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3907U - 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3907U
CN211643907U CN202020228403.2U CN202020228403U CN211643907U CN 211643907 U CN211643907 U CN 211643907U CN 202020228403 U CN202020228403 U CN 202020228403U CN 211643907 U CN211643907 U CN 211643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ositioning
lifting
equipment system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284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振国
张露颖
沈彩瑜
吴荣坤
袁博
郑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284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3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3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3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包括装卸工位、平移装置、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和两组托部举升部;装卸工位设于轨道外的侧站台;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托部两端的端部底架;两组托部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托部的两端,使托部与端部底架脱离;托部与端部底架处于脱离状态时,平移装置能够在轨道和装卸工位之间移动托部。能够实现停靠于装卸货站场的平移式驮背车的托部自本体部平移分离和安装,简化平移式驮背车的整体结构、实现轻量化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驮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背景技术
驮背运输是指公路货车或半挂车等公路车辆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火车站自行开上驮背车,并通过铁路完成长距离运输,在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公路车辆可自行开下驮背车并驶往最终目的地的一种便捷运输方式。
驮背车的车体一般可以包括本体部和可分离的托部,在装卸货时,可以先将托部自本体部平移并分离出来,以方便公路车辆的开上、开下,在装卸货完成后,可以再将托部安装于本体部。若将用于驱动托部自本体部平移并分离出来的驱动机构均设于车体,则会使车体的整体结构更为复杂,并且还能够使得车体的重量增加、成本增加。
因此,如何在装卸货站场设置适用于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能够实现停靠于装卸货站场的平移式驮背车的托部自本体部平移分离和安装,简化平移式驮背车的整体结构、实现轻量化并降低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能够实现停靠于装卸货站场的平移式驮背车的托部自本体部平移分离和安装,简化平移式驮背车的整体结构、实现轻量化并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包括装卸工位、平移装置、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和两组托部举升部;所述装卸工位设于轨道外的侧站台;两组所述端部底架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托部两端的端部底架;两组所述托部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所述托部的两端,使所述托部与所述端部底架脱离;所述托部与所述端部底架处于脱离状态时,所述平移装置能够在所述轨道和所述装卸工位之间移动所述托部。
当驮背车达到装卸车站场的预设位置后,托部前后两个端部底架的下方分别设有一组端部底架举升部,托部的前后两端的下方分别设有一组托部举升部,先通过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从两端同时将端部底架和托部一同举升,直至两组转向架心盘不再受力的位置后,端部底架举升部保持其作用不变,再通过两组托部举升部从两端继续向上举升托部使其与端部底架脱离,然后托部举升部保持其作用不变,最后通过平移装置作用于托部使其向轨道外平移至装卸工位后即可进行装卸货操作。
将端部底架举升部、托部举升部和平移装置等均设于装卸车站场,使得平移式驮背车的本体部无需设置相应的举升部和平移装置,如此一来,平移式驮背车在装卸车站场能够在实现举升和平移操作的同时,简化平移式驮背车的整体结构,进而减轻其自身的重量、提高经济性。并且,该站场设备系统能配合经过该轨道的不同的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货,提高其适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驮背车位于预设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4是驮背车平移至轨道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端部底架举升装置在最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透视图;
图7是端部底架举升装置在最低位置的透视图;
图8是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摇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纵向定位装置在最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主视图;
图15是纵向定位装置在最低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主视图;
图17是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纵向定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1-19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轨道;
200-端部底架;
400-托部;
500-侧站台举升部;
610-外驱动件,620-内驱动件,630-驱动轮,640-平移部;
700-端部底架举升装置;
800-液压举升装置;
900-纵向定位装置;
71-第一底座,711-第一滑道,712-销座,713-滚板;
72-支撑座,721-第二滑道;
731-驱动件,732-锁定组件,733-推杆,7331-第一段,7332-第二段,7333-折弯,7334-V字型连接件,7335-第一滚轮,734-摇杆,7341-凹缺口,7342-轴孔;
74-支撑组件,741-第一支撑杆,7411-加强套,742-第二支撑杆;
75-上滑动轴,751-滚套;
76-下滑动轴;
77-解锁部;
91-第二底座,911-第三滑道;
92-滑动座,921-第一铰接座,922-滑块;
93-第二液压缸,931-第二活塞杆;
94-升降部;
95-定位部,951-横梁,9511-第二铰接座,952-定位块,953-第二滚轮,954-抵接板;
96-摆杆;
97-限位部,971-第一连杆,972-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驮背车位于预设位置时的俯视图;图4是驮背车平移至轨道外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该站场设备系统包括装卸工位、平移装置、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和两组托部举升部,其中,装卸工位设于轨道100外的侧站台,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托部400两端的端部底架200,使两组端部底架200带动托部400向上移动直至转向架的心盘不再受力;两组托部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托部400的两端使托部400与端部底架200脱离。
当托部400与端部底架200处于脱离状态时,平移装置能够在轨道100和装卸工位之间移动托部400,也就是说,平移装置能够将托部400向外移动至装卸工位进行装卸货操作,当装卸完成后,平移装置还能够将托部400向内移动至轨道100与端部底架200对应,然后通过托部举升部的作用使托部400下降并与端部底架200配合。
详细的讲,如图3所示,当驮背车达到装卸车站场的预设位置后,托部400前后两个端部底架200的下方分别设有一组端部底架举升部,托部400的前后两端的下方分别设有一组托部举升部,先通过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从两端同时将端部底架200和托部400一同举升,直至两组转向架心盘不再受力的位置后,端部底架举升部保持其作用不变,再通过两组托部举升部从两端继续向上举升托部400使其与端部底架200脱离,然后托部举升部保持其作用不变,最后通过平移装置作用于托部400使其向轨道100外平移至装卸工位后即可进行装卸货操作。
本实施例中,将端部底架举升部、托部举升部和平移装置等均设于装卸车站场,使得平移式驮背车的本体部无需设置相应的举升部和平移装置600,如此一来,平移式驮背车在装卸车站场能够在实现举升和平移操作的同时,简化平移式驮背车的整体结构,进而减轻其自身的重量、提高经济性。并且,该站场设备系统能配合经过该轨道100的不同的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货,提高其适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站场设有与轨道100垂直的平移路径,托部400与端部底架200脱离后能够沿该平移路径移动至装卸工位,平移装置600包括驱动组件和平移部640,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平移部640带动托部400沿平移路径移动。详细的讲,当通过端部底架举升部和托部举升部举升后,托部400与端部底架200脱离,然后驱动组件驱动平移部640沿平移路径移动至托部400的下方,托部举升部作用使得托部400下降并落入平移部640上,然后驱动组件作用于平移部640使其带动托部400沿平移路径移动至轨道100外的装卸工位即可,而装卸完成后,平移部640能够带动托部400沿平移路径反向移动至轨道100并与端部底架200对应。
具体的,平移路径可以是滑轨或滑槽等均可,以对平移部640的移动进行限制,保证平移部640在带动托部400沿该平移路径向内移动至轨道100时能够与端部底架200对应,向外移动时能够移动至装卸工位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通过移动小车搬运的方式将托部400移动至轨道100外的侧站台,而通过驱动组件、平移部640和平移路径的设置可简化整体结构,且可保证平移的稳定性,避免托部400在平移过程中发生偏斜等情况,确保其可沿平移路径移动。
进一步的,驱动组件包括外驱动件610和内驱动件620,其中,外驱动件610设于轨道100外的侧站台的装卸工位,内驱动件620设于轨道100内,外驱动件610和内驱动件620的顶端分别设有驱动轮630,各驱动轮630的轴线与轨道100平行(即与平移路径垂直),且各驱动轮630的顶端均与平移部640的下端面抵接,并可驱动平移部640沿平移路径移动。也就是说,轨道100外和轨道100内分别设有驱动轮630,用于驱动平移部640沿平移路径移动,或者,本实施例中,该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能够推拉托部400沿平移路径移动的推拉部,该推拉部设于轨道100外的侧站台,各驱动轮630仅为普通滚轮,推拉部能够推拉托部400使其沿滚轮滚动即可,而将外驱动件610和内驱动件620设置为具有驱动轮630的方案可简化整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平移部640的下端面设有限位一部,驱动轮630设有限位二部,限位一部和限位二部相适配并可使平移部640沿平移路径移动,保证托部400平移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体的,对于限位一部和限位二部的结构不做限制,如可将限位一部设置为限位槽,限位二部设置为限位凸块,或者还可以是限位一部设置限位凸块,限位二部设置为限位槽均可。并且限位槽的截面可以是U型结构,也可以是V型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托部400的下端面设有定位一部,平移部640的上端面设有与定位一部相适配的定位二部。当平移部640移动至托部400的下方时,定位一部和定位二部对应,然后托部400下降并通过定位一部和定位二部配合与平移部640固定,使得在平移过程中可避免托部400相对于平移部640发生窜动,并且,还可保证平移部640在向轨道100内或向轨道100外移动时,能够带动该托部400至与端部底架200对应以及装卸工位配合,从而保证稳定性和精确性。
具体的,对于定位一部和定位二部的结构不做限制,如可将定位一部设置为定位孔,定位二部设置为定位销,或者将定位一部设置定位销,定位二部设置为定位孔均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装卸工位还设有用于举升托部400的侧站台举升部500。该侧站台举升部500用于在装卸工位对托部400进行举升并支撑,也就是说,通过平移装置将托部400向轨道100外平移至装卸工位后,侧站台举升部500将向上举升该托部400,然后将平移装置的平移部640沿平移路径移动至装卸工位外,再通过侧站台举升部500作用下降托部400的高度,直至该托部400的两端与装卸工位两端地面之间的高度差在预设范围内,即可进行装卸货操作。
具体的,当平移部640将托部400移动至装卸工位后,其可移动至装卸工位外,避免其影响托部400的下降高度。该装卸工位的两端的侧站台的地面可以设置斜坡过度装置,也可以通过垫板以减小地面与托部400端部之间的高度差,或者,还可以在装卸工位内设置凹槽,将侧站台举升部500设置在凹槽内,以使该托部400能够下降至其端部与侧站台地面之间的高度差在预设范围内均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便于装卸货的顺利进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轨道100外的两侧站台距设有外驱动件610和侧站台举升部500,也就是说,轨道100外的两侧的侧站台分别设有装卸工位,并均可进行装卸货,当平移部640将一个托部400平移至一个侧站台的装卸工位后,通过侧站台举升部500的作用,平移部640移动至该轨道100的另一侧的侧站台的装配工位,并将另一装卸完成的托部400向内平移至与端部底架200对应即可,如此一来可有效提高驼背车经过该装卸车站场时的装卸车效率。
并且,对于并排设置的多条轨道100和多个侧站台的装卸车站场来说,各侧站台分别设有装卸工位并共用同一平移路径和平移装置,此时,当平移部640可在多个装卸工位和轨道100之间进行托部400的搬运工作,简化整体结构。
参考图5-12,图5是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在最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透视图;图7是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在最低位置的透视图;图8是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摇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各组所述端部底架举升部分别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轨道100两侧的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也就是说,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一共有四个,一个端部底架200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以从两侧对端部底架200进行举升,如此一来,可保证举升的稳定性,并可减小单个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的强度要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包括第一底座71、第一支撑座72和驱动机构,其中,第一支撑座72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撑组件74和第一底座71连接。具体的,第一底座71设有第一滑道711,第一支撑座72设有第二滑道721,第一支撑组件74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741和第二支撑杆742,其中,第一支撑杆741的顶端与第一支撑座72铰接,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可沿第一滑道711滑动,第二支撑杆742的底端与第一底座71铰接,第二支撑杆742顶端可沿第二滑道721滑动,驱动机构能够作用于第一支撑组件74以改变第一支撑杆741和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第一支撑座72距离第一底座71的高度。
其中,支撑座72与端部底架200朝向托部400的一端的下端面抵接,当驱动机构作用于支撑组件74使得第一支撑杆741和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减小时,该支撑组件74的高度增大,从而带动支撑座72相对于第一底座71上升,进而将驮背车的端部底架200朝向托部400的一端向上举升直至转向架的心盘不再受力,即可进行托部400的举升操作,此时,由于该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能够对端部底架200提供支撑使其不会发生偏斜,而托部400装卸完成并再次与端部底架200配合后,驱动机构作用于支撑组件74使得第一支撑杆741和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增大,使支撑组件74的高度减小,从而带动支撑座72相对于第一底座71下降至原位即可。
详细的讲,当驮背车达到装卸车站场后,对驮背车的停车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后,托部400前后两端的端部底架200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一共四个),各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作用使得前后两个端部底架200朝向托部400的一端带动托部400上升,直至转向架心盘不再受力的位置后,该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保持其位置稳定,然后通过托部举升部作用于托部400使其上升,并通过平移装置作用使得托部400向轨道100外平移至装卸工位,便于装卸货。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731和锁定组件732,该驱动件731设于第一底座71并提供动力源,作用于支撑组件74以改变两个支撑杆(第一支撑杆741和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当第一支撑杆741和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小,也就是说支撑座72上升至最高位置时,锁定组件732能够锁定两个支撑杆的相对位置,即保持支撑组件74的状态不变,使得支撑座72的高度位置稳定,避免由于驱动件731发生突然失效等情况导致支撑座72跌落,从而保证该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使用状态下能够对端部底架200提供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的,上述锁定组件732包括推杆733和摇杆734,同时第一底座71还设有销座712,具体的,推杆73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7331、折弯7333和第二段7332,其中,第一段7331的端部与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铰接并可沿第一滑道711滑动,折弯7333与驱动件731铰接,摇杆734的一端与第二段7332的端部铰接,摇杆734的另一端与销座712铰接;驱动件731能够作用于折弯7333使摇杆734绕销座712转动,并带动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沿第一滑道711滑动,当两个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小时,折弯7333刚好位于销座712的上方。
详细的讲,折弯7333的开口向下,摇杆734铰接于第二段7332和销座712之间,驱动件731能够作用于折弯7333,并带动摇杆734绕其和销座712之间的铰接点转动,进而带动推杆733绕折弯7333和驱动件731之间的铰接点转动,而第一段7331绕铰接点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杆741移动,由于第一滑道711的限制,该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仅能够沿第一滑道711滑动,以实现两个支撑杆之间的夹角的改变。
如图6所示,当第一支撑杆741沿第一滑道711滑动至两个支撑杆之间的夹角最小使支撑座72上升至最高位置时,折弯7333刚好位于销座712的上方,驱动件731不再作用,此时,若驱动件731发生故障导致其推力不足时,该驱动件731对支撑组件74的驱动作用撤除,而端部底架200仍继续下压支撑座72,并使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角度有增大的趋势,由于折弯7333的开口向下并位于销座712的正上方,此时,竖直向下的压力无法将推杆733横向移动,进而限制了摇杆734的转动以及第一支撑杆741沿第一滑道711的滑动,从而可保持各支撑组件74的状态不变,即两个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不变、支撑座72的高度不变,稳定性更好。
通过上述锁定装置的设置,可使得当驱动件731通过支撑组件74使得支撑座72升至最高位置时能够实现各支撑组件74之间的自动锁定,此种状态下,竖直方向的力无法改变各支撑组件74的状态,仅有在需要将端部底架200下降时,通过驱动件731提供反向作用力使得推杆733横向移动至折弯7333与销座712脱离时,可实现解锁并带动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沿第一滑道711反向移动直至支撑座72下降至最低状态(如图7所示)即可。该锁定组件732可在实现支撑座72的升降的同时实现锁定和解锁,无需额外提供锁定部件,可简化整体结构并简化操作,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
具体的,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件731为第一液压缸,该第一液压缸的第一活塞杆与推杆733的折弯7333铰接,支撑座72的两侧分别通过支撑组件74和第一底座71连接,第一液压缸与其中一个支撑组件74的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作用即可实现所有支撑组件74的整体升降,稳定性好。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电机、齿轮和齿条或者电机、丝杆和螺母提供动力源,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推杆733的第一段7331的端部还设有连接轴,该连接轴套设有第一滚轮7335,驱动件731作用于折弯7333使推杆733绕折弯7333和驱动件731之间的铰接点转动时,第一段7331的端部沿第一滑道711滑动,此时,第一滚轮7335能够沿底板71滚动。推杆733的第一段7331的端部能够通过第一滚轮7335与第一底座71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段7331的端部沿第一滑道711滑动时,第一滚轮7335沿第一底座71滚动,减小阻力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第一段7331和第一底座71之间的摩擦磨损,保证使用寿命。具体的,该推杆733可以是如图10所示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V字型连接件7334,两个V字型连接件7334朝向第一段7331的端部之间还设有连接轴,或者,还可以将第一段7331的端部设置有凹槽,连接轴设于凹槽的两侧壁之间。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第一底座71还设有滚板713,第一滚轮7335能够沿滚板713滚动,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滚轮7335设置为直接沿第一底座71的上表面滚动,而滚板713的设置可在其发生磨损后对其进行更换,从而保证第一底座71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摇杆734朝向销座712的一端设有凹缺口7341,且凹缺口7341的两侧壁以及销座712分别设有轴孔7342,销座712设于凹缺口7341内并通过穿过轴孔7342的销轴可旋转连接。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摇杆734的一端设于销座712的一侧并通过销轴连接,而摇杆734设有凹缺口7341且销座712位于凹缺口7341内,可使得二者连接的更稳定,避免发生偏斜卡滞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还包括上滑动轴75和套设于上滑动轴75外的滚套751,支撑座72的两侧通过对称设置的支撑组件74与第一底座71连接,上滑动轴75穿过对称设置的支撑组件74的第二支撑杆742的顶端,并可沿第二滑道721滑动,滚套751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杆742之间并与支撑座72抵接滚动。也就是说,支撑组件74与支撑座72之间通过滚套751作用以保证支撑组件74对支撑座72之间的支撑力,稳定性好,同时,该滚套751设于两个第二支撑杆742之间,还能够对二者进行限位避免二者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影响端部底架200的升降。
进一步的,该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还包括下滑动轴76,下滑动轴76穿过对称设置的支撑组件74的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以及推杆733的第一段7331,并可沿第一滑道711滑动。通过下滑动轴76的设置可实现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可沿第一滑道711滑动,并且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与推杆733的第一段7331的端部铰接,可简化整体结构。
更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套设于下滑动轴76外的加强套7411。该加强套7411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对该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进行限位,减小其两侧分别与第一底座71及推杆733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避免发生偏斜的情况,稳定性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底座71和支撑座72分别设有侧板,第一滑道711和第二滑道721均为设于侧板的长条孔。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滑道711和第二滑道721设置为滑轨或滑槽的结构,而长条孔的结构设置较为简单,可简化制作工艺。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还包括解锁部77,该解锁部77设于支撑座72的上端面,用于解锁端部底架200和托部400之间的锁定。具体的,端部底架200和托部400之间通过锁定结构锁定,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脱离的情况,当驮背车在装卸车站场精确定位后,当将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放置于端部底架200的下方,使得支撑座72上端面的解锁部77与锁定结构对准,继续上升支撑座72使解锁部77与锁定结构配合并在举升端部底架200和托部400的过程中解除锁定结构的锁定作用,然后通过升降装置举升托部400即可。或者,本实施例中,对于端部底架200和托部400之间的锁定作用还可通过额外设置的解锁装置解锁,而将解锁部77设置在支撑座72的顶端时,可在简化整体结构的同时,简化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托部举升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轨道100两侧的液压举升装置800。也就是说,液压举升装置800的数量一共有四个,托部400的一端的下方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液压举升装置与其作用并使其升降,如此设置,可使得整体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
当然,本实施例中,对于托部举升部以及侧站台举升部5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侧站台举升部500也可以设置为液压举升装置800,或者,还可以将该托部举升部和侧站台举升部500均设置为与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如包括驱动件、交叉设置的支撑杆、支撑座的结构均可。
进一步的,托部400的下端面设有定位三部,液压举升装置800的顶端设有与该定位三部相适配的定位四部,以保证该液压举升装置800在举升托部400的过程中,二者作用稳定,并可实现精确定位。本实施例中,对于定位三部和定位四部的结构,可参考上述定位一部和定位二部的设置,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请参考图13-19,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纵向定位装置900在最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主视图;图15是纵向定位装置900在最低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主视图;图17是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纵向定位装置9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站场设备系统还包括设于轨道100内的纵向定位装置900,如图13-16所示,该纵向定位装置900包括第二底座91、滑动座92、升降部94、驱动部和定位部95,其中,驱动部能够驱动滑动座92相对于第二底座91沿纵向滑动,升降部94和定位部95均设于滑动座92,升降部94能够升降定位部95,定位部95与设于驮背车托部400下端面的定位结构相适配,当通过升降部94作用定位部95使其处于升起状态时,驱动部能够驱动滑动座92相对于第二底座91沿纵向滑动,并带动设于滑动座92的定位部95沿纵向滑动至与设于托部400下端面的定位结构配合,然后驱动部继续驱动,并可通过定位部95和定位结构的配合作用推动托部400,使其沿纵向移动至预设位置。
其中,纵向是指该驮背车的长度方向,通过该纵向定位装置900能够驱动车辆移动至预设位置,使得此各本体部和托部400分别与站台设置的其它装卸车站场设备(包括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托部举升装置800和平移装置等)的设置位置对应,保证装卸货顺利进行。
具体的,该纵向定位装置900设于装卸车站场的轨道100内,托部400的下端面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纵向定位装置900的限位机构相适配,当驮背车停止后托部400位于的预设范围内时,启动该纵向定位装置900的升降部94使定位部95处于升起状态,此时,定位部95与定位结构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启动驱动部,使得滑动座92带动定位部95沿纵向移动,直至该定位部95与托部400下端面的定位结构配合,然后驱动部继续驱动并通过定位部95与限位结构的作用推动托部400沿纵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此时,该驮背车的各端部底架200和托部400分别与其它装卸车站场设备的设置位置对应,然后可通过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举升端部底架200和托部400,再通过托部举升装置800将托部400举升使其与端部底架200脱离,然后通过平移装置驱动托部400平移至轨道100外的装配工位后,即可进行装卸货操作。
也就是说,当驮背车到达装卸车站场停止后,端部底架200和托部400的位置并不一定是上述预设位置,而是位于预设位置的预设距离范围内,此时,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纵向定位装置900可对该托部400进行推动作用,使其沿纵向移动至预设位置即可实现端部底架200和托部400的纵向位置的精准定位,便于后期通过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托部举升装置800及平移装置等的动作。该纵向定位装置900的结构简单,仅需通过升降部94和驱动部作用,使得定位部95与托部400下端面的定位结构配合并对托部400进行推动即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预设范围是指距离预设位置一定距离的范围内,该纵向定位装置900与固设于轨面,当托部400所停的位置在预设范围内时,可通过该纵向定位装置900对其进行纵向定位,若超出预设范围,则超出该纵向定位装置900的作用行程,无法使驮背车达到预设位置。具体的,托部400停止位置在预设范围内时,可能是在预设位置的前侧也可以是在预设位置的后侧,因此,对于同一装卸车站场,可通过设置一组或多组包括沿纵向方向相向设置的两个纵向定位装置900对驮背车的各托部400400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使其到达预设位置,灵活性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位部95包括横梁951和固设于该横梁951的定位块952,横梁951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沿托部400的下端面滚动的第二滚轮953,当车辆停止在预设范围内后,定位部95与定位结构处于脱离状态,然后,升降部94作用于定位部95使其高度与定位结构的高度一致,然后驱动部驱动滑动座92带动定位部95滑动至与定位结构配合的过程中,该定位部95相对于托部400是滑动状态,第二滚轮953的设置可减小该定位部95在此过程中与托部400的下端面之间的滑动摩擦,进而减少摩擦磨损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
对于定位块952和定位结构的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如图19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定位部95为三角形定位块952,相应的,定位结构可设置为位于托部400的横向支架的V型缺口或凹坑,或者,将该定位块952设置为方形块或圆形块均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升降部94为设于滑动座92的空气弹簧,由于转向架弹簧的作用,当托部400处于空载状态时,其高度最高,而当托部400载有公路车辆时,其高度相较于空载时的高度低,因此,将升降部94设置为空气弹簧时,其充气后的高度具有弹性调节相较于刚性提升高度的装置来说,可适应于托部400不同状态下的不同高度要求,适用性更好。具体的,该定位部95(横梁951)的下端还可设有抵接板954,用于与空气弹簧抵接作用,增加二者之间的作用面积,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的,滑动座92还设有摆动件,该摆动件包括铰接端和动作端,其中,铰接端与滑动座92铰接,空气弹簧的顶端能够推动动作端使其绕铰接端摆动,上述横梁951固设于动作端。也就是说,空气弹簧充气后能够向上推动动作端使其绕铰接端转动,而当空气弹簧排气后,动作端将绕铰接端转动并下降至最低位置(如图15和图16所示),该摆动件的设置可保证该定位部95的稳定性的同时,简化整体结构。
更进一步的,摆动件包括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摆杆96,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摆动件设置为一整块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的一侧边与滑动座92铰接,另一侧边与横梁951固定,而两根摆杆96的方案可简化整体结构并减轻重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部包括与第二底座91铰接的第二液压缸93,该第二液压缸93的第二活塞杆931的端部与定位部95铰接,第二液压缸93的第二活塞杆931推拉定位部95使得滑动座92和定位部95整体沿纵向滑动,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液压杆的第二活塞杆931与滑动座92作用,即直接推拉滑动座92使其带动定位部95沿纵向滑动,而将第二液压缸93的第二活塞杆931与定位部95铰接时,当第二活塞杆931在缩回状态下时,第二液压缸93的部分位于滑动部的上方(两根摆杆96之间),可减小滑动座92的端部与第二底座9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该纵向定位装置900的整体体积。
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驱动部设置为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的结构或者将其设置为包括电机、丝杆和螺母的结构均可,此时,驱动部可固设于第二底座91并直接作用于滑动座92使其相对于第二底座91沿纵向滑动,而将驱动部设置为第二液压缸93时,可简化整体结构,并且稳定性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纵向定位装置900还包括限位部97,该限位部97用于限制动作端的升降高度,使得动作端升至最高位置时(如图13和图14所示),该定位部95能够与处于空载状态下的托部400的定位结构配合,如此设置,可在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以向上推动定位部95时,避免由于充气压力过大导致充气弹簧破损的情况,为空气弹簧提供充气保护。
具体的,该限位部97包括相互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杆971和第二连杆972,其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滑动座92设有第一铰接座921,定位部95(横梁951)设有第二铰接座9511,第一连杆971的端部与第一铰接座921铰接,第二连杆972的端部与第二铰接座9511铰接,升降部94升降定位部95时能够通过动作端带动第二连杆972相对于第一连杆971展开或折叠。也就是说,当升降部94升降定位部95时,两根连杆(第一连杆971和第二连杆972)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当二者之间的夹角展开至最大时,即可对该空气弹簧进行限位。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限位部97设置为链条或拉绳,当链条或拉绳处于拉直状态时即可对该空气弹簧进行限位。而将限位部97设置为相互铰接并可折叠的两根连杆的方案时,在空气弹簧排气后,两根连杆处于折叠状态,此时二者的高度较低,不会对定位部95的下降造成阻碍。
进一步的,该限位部97还包括设于第一连杆971和/或第二连杆972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一连杆971和第二连杆972之间转动的最大夹角,使其小于180°,如此设置可避免两根连杆之间的夹角达到180°后形成死点,影响定位部95的下降。具体的,可以是第一连杆971和第二连杆972中的一者设有限位结构,二者转动至最大夹角时,该限位结构能够与另一连杆抵接以限制其继续转动,或者,还可以是包括分别设于两根连杆并相互适配的限位结构,当二者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大时,能够限制继续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二底座91沿纵向设有第三滑道911,滑动座92设有能够沿第三滑道911滑动的滑块922,具体的,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滑道911为设于第二底座91的滑槽,滑动座92的边缘设有位于该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的滑块922,或者,还可以将该滑槽设于第二底座91的上端面,滑动座92的下端面设有能够沿滑槽滑动的滑块922即可。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三滑道911设置为沿纵向设置的条形孔或滑轨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三滑道911设于滑动座92,第二底座91能够沿第三滑道911滑动,由于第二底座91固设于轨面,因此滑动座92可相对于第二底座91滑动。而将第三滑道911设于第二底座91时,可保证该滑动座92的滑动连续性好。
另外,本实施例中,上述各部件之间的铰接连接均可采用销轴或圆销连接,并通过垫圈、开口销对销轴或圆销进行限位。两个支撑杆交叉设置并可分别绕交叉点转动,二者之间也可以通过上述销轴或圆销的方式连接,或者,还可以将销轴固设于其中一个支撑杆,另一个支撑杆设置销孔,销轴穿过销孔并通过垫圈和开口销限位均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卸工位、平移装置、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和两组托部举升部;
所述装卸工位设于轨道(100)外的侧站台;
两组所述端部底架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托部(400)两端的端部底架(200);
两组所述托部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所述托部(400)的两端,使所述托部(400)与所述端部底架(200)脱离;
所述托部(400)与所述端部底架(200)处于脱离状态时,所述平移装置能够在所述轨道(100)和所述装卸工位之间移动所述托部(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站场设有与所述轨道(100)垂直的平移路径,所述托部(400)与所述端部底架(200)脱离后能够沿所述平移路径移动至所述装卸工位;
所述平移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和平移部(640),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平移部(640)带动所述托部(400)沿所述平移路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装卸工位的外驱动件(610)以及设于所述轨道(100)内的内驱动件(620),所述外驱动件(610)和所述内驱动件(620)的顶端分别设有驱动轮(630),各所述驱动轮(630)的轴线与所述轨道(100)平行,且各所述驱动轮(630)的顶端均与所述平移部(640)的下端面抵接,并可驱动所述平移部(640)沿所述平移路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部(640)的下端面设有限位一部,所述驱动轮(630)设有限位二部,所述限位一部和所述限位二部相适配并可使所述平移部(640)沿所述平移路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部(400)的下端面设有定位一部,所述平移部(640)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一部相适配的定位二部。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工位设有用于举升所述托部(400)的侧站台举升部(5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00)外的两侧站台均设有所述装卸工位。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底架举升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轨道(100)两侧的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所述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包括第一底座(71)、支撑座(72)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座(72)的两侧分别通过支撑组件(74)和所述第一底座(71)连接;
所述第一底座(71)设有第一滑道(711),所述支撑座(72)设有第二滑道(721);
所述支撑组件(74)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741)和第二支撑杆(742),所述第一支撑杆(741)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座(72)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可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杆(74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座(71)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742)的顶端可沿所述第二滑道(721)滑动;
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支撑组件(74)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731)和锁定组件(732),所述驱动件(731)设于所述第一底座(71)并可作用于所述支撑组件(74)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且当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小时,所述锁定组件(732)能够锁定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的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732)包括推杆(733)和摇杆(734),所述第一底座(71)还设有销座(712);
所述推杆(73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7331)、折弯(7333)和第二段(7332),所述第一段(733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铰接并可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所述折弯(7333)与所述驱动件(731)铰接;
所述摇杆(7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7332)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销座(712)铰接;
所述驱动件(731)能够作用于所述折弯(7333)使所述摇杆(734)绕所述销座(712)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当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小时,所述折弯(7333)位于所述销座(712)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7331)的端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套设有第一滚轮(7335),所述第一底座(71)还设有滚板(713);
所述第一段(7331)的端部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时,所述第一滚轮(7335)能够沿所述滚板(713)滚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734)朝向所述销座(712)的一端设有凹缺口(7341),且所述凹缺口(7341)的两侧壁以及所述销座(712)分别设有轴孔(7342),所述销座(712)设于所述凹缺口(7341)内并通过穿过所述轴孔(7342)的销轴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还包括上滑动轴(75)和套设于所述上滑动轴(75)外的滚套(751);
所述支撑座(72)两侧的所述支撑组件(74)对称设置,所述上滑动轴(75)穿过对称设置的所述支撑组件(74)的第二支撑杆(742)的顶端并可沿所述第二滑道(721)滑动,所述滚套(75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并与所述支撑座(72)抵接滚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还包括下滑动轴(76);
所述下滑动轴(76)穿过对称设置的所述支撑组件(74)的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以及所述推杆(733)的第一段(7331),并可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72)的上端面还设有解锁部(77),用于解锁所述端部底架(200)和所述托部(400)的锁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部举升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轨道(100)两侧的液压举升装置(80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部(400)的下端面设有定位三部,所述液压举升装置(800)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定位三部相适配的定位四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轨道(100)内的纵向定位装置(900),所述纵向定位装置(900)包括第二底座(91)、滑动座(92)、驱动部、升降部(94)和定位部(95);
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滑动座(92)相对于所述第二底座(91)沿纵向滑动;
所述定位部(95)和所述升降部(94)均设于所述滑动座(92),所述定位部(95)与设于驮背车托部(400)下端面的定位结构相适配,所述升降部(94)可升降所述定位部(95);
所述定位部(95)处于升起状态时,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滑动座(92)带动所述定位部(95)沿纵向滑动至与所述定位结构配合,并推动所述托部(400)沿纵向移动至预设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95)包括横梁(951)和固设于所述横梁(951)的定位块(952),所述横梁(951)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沿所述托部(400)的下端面滚动的第二滚轮(953)。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94)为设于所述滑动座(92)的空气弹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92)还设有摆动件,所述摆动件包括铰接端和动作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滑动座(92)铰接,所述空气弹簧的顶端能够推动所述动作端使其绕所述铰接端摆动,所述横梁(951)固设于所述动作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包括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摆杆(96)。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底座(91)铰接的第二液压缸(93),所述第二液压缸(93)的第二活塞杆(931)的端部与所述定位部(95)铰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定位装置(900)还包括设于所述滑动座(92)的限位部(97),用于限制所述动作端的升降高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97)包括相互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杆(971)和第二连杆(972),所述第一连杆(971)的端部与所述滑动座(9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972)的端部与所述定位部(95)铰接,所述升降部(94)升降所述定位部(95)时能够通过所述动作端带动所述第一连杆(971)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972)展开或折叠。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97)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杆(971)和/或所述第二连杆(972)的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杆(971)和所述第二连杆(972)之间的最大夹角。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91)沿纵向设有第三滑道(911),所述滑动座(92)设有能够沿所述第三滑道(911)滑动的滑块(922)。
CN202020228403.2U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Active CN211643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8403.2U CN211643907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8403.2U CN211643907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3907U true CN211643907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4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28403.2U Active CN211643907U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3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2683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with lifting/lowering platform
US10583847B2 (en) Raisable carrying device
KR100797200B1 (ko) 레일/도로 조합 수송용 철도 스테이션에서 레일카의 수송 및 비스듬한 하역을 위한 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하역 방법
CN211869369U (zh) 一种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
CN111153228A (zh) 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CN111874584A (zh) 车轮堆垛装置
CN111301449A (zh) 一种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
CN111301446A (zh) 一种旋转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CN111137315A (zh) 一种平移式驮背运输系统
CN110884513A (zh) 驮背运输车
CN211643907U (zh) 一种平移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KR101699449B1 (ko) 스태커 크레인
CN211592556U (zh) 驮背运输车
CN212022634U (zh) 一种旋转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CN112193266A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货物装卸装置及轨道车辆
CN211688087U (zh) 一种驮背车端部底架的举升装置
CN111186452B (zh) 一种驮背车托部的举升装置
CN111115501B (zh) 一种驮背车端部底架的举升装置
CN211617691U (zh) 一种驮背车用纵向定位装置
CN111301444A (zh) 一种驮背车用纵向定位装置
CN111533044A (zh) 用于特大装备的装卸单元、装卸装置及装卸方法
CN212148845U (zh) 一种平移式驮背运输系统
CN112537610B (zh) 载车滑橇的转运装置
CN215475099U (zh) 一种磁浮车辆用作业平台车
CN220009429U (zh) 换电式电动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