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4264U - 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4264U
CN211524264U CN201922446968.8U CN201922446968U CN211524264U CN 211524264 U CN211524264 U CN 211524264U CN 201922446968 U CN201922446968 U CN 201922446968U CN 211524264 U CN211524264 U CN 211524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dy
floor
connecting piece
earthquake
wal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69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东明
黄桂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engji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engji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engji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engji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69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4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4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4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包括浇筑在楼板之间的墙本体,墙本体下方的楼板内和墙本体内均埋设有连接件,墙本体内的连接件位于墙本体的两个顶角,位于楼板内的连接件位于墙本体的两个底角下方,呈对角的两个连接件之间连接有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墙本体顶角的两个连接件对墙本体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墙本体与下方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墙本体下方的连接件位于下方楼板内,从而配合连接杆提高了墙本体整体的抗弯性能和与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发生地震时墙本体不易发生倾覆,起到抗震效果,有利于提高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墙体按墙体受力情况和材料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现有的室内非承重墙体多采用搭设模板再填充混凝土的形式建成,一般填充在框架结构的柱、梁之间,起到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但非承重墙一般与柱、梁之间的连接性不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现有的墙体缺少稳定结构,存在结构较为松散、与建筑框架结构之间连接性较差的问题,其抗震性较低容易发生倒塌,容易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不易发生倒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包括浇筑在楼板之间的墙本体,所述墙本体下方的楼板内和所述墙本体内均埋设有连接件,所述墙本体内的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墙本体的两个顶角,位于楼板内的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墙本体的两个底角下方,呈对角的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连接有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本体通过相邻的楼板和立柱之间搭设模板并浇筑,或是在浇筑完成墙本体后再继续施工上层楼板。其中墙本体内和下方的楼板内均埋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分别位于墙本体的两个顶角和下方楼板位于墙本体底角下方的位置,并且在呈对角关系的两个连接件之间连接有连接杆。在墙本体的混凝土凝固收缩时,通过墙本体顶角的两个连接件对墙本体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墙本体与下方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墙本体下方的连接件位于下方楼板内,从而配合连接杆提高了墙本体整体的抗弯性能和与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发生地震时墙本体不易发生倾覆,起到抗震效果,有利于提高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直角角钢,所述直角角钢的两个翼板之间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贯通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通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采用直角角钢和连接座配合而成,通过在连接座上开设通孔,便于将连接杆与连接件进行连接,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其中直角角钢有利于提高连接件与墙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连接面积,将直角角钢的两个翼板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朝向其对角方向设置,并且因为连接杆沿墙本体的对角线设置,从而在墙本体收到震动时,两组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的连接件之间的锚固力更大,有利于提高墙本体与下方的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实现提高抗震能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两个端部均固定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与所述通孔插接并伸出所述通孔,所述螺纹头伸出所述通孔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杆的两个端部均固定螺纹头,通过螺纹头伸出连接件的通孔并通过压紧螺母实现与连接件的连接,从而便于下方的连接件与连接杆相互连接。并且因为墙本体一般是逐层浇筑的,当墙本体的下端一部分凝固后,在浇筑上方部分时,通过压紧螺母将连接件压紧的方式实现对墙本体施加向下的压力,进一步提高了墙本体与下方楼板之间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本体下方的楼板内埋设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开口朝上设置,位于楼板内的所述连接件埋设于所述工字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工字钢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墙本体与下方楼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且工字钢的设置使墙本体的重心更加向下,稳定性更高,也便于对下方的连接件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本体两侧的柱体开设有正对设置的插孔,所述墙本体内埋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两端开设有螺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形状与所述插孔形状配合的插块,两组所述插块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两组所述插孔之间的间距,两组所述插块的最大距离满足使所述插块与所述插孔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本体的两侧的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加强杆进行连接,安装时先将两个插块在第一加强杆上移动至相互靠近的位置,在将插块与插孔对准后,握持两个插块并转动第一加强杆,使两个插块做相互远离的运动,使插块与插孔插接,进而实现将水平甚至的第一加强杆预埋在墙本体内。第一加强杆有利于加强墙本体与两侧立柱之间的连接性,使墙本体不易倾覆,也提高了墙本体的强度,实现抗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本体内埋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压块,位于第二加强杆下端的压块预埋于所述墙本体下方的楼板内,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杆顶端的压块预埋于所述墙本体上方的楼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杆的两端通过压块与墙本体上、下两侧的楼板进行连接,并且压块与第二加强杆之间螺纹连接,使位于第二加强杆顶端的压块可以通过螺纹的压紧力对墙本体施加压力,提高了墙本体与上下墙板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而实现对墙本体结构的加强,提高抗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开设有两组通孔,两组所述通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墙本体所在平面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开设有两组通孔,并且两组通孔的轴线所在平面与墙本体所在平面垂直,从而使各个连接件的结构一致,位于墙本体顶角和底角下方的连接件可以共用,进而使连接件可以批量生产,降低成本,且使两组对角位置的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杆通过连接不同的通孔实现相互错位,避免碰撞。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与柱体最接近的所述第一加强杆与柱体之间的间距和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杆之间的间距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第一加强杆在墙本体内均匀设置,有利于提高墙本体的各个位置的强度和抗弯性能,使墙本体各个位置与两侧立柱之间的连接性均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了整个墙本体的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与楼板最接近的所述第二加强杆与楼板之间的间距和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杆之间的间距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第二加强杆在墙本体内均匀设置,有利于提高墙本体的各个位置的强度和抗弯性能,使墙本体各个位置与上、下楼板之间的连接性均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了整个墙本体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墙本体内埋设有通过连接件连接的连接杆,连接件分别位于墙本体的两个顶角和预埋在墙本体下方的楼板中,对角设置的连接件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对角设置的连接件的直角角钢的开口正对设置,从而通过连接杆对墙本体施加向下的压力,并提高了墙本体与下方楼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是墙本体不易倾覆,提高了墙本体的抗震效果;
2.通过设置若干两端与两侧立柱连接的水平设置的第一加强杆,从而加强了墙本体与两侧立柱之间的连接关系,提高了墙体的抗倾覆能力和自身的抗弯性能,进而提高了抗震性能;
3.通过设置若干两端与上、下楼板连接的竖直设置的第一加强杆,从而加强了墙本体与楼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提高了墙体的抗倾覆能力和自身的抗弯性能,进而提高了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墙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墙本体;2、连接件;21、直角角钢;22、连接座;23、通孔;3、连接杆;31、螺纹头;32、压紧螺母;4、工字钢;5、第一加强杆;51、插块;6、第二加强杆;61、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包括类矩形的墙本体1,墙本体1固定于相邻的立柱之间且上下两端与上下楼板接触,墙本体1通过现有的搭设模板、浇注混凝土的方式修筑。
如图2至图3所示,墙本体1下方的楼板在墙本体1下方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宽度与墙本体1厚度一致的工字钢4,工字钢4的开口朝上,工字钢4的轴线与墙本体1的所在平面平行,工字钢4内固定有两组连接件2。连接件2包括直角角钢21,直角角钢21的两个翼板之间固定有三棱柱型的连接座22,连接件2上贯通连接座22和直角角钢21开设有两组通孔23。其中工字钢4内的两个连接件2分别位于墙本体1的两个底角下方,墙本体1内还埋设有结构相同的连接件2,墙本体1内的连接件2分别位于墙本体1的两个顶角处,连接件2的直角角钢21的夹角与墙本体1的顶角和底角契合,使呈对角状态的连接件2的直角角钢21的开口正对,并且各连接件2的直角角钢21的翼板所在平面均与墙本体1所在平面垂直。
如图3至图4所示,其中呈对角设置的两个连接件2之间连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与通孔23连接,连接杆3的两个端部均固定有开设有外螺纹的螺纹头31,螺纹头31与通孔23插接并伸出通孔23设置,螺纹头31伸出通孔23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32。当连接杆3与墙本体1下方的连接件2连接时,将连接杆3与该连接件2插接并使连接杆3与连接件2插接的端部与工字钢4或立柱抵接,再通过压紧螺母32与螺纹头31连接至压紧螺母32与连接件2抵紧,从而实现连接杆3与墙本体1下方的连接件2连接。
在墙本体1浇筑的过程中采用分段浇筑,先将墙本体1下半段浇筑至凝固后再在连接杆3上连接上方的连接件2,并通过压紧螺栓将连接件2压紧在凝固的混凝土上,对凝固的混凝土施加向下的压力,提高了墙本体1与下方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其中连接件2开设有两组通孔23,两组通孔23的轴线共同所在的平面与墙本体1所在的平面垂直,从而使两组呈对角设置的连接件2之间的连接杆3错位设置,避免碰撞。
如图2至图3所示,其中墙本体1两侧的柱体开设有正对设置的插孔,墙本体1内埋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加强杆5,第一加强杆5两端开设有螺向相反的外螺纹;第一加强杆5的两端螺纹连接有形状与插孔形状配合的插块51,两组插块51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两组插孔之间的间距,两组插块51的最大距离满足使插块51与插孔插接。并且设置与柱体最接近的第一加强杆5与柱体之间的间距和两两相邻的第一加强杆5之间的间距相等。
如图2至图3所示,墙本体1内埋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加强杆6,第二加强杆6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压块61,位于第二加强杆6下端的压块61预埋于墙本体1下方的楼板内,位于第二加强杆6顶端的压块61预埋于墙本体1上方的楼板内。设置与楼板最接近的所述第二加强杆6与楼板之间的间距和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杆6之间的间距相等。从而通过第一加强杆5和第二加强杆6提高了墙本体1与上、下楼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与两侧主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提高了墙本体1的自身强度和抗震性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施工该抗震的墙体结构时,先规划好墙本体1的位置,然后在墙本体1下方的楼板上开设用于放置工字钢4的凹槽,使工字钢4的长度方向与墙本体1所在的平面共面,然后在工字钢4内焊接固定两组连接件2,使连接件2位于墙本体1的两个底角下方,并在两组连接件2上分别固定连连接杆3。然后在工字钢4内固定有压块61,使各压块61的分布满足将墙本体1沿水平方向等分,并在压块61上连接第二加强杆6;并且在两侧立柱正对的侧面开设有若干正对的插孔,通过插孔在两个立柱之间连接水平设置的第二加强杆6。之后在两个立柱之间搭设模板并逐层浇筑混凝土,待下方的混凝土凝固后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层低于连接杆3顶端,待混凝土凝固后在连接杆3的顶端继续固定连接件2,并通过压紧螺栓将连接件2压紧并对墙本体1施加向下的压力,提高了墙本体1与下方楼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最后浇筑墙本体1的顶层混凝土或上层楼层的横梁,并通过顶层混凝土或横梁将连接杆3顶端的连接件2埋没,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提高上方的连接件2对墙本体1的压力。
在遭受到震动时,通过连接杆3、第一加强杆5和第二加强杆6的配合提高了墙本体1与上、下层楼板之间的连接性以及与两组立柱之间的连接性,从而提高了墙本体1的整体抗震和抗破坏的能力,有利于减少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浇筑在楼板之间的墙本体(1),所述墙本体(1)下方的楼板内和所述墙本体(1)内均埋设有连接件(2),所述墙本体(1)内的所述连接件(2)位于所述墙本体(1)的两个顶角,位于楼板内的所述连接件(2)位于所述墙本体(1)的两个底角下方,呈对角的两个所述连接件(2)之间连接有连接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2)包括直角角钢(21),所述直角角钢(21)的两个翼板之间固定有连接座(22),所述连接座(22)上贯通开设有通孔(23),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通孔(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3)的两个端部均固定有螺纹头(31),所述螺纹头(31)与所述通孔(23)插接并伸出所述通孔(23),所述螺纹头(31)伸出所述通孔(23)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墙本体(1)下方的楼板内埋设有工字钢(4),所述工字钢(4)的开口朝上设置,位于楼板内的所述连接件(2)埋设于所述工字钢(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墙本体(1)两侧的柱体开设有正对设置的插孔,所述墙本体(1)内埋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加强杆(5),所述第一加强杆(5)两端开设有螺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加强杆(5)的两端螺纹连接有形状与所述插孔形状配合的插块(51),两组所述插块(51)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两组所述插孔之间的间距,两组所述插块(51)的最大距离满足使所述插块(51)与所述插孔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墙本体(1)内埋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加强杆(6),所述第二加强杆(6)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压块(61),位于第二加强杆(6)下端的压块(61)预埋于所述墙本体(1)下方的楼板内,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杆(6)顶端的压块(61)预埋于所述墙本体(1)上方的楼板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2)开设有两组通孔(23),两组所述通孔(23)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墙本体(1)所在平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与柱体最接近的所述第一加强杆(5)与柱体之间的间距和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杆(5)之间的间距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与楼板最接近的所述第二加强杆(6)与楼板之间的间距和两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杆(6)之间的间距相等。
CN201922446968.8U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 Active CN211524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6968.8U CN211524264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6968.8U CN211524264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4264U true CN211524264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6968.8U Active CN211524264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4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32371B (zh) 一种含榫卯构造的装配式梁柱耗能节点单元
CN214738828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装置
CN111501530B (zh) 一种减振锁紧式防箱梁落梁装置
CN210712907U (zh) 一种柱脚连接固定结构
CN211524264U (zh) 一种抗震的墙体结构
CN211548054U (zh) 一种钢结构悬臂梁梁柱连接节点
CN108729546A (zh) 一种用于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干式梁柱连接结构
CN211549023U (zh) 一种民宅的抗震结构
CN216865981U (zh) 一种双层组装构造柱模板装置
CN215484840U (zh) 一种墙体抗震加固结构
CN211714260U (zh) 一种防开裂的填充墙结构
CN211949029U (zh) 一种带t型异形柱结构的钢结构剪力墙模块
CN109667349B (zh)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节点
CN217325937U (zh) 一种非承重墙体柔性结构
CN111456287B (zh) 用于构建混凝土墙的加固装置、方法及混凝土墙
CN220598805U (zh) 预制剪力墙结构
CN215442376U (zh) 一种具有抗扭动功能的钢结构支撑桁架
CN114250859B (zh) 一种绿色可持续装配式建筑体系
CN216992448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内支撑结构
CN220848326U (zh) 一种具有安装钢绞线的高强度预制构件
CN215854741U (zh) 一种塔吊底座
CN214783190U (zh) 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CN216239755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模板连接钢架
CN214531503U (zh) 工字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构造
CN214169441U (zh) 一种钢结构的连接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