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4758U -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4758U
CN211574758U CN201922271835.1U CN201922271835U CN211574758U CN 211574758 U CN211574758 U CN 211574758U CN 201922271835 U CN201922271835 U CN 201922271835U CN 211574758 U CN211574758 U CN 211574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low
cofferdam
venturi mixer
liquid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18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捷成
鲁强
肖舒恒
殷翠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 Anruik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angzi Petrochemical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angzi Petrochemical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angzi Petrochemical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718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4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4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4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包括内罐、外罐、泵柱、潜液泵和物料预抽提装置;物料预抽提装置包括围堰、文丘里混合器、回流管路、回流控制阀、引出管路和液位检测系统;围堰设于内罐的底部,环绕在泵柱的外侧;围堰的高度大于潜液泵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液位;文丘里混合器安装于内罐的底部并位于围堰的外部,其外周设有吸入孔;回流管路连通泵柱上部至文丘里混合器的进口;回流控制阀设置于回流管路上;引出管路连通文丘里混合器的出口至围堰内部。本实用新型可利用从泵柱回流的低温介质,将围堰外低液位物料抽提至围堰内形成局部高液位,维持潜液泵正常工作,从而降低罐内操作液位下限,提高容积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液化气体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背景技术
常温常压下呈气态、适当冷冻后可以液化的物质均可采用低温常压储罐来安全高效地储存。符合这一特性的物质有石油化工行业所涉及的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丁烯、丁烷等烃类,有化工行业常用的氨。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丙烷和丁烷作为液化气的主要成分,相当大的比例是作为工业和民用清洁能源使用。随着世界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的增加,液化烃(Liquefied Hydrocarbon)和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以下简称 LNG)等清洁能源的消耗正不断增加,另外,以烃类为原料进一步深加工的石油化工企业的数量和生产规模也在增加,用于储存这些清洁能源和液化烃类的大型低温储罐的需求也随之上升。
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现有大型低温全容储罐罐壁和罐底均不允许开孔,与储罐连接的管线均采用上进上出方式,即从罐顶进出。由于储罐直径、高度较大,罐顶空间高度加上罐壁高度已经远远大于液体的吸上真空高度,出料泵只能采取液下方式工作,即采用低温潜液泵。
低温潜液泵在启动时要求储罐内有足够的低温物料,保证最低液位不得低于低温潜液泵所需的最低可操作液位高度。目前低温潜液泵的最低可操作液位加上一定的安全裕量后通常为1.2m左右,即低温全容罐底部1.2m范围内通常为工作“死区”,导致罐底无效工作容积很大(例如,50000m3低温储罐内罐直径约Ф46m,1.2m高度体积约1994m3;80000m3低温储罐内罐直径约Ф59m,1.2m高度体积约3280m3;160000m3低温储罐内罐直径约Ф87m,1.2m高度体积约7134m3)。
罐底无效工作容积的物料是无法通过低温潜液泵排出罐外的,若储罐需要停机检修,这些底部物料只能靠汽化排出,能量消耗很大,周期也很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低温全容罐底部无效工作容积太大、无法抽出的残存介质太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包括内罐、包围于内罐外围的外罐、从外罐顶部穿入至内罐底部的泵柱和设置于泵柱内的潜液泵;所述低温全容罐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泵柱相配合而抽提低液位物料的物料预抽提装置;所述物料预抽提装置包括围堰、文丘里混合器、回流管路、回流控制阀、引出管路和液位检测系统;围堰设于所述内罐的底部,并环绕在所述泵柱的外侧,与罐底相焊形成泵池;所述围堰的高度大于所述潜液泵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液位;文丘里混合器安装于所述内罐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围堰的外部,其两端分别为进口和出口,其外周设有吸入孔;所述吸入孔与所述内罐内部相通;回流管路连通所述泵柱上部至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进口;回流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回流管路上,以控制所述回流管路的通断及回流量大小;引出管路连通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出口至所述围堰内部;液位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所述围堰内的液位,其信号用于调节所述回流控制阀,从而保证围堰内的液位不低于所述潜液泵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液位。
其中,所述文丘里混合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段、喉管段和扩散段;所述收缩段的大端开口作为进口,连接所述回流管路;所述扩散段的大端开口作为出口,连接所述引出管路;所述喉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收缩段的小端开口和所述扩散段的小端开口;所述吸入孔对应于所述喉管段的外周开设,并与所述喉管段内部相通。
其中,所述文丘里混合器还包括环设于所述喉管段外围并与所述喉管段内部相通的吸入腔;所述吸入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缩段的外壁和所述扩散段的外壁相接;所述吸入腔的外周壁开设所述吸入孔。
其中,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吸入孔开设于所述喉管段的外周壁;所述文丘里混合器还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吸入孔处的吸入管,所述吸入管与所述内罐内部相通。
其中,所述文丘里混合器在所述内罐中水平地放置;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出口通向所述围堰。
其中,所述回流管路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罐的外部与所述泵柱连接,所述回流控制阀位于所述外罐的外部。
其中,所述泵柱的上端周壁分别开设有回流口和出料口;所述回流口通过所述回流控制阀与所述回流管路连接;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上设置有输出控制阀;所述输出控制阀由所述液位检测系统的信号控制。
其中,所述液位检测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雷达液位计和/或伺服液位计。
其中,所述文丘里混合器为一个或相并联的多个。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低温全容罐中,可通过将泵柱中的低温介质引入物料抽提装置的文丘里混合器中,在文丘里混合器中形成局部低压和高速流动夹带效应,使得内罐中围堰外部的低温介质在压力差作用下经吸入孔进入文丘里混合器,混合后的低温介质进入围堰内部,在围堰内形成高于潜液泵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液位。进入围堰内部的低温介质流量大于从泵柱中引入文丘里混合器的低温介质流量,差值部分即为泵柱能够抽提出来并向外部输送的低温介质。
通过物料预抽提装置将围堰外部的低温介质引入围堰内部,可以形成具有较高液位的局部区域(泵池),从而维持泵柱及潜液泵的正常工作。根据该技术方案,围堰内部的液位可最终降低至潜液泵的最低可操作液位,而围堰外部位于文丘里混合器的吸入孔所在液位上方的低温介质均可被该物料预抽提装置抽提到围堰内部,围堰外部的液位可降低至文丘里混合器处,大大低于现有技术中潜液泵的最低可操作液位,显著减小了该低温全容罐的无效容积,提高低温全容罐的容积利用率。在罐体尺寸相同的情况,可以大大增加全容罐的有效工作容积。在有效工作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可降低内罐和外罐的罐壁高度,节省工程投资。
在该低温全容罐中,利用成熟可靠的泵柱,只增加物料预抽提装置的相关设施,即可将低温全容罐中可操作液位的下限大大降低,投资不大但效益显著,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低温全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低温介质在文丘里混合器中混合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可行的文丘里混合器的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内罐;2、外罐;3、泵柱;31、出料口;32、出料管路;33、输出控制阀;34、回流口;4、潜液泵;5、物料预抽提装置; 51、围堰;52/52a、文丘里混合器;521、收缩段;522/522a、喉管段;523、扩散段;524、吸入腔;525a、吸入管;5201、进口;5202/5202a、吸入孔; 5203、出口;53、回流管路;54、引出管路;55、回流控制阀;56、液位检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全容罐,用于储存液化后的低温介质,这些低温介质可以是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丁烯、丁烷等烃类,也可以是化工行业常用的氨等。
参阅图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低温全容罐大致地包括用于储存低温介质的内罐1、包围于内罐1外围的外罐2、从外罐2顶部穿入至内罐1底部的泵柱3、设置于泵柱3内的潜液泵4,以及用于从内罐1底部抽提低液位物料的物料预抽提装置5。
内罐1和外罐2大致地均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板和立设于底板上的围堰筒体,内罐1和外罐2的底板之间以及筒体之间均设置绝热层。外罐2的顶部具有拱顶和吊设于拱顶下方的顶板,拱顶与顶板之间也设置绝热层。顶板与内罐1软密封连接。关于内罐1和外罐2的其他具体结构可参照全容罐相关技术的结构,此处不再详述。
泵柱3穿过外罐2的顶部伸入内罐1的底部。泵柱3上端的周壁分别开设有出料口31和回流口34。其中,出料口31处连接有出料管路32,以向外输送低温介质。本实施例中,出料管路32上设置有输出控制阀33,以控制出料管路32的通断以及调节出料管路32的流量。回流口34用于输出低温介质至物料预抽提装置5,以保证泵柱3周围的围堰51内的液位,利用泵柱3 实现对储罐内围堰以外区域的低液位物料的抽提。
潜液泵4安装于泵柱3的底部,浸入于低温介质中。当其所在位置的液位在其最低可操作液位L1之上时,潜液泵4可将低温介质泵入泵柱3内,通过泵柱3向外输送。依据现有的潜液泵的相关技术参数以及工程经验,潜液泵4的最低可操作液位L1大致在1.2mm左右。
物料预抽提装置5与泵柱3相配合,在泵柱3周围形成局部的高液位区域,保证泵柱3的运行,从而对储罐内其他区域的低液位物料进行抽提,其中,该“低液位物料”指潜液泵4的最低可操作液位L1之下的低温介质。
本实施例中,该物料预抽提装置5主要包括围堰51、文丘里混合器52、回流管路53、引出管路54、回流控制阀55和液位检测系统56。
围堰51大致呈中空的筒状结构,立设于内罐1的底部,并环绕在泵柱3 下端的外侧,与内罐1的底部相连接形成泵池。围堰51的底端较佳是与内罐 1的底板焊接固定,而其上端则为与内罐1内部空间相通的开口。围堰51的高度大于潜液泵4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可操作液位L1。围堰51的具体高度,以及其截面形状、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工程进行设计。
文丘里混合器52安装于内罐1的底板上,并位于围堰51的外部。本实施例中,文丘里混合器52水平地放置于内罐1的底板上,从而具有较低的安装高度。
文丘里混合器52为液液混合器,其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段521、喉管段522和扩散段523。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文丘里混合器52进一步地还具有吸入腔524。
收缩段521和扩散段523均为截面渐变的中空结构,收缩段521的大端开口作为该文丘里混合器52的进口5201,扩散段523的大端开口作为该文丘里混合器52的出口5203。喉管段522的一端连接收缩段521的小端开口,另一端对准扩散段523的小端开口。文丘里混合器52的出口5203通向围堰 51。
吸入腔524环绕地设置在喉管段522的外围,在喉管段522处形成双腔结构。吸入腔524的两端分别与收缩段521的外壁和扩散段523的外壁相接。吸入腔524的外周壁开设有多个吸入孔5202,这些吸入孔5202与内罐1的内部相通,以使内罐1中的低温介质能够被吸入该吸入腔524内。吸入腔524 与喉管段522之间形成一环形腔,吸入腔524与喉管段522内部相通,吸入腔524内的低温介质可进一步进入喉管段522中。
回流管路53从外罐2的顶部穿入至内罐1的底部。回流管路53的上端位于外罐2的外部并通过回流控制阀55连接泵柱3的回流口34,回流管路 53的下端连接文丘里混合器52的进口5201。该回流管路53连通了泵柱3 内部至文丘里混合器52,从而使得泵柱3内的低温介质可回流至文丘里混合器52中,以进行预抽提操作。
回流控制阀55位于外罐2的外部。该回流控制阀55用于控制回流管路 53的通断,并可调节由泵柱3向回流管路53中回流的低温介质流量。
引出管路54位于内罐1的内部,其一端连接文丘里混合器52的出口 5203,另一端与围堰51内部连通,以将文丘里混合器52中的低温介质引出至围堰51内。引出管路54可以是从围堰51的周壁处连通围堰51内部,也可以从围堰51的上端连通至围堰51内部。本实施例中,文丘里混合器52 的出口5203朝向围堰51,还可以缩短引出管路54的长度,从而降低流动阻力。
液位检测系统56对应于围堰51设置,以检测围堰51内的液位。该液位检测系统56可采用雷达液位计、伺服液位计等形式。液位检测系统56电连接回流控制阀55和输出控制阀33,以通过所检测到的液位信号控制回流控制阀55和输出控制阀33的开闭及开度,从而调节回流流量与输出流量。
上述围堰51、文丘里混合器52、回流管路53、引出管路54、回流控制阀55等均要求能够耐受所抽提的低温介质的温度,采用能耐受相应温度的低温材料制造。
该低温全容罐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1、当内罐1内的液位大于围堰51的高度时,因围堰51的高度大于潜液泵4的最低可操作液位L1,潜液泵4可正常工作,将低温介质泵入泵柱3内。泵柱3的输出控制阀33打开,经出料口31和出料管路32向外输出低温介质。向外输出低温介质的过程中,内罐1的液位不断下降,且围堰51内外的液位同步下降。
此时,物料预抽提装置5的回流控制阀55截止回流管路53,泵柱3内的低温介质不能经回流口34和回流管路53进入文丘里混合器52,物料预抽提装置5不工作。
2、当内罐1内的液位降至围堰51的高度后,潜液泵4继续工作,将围堰51内的低温介质向外泵出。此时,仅围堰51内的液位下降,围堰51外的液位维持在围堰51高度处。
3、当潜液泵4继续工作而围堰51内的液位降至一预设液位L3时,开启物料预抽提装置5的回流控制阀55,使回流管路53导通,泵柱3内的低温介质经回流口34进入回流管路53,再被引入文丘里混合器52中产生抽吸作用,将内罐1中位于围堰51外部的低温介质吸入文丘里混合器52中,混合后的低温介质再被引出管路54从文丘里混合器52引出至围堰51内部,从而提升围堰51内部的液位,以维持潜液泵4的工作。
其中,该预设液位L3大于潜液泵4的最低可操作液位L1,其可根据潜液泵4的流量、文丘里混合器52的吸入效率等参数进行合理的设定。如果围堰51的高度合适,该预设液位L3还可以设定为围堰51的高度。
图2示意了低温介质在文丘里混合器52中混合的原理,经回流管路53 进入文丘里混合器52中的低温介质为初始低温介质F0。根据伯努利(能量守恒)原理和动量传递原理(动量守恒),初始低温介质F0进入文丘里混合器52后,在从收缩段521向喉管段522流动的过程中,因流通截面积减小,流速增加,压力降低,从而喉管段522处形成局部低压和高速流动夹带效应,使得内罐1中的低温介质Fi在压力差作用下经吸入孔5202进入文丘里混合器52中,被吸入的这些低温介质Fi与初始低温介质F0相混合,混合后的低温介质Fm在扩散段523因流通截面积增加,流速降低,压力提高,而后经引出管路54进入围堰51内部。其中,本实施例中,文丘里混合器52的喉管段522外围还设置有吸入腔524,内罐1中的低温介质先被吸入到吸入腔524 中,再进入喉管段522中进行混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初始低温介质F0的动量,使得混合后的低温介质更顺畅地输出至围堰51内。
到达围堰51的低温介质Fm的流量大于初始从泵柱3中进入文丘里混合器52的初始低温介质F0的流量,多出的部分即为从内罐1中围堰51外部抽提出来的低温介质。经过该物料预抽提装置5的不断抽提,可以提升围堰 51内部的液位,从而维持泵柱3周围的液位高于潜液泵4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可操作液位L1,保证潜液泵4的正常工作。
从潜液泵4泵入泵柱3内的低温介质到达泵柱3上端后,只需一部分从回流口34回流维持预抽提操作,以保持围堰51内的局部高液位,满足潜液泵4连续工作的需求,其余部分仍可从出料口31向外输出。
根据液位检测系统56所检测到的围堰51内的液位,可以控制回流控制阀55和输出控制阀33,调节泵柱3中低温介质的回流量和输出量,从而保持围堰51内液位高度大于潜液泵4所需的最低可操作液位L1,实现潜液泵 4的连续正常运转。
需要说明的是,常规的低温全容罐本身会配置有状态监控系统,实现对低温全容罐的温度、液位、压力等参数的监控。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如果低温全容罐本身配备的状态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围堰51液位的监控或者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手段实现对回流控制阀55和输出控制阀33的控制时,这些系统或手段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液位检测系统56来使用。
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物料预抽提装置5中可采用另一种结构形式的文丘里混合器52a。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该文丘里混合器52a不配备吸入腔524,而是在喉管段522a的外周壁开设多个吸入孔5202a,对应在各吸入孔5202a处还设置有吸入管525a。当初始低温介质F0被引入文丘里混合器52a的收缩段521后,在压力差作用下,内罐1中的低温介质Fi可以经吸入管525a的引导进入喉管段522a中,与初始低温介质Fi混合,混合后的低温介质Fm再引出至围堰51内。
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吸入管525a也可以去除,内罐1中的低温介质Fi直接经喉管段522a外周壁的吸入孔5202a被吸入。另外,对于上述图1和图2所示的文丘里混合器52的结构,也可以在吸入腔524的吸入孔 5202处增设吸入管。
上述实施例中,仅以配备一个文丘里混合器52示例性地进行了说明。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如果泵柱3的额定流量较大,还可以采用多个文丘里混合器52并联操作。其中,泵柱3的回流口34可以对应开设多个,从而各通过一回流管路53连接各文丘里混合器52,也可以是仅开设一个回流口34,再从回流管路53上设置多个分支分别连接各文丘里混合器52。多个文丘里混合器52的出口5203均连通至围堰51内部,加快向围堰51内提供低温介质。
基于上述的介绍,本实施例的低温全容罐中,在内罐1中的液位低于围堰51高度后,通过物料预抽提装置5可以将围堰51外部的低温介质引入围堰51内部,形成具有较高液位的局部区域,维持泵柱3中潜液泵4的正常工作。通过该方案,围堰51内部的液位可最终降低至潜液泵4的最低可操作液位L1,而围堰51外部位于文丘里混合器52的吸入孔5202所在液位上方的低温介质均可被该物料预抽提装置5抽提到围堰51内部,围堰51外部的液位可降低至文丘里混合器52处,此时的液位位于L2处。该L2大致可在 0.2m~0.3m左右,相比于L1的1.2m降低了1m左右。围堰51的口径大致地可设计为3m~5m左右,其最多也仅为内罐1直径的大约十分之一。综合来看,通过该物料预抽提装置5与泵柱3的配合,可将低温全容罐中约99%以上的区域处的液位降低1m左右,显著减小了该低温全容罐的无效容积,提高低温全容罐的容积利用率。在罐体尺寸相同的情况,可以大大增加全容罐的有效工作容积。在有效工作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可降低内罐1和外罐2 的罐壁高度,节省工程投资。
在该低温全容罐中,利用成熟可靠的泵柱3,只增加物料预抽提装置5 的相关设施,即可将低温全容罐中可操作液位的下限大大降低,投资不大但效益显著,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位于内罐1内部的文丘里混合器52、围堰51和相应管路可以实现储罐寿命全周期免维护运行。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包括内罐、包围于内罐外围的外罐、从外罐顶部穿入至内罐底部的泵柱和设置于泵柱内的潜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全容罐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泵柱相配合而抽提低液位物料的物料预抽提装置;所述物料预抽提装置包括:
围堰,设于所述内罐的底部,并环绕在所述泵柱的外侧,与罐底相焊形成泵池;所述围堰的高度大于所述潜液泵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液位;
文丘里混合器,安装于所述内罐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围堰的外部,其两端分别为进口和出口,其外周设有吸入孔;所述吸入孔与所述内罐内部相通;
回流管路,连通所述泵柱上部至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进口;
回流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回流管路上,以控制所述回流管路的通断和回流量;
引出管路,连通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出口至所述围堰内部;
液位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所述围堰内的液位,其信号用于调节所述回流控制阀,从而保证围堰内的液位不低于所述潜液泵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液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全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混合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段、喉管段和扩散段;所述收缩段的大端开口作为进口,连接所述回流管路;所述扩散段的大端开口作为出口,连接所述引出管路;所述喉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收缩段的小端开口和所述扩散段的小端开口;所述吸入孔对应于所述喉管段的外周开设,并与所述喉管段内部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全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混合器还包括环设于所述喉管段外围并与所述喉管段内部相通的吸入腔;所述吸入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缩段的外壁和所述扩散段的外壁相接;所述吸入腔的外周壁开设所述吸入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全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吸入孔开设于所述喉管段的外周壁;
所述文丘里混合器还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吸入孔处的吸入管,所述吸入管与所述内罐内部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全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混合器在所述内罐中水平地放置;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出口通向所述围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全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路的上端位于所述外罐的外部与所述泵柱连接,所述回流控制阀位于所述外罐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温全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柱的上端周壁分别开设有回流口和出料口;所述回流口通过所述回流控制阀与所述回流管路连接;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上设置有输出控制阀;所述输出控制阀由所述液位检测系统的信号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温全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系统包括雷达液位计和/或伺服液位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低温全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混合器为一个或相并联的多个。
CN201922271835.1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Active CN211574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1835.1U CN211574758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1835.1U CN211574758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4758U true CN211574758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3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1835.1U Active CN211574758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47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3447A (zh) * 2020-11-02 2021-02-23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光热电站熔盐储存装置、储存系统及光热电站
CN112984368A (zh) * 2019-12-16 2021-06-18 南京扬子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368A (zh) * 2019-12-16 2021-06-18 南京扬子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WO2021121013A1 (zh) * 2019-12-16 2021-06-24 南京扬子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CN112393447A (zh) * 2020-11-02 2021-02-23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光热电站熔盐储存装置、储存系统及光热电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74758U (zh)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CN103352676A (zh) 一种海底可燃冰的开采装置及开采方法
CN106917613A (zh) 油田液态二氧化碳注入装置及注入方法
CN211083611U (zh) 一种具有低液位物料抽提装置的低温全容罐
US20150136390A1 (en) Extracting oil from underground reservoirs
CN112984368A (zh) 一种利用泵柱实现低液位物料抽提功能的低温全容罐
CN203321458U (zh) 一种海底可燃冰的开采装置
CN206694011U (zh) 一种消泡装置
CN206247681U (zh) 一种钻井泥浆制冷装置
EP4047259A1 (en) Low-temperature full containment tank having low-liquid-level material extraction device
CN207437031U (zh) 油田液态二氧化碳注入装置
CN214306521U (zh) 多相流混输装置
CN206207013U (zh) 一种矿用液态二氧化碳管道输送装置
CN108149751A (zh) 一种深冻土极寒地区管井防冻装置
CN209687694U (zh) 气压流体泵
CN212830579U (zh) 一种储油罐防堵补气管道
CN207959358U (zh) 一种深冻土极寒地区管井防冻装置
CN106440447A (zh) 一种钻井泥浆制冷装置及其钻井泥浆制冷方法
CN210462470U (zh) 一种丙烯储罐注水系统
CN207262035U (zh) 一种液化烃真空低温储存设备
CN110507933A (zh) 液化介质自膨胀型泡沫产生方法及泡沫灭火方法
SU1198119A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 охлаждени узлов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х печей
CN212154736U (zh) 一种天然气排水采气机组
CN104528624B (zh) 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
CN110507932A (zh) 外置式液化介质自膨胀型泡沫消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0000 No. 95, Yangcun Third Road, Dachang street, Jiangbei new area,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Zhongji anruik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Patentee after: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8, Gaoke 1st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210000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YANGZI PETROCHEMICAL DESIGN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Patentee before: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