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0621U - 掌腕牵拉器 - Google Patents

掌腕牵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0621U
CN211610621U CN202020162307.2U CN202020162307U CN211610621U CN 211610621 U CN211610621 U CN 211610621U CN 202020162307 U CN202020162307 U CN 202020162307U CN 211610621 U CN211610621 U CN 211610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m
fixing support
forearm
adjusting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23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Ded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Ded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Ded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Ded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23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0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0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0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包括:小臂固定托,用于固定患者小臂;手掌固定托,用于固定患者手掌,所述手掌固定托与所述小臂固定托可转动地连接;角度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夹角,并能够将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锁定在当前夹角状态。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掌腕牵拉器能对患者的肘腕部进行牵拉,并调节牵拉力度,并能够持续牵拉。

Description

掌腕牵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掌腕牵拉器。
背景技术
脑卒中,俗称“中风”,其后遗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上肢肘腕部挛缩,这种挛缩是持续性的,不及时干预会越来越严重,直至残疾。挛缩的早期通过设备的牵拉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挛缩,有效降低致残率,使挛缩的肢体得以康复,现在的技术中还没有一款操作简单,可控制力度,可持续牵拉的手部静态牵拉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掌腕牵拉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掌腕牵拉器,包括:
小臂固定托,用于固定患者小臂;
手掌固定托,用于固定患者手掌,所述手掌固定托与所述小臂固定托可转动地连接;
角度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夹角,并能够将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锁定在当前夹角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
柔性调节带,一端设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上,另一端设于所述手掌固定托上;
调节组件,与所述柔性调节带配合,用于调节连接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柔性调节带的长度,以调节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调节带为齿牙带,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牙带轮,所述齿牙带轮设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齿牙带轮与所述齿牙带啮合,所述齿牙带轮转动能够带动连接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所述齿牙带伸长或缩短。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旋钮和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中的其中一个上;
所述齿牙带轮连接有一连接轴,所述调节旋钮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调节旋钮周向相对固定,且所述调节旋钮能够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滑动;
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调节旋钮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合部,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调节旋钮的另外一个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配合的配合部;
所述调节旋钮在所述连接轴上轴向滑动能够使得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配合部相对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包括凸起,所述配合部包括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为外齿,所述配合部为内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的末端设有轴向限位件,所述轴向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调节旋钮的轴向极限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旋钮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扣盖和第二扣盖;
所述第一扣盖与所述第二扣盖相对扣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齿牙带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柔性调节带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件上具有供所述柔性调节带伸出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调节带与所述小臂固定托和所述手掌固定托中的另外一个通过挂钩连接。
可选的,所述齿牙带轮连接有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牙带轮正反转。
进一步的,所述小臂固定托上具有柔性绑带,所述小臂固定托通过所述柔性绑带将患者小臂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绑带为长度可调节绑带。
进一步的,所述小臂固定托和/或所述手掌固定托为柔性面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包括小臂固定托和手掌固定托,在小臂固定托与手掌固定托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夹角,并能够将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锁定在当前夹角状态,由此能够对患者的肘腕部进行牵拉,调节牵拉力度,并能够对变形位置持续牵拉,达到矫正挛缩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锁定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角度锁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角度锁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角度锁定装置中的齿牙带轮与齿牙带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
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锁定状态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包括:小臂固定托10、手掌固定托20和角度调节装置30。
其中,小臂固定托10用于固定患者小臂。优选的,小臂固定托10上可以具有小臂柔性绑带11,小臂固定托10通过小臂柔性绑带11将患者小臂固定。患者小臂可以容纳于小臂柔性绑带11与小臂固定托10之间,更进一步的,小臂柔性绑带11为长度可调节绑带。小臂柔性绑带11的长度可调,从而使得小臂柔性绑带11与小臂固定托10之间的容纳空间可调,进而可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粗细的小臂使用,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可选的,小臂固定托10上可以通过其他的固定装置将患者小臂固定,例如刚性的半环,半环一端与小臂固定托10铰接,半环的另一端与小臂固定托10可拆卸地连接,半环与小臂固定托10的表面围成供患者小臂容纳的空间。
手掌固定托20用于固定患者手掌,手掌固定托20与小臂固定托10可转动地连接。具体的,手掌固定托20与小臂固定托10可以通过一转轴40可转动地连接。手掌固定托20上可以具有手掌柔性绑带21,手掌固定托20通过手掌柔性绑带21将患者手掌固定。手掌固定托20上可以具有固定患者各个手指的指套22,每个手指可以被一个指套21单独固定,或者,多个手指被一个指套21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每个手指被一个指套21单独固定,使得患者手掌固定地更为稳定。手掌柔性绑带21的长度可调,从而使得手掌柔性绑带21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容纳空间可调,进而可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厚度的手掌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小臂固定托10和/或手掌固定托20为柔性面料制成。例如为内层为海绵等缓冲层,外层包覆布料层,如此一来,能够有效保证掌腕牵拉器的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并且患者在使用时,舒适度也较好。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小臂固定托10和/或手掌固定托20也可以为硬质材料制成,这并不影响整体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角度调节装置30设于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用于调节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并能够将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锁定在当前夹角状态。
优选的,角度调节装置30设于小臂固定托10和手掌固定托20的侧边,以不占用小臂固定托10和手掌固定托20承托患者小臂和手掌的位置,且便于患者边使用边调节,便于操作,使用灵活性较好。
当角度调节装置30驱动手掌固定托20与小臂固定托10相对靠近时,两者之间的夹角减小(如图1所示,手掌固定托20与小臂固定托10之间的夹角较小),当角度调节装置30驱动手掌固定托20与小臂固定托10相互远离时,两者之间的夹角增大(如图3所示,手掌固定托20与小臂固定托10之间的夹角最大),进而调节调节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可以理解的是,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不同,对患者的腕部的牵拉力的大小也不同。在使用时,患者的手心面向手掌固定托20,被手掌固定托20托住,小臂被小臂固定托10固定,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越小,患者手背越靠近小臂,该牵引器对患者的腕部的牵拉力越大。
当使得两者之间的夹角达到患者的期望值时,可通过角度调节装置30锁定当前角度(例如锁定在图1所示角度),使得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稳定在当前角度,进而使得患者的小臂与手掌维持在稳定的角度,从而对患者的肘腕部以该力度持续牵拉,达到矫正挛缩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包括小臂固定托和手掌固定托,在小臂固定托与手掌固定托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夹角,并能够将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锁定在当前夹角状态,由此能够对患者的肘腕部进行牵拉,调节牵拉力度,并能够对变形位置持续牵拉,达到矫正挛缩的目的。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角度调节装置30包括:柔性调节带31,柔性调节带31一端设于小臂固定托10上,柔性调节带31另一端设于手掌固定托20上。需要说明的是,柔性调节带31的一端和另一端并不是特指柔性调节带31的最端部,例如柔性调节带31的最末端到中部的一段距离的范围都可以称之为柔性调节带31的一端或另一端。具体的,柔性调节带31的一端可以固定在小臂固定托10上,柔性调节带31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在手掌固定托20上。
调节组件32,与柔性调节带31配合,用于调节连接于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柔性调节带31的长度,以调节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具体的,调节组件32可以为手动调节件,也可以为电动调节件,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于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柔性调节带31的长度越长,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越大,整个牵拉器对患者腕部的牵拉力越小,连接于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柔性调节带31的长度越短,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越小,整个牵拉器对患者腕部的牵拉力越小。由此来达到调节牵拉器的牵拉力的目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角度锁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角度锁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掌腕牵拉器的角度锁定装置中的齿牙带轮与齿牙带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调节带31为齿牙带,调节组件32包括齿牙带轮321。
齿牙带轮321设于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中的其中一个上。在图1-图5所示实施例中,齿牙带轮321设于小臂固定托10上,齿牙带轮321与齿牙带啮合,齿牙带轮321转动能够带动连接于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齿牙带伸长或缩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当齿牙带轮321逆时针转动时,连接于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齿牙带缩短,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减小。当齿牙带轮321顺时针转动时,连接于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齿牙带伸长,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定义顺时针转动为正转,逆时针转动为反转。
而齿牙带轮321的转动控制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患者可以直接控制正转或反转齿牙带轮321,以调节整个掌腕牵拉器的牵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牙带轮321也可以通过电动设备驱动,例如,齿牙带轮321可以连接一双向电机,该掌腕牵拉器可以设有触发开关,触发开关与双向电机电连接,触发开关可以包括正转开关、反转开关以及停止开关,用户可通过触发正转开关,控制双向电机正转,双向电机带动齿牙带轮321顺时针转动,当用户触发反转开关,控制双向电机反转,双向电机带动齿牙带轮321逆时针转动,并当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夹角达到所需值,或者患者感知到牵拉力达到所需效果时,可以触发停止开关,使得双向电机停止,齿牙带轮321停止转动,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维持在当前角度的状态,牵拉器持续施加牵拉。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调节组件32还可以包括:调节旋钮322和固定件323。
固定件323固定于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中的其中一个上;在图1-图5所示实施例中,固定件323固定于小臂固定托10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23可以包括:第一扣盖3231和第二扣盖3232;第一扣盖3231与第二扣盖3232相对扣合形成一容纳腔,齿牙带轮321可转动地设于容纳腔中,柔性调节带31的一端容纳于容纳腔中。在固定件323上具有供柔性调节带31伸出的开口3233。第一扣盖3231与第二扣盖3232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用户检查容纳腔中的柔性调节带31是否卡滞,以及维修柔性调节带31和齿牙带轮321,保证两者传动可靠。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扣盖并不限定于为盒状,也可以包括板状,例如图2所示,第一扣盖3231为板状,第二扣盖3232为盒状。
齿牙带轮321连接有一连接轴3211,调节旋钮322可以套设于连接轴3211外,连接轴3211与调节旋钮322周向相对固定,且调节旋钮322能够沿连接轴3211的轴向滑动。
优选的,连接轴3211的横截面可以呈矩形,调节旋钮322上用于穿过连接轴3211的通孔也可以为与连接轴3211配合的矩形,由此,达到连接轴3211与调节旋钮322周向相对固定、且调节旋钮322能够沿连接轴3211的轴向滑动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轴3211的横截面可以为半圆形,调节旋钮322上用于穿过连接轴3211的通孔也可以为半圆形,同样也可以达到连接轴3211与调节旋钮322周向相对固定、且调节旋钮322能够沿连接轴3211的轴向滑动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连接轴3211与调节旋钮322之间的配合面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即可实现两者周向相对固定的目的且能轴向相对滑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连接轴3211可以沿远离小臂固定托10的侧面向外延伸,调节旋钮322可以设于连接轴3211上远离齿牙带轮321的一端。
在固定件323和调节旋钮322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合部A,在固定件323和调节旋钮322的另外一个上设有用于与卡合部A配合的配合部B;调节旋钮322在连接轴3211上轴向滑动能够使得卡合部A与配合部B相对卡合。例如,当调节旋钮322在连接轴3211上轴向以第一方向滑动时,使得卡合部A与配合部B相对卡合,则调节旋钮322被锁定,无法通过转动调节旋钮322带动齿牙带轮321转动,进而实现了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角度锁定,实现牵拉器的持续牵拉,而当需要再次调节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角度时,控制调节旋钮322在连接轴3211上轴向以第二方向滑动,进而使得卡合部A与配合部B分离,此时使用者可通过调节旋钮322控制齿牙带轮321转动,调节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角度,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柔性调节带31可以与小臂固定托10和手掌固定托20中的另外一个通过挂钩33连接。在图1-图3所示实施例中,柔性调节带31与手掌固定托20通过挂钩33连接,更为优选的是,该挂钩33可以为钥匙扣挂钩,以便于拆卸。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卡合部A可以包括凸起,配合部B可以包括凹槽,凸起与凹槽配合实现卡合。更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卡合部A为外齿,配合部B为内齿。在图示实施例中,外齿设于固定件323上,具体设于第二扣盖3232上,内齿设于调节旋钮322中。当使用者向齿牙带轮321所在方向推动调节旋钮322时,可以使得调节旋钮322上的内齿与第二扣盖3232上的外齿卡合,从而实现调节旋钮322的锁定,进而锁定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角度。而当使用者向远离齿牙带轮321所在方向拉动调节旋钮322时,可以使得调节旋钮322上的内齿与第二扣盖3232上的外齿相分离,此时,再次转动调节旋钮322即可带动齿牙带轮321转动,实现小臂固定托10与手掌固定托20之间的角度调节。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齿可以设于固定件323上,外齿可以设于调节旋钮322上,只要能实现两者能够相对卡合以及相对脱离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轴3211的末端可以设有轴向限位件3212,轴向限位件3212用于限制调节旋钮322的轴向极限位置。轴向限位件3212可以为弹簧垫片,该弹簧垫片可以卡持在连接轴3211外侧壁的一凹槽中,并且该弹簧垫片的外尺寸大于调节旋钮322的通孔的尺寸,从而防止操作调节旋钮322时,调节旋钮322从连接轴3211上脱落。
另外,调节旋钮322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具体的,调节旋钮322外表面为呈齿状,以达到防滑效果,便于用户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小臂固定托,用于固定患者小臂;
手掌固定托,用于固定患者手掌,所述手掌固定托与所述小臂固定托可转动地连接;
角度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夹角,并能够将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锁定在当前夹角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
柔性调节带,一端设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上,另一端设于所述手掌固定托上;
调节组件,与所述柔性调节带配合,用于调节连接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柔性调节带的长度,以调节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调节带为齿牙带,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牙带轮;
所述齿牙带轮设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齿牙带轮与所述齿牙带啮合,所述齿牙带轮转动能够带动连接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之间的所述齿牙带伸长或缩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旋钮和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小臂固定托与所述手掌固定托中的其中一个上;
所述齿牙带轮连接有一连接轴,所述调节旋钮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调节旋钮周向相对固定,且所述调节旋钮能够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滑动;
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调节旋钮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合部,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调节旋钮的另外一个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合部配合的配合部;
所述调节旋钮在所述连接轴上轴向滑动能够使得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配合部相对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凸起,所述配合部包括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外齿,所述配合部为内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末端设有轴向限位件,所述轴向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调节旋钮的轴向极限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扣盖和第二扣盖;
所述第一扣盖与所述第二扣盖相对扣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齿牙带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柔性调节带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件上具有供所述柔性调节带伸出的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调节带与所述小臂固定托和所述手掌固定托中的另外一个通过挂钩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带轮连接有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牙带轮正反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臂固定托具有小臂柔性绑带,所述小臂固定托通过所述小臂柔性绑带将患者小臂固定,和/或,所述手掌固定托上具有手掌柔性绑带,所述手掌固定托通过所述手掌柔性绑带将患者手掌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臂柔性绑带和/或所述手掌柔性绑带为长度可调节绑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掌腕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臂固定托和/或所述手掌固定托为柔性面料制成。
CN202020162307.2U 2020-02-11 2020-02-11 掌腕牵拉器 Active CN211610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2307.2U CN211610621U (zh) 2020-02-11 2020-02-11 掌腕牵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2307.2U CN211610621U (zh) 2020-02-11 2020-02-11 掌腕牵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0621U true CN211610621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1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2307.2U Active CN211610621U (zh) 2020-02-11 2020-02-11 掌腕牵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0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7202B2 (en) Upper extremity assistance device
US5848979A (en) Orthosis
US8262567B2 (en) Tissue retractor, tissue retractor kit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EP2339998B1 (en) Brace hinge with telescoping condyle pad
JP6646195B2 (ja) 整形外科用整形器具又は支持具のための手動操作式回転係止装置
US7931609B2 (en) Extremity sup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349169B1 (en) Crutch equipped with restraining safety means
CN108135712B (zh) 假肢装置
CN211610621U (zh) 掌腕牵拉器
US20100217168A1 (en) Orthosis
US20060108756A1 (en) Hands-free vehicle control device
JP6420737B2 (ja) 作業補助器具
US5685809A (en) Hand appliance for quadriplegic kinestherapy
US20090299248A1 (en) Portable traction device for traction therapy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0278881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ssisting pronation and/or supination
CN105640741A (zh) 肩周炎术后功能锻炼器
CN215021620U (zh) 绑带调节装置及关节牵引治疗仪
CN214415002U (zh) 关节牵引治疗仪
CN214434694U (zh) 角度调节装置及关节牵引治疗仪
CN220917385U (zh) 一种适用于内窥镜的紧固装置
CN220778842U (zh) 一种颈部按摩器
CN219236612U (zh) 用于调整写字手势的矫正装置
CN219122508U (zh) 一种用于虚拟现实眼镜的调节头带及虚拟现实眼镜
CN219461599U (zh) 一种多方向固定的约束带
CN215307201U (zh) 一种新型护理用约束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