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5555U - 一种蓄水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水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5555U
CN211625555U CN202020196334.1U CN202020196334U CN211625555U CN 211625555 U CN211625555 U CN 211625555U CN 202020196334 U CN202020196334 U CN 202020196334U CN 211625555 U CN211625555 U CN 211625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nge material
phase change
water separator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63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潇
刘春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Hongpei Softwar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Fe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Fe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Fe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63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5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5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5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水容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布置有上分水器和下分水器;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上分水器与所述下分水器之间形成有容纳腔体;在所述上分水器和所述下水分器之间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穿过所述容纳腔体;在所述容纳腔体内布置有相变材料。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蓄水容器,在导水管的四周布置有相变材料,在蓄能时,水流经过导水管,相变材料与导水管内的水进行热量交换,相变材料蓄能,实现水与相变材料的组合蓄能;在释能时,水流排出导水管,同时相变材料中的能量也被水流带出,实现水与相变材料组合释能,提高了蓄能释能的性能,可以减小蓄水容器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蓄水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蓄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水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一般采用蓄能(蓄冷或蓄热)的方式在用电低谷时蓄能,在用电高峰时,再将所蓄的能量通过水释放出来,以向用户供冷或供热。
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仅通过水或冰进行蓄能,其蓄能量有限,所以普通的蓄水罐或蓄水槽体积很大,需要蓄很多的水才能满足供冷或供热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蓄能性能,可以减小体积的蓄水容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水容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布置有上分水器和下分水器;
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上分水器与所述下分水器之间形成有容纳腔体;
在所述上分水器和所述下水分器之间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穿过所述容纳腔体;
在所述容纳腔体内布置有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水管的四周都布置有所述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分水器与所述下分水器之间间隔地连接有两条以上的所述导水管;
在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导水管之间都布置有所述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任意两条所述导水管为同程管。
进一步地,所述上分水器具有上连接端口,每条所述导水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端口连接;
所述下分水器具有下连接端口,每条所述导水管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连接端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为封装的相变材料体。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体呈球形或条形或圆柱形。
进一步地,在垂直方向上,所述相变材料体填充满所述容纳腔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水容器,在导水管的四周布置有相变材料,在蓄能时,水流经过导水管,相变材料与导水管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相变材料蓄能,实现水与相变材料的组合蓄能;在释能时,水流排出导水管,同时相变材料中的能量也被水流带出,实现水与相变材料组合释能,提高了蓄能释能的性能,可以减小蓄水容器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水容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两条以上的导水管为同程管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
相变材料主要包括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和复合相变材料三类。其中,无机类相变材料主要有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或合金类等;有机类相变材料主要包括石蜡、醋酸和其他有机物;复合相变材料由几种不同的相变材料复合而成,它既能有效克服单一的无机物或有机物相变储热材料存在的缺点,又可以改善相变材料的应用效果以及拓展其应用范围。
相变材料根据需要直接加工成型为所需形状,也可以混入建筑材料中成型所需形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水容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中布置有上分水器2和下分水器3。
在壳体1内位于上分水器2与下分水器3之间形成有容纳腔体10。
在上分水器2和下水分器3之间连接有导水管4,导水管4穿过容纳腔体10。
在容纳腔体10内布置有相变材料5。容纳腔体10可以为密闭腔体,也可以为顶部具有开口的腔体。
导水管4连通在上分水器2和下分水器3之间用于走水。相变材料5填充在容纳腔体10内,其布置在导水管4周围。相变材料5可以为固体,也可以为液体,直接倒入容纳腔体10内即可使用。
在用电低谷时,蓄水容器开始蓄能:
蓄冷时,水经下分水器3进入,经导水管4流动,然后经上分水器2流出。在该过程中,水中的冷量会被相变材料5充分吸收存储。
蓄热时,水经上分水器2进入,经导水管4流动,然后经下分水器3流出。在该过程中,水中的热量被相变材料5充分吸收存储。
在用电高峰时,蓄水容器开始释能:
释冷时,水经下分水器3流出向用户供冷。在该过程中,相变材料5存储的冷量被导水管4中的水带出,增加了释冷的冷量,提高了制冷效果。
释热时,水经上分水器2流出向用户供热。在该过程中,相变材料5存储的热量被导水管4中的水带出,增加了释热的热量,提高了制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水容器,可以通过改变导水管4的直径和数量,来改变容水体积,以满足蓄能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水容器,可以在壳体1内间隔布置多根导水管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水容器,可以通过改变导水管4的形状来提高与相变材料5的换热效果,例如将导水管4设置为弯曲状或波浪状。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水容器,通过在导水管4的四周的容纳腔体10内布置相变材料5,在蓄能时,水流经过导水管4,相变材料5与导水管4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相变材料5蓄能,实现水与相变材料5的组合蓄能;在释能时,水流经导水管4排出,同时相变材料5中的能量也被水流带出,实现水与相变材料5组合释能,提高了蓄能释能的性能,可以减小蓄水容器体积。
较佳地,在导水管4的四周都布置有相变材料5,在导水管4与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也填充有相变材料5,进一步提高蓄能效果。
较佳地,如图1-3所示,在上分水器2与下分水器3之间间隔地连接有两条以上的导水管4,在任意相邻的两条导水管4之间布置有相变材料5,进一步提高蓄能效果。
较佳地,如图3所示,连接在上分水器2与下分水器3之间的任意两条导水管4为同程管。同程管是指每条导水管4流经上分水器2与下分水器3之间的路径相同,可以实现换热均匀,利于均匀布水。在本实施例中,上分水器2的管口伸出于壳体1的一侧,下分水器3的管口伸出于壳体1的另一侧,上分水器2的管口与下分水器3的管口相对布置,使得连接在上分水器2与下分水器3之间的多条导水管4为同程管。
较佳地,如图3所示,上分水器2具有上连接端口21,每条导水管4的上端41分别与上连接端口21连接。下分水器3具有下连接端口31,每条导水管4的下端42分别与下连接端口31连接。
如此布置,实现同程管的一种布置方式,使得从每条导水管4流经上分水器2与下分水器3之间的路径相同,可以实现换热均匀。
较佳地,相变材料5为封装的相变材料体51。相变材料通过容器进行封装形成相变材料体51,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多个相变材料体51。容器可以为导热容器,例如,导热盒、导热箱。容器具有导热壳体,导热壳体围成有空腔,将相变材料填充在空腔内,即形成相变材料体。导热壳体可以为金属,例如铜壳、铝壳等。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相变材料体是由相变材料制成的物体,其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所需形状。
较佳地,相变材料体51呈球形或条形或圆柱形,方便布置相变材料体51,只需要将相变材料体51填充在相应的容纳腔体10内即可。
较佳地,在垂直方向上,相变材料体51填充满容纳腔体10。顶部的相变材料体51与上布水器2接触,底部的相变材料体51与下布水器或下布水器上的支架接触,使得相变材料体51填充满上分水器2与下分水器3之间,提高换热蓄能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水容器,在导水管的四周布置有相变材料,在蓄能时,水流经过导水管,相变材料与导水管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相变材料蓄能,实现水与相变材料的组合蓄能;在释能时,水流排出导水管,同时相变材料中的能量也被水流带出,实现水与相变材料组合释能,提高了蓄能释能的性能,可以减小蓄水容器体积。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蓄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布置有上分水器和下分水器;
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上分水器与所述下分水器之间形成有容纳腔体;
在所述上分水器和所述下水分器之间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穿过所述容纳腔体;
在所述容纳腔体内布置有相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水管的四周都布置有所述相变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分水器与所述下分水器之间间隔地连接有两条以上的所述导水管;
在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导水管之间都布置有所述相变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水容器,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条所述导水管为同程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水器具有上连接端口,每条所述导水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端口连接;
所述下分水器具有下连接端口,每条所述导水管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连接端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为封装的相变材料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体呈球形或条形或圆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方向上,所述相变材料体填充满所述容纳腔体。
CN202020196334.1U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蓄水容器 Active CN211625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6334.1U CN211625555U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蓄水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6334.1U CN211625555U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蓄水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5555U true CN211625555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1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6334.1U Active CN211625555U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蓄水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5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8243B2 (en) Thermal energy battery with enhanced heat exchange capability and modularity
CN102635948B (zh) 一种外盘蓄热模箱和冷凝换热器的组合式蓄热水箱
CN108561992A (zh) 一种复合相变蓄冷介质的蓄冷器、系统及布置方法
CN108302969B (zh) 一种分形网状相变储能装置
EP3189294B1 (en) Refrigeration 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by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N103148723A (zh) 一种金属网基波纹管式相变蓄热装置
CN100467984C (zh) 冰蓄冷装置
CN208579447U (zh) 一种复合相变蓄冷介质的蓄冷器及空调系统
CN211625555U (zh) 一种蓄水容器
CN200940970Y (zh) 热管式蓄冰融冰蓄冷装置
CN202048637U (zh) 常规空调工况强化换热相变蓄冷器
CN210801490U (zh) 蓄冷供冷一体化装置
CN101354223A (zh) 一种蓄能装置
CN106403678B (zh) 一种使用泡沫铜相变材料的移动式蓄能装置
CN206271839U (zh) 一种气液冷却一体化散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03083413U (zh) 蓄能装置和空调装置
CN106323064B (zh) 一种采用超导热管和泡沫铜相变材料的移动式蓄能装置
CN206056364U (zh) 采用泡沫铜相变材料的新型相变蓄热器
CN204730463U (zh) 一种相变储能扩容水箱
CN104697254A (zh) 储液罐
CN111351165B (zh) 一种隔间分形蓄冰槽
WO2006111042A1 (fr) Materiau de stockage de chaleur a temperature moderee, element de stockage de chaleur et dispositif d’accumulation et de liberation de chaleur
CN206583015U (zh) 一种相变蓄冷系统
CN210625029U (zh) 一种蓄冰装置
CN110285701A (zh) 渐变格栅相变蓄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8

Address after: 541004 No. 1-1-2, building 98, Ganluan Road, Qixing District,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ilin Hongpei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41004 2-5-4 14 room, Luan Xi District, Yifeng Road, Seven Star District, Guil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Guilin Fe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