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3473U - 一种风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3473U
CN211623473U CN201922332536.4U CN201922332536U CN211623473U CN 211623473 U CN211623473 U CN 211623473U CN 201922332536 U CN201922332536 U CN 201922332536U CN 211623473 U CN211623473 U CN 211623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air door
connecting rod
air
ope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25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继春
白志鹏
闫丽红
朱加峰
孙嘉龙
丁瑞
王良
刘峰
贺鹏
张泽
贾勇峰
程明
王喆
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ianhe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Luan Mining Group Co Ltd
SCEGC No 9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ianhe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Luan Mining Group Co Ltd
SCEGC No 9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ianhe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Luan Mining Group Co Ltd, SCEGC No 9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ianhe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25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3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3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3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门,涉及检测传感技术领域。该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设置在巷道内,第一风门与第二风门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风门的两个第一门板和第二风门的两个第二门板异向同步开关,第二门板的开门方向与第一风门相反;第一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风门上,第一风门开启时第一闭锁子装置阻止第二风门开启;第二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二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门上,第二风门开启时第二闭锁子装置阻止第一风门开启;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一风门远离第二风门的一方,以及第二风门远离第一风门的一方。机械闭锁装置避免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同时打开,提高了风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风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门。
背景技术
在矿井的生产系统之中,矿井通风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是矿井生产系统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能够对矿井的高效率生产、防灾抗灾能力的提升给予一定程度上的保证。
风门作为矿井通风系统中的主要设施,使用频率高。主要进回风间的通风风门使用时间长,一般不易损坏,但部分风门,特别是工作面风门,在采动矿压影响下,极易损坏,形成隐患。风门作为既要通行人员和物料,又要起隔断风流的变动性设施,管理和应用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的风门闭锁、风门材质和自动化确实有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数量多和条件限制,许多风门仍然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和隐患,特别是受矿压变形的风门,不能完全的开关,漏风严重,给通风管理,特别是调改风和系统的稳定造成隐形危险。有些风压大的地点,一个人开不了,使用各种工具开启风门或支设风门,一方面破坏风门,另一方面人为造成风门处大量风量损失。而在关闭风门时,由于风压和风门重力的共同作用,门板对门扇的撞击力大,易挤伤行人和损坏风门。所以风门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矿井的通风及运输安全,设计合理的风门位置和风门类型是值得研究的。特别是西部矿区辅助运输方式多以无轨胶轮车为主,单车运输量小,车次频繁,每车仅配一名司机,设专人开关风门不仅增加运营成本,且易出现风门挤人和车辆挤人事故。传统的手动风门,不适用于西部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
目前的矿车撞杆式自动风门通过靠近的矿车撞击缓冲器带动拉杆拉开风门,这种风门的损坏性大,不适用于大中型煤矿;气阀式自动阀门依靠压缩空气推动气缸活塞,活塞带动连杆,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来实现风门的开关,这种风门对空气要求较高,一旦进入杂质或者煤尘会造成风门闭合不紧密,使得风流出现紊乱。因此,现有的风门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门,解决了现有风门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风门,包括:第一风门、第二风门、机械闭锁装置、信号检测装置、驱动装置和报警装置;
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设置在巷道内,所述第一风门与所述第二风门间隔且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风门包括两个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风门的两个第一门板异向同步开关;
所述第二风门包括两个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风门的两个第二门板异向同步开关,且开门方向与所述第一风门相反;
所述机械闭锁装置包括:第一闭锁子装置和第二闭锁子装置;
所述第一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门上,当所述第一风门开启时,所述第一闭锁子装置阻止所述第二风门开启;
所述第一闭锁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一钢丝绳、第一重物和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固定在所述巷道上;
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的一面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后与所述第一重物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二门板旁边的所述第二门扇上,且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二门扇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转轴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一重物之间的第一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门板的宽度;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时,所述第一重物下坠,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下坠,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上升,所述第一连杆垂直于地面或与所述地面存在夹角;所述第一风门开启后带动所述第一钢丝绳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上升,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下坠,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地面平行,阻止所述第二风门开启;
所述第二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上,当所述第二风门开启时,所述第二闭锁子装置阻止所述第一风门开启;
所述第二闭锁子装置包括:第二连杆、第二钢丝绳、第二重物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固定在所述巷道上;
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门的一面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定滑轮的滑轮后与所述第二重物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门板旁边的所述第一门扇上,且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门扇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转轴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定滑轮和所述第二重物之间的第二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门板的宽度;所述第二风门关闭时,所述第二重物下坠,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下坠,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上升,所述第二连杆垂直于所述地面或与所述地面存在夹角;所述第二风门开启后带动所述第二钢丝绳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上升,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下坠,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地面平行,阻止所述第一风门开启;
所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远离所述第二风门的一方,以及所述第二风门远离所述第一风门的一方;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行人或车辆的红外信号;
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门板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开启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以及关闭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
所述报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报警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风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红外传感器之间;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报警装置电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还用于输出所述检测信号至所述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后进行报警。
可选的,所述第一风门包括:第一门框和第一门扇;
所述第一门框的外侧固定于所述巷道内;所述第一门扇的外侧与所述第一门框的内侧焊接,两个所述第一门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门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门扇内侧的一侧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风门包括:第二门框和第二门扇;
所述第二门框的外侧固定于所述巷道内;所述第二门扇的外侧与所述第二门框的内侧焊接,两个所述第二门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门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门扇内侧的一侧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延时器、电磁阀和液压子装置;
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延时器、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所述延时器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液压子装置电连接,所述液压子装置的液压杆与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门板连接;
所述红外传感器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红外信号后,输出检测信号至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输出所述检测信号至所述延时器;
所述延时器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后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输出关闭信号至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电磁阀关闭;
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子装置开启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以及关闭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
所述液压子装置用于开启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以及关闭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
可选的,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材料为钢;
所述第一门框和所述第一门扇之间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门框和所述第二门扇之间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可选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远离所述第二风门方向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巷道的两侧;
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门远离所述第一风门方向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巷道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器和报警灯;
所述声音报警器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声音报警器用于所述检测信号后播放报警语音;
所述报警灯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报警灯用于所述检测信号后闪烁灯光。
可选的,所述第一门板的四角焊接有钢板,且沿所述第一门板的对角线焊接有钢板;
所述第二门板的四角焊接有钢板,且沿所述第二门板的对角线焊接有钢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门扇或所述第一门板上开设第一小门;
所述第二门扇或所述第二门板上开设第二小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门,包括:第一风门、第二风门、机械闭锁装置、信号检测装置、驱动装置和报警装置;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设置在巷道内,第一风门与第二风门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风门包括两个第一门板,第一风门的两个第一门板异向同步开关;第二风门包括两个第二门板,第二风门的两个第二门板异向同步开关,且开门方向与第一风门相反;机械闭锁装置包括:第一闭锁子装置和第二闭锁子装置;第一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风门上,当第一风门开启时,第一闭锁子装置阻止第二风门开启;第二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二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门上,当第二风门开启时,第二闭锁子装置阻止第一风门开启;信号检测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一风门远离第二风门的一方,以及第二风门远离第一风门的一方;红外传感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第一门板、第二门板连接;报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报警装置分别设置在红外传感器与第一风门之间,以及第二风门与红外传感器之间;红外传感器与报警装置电连接。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反应及时,不易受环境影响,且红外传感器与风门间留有安全距离,可有效避免风门挤人、车辆撞击风门的事故,机械闭锁装置避免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同时打开,提高了风门的可靠性,延长了风门使用寿命;使用液压子装置驱动风门的开关,运行平稳,对风门无冲击;车辆及人员通过时,风门自动打开,通过后自动关闭,无需人力开启,方便实用,实现了无人看守,每辆车仅配一名司机即可,节省人力成本。通过延时器可自动调控风门的开启时间,车辆通过两道风门,一般不超过1分钟,明显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省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风门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门关闭时异向同步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门开启过程中异向同步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门完全开启时异向同步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机械闭锁装置的前斜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机械闭锁装置的后斜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风门开启时机械闭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风门;2、第二风门;3、第一门板;4、第一门扇;5、第一小门;6、观察窗;7、红外传感器;8、驱动装置;9、报警装置;10、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支撑杆;A、第一支杆的第二端;B、第二支杆的第二端;13、第一连杆;14、第一钢丝绳;15、第一重物;16、第二连杆;17、第二钢丝绳;18、第二重物;19、第二门扇;20、第二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风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门,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门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风门的结构图。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风门可以安装于煤矿井下巷道任何需要安设风门的地点,该风门包括:第一风门1、第二风门2、机械闭锁装置、信号检测装置、驱动装置8和报警装置9。
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2设置在巷道内,第一风门1与第二风门2间隔且平行设置。
第一风门1包括两个第一门板3,第一风门1的两个第一门板3异向同步开关,异向为两个第一门板向相反方向打开,同步为两个第一门板同时开闭。第一门板的四角焊接有钢板,且沿第一门板的对角线焊接有钢板。
第一风门1还包括:第一门框和第一门扇4。
第一门框的外侧固定于巷道内;第一门扇4的外侧与第一门框的内侧焊接,两个第一门板3对称设置,第一门板3的一侧与第一门扇4内侧的一侧活动连接。第一门框和第一门扇之间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提高密封性能。第一门框内填充密封材料防止漏风造成风流紊乱,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过,第一门框的厚度为50mm,第一门框可以由型钢焊接而成。密封材料可以采用密封胶垫。
第一门扇或第一门板上开设第一小门5,第一小门5的宽度为700毫米(mm),高度为1700mm,第一小门5用于供行人通过,第一小门带锁且可自动关闭,第一小门的正反两面各设一把手,行人可以从两面打开第一小门。第一小门的正面为第一小门远离第二风门的一面,第一小门的反面为第一小门与第二风门相对的一面。
第二风门包括两个第二门板,第二风门的两个第二门板异向同步开关,且开门方向与第一风门相反,异向为两个第二门板向相反方向打开,同步为两个第二门板同时开闭。第二门板的四角焊接有钢板,且沿第二门板的对角线焊接有钢板。
第二风门还包括:第二门框和第二门扇19。
第二门框的外侧固定于巷道内;第二门扇19的外侧与第二门框的内侧焊接,两个第二门板对称设置,第二门板的一侧与第二门扇19内侧的一侧活动连接。第二门框和第二门扇19之间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提高密封性能。第二门框内填充密封材料防止漏风造成风流紊乱,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过,第二门框的厚度为50mm,第二门框可以由型钢焊接而成。
第二门扇19或第二门板上开设第二小门,第二小门的宽度为700毫米(mm),高度为1700mm,第二小门用于供行人通过,第二小门带锁且可自动关闭,第二小门的正反两面各设一把手,行人可以从两面打开第二小门。第二小门的正面为第二小门远离第一风门的一面,第二小门的反面为第二小门与第一风门相对的一面。
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材料为钢。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门体内部充填密封材料;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之间的距离大于待通过车辆的长度。
在第一门板或第一门扇上还设有观察窗6,观察窗6的形状可以为圆形,观察窗6的直径为300mm。第二门板或第二门扇19上还设有观察窗6,观察窗6的形状可以为圆形,观察窗6的直径为300mm。
本实施例的风门还包括异向同步开关装置,异向同步开关装置用于实现两个第一门板或两个第二门板的异向同步开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门关闭时异向同步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门开启过程中异向同步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门完全开启时异向同步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图6,异向同步开关装置包括第一支杆10、第二支杆11和支撑杆12,第一支杆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门板的顶部连接,第一支杆的第二端A与支撑杆12的第一端铰接,支撑杆12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杆的第二端B铰接,第二支杆的第一端与另一个门板的顶部连接;第一支杆的第二端A和第二支杆的第二端B的水平高度均高于门板顶部。具体为:第一支杆10包括第一部分、中间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门板的顶部连接,第一部分的第二端与中间部分的第一端垂直且固定连接,中间部分的第二端与第三部分的第一端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三部分的第二端与支撑杆12的第一端铰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位于中间部分相对的两侧,第一部分垂直于门板所在平面,中间部分和第三部分平行于门板所在平面。第二支杆11包括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第四部分的第一端与另一个门板的顶部连接,第四部分的第二端与第五部分的第一端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五部分的第二端与支撑杆12的第二端铰接;第四部分垂直于门板所在平面,第五部分平行于门板所在平面。门板指第一门板或第二门板。异向同步开关装置位于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的一个侧面,优选的,第一支杆10设于风门打开时两个门板相对的一面。
机械闭锁装置包括:第一闭锁子装置和第二闭锁子装置。
第一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风门上,当第一风门开启时,第一闭锁子装置阻止第二风门开启。
第一闭锁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杆13、第一钢丝绳14、第一重物15和第一定滑轮(图7-图9中未示出);第一定滑轮固定在巷道上。第一重物15优选正方体重块或球体重块。
第一钢丝绳1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门的一面上,具体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门板3开启方向的反面门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定滑轮后与第一重物15连接。
第一连杆13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设置在一个第二门板20旁边的第二门扇19上,且第一连杆13的转动平面与第二门扇19所在平面平行;第一转轴的设置位置靠近第一连杆13的第一端。
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位于第一定滑轮和第一重物之间的第一钢丝绳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门板的宽度;第一风门关闭时,第一重物下坠,带动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下坠,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上升,第一连杆垂直于地面或与地面存在夹角;第一风门开启后带动第一钢丝绳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上升,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下坠,第一连杆与地面平行,阻止第二风门开启。
或第一连杆上第一转轴远离第一连杆第一端的一侧与位于第一定滑轮和第一重物之间的第一钢丝绳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门板的宽度;第一风门关闭时,第一重物下坠,带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下坠,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转动上升,第一连杆垂直于地面或与地面存在夹角;第一风门开启后带动第一钢丝绳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上升,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转动下坠,第一连杆与地面平行,阻止第二风门开启。
第二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二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门上,当第二风门开启时,第二闭锁子装置阻止第一风门开启。
第二闭锁子装置包括:第二连杆16、第二钢丝绳17、第二重物18和第二定滑轮(图7-图9中未示出);第二定滑轮固定在巷道上。第二重物18优选正方体重块或球体重块。
第二钢丝绳17的一端设置在第二风门的一面上,具体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门板20开启方向的反面门上,另一端穿过第二定滑轮的滑轮后与第二重物18连接。
第二连杆16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设置在一个第一门板3旁边的第一门扇4上,且第二连杆16的转动平面与第一门扇4所在平面平行;第二转轴的设置位置靠近第二连杆16的第一端。
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位于第二定滑轮和第二重物之间的第二钢丝绳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门板的宽度;第二风门关闭时,第二重物下坠,带动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下坠,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上升,第二连杆垂直于地面或与地面存在夹角;第二风门开启后带动第二钢丝绳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上升,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下坠,第二连杆与地面平行,阻止第一风门开启。
或第二连杆上第二转轴远离第二连杆第一端的一侧与位于第二定滑轮和第二重物之间的第二钢丝绳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门板的宽度;第二风门关闭时,第二重物下坠,带动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下坠,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转动上升,第二连杆垂直于地面或与地面存在夹角;第二风门开启后带动第二钢丝绳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上升,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转动下坠,第二连杆与地面平行,阻止第一风门开启,参见图7-图9。
机械闭锁装置为一种纯机械式结构,不需要外部任何动力,但是由于钢丝绳的承受力,所以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m;开启其中一道风门时,通过钢丝绳和连杆将另一道风门关闭,阻止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同时开启,通过正方体重块或球体重块产生的牵引力实现风门的关闭。
信号检测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7和开闭状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7的数量为多个,开闭状态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红外传感器7的信号检测反应及时,且不易受环境影响。
红外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第一风门远离第二风门的一方,以及第二风门远离第一风门的一方;红外传感器7与驱动装置8电连接,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行人或车辆的红外信号。优选的,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4个,设置在第一风门远离第二风门方向的红外传感器为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且设置位置距离第一风门15米(m),两个第一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巷道的两侧,且对称设置;设置在第二风门远离第一风门方向的红外传感器为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且设置位置距离第二风门15m,两个第二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巷道的两侧,且对称设置。
开闭状态传感器的优选数量为4个,两个第一门板和两个第二门板各设置一个开闭状态传感器,开闭状态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开关状态。开闭状态传感器与报警装置电连接,开闭状态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为关闭状态时发送关闭信号至报警装置。
驱动装置8的驱动端与第一门板、第二门板连接;驱动装置8用于开启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以及关闭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
驱动装置包括:延时器、电磁阀和液压子装置。
红外传感器与延时器、电磁阀电连接,延时器与电磁阀电连接,电磁阀与液压子装置电连接,液压子装置的液压杆与第一门板、第二门板连接。
红外传感器还用于检测到红外信号后,输出检测信号至电磁阀控制电磁阀开启,输出检测信号至延时器。
延时器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后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输出关闭信号至电磁阀控制电磁阀关闭。本实施例中设定延时器的计时时间为20秒。
电磁阀用于通过电磁阀本身的通电和断电控制液压子装置开启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以及关闭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
液压子装置用于开启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以及关闭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液压子装置运行平稳,对风门无冲击,且可使用小功率电源进行触发控制。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延时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液压子装置。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一延时器、第一电磁阀电连接,第一延时器与第一电磁阀电连接,第一电磁阀与第一液压子装置电连接,第一液压子装置的液压杆与第一门板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开启第一风门和关闭第一风门。第一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到红外信号后,输出检测信号至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以及输出检测信号至第一延时器。第一延时器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后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输出关闭信号至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后通电,进而控制第一液压子装置开启第一风门,以及接收关闭信号后断电,进而控制第一液压子装置关闭第一风门。第一液压子装置用于开启第一风门和关闭第一风门。
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延时器、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液压子装置。第二红外传感器与第二延时器、第二电磁阀电连接,第二延时器与第二电磁阀电连接,第二电磁阀与第二液压子装置电连接,第二液压子装置的液压杆与第二门板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开启第二风门和关闭第二风门。第二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到红外信号后,输出检测信号至第二电磁阀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以及输出检测信号至第二延时器。第二延时器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后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输出关闭信号至第二电磁阀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后通电,进而控制第二液压子装置开启第二风门,以及接收关闭信号后断电,进而控制第二液压子装置关闭第二风门。第二液压子装置用于开启第二风门和关闭第二风门。
液压子装置上设有本安型按钮,本安型按钮可以手动控制液压子装置的开或关,当存在安全隐患时,可设置为手动模式,按压本安型按钮使液压子装置无法感应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进而无法打开风门,提高了风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报警装置9的数量为多个,报警装置9分别设置在红外传感器与第一风门之间,以及第二风门与红外传感器之间;红外传感器与报警装置9电连接;红外传感器还用于输出检测信号至报警装置9,报警装置9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后进行报警,接收关闭信号后停止报警。
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器和报警灯。
声音报警器与红外传感器电连接,声音报警器用于检测信号后播放报警语音。声音报警器采用本安型语音报警器,本安型语音报警器的数量为两台,声音报警器通过播放预设语音提醒行人和车辆的通行或者暂停通行。
报警灯与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报警灯用于检测信号后闪烁灯光。报警灯采用LED报警器,LED报警器的数量为两台,LED报警器通过颜色变换来提示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一台LED报警器和一台声音报警器为一对,LED报警器和声音报警器成对布置,本实施例设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之间为风门的内侧,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之外为风门的外侧,在第一风门的外侧距离第一风门5m处布置一对LED报警器和声音报警器,在第二风门的外侧距离第二风门5m处布置一对LED报警器和声音报警器。
本实施例的风门使用的红外传感器与第一风门、第二风门之间留有安全距离,采用的声音报警器,具备语言提示功能。可有效避免风门挤人和车辆撞击风门的事故,延长风门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成本。可通过红外传感器、延时器、电磁阀和液压子装置自动控制风门的开启与关闭,也可以使用本安型按钮手动控制风门的开启与关闭,具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双重控制功能,保障通行安全;减轻了劳动力,提升了运输效率,保证了生产。
本实施例风门的安装和模拟过程为:
在矿井下安装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用密封材料填充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连接处。在第一门板或第一门扇,以及第二门板或第二门扇上安装观察窗。将第一钢丝绳穿过第一定滑轮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一重物,将第二钢丝绳穿过第二定滑轮连接第二连杆和第二重物,观察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的密闭性。将语音报警器和LED报警器安装在门扇上方500mm处;设定延时器的延时时间,模拟行人或者车辆通过风门。
本实施例的风门还包括电源,电源分别与红外传感器、开闭状态传感器、延时器、电磁阀和液压子装置连接,电源用于为风门的用电设备供电。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门、第二风门、机械闭锁装置、信号检测装置、驱动装置和报警装置;
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设置在巷道内,所述第一风门与所述第二风门间隔且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风门包括两个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风门的两个第一门板异向同步开关;
所述第二风门包括两个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风门的两个第二门板异向同步开关,且开门方向与所述第一风门相反;
所述机械闭锁装置包括:第一闭锁子装置和第二闭锁子装置;
所述第一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门上,当所述第一风门开启时,所述第一闭锁子装置阻止所述第二风门开启;
所述第一闭锁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一钢丝绳、第一重物和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固定在所述巷道上;
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的一面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后与所述第一重物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二门板旁边的第二门扇上,且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二门扇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转轴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一重物之间的第一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门板的宽度;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时,所述第一重物下坠,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下坠,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上升,所述第一连杆垂直于地面或与所述地面存在夹角;所述第一风门开启后带动所述第一钢丝绳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上升,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下坠,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地面平行,阻止所述第二风门开启;
所述第二闭锁子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上,当所述第二风门开启时,所述第二闭锁子装置阻止所述第一风门开启;
所述第二闭锁子装置包括:第二连杆、第二钢丝绳、第二重物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固定在所述巷道上;
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门的一面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定滑轮的滑轮后与所述第二重物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门板旁边的第一门扇上,且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门扇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转轴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定滑轮和所述第二重物之间的第二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门板的宽度;所述第二风门关闭时,所述第二重物下坠,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下坠,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上升,所述第二连杆垂直于所述地面或与所述地面存在夹角;所述第二风门开启后带动所述第二钢丝绳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上升,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下坠,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地面平行,阻止所述第一风门开启;
所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远离所述第二风门的一方,以及所述第二风门远离所述第一风门的一方;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行人或车辆的红外信号;
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门板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开启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以及关闭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
所述报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报警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风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红外传感器之间;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报警装置电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还用于输出检测信号至所述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后进行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包括:第一门框和第一门扇;
所述第一门框的外侧固定于所述巷道内;所述第一门扇的外侧与所述第一门框的内侧焊接,两个所述第一门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门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门扇内侧的一侧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风门包括:第二门框和第二门扇;
所述第二门框的外侧固定于所述巷道内;所述第二门扇的外侧与所述第二门框的内侧焊接,两个所述第二门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门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门扇内侧的一侧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延时器、电磁阀和液压子装置;
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延时器、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所述延时器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液压子装置电连接,所述液压子装置的液压杆与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门板连接;
所述红外传感器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红外信号后,输出检测信号至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输出所述检测信号至所述延时器;
所述延时器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后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输出关闭信号至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电磁阀关闭;
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子装置开启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以及关闭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
所述液压子装置用于开启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以及关闭所述第一风门或所述第二风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材料为钢;
所述第一门框和所述第一门扇之间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门框和所述第二门扇之间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远离所述第二风门方向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门远离所述第二风门方向的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巷道的两侧;
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门远离所述第一风门方向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门远离所述第一风门方向的红外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巷道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器和报警灯;
所述声音报警器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声音报警器用于所述检测信号后播放报警语音;
所述报警灯与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报警灯用于所述检测信号后闪烁灯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的四角焊接有钢板,且沿所述第一门板的对角线焊接有钢板;
所述第二门板的四角焊接有钢板,且沿所述第二门板的对角线焊接有钢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扇或所述第一门板上开设第一小门;
所述第二门扇或所述第二门板上开设第二小门。
CN201922332536.4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风门 Active CN211623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2536.4U CN211623473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风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2536.4U CN211623473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风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3473U true CN211623473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1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2536.4U Active CN211623473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风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3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3846B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10886617A (zh) 一种风门
CN203515658U (zh) 煤矿采区用远程控制自动密闭防火装置
CN211623473U (zh) 一种风门
CN207794981U (zh) 一种组装式人防门框
CN104389263B (zh) 高速铁路桥梁挡风结构
CN109458207B (zh) 一种煤矿井下设置有行车防撞装置的风门系统
CN107034799B (zh) 一种感应式升降声屏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3111015U (zh) 渣土车卷帘门式封盖
CN203420240U (zh) 具有强制停车装置的减速带
CN209460916U (zh) 一种地下停车场充电桩防撞报警装置
CN102222380A (zh) 横向水平移动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自动检票机门禁装置
CN110671027B (zh) 一种截能式矿井爆炸波消减装置
CN202063147U (zh) 一种启闭进出风门的矿用轨道车辆控制装置
CN205956870U (zh) 一种用于隧洞交叉口的照明光线增强装置
CN204960968U (zh) 一种防突风门溜子防逆风装置
CN209586022U (zh) 一种智能巡检轨道隔门自控装置
CN108286453B (zh) 巷道风门
CN210644889U (zh) 一种固定和活动组合式挡烟垂壁
CN2263035Y (zh) 斜巷绞车联锁常闭式自动挡车栏装置
CN206205738U (zh) 一种地铁区间隔断门的轨道密封装置
CN206917519U (zh) 一种区间隔断门不对称门扇
CN202117699U (zh) 一种风窗止逆器
CN206737760U (zh) 刚性接触网受电地铁区间密闭隔断门汇流排密封结构
CN2791256Y (zh) 移动式矿井斜巷自动洒水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