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5335U - 一种新型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5335U
CN211625335U CN201922278998.2U CN201922278998U CN211625335U CN 211625335 U CN211625335 U CN 211625335U CN 201922278998 U CN201922278998 U CN 201922278998U CN 211625335 U CN211625335 U CN 211625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burner
cylinder
hol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89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平
黄建锋
王海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ardensun Furna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ardensun Furna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ardensun Furna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ardensun Furna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789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5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5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5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取暖器,涉及取暖器领域,该新型取暖器包括燃烧器和散热筒,散热筒与燃烧器连接,且散热筒的内腔与燃烧器的发热部对应设置,散热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与散热筒的内腔连通的散热孔,在散热筒的一端到散热筒的另一端的方向上,散热孔沿散热筒的周向螺旋延伸。该新型取暖器能够有效的解决散热效率低和散热均匀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取暖器。
背景技术
燃气取暖器包括燃烧器和火筒,燃烧器产生的热量通过火筒传递到外部环境中。但是现有技术中,热量在传递到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散热效率低,并且散热均匀性差,导致外部环境的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取暖器,其能够该新型取暖器能够有效的解决散热效率低和散热均匀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取暖器,包括燃烧器和散热筒,所述散热筒与所述燃烧器连接,且所述散热筒的内腔与所述燃烧器的发热部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筒的内腔连通的散热孔,在所述散热筒的一端到所述散热筒的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散热孔沿所述散热筒的周向螺旋延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筒为圆柱结构,所述散热筒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连接,所述散热孔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在所述散热筒靠近所述燃烧器的一端到所述散热筒的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与所述燃烧器连接的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位于所述散热筒与所述燃烧器之间,所述连接盘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边缘朝靠近所述散热筒的方向上凸设有环形的连接壁,所述散热筒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且与所述连接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卡盘,所述连接盘位于所述卡盘与所述燃烧器之间,所述卡盘靠近所述连接盘的一侧凸设有卡挡部,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燃烧器靠近所述连接盘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卡挡部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并抵接于所述燃烧器的顶壁,以使所述卡盘、所述连接盘和所述燃烧器相对固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盘为环形结构,所述卡盘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散热筒的部分用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连接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挡部包括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卡盘连接,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第一挡片远离所述卡盘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挡片相对于所述第一挡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挡片朝靠近所述卡盘中部的方向延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筒状结构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套设于所述散热筒的外部,所述保护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盘连接,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盘靠近所述保护罩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角,所述保护罩的部分卡设于所述连接角内且与所述连接角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容置筒,所述燃烧器与所述容置筒连接,且所述燃烧器位于所述容置筒内,所述容置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置筒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和凸设在底盘上的凸起,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容置筒的底壁上,所述凸起与所述容置筒的底壁连接,以使所述底盘与所述容置筒的底壁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进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取暖器,散热筒的内腔对燃烧器的发热部对应设置,燃烧器加热产生的热气流能够进入到散热筒的内腔,散热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与散热筒的内腔连通,散热孔能够使热气流运动到外部环境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散热效率。另外,沿散热筒的周向螺旋延伸的散热孔的形状与热气流的螺旋上升轨迹相同,热气流能够从散热孔的各个部位均匀的流动至外部环境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散热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取暖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取暖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取暖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新型取暖器;11-燃烧器;111-第二安装孔;112-第四安装孔;12-散热筒;121-散热孔;1211-第一孔壁;1212-第二孔壁;13-连接盘;131-第一连接孔;132-第一安装孔;133-第三安装孔;14-连接壁;15-卡盘;151-第二连接孔;16-卡挡部;161-第一挡片;162-第二挡片;17-保护罩;171-通气孔;18-连接角;19-容置筒;191-进气孔;192-通风孔;21-底座;211-底盘;212-凸起;213-进风通道;22-铝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取暖器1,该新型取暖器1包括燃烧器11和散热筒12,散热筒12与燃烧器11连接,且散热筒12的内腔与燃烧器11的发热部对应设置,散热筒12的筒壁上设置有与散热筒12的内腔连通的散热孔121,在散热筒12的一端到散热筒12的另一端的方向上,散热孔121沿散热筒12的周向螺旋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筒12的内腔与燃烧器11的发热部对应设置,可以散热筒12的端部直接延伸至燃烧器11的发热部。也可以是散热筒12的端部位于燃烧器11的外部,散热筒12的内腔与燃烧器11的燃烧室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燃烧器11加热形成的热气流能够进入到散热筒12的内腔,再通过散热孔121扩散到外部环境中,散热孔121能够提高热气流的扩散效率,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新型取暖器1的散热效率。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环境中,热气流在散热筒12内部上升时,会沿着散热筒12的内壁螺旋上升,在本实施例中,沿散热筒12周向螺旋延伸的散热孔121的形状与热气流的螺旋上升轨迹相同,热气流能够从散热孔121的各个部位均匀的运动至外部环境中,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散热均匀性。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筒12为圆柱结构,散热筒12的一端与燃烧器11连接,散热孔121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1211和第二孔壁1212,在散热筒12靠近燃烧器11的一端到散热筒12的另一端的方向上,第一孔壁1211和第二孔壁121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新型取暖器1在图1的放置状态下,热气流会朝上方流动,热气流沿散热筒12的长度方向上升的过程中,散热筒12的上部积聚的热气流会多于散热筒12下部积聚的热气流,导致散热筒12上部的温度高于散热筒12下方的温度。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新型取暖器1在图1的放置状态下,从散热筒12的下方到散热筒12的上方的方向上,第一孔壁1211和第二孔壁121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样,上方积聚较多的热气流能够通过更大的间距扩散到外部环境中,而下方积聚较少的热气流能够通过更小的间距扩散到外部环境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的均匀性。也就是说,热气流较多的部分扩散较快,热气流较少的部分扩散较慢,整体上保持更好的散热均匀性,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新型取暖器1还包括伞形的铝盖22,铝盖22的凹侧与散热筒12远离燃烧器11的一端连接,铝盖22能够对从散热筒12散发出的热辐射进行反射,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供暖效果。
请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新型取暖器1还包括与燃烧器11连接的连接盘13,连接盘13位于散热筒12与燃烧器11之间,连接盘13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31,第一连接孔131的边缘朝靠近散热筒12的方向上凸设有环形的连接壁14,散热筒12的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孔131内且与连接壁14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壁14对散热筒12具有限位作用,能够减少散热筒12出现晃动的概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筒12的侧壁与连接壁14贴合,并且散热筒12的侧壁与连接壁14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散热筒12的安装和更换。
请参照图1、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新型取暖器1还包括卡盘15,连接盘13位于卡盘15与燃烧器11之间,卡盘15靠近连接盘13的一侧凸设有卡挡部16,连接盘1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2,燃烧器11靠近连接盘13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11,卡挡部16用于穿过第一安装孔132和第二安装孔111,并抵接于燃烧器11的顶壁,以使卡盘15、连接盘13和燃烧器11相对固定。
请参照图1、图3、图4和图5,卡挡部16穿过第一安装孔132和第二安装孔111后,燃烧器11的顶壁能够对卡挡部16进行止位,这样使得卡盘15、连接盘13和燃烧器11能够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燃烧器11的顶壁是指新型取暖器1在图1放置状态下,燃烧器11上部的外壁。
请参照图4,需要说明的是,卡挡部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挡部16均设置在连接盘13的边缘,并且多个卡挡部16沿连接盘13的周向间隔分布,这样,能够提高卡盘15、连接盘13和燃烧器11之间的固定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可以拨动卡挡部16,使得卡挡部16脱离燃烧器11的顶壁,这样,工作人员可以移动卡盘15,将卡挡部16从第一安装孔132和第二安装孔111移除,从而使得卡盘15、连接盘13和燃烧器11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具体的,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卡挡部16包括第一挡片161和第二挡片162,第一挡片161与卡盘15连接,第二挡片162与第一挡片161远离卡盘15的一端连接,第二挡片162相对于第一挡片161倾斜设置,且第二挡片162朝靠近卡盘15中部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第二挡片162与燃烧器11的顶壁进行抵接。同时,第一挡片161和第二挡片162均为片状结构,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在拆卸过程中,更容易拨动第一挡片161和第二挡片162。
请参照图3和图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盘13上还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33,燃烧器11上还设置有第四安装孔112,螺栓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133和第四安装孔112,能够进一步使得连接盘13和燃烧器11相对固定,降低连接盘13和燃烧器11之间出现松动的概率。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卡盘15为环形结构,卡盘15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131的位置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51,散热筒12的部分用于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151和第一连接孔131,并与连接壁1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151即为环形结构中部的通孔。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卡盘15和连接盘13均套设在散热筒12的外部,这样,卡盘15不会对散热筒12与连接盘13之间的连接造成影响。
请参照图1、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新型取暖器1还包括筒状结构的保护罩17,保护罩17套设于散热筒12的外部,保护罩17的一端与连接盘13连接,保护罩17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17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17能够对散热筒12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人员直接触碰到散热筒12,能够有效的提高安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17同样选用圆柱结构。
请参照图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通气孔171均由钢丝卷制而成。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17是由多层钢丝堆叠而成,相邻的钢丝焊接在一起。
请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盘13靠近保护罩17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角18,保护罩17的部分卡设于连接角18内且与连接角18连接。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保护罩17与连接盘1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角18焊接在连接盘13上。连接角1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角18沿保护罩17的周向间隔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角18为直角结构,便于连接角18的两个内壁分别与保护罩17的侧壁和底壁贴合,有利于保护罩17与连接角18之间的安装。
请参照图7和图8,并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新型取暖器1还包括容置筒19,燃烧器11与容置筒19连接,且燃烧器11位于容置筒19内,容置筒19上设置有与容置筒19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孔191。这样,容置筒19能够对燃烧器11起到保护作用,减少燃烧器11受到其它物体磕碰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在容置筒19内放置储存盒,燃烧器11放置在储存盒内,存储盒进一步对燃烧器11进行保护。另外,控制燃烧器11的控制元件和相关的连接电线也可以放置在存储盒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筒19还能够设置煤气罐,煤气罐中的煤气为燃烧器11提供燃烧原料。
请参照图1、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新型取暖器1还包括底座21,底座21包括底盘211和凸设在底盘211上的凸起212,进气孔191设置在容置筒19的底壁上,凸起212与容置筒19的底壁连接,以使底盘211与容置筒19的底壁之间形成与进气孔191连通的进风通道213。
可以理解的是,凸起212与容置筒19的底壁连接后,底盘211与容置筒19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隙即为与进气孔191连通的进风通道213。
也就是说,燃烧器11燃烧过程中需要的空气可以经过进风通道213和进气孔191进入到容置筒19的内部,从而进入到燃烧器11的内部。
请参照图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筒19的底壁为环形结构,这样,该容置筒19的底壁能够用于卡持煤气罐。并且,凸起212与容置筒19的底壁连接后,凸起212能够封闭容置筒19的底壁中部的通孔,并且凸起212也能够对煤气罐起到支撑作用。
请参照图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筒19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容置筒19连通的通风孔192,外部的空气也可以通过通风口进入到容置筒19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和散热筒,所述散热筒与所述燃烧器连接,且所述散热筒的内腔与所述燃烧器的发热部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筒的内腔连通的散热孔,在所述散热筒的一端到所述散热筒的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散热孔沿所述散热筒的周向螺旋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筒为圆柱结构,所述散热筒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连接,所述散热孔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在所述散热筒靠近所述燃烧器的一端到所述散热筒的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与所述燃烧器连接的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位于所述散热筒与所述燃烧器之间,所述连接盘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边缘朝靠近所述散热筒的方向上凸设有环形的连接壁,所述散热筒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且与所述连接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卡盘,所述连接盘位于所述卡盘与所述燃烧器之间,所述卡盘靠近所述连接盘的一侧凸设有卡挡部,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燃烧器靠近所述连接盘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卡挡部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并抵接于所述燃烧器的顶壁,以使所述卡盘、所述连接盘和所述燃烧器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为环形结构,所述卡盘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散热筒的部分用于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连接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挡部包括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卡盘连接,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第一挡片远离所述卡盘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挡片相对于所述第一挡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挡片朝靠近所述卡盘中部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筒状结构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套设于所述散热筒的外部,所述保护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盘连接,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靠近所述保护罩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角,所述保护罩的部分卡设于所述连接角内且与所述连接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容置筒,所述燃烧器与所述容置筒连接,且所述燃烧器位于所述容置筒内,所述容置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置筒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取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和凸设在底盘上的凸起,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容置筒的底壁上,所述凸起与所述容置筒的底壁连接,以使所述底盘与所述容置筒的底壁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进风通道。
CN201922278998.2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新型取暖器 Active CN211625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8998.2U CN211625335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新型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8998.2U CN211625335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新型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5335U true CN211625335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0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8998.2U Active CN211625335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新型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5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7077B (zh) 电路模块的散热结构和变频空调室外机
US10595677B2 (en) Portable biomass stove
US20130195638A1 (en) Centrifugal fan
CN211502978U (zh) 一种应用于取暖器内的热反射结构
CN211625335U (zh) 一种新型取暖器
JP201200241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11059610A (zh) 一种应用于取暖器内的反射板
CN205251272U (zh) 烹饪锅具
CN211502994U (zh) 一种能够提高气罐利用率的反射板
CN211345586U (zh) 空调室外机的外壳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JP6484202B2 (ja) 赤外線温風暖房機
CN209391656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底座
CN210425144U (zh) 电磁炉
CN210197714U (zh) 带防护罩的热交换器及热水器
CN20883642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组件
US20180374592A1 (e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dissipating heat by natural convection, for packaging for transporting and/or storing radioactive materials
JP6648206B2 (ja) 放熱フィン、ヒートシンク及び照明器具
CN211876378U (zh) 换热器和燃气设备
CN208479980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组件
US20100050579A1 (en) Filter housing structure of projector
CN205729028U (zh) 烹饪锅具
JP5425125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20031069A (ja) 放熱フィン、ヒートシンク及び照明器具
CN215127426U (zh) 烹饪器具
EP3503676A1 (fr) Piece de support destinee a recevoir au moins un element fonctionnel d'une table de cuiss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