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8924U - 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 - Google Patents

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8924U
CN211648924U CN201922057197.3U CN201922057197U CN211648924U CN 211648924 U CN211648924 U CN 211648924U CN 201922057197 U CN201922057197 U CN 201922057197U CN 211648924 U CN211648924 U CN 211648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power battery
fixing base
execution unit
uni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71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名利
孔繁明
何凯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571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8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8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8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将连接部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上的固定座上;再将衬套穿入穿孔中;最后,通过固定件,分别伸入衬套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中。由于连接部的一端周向设有第一减震部,且第一减震部抵触在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因此,当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连接时,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减震部隔开,避免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直接刚性接触,如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减震部会减缓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有效减弱行驶过程中振动冲击对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的损害,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由动力电池提供核心能量,通过整车电气系统实现电能的传输。执行单元总成是整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通过动力电池内部的控制回路,实现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继电器的导通或者分断,进而实现电路的控制以及将电池系统内部电能分配到整车各个零部件中,完成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行驶需求。传统执行单元总成一般位于动力电池系统内部,其壳体主要通过螺接方式与动力电池下壳体进行连接。由于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存在各种振动冲击,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继电器在振动冲击下容易出现机械疲劳,严重时造成高压电气回路故障,危害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能够有效降低行驶过程中振动冲击对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的损害,避免内部电器件出现机械疲劳,保证电气回路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震结构,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上的固定座上,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穿入衬套;与第一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减震部沿着所述穿孔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减震部用于抵触在所述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减震部用于减缓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
上述的减震结构,将连接部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上的固定座上;再将衬套穿入穿孔中;最后,通过固定件,分别伸入衬套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中,使得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稳定连接,以完成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由于连接部的一端周向设有第一减震部,且第一减震部抵触在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因此,当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连接时,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减震部隔开,避免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直接刚性接触,如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减震部会减缓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有效减弱行驶过程中振动冲击对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的损害,避免内部电器件出现机械疲劳,保证电气回路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
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部背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下壳体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减震结构还包括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二减震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远离所述第一减震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减震部用于抵触在所述衬套的法兰盘部分与所述固定座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部背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用于与所述衬套的法兰盘部分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的孔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连接部的轴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穿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一种安装机构,包括衬套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所述衬套插入所述穿孔中,所述衬套用于穿入固定件。
上述的安装机构,采用以上的减震结构,将连接部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上的固定座上;再将衬套穿入穿孔中;最后,通过固定件,分别伸入衬套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中,使得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稳定连接,以完成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由于连接部的一端周向设有第一减震部,且第一减震部抵触在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因此,当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连接时,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减震部隔开,避免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直接刚性接触,如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减震部会减缓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有效减弱行驶过程中振动冲击对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的损害,避免内部电器件出现机械疲劳,保证电气回路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第二减震部,所述衬套包括管件部分、及设置在所述管件部分上的法兰盘部分,所述管件部分插入所述穿孔中,且所述法兰盘部分抵触在所述第二减震部上。
一种执行单元总成,包括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与以上所述的安装机构,所述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上设有固定座,所述连接部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减震部抵触用于抵触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
上述的执行单元总成,采用以上的减震结构,将连接部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上的固定座上;再将衬套穿入穿孔中;最后,通过固定件,分别伸入衬套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中,使得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稳定连接,以完成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由于连接部的一端周向设有第一减震部,且第一减震部抵触在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因此,当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连接时,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减震部隔开,避免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直接刚性接触,如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减震部会减缓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有效减弱行驶过程中振动冲击对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的损害,避免内部电器件出现机械疲劳,保证电气回路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相对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中,所述第一减震部抵触在所述固定座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机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执行单元总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减震结构,110、连接部,111、穿孔,112、凹槽,120、第一减震部,121、第一凸起,130、第二减震部,131、第二凸起,200、衬套,210、法兰盘部分,220、管件部分,300、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10、固定座,311、第一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4,一种减震结构100,包括:连接部110与第一减震部120。连接部110用于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上的固定座310上,连接部110上设有穿孔111。穿孔111用于穿入衬套200。第一减震部120设置在连接部110的一端,且第一减震部120沿着穿孔111的周向设置,第一减震部120用于抵触在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第一减震部120用于减缓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
上述的减震结构100,将连接部110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上的固定座310上;再将衬套200穿入穿孔111中;最后,通过固定件,分别伸入衬套20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中,使得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稳定连接,以完成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由于连接部110的一端周向设有第一减震部120,且第一减震部120抵触在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因此,当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连接时,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减震部120隔开,避免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直接刚性接触,如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减震部120会减缓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有效减弱行驶过程中振动冲击对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的损害,避免内部电器件出现机械疲劳,保证电气回路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其中,固定件可为螺栓、螺钉、销钉或者其他固定零件。
可选地,第一减震部120与连接部110的材质均为硅橡胶、丁苯橡胶、丁晴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等人工合成橡胶;当然,第一减震部120与连接部110的材质也可为天然橡胶或者具有弹性功能的塑料,比如聚氯乙烯(简称PVC)、聚邻苯二酰胺(简称PPA)等。
具体地,连接部110与第一减震部120均为一体结构,其中,制作过程中,通过注塑工艺,将连接部110与第一减震部120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减震部120背向连接部110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121。第一凸起121用于与动力电池下壳体抵触配合。由于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在闭合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噪声,比如,继电器在闭合时,会造成较大的噪声。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一减震部120上设置第一凸起121,使得动力电池下壳体抵触在第一凸起121上,代替动力电池下壳体直接抵触在第一减震部120的侧面上,减少动力电池下壳体与第一减震部120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阻隔噪声在动力电池下壳体与第一减震部120之间的传递路径,如此,大大降低了噪声的传播,提升用户行驶过程中的体验感。同时,在第一减震部120上设置第一凸起121,通过压缩第一凸起121,减缓动力电池下壳体与固定座310之间的冲击,从而进一步提高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缓冲、减震效果,保证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路稳定、安全运行。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21、第一减震部120及连接部110均为一体结构,其中,第一凸起121的材质为硅橡胶、丁苯橡胶、丁晴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等人工合成橡胶;当然,第一凸起121的材质也可为天然橡胶或者具有弹性功能的塑料,比如聚氯乙烯(简称PVC)、聚邻苯二酰胺(简称PPA)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凸起121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第一凸起121沿着第一减震部12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通过两个以上第一凸起121,使得第一减震部12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抵触更加稳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21为八个,八个第一凸起121间隔分布在第一减震部12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减震结构100还包括第二减震部130。第二减震部130设置在连接部110上远离第一减震部120的一端上,第二减震部130用于抵触在衬套200的法兰盘部分210与固定座310之间。由此可知,通过第二减震部130,避免衬套200的法兰盘部分210直接与固定座310刚性接触,如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二减震部130会减缓固定座310与法兰盘部分210之间的振动冲击力,有效减弱行驶过程中振动冲击对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的损害,保证电气回路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第一减震部120抵触在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第二减震部130抵触在固定座310与法兰盘部分210之间,因此,通过第一减震部120与第二减震部130分别与固定座310抵触配合,使得连接部110稳定安装在固定座310上。
可选地,第二减震部130的材质均为硅橡胶、丁苯橡胶、丁晴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等人工合成橡胶;当然,第二减震部130的材质也可为天然橡胶或者具有弹性功能的塑料,比如聚氯乙烯(简称PVC)、聚邻苯二酰胺(简称PPA)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二减震部130背向连接部110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131,第二凸起131用于与衬套200的法兰盘部分210抵触配合。其中,第二凸起131的材质也可为天然橡胶或者具有弹性功能的塑料,比如聚氯乙烯(简称PVC)、聚邻苯二酰胺(简称PPA)等。
具体地,连接部110、第一减震部120、第一凸起121、第二减震部130及第二凸起131均为一体结构,其中,制作过程中,通过注塑工艺,将减震结构100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二凸起131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第二凸起131沿着第二减震部13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通过两个以上第二凸起131,使得第二减震部130与法兰盘部分210之间的抵触更加稳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131为八个,八个第二凸起131间隔分布在第二减震部13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穿孔111的孔壁上设有凹槽112。凹槽112沿着连接部110的轴向设置。由于衬套200上的管件部分220插入穿孔111中时,管件部分220会与穿孔111的孔壁接触,因此,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管件部分220会与穿孔111的孔壁来回摩擦,导致衬套200或者减震结构100会出现严重磨损。为此,本实施例在穿孔111的孔壁上设置凹槽112,减少管件部分220与穿孔111的孔壁接触面积,有效减少衬套200或者减震结构100上的磨损量,大大提高减震结构10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凹槽112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凹槽112沿着穿孔111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4,一种安装机构,包括衬套200与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减震结构100。衬套200插入穿孔111中,衬套200用于穿入固定件。
上述的安装机构,采用以上的减震结构100,将连接部110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上的固定座310上;再将衬套200穿入穿孔111中;最后,通过固定件,分别伸入衬套20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中,使得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稳定连接,以完成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由于连接部110的一端周向设有第一减震部120,且第一减震部120抵触在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因此,当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连接时,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减震部120隔开,避免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直接刚性接触,如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减震部120会减缓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有效减弱行驶过程中振动冲击对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的损害,避免内部电器件出现机械疲劳,保证电气回路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同时,在减震结构100上增加衬套200,以避免固定件固定过程中直接作用在减震结构100上,降低减震结构100与固定件之间的磨损,有利于保护减震结构100的完整。其中,固定件可为螺栓、螺钉、销钉或者其他固定零件。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减震结构100还包括第二减震部130。衬套200包括管件部分220、及设置在管件部分220上的法兰盘部分210。管件部分220插入穿孔111中,且法兰盘部分210抵触在第二减震部130上。由此可知,在安装机构组装过程中,先将管件部分220插入穿孔111中,再将法兰盘部分210抵触在第二减震部13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4,一种执行单元总成,包括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与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上设有固定座310。连接部110安装在固定座310上。第一减震部120抵触用于抵触在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
上述的执行单元总成,采用以上的减震结构100,将连接部110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上的固定座310上;再将衬套200穿入穿孔111中;最后,通过固定件,分别伸入衬套20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中,使得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稳定连接,以完成执行单元总成本体30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连接。由于连接部110的一端周向设有第一减震部120,且第一减震部120抵触在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因此,当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连接时,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减震部120隔开,避免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直接刚性接触,如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减震部120会减缓固定座310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有效减弱行驶过程中振动冲击对执行单元总成内部电器件的损害,避免内部电器件出现机械疲劳,保证电气回路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固定座310上设有用于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相对的第一固定孔311。连接部110插入第一固定孔311中。第一减震部120抵触在固定座310上。如此,通过第一固定孔311,方便减震结构100安装在固定座3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310与安装机构均为两个以上,且固定座310与安装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10与安装机构均为四个。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安装在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上的固定座上,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穿入衬套;与
第一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减震部沿着所述穿孔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减震部用于抵触在所述固定座与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减震部用于减缓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的振动冲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背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下壳体抵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二减震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远离所述第一减震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减震部用于抵触在所述衬套的法兰盘部分与所述固定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部背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用于与所述衬套的法兰盘部分抵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孔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连接部的轴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穿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7.一种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与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所述衬套插入所述穿孔中,所述衬套用于穿入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第二减震部,所述衬套包括管件部分、及设置在所述管件部分上的法兰盘部分,所述管件部分插入所述穿孔中,且所述法兰盘部分抵触在所述第二减震部上。
9.一种执行单元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与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安装机构,所述执行单元总成本体上设有固定座,所述连接部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减震部抵触用于抵触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动力电池下壳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执行单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下壳体上的第二固定孔相对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中,所述第一减震部抵触在所述固定座上。
CN201922057197.3U 2019-11-25 2019-11-25 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 Active CN211648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7197.3U CN211648924U (zh) 2019-11-25 2019-11-25 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7197.3U CN211648924U (zh) 2019-11-25 2019-11-25 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8924U true CN211648924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7197.3U Active CN211648924U (zh) 2019-11-25 2019-11-25 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8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6158B1 (ko) 콤프레서 마운팅 구조
KR20140117629A (ko) 전도성 진동 감쇠 방진기
CN110822261B (zh) 一种减震支架和电子设备
RU2542188C2 (ru) Амортиз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подвеса двигателя в газ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м устройстве и газ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11648924U (zh) 减震结构、安装机构及执行单元总成
CN21008743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油底壳
CN215552496U (zh) 悬置总成
KR101927745B1 (ko) 차량용 머플러 행거
CN21013299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
CN208651502U (zh) 一种具有低频减振功能的减振器
CN209729510U (zh) 一种硬盘减震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02034593U (zh) 一种用于地面插座的软启动装置和地面插座
CN111478502A (zh) 减震垫、电机减震装置及吸尘器
CN201428320Y (zh) 一种新型行李箱盖鹅颈式铰链的衬套结构
KR100405454B1 (ko) 라디에이터용 방진고무
KR20190002804A (ko) 프리로드 타입 마운트
KR100226287B1 (ko) 후드의 오버슬램 완충장치
CN215332226U (zh) 一种具有减震电机支架的尾门撑杆
CN109082824B (zh) 一种减振器及应用该减振器的洗衣机
CN113415147B (zh) 一种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1791072U (zh) 低噪音鼓风机电机
CN215360896U (zh) 发动机滤震支架总成
CN213740132U (zh) 减震装置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03665497A (zh) 防振橡胶组合物
CN219931906U (zh) 用于乘客门锁的降噪塑料插销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1400 No.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Hualong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00

Patentee before: GAC NE AUTOMOBIL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