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3616U - 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3616U
CN211643616U CN202020106327.8U CN202020106327U CN211643616U CN 211643616 U CN211643616 U CN 211643616U CN 202020106327 U CN202020106327 U CN 202020106327U CN 211643616 U CN211643616 U CN 211643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election area
base body
sand
m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063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宏堃
沈剑云
李龙江
黄武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1063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3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3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3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包括:旋转上砂机构,包括支架、电机、第一选区片、第二选区片、接料斗,支架设有上砂腔,接料斗设置在支架上,并连通上砂腔;电机装于支架,用于驱使铣磨头基体旋转;第一选区片设有与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对应的第一落料口,第二选区片设有与铣磨头基体端面的中部区域对应的第二落料口,第一选区片和第二选区片之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上;振动机构,包括高频振动仪及其上的上料斗,上料斗的出料口配合在接料斗正上方。本实用新型实现均匀上砂,并对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和中部区域分开上砂,使更容易磨损的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可以使用品质更高的磨粒,加强边缘区域的耐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零件的精密加工主要采用金刚石铣磨头铣磨加工,这种加工方法将适宜硬脆材料加工的磨削加工和适宜复杂结构加工的数控铣削加工相结合,可以完成复杂型面的加工。由于陶瓷材料的高硬脆、高耐磨的特性,金刚石铣磨头磨损很快,使用寿命很短。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是电镀金刚石铣磨头,通过观察形貌发现,电镀金刚石铣磨头铣磨陶瓷材料存在两个问题:(1)金刚石铣磨头的磨粒易脱落,主要原因是结合剂对金刚石的把持力不足;(2)金刚石铣磨头端面边缘区域的金刚石磨粒往往磨损格外严重,而中部区域的金刚石磨粒无明显磨损,主要原因是线速度不同,铣磨头端面的边缘区域和中部区域的工作情况有区别。
钎焊工艺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金刚石铣磨头制备工艺,采用钎焊工艺制备的金刚石铣磨头把持力大,磨粒出刃高,相比电镀和烧结的金刚石工具更耐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钎焊金刚石主要以混料方式制备,存在磨粒分布不均的问题,加工时磨粒容易堵塞,导致磨粒脱落。使用振动分散金刚石的方式对涂覆钎料的基体上砂,可以获得磨粒分布较为均匀的钎焊金刚石铣磨头,但是振动上砂的颗粒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容易造成颗粒聚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磨粒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此外,目前上砂设备并不能解决铣磨头端面边缘区域更易磨损的问题。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上砂设备,能够解决磨粒分布不均的问题,并增强铣磨头端面边缘区域的耐磨性,以延长金刚石铣磨头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包括旋转上砂机构、振动机构,旋转上砂机构包括支架、电机、第一选区片、第二选区片、接料斗,支架设有上砂腔,接料斗设置在支架上,并连通上砂腔;电机装于支架,用于驱使位于上砂腔中的铣磨头基体绕其轴线旋转;第一选区片设有与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对应的第一落料口,第二选区片设有与铣磨头基体端面的中部区域对应的第二落料口,该第一选区片和第二选区片之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上,并位于上砂腔和接料斗之间;振动机构包括高频振动仪、设置在高频振动仪上的上料斗,该上料斗的出料口配合在所述接料斗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斗底部设置可供磨粒通过的筛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落料口为沿铣磨头基体端面的径向所在的方向设置的第一落料狭缝,所述第二落料口为位于铣磨头基体的端面的中轴线上的落料孔。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上砂机构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架设置在该底座上,并可切换为立态或卧态,且在立态,对铣磨头基体的端面进行上砂,在卧态,对铣磨头基体的侧面进行上砂;所述接料斗在支架上具有与其立态、卧态一一适配的两安装工位;所述旋转上砂机构还包括第三选区片,该第三选区片设有与铣磨头基体的侧面对应的第三落料口,在所述支架呈卧态时,该第三选区片装于该支架,并位于所述上砂腔和接料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落料口为与铣磨头基体的轴线平行的第二落料狭缝。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基座和设置在该基座上并相对的两竖直导槽板,所述支架枢设在该两导槽板之间,且所述支架通过转动切换为立态或卧态,并在卧态,通过磁性垫块抬升。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左右两竖直支撑板,以及设置在该两支撑板之间的上层隔板、中层隔板、下层隔板、侧板,上层隔板、中层隔板、侧板和两支撑板之间围成所述上砂腔,所述电机装于下层隔板,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朝上,并通过一钻夹头连接铣磨头基体;所述支架处于立态时,所述接料斗、第一选区片或第二选区片设置于上层隔板设置的安装孔,所述支架处于卧态时,所述接料斗、第三选区片设置于侧板设置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机构还包括支撑座,所述高频振动仪可调水平地设置在该支撑座上;还包括吸震平台,支撑座和所述底座设置在该吸震平台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高频振动仪分散金刚石,结合旋转的方式对铣磨头基体均匀上砂,避免磨粒聚集;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选区片、第二选区片控制上砂区域,实现对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和中部区域分开上砂,使更容易磨损的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可以使用品质更高的磨粒,从而增强铣磨头边缘区域的耐磨性,延长铣磨头的使用寿命。
2、所述筛网的设置,能够对落入接料斗中的磨粒进行二次分散,从而进一步提高磨粒分布的均匀性。
3、所述第一落料口为沿铣磨头基体端面的径向所在的方向设置的第一落料狭缝,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实现线上砂,结合铣磨头基体旋转,对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进行更均匀、全面上砂。
4、所述支架壳切换为立态或卧态,且在立态,对铣磨头基体的端面进行上砂,在卧态,对铣磨头基体的侧面进行上砂,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同一个铣磨头基体先后完成端面、侧面上砂,从而提高上砂效率。
5、所述第三落料口为与铣磨头基体的轴线平行的第二落料狭缝,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铣磨头基体侧面实现线上砂,结合铣磨头基体旋转,对铣磨头基体侧面进行更均匀、全面上砂。
6、所述吸震平台的设置,能够防止旋转上砂机构、振动机构在振动过程中发生移位。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支架呈立态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支架呈立态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与吸震平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选区片与铣磨头基体的对应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选区片与铣磨头基体的对应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支架呈卧态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在卧态的调整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在卧态的局部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选区片与铣磨头基体的对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包括旋转上砂机构、振动机构,旋转上砂机构包括支架7、电机6、第一选区片11、第二选区片11'、接料斗8,支架7设有上砂腔,接料斗8设置在支架7上,并连通上砂腔;电机6为可调速电机,其装于支架7,用于驱使位于上砂腔中的铣磨头基体10绕其轴线旋转;第一选区片11设有与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边缘区域1001对应的第一落料口,第二选区片11'设有与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中部区域1002对应的第二落料口,该第一选区片11和第二选区片11'之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7上,并位于上砂腔和接料斗8之间;振动机构包括高频振动仪1、设置在高频振动仪1上的上料斗101,该上料斗101的出料口配合在所述接料斗8正上方。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吸震平台4,所述旋转上砂机构、振动机构设置在该吸震平台4上,利用吸震平台4防止旋转上砂机构、振动机构在振动过程中发生移位。具体,所述支架7设置在一底座5上,高频振动仪1可调水平地设置在一支撑座2上,支撑座2和所述底座5设置在该吸震平台4上,具体,支撑座2通过若干固定螺栓3固定在吸震平台4上。如图3所示,高频振动仪1的支脚102镶在支撑座2顶板上表面的沉头孔201里,下有调高螺栓202,安装在支撑座2顶板的背面螺孔中,通过旋转调高螺栓202,顶起支脚102,调整振动仪与上料斗101的位置,从而使上料斗101平面保持水平,提高对磨粒的振动分散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斗8底部设置可供磨粒通过的筛网。所述第一落料口为沿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径向所在的方向设置的第一落料狭缝1101,所述第二落料口为位于铣磨头基体10的端面的中轴线上的落料孔1102。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7可切换为立态或卧态,且在立态,对铣磨头基体10的端面进行上砂,在卧态,对铣磨头基体10的侧面进行上砂;所述接料斗8在支架7上具有与其立态、卧态一一适配的两安装工位;所述旋转上砂机构还包括第三选区片12,该第三选区片12设有与铣磨头基体10的侧面对应的第三落料口,在所述支架7呈卧态时,该第三选区片12装于该支架7,并位于所述上砂腔和接料斗8之间。所述第三落料口为与铣磨头基体10的轴线平行的第二落料狭缝1201。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包括基座501和设置在该基座501上并相对的两竖直导槽板502,基座501通过若干固定螺栓3固定在所述吸震平台4上,所述支架7枢设在两竖直导槽板502之间,且所述支架7通过转动切换为立态或卧态,并在卧态,通过磁性垫块503抬升。所述支架7包括左右两竖直支撑板701,以及设置在该两支撑板701之间的上层隔板702、中层隔板703、下层隔板704、侧板705、加强板708,上层隔板702、中层隔板703、侧板705和两支撑板701之间围成所述上砂腔,加强板708设置在两支撑板701的底部之间。所述电机6装于下层隔板704,且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朝上,并通过一钻夹头9连接铣磨头基体10,具体,铣磨头基体10的上端安装于中层隔板703,铣磨头基体10的夹持杆向下穿过中层隔板703中间的圆孔,并被钻夹头9锁紧。所述支架7处于立态时,所述接料斗8、第一选区片11或第二选区片11'设置于上层隔板702设置的安装孔,所述支架7处于卧态时,侧板705朝上,所述接料斗8、第三选区片12设置于侧板705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圆形阶梯孔。所述两支撑板701顶部相对外侧面分别设有一同心的短轴凸台706,该两短轴凸台706配合软垫片707安装在导槽板502沿竖向设置的长条形导槽中,所述支架7呈卧态时,支架7可调整高度和角度,如图9所示,具体采用设置在所述基座501上的所述磁性垫块503垫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当其支架7呈立态时,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对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边缘区域1001、中部区域1002分开上砂。当对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边缘区域1001进行上砂时,选择第一选区片11安装在上层隔板702的安装孔,且第一选区片11位于筛网下方。当对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中部区域1002进行上砂时,选择第二选区片11'安装在上层隔板702的安装孔,且第二选区片11'位于筛网下方。对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边缘区域1001进行上砂的金刚石磨粒的品质高于对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中部区域1002进行上砂的金刚石磨粒。
当支架7呈卧态时,如图8-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对铣磨头基体10侧面进行上砂,此时,选择第三选区片12安装在侧板705的安装孔,同时接料斗8也安装在侧板705的安装孔,且接料斗8底部的筛网位于第三选区片12上方。
工作时,通过旋转在支撑座2顶板背面的调高螺栓202,微调高频振动仪1的四个支脚102的高度,从而使上料斗101保持水平。接着,启动高频振动仪1,并选择合适的频率和振幅,高频振动仪1将产生的振动传导到上料斗101,使上料斗101中的待上砂的金刚石磨粒受迫振动,提高金刚石磨粒分散的效果,让金刚石磨粒从上料斗101的出料口均匀撒落,达到均匀上砂的目的。从上料斗101下落的金刚石磨粒落在筛网上,并在筛网的二次分散下排成至少一列从第一选区片11的第一落料狭缝1101或第二选区片11'的落料孔1102或第三选区片12的第二落料狭缝1201落下,同时,电机6通过钻夹头9带动着待上砂的铣磨头基体10旋转,使落下的金刚石磨粒均匀、全面地粘附在铣磨头基体10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采用高频振动仪1、筛网分散金刚石,结合旋转的方式对铣磨头基体10均匀上砂,避免磨粒聚集;采用第一选区片11、第二选区片11'控制上砂区域,实现对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边缘区域1001和中部区域1002分开上砂,使铣磨头基体10端面的边缘区域1001可以使用品质更高的磨粒,从而增强铣磨头边缘区域1001的耐磨性,延长铣磨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的上砂方法,包括对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进行上砂的第一上砂工序、对铣磨头基体端面的中部区域进行上砂的第二上砂工序、对铣磨头基体侧面进行上砂的第三上砂工序;第一上砂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A1)在支架呈立态时,将第一选区片设置在支架上,且接料斗位于相应的安装工位上;
A2)将一定数量的第一磨粒倒入上料斗中,并启动高频振动仪;
A3)启动电机;
A4)上砂完毕,关闭高频振动仪、电机。
第二上砂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B1)在支架呈立态时,将第二选区片设置在支架上,且接料斗位于相应的安装工位上;
B2)将一定数量且品级低于第一磨粒的第二磨粒倒入上料斗中,并启动高频振动仪;
B3)启动电机;
B4)上砂完毕,关闭高频振动仪、电机;
第三上砂工序包括以下步骤:
C1)在支架呈卧态时,将第三选区片设置在支架上,且接料斗位于相应的安装工位上;
C2)将一定数量的第三磨粒倒入上料斗中,并启动高频振动仪;所述第三磨粒的品级与第一磨粒、第二磨粒的品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3)启动电机;
C4)上砂完毕,关闭高频振动仪、电机。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仅有立态的工作模式,则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的上砂方法仅包括所述第一上砂工序、第二上砂工序。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上砂机构、振动机构,旋转上砂机构包括支架、电机、第一选区片、第二选区片、接料斗,支架设有上砂腔,接料斗设置在支架上,并连通上砂腔;电机装于支架,用于驱使位于上砂腔中的铣磨头基体绕其轴线旋转;第一选区片设有与铣磨头基体端面的边缘区域对应的第一落料口,第二选区片设有与铣磨头基体端面的中部区域对应的第二落料口,该第一选区片和第二选区片之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上,并位于上砂腔和接料斗之间;振动机构包括高频振动仪、设置在高频振动仪上的上料斗,该上料斗的出料口配合在所述接料斗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底部设置可供磨粒通过的筛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口为沿铣磨头基体端面的径向所在的方向设置的第一落料狭缝,所述第二落料口为位于铣磨头基体的端面的中轴线上的落料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上砂机构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架设置在该底座上,并可切换为立态或卧态,且在立态,对铣磨头基体的端面进行上砂,在卧态,对铣磨头基体的侧面进行上砂;所述接料斗在支架上具有与其立态、卧态一一适配的两安装工位;所述旋转上砂机构还包括第三选区片,该第三选区片设有与铣磨头基体的侧面对应的第三落料口,在所述支架呈卧态时,该第三选区片装于该支架,并位于所述上砂腔和接料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落料口为与铣磨头基体的轴线平行的第二落料狭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基座和设置在该基座上并相对的两竖直导槽板,所述支架枢设在该两导槽板之间,且所述支架通过转动切换为立态或卧态,并在卧态,通过磁性垫块抬升。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左右两竖直支撑板,以及设置在该两支撑板之间的上层隔板、中层隔板、下层隔板、侧板,上层隔板、中层隔板、侧板和两支撑板之间围成所述上砂腔,所述电机装于下层隔板,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朝上,并通过一钻夹头连接铣磨头基体;所述支架处于立态时,所述接料斗、第一选区片或第二选区片设置于上层隔板设置的安装孔,所述支架处于卧态时,所述接料斗、第三选区片设置于侧板设置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还包括支撑座,所述高频振动仪可调水平地设置在该支撑座上;还包括吸震平台,支撑座和所述底座设置在该吸震平台上。
CN202020106327.8U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Active CN211643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6327.8U CN211643616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6327.8U CN211643616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3616U true CN211643616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06327.8U Active CN211643616U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3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43616U (zh) 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
CN2491120Y (zh) 一种石打石立轴冲击式破碎机
CN111137627A (zh) 一种可选区的振动旋转上砂装置及其上砂方法
CN109807761A (zh) 一种静电植砂装置
CN108655833A (zh) 磨刀机
CN102837247B (zh) 砂带机的工作台
CN209533008U (zh) 新型砂带机
CN215463508U (zh) 砂轮磨料混料机
CN108527106A (zh) 一种具有废屑回收功能的可调节磨床
CN106733581B (zh) 一种电磁振动筛选机
CN214559846U (zh) 脆硬性材料磨抛加工设备
CN211707344U (zh) 一种高方平筛选设备
CN107775515A (zh) 一种防抖动金属加工用抛光装置
CN212855970U (zh) 一种可调节研磨料流量的装置
CN105690262A (zh) 全自动轴承套圈的内圈沟道磨超一体机的砂轮修整器
CN112224358A (zh) 一种撒砂装置
CN109351406A (zh) 一种立式研磨机
CN220387082U (zh) 一种分级筛选装置
CN221046572U (zh) 一种石英砂旋转筛分设备
CN220941174U (zh) 一种研磨陶瓷原料的研磨机
CN213254742U (zh) 一种硅酸锆出料防堵装置
CN213102655U (zh) 一种履带式砂石破碎机用振动筛分装置
CN217552090U (zh) 一种单晶金刚石的抛光装置
CN211636709U (zh) 一种用于特殊花纹uv丝印油墨的研磨机
CN217728334U (zh) 一种五金件震动抛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