热装置2外部。加热装置2和风罩12的安装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烹饪器具的高度,减少空间占用,风罩12对加热装置2还具有辅助支撑作用,加热装置2安装稳定,安全可靠,用户体验更佳。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外壳11的顶板113包括加热面板1131和面板支撑板1132,面板支撑板1132上设置有螺柱,加热装置2通过螺钉吊装锁附在面板支撑板1132上,风罩12与面板支撑板1132直接接触配合。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图11所示,第一风机组件4为轴流式风机组件,第一风机出风口125开设于上层空间121的底面,并与第一风机区123连通。轴流式风机组件的占用空间更小,而且第一风机出风口125正对加热装置2的底部,第一风机组件4的凉风直接吹向加热装置2,散热效果更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图19所示,第一风机组件4为离心式风机组件,第一风机区123的顶部凸出于上层空间121的底面并形成凸台128,第一风机出风口125开设于凸台128的侧壁。第一风机出风口125正对加热装置2的侧部并对应于离心式风机组件设置,第一风机组件4的凉风直接吹向加热装置2,而且第一风机出风口125正对出风口102,通风更顺畅,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用户体验更佳。
本实施例中,上层空间121的底面还设置有朝向第一风机出风口125倾斜的导风面129,导风面129用于将第一风机组件4的凉风导向加热装置2,气流流动更加稳定,减少能量损失,通风更顺畅,散热效果更好,用户体验更佳。
相适应地,第二风机组件5可以为离心式风机组件或轴流式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4与第二风机组件5可以同时采用离心式风机组件,或者同时采用轴流式风机组件,还可以为轴流式风机组件与离心式风机配合使用,以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达到最优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图19所示,加热装置2为电磁线盘组件,烹饪器具为电磁加热设备;电磁线盘组件与控制组件3之间设有屏蔽部件6,屏蔽部件6至少屏蔽电磁线盘组件对控制组件3的电磁辐射。屏蔽部件6起到对电磁线盘组件磁力线的隔离屏蔽作用,具有防辐射效果,可以减少电磁线盘组件对控制组件3的干扰和减少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影响,工作性能更加稳定,保护用户身体健康,用户体验更佳。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屏蔽部件6可以为屏蔽板61或半包围结构的屏蔽罩62,例如屏蔽板61可以为铝板,可以隔离屏蔽电磁线盘组件朝向下方辐射的电磁线;屏蔽罩62可以为半包围结构的铝板结构件,还可以隔离屏蔽电磁线盘组件朝向侧方辐射的电磁线;屏蔽板61和屏蔽罩62可以通过螺钉螺柱结构锁附在风罩12上,或者通过卡勾卡扣结构与风罩12连接装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03形成屏蔽部件,屏蔽部件包括底壁和环绕电磁线盘组件设置的侧壁,且侧壁与外壳11的顶部抵接,以将电磁线盘组件罩设在第一腔室103内。即可以将风罩12的上层空间121的底壁和侧壁设置为屏蔽层,例如采用铝板等制成,使得风罩12本身具有防辐射功能,减少电磁线盘组件对控制组件3的干扰和减少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影响,工作性能更加稳定,保护用户身体健康,而且简化安装结构,用户体验更佳。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20~图32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外部的进风口101处的滤油网组件7,滤油网组件7覆盖进风口101,可以防止杂质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油污在进风口101处抽吸力的作用下被吸入到壳体1内部,实现进风口101吸风过程中的杂质和油烟过滤,保护壳体1内部清洁,防止油污进入到壳体1内部污染电器元件,避免油烟附着在电器元件上而影响其电器性能,对第一风机组件4和第二风机组件5具有防油污保护作用,避免引起烹饪器具故障,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同时滤油网组件7包括滤网71和包围滤网71周边的边框72,滤网71包括叠加设置的多个滤网层711,且相邻两滤网层711的网孔712交错布置,可以高效过滤油污,滤油效果更佳,更加干净卫生,同时能够兼顾进风效果,滤油通风效果好,保证通风顺畅,散热效果更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当然,滤网71也可以仅有一个滤网层711,结构简单成本低。
具体地,壳体1包括围绕进风口101的三侧边缘设置的安装支架13,安装支架13与壳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侧开口的安装槽131;滤油网组件7的边框72由安装槽131的开口插入安装于安装槽131内,从而将滤油网组件7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外部。通过设置安装支架13和安装槽131,实现滤油网组件7与壳体1的可拆卸连接,滤油网组件7随时能够拆卸清洁及更换,方便清洁维护,更加干净卫生,滤油网组件7易清洁,保证通风的顺畅,散热和滤油效果更佳;而且滤油网组件7可以由安装槽131的开口装入或拉出安装槽131,如同推拉抽屉,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用户体验更佳。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边框72上还设置有可以用手抽取的把手73,外观美观,滤油网组件7装入或拉出安装槽131时可以通过抓住把手73,更容易操作,方便省力,而且把手73能够止挡于安装槽131的端部,与安装支架13形成限位结构,方便定位安装,装配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安装支架13可以通过点焊或铆接的方式与壳体1的外壁进行连接,外观平整美观。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滤网71为金属丝编织网或塑料网。滤网71的表面和边框72的表面进行表面不粘处理,例如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不粘涂层或陶瓷不粘涂层或纳米不粘涂层,滤油网组件7具有不粘效果,更易清洗维护。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3也可以设置于进风口101的相对两侧边缘处,安装支架13与壳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安装槽131,从而两端都可以进行滤油网组件7的安装和拆卸。进风口101孔径的大小、形状等根据实际需求设计。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滤油网组件7还可以作为壳体1的进风口,即壳体1外壁的进风口101处镂空为敞口,滤油网组件7直接安装于敞口并构成壳体1外壁的一部分,壳体1生产工艺更简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装置、控制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能够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散出,以对所述加热装置进行散热;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能够驱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散出,以对所述控制组件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风罩,所述风罩与所述外壳围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腔室内;
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组成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四腔室连通,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四腔室组成所述第二散热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罩包括相互独立的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所述上层空间的顶部和一侧为敞口;所述下层空间包括相互独立的开放区和封闭区,所述开放区的底部和一侧为敞口;所述封闭区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风机区和第二风机区,所述第一风机区和所述第二风机区的底部为敞口;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板,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板;
所述风罩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时,所述上层空间与所述外壳的顶板和侧板围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上层空间的侧部开口连接所述出风口,所述上层空间的底部开设连通所述第一风机区的第一风机出风口;所述开放区与所述外壳的底板和侧板围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开放区的侧部开口连接所述出风口,所述开放区的侧壁开设连通所述第二风机区的第二风机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区与所述外壳的底板围成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风机区的底部开口连接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风机区与所述外壳的底板围成所述第四腔室,所述第二风机区的底部开口连接所述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吊挂安装于所述外壳的顶板底部,所述风罩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空间罩设于所述加热装置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为离心式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区的顶部凸出于所述上层空间的底面并形成凸台,所述第一风机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凸台的侧壁;
或者,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为轴流式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出风口开设于所述上层空间的底面,并与所述第一风机区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空间的底面还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风机出风口倾斜的导风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线盘组件,所述电磁线盘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设有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至少屏蔽所述电磁线盘组件对所述控制组件的电磁辐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室形成所述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包括底壁和环绕所述电磁线盘组件设置的侧壁,且所述侧壁与所述外壳的顶部抵接,以将所述电磁线盘组件罩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所述进风口处的滤油网组件,所述滤油网组件覆盖所述进风口,所述滤油网组件包括滤网和包围所述滤网周边的边框,所述滤网包括叠加设置的多个滤网层,且相邻两所述滤网层的网孔交错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围绕所述进风口的三侧边缘设置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滤油网组件的所述边框由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插入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从而将所述滤油网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外部。
CN202020122594.4U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650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594.4U CN211650362U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594.4U CN211650362U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0362U true CN211650362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2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2594.4U Active CN211650362U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03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6274A (zh) * 2021-07-23 2021-11-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门体及烹饪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6274A (zh) * 2021-07-23 2021-11-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门体及烹饪装置
CN113576274B (zh) * 2021-07-23 2023-08-1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门体及烹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5995B2 (en) Ventilation system for induction cooktop
JP478324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0179324B (zh) 烹饪装置
CN21165036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JP2002221324A (ja) フード兼用電子レンジの電装部品の冷却装置
CN210801292U (zh) 可快速散热的集成灶
CN210241668U (zh) 一种otr微波炉散热系统
CN110754931B (zh) 一种烹饪器具
JP3737965B2 (ja) 電子レンジの電装室構造
CN218162922U (zh) 电磁加热设备
CN215723408U (zh) 烹饪器具
JP2003208970A (ja) 加熱調理器
WO2021115105A1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KR20220122738A (ko) 냉각 팬, 베이스 플레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조리기구
CN112493876A (zh) 微蒸烤装置
CN21583847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717701U (zh) 电磁炉
CN214387172U (zh) 微蒸烤装置
CN218096039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5127426U (zh) 烹饪器具
CN217154249U (zh) 一种集成灶主体以及集成灶
CN220522855U (zh) 风扇
CN219656152U (zh) 集成灶
CN218128040U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5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760 Yinhai Street, Xiasha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UYA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