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4152U -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4152U
CN211594152U CN201922293040.0U CN201922293040U CN211594152U CN 211594152 U CN211594152 U CN 211594152U CN 201922293040 U CN201922293040 U CN 201922293040U CN 211594152 U CN211594152 U CN 211594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ing
pressure reducing
cavity
material guiding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30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津津
刘皞
李宇
朱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930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4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4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4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料输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落料装置和散料输送装置,其中落料装置包括导料结构,罩设于所述输送带上端,并设有导料腔,及与所述导料腔分别连通的进带口和出带口;落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导料结构上方,并设有与所述导料腔连通的落料腔,及与所述落料腔、所述导料腔分别连通的落料口;减压装置与导料腔连通,并设于落料口下游,适于对导料腔进行减压。此结构的落料装置,通过在落料口下游设置与导料腔连通的减压装置,可以对导料腔进行减压,从而可以使导料腔内的压力减小,防止散料中的细小颗粒被激活引起粉尘扬起及外泄,通过减小导料腔内的压力来实现的防止粉尘外泄,其防止粉尘外泄的效果,不会受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料转运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散料输送尤其是粉末状物料在转运输送过程中,需要经过给料、多段位皮带转运。在整个输送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粉尘污染问题,对于输送可燃性和爆炸性倾向的散料时,粉尘的控制与正常生产的安全息息相关。
传统的散料输送装置主要包括皮带输送机、罩设于皮带输送机顶端的导料结构和设置在导料结构上的落料管,散料通过落料管经落料管的出口端进入到导料结构内并下落至导料结构内下方的皮带输送机上,完成散料的转运,落料管的出口端对应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设置,输送带承接从落料管排出的散料的区域为受料区,落料管的出口端与皮带输送机的受料区之间的区域为转运区。
由于散料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扬起现象,因此,传统的散料输送装置通常会采用顶端和侧壁封闭的方形导料结构罩设在受料区上方对粉尘进行密封,以防止粉尘外溢;但是由于输送带运行过程中,导料结构的皮带的入口和出口无法密封,因此,导料结构内还是有大量的粉尘经导料结构的皮带的入口和出口扩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现有的散料输送装置会在导料结构上设置除尘装置,现有的除尘装置大都为布袋除尘器、水膜除尘器或喷淋装置,但是上述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都有限;当散料落入至转运区时,由于落料管与导料结构内的高度差会产生瞬时诱导风,该瞬时诱导风会快速推动压缩导料结构内的原本处于静止状态的空气,使得导料结构内的风速和风量显著增加,从而快速激活散料中的细小颗粒,使得导料结构内部粉尘量增多,多余的粉尘从导料结构的皮带入口和皮带出口处泄露出去,造成粉尘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散料输送装置,落料管与导料结构之间由于落料时产生的瞬时诱导风导致导料结构内的粉尘量增加,引起多余粉尘的外泄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落料装置,包括:
导料结构,罩设于所述输送带上端,并设有导料腔,及与所述导料腔分别连通的进带口和出带口;
落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导料结构上方,并设有与所述导料腔连通的落料腔,及与所述落料腔、所述导料腔分别连通的落料口;
减压装置,与所述导料腔连通,并设于所述落料口下游,适于对所述导料腔进行减压。
可选,所述的落料装置,所述减压装置与所述落料结构间隔地设于所述导料结构上,并位于所述落料结构下游。
可选,所述的落料装置,所述导料结构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减压装置连通的减压口。
可选,所述的落料装置,所述减压装置包括减压体,所述减压体为柔性体,并具有收缩状态,及在所述导料腔内压力增大时吸收所述导料腔中的气体的膨胀状态。
可选,所述的落料装置,所述减压体为不透气的袋体。
可选,所述的落料装置,所述减压装置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减压体外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减压体连接,所述减压装置通过所述壳体与所述导料结构固定连接。
可选,所述的落料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减压体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凸出部,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挂钩,设于所述减压体上,并适于挂置于所述凸出部上。
可选,所述的落料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导料结构通过法兰连接,所述落料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
筒体,一端与所述法兰固定连接,另一端伸置于所述减压体内,所述筒体形成有筒腔,所述筒腔一端与所述减压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减压体的内腔连通;
卡箍,套设于所述减压体外,并将所述减压体紧箍在所述筒体上。
可选,所述的落料装置,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导料结构上,并位于所述减压装置的下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散料输送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落料装置,及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由所述进带口进入所述导料腔中,并由所述出带口伸出所述导料腔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料装置,包括导料结构,罩设于所述输送带上端,并设有导料腔,及与所述导料腔分别连通的进带口和出带口;
落料结构,设置于所述导料结构上方,并设有与所述导料腔连通的落料腔,及与所述落料腔、所述导料腔分别连通的落料口;
减压装置,与所述导料腔连通,并设于所述落料口下游,适于对所述导料腔进行减压。
上述落料装置,当散料由落料腔下落至导料腔中时,会使导料腔内的风速和风量增加,进而使导料腔内的粉尘量增多,本申请通过在落料口下游设置与导料腔连通的减压装置,可以对导料腔进行减压,从而可以使导料腔内的压力减小,防止散料中的细小颗粒被激活引起粉尘扬起及外泄,这种落料装置,是通过减小导料腔内的压力来实现的防止粉尘外泄,其防止粉尘外泄的效果,不会受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影响。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料装置,减压装置包括减压体,所述减压体为柔性体,并具有收缩状态,及在所述导料腔内压力增大时吸收所述导料腔中的气体的膨胀状态。减压体采用柔性体,可以使得减压体在导料腔内压力增大时自发的进行膨胀吸收导料腔内的气体及在导料腔内部压力稳定时自发的收缩,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驱动结构,节约资源,降低制作和使用成本。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料装置,减压体为不透气的袋体,采用不透气的袋体一方面可以防止减压体在吸收导料腔内部的气体时,气体中的粉尘通过减压体扩散到外部,造成粉尘外泄,引起粉尘污染;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粉尘粘接在减压体上造成减压体无法进行自发的膨胀或收缩,从而影响减压装置的正常使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料装置,减压装置还包括罩设在减压体外部的壳体,壳体与减压体连接,减压体通过壳体与导料结构连接;通过壳体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减压体不受外部损伤,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减压体与导料结构的安装。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料装置,减压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呈筒体,一端与导料结构连接,另一端伸入到减压体内,筒体具有与减压体内腔及导料腔连通的筒腔,减压体通过卡箍安装在筒体外侧壁,通过此结构的设置可以提高减压体的密封性能,减压体能够将导料腔内部的增加的气体吸收降低导料腔内部的气体,防止由于压力增加造成散料中的细小颗粒被激活;同时由于密封性较好,随着气体进入到减压装置内部的粉尘不会扩散到周边引起粉尘外泄,防止减压装置周边的粉尘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落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落料装置中的减压装置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减压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为图2中的减压装置的减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减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省略了第二保护结构);
图6为图2中的减压装置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二开口;12-容纳腔;
2-减压体;21-第一开口;22-内腔;23-配重结构;24-挂钩;
3-凸出部;
4-第二安装结构;41-筒腔;42-第一保护结构;43-第二保护结构;
5-卡箍;
6-法兰;
7-透明观察窗;
100-减压装置;200-导料结构;201-导料腔;202-进带口;203-出带口;300-落料结构;301落料腔;302-落料口;400-输送带;500-除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落料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导料结构200、落料结构300及减压装置100,导料结构200罩设于输送带400上端,设有导料腔201及与导料腔连通的进带口202和出带口203;落料结构300设置在导料结构200上方,并设有与导料腔201连通的落料腔301及与落料腔301、导料腔201分别连通的落料口302;减压装置100与导料腔201连通,并设于落料口302下游,适于对导料腔201进行减压。
上述结构的落料装置,当散料由落料腔301下落至导料腔201中时,会使导料腔201内的风速和风量增加,进而使导料腔201内的粉尘量增多,本申请通过在落料口302下游设置与导料腔201连通的减压装置100,可以对导料腔201进行减压,从而可以使导料腔201内的压力减小,防止散料中的细小颗粒被激活引起粉尘扬起及外泄,这种落料装置,是通过减小导料腔201内的压力来实现的防止粉尘外泄,其防止粉尘外泄的效果,不会受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影响。
对于减压装置100和落料结构300的设置位置而言,具体地,如图1所示,减压装置100与落料结构300间隔地设于导料结构200上,并位于落料结构300下游。由于落料结构300一般呈倾斜的布置,使得散料经落料口302转运至导料腔201中时,高度差造成的瞬时诱导风大部分会沿着导料腔201内下游方向扩散,通过在落料口302下游设置减压装置100,可以及时作出响应并将产生的瞬时诱导风吸收以维持导料腔201内部的气压稳定。
对于减压装置100与导料结构200的设置方式,具体地,在导料结构200的顶壁上设有与减压装置100连通的减压口(未示出)。对于减压口的形状、尺寸及数量,在此不做限定和描述,可以设置一个减压口,也可以设置多个减压口,只要能实现减压装置100与导料结构200内部的导料腔201连通即可。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在导料结构200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减压装置100,由于风流的不定向性,在导料结构200的侧壁上设置减压口及与减压口连通的减压装置100,也能将落料口302产生的瞬时诱导风吸收,实现导料腔201内始终维持在正常稳定状态。
对于减压装置100而言,如图2所示,减压装置100包括减压体2、罩设与减压体2外的壳体1、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4及法兰6,壳体1与减压体2连接,减压装置100通过壳体1与导料结构200连接;减压体2为柔性体,具有第一开口21和内腔22,并具有收缩状态,及在导料腔201内压力增大时吸收导料腔201中的气体的膨胀状态;减压体2与壳体1通过第一安装结构连接;壳体1与导料结构200通过法兰6连接;第二安装结构4一端与法兰600固定连接,比如焊接等,另一端伸入减压体2内部,减压体2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结构4上。具体地,减压体2为不透气的袋体,比如现有的无纺布袋等,具体不限,只要确保不透气即可,采用不透气的减压体2在于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通过减压体2造成外泄,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粉尘粘结在减压体2内部不利于减压体2的收缩和膨胀;壳体1呈方形状,内部具有容纳减压体2的容纳腔12,减压体2与壳体1通过第一安装结构连接;对于第一安装结构而言,第一安装结构包括凸出部3和挂钩24,凸出部3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具体地为设置在壳体1顶壁上的向下凸出的部件,比如,可以为挂钩或者钩环等结构,具体不做限定和描述,对应的,在减压体2顶部外侧设置有与凸出部3相匹配的挂钩24,挂钩24可以为闭环状的挂钩也可以为开环状的挂钩,具体不限,挂钩24适于挂置与凸出部3上;对于挂钩24与减压体2的连接方式,比如可以在减压体2顶部外部上设置一个挂钩架(未示出),为了不破坏减压体2的不透气性能和膨胀及收缩性能,可以将挂钩架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减压体2顶部外壁中间上,或者直接采用一个与袋体粘接或者缝接的布条(未示出),将挂钩24安装在布条上;壳体1与导料结构200之间通过法兰6连接,法兰6固定在减压口位置处;对于第二安装结构4而言,第二安装结构4包括筒体和卡箍5,筒体一端与法兰6固定连接,比如通过焊接或者卡接或者螺纹固接等方式固定,具体不限;筒体的另一端伸入到减压体2的内部;筒体为中空状,具体地,筒体形成有筒腔41,筒腔41沿轴向方向贯通筒体,筒腔一端与减压口连通,另一端与减压体2的内腔22连通,通过筒腔41实现减压体2与导料腔201内部的连通;卡箍5,套设于减压体2外侧,并将减压体2紧箍在筒体上,对于卡箍5的结构,为现有的常规的环状卡箍结构,与筒体的尺寸相适配。作为第一种可替换的实施例,可以不设置第二安装结构4,减压体2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倒置固定在壳体1内即可。作为第二种可替换的实施例,可以不设置壳体1、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4,减压体2的第一开口21直接密封固定在导料结构200的减压口位置即可,比如在减压口位置设置法兰盘,将减压体2的第一开口21固定在法兰盘上即可。作为第三种可替换的实施例,还可以不设置第一安装结构,减压体2通过第二安装结构4与固定在导料结构200上的法兰6连接。作为第四种可替换的实施例,可以不设置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4,减压体2的第一开口21处密封固定在壳体1与法兰6之间也可实现。
为了防止减压体2在膨胀和收缩时与第二安装结构4的筒体的外壁之间发生摩擦,可以在第二安装结构4伸入减压体2内部的一端上也即如图2和图3所示的筒体的顶部或者顶部外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保护结构42,比如橡胶条等耐磨材质的结构,第一保护结构42为一个完整的与筒体相适配的环状的保护条,还可以为多个间隔设置的保护条绕筒体的外侧壁或者筒体的顶部一圈而成;当第一保护结构42设置在筒体的顶部时,确保第一保护结构42的外径大于筒体的外径即可,在收缩状态下,第一保护结构42的外壁与减压体2的内壁接触而不会与筒体的外侧壁之间发生接触,可以减小减压体2与筒体的摩擦造成减压体受损,从而破坏减压体的不透气性能;为了防止减压体2在收缩状态下由筒腔41经筒体的下出口落入到导料腔201内,造成减压体2无法正常使用进行减压,如图6所示,可以在筒体与减压口连接处或者在减压口位置处设置多个第二保护结构43,第二保护结构43可以沿减压口或者筒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且两端与减压口内壁或者筒体的内壁连接的条状保护结构,多个第二保护结构平行间隔布置或者交叉布置也可,只要实现能将减压体在收缩状态时不会由筒腔经减压口进入到导料腔201内即可,对于第二保护结构43的材质,可以采用与第一保护结构42相同的材质,比如橡胶条等的软质材质,也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塑料等硬质材质。
为了便于减压体2能够自主的实现收缩,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在减压体2顶部内侧或者外侧设置配重结构23,比如,在减压体2顶部内侧或者外侧设置环状的橡胶条,减压体2在橡胶条的重力作用下,更利于减压体的收缩。
为了便于观察壳体1内部的减压体2的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可以在壳体1上设置透明观察窗7。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可以不设置透明观察窗7,壳体采用透明的材质即可。
为了确保导料腔201内维持在正常工作的微负压状态,不会因为落料口302散料的高度差造成的导料腔201内的压力增加超出了减压装置100的减压能力时,无法维持导料腔201内的压力,进而使得导料腔201内的压力增加,引起粉尘外泄造成扬尘污染,还可以在导料结构200上设置除尘装置500,除尘装置500位于减压装置100的下游,通过减压装置100对导料腔201内部进行减压,通过除尘装置500对导料腔201内部的粉尘进行清除,保持导料腔201内部压力稳定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粉尘外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料输送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落料装置,及输送带400,输送带400由进带口202进入导料腔201中,并由出带口203伸出导料腔201外。
由于本实施例的散料输送装置设置了上述的落料装置,因此,当散料经落料结构的落料口转运至导料腔内时,减压装置可以及时的对导料腔内部进行减压,维持导料腔内部的压力在正常工作的微负压状态,不会造成粉尘增加以及外泄的问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落料装置,适于安装在输送带(4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料结构(200),罩设于所述输送带(400)上端,并设有导料腔(201),及与所述导料腔(201)分别连通的进带口(202)和出带口(203);
落料结构(300),设置于所述导料结构(200)上方,并设有与所述导料腔(201)连通的落料腔(301),及与所述落料腔(301)、所述导料腔(201)分别连通的落料口(302);
减压装置(100),与所述导料腔(201)连通,并设于所述落料口(302)下游,适于对所述导料腔(201)进行减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装置(100)与所述落料结构(300)间隔地设于所述导料结构(200)上,并位于所述落料结构(300)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结构(200)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减压装置(100)连通的减压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装置(100)包括减压体(2),所述减压体(2)为柔性体,并具有收缩状态,及在所述导料腔(201)内压力增大时吸收所述导料腔(201)中的气体的膨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体(2)为不透气的袋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装置(100)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减压体(2)外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与所述减压体(2)连接,所述减压装置(100)通过所述壳体(1)与所述导料结构(20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减压体(2)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凸出部(3),设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
挂钩(24),设于所述减压体(2)上,并适于挂置于所述凸出部(3)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导料结构(200)通过法兰(6)连接,所述落料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结构(4),所述第二安装结构(4)包括:
筒体,一端与所述法兰(6)固定连接,另一端伸置于所述减压体(2)内,所述筒体形成有筒腔(41),所述筒腔(41)一端与所述减压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减压体(2)的内腔(22)连通;
卡箍(5),套设于所述减压体(2)外,并将所述减压体(2)紧箍在所述筒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装置(500),所述除尘装置(500)设置在所述导料结构(200)上,并位于所述减压装置(100)的下游。
10.一种散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落料装置,及输送带(400),所述输送带(400)由所述进带口(202)进入所述导料腔(201)中,并由所述出带口(203)伸出所述导料腔(201)外。
CN201922293040.0U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Active CN211594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3040.0U CN211594152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3040.0U CN211594152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4152U true CN211594152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3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3040.0U Active CN211594152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4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0239A (zh) * 2019-12-18 2020-04-10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0239A (zh) * 2019-12-18 2020-04-10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CN110980239B (zh) * 2019-12-18 2024-05-03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94152U (zh)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US12077373B2 (en) Gas absorption box
CN110980239A (zh) 一种落料装置及散料输送装置
US3917117A (en) Positive expulsion fuel tank, and bladder dispenser therefor
CA1244779A (en) Gas filter canister housing assembly
CN219340512U (zh) 一种具有防超压功能的密封油罐
CN107519590A (zh) 一种个人消防应急防护装备
CN108945841B (zh) 一种ibc吨桶用内衬袋的使用方法
CN217221856U (zh) 一种粉末涂料生产线的除尘装置
CN207445373U (zh) 一种个人消防应急防护装备
CN211665856U (zh) 一种大型压力罐
CN212928128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10195991U (zh) 一种具有氨泄漏检测功能的压缩机
CN218663158U (zh) 一种用于采棉机清洗液中抗冻剂的承载装置
CN209127242U (zh) 一种环保型粉状pvc稳定剂包装袋
CN217477950U (zh) 一种面粉包装袋
CN220148108U (zh) 一种易碎工艺品保护盒
CN211139713U (zh) 一种自密封出灰嘴
CN218579633U (zh) 桶装浮选油气动输送装置
CN214147395U (zh) 一种压缩天然气存储装置
CN215027620U (zh) 一种粉尘过滤面罩
CN211050405U (zh) 一种负压引流瓶防倒吸装置
CN214190290U (zh) 成品袋灌装排气装置
CN221520698U (zh) 一种可拆卸重复使用的吨袋
CN220609247U (zh) 囊式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71 11 / F,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6, Automobile Museum Ea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Huadia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th Floor, Building B, Huadian Industrial Park, East Road of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