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6649U -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6649U
CN211536649U CN201922498929.2U CN201922498929U CN211536649U CN 211536649 U CN211536649 U CN 211536649U CN 201922498929 U CN201922498929 U CN 201922498929U CN 211536649 U CN211536649 U CN 211536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sludge collecting
collecting pipe
sedimentation tank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89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雪佳
向宇
谢欢
余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ene Cycle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Bene Cycle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Bene Cycle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Bene Cycle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89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6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6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6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内部呈漏斗形结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集泥管,第一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吸泥孔,第一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一集泥管的开口端连通有集泥筒,集泥筒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泵;沉淀池内设置有中心筒,中心筒的下部与第一集泥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沉淀池上部设置有第二集泥管,中心筒上部连通有进水管,第二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第二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集泥管的开口端与集泥筒连通;污泥泵的出口伸出集泥筒;及时排除污泥和浮泥,避免污泥反硝化和浮泥上滋生蚊虫和藻类。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污水日处理量小于1000m3/d的污水处理设施,竖流式沉淀池常用于生化处理池末端。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自然沉淀作用实现生化池污水中泥水分离,沉淀后上清液可直接进入下一级处理或直接消毒排放,污泥通过泥斗沉淀区设置的排泥管道排出,再通过提升泵泵送回流至生化处理池。
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对于氨氮浓度低的生活污水经过好氧生化处理后,硝态氮累积含量少,反硝化作用不强,上浮污泥少。即使水在沉淀池的停留时间较长(2-6h),污泥上浮也不明显。但是对于高浓氨氮的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污泥中硝酸盐含量高,如果不及时将沉淀污泥排出,将使得上部溢流的污水浊度增加,会严重影响沉淀池的出水水质。
因此,竖流沉淀池需要经常排泥保证污泥不积累或上浮,传统竖流式沉淀池为方便排泥,建设沉淀池的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一般大于3,较大的增加池深度虽然能使池低污泥靠静水压将泥排出,但导致施工难度加大,造价增高。靠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如工人对池底污泥累积情况缺乏清晰了解,排泥不及时依然会导致排泥系统堵塞,且静水压排泥速度慢清理污泥费时,静压排泥是单点排泥易存在排泥死角,并且管理麻烦,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污水处理效果。
此外,对于高氨氮污水经过好氧生化处理后会在好氧末端积累大量硝酸盐,相对于普通生活污水更容易发生污泥上浮,如果泥斗排泥不及时会导致沉淀污泥极易发生反硝化上浮,而通常采用人工打捞或喷洒清水的方式除去浮泥费时费力,对于不定时的污泥上浮打捞,往往难以持续,最后浮泥在沉淀池表面堆积,导致蚊虫和青苔藻类滋生,影响沉淀池出水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人工打捞浮泥存在的费时费力和靠静水压排放污泥速度慢且容易留死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内部呈漏斗形结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集泥管,第一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吸泥孔,第一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一集泥管的开口端连通有集泥筒,集泥筒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泵;
沉淀池内设置有中心筒,中心筒的下部与第一集泥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沉淀池上部设置有第二集泥管,中心筒上部连通有进水管,第二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第二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集泥管的开口端与集泥筒连通;污泥泵的出口伸出集泥筒。
进一步限定,沉淀池的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堰,出水堰沿沉淀池的周向设置,出水堰上连接有挡泥板。
进一步限定,若干吸泥孔呈两排分布且关于第一集泥管轴线对称设置;若干流水孔呈两排分布且关于第二集泥管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限定,第一集泥管呈丰字型分布,第二集泥管呈口字形分布且套设于中心筒的上部外。
进一步限定,第二集泥管与集泥筒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污泥泵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
进一步限定,集泥筒上设置有污泥浓度计。
进一步限定,该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污泥浓度计以及污泥泵均与PLC控制器通讯连接。
进一步限定,第一集泥管和第二集泥管的管径均为63mm~90mm;吸泥孔和流水孔的孔径均为15mm~30mm。
进一步限定,第一集泥管和第二集泥管的管径均为63mm~90mm;吸泥孔孔径为15mm~30mm。
进一步限定,任意相邻两个流水孔之间的距离均为100~200mm,每一个流水孔的孔径均为10~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静压排泥不同,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集泥管和集泥筒形成的封闭管路系统,以及通过污泥泵将第一集泥管和第二集泥管内的污泥抽出,从而达到污泥的排出和浮泥的排除,避免污泥的反硝化和浮泥导致的蚊虫和青苔藻类的滋生,污泥的排出率可以达到95%以上,不会出现抽泥死区和排泥管径过大导致清水随污泥一同流出,影响抽泥效果的问题。
2.通过设定时间和常规的PLC控制器,定时控制第一电动阀的开闭,减少人工管理成本,避免浮泥在挡泥板中大量累积导致蚊虫和藻类滋生影响出水水质;通过污泥浓度计的实时浓度测定且将测定结果传至PLC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电动阀的启停,污泥泵采用时间定时控制启停,实现污泥的及时排出和减少污泥上浮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的流程图;
图2是第一集泥管的布置图;
图3是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俯视图;
其中,1-沉淀池;2-中心筒;3-第二集泥管;4-第一电动阀;5-集泥筒;6-第二电动阀;7-污泥浓度计;8-污泥泵;9-第一集泥管;10-挡泥板;11-出水堰;12-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实施例1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的内部呈漏斗形结构,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集泥管9,第一集泥管9呈丰字型分布,第一集泥管9上开设有若干吸泥孔,若干吸泥孔呈两排分布且关于第一集泥管9轴线对称设置,第一集泥管9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一集泥管9的开口端连通有集泥筒5,集泥筒5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泵8;
沉淀池1内设置有中心筒2,中心筒2的下部与第一集泥管9之间设置有间隙,便于液相和泥能够在沉淀池1内充分分开;沉淀池1上部设置有第二集泥管3,第二集泥管3呈口字形分布且套设于中心筒2的上部外,中心筒2上部连通有进水管12;第二集泥管3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若干流水孔呈两排分布且关于第二集泥管3轴线对称设置,第二集泥管3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集泥管3的开口端与集泥筒5连通,污泥泵8的出口伸出集泥筒5;
沉淀池1的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堰11,出水堰11沿沉淀池1的周向设置,出水堰11上连接有挡泥板10。
第二集泥管3与集泥筒5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4,污泥泵8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6。集泥筒5上设置有污泥浓度计7。该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第一电动阀4和污泥浓度计7均与PLC控制器通讯连接。
其中:第一集泥管9采用PVC材质的圆管,按照丰字型均匀分布在沉淀池1底部,第一集泥管9管径通常为Ф63mm-Ф90mm,管的两边对称开若干Ф15mm-Ф30mm的吸泥孔,按照丰字型布置的集泥管道间隔为0.15m-0.3m;
集泥筒5采用Ф400mmPVC圆管,集泥筒5高度超过沉淀池1最高液位,集泥筒5底部通过变径调整管径大小后直接与污泥收集管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管路系统;污泥泵8放置在集泥筒5中,当污泥泵8运行时,集泥筒5中的污泥水被持续泵送出去,与集泥筒5底部连接的污泥收集管形成负压将池底部沉淀累积的污泥抽到集泥筒5中,从而达到均匀快速抽取底部污泥的目的。
第二集泥管3由Ф63mmPVC圆管组成一个正方形封闭管路,安装在沉淀池1内的中心筒2四周,第二集泥管3管顶部每隔100~200mm开设孔径为10~20mm的流水孔,流水孔与出水堰11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污泥泵8启动时,集泥筒5中的液位低于出水堰11的液位,当开启第一电动阀4时,挡渣板内的浮泥和液相会通过第二集泥管3上的流水孔自动流入集泥管中,再被污泥泵8抽至生化池或污泥浓缩池,同时可以将第一集泥管9内的污泥抽出,避免污泥产生反硝化而上浮,从而可以避免浮泥在沉淀池1表面堆积,导致蚊虫和青苔藻类滋生,影响沉淀池1出水水质。
污泥泵8的排泥分为两条管路一条流向生化池前端补充好氧池末端流失的污泥;另一条流向污泥浓缩池,并且在管路前端设置有第二电动阀6门。第二电动阀6与设置在集泥筒5中在污泥浓度计7连通,通过PLC控制器设定污泥浓度大于10000mg/L开启,低于8000mg/L关闭,从而通过流向污泥浓缩池的污泥量,间接控制好氧池污泥浓度,避免浓度过低导致处理效率受到影响,污泥浓度过高会消耗多余的氧气,为了保证好氧处理效果,需维持好氧生化池溶氧大于2mg/L而要加大曝气量,从而导致处理运行成本升高。
通过设定时间和常规的PLC控制器,定时控制第一电动阀4的开闭,减少人工管理成本,避免浮泥在挡泥板10中大量累积导致蚊虫和藻类滋生影响出水水质;通过污泥浓度计7的实时浓度测定且将测定结果传至PLC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电动阀6的启停,污泥泵8采用时间定时控制启停,实现污泥的及时排出和减少污泥上浮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内部呈漏斗形结构,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集泥管,第一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吸泥孔,第一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一集泥管的开口端连通有集泥筒,集泥筒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泵;
沉淀池内设置有中心筒,中心筒的下部与第一集泥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沉淀池上部设置有第二集泥管,中心筒上部连通有进水管,第二集泥管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第二集泥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第二集泥管的开口端与集泥筒连通;污泥泵的出口伸出集泥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的上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堰,出水堰沿沉淀池的周向设置,出水堰上连接有挡泥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吸泥孔呈两排分布且关于第一集泥管轴线对称设置;若干流水孔呈两排分布且关于第二集泥管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泥管呈丰字型分布,第二集泥管呈口字形分布且套设于中心筒的上部外。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集泥管与集泥筒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污泥泵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泥筒上设置有污泥浓度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第一电动阀和污泥浓度计均与PLC控制器通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泥管和第二集泥管的管径均为63mm~90mm;吸泥孔孔径为15mm~3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流水孔之间的距离均为100~200mm,每一个流水孔的孔径均为10~20mm。
CN201922498929.2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Active CN211536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8929.2U CN21153664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8929.2U CN21153664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6649U true CN211536649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9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8929.2U Active CN211536649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6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56292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
CN212198931U (zh) 一种流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装置
CN211536649U (zh)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CN207101976U (zh) 一种排水装置
CN109275617A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9554852U (zh) 含氟废水处理系统
CN205710030U (zh) 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
CN111001192A (zh) 一种改良型竖流沉淀装置
CN106629956A (zh) 污水污泥减量处理装置
CN200940102Y (zh) 畜禽养殖污水前处理的沉淀调节池
CN206109097U (zh) 一种真空转鼓废水处理装置
CN206118839U (zh) 一种海水鱼循环水暂养系统
CN202322477U (zh) 膜生物反应器的曝气盘
CN208916968U (zh) 脱硫废水多级处理系统
CN210367318U (zh) 一种村镇污水隔油沉砂装置
CN112661307A (zh) 一种矿山深坑废水分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3794718U (zh) 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装置
CN209677125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3389428U (zh) 海鲜养殖用固液分离机
CN203256001U (zh) 隔油池
CN208370701U (zh) 一种水产养殖自动吸污装置
CN205907156U (zh) 高浓度污水污泥减量处理的气浮浓缩一体化设备集成装置
CN205346967U (zh) 一种玻璃钢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CN111547890A (zh) 一种自启闭污水沉淀处理装置
CN215711833U (zh) 一种新型排泥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