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0970U - 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00970U CN211600970U CN201922276964.XU CN201922276964U CN211600970U CN 211600970 U CN211600970 U CN 211600970U CN 201922276964 U CN201922276964 U CN 201922276964U CN 211600970 U CN211600970 U CN 2116009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water distribution
- cold
- distribution plat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属于空调设备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蓄冷池,所述蓄冷池竖直中空设置,蓄冷池的顶侧设有温水管,所述蓄冷池的底侧设有冷水管,所述温水管和冷水管均穿过蓄冷池与蓄冷池内部连通,所述蓄冷池内设有布水组件,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设置在蓄冷池内顶侧上的上布水板和设置在蓄冷池内底侧上的下布水板,所述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均水平设置,所述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内均设有减缓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布水更加平稳、缓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阶梯式电价的普及,如何对空调系统进行移峰填谷已经成为解决空调系统电费开支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空调系统的移峰填谷主要方式有水蓄冷、冰蓄冷等。因为常规水蓄冷系统的效率比并蓄冷高,所以如何有效地改进水蓄冷系统,提高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效率,已成为空调系统如何利用移峰填谷技术的关键。为了保证冷水温度,冷水与温水(空调回水)不能相互掺和,为了防止冷、温水在进出水蓄冷系统中的蓄冷池时对池内水的冲击作用引起冷、温水掺和,在蓄冷池的底部和顶部会设置布水装置,以使冷、温水进出蓄冷池尽量保持平稳、缓慢、均匀、无扰动。
在现有技术中,布水装置主要是以管路方式进行布水的,有U型、H型等,如图1所示,包括蓄冷池1,所述蓄冷池1的顶侧设有温水管2,所述蓄冷池1的底侧设有冷水管3,所述温水管2和冷水管3均穿过蓄冷池1与蓄冷池1内部连通,所述温水管2和冷水管3位于蓄冷池1内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布水组件4,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蓄冷池内部进行布水,但是布水组件仅仅采用U型管路布水或H型管路布水,都不能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布水更加平稳,缓慢、无扰动,会导致水在蓄冷池内产生较大的流动,容易产生较厚大、稳定性差的斜温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布水更加平稳、缓慢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包括蓄冷池,所述蓄冷池竖直中空设置,蓄冷池的顶侧设有温水管,所述蓄冷池的底侧设有冷水管,所述温水管和冷水管均穿过蓄冷池与蓄冷池内部连通,所述蓄水池内设有布水组件,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设置在蓄冷池内顶侧上的上布水板和设置在蓄冷池内底侧上的下布水板,所述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均水平中空设置,所述冷水管固定连接在下布水板的底侧,所述冷水管与下布水板内部连通,所述温水管固定连接在上布水板的顶侧,所述温水管与上布水板内部连通,所述上布水板的顶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水孔,所述下布水板的底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水孔,所述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内均设有减缓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水管往蓄冷池中进冷水时,水体会进入到下布水板中,在下布水板中的减缓机构的作用下,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能够缓慢、平稳地从下布水板底侧上的第二通水孔进入到蓄冷池的池底,通过与池底碰撞来进一步减缓冲击力,减缓水体的流速,使冷水与温水之间形成稳定性好的斜温层,在温水管往蓄冷池中进温水时,水体会进入到上布水板中,在上布水板中的减缓机构的作用下,有效的降低水体的流速,使水体能够缓慢、平稳地从上布水板的顶侧上的第一通水孔进入到蓄冷池的池顶,通过与池顶碰撞来进一步减缓冲击力,减缓水体的流速,使冷水与温水之间形成稳定性好的斜温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缓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布水板内的第一导水板和设置在下布水板内的第二导水板,所述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导水板与上布水板内部周沿抵触,所述第二导水板与下布水板内部周沿抵触,所述第一导水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一导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和第一通水孔错位排布,所述第二导水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二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孔和第二通水孔错位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的设置,能够对进入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中的水体减缓冲击力,使水体的流速降低,同时错位设置的第一导水孔和第一通水孔极易错位设置的第二导水孔和第二通水孔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减缓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布水板内设有第一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位于第一导水板的顶侧,所述下布水板内设有第二海绵层,所述第二海绵层位于第二导水板的底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进行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中的水体进行降低流速,使布水更加平稳、缓慢、无扰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水管和冷水管内均设有多个减缓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缓层的设置能够在水体进入温水管和冷水管中时就能够降低水体的流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水管和冷水管均设置为螺旋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状的温水管和冷水管的设置,使水体在进入温水管和冷水管中时,进一步降低水体的流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布水板的下方设有第一均流板,所述下布水板的上方设有第二均流板,所述第一均流板位于第二均流板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体从上布水板或下布水板中进入蓄冷池中时,第一均流板和第二均流板的设置能够将从上布水板或下布水板中排出的水体均布在整个蓄冷池的横截面上,使布水更加均匀,有效的减小布水引起的扰动,有效的减小斜温层的厚度,提高蓄冷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水管与上布水板之间设有锥形的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大端与上布水板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小端与温水管连通,所述冷水管和下布水板之间设有锥形的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大端与下布水板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小端与温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的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的设置,能够使水体均匀地进入到整个上布水板和下布水板中。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冷池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由透明材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的观察窗的设置,能够方便对蓄冷池内部进行观察,避免蓄冷池内突发情况发生不能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布水组件和减缓机构的设置,能够起到降低进入蓄冷池内水体的流速,使布水更加缓慢、平稳、无扰动的效果;
2.通过第一均流层和第二均流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将从上布水板或下布水板中排出的水体均布在整个蓄冷池的横截面上,使布水更加均匀,有效的减小布水引起的扰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中布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蓄冷池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蓄冷池;2、温水管;3、冷水管;4、布水组件;41、上布水板;42、下布水板5、第一通水孔;6、第二通水孔;7、减缓机构;71、第一导水板;72、第二导水板;73、第一导水孔;74、第二导水孔;75、第一海绵层;76、第二海绵层;8、减缓层;9、第一均流板;10、第二均流板;11、第一导流管;12、第二导流管;13、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2和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包括蓄冷池1,蓄冷池1竖直中空设置,蓄冷池1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3,观察窗13由透明材质制成,方便对蓄冷池1内部进行观察,蓄冷池1的顶侧上焊接有温水管2,底侧上焊接有冷水管3,温水管2和冷水管3均穿过蓄冷池1与蓄冷池1内部连通。温水管2和冷水管3均设置为螺旋状,温水管2和冷水管3内均设有多个减缓层8,减缓层8与温水管2和冷水管3内壁抵触。
参照图2和3,蓄冷池1内设有布水组件4,布水组件4包括设置在蓄冷池1内顶侧上的上布水板41和设置在蓄冷池1内底侧上的下布水板42,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均中空水平设置,温水管2与上布水板41的底侧连通,上布水板41与温水管2之间设有锥形的第一导流管11,第一导流管11的大端与上布水板41连通,第一导流管11的小端与温水管2连通,冷水管3与下布水板42的顶侧连通,上布水板41与冷水管3之间设有锥形的第二导流管12,第二导流管12的大端与下布水板42连通,第二导流管12的小端与冷水管3连通,使水体从温水管2和冷水管3中均匀地进入到整个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中。
参照图2和3,上布水板41的顶侧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水孔5,下布水板42的底侧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水孔6,在上布水板41中和下布水板42中的水体通过第一通水孔5和第二通水孔6均匀、缓慢进入到蓄冷池1中。
参照图2和3,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中均设有减缓机构7,减缓机构7包括设置在上布水板41内的第一导水板71和设置在下布水板42内的第二导水板72,第一导水板71和第二导水板72均水平设置,第一导水板71与上布水板41内部周沿抵触,第二导水板72与下布水板42内部周沿抵触,第一导水板71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一导水孔73,第一导水孔73和第一通水孔5错位排布,第二导水板72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二导水孔74,第二导水孔74和第二通水孔6错位排布。第一导水板71和第二导水板72能够对进入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中的水体减缓冲击力,使水体的流速降低。上布水板41内位于第一导水板71的顶侧上设有第一海绵层75,下布水板42内位于第二导水板72的底侧设有第二海绵层76,第一海绵层75和第二海绵层76进一步对进入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中的水体进行降低流速,使布水更加平稳、缓慢、无扰动。
参照图2和3,上布水板41的下方设有第一均流板9,下布水板42的上方设有第二均流板10,第一均流板9位于第二均流板10的上方,第一均流板9和第二均流板10能够将从上布水板41或下布水板42中排出的水体均布在整个蓄冷池1的横截面上,使布水更加均匀,有效的减小布水引起的扰动,有效的减小斜温层的厚度,提高蓄冷效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空调蓄冷时,冷水通过冷水管3进入到下布水板42中,在下布水板42底侧的第二通水孔6缓慢地流入蓄冷池1中,温水则从上布水板41的第一通水孔5缓缓地流入上布水板41中,再通过温水管2进入到空调进行降温,随着冷水量的增加,热水量的减少,蓄冷池1中的总水量不变,斜温层将不断向上移动,直到池中的水全部变成冷水后停止,蓄冷过程完成。在空调释冷时,空调回温水从外部通过温水管2流入到上布水板41中,并从上布水板41顶侧的第一通水孔5缓缓的进入到蓄冷池1中,冷水从下布水板42底侧的第一通水孔5流入到下布水板42中,再经由冷水管3输送到空调中,随着温水量的增加,冷水量的减少,蓄冷池1中的总水量不变,斜温层将不断向下移动,直到池中的水全部变成温水后停止,释冷过程完成。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包括蓄冷池(1),所述蓄冷池(1)竖直中空设置,蓄冷池(1)的顶侧设有温水管(2),所述蓄冷池(1)的底侧设有冷水管(3),所述温水管(2)和冷水管(3)均穿过蓄冷池(1)与蓄冷池(1)内部连通,所述蓄冷池(1)内设有布水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组件(4)包括设置在蓄冷池(1)内顶侧上的上布水板(41)和设置在蓄冷池(1)内底侧上的下布水板(42),所述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均水平中空设置,所述冷水管(3)固定连接在下布水板(42)的底侧,所述冷水管(3)与下布水板(42)内部连通,所述温水管(2)固定连接在上布水板(41)的顶侧,所述温水管(2)与上布水板(41)内部连通,所述上布水板(41)的顶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水孔(5),所述下布水板(42)的底侧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水孔(6),所述上布水板(41)和下布水板(42)内均设有减缓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缓机构(7)包括设置在上布水板(41)内的第一导水板(71)和设置在下布水板(42)内的第二导水板(72),所述第一导水板(71)和第二导水板(72)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导水板(71)与上布水板(41)内部周沿抵触,所述第二导水板(72)与下布水板(42)内部周沿抵触,所述第一导水板(71)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一导水孔(73),所述第一导水孔(73)和第一通水孔(5)错位排布,所述第二导水板(72)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二导水孔(74),所述第二导水孔(74)和第二通水孔(6)错位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水板(41)内设有第一海绵层(75),所述第一海绵层(75)位于第一导水板(71)的顶侧,所述下布水板(42)内设有第二海绵层(76),所述第二海绵层(76)位于第二导水板(72)的底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管(2)和冷水管(3)内均设有多个减缓层(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管(2)和冷水管(3)均设置为螺旋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水板(41)的下方设有第一均流板(9),所述下布水板(42)的上方设有第二均流板(10),所述第一均流板(9)位于第二均流板(10)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管(2)与上布水板(41)之间设有锥形的第一导流管(11),所述第一导流管(11)的大端与上布水板(41)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11)的小端与温水管(2)连通,所述冷水管(3)和下布水板(42)之间设有锥形的第二导流管(12),所述第二导流管(12)的大端与下布水板(42)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12)的小端与温水管(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池(1)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3),所述观察窗(13)由透明材质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76964.XU CN211600970U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76964.XU CN211600970U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00970U true CN211600970U (zh) | 2020-09-29 |
Family
ID=7259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76964.XU Active CN211600970U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00970U (zh) |
-
2019
- 2019-12-17 CN CN201922276964.XU patent/CN2116009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09399U (zh) | 一种环形均流布水装置 | |
CN101592384A (zh) | 自然分层水蓄冷装置 | |
CN106504811B (zh) | 一种安全壳长期卸压过滤系统 | |
CN211600970U (zh) | 空调水蓄冷系统布水装置 | |
CN102921288B (zh) | 一种y型吸收板塔及用其进行烟气脱硫的方法 | |
CN201662187U (zh) | 一种置换通风用上置贴壁低扩散梯形流送风装置 | |
CN211133537U (zh) | 一种改进的浮球型脱硫塔结构 | |
CN208561923U (zh) | 一种变电站含油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01803605U (zh) | 多边形逆流式冷却塔 | |
CN110374660A (zh) | 一种地下矿山回风降温除雾系统 | |
CN207025058U (zh) | 一种热电系统脱硫装置 | |
CN102249360A (zh) | 养殖水二氧化碳去除装置 | |
CN113509752B (zh) | 烟气脱硫吸收塔泡沫分离装置 | |
CN205455031U (zh) | 具有给水功能的蓄排水板 | |
CN202962261U (zh) | 一种y型吸收板塔 | |
CN208817630U (zh) | 一种双层布水板的布水装置 | |
CN208312667U (zh) | 用于消声器的外层防油护面结构 | |
CN105937824A (zh) | 一种用于制冰机接水盒的嵌入式水帘结构 | |
CN205640958U (zh) | 烟囱组件 | |
CN215609499U (zh) | 事故储油池 | |
CN204779486U (zh) | 游离水脱除装置 | |
CN211644742U (zh) | 新型氧化布风管 | |
CN219596262U (zh) | 一种适用于脱硫吸收塔的除雾装置 | |
CN218967821U (zh) | 防浪式储水装置 | |
CN204958461U (zh) | 浮动式纤维束除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