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6023U - 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6023U
CN211646023U CN201922367913.8U CN201922367913U CN211646023U CN 211646023 U CN211646023 U CN 211646023U CN 201922367913 U CN201922367913 U CN 201922367913U CN 211646023 U CN211646023 U CN 211646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k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lectrically
locking
bidirectional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79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涛
姜绍焱
刘曙瞳
余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ongliyang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ongliyang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ongliyang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ongliyang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679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6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6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6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所述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包括底座;四个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顶部均延伸至所述底座外,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呈矩形阵列分布;承台,所述承台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输出杆上;两个钢支墩,两个所述钢支墩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台的顶部;步履顶,所述步履顶固定安装在所述承台的顶部,所述步履顶位于两个所述钢支墩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具有有效的减少人员的投入,减少成本支出,节约了材料投入,缩短了施工周期,且便于移动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背景技术
桥梁顶推施工过程中,桥体带有纵坡,需要根据顶推的行程来不断调节步履顶上部的抄垫的高度,以保证桥体的线形以及桥体按轨迹前进。
然而每一台步履顶都至少需要配备一名施工人员以及各种类型的垫板垫块,步履顶投入的越多,人工投入就越多,材料投入的也越多,且现有的步履机普遍使用吊装的方式进行转场,移动及其不便,移动后固定也是一大难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的减少人员的投入,减少成本支出,节约了材料投入,缩短了施工周期,且便于移动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包括:底座;四个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顶部均延伸至所述底座外,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呈矩形阵列分布;承台,所述承台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输出杆上;两个钢支墩,两个所述钢支墩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台的顶部;步履顶,所述步履顶固定安装在所述承台的顶部,所述步履顶位于两个所述钢支墩之间;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承台的底部;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步履顶上;四个第二位移传感器,四个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和四个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设置在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所述液压泵站的输出端与所述步履顶和四个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输入端均相连通。
优选的,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承重力均为300T,所述步履顶的承重力为600T。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有效的减少人员的投入,减少成本支出,节约了材料投入,缩短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安装座的主视剖视图;
图6为图5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3、承台,4、钢支墩,5、步履顶,6、摄像头,7、第一位移传感器,8、第二位移传感器,9、控制系统,10、液压泵站,11、安装座,12、自锁万向轮,13、腔室,14、电机,15、链轮,16、螺杆,17、螺纹套筒,18、齿牙,19、链条,20、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3。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包括:底座1;四个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2,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2均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2的顶部均延伸至所述底座1外,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2呈矩形阵列分布;承台3,所述承台3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2的输出杆上;两个钢支墩4,两个所述钢支墩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台3的顶部;步履顶5,所述步履顶5固定安装在所述承台3的顶部,所述步履顶5位于两个所述钢支墩4之间;摄像头6,所述摄像头6设置在所述承台3的底部;第一位移传感器7,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步履顶5上;四个第二位移传感器8,四个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8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2上;控制系统9,所述控制系统9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7和四个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8的输出端;液压泵站10,所述液压泵站10设置在所述控制系统9的输出端,所述液压泵站10的输出端与所述步履顶5和四个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2的输入端均相连通。
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2的承重力均为300T,所述步履顶5的承重力为600T。
本实施例中:
使用时,通过利用可多个串联的控制系统9能够同时对多个装置进行操控,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4台带有液压自锁的300T竖向顶在1米行程内自由升降,来替代抄垫的过程,通过摄像头6来监控竖向顶的使用状况,通过第一位移传感器7和来确认竖向顶的行程,通过第一位移传感器7和来确认竖向顶的行程。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有效的减少人员的投入,减少成本支出,节约了材料投入,缩短了施工周期。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4-6,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还包括安装座11,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自锁万向轮12,四个所述自锁万向轮12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顶出装置。
所述顶出装置包括腔室13、电机14、链轮15、两个螺杆16、两个螺纹套筒17、若干个齿牙18、链条19和若干个固定杆20,所述腔室13开设在所述安装座11上,所述电机14固定安装在所述腔室13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链轮15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螺杆16均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1上,两个所述螺杆16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安装座11外,两个所述螺杆16均贯穿所述腔室13,两个所述螺纹套筒17均位于所述腔室13内,两个所述螺纹套筒17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所述螺杆16上,若干个所述齿牙18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螺纹套筒17上,若干个所述齿牙18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链条19套设在若干个所述齿牙18和链轮15上,若干个所述固定杆20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螺纹套筒17的顶部和底部,若干个所述固定杆20分别和所述腔室1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腔室1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两个环形槽,若干个所述固定杆20远离所述螺纹套筒17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环形槽内并镶嵌有滚珠,若干个所述滚珠均和所述环形槽远离所述螺纹套筒17的一侧内壁滚动连接。
所述腔室1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块,所述螺杆16贯穿对应的两个所述通孔,所述螺杆16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滑槽内并和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四个所述螺杆16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四个所述螺杆16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垫块。
本实施例中:
当需要移动本装置时,通过打开底部的四个自锁万向轮12即可移动本装置,当需要进行固定时,启动两个电机14同步运动,两个电机14转动时带动链轮15转动,链轮15转动时通过链条19和齿牙18带动对应的两个螺纹套筒17转动,同时螺纹套筒17在环形槽和固定杆20的限位下,螺杆16在滑槽和滑块的限位下,使螺杆16滑动下移,四个螺杆16底部的垫块接触地面缓慢的顶起本装置抬起,当四个自锁万向轮12脱离地面后完成对本装置的固定。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通过顶起的作用使四个自锁万向轮12脱离地面后对其固定,移动小范围的移动只需通过自锁万向轮12进行移动即可,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四个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顶部均延伸至所述底座外,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呈矩形阵列分布;
承台,所述承台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输出杆上;
两个钢支墩,两个所述钢支墩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承台的顶部;
步履顶,所述步履顶固定安装在所述承台的顶部,所述步履顶位于两个所述钢支墩之间;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承台的底部;
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步履顶上;
四个第二位移传感器,四个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上;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和四个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
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设置在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所述液压泵站的输出端与所述步履顶和四个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输入端均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电气控制双向液压自锁顶的承重力均为300T,所述步履顶的承重力为600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自锁万向轮,四个所述自锁万向轮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顶出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装置包括腔室、电机、链轮、两个螺杆、两个螺纹套筒、若干个齿牙、链条和若干个固定杆,所述腔室开设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腔室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链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螺杆均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两个所述螺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外,两个所述螺杆均贯穿所述腔室,两个所述螺纹套筒均位于所述腔室内,两个所述螺纹套筒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所述螺杆上,若干个所述齿牙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螺纹套筒上,若干个所述齿牙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链条套设在若干个所述齿牙和链轮上,若干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螺纹套筒的顶部和底部,若干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和所述腔室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两个环形槽,若干个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环形槽内并镶嵌有滚珠,若干个所述滚珠均和所述环形槽远离所述螺纹套筒的一侧内壁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块,所述螺杆贯穿对应的两个所述通孔,所述螺杆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滑槽内并和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螺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四个所述螺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垫块。
CN201922367913.8U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Active CN211646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7913.8U CN211646023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7913.8U CN211646023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6023U true CN211646023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9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7913.8U Active CN211646023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6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7181B2 (en) Hydraulic steering shear-fork type aerial work platform
CN108975240B (zh) 一种移动升降楼梯平台
CN205530208U (zh) 一种沙地铺设草方格装置
CN101858146B (zh) 自我爬升的举升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1646023U (zh) 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CN109483744B (zh) 履带式小进尺多角度旋转水平成孔装置
CN103737960A (zh) 一种压力机换模装置
CN105835221A (zh) 一种陶瓷制品注模卸模装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39070A (zh) 一种人工智能步履顶推机
CN106726203A (zh) 一种适用于残疾学生的可攀爬楼梯轮椅
CN109706963A (zh) 管廊箱型伸缩内模安装、脱卸、输送智能平台
CN107010564A (zh) 一种位置可调的六自由度升降平台
CN208072219U (zh) 桥梁高墩模板与支架互爬装置
CN207326666U (zh) 建筑施工用的钢筋矫正装置
CN208068851U (zh) 一种橡胶热压机自动开关模装置
CN205634817U (zh) 电力检修升降平台
CN214265657U (zh) 特种作业机器人侧斜、交叉路面和连续颠簸性能测试系统
CN108438016A (zh) 一种智能起复机具
CN206829668U (zh) 一种可折叠的液压支撑装置
KR20100083121A (ko) 블록리프트 이동방법
CN205766776U (zh) 一种陶瓷制品注模卸模装备
CN208137988U (zh) 机尾跑道调整装置
CN211895954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升降机
CN212727979U (zh) 一种园林用打孔装置
CN204222023U (zh) 巨型轮胎定型硫化机装卸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