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5437U - 减速箱 - Google Patents

减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5437U
CN211525437U CN201922086396.7U CN201922086396U CN211525437U CN 211525437 U CN211525437 U CN 211525437U CN 201922086396 U CN201922086396 U CN 201922086396U CN 211525437 U CN211525437 U CN 211525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gear
ring
output shaft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63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崇岳
刘磊
王翠利
顾佳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lend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lend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lend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lend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63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5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5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5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箱,其无须拆装轴承就能对输出轴上的游隙进行调整,包括一个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一根输入轴,一根中间轴以及一根输出轴,输入轴和中间轴均为齿轮轴,从输入轴到输出轴,通过不同齿比进行两次减速,输出轴上位于第二齿轮的轴向两侧设有一个弹性挡圈和一个套筒,用于轴向定位第二齿轮;输出轴的连接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承在壳体的连接口上,输出轴的调整端通过第二轴承支承在壳体的调整口上;还包括一个衬套,第二轴承的外圈通过衬套设置在调整口上,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在输出轴上,并且在轴向上与套筒之间存在游隙。

Description

减速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箱。
背景技术
减速箱是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的重要设备,输出齿轮轴是减速箱使用过程中易损坏的部件,而装配后实际轴向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旋转精度、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齿轮轴装配后轴承的轴向游隙的检测和调整是十分重要的步骤。现有技术中减速箱结构如图1所示,轴承100的轴向游隙通过设置在内部的垫片101来调整,而装配过程中为了达到预定的游隙值,可能需要多次调整垫片的尺寸和数量,因此需要多次拆装输出轴上的轴承100,由此导致的时间和资源成本很高。
因此,一种可以更方便地调整输出轴上轴承游隙的减速箱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箱,其无须拆装轴承就能对输出轴上的游隙进行调整。这种减速箱包括一个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减速机构;其中,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一根输入轴,一根中间轴以及一根输出轴,所述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均为齿轮轴;所述输入轴上具有第一齿结构,所述中间轴上具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结构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齿结构的齿数;所述中间轴上还设有第二齿结构,所述输出轴上具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结构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结构的齿数,所述输出轴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两侧设有一个弹性挡圈和一个套筒,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定位;所述输出轴的连接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承在所述壳体的连接口上,所述输出轴的调整端通过第二轴承支承在所述壳体的调整口上;还包括一个衬套,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通过所述衬套设置在所述调整口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并且在轴向上与所述套筒之间存在游隙。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箱的另一方面,所述衬套的外径与所述调整口匹配,所述衬套的内端位于所述调整口中,所述内端上设有内法兰,所述衬套的外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并设有外法兰,所述外法兰与所述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并且,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的轴向端面抵靠在所述内法兰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在轴向上通过一个弹性挡圈和所述衬套在两端进行定位。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箱的另一方面,所述外法兰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调整环,所述衬套的轴向位置由所述调整环的厚度决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套筒之间的游隙由所述衬套的轴向位置决定。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箱的另一方面,所述衬套与所诉调整口接触的外侧面上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置密封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箱的另一方面,所述调整环为两件式结构,由两个半环组成。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箱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都是NJ轴承。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箱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齿结构与所述第一齿轮为斜齿啮合,所述第二齿结构与所述第二齿轮为斜齿啮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减速箱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减速箱的调整口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 壳体
2 输入轴
21 第一齿结构
3 中间轴
31 第一齿轮
32 第二齿结构
4 输出轴
41 第二齿轮
42 套筒
43 弹性挡圈
44 弹性卡环
45 第二轴承
46 衬套
461 内法兰
462 外法兰
463 密封圈
464 密封槽
47 调整环
5 连接口
51 第一轴承
6 调整口
100 轴承
101 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箱结构,一根输入轴2、一根输出轴4 和一根中间轴3平行设置组成了减速机构,三根轴之间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减速和放大扭矩的效果。输入轴2是一根齿轮轴,其上设置有第一齿结构21并通过第一齿结构21与第一齿轮31啮合,第一齿结构 21的齿数小于第一齿轮31,动力从第一齿结构21上传递到第一齿轮31 上的时候实现第一次减速;第一齿轮31抗扭转地设置在中间轴3上,中间轴3也是齿轮轴,在第一齿轮31的旁边还设有第二齿结构32,并通过第二齿结构32与第二齿轮41啮合,第二齿结构32和第一齿轮31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其转动半径小于第一齿轮31,所以第二齿结构32 的转动切向速度比第一齿轮31低,第二齿结构32的齿数小于第二齿轮 41,动力从第二齿结构32传递到第二齿轮41上的时候实现又一次减速。
减速箱的壳体1上具有连接口5和调整口6,输出轴4的两端分别为调整端和连接端,这两端各通过一个轴承支承壳体1上,调整端通过第二轴承45支承在调整口6上,连接端通过第一轴承51支承在连接口 5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51直接与连接口5接触,第二轴承45 和调整口6之间还具有一个衬套46。如图3所示,这个衬套46的内径与第二轴承45的外径匹配,外径与调整口6的内径匹配,其内端位于调整口6中,在内端上设有内法兰461,其外端位于壳体1外部,在外端上设有外法兰462,衬套46的内法兰461在轴向上与第二轴承45的外圈抵靠,外法兰462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外侧面上。在外法兰462 和壳体1之间,垫着一个调整环47,调整环47的厚度决定了衬套46深入调整口6的程度,也决定了内法兰461的轴向位置,第二轴承45在轴向上抵靠内法兰461,所以调整环47的厚度也决定了第二轴承45在轴向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41套设在输出轴4上,并通过平键实现同步旋转和传递扭矩。在第二齿轮41和第二轴承45之间,输出轴4上还套设一个套筒42,在第二齿轮41的另一侧,输出轴4上设置有弹性挡圈 43,套筒42和弹性挡圈43从轴向上对第二齿轮41进行定位。套筒42 和第二轴承45之间,空开一个较小的距离,形成游隙。
因为第二齿轮41与第二齿结构32啮合传动,其所固定的位置是一定的,因此套筒42和弹性挡圈43的位置也是一定的,游隙的调整必须通过第二轴承45的位置调整来实现。这也是现有技术中调整游隙过程中需要反复拆装轴承的原因。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承45的位置取决于衬套 46的内法兰461的位置,进而取决于调整环47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的调整环47是两件式结构,由两个半环件组合而成,因此在拆卸调整环 47的时候并不需要将其他部件取下,仅需要放松螺栓便能取下调整环 47,然后可以对其进行修磨,调整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游隙的测量也并不需要将第二轴承45安装到衬套46中之后进行,因为第二轴承45的位置取决于内法兰461的位置,所以只需要安装完衬套46后测量内法兰461与套筒42之间的位置关系,就能获得游隙测量值,继而根据游隙的测量值来对调整环47的厚度进行修磨,在游隙调整符合要求之后再将第二轴承45安装到衬套46内,所以只需要一次安装即可,不需要多次拆装。调整游隙到适当的范围后,在输出轴上第二轴承45的另一侧卡上弹性卡环44,以实现第二轴承45 的轴向定位。
本实施例中的衬套46外侧面上,设有密封槽464,密封槽464中有弹性密封圈463,衬套46安装进调整口6后,衬套46的外侧面与壳体1 贴合,弹性密封圈463受到挤压变形并紧贴调整口6内侧壁,实现密封的效果。因为调整环47的两件式结构,拆装调整环47的时候衬套46只会产生小幅度的移动,所以弹性密封圈463也不会因为反复变形而承受失效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承45选用NJ轴承,其外圈的端面面积较大,在与衬套46配合抵靠的时候稳定性更好。同时,第一齿结构21、第一齿轮31、第二齿结构32和第二齿轮41都是斜齿啮合。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此外,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包括”一词不排除其它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未列出的装置或步骤;“第一”、“第二”等词语仅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在本文中,“平行”、“垂直”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Claims (8)

1.减速箱,包括一个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减速机构;其中,
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一根输入轴,一根中间轴(3)以及一根输出轴(4),所述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3)均为齿轮轴;
所述输入轴上具有第一齿结构(21),所述中间轴(3)上具有第一齿轮(31),所述第一齿结构(21)与所述第一齿轮(3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1)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齿结构(21)的齿数;
所述中间轴(3)上还设有第二齿结构(32),所述输出轴(4)上具有第二齿轮(41),所述第二齿结构(32)与所述第二齿轮(4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1)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结构(32)的齿数,所述输出轴(4)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41)的轴向两侧设有一个弹性挡圈(43)和一个套筒(42),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齿轮(41)的轴向定位;
所述输出轴(4)的连接端通过第一轴承(51)支承在所述壳体(1)的连接口(5)上,所述输出轴(4)的调整端通过第二轴承(45)支承在所述壳体(1)的调整口(6)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衬套(46),所述第二轴承(45)的外圈通过所述衬套(46)设置在所述调整口(6)上,所述第二轴承(45)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输出轴(4)上,并且在轴向上与所述套筒(42)之间存在游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46)的外径与所述调整口(6)匹配,所述衬套(46)的内端位于所述调整口(6)中,所述内端上设有内法兰(461),所述衬套(46)的外端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并设有外法兰(462),所述外法兰(462)与所述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并且,所述第二轴承(45)的外圈的轴向端面抵靠在所述内法兰(461)上,所述第二轴承(45)的内圈在轴向上通过一个弹性卡环(44)和所述衬套(46)在两端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法兰(462)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调整环(47),所述衬套(46)的轴向位置由所述调整环(47)的厚度决定,所述第二轴承(45)的内圈与所述套筒(42)之间的游隙由所述衬套(46)的轴向位置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46)与所诉调整口(6)接触的外侧面上具有密封槽(464),所述密封槽(464)中设置密封圈(46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环(47)为两件式结构,由两个半环件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51)和所述第二轴承(45)都是NJ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结构(21)与所述第一齿轮(31)为斜齿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结构(32)与所述第二齿轮(41)为斜齿啮合。
CN201922086396.7U 2019-11-27 2019-11-27 减速箱 Active CN211525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6396.7U CN211525437U (zh) 2019-11-27 2019-11-27 减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6396.7U CN211525437U (zh) 2019-11-27 2019-11-27 减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5437U true CN211525437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4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6396.7U Active CN211525437U (zh) 2019-11-27 2019-11-27 减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5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74351A (en) Compliant gear
EP0520072A1 (en) Planetary gearing
JPH0328611B2 (zh)
US8517879B2 (en) Multi-stage reduction gear
EP0548888A2 (en) Internally meshing planetary gear structure
JP4783668B2 (ja) 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
EP0556587A1 (en) Series of speed increasing and reduction gear employing an inscribed meshing type planetary gear construction
CN219366705U (zh) 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器
KR101015004B1 (ko) 유성 기어 구동 장치
CN211525437U (zh) 减速箱
JPS63254251A (ja) 遊星歯車増減速機
CN116538265B (zh) 一种柔轮、谐波减速器、机械臂和机器人
GB2434623A (en) Non-circular thrust washer in a differential gear
CN110836223A (zh) 交叉滚柱轴承及减速器
JPH0874942A (ja) ギヤドモータのシリーズ
US7107871B2 (en) Axially securing gearwheels in crown gear angle drives on one side
CN104675926A (zh) 一种环面蜗杆传动副
KR102303050B1 (ko) 마찰 파동 감속기
JP6130690B2 (ja) 減速装置
JPH06341451A (ja) 圧入式弾性体軸継手
JP2000274494A (ja) リングギヤ
CN215720563U (zh) 一种医用减速器
US11788606B2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N211525491U (zh) 减速箱和减速装置
CN220037612U (zh) 一种调控精度高的电动执行器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