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5553U - 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5553U
CN211525553U CN201921973767.7U CN201921973767U CN211525553U CN 211525553 U CN211525553 U CN 211525553U CN 201921973767 U CN201921973767 U CN 201921973767U CN 211525553 U CN211525553 U CN 211525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enter
counter bore
sea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37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路
谭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Arca Control Val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Arca Control Val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Arca Control Val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Arca Control Val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37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5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5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5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阀杆组件、进气接头、压力计和调节组件;上阀体可拆卸的固定在下阀体的上侧,阀杆组件设置在上阀体中,调节组件设置凸柱内,调节组件包括压帽、阀座、阀芯、锥形压头、第二弹簧、顶杆和密封圈,阀座插入螺接在凸柱的上端内部,阀芯可活动的设置在阀座的下端内部;本实用新型借助阀杆组件既实现了阀门启闭功能又实现了压力粗调的功能,还借助调节组件实现了压力微调功能,从而使得实现了双向调节的方式,进而大幅提高了调节精度,能快速精准的调节到所需压力,极大地方便了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
背景技术
调节阀是一种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的控制元件,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单座调节阀是指具有单个阀座和阀芯的调节阀,快换单座调节阀是指能借助快接卡箍实现管道快换功能的单座调节阀;现有的快换单座调节阀不具备微调功能,阀门的启闭和调节均通过旋拧阀杆来实现,调节方式为单向调节,调节精度较低,无法快速精准的调节到所需压力,使用较为不便,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压力微调功能以实现双向调节的方式,进而大幅提高了调节精度,极大地方便了使用的快换单座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阀杆组件、进气接头、压力计和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可拆卸的固定在下阀体的上侧,所述阀杆组件设置在上阀体中,所述上阀体的上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凸腔,所述第一凸腔的上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凸腔,所述下阀体的下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三凸腔,所述第三凸腔的下侧中心向外形成有凸柱,所述第三凸腔的下侧还向外形成有第四凸腔,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凸柱内,所述第四凸腔的一侧向外形成有出气管,所述进气接头的一端套设螺接在出气管上,所述压力计插入螺接在第四凸腔中并与出气管相互配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压帽、阀座、阀芯、锥形压头、第二弹簧、顶杆和密封圈,所述压帽套设螺接在凸柱的下端外部,所述阀座插入螺接在凸柱的上端内部,所述阀芯可活动的设置在阀座的下端内部,所述锥形压头设置在阀芯的下端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顶紧在锥形压头的下端和压帽的内侧,所述顶杆的一端插入螺接在阀芯的上端内部,所述密封圈套设在顶杆上并嵌设在阀芯的内端内部。
优选地,所述阀杆组件包括螺杆、摇柄、压块、第一弹簧、垫板、隔膜、螺母和T型杆;所述隔膜设置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所述垫板固定在隔膜的上侧并设于第一凸腔内,所述螺杆竖直穿插螺接在第二凸腔的中心,所述摇柄横向穿插设置在螺杆的上端并设于第二凸腔的上方,所述压块和第一弹簧均设于第二凸腔内;所述T型杆竖直向上穿插设置在隔膜和垫板的中心,所述螺母套设螺接在T型杆的上端并压紧在垫板的上方且设于第一弹簧的下端内部。
优选地,所述螺杆的下端抵住压块的上侧中心,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顶紧在压块的下侧和垫板的上侧;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向上穿过阀座并顶紧在T型杆的下侧中心。
优选地,所述凸柱的上端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凸柱的一侧向外形成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端与第一沉孔的内壁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阀座的下端向外形成有活塞套,所述活塞套设置在第一沉孔和第一通孔中,所述阀芯可活动的设置在活塞套中。
优选地,所述阀芯的下端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锥形沉孔,所述锥形压头插入在第一锥形沉孔中,所述锥形压头的外侧形成有第一挡圈,所述锥形压头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压帽的内侧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套设在第一定位柱上并顶紧在第一挡圈的下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插入在第三沉孔中。
优选地,所述活塞套的底部内壁上形成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的内径大于活塞套的内径,所述进气腔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进气孔,每个所述进气孔的外端均与第一沉孔相互连通,所述进气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开口处外侧还向外形成有锥形套,所述锥形套的下端压紧在密封圈的上侧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顶杆可活动的设置在第二通孔中,所述顶杆上向外形成有压圈,所述压圈设于第二通孔中并压紧在密封圈的上侧端面上,所述阀座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经过第二通孔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压块的上端中心开设有第二锥形沉孔,所述螺杆的下端插入在第二锥形沉孔中;所述压块的下端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套设在第二定位柱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腔的外侧与第一凸腔的上侧之间还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加强筋,所述凸柱和第四凸腔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借助阀杆组件既实现了阀门启闭功能又实现了压力粗调的功能,还借助调节组件实现了压力微调功能,从而使得实现了双向调节的方式,进而大幅提高了调节精度,能快速精准的调节到所需压力,极大地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A处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B处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包括上阀体1、下阀体2、阀杆组件、进气接头12、压力计19和调节组件;上阀体1可拆卸的固定在下阀体2的上侧,阀杆组件设置在上阀体1中,阀杆组件包括螺杆3、摇柄4、压块5、第一弹簧6、垫板7、隔膜8、螺母9和T型杆10;隔膜8设置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2之间,上阀体1的上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凸腔101,第一凸腔101的上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凸腔102,垫板7固定在隔膜8的上侧并设于第一凸腔101内,螺杆3竖直穿插螺接在第二凸腔102的中心,摇柄4横向穿插设置在螺杆3的上端并设于第二凸腔102的上方,压块5和第一弹簧6均设于第二凸腔102内;螺杆3的下端抵住压块5的上侧中心,第一弹簧6的上下两端分别顶紧在压块5的下侧和垫板7的上侧,T型杆10竖直向上穿插设置在隔膜8和垫板7的中心,螺母9套设螺接在T型杆10的上端并压紧在垫板7的上方且设于第一弹簧6的下端内部,下阀体2的下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三凸腔28,第三凸腔28的下侧中心向外形成有凸柱21,第三凸腔28的下侧还向外形成有第四凸腔22,调节组件设置凸柱21内,第四凸腔22的一侧向外形成有出气管24,进气接头12的一端套设螺接在出气管24上,压力计19插入螺接在第四凸腔22中并与出气管24相互配合,调节组件包括压帽11、阀座13、阀芯14、锥形压头15、第二弹簧16、顶杆17和密封圈18,压帽11套设螺接在凸柱21的下端外部,阀座13插入螺接在凸柱21的上端内部,阀芯14可活动的设置在阀座13的下端内部,锥形压头15设置在阀芯14的下端内部;第二弹簧16的两端分别顶紧在锥形压头15的下端和压帽11的内侧,顶杆17的一端插入螺接在阀芯14的上端内部,密封圈18套设在顶杆17上并嵌设在阀芯14的内端内部,顶杆17的另一端向上穿过阀座13并顶紧在T型杆10的下侧中心;凸柱21的上端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26,凸柱21的一侧向外形成有进气管25,进气管25的内端与第一沉孔26的内壁相互连通,第一沉孔26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27,阀座13的下端向外形成有活塞套131,活塞套131设置在第一沉孔26和第一通孔27中,阀芯14可活动的设置在活塞套131中,阀芯14的下端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141,第二沉孔141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锥形沉孔142,锥形压头15插入在第一锥形沉孔142中以起到定位作用,锥形压头15的外侧形成有第一挡圈151,锥形压头15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一定位柱152,压帽11的内侧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111,第二弹簧16的上端套设在第一定位柱152上并顶紧在第一挡圈151的下侧,第二弹簧16的下端插入在第三沉孔111中,活塞套131的底部内壁上形成有进气腔135,进气腔135的内径大于活塞套131的内径,进气腔135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进气孔133,每个进气孔133的外端均与第一沉孔26相互连通,进气腔135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136,第二通孔136的下端开口处外侧还向外形成有锥形套132,锥形套132的下端压紧在密封圈18的上侧端面上;顶杆17可活动的设置在第二通孔136中,顶杆17上向外形成有压圈171,压圈171设于第二通孔136中并压紧在密封圈18的上侧端面上,阀座13的上端开设有凹槽134,凹槽134贯穿经过第二通孔136的中心;压块5的上端中心开设有第二锥形沉孔51,螺杆3的下端插入在第二锥形沉孔51中也起到定位作用;压块5的下端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定位柱52,第一弹簧6的上端套设在第二定位柱52上;第二凸腔102的外侧与第一凸腔101的上侧之间还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加强筋103,凸柱21和第四凸腔22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加强筋23。
使用时:将进气管道借助螺纹卡圈套设固定在进气管25上,并将出气管道借助快接卡箍套设固定在进气接头12上,通气后,气体经由进气管25进入到第一沉孔26内,进而经由多个进气孔133进入到进气腔135中;手握摇柄4并转动,进而使得螺杆3转动,从而使得螺杆3下移,进而通过压块5进一步压迫第一弹簧6以使第一弹簧6的弹力大于第二弹簧16的弹力,这样的话,第一弹簧6的下端就会借助垫板7和隔膜8带动T型杆10下移,进而下压顶杆17,顶杆17的下移会带动阀芯14一起下移,从而使得密封圈18同步下移以慢慢脱离锥形套132的下端,之后,气体就会进入到第二通孔136中,进而经由凹槽134进入到第三凸腔28中,从而进入到第四凸腔22中,最后通过进气接头12向外排出,压力计19可以检测从第四凸腔22进入到进气接头12中的气体压力;旋拧压帽11以使其上移可以进一步压缩第二弹簧16,进一步压缩后的第二弹簧16的弹力增大,进而通过锥形压头15慢慢上顶阀芯14和顶杆17,从而使得密封圈18与锥形套132的距离慢慢缩小,进而减小从进气腔135进入到第二通孔136中的气体流量,从而起到调节的作用;手握摇柄4并反转以带动螺杆3上移,进而使得第一弹簧6的弹力减小,顶杆17的上端在第二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向上顶起T型杆10,同时使得密封圈18的上端重新贴合在锥形套132的下端以实现密封,进而完成了关闭。
调节阀是一种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的控制元件,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单座调节阀是指具有单个阀座和阀芯的调节阀,快换单座调节阀是指能借助快接卡箍实现管道快换功能的单座调节阀;现有的快换单座调节阀不具备微调功能,阀门的启闭和调节均通过旋拧阀杆来实现,调节方式为单向调节,调节精度较低,无法快速精准的调节到所需压力,使用较为不便;本实用新型借助阀杆组件既实现了阀门启闭功能又实现了压力粗调的功能,还借助调节组件实现了压力微调功能,从而使得实现了双向调节的方式,进而大幅提高了调节精度,能快速精准的调节到所需压力,极大地方便了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9)

1.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阀杆组件、进气接头、压力计和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可拆卸的固定在下阀体的上侧,所述阀杆组件设置在上阀体中,所述上阀体的上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一凸腔,所述第一凸腔的上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凸腔,所述下阀体的下侧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三凸腔,所述第三凸腔的下侧中心向外形成有凸柱,所述第三凸腔的下侧还向外形成有第四凸腔,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凸柱内,所述第四凸腔的一侧向外形成有出气管,所述进气接头的一端套设螺接在出气管上,所述压力计插入螺接在第四凸腔中并与出气管相互配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压帽、阀座、阀芯、锥形压头、第二弹簧、顶杆和密封圈,所述压帽套设螺接在凸柱的下端外部,所述阀座插入螺接在凸柱的上端内部,所述阀芯可活动的设置在阀座的下端内部,所述锥形压头设置在阀芯的下端内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顶紧在锥形压头的下端和压帽的内侧,所述顶杆的一端插入螺接在阀芯的上端内部,所述密封圈套设在顶杆上并嵌设在阀芯的内端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组件包括螺杆、摇柄、压块、第一弹簧、垫板、隔膜、螺母和T型杆;所述隔膜设置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所述垫板固定在隔膜的上侧并设于第一凸腔内,所述螺杆竖直穿插螺接在第二凸腔的中心,所述摇柄横向穿插设置在螺杆的上端并设于第二凸腔的上方,所述压块和第一弹簧均设于第二凸腔内;所述T型杆竖直向上穿插设置在隔膜和垫板的中心,所述螺母套设螺接在T型杆的上端并压紧在垫板的上方且设于第一弹簧的下端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下端抵住压块的上侧中心,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顶紧在压块的下侧和垫板的上侧;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向上穿过阀座并顶紧在T型杆的下侧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的上端中心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凸柱的一侧向外形成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端与第一沉孔的内壁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阀座的下端向外形成有活塞套,所述活塞套设置在第一沉孔和第一通孔中,所述阀芯可活动的设置在活塞套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下端中心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锥形沉孔,所述锥形压头插入在第一锥形沉孔中,所述锥形压头的外侧形成有第一挡圈,所述锥形压头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压帽的内侧中心开设有第三沉孔,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套设在第一定位柱上并顶紧在第一挡圈的下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插入在第三沉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的底部内壁上形成有进气腔,所述进气腔的内径大于活塞套的内径,所述进气腔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进气孔,每个所述进气孔的外端均与第一沉孔相互连通,所述进气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开口处外侧还向外形成有锥形套,所述锥形套的下端压紧在密封圈的上侧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可活动的设置在第二通孔中,所述顶杆上向外形成有压圈,所述压圈设于第二通孔中并压紧在密封圈的上侧端面上,所述阀座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经过第二通孔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的上端中心开设有第二锥形沉孔,所述螺杆的下端插入在第二锥形沉孔中;所述压块的下端中心向外形成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套设在第二定位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腔的外侧与第一凸腔的上侧之间还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加强筋,所述凸柱和第四凸腔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加强筋。
CN201921973767.7U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 Active CN211525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3767.7U CN211525553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3767.7U CN211525553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5553U true CN211525553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3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3767.7U Active CN211525553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55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59811B (zh) 一种高压泵调压溢流阀
CN211525553U (zh) 一种快换单座调节阀
CN210033777U (zh) 一种带调节结构的隔膜增压泵
CN101761682B (zh) 软启动阀
CN110925344B (zh) 一种可变弹簧组件
CN212273175U (zh) 一种易调节的高精度低压减压阀
CN205781164U (zh) 高灵敏度的自平衡阀芯组件
CN209761689U (zh) 一种隔膜增压泵的进水量调节装置
CN209838654U (zh) 一种隔膜增压泵
CN212657309U (zh) 一种气压式调节减压阀
CN203549041U (zh) 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CN209762106U (zh) 一种回程速度可调氮气弹簧
CN203809748U (zh) 一种车用天然气减压阀的顶膜杆、弹性膜片滑行装置
US20120152384A1 (en) Two-stage pressure regulator
CN206943557U (zh) 一种叠加式大推力气动执行器
CN216589964U (zh) 一种节省材料易于装配的水龙头
TWM522891U (zh) 自行車座管高度調整機構
CN209762397U (zh) 一种压力操纵阀
CN105114675B (zh) 一种可调式恒定压差阀
CN213017941U (zh) 一种减压阀
WO2011025570A1 (en) Two-state pressure regulator
CN201090746Y (zh) 一种气体切断阀
CN216951688U (zh) 一种精度高气动调节阀
CN117553137B (zh) 一种流体平衡调节阀
CN210510080U (zh)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氮气弹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