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8153U -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 - Google Patents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8153U
CN211518153U CN201921744626.8U CN201921744626U CN211518153U CN 211518153 U CN211518153 U CN 211518153U CN 201921744626 U CN201921744626 U CN 201921744626U CN 211518153 U CN211518153 U CN 211518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critical fluid
explosion
extruder
kettle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446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卫民
王修磊
温馨
阎华�
丁玉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7446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8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8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8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利用超临界流体浸入分子链团中微爆解缠单分子链团的同时对链段取向,并通过边混炼边排气的方式将微爆后的取向效果保留的同时二次取向、排出气体;配合层叠工艺将物料中的链团完全取向获得织态结构材料;最后获得的增强材料不含气泡。本实用新型装备包括干燥系统、浸渍系统、微爆系统、排气挤出系统、温控系统等基本系统。本实用新型加工装备可连续高效、低成本地利用超临界流体微爆的方式将高聚物链团/初级粒子解缠,并通过机械排气方式保持已经被微爆取向的链段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取向,结合层叠挤出技术形成取向度更高、分子链排列整齐的不含气泡的物料,优化高聚物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与先进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
背景技术
非晶态高分子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由于其链节内旋转的作用,导致其宏观分子链弯曲,形成无规线团、链结、链球等形态的宏观结构;而在应用过程中,通常希望获得取向态或织态等规则结构或排列整齐的结构以提升制品性能。现有的高聚物加工方式例如混炼、单向拉伸、双向拉伸等,在对材料的加工中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加工方式对一部分材料例如PVC等的取向依旧是链段取向而非分子链取向,一部分链段依然以团聚形式存在,未能在宏观上完全体现高聚物的物理性能。针对此,实现普通加工方式中链团不易被打开的高聚物分子链或长链段完全打开后进一步取向变得尤为重要。
超临界流体在压力与温度不同时,通常会呈现出气态、液态和固态等多种方式。尤其超临界二氧化碳,其具有十分独特的物化性质,其在超临界状态时,呈现出扩散系数大、粘度小等特性。因其具有较高的扩散性,减小了传质阻力,在对多孔疏松的固态物质和细胞材料中的化合物的萃取特别有利,浸渍效果较好;又因其对操作条件(如压力、温度)特别敏感,这为操作的灵活性和可调性提供了便利;同时,其具有低的化学活泼性和毒性,化学性能稳定、绿色安全。因而,超临界流体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及生物材料加工方面应用极为广泛。
在高分子材料成型方面,超临界流体通常被用作发泡剂,成型发泡材料。发泡工艺对制品轻量化有较好的优势,但同时也降低了制品原有的强度。通常的发泡包括直接发泡和间歇发泡两种方式。所述直接发泡是通过向已经熔融的高聚物熔体中混入超临界流体后释压膨胀、冷却定型得到发泡材料,通常存在泡核分散不均或因流体容易聚集而导致泡核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所述间歇发泡是通过预发泡之后再次发泡得到的发泡材料,预发泡通常使用浸渍的方法向物料中浸入超临界流体,分散较好,气泡细化程度高。但是,两种发泡工艺均是相对静态的发泡,在撑开物料后就会直接冷却,使气泡保持在制品中。且发泡工艺仅是利用气体将分子链撑开,而不做后续处理,当气泡压力与外界压力一致且未得到及时冷却时,分子链回复到松弛状态,导致气泡的取向作用失效。与发泡类似的相关工艺尚未被用作辅助取向等作用,形成了拉伸但无法保留取向效果的境地。
因而打开分子链并使其保留取向效果以备后续拉伸取向得到强度更高的材料是必须的。
以聚氯乙烯(PVC)材料为例:聚氯乙烯(PVC)材料具有较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不易被酸碱等腐蚀,且阻燃性能较好,常被用于阻燃制件的原材料。PVC可通过添加塑化剂从硬到软之间变化,且较容易通过多种加工方式加工成型,其废弃物也可回收二次利用,是一种环境保护型材料,其被用于现代工业及生活中的各种地方。聚氯乙烯的加工包括混炼、注塑成型、挤出拉伸成型、吹膜拉伸成型等多种方式,但由于聚氯乙烯在聚合过程中,其长链通常以引发剂为中心包覆形成初级粒子,且在普通的加工方式中初级粒子链团难以打开与其他的分子链发生缠结,故而其成型后的制品优良性能并不能完全体现。我国在聚氯乙烯的解缠方面同样做过很多研究。专利“ZL200910237622一种纳米叠层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专利“ZL2014 101359933纳米叠层复合挤出设备”等所描述的叠层方法可通过均匀叠层的方式对熔融材料多次拉伸取向进行强化,其应用于PVC的吹膜和挤出造粒方面同样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依旧未能完全打开PVC的初级粒子。针对此类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技术,通过超临界流体微爆的方式从初级粒子层面打开高聚物链团,使其成为可与其他长链发生缠结的松散长链,并同时搭配层叠挤出技术,进一步释放高聚物的潜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能完全解缠高聚物初级粒子而导致无法继续优化其材料使用性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并通过对示例材料(PVC)加工的详细描述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点有:利用超临界流体浸入分子链团中微爆解缠单分子链团的同时对链段取向,并通过边混炼边排气(机械排气)的方式将微爆后的取向效果保留的同时二次取向、排出气体;配合层叠工艺将物料中的链团完全取向获得织态结构材料;最后获得的增强材料不含气泡。即利用超临界流体打开单分子链团后在熔融状态下混炼排气及叠层增强取向获得不含气泡的高性能材料,并针对此工艺设计改进了相应的制造装备。
以下针对示例(PVC材料)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局限于示例材料,本实用新型理论上可解开PVC初级粒子的包覆长链而使其与周边的长链发生缠结或提高取向性从而释放PVC料原有性能潜力,增强其成型制品的物理强度。
本实用新型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的工艺路线包括:干燥物料、低温高压浸渍、加热微爆、混炼排气和叠层挤出五个步骤完成。该工艺路线的基本思想为通过超临界流体微爆方式解缠物料的初级粒子,形成带链段取向的松散分子链团,然后通过边混炼边排气(机械排气)的方式使已经解缠的粒子变形,保留其链段取向效果并进行二次链段取向,同时将物料内的所有气体排出,最后通过叠层工艺对其分子链进一步取向以获得织态结构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艺路线的干燥物料即为将物料里面的非结合水全部蒸发掉,防止浸渍过程中非结合水影响浸渍效果。
所述低温高压浸渍指将干燥后的物料通过计量系统加入到浸渍釜中,并由超临界流体注入系统加入超临界CO2,浸渍釜内环境保持在超临界点(温度 31.26OC,压力72.9atm)。待注入足量的超临界流体后,立即密封浸渍釜,使物料在超临界流体的浸渍环境中浸渍2-6小时,浸渍过程中可采用辅助搅拌措施以优化浸渍效率,搅拌措施可选用机械搅拌法、超声波法等;浸渍具体时间由材料确定,以确保物料内完全浸入超临界流体的同时提高效率。
所述加热微爆指将浸渍后的原料引入熔融挤出机内,在熔融挤出机内使原料升温到粘流态,在升温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单位质量物料所占用的空间不变,其解决措施为通过控制螺杆的槽深和导程控制空间大小;待所有物料均达到粘流态后,引导物料从较小的空间快速进入一个较大的空间,利用超临界流体汽化体积膨胀的优势瞬间撑开初级粒子,使初级粒子解缠;微爆后的物料在螺杆中继续向机头流动,防止积料。
上述物料从小空间到大空间微爆包括两种解决措施:第一种是将物料引入一个过渡管路,此过渡管路中物料的流动方向应平行于重力方向向下,防止物料微爆后由于仍处于粘流态而导致物料塌陷、分子链部分回弹等,同时,平行于重力方向向下可为后续微爆的物料腾出空间并保持连续性。此措施微爆段进料量与出料量由与其相邻的双阶螺杆的物料输送量控制。
第二种解决措施是改变螺杆的槽深和导程使单位质量的物料所占用的空间急速变大。此措施中移除微爆段物料的方法为通过改变机筒轴向的粗糙度等方法提高微爆段出料处的物料输送速度。
所述混炼排气工艺指使微爆后的熔体在混炼过程中进行排气,主要通过机械排气方式将物料中的气体挤压出去,由于分子间存在气隙,在机械挤压过程中分子链继续变形,且由于气隙的气体均匀流动促进分子链展开,同时,通过螺杆的混合作用促进不同单分子链间发生缠结,避免单分子链自身再次回复到初级粒子,增加物料强度。
上述边混炼边排气(机械排气)指利用螺杆混炼的同时减小螺杆槽深,排出物料内的气体。应注意的是不能在物料静态时通过抽真空的方法从外界抽出物料内部的气体:物料静态时直接抽出气体容易导致微爆后留在物料中的气体单方向不均匀流动造成物料质量缺陷;同时,提前抽出物料中的气体导致分子链的运动空间变小,不易于分子链再次展开。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物料不要在机筒内停留过长时间,防止分解,同时应注意排出物料中的所有气体,避免后续加工物料中存在气孔,影响物料性能。
所述层叠挤出是指在排气完成后对物料建立压力,并利用层叠器的拉伸取向作用将分子链拉伸取向、叠层,增强PVC物料内分子链的有序性。挤出后的熔体可直接用于制品制造,也可挤出造粒后再用于制品制造。
针对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专用加工装备包括干燥系统、浸渍系统、微爆系统、排气挤出系统、温控系统等基本系统。所述浸渍系统包括计量进料设备、超临界流体注入系统、浸渍釜、气力输送部件、换气部件等;所述微爆系统包括计量进料部件、微爆部件等;所述挤出系统包括混炼排气一体挤出机、层叠器、切料设备等。
上述微爆系统和挤出系统可集成到同一挤出机上,但结构复杂,容易导致产量降低和控制难度增大,故而优选采用双阶式挤出机的排列形式,所述双阶式挤出机排列形式指微爆部件由熔融挤出机和微爆管路构成,以下将对该结构形式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的具体安装方式是:干燥系统的出料口通过计量进料设备向浸渍釜进料口注入物料,超临界流体注入系统与浸渍釜进气口通过电磁阀相连,电磁阀控制其联通状态。两浸渍釜间通过过滤器、电磁阀、空气压缩机等基本元件相连,电磁阀安装于过滤器与空气压缩机之间,空气压缩机与每一个浸渍釜间都安装有电磁阀和过滤器。浸渍釜出料口接有电磁阀,并通过气力输送管路与计量进料部件相连,物料通过气体推动及安装于熔融挤出机进料口处的计量进料部件的共同作用进入熔融挤出机。熔融挤出机的加热冷却部件严格控制进料口处及其邻近机筒的温度,防止进料口过热而导致物料内部气体提前释放,造成超压及架桥。熔融挤出机的机头与混炼排气挤出机的口通过微爆管路相连,所述微爆管路的主体轴线与重力方向平行,且混炼排气挤出机的进料口应低于熔融挤出机的出料口。混炼排气挤出机的机头部位安装有层叠器,层叠器另一端与切粒设备相连,切好的粒料通过风冷腔快速风冷后进入集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超临界流体优选超临界CO2,因为其更容易获取和控制,无毒无害;也可使用H2、N2、水蒸气等流体进行微爆解缠。
所述浸渍系统的浸渍釜主要设计采用压力反应釜的设计形式,为高压釜,其设计压力应设计为可承受压力至少15MPa,留出足够的安全系数,防止超压。浸渍釜的储料量根据产能进行设计,优选储料量较大的日储罐;其数量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两个浸渍釜,便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所述换气部件主要包括气流流通管道、过滤器、电磁阀、双向空气压缩机,其设计要求和浸渍釜的设计安全系数一样。所述过滤器主要用于在抽提/交换CO2时,防止PVC物料进入空气压缩机,优选采用多级过滤方式的过滤器,提升过滤效果;空气压缩机主要用于将浸渍完成后多余的大部分CO2抽提到另外的浸渍釜内,减少超临界CO2的浪费;应该注意的是,空气压缩机不应该造成浸渍釜内形成负压,以便于后期气力输送的正常进行。
所述气力输送部件利用浸渍釜内未完全提取且未浸渍进物料内的CO2作为驱动气体,带动釜内物料沿气力输送管路运动,配合计量进料部件将釜内物料送入混炼挤出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熔融挤出机进料口处的计量进料设备应该具有排气功能。其排气功能主要用于将气力输送的动力气体排出,减少此部分气体对后续加工的影响。
所述微爆系统的熔融挤出机主要用于将物料熔融,同时,熔融过程中应保持单位质量的物料所占用的空间不变,可通过控制螺杆槽深来控制该条件。所述微爆管路优选圆柱形管路,其竖直段的轴向长度应大于内径,且竖直段的内径应大于熔融挤出机的出口直径,具体直径比例由所需的微爆系数决定。在设计过程中建议固定微爆管路的直径而通过减小熔融挤出机的出口直径来控制直径比例,同时微爆管路直径不应超过混炼排气挤出机的进料口直径或是机筒内径。
所述混炼排气挤出机螺杆槽深应逐渐减小,同时应根据物料类型保证螺杆具有强效混合的作用,使已经被打开的单一长链与其他长链发生缠结,防止单一长链再次自行包覆,可选用单螺杆、双螺杆、行星螺杆等组合形式。混炼排气挤出机的动作方式为边混炼边排气,排气过程中保持常压排气,待气体完全排出后建压挤出。螺杆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防止温度过高及长时间停留导致物料分解。
在对PVC物料的加工中,所述混炼排气挤出机的螺杆形式优选行星螺杆,也可选用双锥螺杆、单螺杆等。其他高聚物的加工应根据具体混炼效果选用螺杆组合形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爆解缠工艺中通过低温高压浸渍超临界流体,可避免物料熔融后再加入超临界流体导致的流体因得不到较好的分散而聚集成较大的泡核或流体多聚集在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而非单分子链的间隙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利用解缠后边混炼边排气的动作模式将物料中的气体排出,并使被打开的松散分子链团变形,不易于回复到原始状态,保留了微爆过程中的取向效果,易于后期分子链的取向加工,获得更高比例的被拉伸取向的分子链,解决了部分物料在熔体取向过程中未能完全打开分子链的窘境。
本实用新型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可连续高效、低成本地利用超临界流体微爆的方式将高聚物链团/初级粒子解缠,并通过机械排气方式保持已经被微爆取向的链段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取向,结合层叠挤出技术形成取向度更高、分子链排列整齐的不含气泡的物料,优化高聚物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主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的微爆、混炼排气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3所示为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的微爆管路示意图。
图4所示为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的解缠原理示意图。
图5所示为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的混炼排气挤出机螺杆可选用类型的示意图。
图中:1-一号浸渍釜;2-二号浸渍釜;3-进气口;4-搅拌电机;5-浸渍釜进料口;6-空气压缩机;7-微爆管路;8-混炼排气挤出机;9-层叠器;10- 切料部件;11-熔融挤出机;12-计量进料部件;13-电磁阀;14-浸渍釜出料口;15-过滤器;16-电磁阀;7-1-初级粒子示意图;17-2-微爆后松散链团示意图;17-3-机械排气后半取向分子链示意图;17-4-取向态分子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的工艺路线包括:干燥物料、低温高压浸渍、加热微爆、混炼排气、叠层挤出。如图4所示,该工艺路线的基本思想为通过超临界流体微爆方式解缠物料的初级粒子17-1,形成带链段取向的松散分子链团17-2,然后通过边混炼边排气(机械排气)的方式使已经解缠的粒子变形,保留其链段取向效果并进行二次链段取向,同时将物料内的所有气体排出获得半取向分子链17-3,最后通过叠层工艺对其分子链进一步取向以获得取向态分子链17-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包括干燥系统、浸渍系统、微爆系统、排气挤出系统、温控系统等基本系统。所述浸渍系统包括计量进料设备、超临界流体注入系统、浸渍釜1(或2)、气力输送部件、换气部件等;所述微爆系统包括计量进料部件12、微爆部件等;所述挤出系统包括混炼排气一体挤出机8、层叠器9、切料设备10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的具体安装方式是:干燥系统的出料口通过计量进料设备向浸渍釜进料口5 注入物料,超临界流体注入系统与浸渍釜进气口3通过电磁阀相连,电磁阀控制其联通状态。两浸渍釜间通过过滤器15、电磁阀16、空气压缩机6等基本元件相连,电磁阀16安装于过滤器15与空气压缩机6之间,空气压缩机6 与每一个浸渍釜1(或2)间都安装有电磁阀16和过滤器15。浸渍釜出料口14接有电磁阀13,并通过气力输送管路与计量进料部件12相连,物料通过气体推动及安装于熔融挤出机11进料口处的计量进料部件12的共同作用进入熔融挤出机11。熔融挤出机11的加热冷却部件严格控制进料口处及其邻近机筒的温度,防止进料口过热而导致物料内部流体提前释放,造成超压及架桥。熔融挤出机11的机头与混炼排气挤出机8的进料口通过微爆管路7相连,所述微爆管路7的主体轴线与重力方向平行,且混炼排气挤出机8的进料口应低于熔融挤出机11的出料口。混炼排气挤出机8的机头部位安装有层叠器 9,层叠器另一端与切粒设备10相连,切好的粒料通过风冷腔快速风冷后进入集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微爆指将浸渍后的原料引入熔融挤出机11内,在熔融挤出机11内使原料升温到粘流态,在升温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单位质量物料所占用的空间不变,其解决措施为通过控制螺杆的槽深和导程控制空间大小;待所有物料均达到粘流态后,引导物料从较小的空间快速进入一个较大的空间,利用超临界流体汽化体积膨胀的优势瞬间撑开初级粒子,使初级粒子解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微爆段处的出料量应略大于其进料量,以尽快移除微爆段已经微爆的物料,防止积料。
本实用新型中改变微爆空间的措施包括两类:第一种,如图2所示,将物料引入一个微爆管路7,此微爆管路7中物料的流动方向应平行于重力方向向下。此措施微爆管路7进料量与出料量由与其相邻的双阶螺杆的物料输送量控制。
第二种解决措施是改变螺杆的槽深和导程使单位质量的物料所占用的空间急速变大。此措施中移除微爆段物料的方法为通过改变机筒轴向的粗糙度等方法提高微爆段出料处的物料输送速度。
如图3所示,所述微爆管路7优选圆柱形管路,其竖直段的轴向长度应大于内径,且竖直段的内径应大于熔融挤出机的出口直径,具体直径比例由所需的微爆系数决定。在设计过程中建议固定微爆管路7的直径而通过减小熔融挤出机11的出口直径来控制直径比例,同时微爆管路7直径不应超过混炼排气挤出机8的进料口直径或是机筒内径。
如图5所示,所述混炼排气挤出机8的螺杆槽深应逐渐减小,见图5a所示,同时应根据物料类型保证螺杆具有强效混合的作用,使已经被打开的单一长链与其他长链发生缠结,防止单一长链再次自行包覆,可选用单螺杆、双螺杆、行星螺杆等组合形式。混炼排气挤出机8的动作方式为边混炼边排气,排气过程中保持常压排气,待气体完全排出后建压挤出,见图5b所示。螺杆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防止温度过高及长时间停留导致物料分解。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干燥系统先将物料干燥,使初级粒子17-1 的孔隙中不含水分;同时,对浸渍釜1(或2)、换气部件、气力输送部件等进行高压气密性检测(注意在每次启动设备前均需要做气密性检测),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阶段工作。
将干燥后的物料通过计量进料系统送入一号浸渍釜1中,一号浸渍釜1 中的物料体积不应超过浸渍釜容积的2/3,待物料全部投入一号浸渍釜1中后,可优选先将釜内空气抽提干净,然后通过超临界流体注入系统向一号浸渍釜1 内注入超临界CO2。待超临界流体浸没一号浸渍釜1内物料后,密封一号浸渍釜(1)2-6h,同时保持釜内搅拌元件4持续搅拌,加速浸渍。
在一号浸渍釜1内物料浸渍过程中,向二号浸渍釜2内添加待浸渍的物料,密封二号浸渍釜2,并向二号浸渍釜2内添加一定量(由实验中单釜浸渍物料损失的超临界流体决定)的超临界流体,密封二号浸渍釜2。待一号浸渍釜1内物料浸渍足够时间后,打开一号浸渍釜1与二号浸渍釜2间的空气压缩机6,空压机的抽气方向为从一号浸渍釜1到二号浸渍釜2;待空气压缩机 6运行稳定后,打开空气压缩机6与各釜间的电磁阀16,通过换气部件将一号浸渍釜1内的部分未浸渍到物料中的超临界流体抽到二号浸渍釜2中,一号浸渍釜1内的物料会因为过滤器15的阻挡而留在一号浸渍釜1中;待气体抽提完毕后,关闭电磁阀16,使二号浸渍釜2密闭,然后关闭空气压缩机6。打开一号浸渍釜1的出料口14处的电磁阀13,物料通过一号浸渍釜1内残余未进入物料孔隙中的CO2的推动及安装于熔融挤出机11进料口处的计量进料部件的共同作用进入熔融挤出机11。待物料从一号浸渍釜1中全部排空后,通过电磁阀13关闭出料口14,再向一号浸渍釜1内加入未浸渍的物料及超临界流体,重复以上步骤,使一号浸渍釜1与二号浸渍釜2交替运作。
熔融挤出机11的进料口处温度应该保持在31.26OC左右,防止架桥及超临界流体提前膨胀。熔融挤出机11在保证单位质量物料所占有的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将物料塑化挤出。从熔融挤出机11的出料口挤出的物料随即进入微爆管路7中解缠,解缠后的物料直接进入混炼排气挤出机8中混炼和排气。混炼排气挤出机8的进料量应略大于熔融挤出机11的出料量,可通过控制相应螺杆转速控制。通过混炼挤出机8的混炼作用使得分子链二次取向,在混炼过程中,可按需向物料中添加其他添加料(例如色母粒等),待排气全部完成后,对物料建压,使其经过层叠器9进一步拉伸取向、叠层挤出,挤出的物料通过切粒设备10切粒后风冷,得到高性能化的高聚物粒料,用于制品加工。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设备及工艺情况,配合各图予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具体设备及工艺过程,任何基于上述所说的对于相关设备修改或替换,任何基于上述所说的对于相关工艺的局部调整,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领域范围内,均属于本实用新型。

Claims (3)

1.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系统、浸渍系统、微爆系统、排气挤出系统和温控系统,所述浸渍系统包括计量进料设备、超临界流体注入系统、浸渍釜、气力输送部件和换气部件;所述微爆系统包括计量进料部件、微爆部件;所述挤出系统包括混炼排气一体挤出机、层叠器、切料设备;微爆系统和挤出系统采用双阶式挤出机的排列形式,干燥系统的出料口通过计量进料设备向浸渍釜进料口注入物料,超临界流体注入系统与浸渍釜进气口通过电磁阀相连,电磁阀控制其联通状态;两浸渍釜间通过过滤器、电磁阀、空气压缩机相连,电磁阀安装于过滤器与空气压缩机之间,空气压缩机与每一个浸渍釜间都安装有电磁阀和过滤器;浸渍釜出料口接有电磁阀,并通过气力输送管路与计量进料部件相连,物料通过气体推动及安装于熔融挤出机进料口处的计量进料部件的共同作用进入熔融挤出机;熔融挤出机的加热冷却部件严格控制进料口处及其邻近机筒的温度;熔融挤出机的机头与混炼排气挤出机的口通过微爆管路相连,所述微爆管路的主体轴线与重力方向平行,且混炼排气挤出机的进料口应低于熔融挤出机的出料口;混炼排气挤出机的机头部位安装有层叠器,层叠器另一端与切粒设备相连,切好的粒料通过风冷腔快速风冷后进入集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其特征在于:超临界流体为超临界CO2、H2、N2或水蒸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其特征在于:气力输送部件利用浸渍釜内未完全提取且未浸渍进物料内的CO2作为驱动气体,带动釜内物料沿气力输送管路运动,配合计量进料部件将釜内物料送入混炼挤出机。
CN201921744626.8U 2019-10-17 2019-10-17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 Active CN211518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4626.8U CN211518153U (zh) 2019-10-17 2019-10-17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4626.8U CN211518153U (zh) 2019-10-17 2019-10-17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8153U true CN211518153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1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44626.8U Active CN211518153U (zh) 2019-10-17 2019-10-17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81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4732A (zh) * 2019-10-17 2019-12-27 北京化工大学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
CN110614732B (zh) * 2019-10-17 2024-05-28 北京化工大学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4732A (zh) * 2019-10-17 2019-12-27 北京化工大学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
CN110614732B (zh) * 2019-10-17 2024-05-28 北京化工大学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0074B2 (ja) 微孔質材料の射出成形
EP1165301B1 (en)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polymer foam material, including a pressure restriction element,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US6602064B1 (en) Polymer process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09228003B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混合流体挤出发泡制备低密度聚合物泡沫珠粒的装置及方法
US9630346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injection molded component
CN101219573B (zh) 超临界流体辅助聚合物成型加工设备及其实现方法与应用
CN109435194B (zh) 一种用于热塑性聚酯发泡成型装置
EP282119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olded body, method for producing molded body having plating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resin pellets, molded foam having plating film, foam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nozzle unit, and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CN201195384Y (zh) 超临界流体辅助聚合物成型加工设备
CN211518153U (zh)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装备
CN108715019B (zh) 一种内充气式挤出发泡装置及成型方法
CN110614732A (zh)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
CN110614732B (zh) 超临界流体微爆解缠聚合物高性能化加工工艺及装备
WO2002072927A1 (en) Injection-molded crystalline/semicrystalline material
JP2003261707A (ja) 樹脂発泡体の製法
US9724857B2 (en) Compression molded polymeric foam articles and methods
CN115648527A (zh) 一种聚合物发泡珠粒连续制备装置及方法
CN212385850U (zh) Tpe塑胶发泡装置
CN212554593U (zh) 一种新型母粒干燥设备
CN109228005B (zh) 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滑石粉耦合改性的挤出发泡制备低密度tpu珠粒泡沫的方法
CN113878783A (zh) Tpe塑胶发泡装置及发泡工艺
JPH11116721A (ja) 超高分子量ポリエチレン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CN203031794U (zh) 一种用于制备微孔发泡塑料的高效混合装置
CN114211715A (zh) 一种制备发泡材料的系统及方法
US20190338099A1 (en) Three-dimensional suction molding method for polymeric foa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