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5334U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5334U
CN211575334U CN202020122406.8U CN202020122406U CN211575334U CN 211575334 U CN211575334 U CN 211575334U CN 202020122406 U CN202020122406 U CN 202020122406U CN 211575334 U CN211575334 U CN 211575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fresh air
heat exchanger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24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勇涛
王德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gguang Dianke Intelligen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gguang Dianke Intelligen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gguang Dianke Intelligen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gguang Dianke Intelligen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24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5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5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5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风除湿机,属于新风技术领域。新风除湿机包括机壳,第一、二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一、二送风风机、排风风机、蒸发器、冷凝器;机壳一侧设置有排风口、以及分别设于排风口两侧的第一、二新风口,机壳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新风口相对的第一回风口,与第二新风口相对的第二回风口,设于第一、二回风口之间的第一、二送风口;第一新风口/第二新风口与第一回风口/第二回风口之间设有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蒸发器和冷凝器设于第一、二热交换器、第一、二送风风机之间。本实用新型将全热交换与蒸发器有机结合,一方面实现中、大户型室内空气净化除湿功能,另一方面双送、回风口设计满足送风量的同时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除湿机。
背景技术
市场上较常见的新风系统有两种,一种是不带全热交换模式的单向流新风系统,另一种是带全热交换模式的双向流新风系统。以上两种市场较普及的新风系统存在以下缺点:1.不带制冷制热除湿功能;2. 中、大户型需使用2台或以上新风系统才能满足新风换气要求,占用空间大、能耗高、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专利CN201621140432.3公开了带除湿功能的新风系统,该系统包括新风机,所述新风机上连接有新风通道与回风通道,其中新风通道的进口端与室外连通、出口端与室内连通,回风通道的进口端与室内连通、出口端与室外连通;新风系统还包括除湿机,所述除湿机的进口端与回风通道连接,所述除湿机的出口端与所述新风通道连接。该系统采用两个独立的新风机和除湿机实现,不仅能耗较大,且占用空间,管线布置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风除湿机,将全热交换与蒸发器有机结合,一方面实现中、大户型室内空气净化除湿功能,另一方面双送、回风口设计满足送风量的同时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机壳内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一送风风机、第二送风风机、排风风机、蒸发器、冷凝器;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排风口、以及分别设于排风口两侧的第一新风口、第二新风口,所述机壳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新风口相对的第一回风口,与所述第二新风口相对的第二回风口,设于第一回风口与第二回风口之间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与所述第一回风口之间设有第一热交换器,使得自所述第一回风口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第一热交换器从排风口排出室外,且自第一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第一热交换器从第一送风口进入室内;所述第二新风口与所述第二回风口之间设有第二热交换器,使得自所述第二回风口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第二热交换器从排风口排出室外,且自第二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第二热交换器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一送风风机、第二送风风机之间,用于将第一回风口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蒸发器、冷凝器除湿后,通过第一送风风机进入室内,将第二回风口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蒸发器、冷凝器除湿后,通过第二送风风机进入室内。
该新风除湿机设置在室内暗藏吊顶内,可以引入新风对室内换气,并在引入新风的同时,利用相互隔离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进行全热交换,使新风回收热量达到接近室内的温度,引入新风的同时还经过腔体内蒸发器,降低送入新风的湿度。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第七隔板、第八隔板、第九隔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经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分别与机壳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一新风腔,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一回风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经第七隔板、第八隔板、第九隔板分别与机壳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七隔板、所述第八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二新风腔,所述第八隔板、所述第九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二回风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连接有第四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第四隔板、第七隔板与机壳围成排风腔;所述第五隔板设于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第六隔板设于冷凝器与机壳之间且将所述第一送风风机与所述第二送风风机隔离开,所述第四隔板、所述第五隔板、所述第六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一送风腔,所述第四隔板、所述第五隔板、所述第六隔板、所述第九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二送风腔。
作为优选,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均呈U型状,两者平行设置,上述U型状结构围设于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外。
作为优选,新风除湿机还包括设于第一新风口的第一滤芯组合件,以及设于第二新风口的第二滤芯组合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滤芯组合件和第二滤芯组合件均包括初效滤网、活性炭滤网、HEPA滤网。
作为优选,新风除湿机还包括设于第一热交换器其靠近第一新风口侧和第一回风口侧上的第一初效滤网;以及设于第二热交换器其靠近第二新风口侧和第二回风口侧上的第二初效滤网。
作为优选,新风除湿机还包括控制第一新风口和第二新风口新风进入的新风风阀,控制第一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一新风腔和控制第二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二新风腔的第一回风风阀、控制第一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一送风腔和控制第二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二送风腔的第二回风风阀,以及控制第一排风风口和第二排风风口排风的排风风阀。
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设于排风腔内。
作为优选,第一热交换器、第一送风风机、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第一新风口五者,与第二热交换器、第二送风风机、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第二新风口五者,以所述排风口所在位置为中轴,对称布置;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分别对称围设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外。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为下抽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风除湿机,通过双全热交换器,分别对引入的新风和回收的回风进行全热交换,提高空气能利用率,降低能耗;双送、回风使室内空气快速置换的同时能满足更大的户型新风引入需求;满足室内新风量同等效果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风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新风除湿机的原理图(除湿模式);
图3为图1新风除湿机的原理图(制冷制热新风模式);
图4为图1新风除湿机的原理图(全新风模式);
图5为图1新风除湿机的原理图(内循环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 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机壳1,以及设于机壳1内的第一热交换器12、第二热交换器16、压缩机22(参见图2)、第一送风风机14、第二送风风机15、排风风机13、蒸发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两者附图标记为20)。所述机壳1一侧设置有排风口3、以及分别设于排风口3两侧的第一新风口2、第二新风口4,所述机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新风口2相对的第一回风口5,与所述第二新风口4相对的第二回风口8,设于第一回风口5与第二回风口8之间的第一送风口6和第二送风口7。所述第一新风口2与所述第一回风口5之间设有第一热交换器12,使得自所述第一回风口5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2从排风口3排出室外,且自第一新风口2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2从第一送风口6进入室内。所述第二新风口4与所述第二回风口8之间设有第二热交换器16,使得自所述第二回风口8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6从排风口3排出室外,且自第二新风口4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6从第二送风口7进入室内。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2、第二热交换器16、第一送风风机14、第二送风风机15之间,用于将第一回风口5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蒸发器、冷凝器除湿后,通过第一送风风机14进入室内,将第二回风口8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蒸发器、冷凝器除湿后,通过第二送风风机15进入室内。
为了提高空气净化,新风除湿机还包括设于第一新风口2的第一滤芯组合件,以及设于第二新风口4的第二滤芯组合件。所述第一滤芯组合件9和第二滤芯组合件19(参见图2)均包括初效滤网、活性炭滤网、HEPA滤网。初效滤网、活性炭滤网、HEPA滤网自新风口向热交换器方向依次设置。进一步,新风除湿机还包括设于第一热交换器12其靠近第一新风口2侧和第一回风口5侧上的第一初效滤网11(参见图2),以及设于第二热交换器16其靠近第二新风口4侧和第二回风口8侧上的第二初效滤网17(参见图2)。
该新风除湿机还包括控制第一新风口和第二新风口新风进入的新风风阀、控制第一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一新风腔和控制第二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二新风腔的第一回风风阀、控制第一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一送风腔和控制第二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二送风腔的第二回风风阀。
该新风除湿机具有除湿模式、制冷制热新风、全新风模式。
图2示出了除湿模式的原理图,室外新风从第一新风口2进入,依次经由第一滤芯组合件9、第一初效滤网11、第一热交换器12、蒸发器201、冷凝器202、第一送风风机14构成的送风风道一,从第一送风口6向室内送风。同样地,室外新风从第二新风口4进入,依次经由第二滤芯组合件19、第二初效滤网17、第二热交换器16、蒸发器201、冷凝器202、第二送风风机15构成的送风风道二,从第二送风口7向室内送风。
室内污风从第一回风口5进入,依次经由第一初效滤网11、第一热交换器12、排风风机13构成的回风风道一,从排风口3排出室外。同样地,室内污风从第二回风口8进入,依次经由第二初效滤网17、第二热交换器16、排风风机13构成的回风风道二,从排风口3排出室外。
蒸发器和冷凝器20通过压缩机22工作对送入的潮湿空气流先进行相互作用疑结成霜,再经升温化霜成水流入接水盘21,产生出干燥空气输入室内,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降低,潮湿空间逐步达到干爽的效果。接水盘21采用底部及四周采用新型保温材料保温,能有效防止新风机外表面结露问题。接水盘向外排水侧倾斜,确保冷凝水顺利排出。
其中,通过送风风道一和回风风道二的风,于第一热交换器16除进行冷热量交换,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第一回风风阀10、18,以及第二回风风阀23处于开启状态,用于形成辅助送风风道,将回风口进入的回风分别送入新风腔和送风腔;新风风阀打开,将新风送入。
图3示出了制冷制热新风模式的原理图。控制压缩机不启动,蒸发器连接室外机,以室外机为动力源提供介质,夏季制冷模式下,第一送风风机14和第二送风风机15机械做功, 将室外热风源源不断输送至新风机腔体内,流经第一滤芯组合件9和第二滤芯组合件19与第一回风口5和第二回风口8流入的回风经第一热交换器12和第二热交换器16进行热交换后,再经蒸发器制冷作用将流入室内空气再次降温,向室内输入干爽的干净空气。也就是说,形成如除湿模式下的回风风道一、回风风道二、送风风道一、送风风道二。其中,第一回风风阀10、18关闭,第二回风风阀23起辅助功能,将回风口进入的回风送入送风腔;新风风阀打开,将新风送入。
图4示出了全新风模式的原理图。控制压缩机不启动,内置蒸发器不外接动力源,第一新风口2和第二新风口4的新风风阀开启,新风流经第一热交换器12和第二热交换器16与第一回风口5和第二回风口8进行热交换,通过第一送风风机14和第二送风风机15,将干净新鲜空气送入室内,达到全热换热全新风置换。也就是说,形成如除湿模式下的回风风道一、回风风道二、送风风道一、送风风道二。其中,第一回风风阀10、18、第二回风风阀23关闭,新风风阀打开,将新风送入。
该新风除湿机还包括控制第一排风风口和第二排风风口排风的排风风阀。图5示出了内循环模式的原理图。控制压缩机不启动,内置蒸发器不外接动力源,关闭新风风阀和第二回风风阀23,开启第一回风风阀10、18和排风风阀24,室内回风流经全热交换器,通过第一送风风机14和第二送风风机15,将处理后的洁净空气源源不断送入室内。也就是说,室内污风经由第一回风口5进入,依次经第一初效滤网11、第一热交换器12、第一送风风机14构成的内循环风道一,从第一送风口6将风送回室内;室内污风经由第二回风口8进入,依次经第二初效滤网17、第二热交换器16、第二送风风机15构成的内循环风道二,从第二送风口7将风送回室内。
以上几种模式通过控制压缩机和送风段蒸发器及风阀的控制,可实现新风除湿模式、全新风模式和内循环模式自由切换。
图1示出了新风除湿机的结构示例图。所述机壳1内设有第一隔板101、第二隔板102、第三隔板103、第四隔板104、第五隔板105、第六隔板106、第七隔板107、第八隔板108、第九隔板109。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2经第一隔板101、第二隔板102、第三隔板103分别与机壳1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01、所述第二隔板102与机壳1围成第一新风腔,所述第一隔板101、所述第三隔板103与机壳1围成第一回风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经第七隔板107、第八隔板108、第九隔板109分别与机壳1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七隔板107、所述第八隔板108与机壳1围成第二新风腔,所述第八隔板108、所述第九隔板109与机壳1围成第二回风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2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6之间连接有第四隔板104,所述第二隔板102、第四隔板104、第七隔板107与机壳围成排风腔。所述第五隔板105设于所述第四隔板104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第六隔板106设于冷凝器与机壳1之间且将所述第一送风风机14与所述第二送风风机15隔离开,所述第四隔板104、所述第五隔板105、所述第六隔板106、所述第三隔板103与机壳1围成第一送风腔,所述第四隔板104、所述第五隔板105、所述第六隔板106、所述第九隔板109与机壳1围成第二送风腔。所述压缩机可设于排风腔内。
上述隔板的设置,可将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相互隔离开,以便进行全热交换。同时,两侧的第一送风道和第二送风风道,以及第一回风风道和第二回风风道相互隔离互不影响。为了优化结构排布,第一热交换器12、第一送风风机14、第一送风口6、第一回风口5、第一新风口2五者,与第二热交换器16、第二送风风机15、第二送风口7、第二回风口8、第二新风口4五者,以所述排风口3所在位置为中轴,对称布置。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20分别对称围设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14和第二送风风机15外。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均呈类似U型状,两者平行设置,上述U型状结构围设于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外。
另外,所述机壳为下抽式结构,方便滤芯下抽更换,方便检修维护,送风、回风设计在同侧便于后期施工,避免了管道之间空间交叉,降低施工难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机壳内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压缩机、第一送风风机、第二送风风机、排风风机、蒸发器、冷凝器;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排风口、以及分别设于排风口两侧的第一新风口、第二新风口,所述机壳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新风口相对的第一回风口,与所述第二新风口相对的第二回风口,设于第一回风口与第二回风口之间的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与所述第一回风口之间设有第一热交换器,使得自所述第一回风口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第一热交换器从排风口排出室外,且自第一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第一热交换器从第一送风口进入室内;所述第二新风口与所述第二回风口之间设有第二热交换器,使得自所述第二回风口进入的室内污风能通过第二热交换器从排风口排出室外,且自第二新风口进入的室外新风能通过第二热交换器从第二送风口进入室内;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一送风风机、第二送风风机之间,用于将第一回风口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蒸发器、冷凝器除湿后,通过第一送风风机进入室内,将第二回风口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蒸发器、冷凝器除湿后,通过第二送风风机进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第七隔板、第八隔板、第九隔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经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分别与机壳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一新风腔,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一回风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经第七隔板、第八隔板、第九隔板分别与机壳三侧壁连接,所述第七隔板、所述第八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二新风腔,所述第八隔板、所述第九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二回风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连接有第四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第四隔板、第七隔板与机壳围成排风腔;所述第五隔板设于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第六隔板设于冷凝器与机壳之间且将所述第一送风风机与所述第二送风风机隔离开,所述第四隔板、所述第五隔板、所述第六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一送风腔,所述第四隔板、所述第五隔板、所述第六隔板、所述第九隔板与机壳围成第二送风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均呈U型状,两者平行设置,上述U型状结构围设于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第一新风口的第一滤芯组合件,以及设于第二新风口的第二滤芯组合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组合件和第二滤芯组合件均包括初效滤网、活性炭滤网、HEPA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第一热交换器其靠近第一新风口侧和第一回风口侧上的第一初效滤网;以及设于第二热交换器其靠近第二新风口侧和第二回风口侧上的第二初效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第一新风口和第二新风口新风进入的新风风阀,控制第一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一新风腔和控制第二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二新风腔的第一回风风阀,控制第一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一送风腔和控制第二回风口回风进入第二送风腔的第二回风风阀,以及控制第一排风风口和第二排风风口排风的排风风阀。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设于排风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热交换器、第一送风风机、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第一新风口五者,与第二热交换器、第二送风风机、第二送风口、第二回风口、第二新风口五者,以所述排风口所在位置为中轴,对称布置;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分别对称围设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为下抽式结构。
CN202020122406.8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新风除湿机 Active CN211575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406.8U CN211575334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新风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406.8U CN211575334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新风除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5334U true CN211575334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2406.8U Active CN211575334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新风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53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2281A (zh) * 2022-09-23 2022-12-13 福建省鼎峰制冷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系统以及控制冷风的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2281A (zh) * 2022-09-23 2022-12-13 福建省鼎峰制冷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系统以及控制冷风的方法与应用
CN115462281B (zh) * 2022-09-23 2023-11-28 福建省鼎峰制冷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系统以及控制冷风的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41661Y (zh) 一体式节能空调机组
CN205717538U (zh) 混合通风采暖空调设备
CN211575334U (zh) 一种新风除湿机
CN21494940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100430278B1 (ko) 히트파이프를 적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폐열회수 공기조화기
CN109556216A (zh) 冰箱、空调、新风一体机
CN106871395B (zh)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00588878C (zh) 一种带净化功能的室内空调设备
CN1322273C (zh) 带有新风的小型中央空调系统
CN106839354B (zh) 一种内循环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09990413A (zh) 一种重力热管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结合的空调机组
CN215832055U (zh) 一种室内空气处理系统
KR20150029859A (ko) 혼합챔버를 구비하는 냉난방환기장치
CN211011666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CN210070106U (zh) 一种多功能除湿新风余热回收热水空调装置
CN208859935U (zh) 一种带能量回收的热泵机组
CN216592081U (zh) 新风除湿系统
CN216844904U (zh) 热交换新风机
CN217057747U (zh) 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3630713U (zh) 一种新型一体空调
CN217057730U (zh) 新风空调器
CN213687065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213687066U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系统
CN213020396U (zh) 一种热泵机组
CN220103680U (zh) 一种顶置式开式热泵烘干机组及烘干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