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6938U -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 Google Patents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6938U
CN211636938U CN201921348410.XU CN201921348410U CN211636938U CN 211636938 U CN211636938 U CN 211636938U CN 201921348410 U CN201921348410 U CN 201921348410U CN 211636938 U CN211636938 U CN 211636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ositioning
frame
units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84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济德
吴孝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udenberg Apollo Filtr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84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6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6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6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框架;多个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高电位单元和至少一个低电位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间隔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高电位单元和所述低电位单元交替排列,相邻所述电极单元之间形成除尘风道;其中,每个所述电极单元包括导电部和绝缘部,所述导电部包括电场产生体和导电端,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绝缘部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绝缘部包覆所述电场产生体的一部分,相邻所述电场产生体的相对面中的一个被所述绝缘部包覆且另一个从所述绝缘部露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具有安全性高、利于量产、结构稳定、通风和除尘均匀等优点。

Description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和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
背景技术
静电除尘是气体除尘方法的一种,其原理为:含尘气体经过高压静电场时被电分离,尘粒与负离子结合带上负电后,趋向阳极表面放电而沉积。也即,在强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奔向正极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负电吸附到正极被收集。
相关技术中的静电除尘装置,由于相邻的高低电位电极之间容易发生电晕放电,导致臭氧的产生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影响使用的安全性,为此,一些除尘装置在相邻电极之间设置额外的绝缘件,该绝缘件与电极分别单独制造、单独装配,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存在厚度不可控、不利于量产、结构不稳定、间距一致性差等问题,影响通风和除尘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静电除尘装置,该静电除尘装置具有安全性高、利于量产、结构稳定、通风和除尘均匀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框架;多个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高电位单元和至少一个低电位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间隔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高电位单元和所述低电位单元交替排列,相邻所述电极单元之间形成除尘风道;其中,每个所述电极单元包括导电部和绝缘部,所述导电部包括电场产生体和导电端,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绝缘部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绝缘部包覆所述电场产生体的一部分,相邻所述电场产生体的相对面中的一个被所述绝缘部包覆且另一个从所述绝缘部露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具有安全性高、利于量产、结构稳定、通风和除尘均匀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多个所述电极单元沿所述电极单元的厚度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电极单元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相对的两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相邻所述电极单元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环且另一个上设有插入所述定位环内的定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设有端部定位结构,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电极单元上的定位环或定位凸起与所述端部定位结构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高电位单元和所述低电位单元为分别多个,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高电位导电件,所述高电位导电件分别与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相连;低电位导电件,所述低电位导电件分别与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高电位单元的一端为由其导电部构造成的导电端且另一端为由其绝缘部构造成的绝缘端;所述低电位单元的一端为由其导电部构造成的导电端且另一端为由其绝缘部构造成的绝缘端;其中,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朝向所述框架的一侧,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朝向所述框架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高电位导电件设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一侧,所述高电位导电件分别与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相连;所述低电位导电件设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另一侧,所述低电位导电件分别与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高电位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别与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配合;第二定位件,所述低电位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与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齿且相邻所述第一定位齿之间形成第一齿槽,所述高电位导电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且从多个所述第一齿槽露出,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齿配合在相邻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之间;所述第二定位件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齿且相邻所述第二定位齿之间形成第二齿槽,所述低电位导电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且从多个所述第二齿槽露出,每个所述第二定位齿配合在相邻高低位单元的导电端和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之间。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每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均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件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每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每个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均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螺柱,多个所述第一螺柱分别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定位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螺柱,多个所述第二螺柱分别通过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安装于所述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设有围绕所述第一定位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挡筋和围绕所述第二定位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挡筋。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挡筋包括第一直挡筋和两个第一角挡筋,所述第一直挡筋沿所述第一定位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止挡在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一角挡筋分别止挡在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侧的两个拐角处;多个所述第二挡筋包括第二直挡筋和两个第二角挡筋,所述第二直挡筋沿所述第二定位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止挡在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角挡筋分别止挡在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侧的两个拐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所述一侧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槽,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分别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框架的所述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固定槽,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分别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框架被构造成围绕多个所述电极单元设置的矩形。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电极单元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电极单元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电极单元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边。
进一步的,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绕折弯轴线折弯成弧形,所述折弯轴线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框架的中心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框架包括:框座;框底,所述框底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框座且与所述框座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每个所述电极单元的两端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框座和所述框底中的一个上设有卡扣且另一个上设有卡台,所述卡扣卡合于所述卡台。
进一步的,所述框座和所述框底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柱且另一个上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限位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包括:导电部,所述导电部包括电场产生体和导电端;绝缘部,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绝缘部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绝缘部包覆所述电场产生体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具有厚度均匀可控、利于量产、结构稳定、间距一致性好、能够提高通风和除尘均匀性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多个电极单元与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多个电极单元与框底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多个电极电源与框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框架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静电除尘装置1、
框架10、端部定位结构110、第一固定件120、第一固定槽121、第二固定件130、第二固定槽131、框座150、框底140、限位柱141、限位筒151、卡扣142、卡台152、
电极单元20、高电位单元21、低电位单元22、导电部210、电场产生体211、导电端212、绝缘部220、定位凸起230、定位环240、绝缘端221、
高电位导电件30、
低电位导电件40、
第一定位件50、第一定位齿510、第一齿槽520、第一螺柱530、第一挡筋550、第一直挡筋551、第一角挡筋552、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2、
第二定位件60、第二定位齿610、第二齿槽620、第二螺柱630、
折弯轴线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1。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1包括框架10和多个电极单元20。
多个电极单元20包括至少一个高电位单元21和至少一个低电位单元22,多个电极单元20间隔设置在框架10上,且高电位单元21和低电位单元22交替排列,换言之,有的电极单元20可以作为高电位单元21,有的电极单元20可以作为低电位单元22,即与高电位单元21相邻的电极单元20为低电位单元22,且与低电位单元22相邻的电极单元20为高电位单元21,例如,多个电极单元20的排列方式为:高电位单元21、低电位单元22、高电位单元21、低电位单元22……。相邻高电位单元21与低电位单元22之间形成除尘风道。除尘风道沿相邻高电位单元21与低电位单元22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每个电极单元20包括导电部210和绝缘部220,导电部210包括电场产生体211和导电端212,这里可以理解地是,电场产生体211是指,导电部210的用于产生电场的部分;而导电端212是指,导电部210的用于实现电导通的部分,导电部210和绝缘部220一体注塑成型,绝缘部220包覆电场产生体211的一部分,相邻电场产生体211的相对面中的一个被绝缘部220包覆且另一个从绝缘部220露出,即形成半包覆结构。具体而言,电场产生体211厚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以及其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曲面被绝缘部220包覆,对于相邻的两个电场产生体211,两者相对的侧面中,有一个被其绝缘部220包覆,以保证相邻两个电场产生体211被一个绝缘层分隔。导电端212从绝缘部220露出,以便于连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1,电极单元20的导电部210和绝缘部220一体注塑成型,这样导电部210和绝缘部220一体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不仅简化了装配,结构更加稳定,而且可以利用模具,保证电极单元20的厚度均匀可控、利于量产和间距一致性,从而静电除尘装置1的各处的风阻一致,进而可以提高除尘的均匀性。
并且,导电部210的电场产生体211的一部分采用绝缘部220进行包覆,使相邻电场产生体211之间被一层绝缘材料分隔,一方面避免相邻电极单元20之间发生电晕放电,减少臭氧的产生且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的风险,大幅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且兼顾了成本,另一方面,采用包覆的方式,能够使导电部210和绝缘部220形成一个整体,利于简化装配,并且,每个电极单元20均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这样无论在生产和使用中,均可以利于个别电极单元20的更换,例如,在生产中,如发现个别电极单元20有瑕疵,可以对其进行单独更换,而不必对多个电极单元20或整体除尘装置进行处理,间接提高了产品的良率并节省了生产成本,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可以对个别电极单元20进行更换,方便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保养。
此外,相邻电极单元20之间能够形成狭长的除尘风道,除尘风道能够沿着电极单元20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可以降低静电除尘装置1的风阻,从而提高除尘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多个电极单元20沿电极单元20的厚度方向排列,每个电极单元2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框架10的相对的两边,由此既可以降低风阻,又可以增大集尘面积,且还可以合理设置静电除尘装置1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如图7-图9所示,相邻电极单元20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环240,相邻电极单元20中的另一个上设有插入定位环240内的定位凸起230。
举例而言,定位凸起230和定位环240均由对应的绝缘部220构成,电极单元20沿厚度方向的一侧面设有多个定位环240,定位环240围绕构成槽部,定位环240沿电极单元20的宽度方向分为两列。电极单元20沿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面设有多个定位凸起230,定位凸起230沿电极单元20的宽度方向分为两列,每个定位凸起230适于插入对应定位环240的槽部内。
相邻的电极单元20,通过定位凸起230和定位环240的配合装配在一起,这样,多个电极单元20能够固定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再与框架10进行装配,且由于定位凸起230和定位环240的设置,能够可靠限定相邻电极单元20的间距,保证除尘风道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框架10上设有端部定位结构110,多个电极单元20中,位于最外侧的电极单元20上的定位环240或定位凸起230与端部定位结构110配合,其中,端部定位结构110的构造适于与定位环240和定位凸起230中任一个配合,在实际应用中,端部定位结构110与定位环240配合还是与定位凸起230配合,取决于安与端部定位结构110相邻的电极单元20上设置的是定位环240还是定位凸起230。
例如,端部定位结构110设置在框架1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边,每边上的端部定位结构110沿框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端部定位结构110的朝向框架10内侧的表面具有缺口,定位环240或定位凸起230可以配合在该缺口内,从而与端部定位结构110进行配合。
上述结构可以使多个电极单元20与框架10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静电除尘装置1的结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高电位单元21和低电位单元22分别为多个,静电除尘装置1还包括高电位导电件30和低电位导电件40。
高电位导电件30分别与多个高电位单元21的导电端212相连,从而使多个高电位单元21导电且电位一致,低电位导电件40分别与多个低电位单元22的导电端212相连,从而使多个低电位单元22导电且电位一致。低电位导电件40和高电位导电件30均可以为圆柱形。
进一步的,如图7-图9所示,高电位单元21的一端为由其导电部210构造成的导电端212且另一端为由其绝缘部220构造成的绝缘端221;低电位单元22的一端为由其导电部210构造成的导电端212且另一端为由其绝缘部220构造成的绝缘端221。
其中,多个高电位单元21的导电端212和多个低电位单元22的绝缘端221朝向所述框架10的一侧,多个高电位单元21的绝缘端221和多个低电位单元22的导电端212朝向所述框架10的另一侧。
更进一步的,如图1-图4所示,高电位导电件30设于框架10的一侧,高电位导电件30分别与多个高电位单元21的导电端212和多个低电位单元220的绝缘端221相连;低电位导电件40设于框架10的另一侧,低电位导电件40分别与多个低电位单元22的导电端212和多个高电位单元21的绝缘端221相连。
由此,高电位导电件30和低电位导电件40分别设于框架10的相对两侧,例如在框架1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这样可以在空间上使高电位导电件30和低电位导电件40分离,避免两者接触而发生短路等情况,保证电场的可靠性,且可以利用高电位导电件30和低电位导电件40,对多个电极单元20的端部的相对位置进行进一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图4所示,静电除尘装置1还包括第一定位件50和第二定位件60。
高电位导电件30设于第一定位件40,第一定位件50分别与多个高电位单元21的导电端212和多个低电位单元22的绝缘端221配合;低电位导电件40设于第二定位件60,第二定位件60分别与多个低电位单元22的导电端212和多个高电位单元21的绝缘端221配合。由此,利用第一定位件50和第二定位件60分别固定高电位导电件30和低电位导电件40,并实现与多个电极单元20的连接。
具体地,如图2-图4所示,第一定位件50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齿510且相邻第一定位齿510之间形成第一齿槽520,高电位导电件30沿第一定位件50的长度方向穿设于第一定位件50且从多个第一齿槽520露出,每个第一定位齿510配合在相邻高电位单元21的导电端212和低电位单元22的绝缘端221之间。
第二定位件60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齿610且相邻第二定位齿610之间形成第二齿槽620,低电位导电件40沿第二定位件60的长度方向穿设于第二定位件60且从多个第二齿槽620露出,每个第二定位齿610配合在相邻低电位单元22的导电端212和高电位单元21的绝缘端221之间。
更为具体地,第一定位齿510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二定位齿610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对应的高电位单元21的导电端212和低电位单元22的绝缘端221的间距进行设置。第一定位齿510和第二定位齿610的齿尖的宽度可以逐渐减小,以方便装配。
由此,第一定位件50和第二定位件60可以分别携带高电位导电件30和低电位导电件40与多个电极单元20进行装配,从而提高多个电极单元20的结构稳定性和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定位件50和第二定位件60在框架内的稳定性,第一定位件5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螺柱530,多个第一螺柱530分别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如螺栓或螺钉)安装于框架10。第二定位件6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螺柱630,多个所述第二螺柱630分别通过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如螺栓或螺钉)安装于所述框架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框架上10设有围绕第一定位件50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挡筋550和围绕第二定位件60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挡筋(图中未示出)。
多个第一挡筋550可以包括第一直挡筋551和两个第一角挡筋552,第一直挡筋551沿第一定位件5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止挡在第一定位件50的内侧,两个第一直挡筋551分别止挡在第一定位件50件的外侧的两个拐角处。
多个第二挡筋包括第二直挡筋和两个第二角挡筋,所述第二直挡筋沿所述第二定位件6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止挡在所述第二定位件60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角挡筋分别止挡在所述第二定位件60的外侧的两个拐角处。
由此,第一定位件50与第二定位件60可稳定地固定在框架10上且连接方便、结构简单合理。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第一角挡筋552和第二角挡筋的具体结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不同,例如,在图6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角挡筋552和第二角挡筋可以为U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框架10的所述一侧设有第一固定件120,框架10的所述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件130。
第一固定件12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槽121,多个高电位单元21的导电端212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22的绝缘端221分别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槽121。
第二固定件13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固定槽131,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22的导电端212和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21的绝缘端221分别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槽131。
由此,可以将多个电极单元20固定于框架10,且保证多个电极单元20的稳定性以及间距一致性。
其中,为了便于装配,第一固定槽121的宽度由槽底至槽口逐渐增大,第二固定槽131的宽度由槽底至槽口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框架10被构造成围绕多个电极单元20设置的矩形。静电除尘装置1绕折弯轴线L折弯成弧形,折弯轴线L沿框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框架1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框架10的中心处。由此,可节省安装空间且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更大,提高了除尘效率。
其中,每个电极单元20沿框架10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电极单元20沿框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电极单元2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框架1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边。
当然,本实用新型对于静电除尘装置1的整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应用的环境,静电除尘装置1可以设置成任意适用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6所示,框架10包括框座150和框底140。
框底140可拆卸地安装于框座150且与框座150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每个电极单元20的两端、第一定位件50、第二定位件60、高电位导电件30、低电位导电件40、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可以设置于安装空间内。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框架10对这些结构进行保护和遮挡,使静电除尘装置1的外观更加美观,而且可以利于整体的拆装。
具体地,端部定位结构110分别形成在框座150和框底140上,即框座150和框底140扣合后构成完整的端部定位结构110,第一挡筋550和第二挡筋由框座150构造出,第一固定件120和第二固定件130由框底140构造出,第一定位件50和第二定位件60安装在框座150上。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框座150和框底140中的一个上设有卡扣142且另一个上设有卡台152,卡扣142卡合于卡台152,例如,卡台152设置在框座150上且为多个,多个卡台152沿框座150的周向间隔设置,卡扣142设置在框底140上且为多个,多个卡扣142沿框底14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卡扣142一一对应地卡合于多个卡台152.
进一步地,框座150和框底140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柱141且另一个上设有限位筒151,限位柱141插入限位筒151。例如,限位柱141设置在框底14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边上且每边间隔分布有多个限位柱141,限位筒151设置在框座15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边上且每边间隔分布有多个限位筒151,多个限位柱141一一对应地插入多个限位筒151。
限位柱141和限位筒151可快速的确定框座150和框底140相对安装位置,即进行预定位,节省安装时间和精力。卡扣142和卡台152可以使框座150和框底140安装更牢固稳定,且拆装方便。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20。
如图7-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20包括导电部210和绝缘部220。
导电部210包括电场产生体211和导电端212,导电部210和绝缘部220一体注塑成型,绝缘部220包覆电场产生体211的一部分,相邻电场产生体211的相对面中的一个被绝缘部220包覆且另一个从绝缘部220露出,即形成半包覆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20具有生产成本低、利于成型多样结构、安全性高、便于简化装配等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多个电极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高电位单元和至少一个低电位单元,多个所述电极单元间隔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高电位单元和所述低电位单元交替排列,相邻所述电极单元之间形成除尘风道;
其中,每个所述电极单元包括导电部和绝缘部,所述导电部包括电场产生体和导电端,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绝缘部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绝缘部包覆所述电场产生体的一部分,相邻所述电场产生体的相对面中的一个被所述绝缘部包覆且另一个从所述绝缘部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极单元沿所述电极单元的厚度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电极单元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相对的两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电极单元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环且另一个上设有插入所述定位环内的定位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有端部定位结构,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电极单元上的定位环或定位凸起与所述端部定位结构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位单元和所述低电位单元为分别多个,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
高电位导电件,所述高电位导电件分别与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相连;
低电位导电件,所述低电位导电件分别与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位单元的一端为由其导电部构造成的导电端且另一端为由其绝缘部构造成的绝缘端;
所述低电位单元的一端为由其导电部构造成的导电端且另一端为由其绝缘部构造成的绝缘端;
其中,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朝向所述框架的一侧,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朝向所述框架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位导电件设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一侧,所述高电位导电件分别与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相连;
所述低电位导电件设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另一侧,所述低电位导电件分别与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
第一定位件,所述高电位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别与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配合;
第二定位件,所述低电位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与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齿且相邻所述第一定位齿之间形成第一齿槽,所述高电位导电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且从多个所述第一齿槽露出,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齿配合在相邻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之间;
所述第二定位件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齿且相邻所述第二定位齿之间形成第二齿槽,所述低电位导电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且从多个所述第二齿槽露出,每个所述第二定位齿配合在相邻高低位单元的导电端和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每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均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件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每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每个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均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螺柱,多个所述第一螺柱分别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安装于所述框架;
所述第二定位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螺柱,多个所述第二螺柱分别通过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安装于所述框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有围绕所述第一定位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挡筋和围绕所述第二定位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挡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挡筋包括第一直挡筋和两个第一角挡筋,所述第一直挡筋沿所述第一定位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止挡在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一角挡筋分别止挡在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侧的两个拐角处;
多个所述第二挡筋包括第二直挡筋和两个第二角挡筋,所述第二直挡筋沿所述第二定位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止挡在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角挡筋分别止挡在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侧的两个拐角处。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一侧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槽,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分别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槽;
所述框架的所述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固定槽,多个所述低电位单元的导电端和多个所述高电位单元的绝缘端分别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被构造成围绕多个所述电极单元设置的矩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单元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电极单元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电极单元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绕折弯轴线折弯成弧形,所述折弯轴线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框架的中心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框座;
框底,所述框底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框座且与所述框座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每个所述电极单元的两端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座和所述框底中的一个上设有卡扣且另一个上设有卡台,所述卡扣卡合于所述卡台。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座和所述框底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柱且另一个上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限位筒。
21.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电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部,所述导电部包括电场产生体和导电端;
绝缘部,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绝缘部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绝缘部包覆所述电场产生体的一部分。
CN201921348410.XU 2019-08-19 2019-08-19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Active CN211636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8410.XU CN211636938U (zh) 2019-08-19 2019-08-19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8410.XU CN211636938U (zh) 2019-08-19 2019-08-19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6938U true CN211636938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8410.XU Active CN211636938U (zh) 2019-08-19 2019-08-19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6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9702A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CN110639701A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CN110639703A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US10744516B2 (en) Electrostatic dust collecting module an electrostatic air purifier thereof
US9457118B2 (en) Corona discharge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1040298B1 (ko) 제전장치 및 방전모듈
CN107559965B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105536995A (zh) 一种静电式净化器除尘结构
CN211636937U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CN211636938U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JP3622600B2 (ja) 電気集塵装置
KR20110002365U (ko) 전기 집진기용 터미널
CN213943531U (zh) 静电除尘装置
CN213700326U (zh) 静电除尘装置
CN113207215A (zh) 一种针尖阵列与dbd组合放电装置
CN112212450A (zh) 电净化组件、空气净化设备
CN211865443U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WO2021258522A1 (zh) 静电除尘装置
CN217929149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07575940B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KR102583486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WO2017177746A1 (zh) 一种离子化集尘装置
EP4084243A1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CN213331606U (zh) 台式风扇
CN215197591U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