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6769U - 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6769U
CN211556769U CN202020353894.3U CN202020353894U CN211556769U CN 211556769 U CN211556769 U CN 211556769U CN 202020353894 U CN202020353894 U CN 202020353894U CN 211556769 U CN211556769 U CN 211556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ble
fixing
fasten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538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震
刘杰
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ui Chunyan
Original Assignee
Deda Ocea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da Ocea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da Ocea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538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6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6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6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用于安装在板形件的安装通孔上,包括:耐压固定件、多个导体、紧固件、电缆紧固件和密封圈。耐压固定件包括:上固定部、轴间部和下固定部。上固定部穿过安装通孔,轴间部抵持在板形件的下侧。紧固件与板形件表面抵持,紧固件上设有第一通孔,上固定部通过第一通孔固定在上固定部上。电缆紧固件位于耐压固定件的下方。多个导体位于耐压紧固件的内部,紧固件上的密封圈位于紧固件与板形件之间,轴间部上的密封圈位于轴间部与板形件之间。电缆穿舱装置解决了水下电缆穿舱对接的难题,并且电缆更换不需要跟换穿舱件,可实现快速拆装,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保证了船舶营运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船用电缆用于在船舶电网中连接各种电气设备,以传输电能或者电气信号。随着船舶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船用电缆的品种和用量不断增多。船用电缆基本上分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及特种高频电缆三大类,其中电力电缆用于电力、照明灯系统,是船上使用最多的电缆。对于电力电缆来说载流量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载流量的大小一般取决于电缆绝缘材料的耐温等级。
一般船舶及海工结构物均采用外挂电缆,即从无水区域掉放到水中,这样的方法即浪费电缆,同时电缆损坏后也无法进行维修,只能整段更换,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采用传统密封胶水下密封方式,存在时间久后密封损坏以及海水从舷侧孔倒灌进船舱内导致船舶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另外在船舶航行或者停泊过程中很难对其进行检修及快速更换,只有在船舶进坞修理时才能解决,增加了极大的维护成本,降低了维修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可以通过螺纹结构紧固在船体或海工结构物结构板上,解决了水下电缆穿舱对接的难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用于安装在板形件的安装通孔上,包括:耐压固定件、多个导体、紧固件、电缆紧固件和密封圈;
所述耐压固定件包括:上固定部、轴间部和下固定部;
所述上固定部用于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轴间部用于抵接在所述板形件的下侧;
所述紧固件下表面为平面,用于和所述板形件的表面抵持,所述紧固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固定部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上固定部;
所述电缆紧固件与所述耐压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电缆紧固件位于所述耐压固定件的下方;
所述多个导体设置在所述耐压固定件内,所述电缆紧固件设有电缆对接口,且所述多个导体延伸至所述电缆对接口内;
所述紧固件和所述轴间部上均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所述紧固件和所述轴间部与所述板形件之间的密封。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的所述上固定部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第一内螺纹,使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上固定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电缆紧固件上设有第二内螺纹,使所述电缆紧固件与所述下固定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的所述紧固件为正多边形。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电缆穿舱对接装置还包括:压紧装置;
所述压紧装置设置在所述板形件上,位于所述紧固件的两侧,所述压紧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紧固件的转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的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板、拉杆、固定柱和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板形件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
所述拉杆可滑动的穿设在所述固定板内,所述拉杆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压紧板设置在所述拉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紧固件抵持;
所述固定柱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多个第二通孔处,用于限制所述拉杆在所述固定板上滑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的所述压紧板上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所述拉杆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并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的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两根弹簧;
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压紧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弹簧用以抵持所述压紧板;
所述两根弹簧关于所述拉杆左右对称分布。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的所述耐压固定件由耐压防水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该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的所述多个导体为3个。
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用于安装在板形件的安装通孔上,包括:耐压固定件、多个导体、紧固件、电缆紧固件和密封圈。耐压固定件包括:上固定部、轴间部和下固定部。上固定部穿过安装通孔,轴间部抵持在板形件的下侧。紧固件的下表面为平面,且与板形件表面抵持,紧固件上设有第一通孔,上固定部通过第一通孔固定在上固定部上。电缆紧固件位于耐压固定件的下方,且与耐压紧固件为可拆卸连接。多个导体位于耐压紧固件的内部,且可延伸至位于电缆紧固件上的电缆对接口内。紧固件上的密封圈位于紧固件与板形件之间,轴间部上的密封圈位于轴间部与板形件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穿舱对接装置通过将耐压紧固件固定在板形件上,多个导体穿设在耐压固定件的内部,耐压固定件的一端外接舱内电缆,另一端通过插入电缆对接口从而与水下电缆连通。紧固件用来将耐压固定件与板形件紧密连接固定在一起,位于紧固件和轴间部上的密封圈可以加强紧固件与板形件、板形件与轴间部之间的密封作用,保证了电缆穿舱装置的水密性。电缆穿舱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水下电缆穿舱对接的难题,并且电缆更换不需要跟换穿舱件,可实现快速拆装,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保证了船舶营运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压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紧固件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耐压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耐压固定件;11、上固定部;111、第一外螺纹;12、轴间部;13、下固定部;131、第二外螺纹;2、多个导体;3、紧固件;31、第一通孔;311、第一内螺纹;4、电缆紧固件;41、电缆对接口;42、第二内螺纹;5、密封圈;6、板形件;61、安装通孔;7、压紧装置;71、压紧板;711、第一挡板;712、第二挡板;713、连接螺栓;72、拉杆;73、固定柱;74、固定板;741、固定孔;742、第二通孔;7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压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紧固件仰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的耐压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缆穿舱装置用于安装在板形件6的安装通孔61上,其中,电缆穿舱装置包括:耐压固定件1、多个导体2、紧固件3、电缆紧固件4和密封圈5。耐压固定件1的材料可为陶瓷制成,耐压固定件1包括:上固定部11、轴间部12和下固定部13。上固定部11穿设在板形件6的安装通孔61中,且上固定部11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安装通孔61内。轴间部12位于板形件6的下方,且轴间部12抵持在板形件6上,下固定部13位于轴间部12的下方。多个导体2可为三个,三个导体2可增加其导电性能,且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多根不同规格类型的内置导体用于不同的使用情况。三个导体2贯穿整个耐压固定件1,且分别穿出上固定部11的表面和下固定部13的表面。在下固定部13的下方有电缆紧固件4,在电缆紧固件4上设有电缆对接口41,下固定部13套接在电缆对接口41内,从而通过电缆紧固件4将水下电缆与耐压固定件1连接。耐压固定件1的一端外接舱内电缆,另一端通过插入电缆对接口41从而与水下电缆连通,三个导体2通过电缆对接口41与水下电缆电性连接。在板形件6的上方还设有紧固件3,紧固件3用来将耐压固定件1与板形件6紧密固定。紧固件3上设有第一通孔31,耐压固定件1穿过第一通孔31将紧固件3固定在板形件6上。紧固件3的下表面为平面,且与板形件6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增加了与板形件6的接触面积,防止了耐压固定件1从板形件6上脱落,通过紧固件3的作用,将板形件6牢牢地固定在耐压固定件1上。在紧固件3的下方设有密封圈5,密封圈5位于紧固件3和板形件6之间,在轴间部12的表面设有密封圈5,密封圈5位于轴间部12和板形件6之间,由于此装置连接水下电缆用于水中,所以密封圈5的存在,保证了装置的水密性,防止水进入到耐压固定件1与板形件6之间,解决了水下电缆穿舱对接的难题,并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用于安装在板形件6的安装通孔61上,包括:耐压固定件1、多个导体2、紧固件3、电缆紧固件4和密封圈5。耐压固定件1包括:上固定部11、轴间部12和下固定部13。上固定部11穿过安装通孔61,轴间部12抵持在板形件6的下侧。紧固件3的下表面为平面,且与板形件6表面抵持,紧固件3上设有第一通孔31,上固定部11通过第一通孔31固定在上固定部11上。电缆紧固件4位于耐压固定件1的下方,且与耐压紧固件3为可拆卸连接。多个导体2位于耐压紧固件3的内部,且可延伸至位于电缆紧固件4上的电缆对接口41内。紧固件3上的密封圈5位于紧固件3与板形件6之间,轴间部12上的密封圈5位于轴间部12与板形件6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穿舱对接装置通过将耐压紧固件3固定在板形件6上,多个导体2穿设在耐压固定件1的内部,耐压固定件1的一端外接舱内电缆,另一端通过插入电缆对接口41从而与水下电缆连通。紧固件3用来将耐压固定件1与板形件6紧密连接固定在一起,位于紧固件3和轴间部12上的密封圈5可以加强紧固件3与板形件6、板形件6与轴间部12之间的密封作用,保证了电缆穿舱装置的水密性。电缆穿舱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水下电缆穿舱对接的难题,并且电缆更换不需要跟换穿舱件,可实现快速拆装,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保证了船舶营运周期。
如图6所示的,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上固定部11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11,紧固件3上设有第一通孔31,在第一通孔3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311,紧固件3上的第一内螺纹311与上固定部11上的第一外螺纹111通过螺纹连接,紧固件3通过螺纹不断的往板形件6方向旋紧,直至与板形件6的上表面抵持。由于紧固件3的下表面为平面,所以紧固件3可完全贴合在板形件6的表面,增大了板形件6与紧固件3的接触面积,使耐压固定件1更好的固定在板形件6上。在下固定部13的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131,在电缆紧固件4的内部设有第二内螺纹42。电缆紧固件4上设有电缆对接口41,电缆紧固件4通过电缆对接口41套设在下固定部13上,由于下固定部13上有第二外螺纹131,电缆紧固件4上有第二内螺纹42,所以电缆紧固件4通过螺纹不断地旋紧在下固定部13上。使得三个导体与水下电缆电性导通。
如图5所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紧固件3为正多边形。多边形的紧固件3可帮助旋紧,更方便人工操作将紧固件3旋紧在板形件6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该电缆穿舱装置还包括:压紧装置7。压紧装置7为两个,分别位于板形件6的上方,且设置在紧固件3的左右两端,抵持着紧固件3。在紧固件3固定耐压固定件1和板形件6时,由于长期工作的原因,会导致紧固件3松动,如果紧固件3松动,则会影响水下电缆的使用,且影响其使用寿命。有了压紧装置7抵持在压紧件的左右两端,可以防止紧固件3的松动,使紧固件3一直处于某种禁止的状态,维持耐压固定件1与板形件6的固定。
如图3所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压紧装置7包括:压紧板71、拉杆72、第一固定柱73和固定板74。固定板74分为固定部和垂直部,固定部固定在板形件6上,在垂直部上有通孔,拉杆72穿设在垂直部上,使得拉杆72可在垂直部上自由的移动,拉杆72的移动方向和位置方向均固定部平行。在拉杆72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742,多个第二通孔742均匀分布在拉杆72上。在垂直部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孔741,固定柱73穿设在固定孔741和多个第二通孔742内。在拉杆72的末端设有压紧板71,压紧板71与紧固件3抵持,由于紧固件3是正多边形,所以压紧板71可以和紧固件3的侧壁紧密的贴合,增大了压紧板71与紧固件3的接触面积,使受力面积更大。当压紧板71与紧固件3抵持时,此时,其中一个第二通孔742的位置刚好与固定孔741的位置重合,用固定柱73穿设在固定孔741和第二通孔742之间,于是拉杆72就被固定在固定板74上,且此时压紧板71紧紧抵持着紧固件3。当需要把紧固件3松开,将耐压固定件1从板形件6上取出时,可将固定柱73从固定孔741中拔出,将拉杆72往外拉,从而拉杆72带动压紧板71往外移动,使压紧板71与紧固件3分开。拉杆72拉到一定的距离时,其他的第二通孔742与固定孔741重合,将固定柱73插入第二通孔742和固定孔741中,使拉杆72固定在固定板74上,同时压紧板71的位置也是固定的,且压紧板71相对于紧固件3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可将紧固件3从耐压固定件1上取出。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压紧板71上设有第一挡板711和第二挡板712。第二挡板712位于第一挡板711的下方,且拉杆72位于第一挡板711和第二挡板712之间,第一挡板711、拉杆72和第二挡板712通过螺栓固定,从而使拉杆72固定在压紧板71上。压紧板71与拉杆72为可拆卸连接,当压紧板71或者拉杆72损坏时,可以将螺栓取出,使拉杆72与压紧板71分开,方便更换和维修。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该压紧装置7还包括:两根弹簧。两根弹簧分别位于压紧板71与固定板74之间,两根弹簧关于拉杆72左右对称。弹簧一端固定在压紧板71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74上。当压紧板71抵持在紧固件3的侧壁上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缩状态下的弹簧对压紧板71具有抵持力,使压紧板71与紧固件3贴合的更紧密。左右两侧设置弹簧,增加了弹簧的作用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用于安装在板形件的安装通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耐压固定件、多个导体、紧固件、电缆紧固件和密封圈;
所述耐压固定件包括:上固定部、轴间部和下固定部;
所述上固定部用于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轴间部用于抵接在所述板形件的下侧;
所述紧固件下表面为平面,用于和所述板形件的表面抵持,所述紧固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固定部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上固定部;
所述电缆紧固件与所述耐压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电缆紧固件位于所述耐压固定件的下方;
所述多个导体设置在所述耐压固定件内,所述电缆紧固件设有电缆对接口,且所述多个导体延伸至所述电缆对接口内;
所述紧固件和所述轴间部上均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所述紧固件和所述轴间部与所述板形件之间的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部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第一内螺纹,使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上固定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电缆紧固件上设有第二内螺纹,使所述电缆紧固件与所述下固定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正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紧装置;
所述压紧装置设置在所述板形件上,位于所述紧固件的两侧,所述压紧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紧固件的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板、拉杆、固定柱和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板形件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
所述拉杆可滑动的穿设在所述固定板内,所述拉杆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压紧板设置在所述拉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紧固件抵持;
所述固定柱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多个第二通孔处,用于限制所述拉杆在所述固定板上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上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所述拉杆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并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两根弹簧;
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压紧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弹簧用以抵持所述压紧板;
所述两根弹簧关于所述拉杆左右对称分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固定件由耐压防水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体为3个。
CN202020353894.3U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Active CN211556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3894.3U CN211556769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3894.3U CN211556769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6769U true CN211556769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5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53894.3U Active CN211556769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6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96935U (zh) 一种深海水密湿插拔连接器
CN109110090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电子舱
WO2019237457A1 (zh) 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缆深海终端分离装置
CN105610113A (zh) 一种带有密封和临时夹紧作用的海缆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CN211556769U (zh) 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CN103325965B (zh) 一种深海大功率锂电池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5864286A (zh) 动态海缆锚固装置及动态海缆系统
CN111244856A (zh) 一种电缆穿舱对接装置
CN201317810Y (zh) 水中更换的参比电极
CN210607837U (zh) 一种高压水密电连接器
EP4280388A1 (en) Bundled submarine cable junction box
CN209909326U (zh) 一种船用吊舱式推进器用mct密封结构
CN105449618A (zh) 一种海缆中心定位保护装置
CN216794096U (zh) 一种水下穿舱结构及水下设备
CN210063334U (zh) 水下立体观测系统用拼装式海床基
CN211788247U (zh) 一种海浮式风力发电用电缆
CN105636390B (zh) 海底观测设备集成适配器
CN114991718A (zh) 一种用于海底油气作业的路由模块作业系统
CN219268407U (zh) 一种水下电缆分线盒
CN216122413U (zh) 水下无线耦合器散热密封装置
CN109245396B (zh) 水下推进电机密封结构
CN218867832U (zh) 海缆中心夹具
CN219739846U (zh) 一种船舶模块管线安装结构
CN211930194U (zh) 一种用于密封船舶电缆孔的装置
CN217824134U (zh) 一种电缆贯穿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31

Address after: Room 406, No. 3, Yanji Third Village,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3

Patentee after: Cui Chunyan

Address before: 200080 2nd floor, building 5, 2809 Zhoujiazui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Deda Ocea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