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7935U - 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7935U
CN211617935U CN201922318785.8U CN201922318785U CN211617935U CN 211617935 U CN211617935 U CN 211617935U CN 201922318785 U CN201922318785 U CN 201922318785U CN 211617935 U CN211617935 U CN 211617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ddle
supporting rod
seat cushion
connecting plate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87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建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Trad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Trad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Trad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Trad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23187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7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7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7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包括:鞍座、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板以及座管;鞍座通过角度调节组件安装于连接板上;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的一端与鞍座或连接板滑动连接,通过调整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与鞍座或连接板的连接位置,可调整所述鞍座的前倾角度。有效的解决了自行车座垫角度不可调节,影响骑行姿态以及骑手健康的技术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无需借用工具即可调节座垫角度,提高了座垫角度调节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座垫是骑手在骑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自行车配件。无论是在日常骑行还是比赛中,座垫的舒适度都会影响骑手的骑行效果。在平路或下坡骑行时,座垫可以使用正常的前倾角度,但在爬坡时,骑手的上体将更加前倾,此时对耻骨的压迫增大,急需一种能不停车也能快速调整前倾角度的座垫。对骑行者而言,座垫的高度和前倾角度至关重要,违背人体工学将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男性骑手,骑行时上体的姿势使骨盆前倾、压迫耻骨,极易引起前列腺疾病。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自行车座垫的前倾角度不能直接调整,需要使用辅助工具来调节,给骑手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用于解决现有自行车座垫角度不可调节,影响骑行姿态以及骑手健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包括:鞍座、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板以及座管;
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座管的顶部,所述鞍座通过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沿所述鞍座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所述鞍座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所述鞍座或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鞍座或所述连接板的连接位置,可调整所述鞍座的前倾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鞍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凹槽,所述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时可滑落至所述限位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凹槽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像滑槽底面表面凸出,用于限制滑块从所述滑槽中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沿所述鞍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套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孔,所述滑杆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相适配的固定块,所述滑杆滑动时所述固定块可与不同所述限位孔配合,使滑杆固定在滑套内不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为圆柱形滑杆,所述滑杆的前端设置有手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杆为V字形支杆,V字形支杆的底端与连接板滑动连接,V字形支杆的两个顶端与所述鞍座的底部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杆具有两根,两根第二支杆沿鞍座的宽度方向分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该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车架上的座垫,所述座垫为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自行车座垫包括鞍座、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板以及座管;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与所述鞍座的底部以及连接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所述鞍座或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因此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鞍座或所述连接板的连接位置,可调整所述鞍座的前倾角度,有效解决了现有自行车座垫角度不可调节,影响骑行姿态以及骑手健康的技术问题,并且本技术方案通过手动拉动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即可,无需借用工具,骑手可在骑行不停车的情况下调节座垫角度,大大提高了座垫角度调节的便捷性,特别是在自行车竞赛中能够为骑手赢得宝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所述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取掉鞍座后的俯视图;
图4为所述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取掉鞍座后的侧视图;
图5为所述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取掉鞍座后的后视图;
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取掉鞍座后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取掉鞍座后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角度调节组件
2、鞍座
3、座管
11、第一支杆
12、第二支杆
13、连接板
131、滑槽
132、限位凸块
133、限位凹槽
14、铰接件
15、滑块
17、滑杆
171、固定块
172、弹簧
18、滑套
181、限位孔
19、手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包括:鞍座2、角度调节组件1、连接板13以及座管3;所述连接板13设置于所述座管3的顶部,所述鞍座2通过所述角度调节组件1安装于所述连接板13上;自行车座垫通过座管3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1包括第一支杆11和第二支杆12,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可用于调节所述鞍座的前倾角度以及起到支撑所述鞍座2的作用,因此,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可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
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沿所述鞍座2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的一端与所述鞍座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3连接。所述连接板13可采用平板结构,该平板结构由金属、合金、硬质的塑料等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构成,用于安装角度调节组件1以及支撑鞍座2。
其中,所述第一支杆1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3滑动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支杆11与所述连接板13的连接位置,可调整所述鞍座2的前倾角度。在调整第一支杆11和第二支杆12的过程中,当第一支杆11和第二支杆12的向下倾斜角度越小,第一支杆11和第二支杆1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越长,此时,所述鞍座2向下倾斜的角度越小;第一支杆11和第二支杆12的向下倾斜角度越大,第一支杆11和第二支杆12在连接板13上的投影长度越短,此时,所述鞍座2向下倾斜的角度越大,所述向下为靠近所述连接板13的方向。
所述连接板13的上表面设置有滑槽131,所述滑槽131沿所述鞍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杆11的底部设置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与所述滑槽131滑动连接。采用滑块15与滑槽131滑动连接的方式,滑块15沿滑槽131滑动。骑手可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手或身体的压力推动鞍座2使滑块15沿着滑槽131滑动,无需停车或借助工具,保证角度调节的便捷性。
所述滑槽131内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凹槽133,所述滑块15在滑槽131内滑动时可滑落至所述限位凹槽133内。所述限位凹槽133向滑槽131底部方向凹陷,通过限位凹槽133进行固定滑块15以及第一支杆11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滑块15沿着滑槽131滑动,滑落至所述限位凹槽133内,使滑块15固定在限位凹槽133内,不易脱落,在保证角度调节的便捷性的同时保证鞍座角度的稳定性。
所述限位凹槽13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块132,所述限位凸块132向滑槽131底面表面凸出,用于限制滑块从所述滑槽中脱离。当滑块15滑落至限位凹槽133内时,为了防止滑块15不脱落,因此设置了限位凸块132,限位凸块132向滑槽131底面表面凸出,可以阻挡滑块15的脱落。所述限位凸块13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滑块15与限位凹槽133配合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支杆11为V字形支杆,V字形支杆的底端与连接板13滑动连接,V字形支杆的两个顶端与所述鞍座2的底部通过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一支杆11采用V字形结构,有多个端面或端点,方便与滑块或滑杆连接,并且可以保证第一支杆11对鞍座2支撑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支杆12具有两根,两根第二支杆12沿鞍座2的宽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二支杆12采用两根,并且沿宽度方向对应设置,保持鞍座2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保持水平,可以保证对鞍座2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13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套18,所述滑套18沿所述鞍座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杆11的底部设置有滑杆17,所述滑杆17与所述滑槽131滑动连接。所述滑套18可采用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滑杆17可采用与滑套18相适配的圆柱形结构,便于所述滑杆17在滑套18内滑动,结构简单且调节方便。
如图6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杆12为V字形支杆,V字形支杆的底端与连接板13滑动连接,V字形支杆的两个顶端与所述鞍座2的底部通过铰接件14铰接。
所述滑套18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孔181,所述滑杆17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181相适配的固定块171,所述滑杆17滑动时所述固定块171可与不同所述限位孔181配合,使滑杆17固定在滑套18内不同位置。拉动所述滑杆17带动第一支杆11运动,通过固定块171与不同的所述限位孔181配合固定在不同位置,从而调整第一支杆11的倾斜角度,所述鞍座2的倾斜角度随着第一支杆11的倾斜角度的改变而改变。所述滑杆17带动所述第一支杆11运动从而调整所述鞍座2的倾斜角度,操作简单,方便调节,并且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如图8所示,所述固定块171与所述滑杆17通过弹簧172活动连接,当拉动滑杆17时,所述固定块171通过所述弹簧172伸缩,当所述固定块171到与所述限位孔181相配合的位置时,通过弹簧172弹力将所述固定块171弹出,从而固定滑杆17的位置。所述固定块171与所述滑杆17的连接结构还可以采用具有弹性或者伸缩性的材料。
所述滑杆17为圆柱形滑杆,所述滑杆17的前端设置有手持部19。所述手持部19的设置使骑手可以快速拉动所述滑杆17调整好所述鞍座2的前倾角度,并且不需要太大的力度,进一步保证了便捷性;所述手持部19可采用圆形或椭圆形结构,便于手握。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沿所述鞍座2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的一端与所述鞍座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杆11的一端与所述鞍座2滑动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支杆11与所述鞍座2的连接位置,可调整所述鞍座2的前倾角度。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沿所述鞍座2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的一端与所述鞍座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3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杆1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3滑动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二支杆12与所述连接板13的连接位置,可调整所述鞍座2的前倾角度。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沿所述鞍座2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的一端与所述鞍座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11和所述第二支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3连接。连接方式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支杆12的一端与所述鞍座2滑动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二支杆12与所述鞍座2的连接位置,可调整所述鞍座2的前倾角度。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车架上的座垫,车架前后分别设置有车轮,所述座垫通过座管安装于车架上。所述座垫为以上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所述自行车上安装有所述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所述座垫中设有所述角度调节组件1。通过手动拉动所述第一支杆11或第二支杆12即可调节所述鞍座2的前倾角度,无需借用工具,并且,骑手可在骑行不停车的情况下调节座垫角度,大大提高了座垫角度调节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包括:鞍座、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板以及座管;
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座管的顶部,所述鞍座通过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沿所述鞍座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所述鞍座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所述鞍座或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鞍座或所述连接板的连接位置,可调整所述鞍座的前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鞍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凹槽,所述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时可滑落至所述限位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像滑槽底面表面凸出,用于限制滑块从所述滑槽中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沿所述鞍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杆的底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限位孔,所述滑杆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相适配的固定块,所述滑杆滑动时所述固定块可与不同所述限位孔配合,使滑杆固定在滑套内不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为圆柱形滑杆,所述滑杆的前端设置有手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为V字形支杆,V字形支杆的底端与连接板滑动连接,V字形支杆的两个顶端与所述鞍座的底部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具有两根,两根第二支杆沿鞍座的宽度方向分布。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车架上的座垫,所述座垫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
CN201922318785.8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Active CN211617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8785.8U CN211617935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8785.8U CN211617935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7935U true CN211617935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8785.8U Active CN211617935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7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66660A (en) Movable backrest for tandem seat motorcycles
EP1574196B1 (de) Medizinischer Gerätewagen mit einer Andockvorrichtung
US7600523B1 (en) Adjustable cane and associated method
DE10200355A1 (de) Stuhl
US1090590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everage-assisted tool and harness
JP4721607B2 (ja) 雪上滑走具
US11648439B2 (en) Exercise machine handle system
CN110816720A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CN211617935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自行车座垫及自行车
US20110084535A1 (en) Adjustable Armrest
EP3130254A1 (en) Leisure chair with a footrest unit
TWM479891U (zh) 自行車之座管總成
KR200439259Y1 (ko) 밀걸레
CN207058470U (zh) 一种卡扣按压装置
CN109367279B (zh) 一种圆珠笔
EP0749710B1 (de) Arbeitstisch für ein insbesondere medizinisches oder dentales Labor
US9371102B1 (en) Bicycle seat assembly
CN208543020U (zh) 一种可调式手锯机构
CN108073290B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计算机键盘支架
US10926823B2 (en) Cycle seat
DE202008000489U1 (de) Rodelgerät zum Fahren geschnittener Kurven (ZipflCarver)
CN211485335U (zh) 床体倾斜装置
CN110465345B (zh) 漏斗固定架
CN219290532U (zh) 一种vr健身单车用可调节坐垫
CN202438066U (zh) 多功能仰卧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