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3305U -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3305U
CN211543305U CN201921814586.XU CN201921814586U CN211543305U CN 211543305 U CN211543305 U CN 211543305U CN 201921814586 U CN201921814586 U CN 201921814586U CN 211543305 U CN211543305 U CN 211543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opper
clamp
wire
carrier cable
contac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45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晓河
闫军芳
周丽兵
安金旺
任兴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uanhang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uanhang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uanhang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uanhang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45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3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3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3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架设装置。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包括吊弦线及转动连接在其两端的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接触线吊弦线夹由可拆装的结构相同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和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组成,并通过定位夹紧装置和防松装置、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承力索吊弦线夹由可拆装的结构相同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组成,并通过承力索夹紧定位装置和防松装置、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在与接触线、承力索连接时,无需螺栓,施工快捷方便。

Description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架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吊弦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气化铁道轨道的上空,布置了一条与轨道平行的接触线,通过接触线与机车受电弓间的滑动接触,将接触网上的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或动车组。为保证受流质量,要求接触线应平直、等高,这样受电弓与接触线在高速滑动接触中才能平滑,不会产生跳跃、离线等。为此在接触线与承力索间安装了大量的整体吊弦装置,用以悬挂接触线。
现有的整体吊弦装置,是由多个零件经过压接组成的组合件,零件是经过冲压工艺生产的。安装时整体吊弦装置通过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分别与接触线、承力索固定成一体,即接触线吊弦线夹通过紧固自身的螺栓而夹紧接触线,承力索吊弦线夹也通过紧固自身的螺栓而夹紧承力索。
在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平均约7米就要装一套整体吊弦装置,安装时每次都要穿螺栓、装螺母,再用扭力扳手紧固,施加力矩约为25N·m,十分费时费力。
由于接触网具有弹性,在运动中的受电弓的作用下,接触网会发生振动,尤其是高铁运行时,接触网的振动更加剧烈。运行实践表明,上述结构的整体吊弦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整体吊弦装置中零件数量较多,零件相互连接中又存在较多的活动部位,活动部位在振动中容易产生磨损,如吊环与心形护环相接触的位置就容易磨损,而心形护环的壁厚仅为1.5mm,强度裕度不大,久而久之磨损严重,容易发生断裂;压接管出口处的吊弦线也因为反复弯折而容易断裂;螺栓也容易出现松动,若未及时发现时螺母容易发生脱落。以上问题均会引起弓网故障,尤其是高铁,行车速度高,整体吊弦装置发生故障后后果更加严重。为防止此类故障的发生,运行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监督、检查包括整体吊弦装置等关键受力零部件的运行状态,增加了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快捷方便、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的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及三者构成的整体吊弦装置。
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由可拆装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和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组成,所述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的结构相同,并通过定位夹紧装置和防松装置、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所述定位夹紧装置和防松装置位于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的中层,所述定位夹紧装置由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本体相连的横向向右伸出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第一定位销及与其相配合的、位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上的第一定位槽构成的第一定位夹紧副和由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相连的横向向左伸出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第二定位销及与其相配合的位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上的第二定位槽构成的第二定位夹紧副组成,所述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的二个侧直面平行并留有适当间隙,所述防松装置由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销右面的、位于所述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上的第一上直齿条板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右面的、位于所述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下面的第一下直齿条板构成的第一防松副和由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销左面的位于所述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上的第二上直齿条板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左面的、位于所述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下面的第二下直齿条板构成的第二防松副组成,所述第一、第二上直齿条板的齿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第二定位销底面齐平,所述第一、第二下直齿条板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第一定位槽的底面齐平,所述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的本体的上层、以所述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半个空心圆柱体,所述两半个空心圆柱体对接形成的整体空心圆柱体的内壁的形状和与其相连的吊弦线的球形压接管下端的球体形状相配合,所述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和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的本体的下层、以所述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横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一条夹线爪,两条夹线爪分别与被夹持的接触线的夹线槽相配合,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左端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上,制有拆卸用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的位置对准所述第二定位销左端面,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右端、位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上制有拆卸用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通孔的位置对准所述第一定位销右端面,所述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中下部的外部形状为长方体,其前侧壁由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本体相连的第二定位槽的侧壁和与其相配合的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的侧壁插接而成,其后侧壁由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相连的第一定位槽的侧壁和与其相配合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本体的侧壁插接而成,所述第一、第二定位槽的侧壁的插入端均为半圆形,所述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本体的左端面、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的右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第二穿线孔和至少一个压接孔,所述第一、第二穿线孔各自平行于第一、第二螺纹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一、第二定位销体内,所述压接孔的轴线与相应的第一、第二穿线孔的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其中,所述第一上直齿条板、第一下直齿条板、第二上直齿条板、第二下直齿条板的齿的齿高为0.5mm。
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定位销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A为5°,所述第一、第二定位槽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B为5°。
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由可拆装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和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组成,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的结构相同,并通过定位夹紧装置和防松装置、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定位夹紧装置由第一定位夹紧副和第二定位夹紧副组成,第一定位夹紧副由第一定位销和与其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构成,第二定位夹紧副由第二定位销和与其配合的第二定位槽构成,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第一定位销的前侧面、第二定位销的后侧面为直面,第一定位销的后侧面、第二定位销的前侧面为斜面,第一、二定位槽也为直角梯形,当需要夹紧接触线时,用外力推动任意半吊弦线夹,两个半吊弦线夹相互插入,沿斜面产生的推力可以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其中的水平分力使受外力推动的半吊弦线夹的定位销的斜面沿着另一个半吊弦线夹的定位槽的斜面运动,垂直分力使一个半吊弦线夹向另一个半吊弦线夹靠近,直至两个半吊弦线夹的接触面相互接触并夹紧接触线,即用外力推动任意半吊弦线夹即可实现夹紧接触线,无需穿螺栓、装螺母,再用扭力扳手拧紧,施工快捷方便;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的本体的上层、以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半个空心圆柱体,两半个空心圆柱体对接形成整体空心圆柱体,整体空心圆柱体的内壁的形状和与其相连的吊弦线的下球形压接管的球体形状相配合,吊弦线可在整体空心圆柱体内自由转动,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接触线偏斜时吊弦线始终处于铅垂状态,不影响使用,另一方面在球形压接管出口处的吊弦线不会因弯折而断裂,延长了吊弦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中,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的结构相同,生产时使用一套模具,提高了安装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中还设置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由第一防松副和第二防松副组成,第一防松副由第一上直齿条板和第一下直齿条板构成,第二防松副由第二上直齿条板和第二下直齿条板构成,第一防松副位于定位夹紧装置的右侧、第二防松副位于定位夹紧装置的左侧,当左、右半吊弦线夹完全插入并夹紧接触线后,第一上直齿条板和第一下直齿条板相互啮合,第二上直齿条板和第二下直齿条板相互啮合,因定位夹紧装置的定位作用,保证线夹始终保持在锁紧状态,无法自动松开。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中,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上制有拆卸用第一螺纹通孔,第一螺纹通孔的位置对准第二定位销左端面,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上制有拆卸用第二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的位置对准第一定位销右端面,需要拆卸时,在第一螺纹通孔或第二螺纹通孔内旋入螺栓,随着螺栓不断旋入,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同时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的作用,从而使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逐渐分开,实现拆卸,并能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承力索吊弦线夹,由可拆装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组成,所述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的结构相同,并通过夹紧定位装置和承力索防松装置、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所述夹紧定位装置和承力索防松装置位于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的中层,所述夹紧定位装置由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本体相连的横向向右伸出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定位销一及与其相配合的、位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上的定位槽一构成的夹紧定位副一和由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相连的横向向左伸出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定位销二及与其相配合的位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上的定位槽二构成的夹紧定位副二组成,所述定位销一和定位销二的二个侧直面平行并留有适当间隙,所述承力索防松装置由设置在所述定位销一右面的、位于所述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上的下直齿条板一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右面的、位于所述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上面的上直齿条板一构成的防松副一和由设置在所述定位销二左面的位于所述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上的下直齿条板二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二左面的、位于所述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上面的上直齿条板二构成的防松副二组成,所述下直齿条板一、二的齿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定位销一、二顶面齐平,所述上直齿条板一、二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定位槽二、一的顶面齐平,所述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的本体的下层、以所述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半个空心圆柱体,所述两半个空心圆柱体对接形成的整体空心圆柱体的内壁的形状和与其相连的吊弦线的上球形压接管的球体形状相配合,所述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的本体的上层、以所述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横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半圆筒体,两个半圆筒体组成的圆筒体的内孔与承力索相配合,在位于所述定位槽二左端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上,制有拆卸用螺纹通孔一,所述螺纹通孔一的位置对准所述定位销二左端面,在所述定位槽一右端、位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上制有拆卸用螺纹通孔二,所述螺纹通孔二的位置对准所述定位销一右端面,所述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中上部的外部形状为长方体,其后侧壁由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本体相连的定位槽二的侧壁和与其相配合的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的侧壁插接而成,其前侧壁由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相连的定位槽一的侧壁和与其相配合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本体的侧壁插接而成,所述定位槽一、二的侧壁的插入端均为半圆形,所述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本体的左端面、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本体的右端面分别开设有穿线孔一、二和至少一个压接孔,所述穿线孔一、二各自平行于螺纹通孔一、二,并伸入所述定位销一、二体内,所述压接孔的轴线与相应的穿线孔一、二的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承力索吊弦线夹,其中,所述下直齿条板一、上直齿条板一、下直齿条板二、上直齿条板二的齿的齿高为0.5mm。
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其中,所述定位销一、二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C为5°,所述定位槽一、二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D为5°。
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其中,所述半圆筒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有多条相对应的周向防滑槽。
本实用新型承力索吊弦线夹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承力索吊弦线夹由可拆装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组成,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的结构相同,并通过夹紧定位装置和承力索防松装置、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夹紧定位装置由夹紧定位副一和夹紧定位副二组成,夹紧定位副一由定位销一和与其配合的定位槽一构成,夹紧定位副二由定位销二和与其配合的定位槽二构成,定位销一、定位销二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定位销一的前侧面、定位销二的后侧面为斜面,定位销一的后侧面、定位销二的前侧面为直面,定位槽一、二也为直角梯形,当需要夹紧承力索时,用外力推动任意半吊弦线夹,两个半吊弦线夹相互插入,沿斜面产生的推力可以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其中的水平分力使受外力推动的半吊弦线夹的定位销的斜面沿着另一个半吊弦线夹的定位槽的斜面运动,垂直分力使一个半吊弦线夹向另一个半吊弦线夹靠近,直至两个半吊弦线夹的接触面相互接触并夹紧承力索,即用外力推动任意半吊弦线夹即可实现夹紧承力索,无需穿螺栓、装螺母,再用扭力扳手拧紧,施工快捷方便;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的本体的下层、以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半个空心圆柱体,两半个空心圆柱体对接形成整体空心圆柱体,整体空心圆柱体的内壁的形状和与其相连的吊弦线的上球形压接管的球体形状相配合,吊弦线可在整体空心圆柱体内自由转动,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承力索偏斜时吊弦线始终处于铅垂状态,不影响使用,另一方面在球形压接管出口处的吊弦线不会因弯折而断裂,延长了吊弦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承力索吊弦线夹中,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的结构相同,生产时使用一套模具,可以提高安装精度,降低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承力索吊弦线夹中还设置有承力索防松装置,承力索防松装置由防松副一和防松副二组成,防松副一由上直齿条板一和下直齿条板一构成,防松副二由上直齿条板二和下直齿条板二构成,防松副一位于夹紧定位装置的右侧、防松副二位于夹紧定位装置的左侧,当左、右半吊弦线夹完全插入并夹紧承力索后,上直齿条板一和下直齿条板一相互啮合,上直齿条板二和下直齿条板二相互啮合,因定位夹紧装置的定位作用,保证线夹始终保持在锁紧状态,无法自动松开。本实用新型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中,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本体上制有拆卸用螺纹通孔一,螺纹通孔一的位置对准定位销二左端面,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本体上制有拆卸用螺纹通孔二,螺纹通孔二的位置对准定位销一右端面,需要拆卸时,在螺纹通孔一或螺纹通孔二内旋入螺栓,随着螺栓不断旋入,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同时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的作用,从而使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逐渐分开,实现拆卸,并能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吊弦线,包括线体、上球型压接管、下球型压接管,上球型压接管和下球型压接管分别压接在线体的两端,上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与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的内壁相配合,下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与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的内壁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吊弦线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吊弦线包括线体和压接在线体两端的上球型压接管、下球型压接管,上球型压接管与承力索吊弦线夹球铰连接,下球型压接管与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球铰连接,吊弦线可相对于两个吊弦线夹转动,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承力索、接触线偏斜时吊弦线始终处于铅垂状态,不影响使用,另一方面在球形压接管出口处的吊弦线不会因弯折而断裂,延长了吊弦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包括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上等电位线、下等电位线,所述吊弦线的下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伸入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并与其球铰连接,所述吊弦线的上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伸入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并与其球铰连接,所述上等电位线的上端压接在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的穿线孔一或穿线孔二上,所述上等电位线的下端压接在上球型压接管的压接孔上,所述下等电位线的上端压接在下球型压接管的压接孔上,所述下等电位线的下端压接在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第一穿线孔或第二穿线孔上。
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其中,所述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材质为铸造铝青铜。
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包括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下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伸入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并与其球铰连接,上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伸入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并与其球铰连接,上、下球型压接管的球头可在空心圆柱体内转动,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保证接触线或承力索偏斜时吊弦线不会发生弯折,吊弦线线体与上、下球型压接管的连接处不易断裂,提高整体吊弦装置的使用寿命,运行成本低;安装时不需要安装螺栓即可使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夹紧接触线、承力索吊弦线夹夹紧承力索,施工快捷方便。
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中,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中均设置有防松装置和拆卸用螺纹通孔,防松装置可以使夹紧后的两个半吊弦线夹保持在锁紧状态,拆卸用螺纹通孔与螺栓配合可将锁紧的两个半吊弦线夹分开,分开后可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中,设置有上、下等电位线,使得上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与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壁之间从电气上构成了等电位连接,下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与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壁之间也从电气上构成了等电位连接,这样有电流通过线夹与空心圆柱体的接触面时,就不会有气体击穿而产生放电现象,即不会出现接触面上的电烧伤;从导电通道上看,球头、整体空心圆柱体与等电位线之间构成并联关系,较大的提高了连接处传导电流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整体吊弦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沿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4为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主视图;
图5为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左视图;
图6为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仰视图;
图7为沿图6中B-B的剖面图;
图8为沿图5中C-C的剖面图;
图9为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插接示意图;
图10为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爆炸图;
图11为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的仰视图;
图12为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的仰视图;
图13为承力索吊弦线夹的主视图;
图14为承力索吊弦线夹的左视图;
图15为承力索吊弦线夹的俯视图;
图16为沿图15中D-D的剖面图;
图17为沿图14中E-E的剖面图;
图18为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插接示意图;
图19为承力索吊弦线夹的爆炸图;
图20为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的俯视图;
图21为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的俯视图;
图22为吊弦线的主视图;
图23为吊弦线的左视图;
图24为沿图22中F-F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1000,包括吊弦线300、转动连接在吊弦线300 两端的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和承力索吊弦线夹200、压接在承力索吊弦线夹200与吊弦线300的上球型压接管32之间的上等电位线500、安装在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与吊弦线300的下球型压接管33之间的下等电位线400。
其中,如图4至8所示,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由可拆装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 和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组成,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右半吊弦线夹1’的结构相同,并通过定位夹紧装置11和防松装置12、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
如图6、8至10所示,定位夹紧装置11和防松装置12位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和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中层。定位夹紧装置11由第一定位夹紧副111和第二定位夹紧副112组成。第一定位夹紧副111由第一定位销1111及第一定位槽1111’构成,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横向向右伸出有第一定位销1111,第一定位销1111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在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111’,第一定位槽1111’与第一定位销1111相配合,第一定位销1111插入第一定位槽1111’后,第一定位销1111的右端面与第一定位槽1111’的右侧壁之间有间隙。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横向向左伸出有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第二定位销1121’,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销112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1121,第二定位销1121’与第二定位槽1121构成第二定位夹紧副112,第一定位销1111的侧直面和第二定位销1121’的侧直面平行,并有间隙。
如图5、6、8至10所示,防松装置12由第一防松副121和第二防松副122组成。在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第一定位销1111右面设置有第一上直齿条板1211,在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下面、第一定位槽1111’右面设置有与第一上直齿条板1211相配合的第一下直齿条板1211’(图12),第一上直齿条板1211和第一下直齿条板1211’构成第一防松副121。如图9、10所示,在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第二定位销1121’左面设置有第二上直齿条板1221’,如图9、10、11所示,在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下面、第二定位槽1121左面设置有与第二上直齿条板1221’相配合的第二下直齿条板1221,第二上直齿条板1221’和第二下直齿条板1221构成第二防松副122。第一上直齿条板1211与第一下直齿条板1211’啮合,第二上直齿条板1221’和第二下直齿条板1221啮合。第一上直齿条板1211、第一下直齿条板1211’、第二上直齿条板1221’、第二下直齿条板1221的齿的齿高均为0.5mm。
第一上直齿条板1211的齿顶所在的平面、第一下直齿条板1211’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定位销1111底面齐平;第二上直齿条板1221’的齿顶所在的平面、第二下直齿条板1221 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定位销1121’底面齐平。第一下直齿条板1211’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定位槽1121的底面齐平;第二下直齿条板1221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定位槽1111’的底面齐平。
如图9、10所示,在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的本体的上层、以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半个空心圆柱体131、131’,两个半空心圆柱体131和131’对接形成整体空心圆柱体13(图1),整体空心圆柱体13的内壁的形状和与其相连的吊弦线300的下球形压接管400的球体形状相配合。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的本体的下层设有一条夹线爪141,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的本体的下层设有一条夹线爪141’,两条夹线爪以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横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条夹线爪141和141’分别与被夹持的接触线600的夹线槽6001(见图3)相配合。如图8所示,在第二定位槽1121 的左端、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制有拆卸用第一螺纹通孔15,第一螺纹通孔15的位置对准第二定位销1121’的左端面,在第一定位槽1111’右端、位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制有拆卸用第二螺纹通孔15’,第二螺纹通孔15’的位置对准第一定位销1111右端面。
如图9、10所示,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中下部的外部形状为长方体,其前侧壁16由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相连的第二定位槽1121的侧壁161和与其相配合的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侧壁161’插接而成,其后侧壁17由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相连的第一定位槽1111’的侧壁171’和与其相配合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侧壁171插接而成,第一定位槽1111’的侧壁171’的插入端为半圆形,第二定位槽1121的侧壁161的插入端为半圆形。
如图8所示,第一定位销111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A为5°,第一定位槽111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B为5°(图中未示出)。第二定位销112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A为5°(图中未示出),第二定位槽112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B为5°。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开设有第一穿线孔18和相应的两个压接孔19,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开设有第二穿线孔18’和相应的两个压接孔19’,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开设的第一穿线孔18的轴线与相应的压接孔19的轴线垂直,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开设的第二穿线孔18’的轴线与相应的压接孔19’的轴线垂直,第一穿线孔18平行于第一螺纹通孔15并伸入第一定位销1111体内,第二穿线孔18’平行于第二螺纹通孔15’并伸入第二定位销1121’体内。
如图13至17所示,其中,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由可拆装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组成,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的结构相同,并通过夹紧定位装置21和承力索防松装置22、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
如图15、17至19所示,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夹紧定位装置21和防松装置22位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和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中层。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夹紧定位装置21由夹紧定位副一211和夹紧定位副二212组成。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横向向右伸出有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定位销一2111,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设有定位槽一2111’,定位销一2111、定位槽一2111’相配合且构成夹紧定位副一211;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横向向左伸出有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定位销二2121’,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设有定位槽二2121,定位销二2121’、定位槽二2121相配合构成夹紧定位副二212。定位销一2111侧直面和定位销二2121’的侧直面平行并留有间隙。
如图14、15、17至19所示,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承力索防松装置22由防松副一221和防松副二222组成,防松副一221由设置在第一定位销2111右面的、位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的下直齿条板一2211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定位槽一2111’右面的、位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面的上直齿条板一2211’构成(见图21),防松副二222由设置在定位销二2121’左面的位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的下直齿条板二2221’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定位槽二2121左面的、位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面的上直齿条板二2221构成(见图20)。下直齿条板一2211的齿顶所在的平面与定位销一2111顶面齐平,下直齿条板二2221’的齿顶所在的平面与定位销二2121’顶面齐平。上直齿条板一2211’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定位槽二2121的顶面齐平,上直齿条板二2221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定位槽一2111’的顶面齐平。
如图18、19所示,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的本体的下层设有半个空心圆柱体231,右半吊弦线夹2’的本体的下层设有半个空心圆柱体231’,两个半个空心圆柱体231和231’以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对接形成整体空心圆柱体23(图1),整体空心圆柱体23的内壁的形状和与其相连的吊弦线300的上球形压接管32的球头321的形状相配合(见图3、图22)。
如图14、16-19所示,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的本体的上层、以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横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一个半圆筒体,两个半圆筒体241、241’组成的圆筒体与承力索700相配合,在位于定位槽二2121左端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制有拆卸用螺纹通孔一25,螺纹通孔一25的位置对准定位销二2121’左端面,在定位槽一 2111’右端、位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制有拆卸用螺纹通孔二25’,螺纹通孔二 25’的位置对准定位销一2111右端面,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中上部的外部形状为长方体,其后侧壁26由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相连的定位槽二2121的侧壁261和与其相配合的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侧壁261’插接而成,其前侧壁27由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相连的定位槽一2111’的侧壁271’和与其相配合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侧壁271插接而成,定位槽一2111’、定位槽二2121的侧壁271’、261的插入端均为半圆形。
下直齿条板一2211、上直齿条板一2211’的齿的齿高为0.5mm,下直齿条板二2221’、上直齿条板二2221的齿的齿高为0.5mm。如图17所示,定位销一2111、定位销二212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C为5°,定位槽一2111’、定位槽二212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D为5°。
如图17所示,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开设有穿线孔一28和与其相连通的两个压接孔29,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开设的压接孔29的轴线与穿线孔一28的轴线垂直,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开设有穿线孔二28’和与其相连通的两个压接孔29’,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开设的压接孔29’的轴线与穿线孔二28’的轴线垂直。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半圆筒体241的内壁间隔设置有多条周向防滑槽2411,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半圆筒体241’的内壁同样设置有与半圆筒体241相对应的多条防滑槽2411’。
如图22-24所示,吊弦线300,包括线体31、上球型压接管32、下球型压接管33,上球型压接管32和下球型压接管33分别压接在线体31的两端。上、下球型压接管的材料为铝青铜,材料牌号为:QCuAl9-4,成型工艺为模锻+机加工。上、下球型压接管与线体的压接采用整体吊弦压接机,压力为200kN,压接后拉断力≥3.9kN。
具体地,如图3、22-24所示,下球型压接管33的球头331伸入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 100的整体空心圆柱体13内并与其球铰连接,上球型压接管32的球头321伸入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整体空心圆柱体23内并与其球铰连接,上等电位线500(图1)的上端压接在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穿线孔一28或穿线孔二28’内(结合图18、图19),上等电位线500的下端压接在上球型压接管设置的压接孔322内,下等电位线400的下端压接在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的第一穿线孔18或第二穿线孔18’内,下等电位线400的上端压接在下球型压接管设置的压接孔332内。
其中,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200使用同一牌号的铸造铝青铜,牌号为QCuAl9Fe4Ni4Mn2,二者的成型工艺为熔模精密铸造。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1)安装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先将吊弦线300的下球型压接管33放入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的半个空心圆柱体131内,再将接触线600的夹线槽6001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夹线爪141配合,再将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夹线爪141’与接触线600的夹线槽6001’配合,并用专用工具推动,使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和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相互插入,结合图9、10所示,插入时第一定位销1111的斜面沿着第一定位槽1111’的斜面运动,第二定位销1121’的斜面沿着第二定位槽1121的斜面运动,一直推到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和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的接触面完全接触,此时第一上直齿条板1211与第一下直齿条板1211’啮合,第二上直齿条板1221’与第二下直齿条板1221啮合,插入过程中可以听到直齿条板啮合的响声,推动到位后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夹紧接触线600,且下球型压接管33能够在整体空心圆柱体13内自由转动。
(2)安装承力索吊弦线夹200:先将吊弦线300的上球型压接管32放入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的半个空心圆柱体231内,再将承力索700放入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半圆筒体241与其配合,再将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半圆筒体241’与承力索700配合,并用专用工具推动,使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相互插入,结合图 18、19所示,插入时定位销一2111的斜面沿着定位槽一2111’的斜面运动,定位销二2121’的斜面沿着定位槽二2121的斜面运动,一直推到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的接触面完全接触,此时下直齿条板一2211与上直齿条板一2211’啮合,下直齿条板二2221’与上直齿条板二2221啮合,插入过程中可以听到直齿条板啮合的响声,推动到位后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200夹紧承力索700,且上球型压接管33能够在整体空心圆柱体23 内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具有如下功能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包括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承力索吊弦线夹200、吊弦线300,下球型压接管33的球头331伸入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的整体空心圆柱体 13内并与其转动连接,上球型压接管32的球头321伸入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整体空心圆柱体23内并与其转动连接,上、下球型压接管的球头可在整体空心圆柱体内任意旋转,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保证接触线700或承力索600偏斜时吊弦线300不会发生弯折,吊弦线线体31 与上、下球型压接管的连接处不易断裂,提高整体吊弦装置的使用寿命,运行成本低;安装时不需要安装螺栓即可使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夹紧接触线、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夹紧承力索,施工快捷方便。夹紧原理为:定位销与定位槽各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斜面,斜率相等,当施以外力(夹紧力)使两个半吊弦线夹相互插入时,定位销的斜面沿定位槽的斜面运动,沿斜面的夹紧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水平分力使得两个吊弦半线夹可以相互插入,垂直分力使得两个半吊弦线夹能够相互靠近,直到两个半吊弦线夹的接触面相互接触,最终夹紧接触线或承力索。
2、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中,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中均设置有由上、下直齿条板啮合而成的防松装置和拆卸用螺纹通孔,防松装置可以使夹紧后的两个半吊弦线夹保持在锁紧状态,没有外力推动线夹无法松开。拆卸用螺纹通孔与螺栓配合可将锁紧的两个半吊弦线夹分开,分开后可重复使用。不需拆卸线夹时,拆卸用螺纹通孔用塑料圆头封堵,需要卸开线夹时,拔开塑料圆头,在拆卸用螺纹通孔内旋入配合螺栓,螺栓旋入拆卸用螺纹通孔后,其端部顶在定位销的左端面或右端面,随着螺栓不断旋入,两个半吊弦线夹上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从而使两个半吊弦线夹逐渐分开。
3、整体吊弦装置有电流通过,是载流体。正常工况下,整体吊弦装置处于受拉状态,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与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壁的接触面积比吊弦线线体的截面积大得多,接触良好。但由于球头与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壁为滑动或滚动接触,并非采用固定连接,在接触不良时球头与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壁之间会发生放电。为确保在任何工况下接触面间均不发生放电,本实用新型整体吊弦装置中设置上、下等电位线,该设置使得上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与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壁之间从电气上构成了等电位连接,下球型压接管的球头与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的整体空心圆柱体内壁之间也从电气上构成了等电位连接,这样有电流通过线夹与空心圆柱体的接触面时,就不会有气体击穿而产生放电现象,即不会出现接触面上的电烧伤;从导电通道上看,球头、整体空心圆柱体与等电位线之间构成并联关系,较大的提高了连接处传导电流的可靠性。
4、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均设计成对称结构,生产时采用一套模具即可,不仅能降低加工成本,而且生产的线夹一致性好,从而使线夹受力更为合理,工作更加可靠。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线吊弦线夹(100)由可拆装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和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组成,所述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1、1’)的结构相同,并通过定位夹紧装置(11)和防松装置(12)、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
所述定位夹紧装置(11)和防松装置(12)位于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1、1’)本体的中层,所述定位夹紧装置(11)由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相连的横向向右伸出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第一定位销(1111)及与其相配合的、位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的第一定位槽(1111’)构成的第一定位夹紧副(111)和由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相连的横向向左伸出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第二定位销(1121’)及与其相配合的位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的第二定位槽(1121)构成的第二定位夹紧副(112)组成,所述第一定位销(1111)和第二定位销(1121’)的二个侧直面平行并留有适当间隙,
所述防松装置(12)由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销(1111)右面的、位于所述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的第一上直齿条板(1211)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1111’)右面的、位于所述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下面的第一下直齿条板(1211’)构成的第一防松副(121)和由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销(1121’)左面的位于所述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的第二上直齿条板(1221’)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槽(1121)左面的、位于所述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下面的第二下直齿条板(1221)构成的第二防松副(122)组成,所述第一、第二上直齿条板(1211、1221’)的齿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第二定位销(1111、1121’)底面齐平,所述第一、第二下直齿条板(1211’、1221)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第一定位槽(1121、1111’)的底面齐平,所述接触线左、右半吊弦线夹(1、1’)的本体的上层、以所述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半个空心圆柱体(131、131’),所述两半个空心圆柱体(131、131’)对接形成的整体空心圆柱体(13)的内壁的形状和与其相连的吊弦线的球形压接管的形状相配合,所述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和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的本体的下层、以所述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横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一条夹线爪,两条夹线爪(141、141’)分别与被夹持的接触线的夹线槽相配合,
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121)左端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制有拆卸用第一螺纹通孔(15),所述第一螺纹通孔(15)的位置对准所述第二定位销(1121’)左端面,在所述第一定位槽(1111’)右端、位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上制有拆卸用第二螺纹通孔(15’),所述第二螺纹通孔(15’)的位置对准所述第一定位销(1111)右端面,
所述接触线吊弦线夹本体的中下部的外部形状为长方体,其前侧壁(16)由与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相连的第二定位槽(1121)的侧壁(161)和与其相配合的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侧壁(161’)插接而成,其后侧壁(17)由与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相连的第一定位槽(1111’)的侧壁(171’)和与其相配合的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侧壁(171)插接而成,所述第一、第二定位槽(1111’、1121)的侧壁(171’、161)的插入端均为半圆形,
所述接触线左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左端面、接触线右半吊弦线夹(1’)本体的右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第二穿线孔(18、18’)和与第一、第二穿线孔(18、18’)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压接孔(19、19’),所述第一、第二穿线孔(18、18’)各自平行于第一、第二螺纹通孔(15、15’),并伸入所述第一、第二定位销(1111、1121’)体内,所述压接孔(19、19’)的轴线与相应的第一、第二穿线孔(18、18’)的轴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直齿条板(1211)、第一下直齿条板(1211’)、第二上直齿条板(1221’)、第二下直齿条板(1221)的齿的齿高为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定位销(1111、112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A为5°,所述第一、第二定位槽(1111’、112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B为5°。
4.一种承力索吊弦线夹(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由可拆装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组成,所述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2、2’)的结构相同,并通过夹紧定位装置(21)和承力索防松装置(22)、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插装在一起,
所述夹紧定位装置(21)和承力索防松装置(22)位于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2、2’)本体的中层,所述夹紧定位装置(21)由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相连的横向向右伸出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定位销一(2111)及与其相配合的、位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的定位槽一(2111’)构成的夹紧定位副一(211)和由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相连的横向向左伸出的水平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定位销二(2121’)及与其相配合的位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的定位槽二(2121)构成的夹紧定位副二(212)组成,所述定位销一(2111)和定位销二(2121’)的二个侧直面平行并留有适当间隙,
所述承力索防松装置(22)由设置在所述定位销一(2111)右面的、位于所述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的下直齿条板一(2211)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一(2111’)右面的、位于所述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面的上直齿条板一(2211’)构成的防松副一(221)和由设置在所述定位销二(2121’)左面的位于所述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的下直齿条板二(2221’)及与其相配合的、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二(2121)左面的、位于所述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面的上直齿条板二(2221)构成的防松副二(222)组成,所述下直齿条板一、二(2211、2221’)的齿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定位销一、二(2111、2121’)顶面齐平,所述上直齿条板一、二(2211’、2221)的齿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定位槽二、一(2121、2111’)的顶面齐平,所述承力索左、右半吊弦线夹(2、2’)的本体的下层、以所述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半个空心圆柱体(231、231’),所述两半个空心圆柱体(231、231’)对接形成的整体空心圆柱体(23)的内壁的形状和与其相连的吊弦线的球形压接管的形状相配合,所述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和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的本体的上层、以所述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横轴线为对称轴各设有半圆筒体(241、241’),两半圆筒体(241、241’)组成的圆筒体的内孔与承力索相配合,在位于所述定位槽二(2121)左端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制有拆卸用螺纹通孔一(25),所述螺纹通孔一(25)的位置对准所述定位销二(2121’)左端面,在所述定位槽一(2111’)右端、位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上制有拆卸用螺纹通孔二(25’),所述螺纹通孔二(25’)的位置对准所述定位销一(2111)右端面,所述承力索吊弦线夹本体的中上部的外部形状为长方体,其后侧壁(26)由与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相连的定位槽二(2121)的侧壁(261)和与其相配合的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侧壁(261’)插接而成,其前侧壁(27)由与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相连的定位槽一(2111’)的侧壁(271’)和与其相配合的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侧壁(271)插接而成,所述定位槽一、二(2111’、2121)的侧壁(271’、261)的插入端均为半圆形,
所述承力索左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左端面、承力索右半吊弦线夹(2’)本体的右端面分别开设有穿线孔一、二(28、28’)和与穿线孔一、二(28、28’)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压接孔(29、29’),所述穿线孔一、二(28、28’)各自平行于螺纹通孔一、二(25、25’),并伸入所述定位销一、二(2111、2121’)体内,所述压接孔(29、29’)的轴线与相应的穿线孔一、二(28、28’)的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力索吊弦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直齿条板一(2211)、上直齿条板一(2211’)、下直齿条板二(2221’)、上直齿条板二(2221)的齿的齿高为0.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力索吊弦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一、二(2111、212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C为5°,所述定位槽一、二(2111’、2121)的侧直面与侧斜面所成的角度D为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力索吊弦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筒体(241、241’)的内壁间隔设置有多条相对应的周向防滑槽(2411、2411’)。
8.一种吊弦线(300),其特征在于:包括线体(31)、上球型压接管(32)、下球型压接管(33),上球型压接管(32)和下球型压接管(33)分别压接在线体(31)的两端,上球型压接管(32)的球头与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整体空心圆柱体(23)的内壁相配合,下球型压接管(33)的球头与接触线吊弦线夹(100)的整体空心圆柱体(13)的内壁相配合。
9.一种整体吊弦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承力索吊弦线夹(20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弦线(300)、上等电位线(500)和下等电位线(400),所述吊弦线(300)的下球型压接管(33)的球头(331)伸入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的整体空心圆柱体(13)内并与其球铰连接,所述吊弦线(300)的上球型压接管(32)的球头(321)伸入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整体空心圆柱体(23)内并与其球铰连接,所述上等电位线(500)的上端压接在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穿线孔一(28)或穿线孔二(28’)上,所述上等电位线(500)的下端压接在上球型压接管的压接孔(322)上,所述下等电位线(400)的上端压接在下球型压接管的压接孔(332)上,所述下等电位线(400)的下端压接在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的第一穿线孔(18)或第二穿线孔(18’)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体吊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100)、承力索吊弦线夹(200)的材质为铸造铝青铜。
CN201921814586.XU 2019-10-25 2019-10-25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Active CN211543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4586.XU CN211543305U (zh) 2019-10-25 2019-10-25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4586.XU CN211543305U (zh) 2019-10-25 2019-10-25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3305U true CN211543305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8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4586.XU Active CN211543305U (zh) 2019-10-25 2019-10-25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33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445A (zh) * 2019-10-25 2019-12-20 西安远航专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445A (zh) * 2019-10-25 2019-12-20 西安远航专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40604A1 (zh) 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环式无螺栓整体吊弦
CN211543305U (zh)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CN213056777U (zh) 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及承力索吊弦线夹、无螺栓整体吊弦
CN111746354B (zh)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或承力索吊弦线夹、整体吊弦装置
CN110588445A (zh) 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承力索吊弦线夹、吊弦线、整体吊弦装置
CN111746354A (zh) 新型无螺栓接触线吊弦线夹、新型无螺栓承力索吊弦线夹、新型无螺栓整体吊弦装置
CN210760336U (zh) 无螺栓接触线定位线夹
CN108488202A (zh) 一种合金钢防松紧固件
CN201030804Y (zh) 可快速拆卸的汇流排装置
CN214837646U (zh) 抗震防脱落螺栓
CN2634667Y (zh) 螺栓型楔形线夹
CN86204074U (zh) 防松螺母
CN110588446B (zh) 无螺栓接触线定位线夹
CN112018530B (zh) 一种大长度高压电缆装夹头及其组装方法
CN211663244U (zh) 一种铁路行车事故救援卡轨装置
CN201012634Y (zh) 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CN113928366A (zh) 可变拉力液压牵引机具
CN114033785A (zh) 一种带榫头螺钉的榫卯结构防松动螺母组件
CN205248744U (zh) 一种导线接续器
CN218137773U (zh) 一种用于法兰垫片更换的工具
CN210350618U (zh) 一种架空配电线路导线展放线头连接装置
CN210867117U (zh) 锥套式修复耐张接引装置
CN218151947U (zh) 一种具有双螺纹的抗震螺栓
CN218912219U (zh) 一种脚手架连接件
CN217620278U (zh) 一种用于不规则螺栓的可延长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