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9857U -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9857U
CN211789857U CN202020321222.4U CN202020321222U CN211789857U CN 211789857 U CN211789857 U CN 211789857U CN 202020321222 U CN202020321222 U CN 202020321222U CN 211789857 U CN211789857 U CN 211789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ead
photovoltaic
photovoltaic tile
fe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212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嘉鸿
阮宝森
刘松民
朱强忠
张圣成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212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9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9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9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光伏瓦包括光伏瓦板和两个连接器插头,两个连接器插头中的一个为连接器母头,另一个为连接器公头;光伏瓦板的一面的一边固定一个连接器插头,光伏瓦板的另一面的另一边固定另一个连接器插头;在相邻光伏瓦相互搭接时,一光伏瓦的连接器公头与相邻光伏瓦的连接器母头插接,以使连接器公头与其相邻的光伏瓦的连接器母头接触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瓦可以实现光伏瓦之间的连接一体化,降低连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普及,建筑领域逐渐成为光伏发电应用的重要领域,光伏组件作为光伏建材应用于建筑领域中,也是光伏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建筑屋顶与建筑外墙面是光伏组件应用的重要场景。
目前,普通光伏瓦的光伏组件间通常需要接入接线盒,接线盒一般粘在光伏组件的背面,但接线盒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而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组件间的连接要求高,大体积的接线盒很难达到BIPV组件的连接要求。且组件连接后常常存在较长的明线缆,明线缆长度过长不仅增加BIPV组件的成本,还容易造成线路电损耗以及增大线路着火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以解决现有光伏瓦之间无法一体化连接,且连接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瓦,所述光伏瓦包括光伏瓦板和两个连接器插头,两个所述连接器插头中的一个为连接器母头,另一个为连接器公头;
在相邻所述光伏瓦相互搭接时,一所述光伏瓦的所述连接器公头与相邻所述光伏瓦的所述连接器母头插接,以使所述连接器公头与其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连接器母头接触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母头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中的母头触点,所述盒体上开设有第一引线孔,所述光伏瓦板的引出线一端从所述第一引线孔引入,并与所述母头触点电连接;
所述连接器公头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内的公头触点,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第二引线孔,所述光伏瓦板的引出线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引线孔引入,并与所述公头触点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瓦板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器母头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侧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公头还包括用于密封插接缝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嵌套于所述基座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包括多个上述的光伏瓦;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瓦上下搭叠,且一所述光伏瓦的连接器公头与相邻所述光伏瓦的连接器母头插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顶系统,所述光伏屋顶系统包括头瓦和上述的光伏瓦搭接结构;
所述头瓦包括头瓦板和两个所述连接器插头,两个所述连接器插头分别固定于所述头瓦板背光面相对的两个边缘;
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头瓦板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插接,以使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与所述头瓦电连接,以形成光伏瓦组串。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屋顶系统还包括汇流线缆盒;
所述汇流线缆盒包括汇流连接器、汇流公头和汇流母头,所述汇流公头与所述汇流母头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所述汇流连接器与所述线缆电连接;
所述光伏瓦组串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与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所述光伏瓦组串另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与另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公头与相邻的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母头插接,以并联多个所述光伏瓦组串。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瓦内设有用将电池电量导出的主电路、以及与所述主电路独立的旁路电路;
所述连接器母头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母头触点和与所述旁路电路电连接的第二母头触点;
所述连接器公头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公头触点和与所述旁路电路电连接的第二公头触点;一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母头触点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一公头触点接触电连接,一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母头触点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二公头触点接触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母头触点与所述第二母头触点绝缘,所述第一公头触点与所述第二公头触点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屋顶系统还包括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集成设置于所述光伏瓦组串的所述头瓦板或任一所述光伏瓦板中的旁路电路中,或所述二极管集成设置于所述汇流连接器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母头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三母头触点;
所述连接器公头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三公头触点;
一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三母头触点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三公头触点接触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公头为MC4公头,所述汇流母头为MC4母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瓦板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器插头,可以是连接器公头和连接器母头,一光伏瓦的连接器母头与相邻的光伏瓦的连接器公头插接,用于相互搭接的光伏瓦的串联,可以实现光伏瓦之间的连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省去了接线盒与明线缆,可以降低光伏瓦之间的连接成本。此外,还可以解决明线缆所导致的安全问题,从而提升光伏屋顶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母头沿图2中A方向的侧视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公头与连接器母头的插接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光伏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瓦的侧视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头瓦的侧视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屋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汇流线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汇流线缆盒与光伏瓦的连接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汇流线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汇流线缆盒沿图13中B方向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伏瓦,101-头瓦,102-光伏瓦搭接结构,11-光伏瓦板,111-旁路电路,112-受光面,113-背光面,114-凹槽,115-电池片,12-连接器母头,121-盒体,122-第一引线孔,123-母头触点,1231-第一母头触点,1232-第二母头触点,1233-第三母头触点,124-焊接端子,125-母头焊接端子的固定构件,126-卡槽,13-连接器公头,131-基座,132-第二引线孔,133-公头触点,1331-第一公头触点,1332-第二公头触点,1333-第三公头触点,134-公头焊接端子的固定构件,135-卡扣,20-汇流线缆盒,201-汇流连接器,202-汇流公头,203-汇流母头,204-线缆,30-光伏瓦组串,40-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和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瓦10的结构示意,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结构:
光伏瓦板11和两个连接器插头,两个所述连接器插头中的一个为连接器母头12,另一个为连接器公头13;所述光伏瓦板11的一面的一边固定一个连接器插头;所述光伏瓦板11的另一面的另一边固定另一个连接器插头;相邻所述光伏瓦10相互搭接时,一所述光伏瓦10的所述连接器公头13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10的所述连接器母头12插接,以使所述连接器公头13与其相邻的所述光伏瓦10的所述连接器母头12接触电连接。
具体而言,光伏瓦10包括光伏瓦板11和两个连接器插头,两个连接器插头可以为连接器母头12和连接器公头13。光伏瓦板11的一面的一边固定一个连接器插头,光伏瓦板11的另一面的另一边固定另一个连接器插头。其中,光伏瓦板11的两个表面分别为受光面和背光面。图1展示了光伏瓦板11的受光面的顶端固定一个连接器母头12,光伏瓦板11的背光面的底端固定一个连接器公头13的情形。
光伏瓦板11中还包括主电路和旁路电路111,主电路用于传导光伏瓦板11中的电池片产生的电流,旁路电路111在光伏屋顶系统中与主电路并联,用以在光伏瓦板11的主电路故障时保护电池片。可以理解的是,旁路电路111中可设置二极管,可避免电路中出现逆电流的现象。如图1所示,当连接器母头12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连接器公头13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时,电池片主电路的一端与连接器母头12的一个母头触点电连接,电池片主电路的另一端与连接器公头13的一个公头触点电连接,旁路电路111的一端与连接器母头12的另一个母头触点电连接,旁路电路111的另一端与连接器公头13的另一个公头触点电连接,且连接器母头12的两个母头触点相互绝缘,连接器公头13的两个公头触点相互绝缘。因此,在设置双端子连接器插头的单个光伏瓦10中,电池片主电路与旁路电路111不连通。
如图6所示,当连接器母头12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连接器公头13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时,单个光伏瓦板11内的电池片主电路与旁路电路111并联,并联后的主电路的一端与连接器母头12的母头触点电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公头13的公头触点电连接。从而,在相邻光伏瓦10相互搭接时,一光伏瓦10的连接器公头13与相邻光伏瓦10的连接器母头12插接,可以保证两个相邻的光伏瓦10插接后可实现电连接;并且使旁路电路111对当光伏瓦板实现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器插头,一光伏瓦的连接器母头与相邻的光伏瓦的连接器公头插接,用于相互搭接的光伏瓦的串联,可以实现光伏瓦之间的连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省去了连接时所采用的接线盒与明线缆,可以降低光伏瓦之间的连接成本。此外,还可以解决明线缆所导致的安全问题,从而提升光伏屋顶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5,所述连接器母头12包括盒体121、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121中的母头触点123,所述盒体121上开设有第一引线孔122,所述光伏瓦板11的引出线一端从所述第一引线孔122引入,并与所述母头触点123电连接;
所述连接器公头13包括基座131,和设置于所述基座131内的公头触点133,所述基座131上开设有第二引线孔132,所述光伏瓦板11的引出线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引线孔132引入,并与所述公头触点133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2与图3所示,连接器母头12包括盒体121、第一引线孔122和母头触点123,光伏瓦板11中的引出线的一端从第一引线孔122中引入,并与母头触点123焊接,实现母头触点123与引出线的电连接。如图4所示,连接器公头13包括基座131、第二引线孔132和公头触点133,光伏瓦板11中的引出线的另一端从第二引线孔132中引入,并与公头触点133焊接,实现引出线与公头触点133的电连接。如图5所示,两个相邻的光伏瓦10通过连接器母头12与连接器公头13插接实现互相搭接,从而实现两个相邻的光伏瓦10的电连接,其中,公头触点133与母头触点123接触电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7,所述光伏瓦板1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14,所述连接器母头12嵌设于所述凹槽114内。
具体而言,光伏瓦板11的表面分为受光面112和背光面113,如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受光面112为太阳光线主要直射到光伏瓦板11的表面,背光面113为与受光面112相背的面,且背光面113一般不会受到太阳光线的照射。光伏瓦板11的受光面112或背光面113开设有凹槽114,连接器母头12嵌设于凹槽114内。当凹槽114开设在光伏瓦板11的受光面112时,如图7所示,此时两个相邻的光伏瓦10搭接时,连接器母头12与相邻的光伏瓦10的连接器公头13插接,连接器母头12嵌设于凹槽114内,可以降低相邻的光伏瓦10上下搭接后的高度。当凹槽114开设于光伏瓦板11的背光面113时,连接器母头12嵌设于凹槽114内,可以有效地将连接器母头12隐藏于头瓦的背光面,避免连接器被太阳光直射而导致寿命降低的问题。从而可提升光伏瓦10的外观美观性,提升光伏屋顶系统的整体性,且提升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4,所述盒体121侧壁设置有卡槽126,所述基座131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26卡接的卡扣135。
具体而言,盒体121侧壁设置有卡槽126,图2与图3展示了盒体121侧壁设置有四个卡槽126的情形,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卡槽126的规格、形状尺寸以及数量等不做限定。基座131设置有卡扣135,如图4所示,卡扣135的规格、形状尺寸以及数量均与卡槽126相匹配。卡槽126与卡扣135卡接,从而实现连接器母头12与连接器公头13的可拆卸连接,此连接结构便于插接,且易于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公头13还包括用于密封插接缝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嵌套于所述基座131内。
具体而言,连接器公头13还包括密封圈,比如,橡胶圈。密封圈嵌套于基座131内,用于密封连接器公头13与相邻的光伏瓦10的连接器母头12之间的插接缝。既可以避免杂质进入插接缝中导致连接器公头13与连接器母头12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从而提升连接器公头13与连接器母头12的插接可靠性,还可以有效提升插接缝的防水性能,从而提升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参照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102,包括多个上述的光伏瓦10;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瓦10上下搭叠,且一所述光伏瓦10的连接器公头13与相邻所述光伏瓦10的连接器母头12插接。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102,包括多个上下搭叠的光伏瓦10。如图10所示,两个相邻的光伏瓦10上下搭叠时,一光伏瓦10的连接器公头13与相邻光伏瓦10的连接器母头12插接。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瓦搭接结构102中至少包括两个上下搭叠的光伏瓦10,也可以包括多个两两上下搭叠的光伏瓦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光伏瓦搭接结构102中的光伏瓦10的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光伏瓦10的数量。
第三方面,参照图8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屋顶系统,所述光伏屋顶系统包括头瓦101和上述的光伏瓦搭接结构102;所述头瓦包括头瓦板和两个所述连接器插头,两个所述连接器插头分别固定于所述头瓦板的背光面113相对的两个边缘;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102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头瓦101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插接,以使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102与所述头瓦101电连接,以形成光伏瓦组串30。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屋顶系统,包括头瓦和光伏瓦搭接结构102,图10展示了光伏瓦搭接结构102的结构示意,图8展示了头瓦101的结构示意。如图8所示,头瓦101的背光面11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器母头12,头瓦101的背光面113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器公头13。当然,头瓦101的背光面113的两端均可设置为连接器母头12,或者均设置为连接器公头13,头瓦101与光伏瓦搭接结构102的端部插接的连接器插头的类型与光伏瓦搭接结构102端部的连接器插头的类型相匹配。头瓦101位于光伏屋顶系统的顶部,可将连接器插头隐藏于头瓦101的背光面113。
如图9所示,光伏瓦搭接结构102一端的连接器插头与头瓦101一端的连接器插头插接,以使光伏瓦搭接结构102与头瓦101电连接,以形成光伏瓦组串30。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光伏瓦组串30中只需包括一个头瓦101,头瓦101位于光伏瓦组串30的一个端部位置。当然,光伏瓦组串30中还可以包括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光伏瓦10,其中,光伏瓦10的数量可依据实际的发电需求与屋顶尺寸而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瓦与光伏瓦搭接结构上下搭接形成光伏瓦组串,两个相邻的光伏瓦间通过连接器母头与连接器公头插接的连接方式实现串联。相比传统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屋顶系统省去了现有的光伏瓦连接中的接线盒与明线缆,既能有效实现光伏屋顶系统的一体化连接,降低光伏瓦之间的连接成本,还能避免明线缆所导致的安全问题,提升光伏屋顶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9、图11和图12,所述光伏屋顶系统还包括汇流线缆盒20;所述汇流线缆盒20包括汇流连接器201、汇流公头202和汇流母头203,所述汇流公头202与所述汇流母头203之间通过线缆204电连接,所述汇流连接器201与所述线缆204电连接;所述光伏瓦组串30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与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连接器201插接,所述光伏瓦组串30另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与另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公头202与相邻的所述汇流线缆盒20的所述汇流母头203插接,以并联多个所述光伏瓦组串30。
具体而言,光伏屋顶系统还包括汇流线缆盒20,如图9所示。其中,头瓦101的一端的连接器插头与汇流线缆盒20的汇流连接器201插接,头瓦101的另一端的连接器插头与光伏瓦搭接结构102一端的连接器插头插接,以使头瓦101与光伏瓦搭接结构102插接而实现上下搭接。从而,一个头瓦101与光伏瓦搭接结构102串联形成光伏瓦组串30,头瓦101位于光伏瓦组串30的顶部。
汇流线缆盒20包括汇流连接器201、汇流公头202和汇流母头203,如图11所示。其中,汇流连接器201设置有汇流连接器公头或汇流连接器母头,汇流公头202与汇流母头203之间通过线缆204电连接,汇流连接器201与线缆204电连接。光伏瓦组串30一端的连接器插头与一汇流连接器插接,光伏瓦组串30另一端的连接器插头与另一汇流连接器插接,若光伏瓦组串30一端的连接器插头为连接器公头13,则对应连接的汇流连接器的类型为汇流连接器母头。图12展示了光伏瓦组串30端部的连接器母头12与汇流连接器公头插接的情形。可以理解的是,汇流连接器母头与连接器公头13相匹配,汇流连接器公头与连接器母头12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汇流连接器具体使用的插头类型不做限定,只需与光伏瓦组串30相匹配即可。汇流公头202与相邻的汇流线缆盒20的汇流母头203插接,用于并联多个所述光伏瓦组串30。可以理解的是,在光伏屋顶系统中,光伏瓦组串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光伏瓦组串30的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光伏瓦组串30的数量。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5,所述光伏瓦10内设有用于将电池电量导出的主电路、以及与所述主电路独立的旁路电路111;
所述连接器母头12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母头触点1231和与所述旁路电路111电连接的第二母头触点1232;
所述连接器公头13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公头触点1331和与所述旁路电路111电连接的第二公头触点1332;一所述光伏瓦10的所述第一母头触点1231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一公头触点1331接触电连接,一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母头触点1232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二公头触点1332接触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母头触点1231与所述第二母头1232触点绝缘,所述第一公头触点1331与所述第二公头触点1332绝缘。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光伏瓦10内设有用于将电池电量导出的主电路,以及与主电路独立的旁路电路111。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器母头12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与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母头触点1231和与旁路电路111电连接的第二母头触点1232,其中,第一母头触点1231与第二母头触点1232绝缘。如图4所示,连接器公头13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与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公头触点1331和与旁路电路111电连接的第二公头触点1332,其中,第一公头触点1331与第二公头触点1332绝缘。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连接器母头12包括两个第一引线孔122,连接器公头13包括两个第二引线孔132,电池片主电路的两端分别从一个第一引线孔122和一个第二引线孔132中引入,穿过第一引线孔122的主电路的端部与第一母头触点1231电连接,穿过第二引线孔132的主电路的端部和第一公头触点1331电连接;旁路电路111的两端分别从另一个第一引线孔122和另一个第二引线孔132中穿出,再分别与第二母头触点1232和第二公头触点1332电连接。
如图5所示,两个相邻的光伏瓦10相互搭接时,第一母头触点1231与相邻的光伏瓦10的第一公头触点1331接触电连接,第二母头触点1232与相邻的光伏瓦10的第二公头触点1332接触电连接,从而分别串联两个相邻的光伏瓦10中的电池片主电路和旁路电路111。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13和图14,所述光伏屋顶系统还包括二极管40;
所述二极管40集成设置于所述光伏瓦组串30的所述头瓦板或任一所述光伏瓦板11中的旁路电路111中,或所述二极管40集成设置于所述汇流连接器201中。
具体而言,光伏屋顶系统还包括二极管40,在光伏瓦组串30的光伏瓦板与头瓦板中均使用双端子连接器时,二极管40可集成设置于光伏瓦组串30的头瓦板或任一光伏瓦板11中的旁路电路111中,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光伏屋顶系统中,电池片主电路与旁路电路111并联,二极管40可设置于光伏瓦板11的旁路电路111中。由此,可减少二极管40的数量,降低光伏屋顶系统的成本。或者,二极管40也可集成设置于汇流连接器201中,如图13与图14所示,其中,二极管40与光伏瓦板11的电池片115并联。仅在汇流连接器201中设置二极管40,也可减少光伏屋顶系统中二极管40的数量,降低光伏屋顶系统的成本。当光伏瓦10中使用单端子连接器时,每个光伏瓦10中均需要设置二极管40,此时每个光伏瓦10独立工作,可降低光伏瓦10故障时对系统发电量的影响。
当光伏瓦组串30中某个光伏瓦10被遮蔽时,被遮蔽的光伏瓦10会消耗其他光伏瓦10所产生的电量,严重时甚至会损坏电池片115。因此,在光伏瓦10内设置一个与电池片115并联的二极管40,可以在光伏瓦10被遮挡时避免消耗其他光伏瓦10产生的能量,从而可以避免被遮挡的光伏瓦10损坏,可以延长电池片115的使用寿命。由此,在光伏瓦板11中设置二极管40可以提高光伏瓦10的抗热斑能力,降低光伏瓦10故障时对系统发电量的影响。当然,每个光伏瓦10中均可设置二极管14,可以保证每个光伏瓦10均可独立工作,进一步增强光伏屋顶系统的抗热斑能力。
进一步地,参照图6,所述连接器母头12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三母头触点1233;
所述连接器公头13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三公头触点1333;
一所述光伏瓦10的所述第三母头触点1233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10的所述第三公头触点1333接触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连接器母头12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三母头触点1233,连接器公头13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三公头触点1333。可以理解的是,单个光伏瓦板11中的电池片主电路和旁路电路111并联,并联后的主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母头触点1233和第三公头触点1333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公头202为MC4公头,所述汇流母头203为MC4母头。
具体而言,汇流公头202为MC4公头,汇流母头203为MC4母头。MC4连接器为光伏发电领域中的常规连接器,MC4连接器的技术较为成熟,可以适应光伏系统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中,还具有触摸保护、高载流能力等优势。因此,汇流公头202可选用MC4公头,汇流母头203可选用MC4母头,以提升光伏屋顶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能。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汇流公头202与汇流母头203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包括光伏瓦板和两个连接器插头,两个所述连接器插头中的一个为连接器母头,另一个为连接器公头;
所述光伏瓦板的一面的一边固定一个连接器插头,所述光伏瓦板的另一面的另一边固定另一个连接器插头;
在相邻所述光伏瓦相互搭接时,一所述光伏瓦的所述连接器公头与相邻所述光伏瓦的所述连接器母头插接,以使所述连接器公头与其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连接器母头接触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母头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中的母头触点,所述盒体上开设有第一引线孔,所述光伏瓦板的引出线一端从所述第一引线孔引入,并与所述母头触点电连接;
所述连接器公头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内的公头触点,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第二引线孔,所述光伏瓦板的引出线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引线孔引入,并与所述公头触点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瓦板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器母头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侧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公头还包括用于密封插接缝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嵌套于所述基座内。
6.一种光伏瓦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瓦;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瓦上下搭叠,且一所述光伏瓦的连接器公头与相邻所述光伏瓦的连接器母头插接。
7.一种光伏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屋顶系统包括头瓦和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瓦搭接结构;
所述头瓦包括头瓦板和两个所述连接器插头,两个所述连接器插头分别固定于所述头瓦板背光面相对的两个边缘;
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头瓦板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插接,以使所述光伏瓦搭接结构与所述头瓦电连接,以形成光伏瓦组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屋顶系统还包括汇流线缆盒;
所述汇流线缆盒包括汇流连接器、汇流公头和汇流母头,所述汇流公头与所述汇流母头之间通过线缆电连接,所述汇流连接器与所述线缆电连接;
所述光伏瓦组串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与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所述光伏瓦组串另一端的所述连接器插头与另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连接器插接,一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公头与相邻的所述汇流线缆盒的所述汇流母头插接,以并联多个所述光伏瓦组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瓦内设有用将电池电量导出的主电路、以及与所述主电路独立的旁路电路;
所述连接器母头为双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母头触点和与所述旁路电路电连接的第二母头触点;
所述连接器公头为双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双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与所述主电路电连接的第一公头触点和与所述旁路电路电连接的第二公头触点;
一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母头触点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一公头触点接触电连接,一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母头触点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二公头触点接触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母头触点与所述第二母头触点绝缘,所述第一公头触点与所述第二公头触点绝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屋顶系统还包括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集成设置于所述光伏瓦组串的所述头瓦板或任一所述光伏瓦板中的旁路电路中,或所述二极管集成设置于所述汇流连接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母头为单端子连接器母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母头包括第三母头触点;
所述连接器公头为单端子连接器公头,所述单端子连接器公头包括第三公头触点;
一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三母头触点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所述第三公头触点接触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公头为MC4公头,所述汇流母头为MC4母头。
CN202020321222.4U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Active CN211789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1222.4U CN211789857U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1222.4U CN211789857U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9857U true CN211789857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0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21222.4U Active CN211789857U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9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90414A (en) Photovoltaic solar roof
EP1270842B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roof equipped with power generating function using it
US7713089B2 (en) Photovoltaic roofing tile with a plug and socket on 2 opposite edges
CN101584050B (zh) 用于光伏模块的电缆连接器和安装方法
CN101305473B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子盒
CN101345266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2047441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US20050061360A1 (en) Photovoltaic solar cell module assembly, wiring system an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CN101630796A (zh) 小型光伏连接器
CN102403385A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
JP2014507747A (ja) ダイオード内蔵コネクタ、太陽電池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アセンブリ
CN102237423A (zh) 接线盒、边框组件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KR101730562B1 (ko) 직결식 태양전지 모듈
CN107810599A (zh) 用于太阳能接线盒的端子
CN211557226U (zh) 一种光伏建材组件及光伏建材系统
KR101505186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CN111326922A (zh)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KR102246803B1 (ko) 원터치 커넥터 일체형 태양광 모듈용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창호 일체형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KR102237578B1 (ko) 원터치 커넥터 일체형 태양광 모듈용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설치 공법
CN211789857U (zh) 一种光伏瓦、光伏瓦搭接结构及光伏屋顶系统
CN201838954U (zh) 接线盒、边框组件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217507351U (zh) 一种叠瓦电池串、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
EP3314749A1 (en) Cable termination for solar junction box
KR102237579B1 (ko) 창호 일체형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및 이의 설치공법
CN110460304B (zh) 光伏组件、系统和光伏幕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