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7226U - 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7226U
CN211557226U CN202020372057.5U CN202020372057U CN211557226U CN 211557226 U CN211557226 U CN 211557226U CN 202020372057 U CN202020372057 U CN 202020372057U CN 211557226 U CN211557226 U CN 211557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material
photovoltaic building
photovoltaic
terminal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20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嘉鸿
阮宝森
刘松民
朱强忠
张圣成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20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7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7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7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和光伏建材系统,光伏建材组件包括光伏板材和至少两个端子连接器,端子连接器为端子连接器公头或端子连接器母头;光伏板材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端子连接器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端子连接器与所述光伏板材电连接,其中,所述光伏板材的正极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所述光伏板材的负极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端子连接器;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插接,以使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光伏建材组件难以拼接成平整无缝的建筑结构,且连接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普及,建筑领域逐渐成为光伏发电应用的重要领域,光伏组件作为光伏建材应用于建筑领域中,也是光伏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建筑屋顶与建筑外墙面是光伏组件应用的重要场景。
目前,光伏建材主要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材料上,实现建筑结构与光伏发电一体化,用以提升建筑环境的舒适度。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建材通常是将普通单玻光伏组件复合在普通建材上,接线盒会凸出于光伏建材的表面或侧壁。然而,光伏建材通常需要排布紧密且要求安装的平整性,导致现有的光伏建材难以拼接形成平整无缝的建筑结构。且光伏建材的功率往往较小,导致单位功率的接线盒成本占比急剧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以解决现有光伏建材组件难以拼接成平整无缝的建筑结构,且连接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建材组件,所述光伏建材组件包括光伏板材和至少两个端子连接器,所述端子连接器为端子连接器公头或端子连接器母头;
所述光伏板材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端子连接器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端子连接器与所述光伏板材电连接,其中,所述光伏板材的正极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所述光伏板材的负极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端子连接器;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插接,以使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与一所述凹槽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光伏板材电连接;
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插孔,所述第二壳体与另一所述凹槽固定连接,所述插孔与所述光伏板材电连接,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插孔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连接端子插接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材包括玻璃盖板;
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玻璃盖板相对的两个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还包括用于密封插接缝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建材组件为光伏瓷砖、光伏瓦或光伏幕墙板。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建材系统,包括上述光伏建材组件;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插接,以使多个所述光伏建材组件串联形成光伏建材组串,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串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串联接以形成所述光伏建材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汇流线缆盒;
所述汇流线缆盒包括汇流连接器、汇流公头和汇流母头,所述汇流公头与所述汇流母头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所述汇流连接器与所述线缆电连接;
所述光伏建材组串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与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所述光伏建材组串另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与另一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公头与相邻的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母头插接,以并联多个所述光伏建材组串形成所述光伏建材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材内设有用于将电池电量导出的主电路、以及与所述主电路独立的旁路电路;
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所述旁路电路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插孔和与所述旁路电路电连接的第二插孔;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一插孔插接,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二插孔插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绝缘,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集成设置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的任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旁路电路中,或所述二极管集成设置于所述汇流连接器中。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公头为MC4公头,所述汇流母头为MC4母头。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三连接端子;
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三插孔;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三连接端子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三插孔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建材系统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串中光伏建材组件、并边光伏建材组件、以及角部光伏建材组件;
所述串中光伏建材组件具有一个端子连接器母头和一个端子连接器公头,且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与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的插接方向相反;所述串中光伏建材组件位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的中部;
所述并边光伏建材组件具有一个端子连接器公头和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的插接方向垂直;
或所述并边光伏建材组件具有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和一个端子连接器母头,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的插接方向垂直;
所述并边光伏建材组件位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相互并联的边的中部;
所述角部光伏建材组件中具有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或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且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的插接方向垂直,或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的插接方向垂直;所述角部光伏建材组件位于所述光伏建材系统的角部。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转接头公头和转接头母头;
所述转接头公头包括连接母头和MC4端子公头,所述连接母头与所述MC4端子公头用线缆连接,所述连接母头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插接;
所述转接头母头包括连接公头和MC4端子母头,所述连接公头与所述MC4端子母头用线缆连接,所述连接公头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另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母头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板材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每个凹槽中各自固定一个端子连接器,采用端子连接器母头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的端子连接器公头插接的方式串联光伏建材组件,可以省去传统技术方案中的接线盒和线缆,避免了接线盒体积过大而导致的光伏建材组件无法紧密平整地连接,从而实现了光伏建材组件之间的一体化连接,还可以降低光伏建材组件之间的连接成本。此外,还可以解决传统技术方案中明线缆所导致的安全问题,从而提升光伏建材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建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端子连接器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端子连接器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光伏建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建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汇流线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汇流线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汇流线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光伏建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角部光伏建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角部光伏建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并边光伏建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并边光伏建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转接头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转接头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伏建材组件,101-光伏建材组串,11-光伏板材,111-凹槽,112-主电路,113-电池片,114-旁路电路,12-端子连接器公头,121-第一壳体,122-连接端子,1221-第一连接端子,1222-第二连接端子,1223-第三连接端子,123-密封圈,13-端子连接器母头,131-第二壳体,132-插孔,1321-第一插孔,1322-第二插孔,1323-第三插孔,20-汇流线缆盒,201-汇流连接器,2011-汇流连接器公头,2012-汇流连接器母头,202-汇流公头,203-汇流母头,204-线缆,30-二极管,40-串中光伏建材组件,50-并边光伏建材组件,60-角部光伏建材组件,71-转接头公头,711-连接母头,712-MC4端子公头,713-导线,72-转接头母头,721-连接公头,722-MC4端子母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第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建材组件10,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结构:
光伏板材11和至少两个端子连接器,所述端子连接器为端子连接器公头12或端子连接器母头13;
所述光伏板材11的侧面开设有凹槽111,所述端子连接器嵌设于所述凹槽111内,所述端子连接器与所述光伏板材11电连接,其中,所述光伏板材11的正极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所述光伏板材11的负极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端子连接器;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13插接,以使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电连接。
具体而言,光伏建材组件10包括光伏板材11和至少两个端子连接器,端子连接器为端子连接器公头12或端子连接器母头13。可以理解的是,光伏建材组件10中可以包括端子连接器公头12,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端子连接器母头13,如图3所示;也可以同时包括端子连接器公头12和端子连接器母头13,如图1和图4所示。光伏板材11的侧面开设有凹槽111,凹槽111可以开设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也可以开设在光伏板材11的侧面的中部区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凹槽111的位置不做限定。端子连接器嵌设于凹槽111内,以使端子连接器通过光伏板材11的侧面嵌设于光伏板材11内,可以使得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实现无缝连接,还避免端子连接器凸出于光伏板材11的受光面而导致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无法平整地连接,从而可以使得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平整无缝地连接。其中,端子连接器与光伏板材11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凹槽111的形状尺寸与端子连接器的形状尺寸相匹配。
其中,光伏板材11的正极连接至少一个端子连接器,光伏板材11的负极连接至少一个端子连接器。例如,如图1所示,光伏板材11包括主电路112、电池片113和旁路电路114,主电路112用于将电池片113产生的电流导出,旁路电路114用于保护主电路112。主电路112的一端与端子连接器公头12连接,主电路112的另一端与端子连接器母头13连接,若光伏板材11的正极连接端子连接器公头12,光伏板材11的负极连接端子连接器母头13,则光伏建材组件10的电池片113产生的电流通过主电路112传输至光伏板材11的负极,再通过端子连接器母头13传输至另一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从而,可实现相邻光伏建材组件10之间的电流传输,最终将整个光伏建材系统产生的电流传输至汇流箱、逆变器中,以实现光伏发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板材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每个凹槽中各自固定一个端子连接器,采用端子连接器母头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的端子连接器公头插接的方式串联光伏建材组件,可以省去传统技术方案中的接线盒和线缆,避免了接线盒体积过大而导致的光伏建材组件无法紧密平整地连接,从而实现了光伏建材组件之间的一体化连接,还可以降低光伏建材组件之间的连接成本。此外,还可以解决传统技术方案中明线缆所导致的安全问题,从而提升光伏建材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包括第一壳体121和连接端子122,所述连接端子122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21上,所述第一壳体121与一所述凹槽1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端子122与所述光伏板材11电连接;
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13包括第二壳体131,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31内的插孔132,所述第二壳体131与另一所述凹槽111固定连接,所述插孔132与所述光伏板材11电连接,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插孔132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连接端子122插接电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端子连接器公头12包括第一壳体121和连接端子122,连接端子122固定在第一壳体121上,连接端子122上可套设密封圈,用于连接端子122与插孔132插接后防水。第一壳体121与凹槽111固定连接,可使用密封胶密封连接,以保护光伏板材11的主电路112和旁路电路114。连接端子122与光伏板材11电连接,比如,焊接;以使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与光伏板材11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如图3所示,端子连接器母头13包括第二壳体131,以及开设于第二壳体131内的插孔132,第二壳体131与另一凹槽111固定连接,可使用密封胶密封连接,插孔132与光伏板材11电连接,可使用焊接端子与光伏板材焊接,以实现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与光伏板材11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在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插接时,一光伏建材组件10的插孔132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的连接端子122插接,以实现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连接端子122与插孔132插接的形式,可以实现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的无缝插接,以保证多个光伏建材组件10插接形成的光伏建材系统的表面平整性。
进一步地,光伏板材11包括玻璃盖板;
所述凹槽111开设于玻璃盖板相对的两个侧面。
具体而言,光伏板材11包括玻璃盖板,其中,光伏板材11包括一块玻璃盖板时,为单玻光伏建材组件;光伏板材11包括两块玻璃盖板时,为双玻光伏建材组件。单玻光伏建材组件的玻璃盖板位于光伏板材11的受光面,该玻璃盖板相对的两个侧面开设凹槽111,则端子连接器111可嵌设于玻璃盖板中。双玻光伏建材组件的两块玻璃盖板分别位于光伏板材11的受光面与背光面,电池片113集成设置于两块玻璃盖板之间,则两块玻璃盖板的侧面均可开设凹槽1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光伏板材11中玻璃盖板的数量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情况选用单玻光伏建材组件或双玻建材组件。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还包括用于密封插接缝的密封圈123,所述密封圈123套设在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上。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端子连接器公头12还包括密封圈123,密封圈123可套设在端子连接器公头12的连接端子122上,当端子连接器公头12的连接端子122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的端子连接器母头13的插孔132插接时,密封圈123可以有效密封连接端子122与插孔132之间的插接缝,从而提升其防水性能。当然,密封圈123可以是橡胶圈、硅胶圈等。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为光伏瓷砖、光伏瓦或光伏幕墙板。
具体而言,光伏建材组件10为光伏瓷砖时,两个相邻的光伏瓷砖可以通过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与端子连接器母头13插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从而光伏瓷砖间的连接可以实现同一平面内的窄缝连接,可以实现光伏瓷砖地面或光伏瓷砖内墙的平整性,还可以省去传统方案中的接线盒以及明线缆。端子连接器位于光伏板材11侧面的凹槽内,因此,光伏瓷砖背部可以采用水泥砂浆防火,可提升光伏瓷砖的防火性能。当然,光伏建材组件10还可以作为光伏瓦或光伏幕墙板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光伏建材组件10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第二方面,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建材系统,包括上述光伏建材组件10;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13插接,以使多个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串联形成光伏建材组串101,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串101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串101联接以形成所述光伏建材系统。
具体而言,光伏建材系统包括光伏建材组件10,一光伏建材组件10的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的端子连接器母头13插接,以使多个光伏建材组件10串联形成光伏建材组串101。图5展示了两个光伏建材组件10串联形成光伏建材组串101的情形,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光伏建材组串101中光伏建材组件10的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需求的发电量等设定光伏建材组件10的数量。一光伏建材组串101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101联接以形成光伏建材系统,其中,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101之间可以通过端子连接器进行插接电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器进行连接,比如,利用汇流线缆盒连接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101。当然,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101的连接方式受光伏建材系统的应用场景、生产运行成本等因素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求设定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101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建材系统可采用多个规格相同的光伏建材组件10,可以避免多种规格的组件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从而可以提升系统的构建效率。多个光伏建材组件10采用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与端子连接器母头13插接的方式实现组件间的串联,再由其他连接器实现多个光伏建材组串101之间的并联,相比传统方案而言,可以提升光伏建材系统的一体化与平整性,降低光伏建材系统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系统中存在明线缆,从而可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光伏建材系统也可采用规格不同的光伏建材组件,以使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无需其他连接器即可直接采用光伏建材组件集成的端子连接器连接,从而可省去其他连接器,可进一步提升光伏建材系统的平整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7,所述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汇流线缆盒20;
所述汇流线缆盒20包括汇流连接器201、汇流公头202和汇流母头203,所述汇流公头202与所述汇流母头203之间通过线缆204电连接,所述汇流连接器201与所述线缆204电连接;
所述光伏建材组串101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与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所述光伏建材组串另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与另一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
具体而言,如图5至图7所示,汇流线缆盒20包括汇流连接器201、汇流公头202和汇流母头203,其中,汇流连接器201可以为汇流连接器公头2011或汇流连接器母头2012,汇流公头202与汇流母头203之间通过线缆204电连接,汇流连接器201与线缆204电连接。光伏建材组串101一端的端子连接器与一汇流线缆盒20的汇流连接器201插接,另一端的端子连接器与另一汇流线缆盒20的汇流连接器201插接,如图5至图7所示,光伏建材组串101一端的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与汇流连接器母头2012插接,另一端的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与汇流连接器公头2011插接,以实现光伏建材组串101与汇流线缆盒20的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端子连接器公头12需要与汇流连接器母头2012适配,端子连接器母头13需要与汇流连接器公头2011适配。一汇流线缆盒20的汇流公头202与相邻的汇流线缆盒20的汇流母头203插接,可以实现相邻光伏建材组串101之间的并联,以形成光伏建材系统。其中,图5展示了光伏建材组件10中固定的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和双端子连接器母头的情形,当然,光伏建材组件10中也可以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和单端子连接器母头,相应的汇流连接器201也需采用单端子汇流连接器。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3,所述光伏板材11内设有用于将电池电量导出的主电路112、以及与所述主电路112独立的旁路电路114;
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112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1221和与所述旁路电路114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1222;
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112电连接的第一插孔1321和与所述旁路电路114电连接的第二插孔1322;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221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第一插孔1321插接,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222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第二插孔1322插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22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222绝缘,所述第一插孔1321与所述第二插孔1322绝缘。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光伏板材11内设有用于将电池片113产生的电量到处的主电路112,以及与主电路112独立的旁路电路114。如图2所示,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一连接端子1221和第二连接端子1222,其中,第一连接端子1221与主电路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1222与旁路电路电连接。如图3所示,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一插孔1321和第二插孔1322,其中第一插孔1321与主电路112电连接,第二插孔1322与旁路电路114电连接。一光伏建材组件10的第一连接端子1221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的第一插孔1321插接,以实现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中主电路112的串联,以实现多个光伏建材组件10的电量的导出;一光伏建材组件10的第二连接端子1222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的第二插孔1322插接,以实现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中旁路电路114的串联。其中,第一连接端子1221与第二连接端子1222绝缘,第一插孔1321与第二插孔1322绝缘,以保证多个光伏建材组件10的主电路112与旁路电路114各自串联后再形成并联。此时,多个光伏建材组件10形成的一个并联电路中,只需在旁路电路114上集成一个二极管30即可,可减少二极管30的数量,节省光伏建材系统的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图5和图8,所述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二极管30,所述二极管30集成设置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101的任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旁路电路114中,或所述二极管30集成设置于所述汇流连接器201中。
具体而言,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二极管30。二极管30集成设置于光伏建材组串101的任一光伏建材组件10的旁路电路114中,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如图1和图5所示。此时,光伏建材组串101中任一个光伏建材组件10的旁路电路114中可设置有二极管30,即可实现旁路电路114对电池片113的抗热斑的保护作用。同一个串联线路中的二极管30数量越多,系统的成本越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光伏建材组串101中的二极管30的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二极管30的数量。或者,二极管30可以集成设置于汇流连接器201中,如图8所示,此时,为节省光伏建材系统的成本,此时光伏建材组串101中无需设置二极管30。
此外,如图4所示,当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时,每个光伏建材组件10中的旁路电路114中必须集成一个二极管30,以保证每个光伏建材组件10均具有保护线路。此时,光伏建材组串101中的每个光伏建材组件10中均设置有二极管30。当然,为节省光伏建材系统的成本,此时,与光伏建材组串101两端相连的汇流连接器201中无需设置二极管30。
当串联电路中某个光伏建材组件10被遮蔽时,被遮蔽的光伏建材组件10会消耗其他光伏建材组件10所产生的电量,严重时甚至会损坏电池片113。因此,在光伏建材组件10内设置一个与电池片113并联的二极管30,可以在光伏建材组件10被遮挡时避免消耗其他光伏建材组件10产生的能量,从而可以避免被遮挡的光伏建材组件10损坏,可以延长电池片113的使用寿命。由此,在光伏板材11中设置二极管30可以提高光伏建材组件10的抗热斑能力,降低光伏建材组件10故障时对系统发电量的影响。当然,每个光伏建材组件10中均设置二极管30,可以保证每个光伏建材组件10均可独立工作,进一步增强光伏建材系统的抗热斑能力。
进一步地,参照图6,所述汇流公头202为MC4公头,所述汇流母头203为MC4母头。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汇流公头202为MC4公头,汇流母头203为MC4母头。MC4连接器为光伏发电领域中的常规连接器,MC4连接器的技术较为成熟,可以适应光伏系统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中,还具有触摸保护、高载流能力等优势。因此,汇流公头202可选用MC4公头,汇流母头203可选用MC4母头,以提升光伏建材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能。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汇流公头202与汇流母头203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三连接端子1223;
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三插孔1323;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第三连接端子1223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10的所述第三插孔1323插接。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三连接端子1223;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三插孔1323。一光伏建材组件10的第三连接端子1223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10的第三插孔1323插接,可以实现两个相邻光伏建材组件10的电连接。图4展示的具有单端子连接器的光伏建材组件10内部的主电路112与旁路电路114并联,旁路电路114上集成有一个二极管30。
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9至图13,所述光伏建材系统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串中光伏建材组件40、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以及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
所述串中光伏建材组件40具有一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和一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且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与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的插接方向相反;所述串中光伏建材组件40位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101的中部;
所述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具有一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和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13的插接方向垂直;
或所述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具有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和一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的插接方向垂直;
所述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位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101相互并联的边的中部;
所述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中具有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或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且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13的插接方向垂直,或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的插接方向垂直;所述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位于所述光伏建材系统的角部。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建材系统包括串中光伏建材组件40、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以及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如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串中光伏建材组件10、并边光伏建材组件40,以及角部光伏建材组件50之间仅存在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与端子连接器母头13的数量、类型及位置的差异,如图4、图10至图13所示。
如图4所示,串中光伏建材组件10具有一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和一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其中,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与端子连接器公头12的插接方向相反,串中光伏建材组件40位于光伏建材组串101的中部,用于串联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件以形成光伏建材组串101。如图12所示,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具有一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和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其中,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的插接方向垂直,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与其中一个端子连接器母头的插接方向相反。如图13所示,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也可以具有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和一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其中,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的插接方向垂直,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与其中一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的插接方向相反。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位于光伏建材组串101相互并联的边的中部,也就是说,在光伏建材系统中,位于中部的光伏建材组串101的两端的光伏建材组件为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如图9所示。一光伏建材组串101一端的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用于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101的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或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连接,以实现并联两个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及的“中间”并非指代某一条边的中心位置,而是指代某一条边是除去端部以外的位置。
如图10所示,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具有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且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13的插接方向垂直。如图11所示,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具有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且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12的插接方向垂直。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位于光伏建材系统的角部,由于光伏建材系统的两个角部需要连接转接头,以将光伏建材系统的电池片产生的电量导出至汇流箱和逆变器中,因此,一个光伏建材系统中的两个角部设置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即可,以使得光伏建材组串101的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101的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插接电连接,以实现光伏建材系统端部的光伏建材组串101与相邻的光伏建材组串101的并联。
当然,一个光伏建材系统可以由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光伏建材组串101并联形成;一个光伏建材组串101可以由两个角部光伏建材组件60和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串中光伏建材组件40串联形成,也可以由两个并边光伏建材组件60和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串中光伏建材组件40串联形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光伏建材组串101、串中光伏建材组件40以及并边光伏建材组件50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建材系统采用几种不同规格的光伏建材组件相互插接形成,省去传统方案中的接线盒和明线缆的结构,还省去了汇流线缆盒20的结构。可以避免连接结构中的线缆外露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光伏建材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组件间的连接,使得光伏建材系统的连接更为便利,操作性更强,一体化程度更高,且更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参照图9、图14和图15,所述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转接头公头71和转接头母头72;
所述转接头公头71包括连接母头711和MC4端子公头712,所述连接母头711与所述MC4端子公头712用导线713连接,所述连接母头711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101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12插接;
所述转接头母头72包括连接公头721和MC4端子母头722,所述连接公头721与所述MC4端子母头722用导线713连接,所述连接公头721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101另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13插接。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转接头公头71和转接头母头72。如图14所示,转接头公头71包括连接母头711和MC4端子公头712,连接母头711与MC4端子公头712用导线713连接,连接母头711与光伏建材组串101一端的端子连接器公头12插接。如图15所示,转接头母头72包括连接公头721和MC4端子母头722,连接公头721与MC4端子母头722用导线713连接,连接公头721与光伏建材组串101一端的端子连接器母头13插接。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母头711与端子连接器公头12相匹配,连接公头721与端子连接器母头13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连接母头711和连接公头721的类型不做限定。转接头公头71和转接头母头72可以将光伏建材系统中的电流导出,导出的电流接入汇流箱、逆变器中,从而形成一套光伏发电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件包括光伏板材和至少两个端子连接器,所述端子连接器为端子连接器公头或端子连接器母头;
所述光伏板材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端子连接器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端子连接器与所述光伏板材电连接,其中,所述光伏板材的正极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所述光伏板材的负极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端子连接器;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插接,以使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一壳体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与一所述凹槽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光伏板材电连接;
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插孔,所述第二壳体与另一所述凹槽固定连接,所述插孔与所述光伏板材电连接,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插孔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连接端子插接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材包括玻璃盖板;
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玻璃盖板相对的两个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还包括用于密封插接缝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建材组件为光伏瓷砖、光伏瓦或光伏幕墙板。
6.一种光伏建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建材组件;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插接,以使多个所述光伏建材组件串联形成光伏建材组串,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串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串联接以形成所述光伏建材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建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汇流线缆盒;
所述汇流线缆盒包括汇流连接器、汇流公头和汇流母头,所述汇流公头与所述汇流母头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所述汇流连接器与所述线缆电连接;
所述光伏建材组串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与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所述光伏建材组串另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与另一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公头与相邻的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母头插接,以并联多个所述光伏建材组串形成所述光伏建材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建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板材内设有用于将电池电量导出的主电路、以及与所述主电路独立的旁路电路;
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所述旁路电路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插孔和与所述旁路电路电连接的第二插孔;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一插孔插接,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二插孔插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绝缘,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绝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建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集成设置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的任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旁路电路中,或所述二极管集成设置于所述汇流连接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建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公头为MC4公头,所述汇流母头为MC4母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建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三连接端子;
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三插孔;
一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三连接端子与相邻的所述光伏建材组件的所述第三插孔插接。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建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建材系统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串中光伏建材组件、并边光伏建材组件、以及角部光伏建材组件;
所述串中光伏建材组件具有一个端子连接器母头和一个端子连接器公头,且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与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的插接方向相反;所述串中光伏建材组件位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的中部;
所述并边光伏建材组件具有一个端子连接器公头和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的插接方向垂直;
或所述并边光伏建材组件具有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和一个端子连接器母头,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的插接方向垂直;
所述并边光伏建材组件位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相互并联的边的中部;
所述角部光伏建材组件中具有两个端子连接器母头或两个端子连接器公头,且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的插接方向垂直,或两个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的插接方向垂直;所述角部光伏建材组件位于所述光伏建材系统的角部。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建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建材系统还包括转接头公头和转接头母头;
所述转接头公头包括连接母头和MC4端子公头,所述连接母头与所述MC4端子公头用线缆连接,所述连接母头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公头插接;
所述转接头母头包括连接公头和MC4端子母头,所述连接公头与所述MC4端子母头用线缆连接,所述连接公头与所述光伏建材组串另一端的所述端子连接器母头插接。
CN202020372057.5U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Active CN211557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2057.5U CN211557226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2057.5U CN211557226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7226U true CN211557226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5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2057.5U Active CN211557226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72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3088A (zh) * 2021-08-11 2021-12-28 苏州弗乐卡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机构和具有其的柜子
CN115864980A (zh) * 2023-02-15 2023-03-28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反向插拔式bipv光伏瓦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3088A (zh) * 2021-08-11 2021-12-28 苏州弗乐卡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机构和具有其的柜子
CN115864980A (zh) * 2023-02-15 2023-03-28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反向插拔式bipv光伏瓦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57226U (zh) 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WO2013100498A1 (en) Connector and solar cell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2246803B1 (ko) 원터치 커넥터 일체형 태양광 모듈용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창호 일체형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KR102237578B1 (ko) 원터치 커넥터 일체형 태양광 모듈용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설치 공법
CN111326922A (zh)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CN211789857U (zh)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CN115842503A (zh) Bipv光伏瓦片
KR102237579B1 (ko) 창호 일체형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및 이의 설치공법
CN217545984U (zh) 一种连接器与接线盒一体化的分体式光伏接线盒
CN201813117U (zh) 接线盒
CN211791431U (zh) 一种光伏建筑构件的联接结构及光伏建筑系统
CN217485831U (zh) 转换接头
CN218070219U (zh) 光伏连接器、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8783161U (zh) 一种堆叠式电池系统
CN211239787U (zh) 一种分离式太阳能接线盒
CN112600491B (zh) 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光伏平瓦单元及铺设方法
CN214898961U (zh) 一种元器件拼接结构
CN220209399U (zh) 一种拼接式的焊接组合母线外壳
CN219329401U (zh) 一种具有多面触点的光电混合连接器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CN210839468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9321540U (zh) 一种储能电源扩容结构
CN211530288U (zh) 一种积木式免干涉多位电源模块插座
CN219917729U (zh) 一种光伏mc4连接器锁线装置
CN219576016U (zh) 一种换电用48v电池包的电气连接器
CN218242194U (zh) 一种防误插型储能电池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