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0154U - 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0154U
CN211620154U CN201922087020.8U CN201922087020U CN211620154U CN 211620154 U CN211620154 U CN 211620154U CN 201922087020 U CN201922087020 U CN 201922087020U CN 211620154 U CN211620154 U CN 211620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long
tank
inner cavit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70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Xingl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ue Huiwe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e Huiwei filed Critical Xue Huiwei
Priority to CN2019220870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0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0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0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壳体的右侧底端后侧沿左右方向螺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壳体的前侧底端沿前后方向螺接有第二连接管,还包括粗滤池,所述粗滤池设置于壳体的内腔前端左侧,曝气池,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曝气池设置于粗滤池的右侧,细滤池,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细滤池设置于曝气池的右侧,反应池,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反应池设置于细滤池的后侧。该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节省了人工进行清理的劳动力降低了工作的劳动量,对污水中的杂质清理效果强,避免了过滤物在池底淤积,且对污水处理的功能更全面,大大增强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按照其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处理方式也很多,一般可以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污水处理使得污水实现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义。
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过滤过程中需要按时人工对过滤物进行捞出,否则过滤物淤积过多就会发生堵塞,人工进行清理需要的劳动力和劳动量大,且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不能做到细化处理功能单一,要么只能进行清理废渣,要么只能沉积淤泥,从而大大降低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很难将污水一次性清理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物难以清理和污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壳体的右侧底端后侧沿左右方向螺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壳体的前侧底端沿前后方向螺接有第二连接管,还包括粗滤池,所述粗滤池设置于壳体的内腔前端左侧,曝气池,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曝气池设置于粗滤池的右侧,细滤池,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细滤池设置于曝气池的右侧,反应池,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反应池设置于细滤池的后侧,分离池,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分离池设置于反应池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粗滤池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沿前后方向螺钉连接在壳体的前侧左端,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沿前后方向螺钉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键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外壁,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沿前后方向与壳体的左侧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前后两端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壳体的顶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前侧延伸出壳体的前侧,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转轴的外壁前侧键连接,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支臂,所述支臂为两个,两个所述支臂沿左右方向分别与第一转轴的外壁前后两侧键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左侧顶端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臂焊接,卡条,若干个所述卡条沿左右方向依次呈轴对称设置于支撑架的内腔前后两侧,栅栏,所述栅栏的前后两侧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卡槽,若干个所述栅栏分别与轴对称的卡条插接。
优选的,所述曝气池包括曝气管,若干个所述曝气管呈环形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曝气管与第二连接管相通。
优选的,所述细滤池包括滑轨,若干个所述滑轨沿上下方向分别设置于壳体内腔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滤架,所述滤架设置于壳体的内腔,第一滑轮,若干个所述第一滑轮分别螺钉连接在滤架的前后两端左右两侧上下两端,且第一滑轮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滑轨插接,卡块,若干个所述卡块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于滤架内腔的四角,滤网,所述滤网为四个,所述滤网分别插接于滤架内腔四面的卡块之间,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沿前后方焊接于壳体的前端右侧顶端,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为两个,所述液压缸分别沿上下方向螺钉连接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和插接于壳体上表面右侧中心位置,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为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端中心位置与液压缸的顶端螺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沿上下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撑杆底端的左右两侧,且连接柱与滤架的底端通过绳索绑接。
优选的,所述反应池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呈环形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壳体的内腔右端后侧,所述输气管与第一连接管相通。
优选的,所述分离池包括斜挡板,所述斜挡板沿左右方向设置于壳体的内腔后端左侧底端,挡板,所述挡板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壳体内腔顶端斜挡板的左侧,滑杆,所述滑杆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杆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于壳体内腔顶端挡板的右侧,挡块,所述挡块为两个,所述挡块设置于滑杆的外壁后端,且挡块与壳体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滑块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滑杆插接,刮板,所述刮板沿左右方向焊接在两个所述滑块之间,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沿左右方向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的顶端后侧,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左右两端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壳体的顶端后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转轴的外壁左侧键连接,翻板,所述翻板位于两个所述滑杆之间与壳体的顶端后侧销轴连接,且第二转轴与翻板固定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沿左右方向与壳体的后侧顶端螺钉连接,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电机的右侧输出端外壁键连接,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与两个所述滑杆的前后两端对应位置设置于壳体的顶端,导流斗,所述导流斗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壳体的后侧,且位于翻板的底端,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滑轮的位置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的位置对应,且第三滑轮与壳体的后侧螺钉连接,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滑轮固定连接,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与壳体的后侧右端螺钉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左侧输出端与右侧的第三滑轮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通过粗滤池和细滤池对污水中的杂质处理效果好,通过曝气池增强细滤池的处理效果,通过分离池使污水中的油污与水进行分离,通过反应池对污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处理,节省了人工进行清理的劳动力降低了工作的劳动量,对污水中的杂质清理效果强,避免了过滤物在池底淤积,且对污水处理的功能更全面,大大增强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后视图。
图中:1、壳体,2、粗滤池,3、曝气池,4、细滤池,5、反应池,6、第一连接管,7、分离池,8、第二连接管,9、曝气管,10、输气管,21、第一支撑板,22、第一电机,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一转轴,26、支臂,27、支撑架,28、栅栏,29、卡条,41、第二支撑板,42、液压缸,43、第三支撑杆,44、连接柱,45、滤网,46、滑轨,47、滤架,48、卡块,49、第一滑轮,701、斜挡板,702、滑杆,703、挡块,704、滑块,705、第二滑轮,706、挡板,707、刮板,708、翻板,709、导流斗,710、第三电机,711、第三转轴,712、第三滑轮,713、第二电机,714、第四齿轮,715、第二转轴,716、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8,壳体1的右侧底端后侧沿左右方向螺接有第一连接管6,壳体1的前侧底端沿前后方向螺接有第二连接管8,还包括粗滤池2、曝气池3、细滤池4、反应池5和分离池7,粗滤池2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前端左侧,通过粗滤池2可对污水进行粗滤并对过滤物进行清理,位于壳体1的内腔曝气池3设置于粗滤池2的右侧,通过曝气池3可对污水进行曝气,避免悬浮物下沉,位于壳体1的内腔细滤池4设置于曝气池3的右侧,通过细滤池4将污水中的小颗粒污染物过滤并使过滤物与污水分离,从而方便进行清理,位于壳体1的内腔反应池5设置于细滤池4的后侧,通过向反应池5输送二氧化碳,氯气等反应剂,对污水进行酸碱度调节,消毒处理等,位于壳体1的内腔分离池7设置于反应池5的左侧,通过分离池7使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含油污水总量很小,但是总在不断产生油污的污水与油污分离。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粗滤池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一电机22、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24、第一转轴25、支臂26、支撑架27、栅栏28和卡条29,第一支撑板21沿前后方向螺钉连接在壳体1的前侧左端,第一电机22沿前后方向螺钉连接在第一支撑板2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电机22为第一齿轮23的旋转提供动力,第一齿轮23键连接在电机22的输出端外壁,第一转轴25沿前后方向与壳体1的左侧顶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一转轴25的外壁前后两端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壳体1的顶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第一转轴25的外壁前侧延伸出壳体1的前侧,通过第一转轴25旋转带动支撑架27绕着第一转轴25做轴心旋转,第二齿轮24与第一转轴25的外壁前侧键连接,且第二齿轮24与第一齿轮23啮合连接,支臂26为两个,两个支臂26沿左右方向分别与第一转轴25的外壁前后两侧键连接,支撑架27的左侧顶端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支臂26焊接,若干个卡条29沿左右方向依次呈轴对称设置于支撑架27的内腔前后两侧,通过卡槽与卡条29的配合便于对栅栏28进行拆装和更换,栅栏28的前后两侧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卡槽,若干个栅栏28分别与轴对称的卡条29插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曝气池3包括曝气管9,若干个曝气管9呈环形沿上下方向设置,曝气管9与第二连接管8相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细滤池4包括第二支撑板41、液压缸42、第三支撑杆43、连接柱44、滤网45、滑轨46、滤架47、卡块48和第一滑轮49,若干个滑轨46沿上下方向分别设置于壳体1内腔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通过滑轨46引导第一滑轮49沿着滑轨46稳定的上下移动,滤架47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若干个第一滑轮49分别螺钉连接在滤架47的前后两端左右两侧上下两端,且第一滑轮49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滑轨46插接,若干个卡块48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于滤架47内腔的四角,滤网45为四个,滤网45分别插接于滤架47内腔四面的卡块48之间,第二支撑板41沿前后方焊接于壳体1的前端右侧顶端,液压缸42的为两个,液压缸42分别沿上下方向螺钉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1的上表面和插接于壳体1上表面右侧中心位置,第三支撑杆43为两个,第三支撑杆43的底端中心位置与液压缸42的顶端螺接,连接柱44沿上下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撑杆43底端的左右两侧,且连接柱44与滤架47的底端通过绳索绑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反应池5包括输气管10,输气管10呈环形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右端后侧,输气管10与第一连接管6相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分离池7包括斜挡板701、滑杆702、挡块703、滑块704、第二滑轮705、挡板706、刮板707、翻板708、导流斗709、第三电机710、第三转轴711、第三滑轮712、第二电机713、第四齿轮714、第二转轴715和第三齿轮716,斜挡板701沿左右方向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后端左侧底端,通过斜挡板701使水流向上并通过挡板706阻挡促使油污上浮,挡板706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壳体1内腔顶端斜挡板701的左侧,滑杆702为两个,两个滑杆702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于壳体1内腔顶端挡板706的右侧,挡块703为两个,挡块703的长度与壳体1内腔翻板708的长度相同,避免翻板708与刮板707相撞,挡块703设置于滑杆702的外壁后端,且挡块703与壳体1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滑块704为两个,两个滑块704分别与两个滑杆702插接,刮板707沿左右方向焊接在两个滑块704之间,通过刮板707将水面上的油污聚拢,第二转轴715沿左右方向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1的顶端后侧,第二转轴715的外壁左右两端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壳体1的顶端后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第三齿轮716与第二转轴715的外壁左侧键连接,翻板708位于两个滑杆702之间与壳体1的顶端后侧销轴连接,通过翻板708的旋转将油污与水剥离,且第二转轴715与翻板708固定连接,第二电机713沿左右方向与壳体1的后侧顶端螺钉连接,第四齿轮714与第二电机713的右侧输出端外壁键连接,且第四齿轮714与第三齿轮716啮合连接,第二滑轮705与两个滑杆702的前后两端对应位置设置于壳体1的顶端,导流斗709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壳体1的后侧,且位于翻板708的底端,第三滑轮712为两个,两个第三滑轮712的位置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705的位置对应,且第三滑轮712与壳体1的后侧螺钉连接,第三转轴711的外壁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滑轮712固定连接,第三电机710与壳体1的后侧右端螺钉连接,第三电机710的左侧输出端与右侧的第三滑轮712固定连接,通过第三电机710为第四齿轮714提供旋转的动力。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工作时污水进入粗滤池2,通过栅栏28将污水中漂浮的垃圾和大颗粒悬浮物过滤在栅栏28之间,当粗滤池2内的过滤物淤积过多时接通第一电机22的外接电源,第一电机22驱动第一齿轮23带动第二齿轮24旋转,第二齿轮24驱动第一转轴25带动支臂26旋转,支臂26驱动支撑架27带动栅栏28旋转,栅栏28带动过滤物翻出粗滤池2的内腔,从而便于对栅栏28进行清理和更换,污水从粗滤池2进入曝气池3,通过第二连接管8将氧气输入曝气管9内对污水进行曝气,污水曝气后进入细滤池4的滤架47内,通过滤架47四周的滤网45对污水进行细滤,当滤架47内的过滤物淤积过多时接通液压缸42的外接电源,液压缸42驱动第三支撑板41带动连接柱44上升,连接柱44通过绳索提升滤架47上升,滤架47通过第一滑轮49沿着滑轨46上升,使滤架47将过滤物提出,从而便于对滤架47内的过滤物进行处理,污水进入反应池5内,通过第一连接管6将二氧化碳气体输进输气管10内,通过输气管10将气体均匀排入污水中,从而对污水的酸碱度进行调整,污水从反应池5进入分离池7,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斜挡板701使水流向上升,通过挡板706对飘在水面上的油污进行阻挡,当挡板706阻挡的油污过多时启动第三电机710,第三电机710驱动第三转轴711带动第三滑轮712旋转,第三滑轮712通过绳索驱动第二滑轮705旋转,第二滑轮705通过绳索驱动滑块704带动刮板707沿着滑杆702向后移动,通过刮板707将水面上的油污向后刮,接通第三电机713的外接电源,第三电机713驱动第四齿轮714带动第三齿轮716旋转,第三齿轮716驱动第二转轴715带动翻板708旋转,翻板708通过翻转使水面上的油污沿着翻板708向后流动,油污沿着导流斗709流走,从而使油水分离,通过该设备提高了处理效果,加快了处理效率,可根据污水种类在反应池5内通入合适的反应气体,增强了使用灵活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螺接”、“螺钉连接”、“轴承连接”、“键连接”、“过盈配合”、“固定连接”、“啮合连接”、“焊接”、“插接”、“绑接”、“销轴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8),所述壳体(1)的右侧底端后侧沿左右方向螺接有第一连接管(6),所述壳体(1)的前侧底端沿前后方向螺接有第二连接管(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粗滤池(2),所述粗滤池(2)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前端左侧;
曝气池(3),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曝气池(3)设置于粗滤池(2)的右侧;
细滤池(4),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细滤池(4)设置于曝气池(3)的右侧;
反应池(5),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反应池(5)设置于细滤池(4)的后侧;
分离池(7),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离池(7)设置于反应池(5)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池(2)包括:
第一支撑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沿前后方向螺钉连接在壳体(1)的前侧左端;
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沿前后方向螺钉连接在第一支撑板(21)的上表面;
第一齿轮(23),所述第一齿轮(23)键连接在电机(22)的输出端外壁;
第一转轴(25),所述第一转轴(25)沿前后方向与壳体(1)的左侧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5)的外壁前后两端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壳体(1)的顶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第一转轴(25)的外壁前侧延伸出壳体(1)的前侧;
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齿轮(24)与第一转轴(25)的外壁前侧键连接,且第二齿轮(24)与第一齿轮(23)啮合连接;
支臂(26),所述支臂(26)为两个,两个所述支臂(26)沿左右方向分别与第一转轴(25)的外壁前后两侧键连接;
支撑架(27),所述支撑架(27)的左侧顶端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臂(26)焊接;
卡条(29),若干个所述卡条(29)沿左右方向依次呈轴对称设置于支撑架(27)的内腔前后两侧;
栅栏(28),所述栅栏(28)的前后两侧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卡槽,若干个所述栅栏(28)分别与轴对称的卡条(29)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3)包括:
曝气管(9),若干个所述曝气管(9)呈环形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曝气管(9)与第二连接管(8)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滤池(4)包括:
滑轨(46),若干个所述滑轨(46)沿上下方向分别设置于壳体(1)内腔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
滤架(47),所述滤架(47)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
第一滑轮(49),若干个所述第一滑轮(49)分别螺钉连接在滤架(47)的前后两端左右两侧上下两端,且第一滑轮(49)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滑轨(46)插接;
卡块(48),若干个所述卡块(48)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于滤架(47)内腔的四角;
滤网(45),所述滤网(45)为四个,所述滤网(45)分别插接于滤架(47)内腔四面的卡块(48)之间;
第二支撑板(41),所述第二支撑板(41)沿前后方焊接于壳体(1)的前端右侧顶端;
液压缸(42),所述液压缸(42)的为两个,所述液压缸(42)分别沿上下方向螺钉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1)的上表面和插接于壳体(1)上表面右侧中心位置;
第三支撑杆(43),所述第三支撑杆(43)为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43)的底端中心位置与液压缸(42)的顶端螺接;
连接柱(44),所述连接柱(44)沿上下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撑杆(43)底端的左右两侧,且连接柱(44)与滤架(47)的底端通过绳索绑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5)包括:
输气管(10),所述输气管(10)呈环形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右端后侧,所述输气管(10)与第一连接管(6)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池(7)包括:
斜挡板(701),所述斜挡板(701)沿左右方向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后端左侧底端;
挡板(706),所述挡板(706)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壳体(1)内腔顶端斜挡板(701)的左侧;
滑杆(702),所述滑杆(702)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杆(702)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于壳体(1)内腔顶端挡板(706)的右侧;
挡块(703),所述挡块(703)为两个,所述挡块(703)设置于滑杆(702)的外壁后端,且挡块(703)与壳体(1)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
滑块(704),所述滑块(704)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704)分别与两个滑杆(702)插接;
刮板(707),所述刮板(707)沿左右方向焊接在两个所述滑块(704)之间;
第二转轴(715),所述第二转轴(715)沿左右方向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1)的顶端后侧,所述第二转轴(715)的外壁左右两端均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壳体(1)的顶端后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
第三齿轮(716),所述第三齿轮(716)与第二转轴(715)的外壁左侧键连接;
翻板(708),所述翻板(708)位于两个所述滑杆(702)之间与壳体(1)的顶端后侧销轴连接,且第二转轴(715)与翻板(708)固定连接;
第二电机(713),所述第二电机(713)沿左右方向与壳体(1)的后侧顶端螺钉连接;
第四齿轮(714),所述第四齿轮(714)与第二电机(713)的右侧输出端外壁键连接,且第四齿轮(714)与第三齿轮(716)啮合连接;
第二滑轮(705),所述第二滑轮(705)与两个所述滑杆(702)的前后两端对应位置设置于壳体(1)的顶端;
导流斗(709),所述导流斗(709)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壳体(1)的后侧,且位于翻板(708)的底端;
第三滑轮(712),所述第三滑轮(71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滑轮(712)的位置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705)的位置对应,且第三滑轮(712)与壳体(1)的后侧螺钉连接;
第三转轴(711),所述第三转轴(711)的外壁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滑轮(712)固定连接;
第三电机(710),所述第三电机(710)与壳体(1)的后侧右端螺钉连接,所述第三电机(710)的左侧输出端与右侧的第三滑轮(712)固定连接。
CN201922087020.8U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11620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7020.8U CN211620154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7020.8U CN211620154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0154U true CN211620154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6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7020.8U Active CN211620154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0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33219U (zh) 一种工业污水过滤装置
CN209759162U (zh) 一种用于矿业工程的废水处理装置
CN104671499A (zh) 冶炼综合污水深度处理分质回用方法
CN107381872A (zh) 一种工业污水高效处理装置
CN108264187B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水污染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设备
CN212610149U (zh) 一种河道治理净化装置
CN112850998A (zh) 一种矿场周边的污水整治处理循环净化设备
CN211620154U (zh) 一种可分层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4918235U (zh) 一种多模移动式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
CN116495922A (zh) 一种采用气体曝气的反冲式废液处理装置
CN216877999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装置
CN113680133B (zh) 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循环处理设备
CN212974293U (zh) 一种新型工业污水分类处理装置
CN209685524U (zh) 一种豆制品污水处理系统
CN114105355A (zh)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循环利用装置
CN113149373A (zh) 一种地下水治理用环保型循环抽取复灌机构
CN111003849A (zh) 一种房建工程用的污水处理循环系统
CN218435352U (zh) 一种油气田废水用环保型处理池
CN212440265U (zh) 一种污水排泥装置
CN211644852U (zh) 一种工业电镀污水处理回收装置
CN214735223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CN220703288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装置
CN113860584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2403752U (zh)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
CN214570910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撇渣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9

Address after: 610000 4-18, No. 19, West Third Section of Second Ring Road,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Xingl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021 1-7-1, no.96-1, Xinggong North Street, Tiexi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ue Huiw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