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6214U -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6214U
CN211596214U CN201922254686.8U CN201922254686U CN211596214U CN 211596214 U CN211596214 U CN 211596214U CN 201922254686 U CN201922254686 U CN 201922254686U CN 211596214 U CN211596214 U CN 211596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main
branch
line
track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46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敏
张敏
张骎
朱伟
郅建国
司小伟
孙继辉
李治国
赵建阳
武长虹
沈子钿
王鑫宏
张兴洪
岳渠德
陈亚军
董小鹏
李自峰
何海洋
王浩东
冯昭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46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6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6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6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悬挂式空铁在多条行驶轨道梁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运行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其中,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包括多条互不交叉的主线轨道、第一变线轨道和第二变线轨道;从多线轨道梁的一侧至另一侧,对多条主线轨道顺次编号;从多线轨道梁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由小序号至相邻大序号主线轨道之间依次设置第一变线轨道,同时,相反序号主线轨道之间依次设置第二变线轨道;不同变线轨道与主线轨道的相交部设置有变轨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条第一变线轨道、第二变线轨道、主线轨道及变轨装置可实现列车在多条行驶轨道梁间的快速、稳定的互联互通。

Description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背景技术
空中轨道列车属于城市快捷公交,是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包括轨道支墩、轨道梁、空中轨道列车和车辆转向架,车辆转向架用于驱动空中轨道列车沿轨道梁的纵向行走,空中轨道列车,即悬挂式空中铁路,悬挂式空铁的轨道在上方,能利用桥下近地空间建设,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在交通拥挤的地方建设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同时,随着空铁技术的快速发展,轨道线路也变得相互交错多元化。
现有技术中悬挂式空铁在复杂行驶轨道梁系统中变换轨线时通常采用多个道岔结构,通过固设于地面的立柱进行支撑,实现列车在复杂轨道系统的轨道变换,道岔存在长度较长,占地面积较大,建设成本较高,对于双向多条轨道线路之间进行轨道变换,则需要很多道岔结构进行交叉换向,影响多辆列车同时运行换向时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因此需要一种在多条线路中可作为中转换线的系统来实现多条行驶轨道梁之间的互联互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悬挂式空铁在多条行驶轨道梁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运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包括多条主线轨道、多条第一变线轨道、多条第二变线轨道;多条所述主线轨道互不交叉,多条所述第一变线轨道与多条所述第二变线轨道互不交叉;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一侧至另一侧,对多条所述主线轨道进行顺次编号;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由小序号所述主线轨道至相邻大序号所述主线轨道之间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变线轨道,同时,由大序号所述主线轨道至相邻所述小序号主线轨道之间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变线轨道;所述第一变线轨道、所述第二变线轨道与对应的所述主线轨道的相交部设置有用于对应轨道连通方向切换的变轨装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线轨道梁包括四条所述主线轨道,分别为第一主线轨道、第二主线轨道、第三主线轨道和第四主线轨道;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至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之间的多条所述第一变线轨道分别为第一分岔轨道梁、第二分岔轨道梁、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和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依次设置以形成第一跨轨线路;依次设置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至所述第一主线轨道之间的多条所述第二变线轨道分别为第四分岔轨道梁、第五分岔轨道梁、第六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和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依次设置以形成第二跨轨线路;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和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均成锐角相切设置;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和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之间,且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所述第三主线轨道均成锐角相切设置;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设置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和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之间,且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所述第四主线轨道均成锐角相切设置;所述变轨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连接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轨装置包括第一变轨装置和第二变轨装置,所述第一变轨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所述第二主线轨道的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所述第三主线轨道的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所述第四主线轨道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变轨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所述第二主线轨道的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所述第三主线轨道的连接部,和/或,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所述第四主线轨道的连接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变轨装置包括第一连通构件、第二连通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通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一轨道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通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通构件、所述第二连通构件二者之一向下移动与行驶轨道梁进行对接,同时驱动另一个上升至设定高度,以在道岔部件构建唯一通路。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轨装置包括第三连通构件、第四连通构件、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连通构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三轨道部,所述第三轨道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四连通构件包括第四连接部和第四轨道部,所述第四轨道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连通构件、所述第四连通构件二者之一向下移动与行驶轨道梁进行对接,同时驱动另一个上升至设定高度,以在道岔部件构建唯一通路。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和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均为曲线轨道梁,且曲线轨道梁的曲线半径为设定转弯半径值。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线轨道梁还包括接驳轨道段,所述接驳轨道段包括第一接驳轨道段、第二接驳轨道段、第三接驳轨道段和第四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一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二接驳轨道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接驳轨道段、所述第四接驳轨道段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二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三接驳轨道段和所述第四接驳轨道段的另一端均与行驶轨道梁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二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三接驳轨道段和所述第四接驳轨道段均为直线轨道梁。
一种悬挂式空铁系统,包括多条行驶轨道梁,所述悬挂式空铁系统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上面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所述多线轨道梁与所述行驶轨道梁固定连接,并用于实现列车在不同复杂轨道的互联互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通过多个第一变线轨道、多条第二变线轨道在多条主线轨道中的设置,可实现列车在不同主线轨道中的互联互通,通过多条第一变线轨道、多条第二变线轨道的依次设置,实现不同主线轨道间的定向变换,可实现不同轨道之间的快速跨线运行。
2)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第一变轨装置中的第一连通构件和第二变轨装置中的第三连通构件在默认状态下处于对应的主线轨道对接的状态,即在不需要变道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变轨装置和第二变轨装置无需驱动运动就可实现道岔群中多条主线轨道的连通;通过第一变轨装置和第二变轨装置可快速实现车辆变换轨道以及多线车辆同时运行,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节约轨道变换时间。
3)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分别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实现第一变轨装置、第二变轨装置的快速升降式移动对接,缩短轨道变换时间,提高整体实用性和高效性;驱动机构可以是机械驱动、电机驱动、压力驱动、磁力驱动形式中的任一种。
4)本实用新型中的悬挂空铁系统通过两个或者多个多线轨道梁的组合或者多线轨道梁与行驶轨道梁的组合,可实现交错跨线复杂的轨道系统中的轨道变换的互联互通。
5)本实用新型既适配于内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也适配于外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成本低,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一主线轨道与第一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二主线轨道与第一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二主线轨道与第二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三主线轨道与第二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三主线轨道与第三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四主线轨道与第三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一变轨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一变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一主线轨道与第六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二主线轨道与第六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二主线轨道与第五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三主线轨道与第五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三主线轨道与第四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四主线轨道与第四分岔轨道梁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一变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中的第二变轨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主线轨道;2、第二主线轨道;3、第三主线轨道;4、第四主线轨道;5、第一变轨装置,51、第一连通构件,511、第一轨道部,512、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通构件,521、第二轨道部,522、第二连接部;6、第二变轨装置,61、第三连通构件,611、第三轨道部,612、第三连接部,62、第四连通构件,621、第四轨道部,622、第四连接部;7、第一分岔轨道梁;8、第六分岔轨道梁;9、第二分岔轨道梁;10、第五分岔轨道梁;11、第四分岔轨道梁;12、第三分岔轨道梁;13、第一接驳轨道段;14、第二接驳轨道段;15、第三接驳轨道段;16、第四接驳轨道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包括多条主线轨道、多条第一变线轨道、多条第二变线轨道;多条所述主线轨道互不交叉,多条所述第一变线轨道与多条所述第二变线轨道互不交叉;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一侧至另一侧,对多条所述主线轨道进行顺次编号;由小序号所述主线轨道至相邻大序号所述主线轨道之间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变线轨道,同时,由大序号所述主线轨道至相邻所述小序号主线轨道之间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变线轨道,即多条所述第一变线轨道在多条所述主线轨道之间从小序号至大序号依次设置,实现列车从小序号所述主线轨道到相邻大序号所述主线轨道、和/或,到非相邻的大序号所述主线轨道的跨线运行,此方向设置为第一跨轨线路;多条所述第二变线轨道在多条所述主线轨道之间从大序号至小序号依次设置,实现列车从大序号所述主线轨道到相邻小序号所述主线轨道、和/或,到非相邻的小序号所述主线轨道的跨线运行,此方向设置为第二跨轨线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跨轨线路与所述第二跨轨线路为实现相反方向的跨轨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跨轨线路中的多条所述第一变线轨道可相邻依次设置,也可以间隔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跨轨线路中的多条所述第二变线轨道可相邻依次设置,也可以间隔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变线轨道与所述第二变线轨道互不交叉。
所述第一变线轨道、所述第二变线轨道与对应的所述主线轨道的相交部设置有用于对应轨道连通方向切换的变轨装置;所述变轨装置可实现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或者岔口处的分岔轨道梁的连通,在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条轨道处于通路,保证列车在岔口处的轨道快速变换;所述变轨装置可为摆臂式变轨装置,旋转式变轨装置或者升降式变轨装置,只要能实现变线轨道与主线轨道组成的道岔结构岔口处的轨道线路变换皆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多条所述主线轨道可以为直线轨道梁,也可以曲线轨道梁,即由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可用于直线轨道梁岔口处、曲线轨道梁岔口处,既适用于内悬挂式空铁轨道梁中,也适用于外悬挂式空铁轨道梁中。
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包括第一主线轨道1、第二主线轨道2、第三主线轨道3、第四主线轨道4、第一变轨装置5、第二变轨装置6、第一分岔轨道梁7、第二分岔轨道梁9、第三分岔轨道梁12、第四分岔轨道梁11、第五分岔轨道梁10、第六分岔轨道梁8、第一接驳轨道段13、第二接驳轨道段14、第三接驳轨道段15、第四接驳轨道段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和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为设置在四条主线轨道梁之间的用于道岔结构岔口处变向的轨道梁,且六个分岔轨道梁与相连接的对应的主线轨道梁均成锐角相切设置;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7、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9和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12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左端到右端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到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之间,用于实现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到所述第四主线轨道的跨线连通;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11、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10和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8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左端到右端依次设置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梁到所述第一主线轨道梁之间,用于实现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梁到所述第一主线轨道的跨线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驳轨道段13、所述第二接驳轨道段14、所述第三接驳轨道段15、所述第四接驳轨道段1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线轨道、所述第二主线轨道的两端,用于在轨道变换后与行驶轨道梁的平顺接驳,保证运行平稳、安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二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三接驳轨道段和所述第四接驳轨道段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如果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多线轨道梁的两端的轨道变换后是在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和所述第三主线轨道的两端,则对应的接驳轨道段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和所述第三主线轨道的两端,用于轨道变向后的平顺接驳,各个接驳轨道梁与主线轨道梁可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固定连接,故在此不再对其它结构设计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7和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8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1、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之间,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左端到右端,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7用于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1向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的轨道变换,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8用于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向所述第一主线轨道的轨道变换,即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7和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8分别实现所述第一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之间的不同方向的轨道换向。
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9和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10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之间,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左端到右端,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9用于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向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的轨道变换,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10用于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向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的轨道变换,即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9和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10分别实现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和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之间的不同方向的轨道换向。
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12和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11设置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所述第四主线轨道4之间,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左端到右端,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12用于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向所述第四主线轨道4的轨道变换,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11用于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4向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的轨道变换,即第三分岔轨道梁12和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11分别实现所述第三主线轨道和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之间的不同方向的轨道换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7、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9、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12组成的第一变线轨道组可实现从所述多线轨道梁中的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到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之间的互联互通;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11、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10和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8组成的第二变线轨道组可实现从所述多线轨道梁中的所述第四主线轨道到所述第一主线轨道之间的互联互通,用于实现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梁到所述第一主线轨道的跨线连通;即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变线轨道组用于实现列车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到所述第二主线轨道、所述第三主线轨道、所述第四主线轨道的跨线运行;所述第二变线轨道组用于实现列车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到所述第三主线轨道、所述第二主线轨道、所述第一主线轨道的跨线运行;所述第一变线轨道组中的分岔轨道梁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组成的是右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二变线轨道组中的分岔轨道梁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组成的是左侧单开道岔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轨装置5和所述第二变轨装置6均为六个,并分别可升降地设置于对应的右侧单开道岔结构、左侧单开道岔结构处,用于列车在道岔岔口的轨道变换,即所述第一变轨装置和所述第二变轨装置设置在分岔轨道梁与主线轨道的连接部,通过升降式变换实现对应轨道梁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均为S形曲线轨道梁,且曲线轨道梁的曲线半径为设定转弯半径值,便于列车与主线轨道梁的之间的转弯运行及换向平稳性。
为了更清楚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下面结合具体的局部放大图进一步地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进行阐述。
参照附图2,图示为所述第一主线轨道1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7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主线轨道1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7组成的为右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5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一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的连通;所述第一接驳轨道段13设置于该道岔结构与行驶轨道梁的待对接处,并用于与行驶轨道梁的平顺对接。
参照附图3,图示为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7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右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5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参照附图4,图示为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与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9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右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5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参照附图5,图示为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与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9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单线右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5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三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参照附图6,图示为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与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12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右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5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三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参照附图7,图示为所述第四主线轨道4与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12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右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5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四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继续参照附图8和附图9,图8是所述第一变轨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所述第一变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变轨装置5包括第一连通构件51、第二连通构件52和第一驱动机构(未示出),所述第一连通构件用于控制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构件用于控制主线轨道与分岔轨道梁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升降运动,即当主线轨道需要实现自身通路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连通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下运动至下限位点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岔口处的断口进行对接,实现主线轨道自身的通路,此时,所述第二连通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上运动至上限位点,远离轨道板,不干涉列车的运行,其中,向下运动至下限位点与向上运动至上限位点的两个动作同步反向;即当需要在轨道道岔结构岔口处变换轨道时,则实施第一动作集,所述第一动作集包括:所述第一变轨装置中的第一连通构件向上移动至上限位点,在同一时间段,所述第一变轨装置中的第二连通构件向下移动至下限位点,其中,向上移动至上限位点和向下移动至下限位点是同步反向运动,所述第一动作集完成封闭对应主线轨道的直行段,并连通对应的分岔轨道梁,进而实现车辆的岔口变换轨道的目的;当车辆通过道岔后,实施第二动作集,所述第二动作集和所述第一动作集相反动作,恢复至所述第一动作集实施之前的默认状态,即对应主线轨道的各自自身的通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变轨装置之间通过电信号连接,升降式液压控制,可快速实现车辆变换轨道以及双线车辆运行,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节约轨道变换时间。
所述第一连通构件51包括第一轨道部511和第一连接部512,所述第一轨道部511水平设置,并用于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轨道行走板对接,所述第一连接部512与所述第一轨道部511垂直固定连接,并用于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轨道腹板对接,所述第一连接部512和所述第一轨道部511组成的所述第一连通构件51的两端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轨道行走板与轨道腹板的待对接位置设置相吻合。
所述第二连通构件52包括第二轨道部521和第二连接部522,所述第二轨道部511水平设置,并用于与对应的分岔轨道梁的轨道行走板对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12与所述第二轨道部511垂直固定连接,并用于与对应的分岔轨道梁的轨道腹板对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12和所述第二轨道部511组成的所述第二连通构件51的两端与对应的分岔轨道梁的轨道行走板与轨道腹板的待对接位置设置相吻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轨装置还均包括支撑杆、可升降部件,所述支撑杆固设于道岔轨道梁上,所述可升降部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可升降部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可上下滑动设置,所述第二部件与变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变轨装置上下升降实现对应轨道梁的连通,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为液压驱动机构、气压驱动机构、直线电机驱动机构、旋转电机驱动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只要能实现驱动变轨装置的上下升降的目的皆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变轨装置控制主线轨道和分岔轨道梁在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处于通路,保证列车在通过道岔岔口时连续通过,无需停止在分岔轨道口处等待轨道连通即可快速进行轨道线路变换;当列车位于主线轨道上,且需要继续沿着该主线轨道运行时,所述第一变轨装置在默认状态下是处于对应的主线轨道自身连通的状态,无需变道,即驱动机构不需要动作即可完成列车在轨道岔口处的快速通行。
优选地,第一变轨装置中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轨道部之间可增设加强肋,提高所述第一轨道部的承载力,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轨道部之间还可设置应力监测装置,当检测到应力超过预设值时,系统发现报警信号,便于人员及时监测该转换处的结构强度,增强变轨装置的安全性;同理,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轨道部之间可同样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构件与所述第二连通构件相理论重合的地方各自结构处留有一缺口,保证所述第一连通构件与所述第二连通构件相互反向运动时互不干涉。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变轨装置中,所述第一连通构件中的与腹板进行对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承载所述第一连通构件的静止荷载和运动载荷;当主线轨道处于自身连通状态时,即当所述第一连通构件下降至下限位点并与对应主线轨道上的缺口完成对接后,当列车的转向架通过所述第一连通构件的所述第一轨道部时,所述第一轨道部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垂向限位构件(未示出)传递压力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因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轨道部的宽度,故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压力可通过连接件及自身结构传递力至主线轨道;同时,所述第一连接部面对着列车转向架的侧面可承载来自列车转向架横向的荷载,并通过主线轨道上设置的横向限位构件(未示出),传递横向荷载至主线轨道主体;在实用新型中,可通过设置的各个垂向限位构件和横向限位构件将所述第一变轨装置在工作状态时承受的荷载压力传递至主线轨道主体,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变轨装置的结构安全性能;同样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中的所述第二连通构件也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通构件起同样作用的垂向、横向构件,即当不同连通构件中的轨道部处于与轨道面重合对接状态时,各个轨道部和各个连接部将来自列车转向架的荷载力通过限位构件传递至轨道主体,分散变轨装置的承载荷载,从而实现变轨装置更加可靠的结构安全。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轨道部处于下限位点与主线轨道的轨道面重合对接时,主线轨道自身处于通路状态,列车可沿着主线轨道通行;此时,所述第一轨道通过第一锁定装置锁定所述第一轨道部,进一步保证对接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能,当列车通过主线轨道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释放主线轨道面;同样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中的所述第二连通构件也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通构件中起同样作用的锁定装置,即当不同连通构件中的轨道部处于与轨道面重合对接状态时,对应的锁定装置锁定相应的轨道部,实现对对接区域的结构安全性能的进一步保障;该多线轨道梁的所述第一动作集、所述第二动作集、锁定、释放均由悬挂式空铁系统中的操作管理系统控制。
参照附图10,图示为所述第一主线轨道1与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8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主线轨道1与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8组成的为左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6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一主线轨道与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的连通;所述第二接驳轨道段14设置于该道岔结构与行驶轨道梁的待对接处,并用于与行驶轨道梁的平顺对接。
参照附图11,图示为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与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8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与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左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6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与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参照附图12,图示为所述第二主线轨道2与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10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左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6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参照附图13,图示为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与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10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左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6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三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与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参照附图14,图示为所述第三主线轨道3与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11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与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左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6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三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与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参照附图15,图示为所述第四主线轨道4与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11连接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与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组成的为左侧单开道岔结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6设置于此道岔结构处,并用于控制所述第四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以及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与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的连通。
继续参照附图16和附图17,图17是所述第二变轨装置的主视图,图16是所述第二变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变轨装置6包括第三连通构件61、第四连通构件62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连通构件61用于控制主线轨道自身的连通,所述第四连通构件用于控制主线轨道与分岔轨道梁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三连通构件和所述第四连通构件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升降运动,即当主线轨道需要实现自身通路的状态时,所述第三连通构件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下运动至下限位点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岔口处的断口进行对接,实现主线轨道自身的通路,此时,所述第四连通构件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上运动至上限位点,远离轨道板,不干涉列车的运行,其中,向下运动至下限位点与向上运动至上限位点的两个动作同步反向;即当需要在轨道道岔结构岔口处变换轨道时,则实施第一动作集,所述第一动作集包括:所述第二变轨装置中的第三连通构件向上移动至上限位点,在同一时间段,所述第二变轨装置中的第四连通构件向下移动至下限位点,其中,向上移动至上限位点和向下移动至下限位点是同步反向运动,所述第一动作集完成封闭对应主线轨道的直行段,并连通对应的分岔轨道梁,进而实现车辆的岔口变换轨道的目的;当车辆通过道岔后,实施第二动作集,所述第二动作集和所述第一动作集相反动作,恢复至所述第一动作集实施之前的默认状态,即对应主线轨道的各自自身的通路;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变轨装置之间通过电信号连接,升降式液压控制,可快速实现车辆变换轨道以及双线车辆运行,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节约轨道变换时间。
所述第三连通构件61包括第三轨道部611和第三连接部612,所述第三轨道部611水平设置,并用于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轨道行走板对接,所述第三连接部612与所述第三轨道部611垂直固定连接,并用于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轨道腹板对接,所述第三连接部612和所述第三轨道部611组成的所述第三连通构件61的两端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轨道行走板与轨道腹板的待对接位置设置相吻合。
所述第四连通构件62包括第四轨道部621和第四连接部622,所述第四轨道部611水平设置,并用于与对应的分岔轨道梁的轨道行走板对接,所述第四连接部612与所述第四轨道部611垂直固定连接,并用于与对应的分岔轨道梁的轨道腹板对接,所述第四连接部612和所述第四轨道部611组成的所述第四连通构件61的两端与对应的分岔轨道梁的轨道行走板与轨道腹板的待对接位置设置相吻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变轨装置还均包括支撑杆、可升降部件,所述支撑杆固设于道岔轨道梁上,所述可升降部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可升降部件包括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所述第四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三部件可上下滑动设置,所述第四部件与变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变轨装置上下升降实现对应轨道梁的连通,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为液压驱动机构、气压驱动机构、直线电机驱动机构、旋转电机驱动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只要能实现驱动变轨装置的上下升降的目的皆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变轨装置控制主线轨道和分岔轨道梁在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处于通路,保证列车在通过道岔轨道岔口时连续通过,无需停止在分岔轨道口处等待轨道连通即可快速进行线路变换;当列车位于主线轨道上,且需要继续沿着该主线轨道运行时,所述第二变轨装置在默认状态下是处于对应的主线轨道自身连通的状态,无需变道,即驱动机构不需要动作即可完成列车在轨道岔口处的快速通行。
优选地,第二变轨装置中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轨道部之间可增设加强肋(未示出),提高所述第三轨道部的承载力,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轨道部之间还可设置应力监测装置,当检测到应力超过预设值时,系统发现报警信号,便于人员及时监测该转换处的结构强度,增强变轨装置的安全性;同理,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轨道部之间可同样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通构件与所述第四连通构件相理论重合的地方各自结构处留有一缺口,保证所述第三连通构件与所述第四连通构件相互反向运动时互不干涉。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变轨装置中,所述第三连通构件中的与腹板进行对接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可承载所述第三连通构件的静止荷载和运动载荷;当主线轨道处于自身连通状态时,即当所述第三连通构件下降至下限位点并与对应主线轨道上的缺口完成对接后,当列车的转向架通过所述第三连通构件的所述第三轨道部时,所述第三轨道部通过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的垂向限位构件(未示出)传递压力至所述第三连接部,因为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轨道部的宽度,故所述第三连接部上的压力可通过连接件及自身结构传递力至所述第三轨道;同时,所述第三连接部面对着列车转向架的侧面可承载来自列车转向架横向的荷载,并通过主线轨道上设置的横向限位构件(未示出),传递横向荷载至主线轨道主体;在实用新型中,可通过设置的各个垂向限位构件和横向限位构件将所述第二变轨装置在工作状态时承受的荷载压力传递至主线轨道主体,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变轨装置的结构安全性能;同样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中的所述第四连通构件也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通构件起同样作用的垂向、横向构件,即当不同连通构件中的轨道部处于与轨道面重合对接状态时,各个轨道部和各个连接部将来自列车转向架的荷载力通过限位构件传递至轨道主体,分散变轨装置的承载荷载,从而实现变轨装置更加可靠的结构安全。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三轨道部处于下限位点与主线轨道的轨道面重合对接时,主线轨道自身处于通路状态,列车可沿着主线轨道通行;此时,轨道通过第三锁定装置锁定所述第三轨道部,进一步保证对接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能,当列车通过主线轨道后,所述第三锁定装置释放主线轨道面;同样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中的所述第四连通构件也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通构件中起同样作用的锁定装置,即当不同连通构件中的轨道部处于与轨道面重合对接状态时,对应的锁定装置锁定相应的轨道部,实现对对接区域的结构安全性能的进一步保障;该多线轨道梁的所述第一动作集、所述第二动作集、锁定、释放均由悬挂式空铁系统中的操作管理系统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线轨道梁的具体实施例中,每条主线轨道均包括四节标准轨道梁,即实现长度、宽度等轨道规格的统一,便于在悬挂式空铁交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制定,在所述多线轨道梁在复杂交错轨道系统中出现故障时,只需更换对应部分的分节轨道梁即可,实现对故障线路的快速应急处理,不影响整体线路的运行;无论是分岔轨道梁还是主线轨道中的一节轨道梁,当出现故障时,均可由标准直线轨道梁进行快速替换,实现列车轨线的直行或折返调度,以及跨线运行。
当列车从单一行驶轨道梁上需要通过所述多线轨道梁系统实现跨线运行时,列车通过道岔标识牌后进入通讯交互区段,与设置的时钟同步器完成时钟同步;列车车载控制器与道岔控制器建立连续通讯连接关系;列车车载控制器根据运行图,复核道岔岔形分布信息,向道岔控制器发送申请进路请求编号;道岔控制器处于释放状态(非联锁的待机状态),接受进路请求并与列车控制器建立联锁关系,完成相应编号动作后,向列车车载控制器回馈进路准许信号;或者,当道岔控制器处于联锁状态(其它列车占用状态),向列车车载控制器回馈等待信号并保持通讯关系;道岔控制器获准车载控制器的进路请求后,列车驶过并清空道岔后,通讯应答机向道岔控制器发送释放闭锁指令,道岔控制器解除联锁状态,授受其它列车按序列依次建立联锁关系;当列车车载控制器未获准进路请求后,在安全等待区申请获准序列编号,当道岔完成其它前序编号工作后,向列车车载控制器回馈进路准许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相互交错的多条轨道梁中,当不同列车进路请求互不干涉时,道岔控制器可完成相应动作后向相应的列车车载控制器发布进路获准信号,实现更高通过效率;当不同列车同时向道岔控制器发送进路请求时,对应的道岔控制器根据运行图顺序对齐排序;即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多线轨道梁,可实现多辆列车的双向复合的轨路换向;车载控制器与道岔控制器之间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了一种悬挂式空铁系统,包括多条行驶轨道梁,在多条行驶轨道梁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所述多线轨道梁与行驶轨道梁固定连接,并用于实现列车在交错复杂线路的轨道变换,同时控制列车在道岔部件处构建唯一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7、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9、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11分别与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8、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10、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12相对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横向中线面对称设置,形成四条主线轨道之间的轨道互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线轨道梁的横向中线面是指垂直于主线轨道纵向的中线面,通过多个分岔轨道梁的对称设计,实现在最短的主线轨道距离范围内形成多条交错线路的轨道变换,即在本实施例中,每条主线轨道仅包括四节标准轨道梁就可以实现四条主线轨道之间的互通互联,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轨道变换,但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实现多条主线轨道之间互联互通的方案,各个分岔轨道梁还可以不对称设置,只要在规定的方向中依次设置实现连通皆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是,所述多轨道梁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拆卸掉一组主线轨道,变成三条主线轨道与四个分岔轨道梁的组合成的三条轨道梁系统,也可以实现多条行驶轨道梁之间的换向中转,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具体的主线轨道的数量,即本实用新型中的主线数量包括三条及以上,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此外,对于其它不对称设置的结构实施例在此也不再一一赘述。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该多线轨道梁包括多条主线轨道、多条第一变线轨道、多条第二变线轨道;多条所述主线轨道互不交叉,多条所述第一变线轨道与多条所述第二变线轨道互不交叉;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一侧至另一侧,对多条所述主线轨道进行顺次编号;
从所述多线轨道梁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由小序号所述主线轨道至相邻大序号所述主线轨道之间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变线轨道,同时,由大序号所述主线轨道至相邻所述小序号主线轨道之间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变线轨道;
所述第一变线轨道、所述第二变线轨道与对应的所述主线轨道的相交部设置有用于对应轨道连通方向切换的变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线轨道梁包括四条所述主线轨道,分别为第一主线轨道、第二主线轨道、第三主线轨道和第四主线轨道;
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至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之间的多条所述第一变线轨道分别为第一分岔轨道梁、第二分岔轨道梁、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和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依次设置以形成第一跨轨线路;
依次设置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至所述第一主线轨道之间的多条所述第二变线轨道分别为第四分岔轨道梁、第五分岔轨道梁、第六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和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依次设置以形成第二跨轨线路;
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和所述第二主线轨道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均成锐角相切设置;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和所述第三主线轨道之间,且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所述第三主线轨道均成锐角相切设置;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设置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和所述第四主线轨道之间,且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所述第四主线轨道均成锐角相切设置;
所述变轨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与对应的主线轨道的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轨装置包括第一变轨装置和第二变轨装置,所述第一变轨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所述第二主线轨道的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所述第三主线轨道的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所述第四主线轨道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变轨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所述第二主线轨道的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所述第三主线轨道的连接部,和/或,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所述第四主线轨道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轨装置包括第一连通构件、第二连通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通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一轨道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通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通构件、所述第二连通构件二者之一向下移动与行驶轨道梁进行对接,同时驱动另一个上升至设定高度,以在道岔部件构建唯一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轨装置包括第三连通构件、第四连通构件、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连通构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三轨道部,所述第三轨道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四连通构件包括第四连接部和第四轨道部,所述第四轨道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连通构件、所述第四连通构件二者之一向下移动与行驶轨道梁进行对接,同时驱动另一个上升至设定高度,以在道岔部件构建唯一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主线轨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二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三分岔轨道梁、所述第四分岔轨道梁、所述第五分岔轨道梁和所述第六分岔轨道梁均为曲线轨道梁,且曲线轨道梁的曲线半径为设定转弯半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线轨道梁还包括接驳轨道段,所述接驳轨道段包括第一接驳轨道段、第二接驳轨道段、第三接驳轨道段和第四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一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二接驳轨道段的一端与第一主线轨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接驳轨道段、所述第四接驳轨道段的一端与第四主线轨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二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三接驳轨道段和所述第四接驳轨道段的另一端均与行驶轨道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二接驳轨道段、所述第三接驳轨道段和所述第四接驳轨道段均为直线轨道梁。
10.一种悬挂式空铁系统,包括多条行驶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空铁系统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所述多线轨道梁与所述行驶轨道梁固定连接,并用于实现列车在不同复杂轨道的互联互通运行。
CN201922254686.8U 2019-12-16 2019-12-16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Active CN211596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4686.8U CN211596214U (zh) 2019-12-16 2019-12-16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4686.8U CN211596214U (zh) 2019-12-16 2019-12-16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6214U true CN211596214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2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4686.8U Active CN211596214U (zh) 2019-12-16 2019-12-16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621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8498A (zh) * 2019-12-16 2020-03-13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悬挂式空铁换向的变轨装置、空铁道岔和空铁系统
CN110878497A (zh) * 2019-12-16 2020-03-13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CN113799662A (zh) * 2021-01-26 2021-12-1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道岔、轨道系统及交通系统
CN114774876A (zh) * 2022-05-11 2022-07-22 纳峰真空镀膜(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镀膜转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8498A (zh) * 2019-12-16 2020-03-13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悬挂式空铁换向的变轨装置、空铁道岔和空铁系统
CN110878497A (zh) * 2019-12-16 2020-03-13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CN113799662A (zh) * 2021-01-26 2021-12-1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道岔、轨道系统及交通系统
CN114774876A (zh) * 2022-05-11 2022-07-22 纳峰真空镀膜(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镀膜转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96214U (zh)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CN211596213U (zh)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CN110886158A (zh)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CN110878497A (zh)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多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CN110886159A (zh)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双线双开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CN110886160A (zh) 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CN211689690U (zh) 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EP0548112B1 (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211547108U (zh) 基于多道岔结构的双线双开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EP4350075A1 (en) Fixed turnout track and vehicle-mounted track change system
CA3115168C (en) Rail-switching unit
CN108454651A (zh)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JPS6092152A (ja) 鉄道車両及び鉄道輸送システム
CN211340239U (zh) 用于悬挂式空铁换向的变轨装置、空铁道岔和空铁系统
CN109249962B (zh) 一种铁路集装箱货场进路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2865454U (zh) 一种平移切换的磁悬浮道岔
CN109421748A (zh) 一种导轮轨道车辆及轨道
CN113525423A (zh) 桁架跨座式智能prt交通轨道与轨道车
CN110878498A (zh) 用于悬挂式空铁换向的变轨装置、空铁道岔和空铁系统
CN111321638A (zh) 悬挂式单轨移车台
CN208469803U (zh) 适用于车站的轨道系统
WO2020048460A1 (zh) 物流单轨交通系统
CN208698792U (zh)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CN211340240U (zh) 用于悬挂式空铁交叉轨道的变轨装置及悬挂式空铁系统
CN102826094B (zh)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