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6376U - 一种变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6376U
CN211606376U CN202020666462.8U CN202020666462U CN211606376U CN 211606376 U CN211606376 U CN 211606376U CN 202020666462 U CN202020666462 U CN 202020666462U CN 211606376 U CN211606376 U CN 211606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onverter
circuit board
wiring
face
installa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664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汉栋
陈兆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ck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ck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ck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ck 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664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6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6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63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位于所述壳体前端,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面;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断路器和至少一个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以及所述断路器靠近所述前端面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接线口,所述接触器、以及所述断路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区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接线口,插接于所述第一接线口的第一线束均由所述第一安装区指向所述前端面,插接于所述第二接线口的第二线束均由所述第一安装区指向所述第二安装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电路板设有电子组件。

Description

一种变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源器件。变频器中含有大量的功率器件,如 IGBT模块、母线电容、整流桥、滤波器等。若想要设计出性能指标最佳的变频器,则在对变频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基于各功率器件自身的性能来综合考虑各器件之间的影响、系统的通风散热性能、结构的合理紧凑性、以及安装维护等因素。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变频器,由于存在器件多、各器件体积大等因素,在实际设计时,往往达不到理论设计的要求。现有的变频器普遍存在体积大、系统结构复杂、安装繁琐等缺陷,不仅不便于变频器的生产,对其后续变频器的运行和维护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变频器内部结构的设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器,变频器内部的控制组件、电路板有序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位于所述壳体前端,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面;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断路器和至少一个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以及所述断路器靠近所述前端面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接线口,所述接触器、以及所述断路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区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接线口,插接于所述第一接线口的第一线束均由所述第一安装区指向所述前端面,插接于所述第二接线口的第二线束均由所述第一安装区指向所述第二安装区;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电路板设有电子组件。
上述变频器,通过分区放置控制组件和电路板,使得变频器的内部结构简洁明了,各种线束按一定方向排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立体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剖面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有更清楚及更准确的理解,现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可以理解的是,说明书附图示出的比例并非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的比例,其仅为示意说明为目的,并非依照原尺寸作图。
请结合参看图1、图2、图3和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 99的立体图、变频器99的分解示意图、变频器99的剖面图和变频器99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变频器99包括壳体10、控制组件20、以及电路板30。
壳体10内部包括第一安装区11和第二安装区12。具体地,第一安装区11 位于壳体10前端,第二安装区12位于壳体10后端。壳体10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其中,第一开口110与第一安装区11相对应,第二开口120与第二安装区12相对应。壳体10顶部设有控制面板13。具体地,壳体10包括第一盖板101和第二盖板102。第一盖板102和第二盖板102分别盖合于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第一盖板102和第二盖板102的大小分别与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的大小相适配。具体地,第一盖板101和第二盖板102四周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孔1010和若干第二固定孔1020。壳体10 顶部与第一固定孔1010和第二固定孔1020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柱1100和第二安装柱1200,第一安装柱1100和第二安装柱1200分别围设于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四周。通过将第一螺钉100穿过第一固定孔1010并螺合于第一安装柱1100,第一盖板101盖合于第一开口110;通过将第二螺钉 200穿过第二固定孔1020并螺合于第二安装柱1200,第二盖板102盖合于第二开口120。控制面板13设置于第一盖板102右侧。
壳体10包括前端面14,前端面14设有若干接线头140,接线头140用于将变频器99与外部设备(图未示)电连接。具体地,前端面14设有三个接线头 140,三个接线头140分别为进线接线头141、出线接线头142、以及控制线接线头143。三个接线头140均位于前端面14的左侧。其中,进线接线头141和出线接线头142横向并排设置于前端面14的左上角,控制线接线头143位于出线接线头142的下方。接线头140均采用防水处理,当外部设备的接线插头(图未示)插接于接线头140时,雨水等不会对接线插头产生影响,亦不会从接线头 140流入壳体10内部。进线接线头141和出线接线头142的上方还设置有扎线架15。扎线架15为U型支架,扎线架15的两端固定于前端面14。扎线架15用于固定接线插头的线束(图未示)。前端面14还设置有故障指示灯16。具体地,故障指示灯16位于前端面14右侧。当安装于变频器99内部的控制组件20或电路板30发生故障时,故障指示灯16用于提示发生故障。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设置于前端面14的接线头140、扎线架15、以及故障指示灯16的安装位置不限于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底部形成安装部17、以及位于安装部17一端且自壳体10底部向外凸起的平台18,以使得壳体10侧面呈L型。其中,平台18与第一安装区11相对应,安装部17与第二安装区12相对应。安装部17包括朝向第二安装区12的内侧面171、以及与内侧面171相背设置的外侧面172。变频器99还包括安装于安装部17的散热装置50。具体地,安装部17的大小与散热装置50的大小相适配,以使得散热装置50恰好安装于安装部17。当散热装置50安装于安装部17时,散热装置50的一侧与外侧面172紧密贴合。具体地,散热装置50包括散热板51,散热板51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螺孔510,安装部 17设有与第一螺孔510相对应的第三固定孔(图未示)。通过将第三螺钉(图未示)穿过第三固定孔并螺合于第一螺孔510,散热装置50固定安装于壳体10,且散热装置50与安装部17紧密贴合。当散热装置50安装于安装部17时,散热装置50远离安装部17的一侧与平台18远离壳体10的一侧在同一水平面上。散热装置50远离安装部17的另一侧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52,散热鳍片52沿着垂直安装部17的方向设置。具体地,散热鳍片52间隔设置于散热板 51远离壳体10的一侧,两两散热鳍片52之间形成供气流流通的流道520。散热鳍片52呈薄板状设置,两两散热鳍片52之间的间隙大于散热鳍片52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52沿垂直平台18的方向设置。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散热鳍片52也可以相对垂直平台18的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其中,壳体10和散热装置50均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铁、以及合金等。
变频器99还包括第一接线排40,第一接线排40安装于第一安装区11。其中,第一接线排40靠近前端面14的一端设有第三接线口600,第一接线排40 靠近第二安装区12的一端设有第四接线口700。插接于第三接线口600的第三线束610均由第一安装区11指向前端面14,插接于第四接线口700的第四线束 710均由第一安装区11指向第二安装区12。
控制组件20安装于第一安装区11。其中,控制组件20包括断路器21和至少一个接触器22。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0包括两个接触器22。其中,两个接触器22、以及断路器21靠近前端面14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接线口400,两个接触器22、以及断路器21靠近第二安装区12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接线口500。插接于第一接线口400的第一线束410均由第一安装区11指向前端面14,插接于第二接线口500的第二线束510均由第一安装区11指向第二安装区12。
两个接触器22、断路器21、以及第一接线排40并排安装于第一安装区11。具体地,两个接触器22设置于第一安装区11的右端,第一接线排40设置于第一安装区11的左端,断路器21设置于接触器22和第一接线排40之间。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接触器22、断路器21、以及第一接线排40的位置摆放不限于此,在此不再赘述。两个接触器22之间、接触器22和断路器21之间通过第一线束410、第二线束510、以及第四线束710电连接。控制组件20和接线头140通过第一线束410、第二线束510、第三线束610、以及第四线束710电连接。第一线束410和第三线束610的其余部分均收容于控制组件20与壳体10 之间、第一接线排40与壳体10之间的空隙中,第二线束510和第四线束710的其余部分均收容于控制组件20与电路板30之间、第一接线排40与电路板30 之间的空隙中。
电路板30安装于第二安装区12。具体地,电路板30设置有若干安装孔300,通过将第四螺钉(图未示)穿过安装孔300并螺合于位于壳体10内部第二螺孔 (图未示),电路板30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区12。电路板30位于第二安装区12 的位置恰好与安装部17相对。其中,电路板30包括朝向壳体10底部的下端面 301、以及与下端面301相背设置的上端面302。电路板30设有电子组件31。其中,电子组件31包括IGBT模块311、变压器312、滤波器313、以及电容314。具体地,IGBT模块311设置于电路板30的下端面301,且IGBT模块311与内侧面171紧密贴合。IGBT模块311包括长侧边,在本实施例中,IGBT模块311 沿着长侧边与散热鳍片52平行的方向设置于电路板30。IGBT模块311为热源元件,其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散热装置50用于为IGBT模块311散热。具体地,IGBT模块311运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安装部17,安装部17将热量传导至散热板51。由于散热鳍片52沿垂直平台18的方向间隔设置形成若干流道520,散热鳍片52可以将热量传导至流道520的空气中,通过空气在流道520中的流动使IGBT模块311产生的热量快速散除。变压器312、滤波器313、以及电容314设置于电路板30的上端面302。具体地,变压器312、滤波器313、以及电容314通过焊料等焊接于电路板30。
电路板30还设有第二接线排32、以及接线端33。其中,第二接线排32和接线端33均设置有第五接线口800。第二接线排32、以及接线端33设置于上端面30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线排32、以及接线端33均设置于电路板30靠近第一安装区11的位置,且第二接线排32与第一接线排40相对设置,接线端 33与接触器22相对设置。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接线排32、接线端33 设置于电路板30上的位置不限于此,在此不再赘述。由于第二接线排32、以及接线端33均设置于电路板30靠近第一安装区11的位置,插接于第五接线口 800的第五线束810均由第二安装区12指向第一安装区11。电路板30和控制组件20通过第一线束410、第二线束510、以及第五线束810电连接。电路板 30和控制面板13通过第五线束810电连接。第五线束810的其余部分均收容于电路板30与控制组件20之间、电路板30与第一接线排40之间的空隙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变频器内部划分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分别安装控制组件和电路板,使控制组件和电路板有序放置,以使得变频器的内部结构简洁明了,减少了组装步骤。由于控制组件和电路板的有序放置,变频器的内部空间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减小了变频器的内部空间,以使得变频器的体积减小,便于将变频器安装于外部设备。由于控制组件和电路板的有序放置,使得连接各器件的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第三线束、第四线束、第五线束均按一定方向排布,便于管理以及维护。同时,变频器设置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分别与第一安装区、第二安装区相对应,极大地方便了对变频器内部器件的维护、检修等。此外,由于IGBT模块在运作过程中产热量较大,将其设置于电路板的下端面,使其与壳体底部紧密贴合。变频器壳体设计成L型,在壳体底部的安装部设置散热装置为IGBT模块散热,达到为IGBT模块散热的同时不会占用变频器的内部空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且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位于所述壳体前端,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面;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断路器和至少一个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以及所述断路器靠近所述前端面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接线口,所述接触器、以及所述断路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区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接线口,插接于所述第一接线口的第一线束均由所述第一安装区指向所述前端面,插接于所述第二接线口的第二线束均由所述第一安装区指向所述第二安装区;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电路板设有电子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第一接线排,所述第一接线排靠近所述前端面的一端设有第三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排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区的一端设有第四接线口;插接于所述第三接线口的第三线束均由所述第一安装区指向所述前端面,插接于所述第四接线口的第四线束均由所述第一安装区指向所述第二安装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所述断路器、以及所述第一接线排并排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且所述接触器之间、所述接触器和所述断路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线束、所述第二线束、以及所述第四线束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设有若干接线头,所述接线头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接线头通过所述第一线束、所述第二线束、所述第三线束、以及所述第四线束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设有第二接线排、以及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排和所述接线端均设置有第五接线口,插接于所述第五接线口的第五线束均由所述第二安装区指向所述第一安装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线束、第二线束、以及第五线束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所述第五线束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朝向所述壳体底部的下端面、以及与所述下端面相背设置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接线排、以及所述接线端设置于所述上端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排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位置,且所述第二接线排于所述第一接线排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包括IGBT模块、变压器、滤波器、以及电容;所述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下端面,所述变压器、所述滤波器、以及所述电容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上端面。
CN202020666462.8U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变频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06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6462.8U CN211606376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变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6462.8U CN211606376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变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6376U true CN211606376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4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6646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06376U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变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6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31769B2 (ja)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そのフィルタ装置が接続される電力変換装置
JP2008141930A (ja) 電気接続箱
JPH10205830A (ja) 空気調和機用インバータ制御回路装置
US10582632B2 (en) Board unit
CN201131091Y (zh) 电机控制器壳体
CN211606376U (zh) 一种变频器
US10321612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102331C (zh) 电装置
CN211607093U (zh) 一种控制器的外壳
CN213126873U (zh) 一种对igbt功率模块风冷散热的散热装置和电源
CN211655991U (zh) 一种变频器及其主板
CN210608899U (zh) 变流器功率单元
CN216013635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雷达监测设备
CN107548253B (zh) 压铸控制器外壳
CN206181685U (zh) 一种基于铝基条的电动车控制器
CN214281201U (zh) 轻小型模块化生活污水处理电源
CN211429620U (zh) 一种船用电器控制系统ccu单元电路板
CN213548151U (zh) 一种电源散热装置及电源装置
CN214626776U (zh) 矿用功率模块
CN217011584U (zh) 一种室外开关电源ip65热处理结构
CN219107123U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ups模块
EP3930109A1 (en) Outdoor power supply system comprising a protective connection system
CN213272942U (zh) 电器安装盒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17824704U (zh) 一种用于电源高效净化的新型滤波装置
CN210848736U (zh) 智能电容储能螺柱焊机的电容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