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9953U -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9953U
CN211629953U CN201921765639.3U CN201921765639U CN211629953U CN 211629953 U CN211629953 U CN 211629953U CN 201921765639 U CN201921765639 U CN 201921765639U CN 211629953 U CN211629953 U CN 211629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slot
layer
hybrid
win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56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oongson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oongson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oongson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oongson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56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9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9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9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包括分布在至少6层绕组层中的三相混合绕组结构,每相所述混合绕组结构由2条绕组支路构成,所述绕组支路由均匀分布在各绕组层的多个绕组元件构成,且形成相邻绕组元件交替地分布在同一个槽和相邻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实现自动化插线,便于连接,简化连接线工艺,大大简化绕组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绕组结构端部占据的空间尺寸,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绕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背景技术
从长远来看,小型化、高速化将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小型化必然要求电机功率密度有大幅度提升;高功率密度带来的是对电机散热要求的提升,使用油冷却方式可以明显改善电机的散热,尤其应用在扁铜线绕组的电机上。
扁线电机与圆线电机的区别在于铜线的成形方式,扁线有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一般圆线电机的槽满率为40%左右,而扁线电机的槽满率能达到60%以上。槽满率的提升意味着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填充更多的铜线,电机的电阻越低,相同电流下,铜损耗越低。对比圆线电机,扁线电机槽内的铜导体之间接触面积大,热导性能更好。
现有的一种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在每槽导体层数为4,6,8…且并联支路为偶数时,由于最小线圈单元的相邻元件是分布在同一层的,双层波绕组结构包括分别分布在不同层的元件,位于不同层中的元件的电感值是不同的,最小线圈单元自身内部是非自平衡的,无法通过改变各最小线圈单元之间的串并联方式来实现多功率等级的功率更改。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大大简化绕组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绕组结构端部占据的空间尺寸。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至少6层绕组层中的三相混合绕组结构,每相所述混合绕组结构由2条绕组支路构成,所述绕组支路由均匀分布在各绕组层的多个绕组元件构成,且形成相邻绕组元件交替地分布在同一个槽和相邻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均位于最内层的绕组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均位于最外层的绕组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位于最内层的绕组层或者最外层的绕组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的节距不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为U型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组支路的焊接端的节距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相混合绕组结构分布在72槽8极或72槽12极的绕组中。
本实用新型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实现自动化插线,便于连接,简化连接线工艺,大大简化绕组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绕组结构端部占据的空间尺寸,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72槽6层8极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的三相绕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72槽6层8极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72槽6层12极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的三相绕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72槽6层12极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包括分布在至少六层绕组层中的三相混合绕组结构,每相混合绕组结构包括由多个绕组单元组成的2条绕组支路。每条绕组支路上的绕组单元分布在6对极中,每个极下分布的绕组单元数有差异。一条绕组支路在8个极下的绕组单元数分布为:9个,6个,6个,6个,9个,12个,12个,12个,另外一条绕组支路对应极下的绕组单元数分布为:9个,12个,12个,12个,9个,6个,6个,6个。2条绕组支路在不同的绕组层形成均匀对称分布。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绕组元件有共用同一个槽,也有相隔一个槽,交替连接成一条完整的绕组支路。每条绕组支路包括U型的引出线端和焊接端。各绕组支路的焊接端的节距相等,便于实现自动化插线。各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布置在最外层的绕组层且相隔1个槽,便于连接,简化连接线工艺。
例如,可以将2条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分别布置在第1槽和第3槽的第一层绕组层(如图1所示U1和U2为支路引出线标识),这样大大简化绕组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绕组结构端部占据的空间尺寸。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绕组结构的连接示意图,以U相叠绕组为例(V、W相与U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U相1支路绕组包括由72个单元绕组串联形成的绕组支路,该绕组1条支路从图1中U1位置处绕进去,最后从X1位置处输出至三相中心点。1条支路串联连接经过的槽号为:1→10→19→10→20→29→38→29→39→48→57→48→57→66→3→66→2→11→20→11→19→28→37→28。另外一条支路串联经过的槽号为:3→12→21→12→21→30→39→30→38→47→56→47→56→47→37→46→55→46→55→64→1→64→56→65→2→65。各条支流绕组元件通过混合连接形式串联起来,并使得各条支路达到平衡。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72槽12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的展开图,包括分布在至少六层绕组层中的三相混合绕组结构。每相混合绕组结构包括由6个绕组单元组成的2条绕组支路。6个绕组单元一一对应分布在6对极下。每个绕组单元有6个绕组,通过混合连接方式串联在一起。每条绕组支路贯串了对应相的所有槽号,同时一个极下绕组分布在相邻槽内的不同奇偶层。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绕组元件之间相隔一个绕组层。每条绕组支路包括U型的引出线端和焊接端。各绕组支路的焊接端的节距相等,便于实现自动化插线。各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布置在最外层的绕组层且分布在相邻槽,便于连接,简化连接线工艺。各绕组支路的星点线端布置在最外层的绕组层且分布在相邻槽,便于连接,简化连接线工艺。
例如,可以将2条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分别布置在第1槽和第2槽的第一层绕组层(如图3所示U1和U2为支路引出线标识),这样大大简化绕组端部异形线的结构布局,减少绕组结构端部占据的空间尺寸。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绕组结构的连接示意图,以U相叠绕组为例(V、W相与U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U相1支路绕组包括由6个单元绕组串联形成的绕组支路,该绕组1条支路从图1中U1位置处绕进去,1个单元绕组贯串的槽号为:1→7→14→8,另外5个单元对称分布方式串联,最后从X1位置处输出至三相中心点。
本实用新型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该汽车电机功率密度大、体积小,易于实现汽车的小型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至少6层绕组层中的三相混合绕组结构,每相所述混合绕组结构由2条绕组支路构成,所述绕组支路由均匀分布在各绕组层的多个绕组元件构成,且形成相邻绕组元件交替地分布在同一个槽和相邻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均位于最内层的绕组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均位于最外层的绕组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位于最内层的绕组层或者最外层的绕组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的节距不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绕组支路的引出线端为U型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绕组支路的焊接端的节距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混合绕组结构分布在72槽8极或72槽12极的绕组中。
CN201921765639.3U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Active CN211629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5639.3U CN211629953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5639.3U CN211629953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9953U true CN211629953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3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5639.3U Active CN211629953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99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7094B (zh) 一种72槽6层以上扁铜线叠绕组结构、新能源汽车
CN114204708B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CN112421814A (zh) 扁线发卡定子结构及电机
CN110829659A (zh) 一种发卡绕组式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0608719U (zh)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扁线定子
CN115498794A (zh) 电机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动力装置
CN113241869B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N212278005U (zh)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3的扁铜线绕组结构及电机
CN113783337A (zh) 一种多层扁线绕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113809857A (zh) 一种多层发卡式扁线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1629953U (zh)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
CN110855045A (zh)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
CN111541330A (zh)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3的扁铜线绕组结构及电机
CN211183583U (zh) 一种多层等距的扁铜线驱动电机电枢绕组结构
CN114825717A (zh) 一种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WO2021077641A1 (zh) 一种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
CN212231200U (zh) 一种72槽8极扁铜线绕组结构
CN211127359U (zh) 一种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
CN110768410A (zh)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扁线定子
CN218771485U (zh) 一种多层扁线绕组及定子组件
CN215897414U (zh) 多层扁线绕组定子组件及电机
WO2021120361A1 (zh) 一种 72 槽 8 极扁铜线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
CN217063428U (zh) 一种新型定子组件
CN109510356B (zh) 一种三相扁线电机定子绕组
CN114337009B (zh) 定子组件、电机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