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1400U -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1400U
CN211511400U CN201921350658.XU CN201921350658U CN211511400U CN 211511400 U CN211511400 U CN 211511400U CN 201921350658 U CN201921350658 U CN 201921350658U CN 211511400 U CN211511400 U CN 211511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gate
bin
door
control mechanism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06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锦标
何光
何青
曾珞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06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1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1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1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所述仓门控制机构包括仓门板、仓门转轴以及仓门开关,所述仓门板的一端通过所述仓门转轴连接到所述上料装置的承托骨架主体上,所述承托骨架主体设有下料口,所述仓门开关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并通过对所述仓门板的另一端的吸附以控制所述仓门板闭合或打开所述下料口。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上料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仓门控制机构及上料装置的安装更为方便,有效提高仓门板开关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智能炒菜机、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及冲洗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炒菜机一般都具备炒菜或者炖菜的功能,在烹饪过程中,将食材放入炒菜机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发明人前期提出的首创的智能炒菜机中引入了上料装置,通过上料装置来接收装有食材原料的食材包装盒并能实现中式菜肴烹饪工艺中对原料投放的精确控制,按预设的次序及加工的时序自动投放食材原料。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152657.4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导入机构、翻转机构和多个插销式仓门控制机构,每个插销式仓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每个仓格的跌落式仓门的打开/关闭,从而使每个仓格内的原料在跌落式仓门打开时落入置于正下方的炒锅内;每个所述插销式仓门控制机构采用推拉式电磁铁(包括电磁铁以及设于所述电磁铁中的铁芯),所述铁芯伸出于所述电磁铁的一端设有仓门锁舌,所述仓门锁舌可在所述电磁铁驱动下随同所述铁芯做收缩或伸出运动,从而从锁仓门位置收缩到开仓门位置以离开所述跌落式仓门使其跌落/打开或复位到锁仓门位置以抵顶所述跌落式仓门使其锁定/关闭。
又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465100.7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菜机的上料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机架、落料机构、驱动装置、旋转编码器和控制器,所述落料机构包括多仓格落料仓、多个仓门和多个与所述仓门相对应的仓门开关,各所述仓门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仓格上,所述多仓格落料仓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旋转编码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的侧面,所述旋转编码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多仓格落料仓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在同一轴线上,所述仓门开关、所述旋转编码器和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多仓格落料仓包括落料仓主体和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套设于所述落料仓主体的外侧,且所述落料仓主体通过设置在其外侧的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机架可拆卸地连接。
在实施本实用新型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仓门控制机构及上料装置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仓门控制机构通常是利用磁控插销式结构,控制插销移动与仓门板之间进行配合,从而控制仓门板的开和关,这种结构会由于插销生锈等原因,容易造成在开、关仓门板的过程中发生卡顿或者难以复位等现象,从而影响仓门控制机构的工作稳定性进而影响下料操作,另外采用磁控插销式结构存在结构复杂且安装十分麻烦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智能炒菜机、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及冲洗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上料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仓门控制机构及上料装置的安装更为方便,有效提高仓门板开关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仓门控制机构,适用于上料装置中,所述仓门控制机构包括仓门板、仓门转轴以及仓门开关,所述仓门板的一端通过所述仓门转轴连接到所述上料装置的承托骨架主体上,所述承托骨架主体设有下料口,所述仓门开关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并通过对所述仓门板的另一端的吸附以控制所述仓门板闭合或打开所述下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仓门控制机构通过采用电磁铁替换现有技术的磁控插销式结构的推拉式电磁铁作为仓门开关,通过电磁铁对仓门板的直接吸附以控制仓门板闭合或打开下料口实现下料,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另外,能够有效避免采用现有磁控插销式结构由于插销生锈等原因造成在开、关仓门板的过程中发生卡顿或者难以复位等现象,从而有效提高仓门控制机构的工作稳定性和下料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板采用能够被所述电磁铁吸附的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板上设有采用能够被所述电磁铁吸附的材料制成的吸附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吸附层设于所述仓门板被所述电磁铁吸附时与所述电磁铁贴合的位置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板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被所述电磁铁吸附以闭合所述下料口,所述仓门板在所述电磁铁断电吸附力消失时靠自重跌落以打开所述下料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板的一端设有仓门板轴套以穿过所述仓门转轴,所述仓门板的另一端为可围绕所述仓门转轴进行转动的活动端,所述电磁铁作用于所述活动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设有的所述下料口为一个,所述仓门板和仓门转轴对应为一个,所述电磁铁至少为一个以作用于所述仓门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设有的所述下料口为至少两个,所述仓门板对应为至少两个,且每一所述仓门板对应闭合或打开一个所述下料口,每一所述仓门板被设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铁所吸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一根,所述至少两个仓门板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所述仓门转轴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一侧,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两根,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并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另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并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位于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之间的位置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中部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两根,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一根所述仓门转轴,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另一根所述仓门转轴,所述电磁铁分别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上,所述两根仓门转轴并列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位置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两根仓门转轴并列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中部位置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磁铁分别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上,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一根并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位置上,所述至少两个仓门板均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并设于所述仓门转轴的两侧,从而被设于两侧的所述电磁铁所吸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一所述仓门板的一端通过设置仓门板轴套以错位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上,每一所述仓门板的另一端为可围绕所述仓门转轴进行转动的活动端,设于两侧的所述电磁铁对应作用于所述活动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转轴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中部位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改进方案,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仓门板转动安装于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上,并通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安装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能够使得仓门控制机构的安装更为方便,且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另外,无论采用单轴或者双轴的仓门转轴设计,计均可实现不同规格及数量的仓格组合,满足不同菜品需求。特别地,通过多个仓门板的仓门板轴套错位设计以穿过同一根仓门转轴且设于仓门转轴的两侧,并通过该仓门转轴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位置(优选为中部位置),能够更进一步减少材料节约成本并提交装配效率的同时,更适合于导入当前大多数的食材包装盒(食材包装盒的仓格之间间距往往较小),从而不需要对食材包装盒做额外设计以满足仓门控制机构和上料装置的结构需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下料口大小形状一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下料口大小形状不完全一致;其中用于闭合或打开相对大的下料口的仓门板被设置为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电磁铁所吸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有仓门转轴穿孔,所述仓门转轴的两端穿过所述仓门转轴穿孔以固定在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有收容槽以收容固定所述电磁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为中心设有所述至少两个下料口的框架结构,包括外框架以及中心臂,所述中心臂与与所述外框架连接以构成所述至少两个下料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为中心设有所述下料口包括至少三个,所述中心臂包括横向臂和纵向臂,所述横向臂和纵向臂相互连接以构成所述至少三个下料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横向臂设于所述外框架的中部位置并连接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框架或/和所述横向臂位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底端面的一面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固定所述电磁铁以及作为电气走线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转轴包括第一仓门转轴和第二仓门转轴,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靠近前边框的框架内边缘上相对设有第一仓门转轴穿孔,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的转动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仓门转轴穿过所述第一仓门转轴穿孔以固定在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靠近后边框的框架内边缘上相对设有第二仓门转轴穿孔,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的转动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仓门转轴穿过所述第二仓门转轴穿孔以固定在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所述横向臂的收容槽内对应设置所述电磁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一根,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正对所述横向臂的位置设有仓门转轴穿孔,所述至少两个仓门板均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并设于所述仓门转轴的两侧,所述外框架的前边框和后边框的收容槽内对应设置所述电磁铁;或,
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两根,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一根所述仓门转轴,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另一根所述仓门转轴,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正对所述横向臂的位置设有仓门转轴穿孔,所述两根仓门转轴并列并分别穿过对应的仓门转轴穿孔后固定在所述横向臂上,所述外框架的前边框和后边框的收容槽内对应设置所述电磁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一所述电磁铁用于与控制器实现电气连接的导线分别通过所述收容槽实现走线并统一通过所述收容槽上设置的开口穿出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外以连接所述控制器实现独立控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框架的左或/和右边框中部位置的框架外边缘分别往外延伸以构成右凸耳或/ 和左凸耳,所述右凸耳或/和左凸耳的中心位置分别设有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一体注塑成型的驱动轴轴套和转轴轴套;所述驱动轴轴套用于连接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所述转轴轴套用于连接一用于检测所述上料装置整体上下翻转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轴轴套和转轴轴套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转轴为空心轴,通过所述收容槽走线的电气导线统一通过所述转轴轴套以及所述转轴穿出到所述上料装置外。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有减震垫,以缓冲所述仓门板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之间的刚性碰撞;所述减震垫为软胶垫。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所述仓门板打开所述下料口后,通过将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翻转,使所述仓门板靠自重跌落以闭合所述下料口后,所述电磁铁通电以吸附所述仓门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承托骨架盖板,所述承托骨架盖板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连接,用于覆盖密封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的收容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盖板上对应所述电磁铁设有开口以凸出所述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应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设有包装盒收容空间的上料仓、与所述上料仓连接的承托骨架以及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中的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所述承托骨架包括承托骨架主体,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与导入到所述上料仓内的食材包装盒的仓格开口对应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因此能够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料仓带来的技术效果,即通过采用电磁铁替换现有技术的磁控插销式结构的推拉式电磁铁作为仓门开关,通过电磁铁对仓门板的直接吸附以控制仓门板闭合或打开下料口实现下料,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另外,能够有效避免采用现有磁控插销式结构由于插销生锈等原因造成在开、关仓门板的过程中发生卡顿或者难以复位等现象,从而有效提高上料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下料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还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上料仓以及用于将所述上料装置整体上下翻转的上料装置翻转机构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藉由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的连接部将所述上料仓、上料装置翻转机构与所述承托骨架实现直接连接。
另外,在实施本实用新型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上料装置还存在如下问题:仓门控制机构、驱动装置和所述旋转编码器的安装结构复杂,仓门控制机构需要固定在落料仓主体上之后,再将落料仓主体嵌入到固定框架内,且该落料仓主体通过套设在其外侧的所述固定框架分别与所述旋转编码器和所述驱动装置,具体是通过连接驱动装置的第一转轴和连接旋转编码器的第二转轴分别穿过独立设置的轴承座后与固定框架相连接,连接结构复杂且装配困难,从而导致装配后的下料机构稳定性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包括承托骨架,通过该承托骨架设置一体注塑成型的下料口以及分别用于与上料仓、仓门控制机构和上料装置翻转机构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的承托骨架主体,藉由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的连接部即可将所述上料仓、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翻转机构与所述承托骨架实现直接连接,使上料装置的装配更加容易,结构简单,且装配后的上料装置更加稳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顶部为平面并作为承托骨架主体与所述上料仓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且所述上料仓的底部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顶部匹配设置以实现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左/右侧中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一体注塑成型的驱动轴轴套,所述驱动轴轴套构成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与上料装置翻转机构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通过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轴套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承托骨架的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与所述承托骨架连接的下料斗,所述上料仓和所述下料斗分别连接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相对的两个端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斗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用于限制所述仓门板绕所述仓门转轴转动以打开所述下料口的转动角度不超过9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挡块用于限制所述仓门板绕所述仓门转轴转动以打开所述下料口的转动角度在60°~90°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挡块用于限制所述仓门板绕所述仓门转轴转动以打开所述下料口的转动角度在75°~90°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当所述仓门转轴连接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左右两侧并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前后两侧之间的位置时,所述限位挡块对应设于所述下料斗的左右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侧壁的内壁以正对所述仓门转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挡块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下料斗一体注塑成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挡块由所述左或/和右两侧壁向内凹陷形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斗的顶部端面对应所述承托骨架的底部端面设置以实现连接并闭合密封所述承托骨架的底部端面上设置的电气走线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斗为一体注塑成型的棱台状的壳体结构,所述下料斗用于与所述承托骨架连接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承托骨架上的下料口连通的开口,所述下料斗的底部中心设有总下料口,所述下料斗的侧壁沿着所述下料斗的顶部开口向所述总下料口向下倾斜并逐渐收缩,从而使所述下料斗整体呈棱台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料仓与所述承托骨架之间、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承托骨架之间采用螺丝连接或者卡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形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承托骨架对应的左右两侧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承托骨架对应的前后两侧之间通过卡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承托骨架对应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用于螺丝连接的螺丝锁口;所述下料斗的前后两侧设有卡扣,所述承托骨架的前后两侧对应设有与所述卡扣实现卡接的卡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上料装置整体上下翻转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并使连接所述承托骨架主体后的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和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与所述驱动轴轴套相对的另一侧中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一体注塑成型的转轴轴套,所述转轴轴套构成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与位置检测装置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所述位置检测装置通过转轴与所述转轴轴套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承托骨架的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料仓为壳体结构,当所述食材包装盒收容到所述包装盒收容空间中,所述食材包装盒的仓格开口与所述上料仓用于所述承托骨架连接的底部开口朝向一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料仓的顶部上设有贯穿顶端面的冲洗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料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密封烹饪腔,所述上料装置设于所述密封烹饪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包括利用中空壳体形成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包括炒锅装置以及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料装置,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中部设有容纳所述炒锅装置的烹饪区,所述烹饪腔体位于所述烹饪区的上方设有容纳所述上料装置的下料区;所述炒锅装置包括炒锅、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进行加热的炉体装置以及控制所述炒锅旋转的炒锅翻炒装置;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导入食材并下料到所述炒锅内,通过所述炉体装置和所述炒锅翻炒装置实现所述炒锅的加热和翻炒,从而实现对所述炒锅内的食材的烹饪加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炒锅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炒锅翻转的锅体翻转装置,当需要通过所述上料装置下料时,先通过所述锅体翻转装置驱动所述炒锅翻转至锅口朝向所述上料装置;
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还包括出菜装置,所述烹饪腔体位于所述烹饪区的下方设有容纳所述出菜装置的出菜区;当对所述炒锅内的食材的烹饪加工完成后,通过所述锅体翻转装置驱动所述炒锅翻转至锅口朝向所述出菜区上的菜盘以实现出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的冲洗系统,包括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烹饪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以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的喷淋件,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水口的开口以将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后的水排出;其中,所述烹饪设备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上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连通的开口;当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喷淋件对所述上料装置冲洗时,所述上料装置喷淋件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上料装置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上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上料装置的底部开口流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炒锅,通过所述喷淋件对所述上料装置冲洗时,使所述锅体在锅体翻转装置驱动下翻转到锅口与所述喷淋喷头和上料装置相对,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喷淋件喷出的水对所述上料装置进行直接冲洗后落入到所述炒锅内,以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间接冲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炒菜机、下料烹饪加热系统以及烹饪设备的冲洗系统均包含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料装置,因此能够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料装置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省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处于上料装置上料状态(导入食材包装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处于上料装置下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处于上料装置下料完成后出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承托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b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承托骨架的俯视图。
图8c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承托骨架的俯视图。
图8d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承托骨架的俯视图。
图8e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承托骨架的俯视图。
图9a~图9c显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在下料斗内增加限位挡块的情况下从下料到复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上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上料仓导入食材包装盒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上料仓导入食材包装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图1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上料仓可导入的不同容量深度的食材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图1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上料仓可导入的不同容量深度的食材包装盒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上料仓导入食材包装盒前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上料仓导入不同容量深度的食材包装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上料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上料仓的收容空间和食材包装盒之间,以及食材包装盒的仓格和仓门板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图2、图3a和图3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炒菜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炒菜机包括壳体100(包括外壳体及设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具体为内壳体内)的密封的烹饪腔体101,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101内的上料装置10、炒锅装置103和出菜装置104,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体及内壳体之间的喷淋装置105、食物垃圾处理器106、油烟处理装置(图中未示)和控制器(图中未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一侧面设有能够开合的门板110,通过闭合所述门板110使所述壳体100 内的所述烹饪腔体101处于密封状态。所述壳体100的侧面上部还设置有一控制面板1011,所述控制面板1011 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011设有多个功能按键或功能触控区域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所述控制面板1011选择不同的菜谱指令或清洗指令,从而将产生对应的菜谱指令或清洗指令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10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101的上部,所述炒锅装置103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101的中部并位于所述上料装置10的正下方。
所述上料装置10包括用于装纳食材包装盒的上料仓11、仓门控制机构(图未示)、下料斗13、用于将所述上料装置10整体上下翻转的上料装置翻转机构14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上料装置10整体上下翻转位置(角度) 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14和位置检测装置优选设于所述外壳体及内壳体之间)。所述上料仓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一在下料时对准所述炒锅锅体的锅口的下料口,且每一所述下料口均设有仓门。所述仓门控制机构还包括用于对应驱动所述仓门打开和关闭的仓门开关。所述上料仓11的一侧面设有供收容食材的食材包装盒800进出的进料口,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内壳体侧部设有菜盒导入口,所述菜盒导入口与所述进料口对应设置。所述菜盒导入口的外侧为能够开合的所述门板110。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用于:当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导入食材包装盒800时,每一所述下料口朝向与所述炒锅锅口相反的方向,且所述进料口对准所述菜盒导入口;当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导入食材包装盒800完成后,通过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翻转所述上料装置,使每一所述下料口朝向所述炒锅锅口后通过所述仓门驱动机构驱动仓门打开以实现下料。所述下料斗13用于引导通过所述下料口落下的食材进入到所述锅体内。
所述炒锅装置103包括锅体1031、用于承载所述锅体1031的炉体(炉芯)1032、用于将所述炉体(炉芯)1032 固定在所述烹饪腔体101内部并能驱动所述炉体(炉芯)1032带动所述锅体1031翻转的锅体翻转装置1033、设于所述炉体(炉芯)1032上用于对所述锅体1031加热的锅体加热装置1034、与所述炉体(炉芯)1032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锅体1031相对所述炉体(炉芯)1032绕锅体1031的纵向中轴线自转的锅体旋转装置1035,所述锅体翻转装置1033、锅体加热装置1034和锅体旋转装置1035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所述锅体翻转装置 1033驱动所述炉体(炉芯)1032带动所述锅体1031翻转到不同的工位以对应执行不同的工位操作。所述锅体 1031的锅口在不同的工位上面向不同的方向(或装置)以实时对应的操作。其中,所述炒锅装置103还在所述炉体(炉芯)1032与锅体翻转装置1033的连接轴上设置能够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工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炉体(炉芯)1032翻转的角度(工位)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炒锅装置103可参考现有技术(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110339A,名称为“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的专利;或者专利公开号为:CN107736790A,名称为“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的专利等)的结构,在此不对其结构进行具体限定以及不作展开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装置105包括喷淋管道1051、与所述喷淋管道1051连接的喷淋喷头1052和设置在所述喷淋管道1051上的喷淋开关1053。其中,所述喷淋喷头1052设置在烹饪腔体101的顶部。优选的,所述壳体100的顶部开设有能够开合的上盖板120,所述喷淋喷头1052优选设置在上盖板120上。当所述上盖板120盖合时,所述喷淋喷头1052位于所述上料装置10的正上方。所述喷淋开关1053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以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开启或关闭,以实现对所述上料装置10进行高压喷洗。其中,所述喷淋喷头1052包括多个高压喷淋喷头,这样可以有效地对所述上料装置10的内侧壁进行冲洗。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炒菜机利用中空的壳体形成密封的烹饪腔体101,所述烹饪腔体101内部设有容纳主要烹饪设备的工作空间,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炒菜机以所述烹饪腔体为核心组合构建的下料烹饪系统和冲洗系统,所述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和冲洗系统均主要由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和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的辅助烹饪设备连接构成,所述壳体100上对应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口,置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的辅助烹饪设备通过相应的所述连通口连接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相应的主要烹饪设备以实现相应的下料烹饪或冲洗功能。
其中,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下料烹饪加热系统主要由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1内部的上料装置10、炒锅装置103和出菜装置104构成。其中,所述烹饪腔体101内部自上而下地依次设有容纳上料装置10 的下料区、容纳炒锅装置的烹饪区以及容纳出菜装置的出菜区。当需要进行下料烹饪时,首先通过所述上料装置10导入并添加将承载食材的食材包装盒导入到上料仓11中(此时上料装置10为下料斗13在上而上料仓 11在下的状态)。然后启动相应的烹饪程序,在烹饪过程中,所述上料装置10在下料机构翻转机构的作用下翻转至下料斗13在下而上料仓11在上的状态,使得导入到所述上料仓11中食材包装盒内的食材随时所述上料装置10的翻转下落到仓门上。锅体1031在锅体翻转装置1033的作用转到下料工位—锅口正对所述上料装置10。通过仓门驱动机构打开对应的仓门即可使得食材落入到锅体1031内以进行后续的加热翻炒(锅体1031 在锅体旋转装置1035的驱动下绕自身的中轴线旋转以对锅体1031内的食材进行翻炒,锅体1031内设有翻炒筋等翻炒部件)。在炒菜结束后,将锅体1031翻转到出菜工位(锅口正对出菜区的菜盘900)以出菜。
返回参考图1,所述冲洗系统主要由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1内部的上料装置10、炒锅装置103和喷淋装置105构成。具体的,所述上料装置10的顶部和底部设有与所述上料装置10的腔体内部连通的开口。当通过所述喷淋装置105的喷淋喷头1052对所述上料装置10冲洗时,所述喷淋喷头1052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上料装置 10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上料装置10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上料装置10的底部开口流出。其中,在通过所述喷淋喷头1052对所述上料装置10冲洗前,先使所述锅体1031在锅体翻转装置1033的驱动下翻转到锅口10与所述喷淋喷头1052和上料装置10相对,然后通过所述喷淋喷头1052对所述上料装置10进行冲洗时,所述喷淋喷头1052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上料装置10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上料装置10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上料装置10的底部开口流出并通过所述锅体1031的锅口落入到所述锅体1031内,以对所述锅体1031 的内腔进行间接冲洗(在对所述锅体1031的内腔进行间接冲洗过程中,锅体1031在锅体旋转装置1035的驱动下绕自身的中轴线旋转以配合冲洗)。当通过所述喷淋喷头1052对所述上料装置10以及锅体1031的内腔冲洗完成后,所述锅体1031在锅体翻转装置1033的驱动下翻转到锅口朝向所述烹饪腔体101的底部开口的位置(倒水位),从而将冲洗后的水倒出落入到所述烹饪腔体101的底部开口1010以排出(在锅体1031处于倒水位时,优选在炒菜机的烹饪腔体101内部设有炒锅喷淋喷头正对所述锅体1031的内壁进行直接喷淋,且锅体1031在锅体旋转装置1035的驱动下绕自身的中轴线旋转以配合直接喷淋冲洗)。所述烹饪腔体101 的底部开口1010连接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106的入口连通,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106的出口与炒菜机壳体上设置的排水口200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设置食物垃圾处理器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出,从而能够提高过滤效率,且避免废水的任意排放,进而能够避免对于厨房卫生环境的污染。
下面,将通过多个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进的上料装置10的具体结构,该改进的上料装置10能够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智能炒菜机中以参与实现下料烹饪或冲洗功能,且该改进的上料装置10在现有的上料装置的结构上进行改进,能够有效克服现有的上料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如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10,该上料装置10包括用于接收食材包装盒800 的上料仓11、承托骨架12、仓门控制机构16、下料斗13、用于将所述上料装置10整体上下翻转的上料装置翻转机构14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上料装置10整体上下翻转位置(角度)的位置检测装置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进之一在于引入一体注塑成型的所述承托骨架12,通过所述承托骨架12将所述上料仓11、下料斗13、仓门控制机构16、上料装置翻转机构14和位置检测装置15合理的连接组装在一起构成整个上料装置10以实现相应的功能,装配更加容易,结构简单,装配后的装置更加稳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承托骨架12的具体结构以及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4、图9a~图9c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承托骨架12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承托骨架主体121,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为中心设有至少一个下料口1210的框架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下料口连通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顶端面1211和底端面1212,其中,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用于连接所述上料仓11的一端面为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顶端面1211,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用于连接所述下料斗13的另一端面为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底端面1212,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顶端面1211和底端面1212为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朝向相反的两个端面。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中心设有的所述下料口1210与接收到所述上料仓 11的食材包装盒800用于收容食材的仓格对应匹配设置。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仓格为一格时,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中心设有的所述下料口1210对应为一个。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仓格为多格时,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中心设有的所述下料口1210对应为多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匹配标准四仓格(四个仓格大小一致)的食材包装盒800时,所述承托骨架主体 121的中心设有的所述下料口1210对应为四个大小一致的下料口12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7所示,为了匹配四仓格大小不完全相同的食材包装盒800时,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中心设有的所述下料口1210包括四个,分别为第一下料口1210a、第二下料口1210b、第三下料口1210c和第四下料口1210d,且所述第一下料口1210a、第二下料口1210b、第三下料口1210c和第四下料口 1210d的大小对应食材包装盒800的四个仓格大小匹配设置。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由于采用改进的可扩展不同规格及数量的仓门(板)组合的仓门控制机构16(后面具体描述),为了匹配能够导入不同规格及数量的仓格的食材包装盒800,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中心设有的所述下料口1210可以对应匹配设置为五个(参考图)或六个(参考图)或者更多。
下面以图6及图7所示的匹配四仓格的食材包装盒的承托骨架主体为例,对承托骨架主题121的结构进一步进行描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包括外框架1213和中心臂1214,所述中心臂1214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中心并与所述外框架1213连接以构成下料口1210。具体的,所述外框架1213主要由前边框1213a、右边框1213b、后边框1213c以及左边框1213d四个边框依次首尾连接构成,其中,前边框1213a和后边框1213c 相对,右边框1213b和左边框1213d相对。所述中心臂1214包括横向臂1214a、第一纵向臂1214b和第二纵向臂1214c,所述横向臂1214a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边框1213b和左边框1213d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纵向臂1214b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边框1213a和横向臂1214a连接,所述第二纵向臂1214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向臂1214a 和后边框1213c连接。所述外框架1213位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顶端面1211的一面为平面结构(外框架顶面12139),用于与所述上料仓11对应连接。所述外框架1213位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底端面1212的一面为凹槽结构。具体的,所述外框架1213位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底端面1212包括分别与外框架底壁连接的框架内边缘12135和框架外边缘12136,所述框架内边缘12135和框架外边缘12136之间构成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收容槽12138。可以理解的,所述收容槽12138分布于所述前边框1213a、右边框1213b、后边框1213c以及左边框1213d中且首尾连通。所述收容槽12138构成所述上料装置10的电气走线槽。所述收容槽12138还用于收容固定仓门控制机构的仓门开关(后续详细描述)。
进一步的,相对的所述右边框1213b和左边框1213d的中部位置的框架外边缘12136分别往外延伸以构成右凸耳12130b和左凸耳12130d。所述右凸耳12130b和左凸耳12130d的中心位置分别设有驱动轴轴套124和转轴轴套125,所述驱动轴轴套124和转轴轴套125均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驱动轴轴套124和转轴轴套125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具体的,所述转轴轴套125设在所述左凸耳12130d的收容槽内,所述左边框1213d的框架外边缘12136对应所述转轴轴套125设有转轴开口1250,所述位置检测装置15通过一转轴150与所述转轴轴套125实现连接。具体的,所述转轴150的一端连接所述位置检测装置15,另一端穿过所述转轴开口1250以与所述转轴轴套125连接。相应的,所述驱动轴轴套124设在所述右凸耳 12130b的收容槽内,所述右边框1213b的框架外边缘12136对应所述驱动轴轴套124设有驱动轴开口1240,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14通过一驱动轴140与所述驱动轴轴套124实现连接。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14优选为驱动电机。具体的,所述驱动轴140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轴开口1240以与所述驱动轴轴套124连接。由于所述转轴轴套125和驱动轴轴套124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转轴150和驱动轴140的中心轴相应的位于同一轴线上。因此,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轴140驱动整个上料装置 10翻转时,能够使得整个上料装置10围绕所述转轴150和驱动轴140的中心轴位置稳定地实现翻转,使得翻转过程更为稳定,且所述位置检测装置15检测所述上料装置10翻转的位置状态更为准确。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轴140采用六角轴,所述驱动轴轴套124对应为六角轴套,所述驱动轴开口1240对应为与驱动轴140的外轮廓相匹配的规则六边形。所述转轴150为空心轴,所述转轴轴套125与所述转轴开口1250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另一开口,所述上料装置10内通过所述收容槽12138走线的电气导线统一通过所述转轴轴套125的另一开口以及所述转轴150穿出到所述上料装置10外。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仓门控制机构16。需要说明是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仓门控制机构16为本发明人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改进机构,通过该改进的仓门控制机构16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仓门控制机构和对应的上料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具体的,结合参考图5、图6和图17,本实施例提供的仓门控制机构16包括仓门板161、仓门转轴162和仓门开关163。所述仓门板161转动安装于所述仓门转轴162上,并通过所述仓门转轴162安装到上料装置10的承托骨架主体121上,且每一所述仓门板161用于闭合或打开一个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下料口1210(每个下料口1210对应食材包装盒800的一个仓格)。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仓门开关163为电磁铁,与现有技术的仓门开关中采用的磁控插销式结构的推拉式电磁铁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电磁铁为吸盘式电磁铁,该电磁铁无需包含推拉式的铁芯以作用仓门板,该电磁铁可直接吸附仓门板以控制仓门板的闭合或打开。所述电磁铁163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并通过对所述仓门板161的吸附以控制所述仓门板闭合或打开所述下料口1210,并在打开对应所述仓门板161时,对应所述仓门板161的食材包装盒800的仓格中的食材通过相应的下料口1210落下从而实现下料操作。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仓门板161采用能够被所述电磁铁163吸附的材料制成,例如,所述仓门板161 采用可被电磁铁163吸附的磁性材质构成,因此能够在所述电磁铁163吸附的作用下闭合或打开所述下料口。
在另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仓门板161本身不是采用能够被所述电磁铁163吸附的材料制成,但是所述仓门板161上设有采用能够被所述电磁铁吸附的材料制成的吸附层(图未示)。优选的,所述吸附层设于所述仓门板161被所述电磁铁吸附时与所述电磁铁163贴合的位置上,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电磁铁163对所述仓门板 161的吸附力,从而提高吸附效果和效率。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改进的仓门控制机构16,通过采用吸盘式的电磁铁163替换现有技术的磁控插销式结构的推拉式电磁铁作为仓门开关,通过吸盘式的电磁铁163对仓门板161的直接吸附以控制仓门板161 闭合或打开下料口1210实现下料,使所述仓门板161在所述电磁铁163通电时被所述电磁铁163吸附以闭合所述下料口1210,并使所述仓门板161在所述电磁铁163断电吸附力消失时靠自重跌落以打开所述下料口1210, 能够有效避免采用现有磁控插销式结构由于插销生锈等原因造成在开、关仓门板的过程中发生卡顿或者难以复位等现象,从而有效提高仓门控制机构的工作稳定性和下料效率。另外,可以理解的,在所述仓门板161打开所述下料口1210以完成下料操作后,通过将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翻转,使所述仓门板161靠自重跌落复位后以闭合所述下料口1210后,所述电磁铁163通电以再次吸附所述仓门板161。
可以理解的,当导入的食材包装盒800的仓格为一格时,当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中心设有的所述下料口1210对应设置为一个,而所述仓门控制机构16的仓门板161和仓门转轴162也对应为一个,而所述电磁铁 163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以作用于所述仓门板161。可以理解的,采用多个电磁铁163作用于同一个仓门板161 能够有效提高电磁铁163对同一个仓门板161的吸附力,从而保证吸附作用,尤其对于仓门板161设计较大的情况下。
同样,当导入的食材包装盒800的仓格为多个时,当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中心设有的所述下料口1210 对应设置为多个,而所述仓门控制机构16的仓门板161数量与所述下料口1210数量一致并匹配设置,而每一个仓门板161可设置为被至少一个电磁铁163所吸附。
另外,在实施本实用新型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仓门控制机构及上料装置还存在如下的问题:每一所述仓门板对应设置一个仓门转轴以安装到上料装置上。当仓门板为多个时,例如对应四个下料口设置四个仓门板时,每个仓门板对应连接一个仓门转轴,即共需要设置四根仓门转轴,然后将四根仓门转轴分别安装到所述上料装置上,安装十分麻烦且装配效率低。
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针对下料口1210不仅一个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仓门控制机构16 对仓门板161和仓门转轴162的连接进行设计改进,具体的,设置至少两个所述仓门板161转动安装于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162上,并通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162安装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仓门转轴162包括一根,至少两个仓门板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161,所述仓门转轴161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一侧(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前边框1213a/后边框1213c),所述电磁铁163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后边框 1213c/前边框1213a)。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a~图8c所示所述仓门转轴162包括两根,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161穿过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并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一侧(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前边框1213a/后边框 1213c),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161穿过另一根所述仓门转轴162并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后边框1213c/前边框1213a),所述电磁铁163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位于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之间的位置(优选为中部位置,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横向臂1214a上,所述横向臂1214a上可设置用于收容固定所述电磁铁163的收容槽)上。
其中,图8a~图8b显示的是适用于导入四仓格食材包装盒的上料装置的仓门控制机构16的相应结构,其中承托骨架主体121设有第一下料口1210a、第二下料口1210b、第三下料口1210c和第四下料口1210d,仓门控制机构16对应设有第一仓门板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第三仓门板161c和第四仓门板161d,所述仓门转轴162包括两根,分别为第一仓门转轴162a和第二仓门转轴162b,其中,所述第一仓门板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均转动安装于第一仓门转轴162a上,所述第三仓门板161c和第四仓门板161d均转动安装于第二仓门转轴162b上。所述第一仓门转轴162a和第二仓门转轴162b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 上。具体的,所述右边框1213b和左边框1213d靠近所述前边框1213a的框架内边缘12135上相对分别设有仓门转轴穿孔,所述第一仓门转轴162a的两端对应穿过所述仓门转轴穿孔以固定在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上,并与所述前边框1213a的框架内边缘12135平行贴紧设置。同样的,所述右边框1213b和左边框1213d靠近所述后边框1213c的框架内边缘12135上相对分别设有仓门转轴穿孔,所述第二仓门转轴162b的两端对应穿过所述仓门转轴穿孔以固定在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上,并与所述后边框1213c的框架内边缘12135平行贴紧设置。进一步地,每一所述仓门板161的一端设有仓门板轴套1611以穿过仓门转轴162,每一所述仓门板161 的另一端为可围绕仓门转轴162进行转动的活动端1612。每一所述仓门板161的活动端1612通过被设于所述横向臂1214a上的至少一个电磁铁163吸附控制以实现打开或闭合对应的下料口。其中,所述承托骨架主体 121的横向臂1214a上可设置用于收容固定所述电磁铁163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上设有对应的电磁铁安装位 1630以对应装上电磁铁163。其中,第二仓门板161b和第三仓门板161c相比第一仓门板161a和第四仓门板161d要大,第二仓门板161b和第三仓门板161c的活动端设置为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电磁铁163所吸附以提高吸附力。
其中,图8c显示的仓门控制机构16的相应结构与图8a~图8b显示的仓门控制机构16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图8c显示的仓门控制机构16扩展了更多不同规格及数量的仓门组合,例如,承托骨架主体121设有第一下料口1210a、第二下料口1210b、第三下料口1210c、第四下料口1210d、第五下料口1210e和第六下料口1210f 共六个下料口,而仓门控制机构16对应设有六个仓门板,其中三个所述仓门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仓门转轴 162a上,另外三个所述仓门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仓门转轴162b上。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d所示,所述仓门转轴162包括两根,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161穿过一根所述仓门转轴162,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161穿过另一根所述仓门转轴162,所述电磁铁163分别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相对的两侧(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前边框1213a和后边框1213c,该前边框1213a和后边框1213c的收容槽内对应设置有电磁铁安装位)上,所述两根仓门转轴162并列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 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位置(优选为中部位置,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横向臂1214a上)上。具体的,所述仓门转轴162包括第一仓门转轴162a和第二仓门转轴162b,所述右边框1213b和左边框1213d正对所述横向臂1214a的位置分别各设有两个仓门转轴穿孔,所述第一仓门转轴162a和第二仓门转轴162b并列并分别穿过对应的仓门转轴穿孔后固定在所述横向臂1214a上,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前边框1213a和后边框1213c的收容槽内对应设置所述电磁铁163。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也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仓门控制机构16的最优选实施例,如图6、图7和图8e 所示,所述电磁铁163分别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相对的两侧(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前边框1213a 和后边框1213c,该前边框1213a和后边框1213c的收容槽内对应设置有电磁铁安装位)上,所述仓门转轴162 包括一根并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位置(优选为中部位置,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 121的横向臂1214a上)上,所有两个仓门板161均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162并设于所述仓门转轴162的两侧,从而分别被设于前边框1213a和后边框1213c内的所述电磁铁163所吸附。其中,每一所述仓门板161 的一端通过设置仓门板轴套1611以错位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162上,每一所述仓门板161的另一端为可围绕所述仓门转轴162进行转动的活动端1612,设于前边框1213a和后边框1213c内的所述电磁铁163对应作用于所述活动端1612。
其中,图6和图7显示的是适用于导入四仓格食材包装盒的上料装置的仓门控制机构16的相应结构,其中承托骨架主体121设有第一下料口1210a、第二下料口1210b、第三下料口1210c和第四下料口1210d,仓门控制机构16对应设有第一仓门板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第三仓门板161c和第四仓门板161d,所述右边框1213b和左边框1213d正对所述横向臂1214a的位置分别设有仓门转轴穿孔,所述第一仓门板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第三仓门板161c和第四仓门板161d的一端均设有仓门板轴套1611以错位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162,所述仓门转轴162的两端穿过对应的仓门转轴穿孔后固定在所述横向臂1214a上。所述第一仓门板 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第三仓门板161c和第四仓门板161d的另一端为可围绕仓门转轴162进行转动的活动端1612。作为“错位穿过”以将所有仓门板连接到同一根仓门转轴上的示意性例子,例如,所述第一仓门板161a设有仓门板轴套1611a和仓门板轴套1611a’,所述第二仓门板161b设有仓门板轴套1611b和仓门板轴套1611b’,所述第三仓门板161c设有仓门板轴套1611c和仓门板轴套1611c’,所述第四仓门板161d设有仓门板轴套1611d和仓门板轴套1611d’,所述仓门转轴162的一端依次穿过仓门板轴套1611a、仓门板轴套1611c、仓门板轴套1611a’、仓门板轴套1611b、仓门板轴套1611c’、仓门板轴套1611d、仓门板轴套1611b’以及仓门板轴套1611d’以连接所有的仓门板。可以理解的,每一仓门板16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错位穿过方式实现连接到同一根仓门转轴162上,并不局限于图7所示的方案。
图8e显示的仓门控制机构16的相应结构与图7显示的仓门控制机构16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图8e显示的仓门控制机构16扩展了更多不同规格及数量的仓门组合,例如,仓门控制机构16对应设有五个仓门板,第一仓门板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第三仓门板161c、第四仓门板161d和第五仓门板161e,其中第一仓门板 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第三仓门板161c、第四仓门板161d和第五仓门板161e的一端均设有仓门板轴套1611 以错位穿过同一根仓门转轴162,所述第一仓门板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第三仓门板161c、第四仓门板161d 和第五仓门板161e的另一端为可围绕仓门转轴162进行转动的活动端1612。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进结构的仓门控制机构16,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仓门板转动安装于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上,并通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安装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能够使得仓门控制机构的安装更为方便,且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另外,无论采用单轴或者双轴的仓门转轴设计,计均可实现不同规格及数量的仓格组合,满足不同菜品需求。特别地,通过多个仓门板的仓门板轴套错位设计以穿过同一根仓门转轴且设于仓门转轴的两侧,并通过该仓门转轴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位置(优选为中部位置),能够更进一步减少材料节约成本并提交装配效率的同时,更适合于导入当前大多数的食材包装盒(食材包装盒的仓格之间间距往往较小),从而不需要对食材包装盒做额外设计以满足仓门控制机构和上料装置的结构需求。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仓门控制机构16中,通过将每个所述电磁铁连接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每个电磁铁163独立工作,从而分别控制每个仓门板161打开的时间和顺序,进而控制食材包装盒800中的不同仓格内的食材的投放时间和顺序。当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应用到上述智能炒菜机中时,由智能炒菜机的控制器根据相应的菜谱指令执行下料操作,从而根据菜谱指令控制食材包装盒800中的不同仓格内的食材的投放时间和顺序。另外,如图6所示,每一所述电磁铁163用于与控制器实现电气连接的导线分别通过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上的收容槽12138实现走线并统一通过所述收容槽12138上设置的开口(本实施例优选为通过与承托骨架主体121一体注塑成型的转轴轴套及空心设计的转轴)穿出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外以连接所述控制器实现独立控制。
参考图4、图5、图6和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包括所述上料仓11,所述上料仓11为壳体结构。所述上料仓11上用于与所述承托骨架12连接的一端面为所述上料仓11的底端面111(底部),所述上料仓11上远离所述底端面111的另一端面为所述上料仓11的顶端面112(顶部)。所述上料仓11内设有包装盒收容空间110,所述上料仓11主要由顶壁113以及与所述顶壁113连接的左侧壁114、右侧壁115和后侧壁116 构成,其中,左侧壁114和右侧壁115相对。所述顶壁113、左侧壁114、右侧壁115和后侧壁116连接后的壳体内腔构成所述包装盒收容空间1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仓11中与所述后侧壁116相对的前侧为开口结构,而与所述顶壁113相对的底部也为开口结构。其中,所述前侧的开口构成供收容食材的食材包装盒 800进出的进料口,利于将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导入到包装盒收容空间110内或从所述包装盒收容空间110内导出。所述底部的开口与所述承托骨架12上的下料口1210连通,利于导入到所述包装盒收容空间110内的食材包装盒800的每一仓格与每一下料口1210一一对应连通。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收容到所述包装盒收容空间中,所述食材包装盒的仓格开口与所述上料仓11用于所述承托骨架12连接的底部开口朝向一致。
可以理解的,所述上料仓11的底端面111位于所述上料仓11的底部,且所述底端面111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外框架顶面12139匹配设置以实现连接,从而实现所述上料仓11与所述承托骨架12的连接。具体的,所述上料仓11的底端面111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外框架顶面12139上对应分布若干装配位,并在所述装配位上通过螺丝等连接件连接从而将所述上料仓11与所述承托骨架12连接固定。
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发现,现有技术提供的上料装置中,例如专利申请号为 CN201510152657.4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中,用于收容所述食材包装盒的收容空间由壳体内的两侧面导板和设在在壳体底面上的限位挡板构成,食材包装盒的两外侧面的凸起沿着所述两侧面导板的定位槽装入到上料装置中,当食材包装盒的前端面与所述限位挡板相抵顶时,通过所述食材包装盒的两外侧面的凸起与所述两侧面导板的定位槽的配合以锁定在所述收容空间中。该现有设计至少存在如下两个问题:(1)仅仅依靠所述食材包装盒的两外侧面的凸起与所述两侧面导板的定位槽的配合并不能将食材包装盒完全锁定在所述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导致上料装置在翻转的过程中,食材包装盒容易往与食材包装盒进入收容空间的反方向发生移动,导致食材包装盒的部分食材撒出造成浪费且无法实现正常下料工作;(2)用于收容食材包装盒的收容空间由壳体内的两侧面导板和设在在壳体底面上的限位挡板构成,即食材包装盒的仓格高度必须与所述两侧面导板的定位槽和壳体底面上的限位挡板之间限制的高度匹配,也就是说,所述收容空间仅能导入收容固定(单一)深度容量尺寸的食材包装盒,无法导入不同深度容量尺寸的食材包装盒。
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上料仓结构及上料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具体的,参考图6、图11和图12,所述上料仓11的左侧壁114和右侧壁115的内壁靠近所述底端面111(即所述上料仓11与所述承托骨架12的连接面)的位置,分别相对设置有沿远离所述底端面111方向凹陷的凹槽(1140、 1150),相应的,收容到所述上料仓11的食材包装盒800的左右两侧壁的翻边内表面的相应位置,分别相对设置有沿远离食材包装盒800的仓格开口朝向方向凸起的第一凸起部801(参考图13a~图14b)。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收容到所述上料仓11的收容空间110时,使食材包装盒800的左右两侧壁的翻边位置上的第一凸起部 801卡扣在上料仓11的左侧壁114和右侧壁115的内壁的凹槽(1140、1150)内,由于凹槽(1140、1150)对第一凸起部801的限制作用,从而使得食材包装盒800能够完全锁定在上料仓11的收容空间110内,防止食材包装盒800在上料装置10翻转过程中往推入方向来回发生移动,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部分食材在上料装置10 翻转的过程中撒出且保证下料操作的正常进行。另外,所述上料仓11的底端面111与所述上料仓11的顶端面 112之间的距离构成了所述上料仓11的收容空间110的最大收容高度,由于食材包装盒800是通过其设有的第一凸起部801卡扣在上料仓11对应位置的凹槽(1140、1150)内实现完全锁定收容到上料仓11的收容空间 110内,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并没有要求收容的食材包装盒800的深度容量尺寸需要与收容空间的高度唯一匹配,只要食材包装盒800的仓格深度小于所述收容空间110的最大收容高度即可收容到上料装置10 的收容空间110内,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能够适用于接收不同容量高度仓格的食材包装盒 800,适用性更广。
作为优选设计,请继续参考图6、图11和图12,所述上料仓11的左侧壁114和右侧壁115的内壁上的凹槽(1140、1150)优选设置在邻接所述后侧壁116的位置,这样,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推入到所述上料仓11 内,且食材包装盒800的后端面与所述上料仓11的后侧壁116相抵顶时,食材包装盒800的左右两侧壁的翻边位置上的第一凸起部801正好卡扣在上料仓11的两侧内壁的凹槽(1140、1150)内,从而使食材包装盒800 锁定在所述上料仓11的收容空间110中。
另外,作为进一步的设计,为了更好地将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引导到所述上料仓11内以使第一凸起部801 卡扣在凹槽(1140、1150)内,所述上料仓11的左侧壁114和右侧壁115的内壁还分别对称设有与所述凹槽 (1140、1150)连接的导向槽(1141、1151),其中,导向槽1141与凹槽1140连接,导向槽1151与凹槽1150 连接。其中,所述导向槽1141和所述导向槽1151结构一致,下面以所述导向槽1141为例对其结构进行描述。如图11所示,所述导向槽1141包括倾斜引导部1141a和过渡部1141b,所述过渡部1141b的一端与所述凹槽 1140连接,所述过渡部1141b的另一端过渡连接所述倾斜引导部1141a的一端,所述倾斜引导部1141a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料仓11的前侧开口。所述过渡部1141b的表面为水平面,所述过渡部1141的表面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对应连接的所述凹槽(1140、1150)的最低端。所述倾斜引导部1141a的表面为倾斜面,且由所述倾斜引导部1141a的另一端往所述倾斜引导部1141a的一端逐渐向上倾斜。相应的,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左右两侧壁的翻边内表面靠近所述第一凸起部801的相应位置,分别相对设置有沿远离食材包装盒800的仓格开口朝向方向凸起的第二凸起部802(参考图13a~图14b)。且所述第二凸起部80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801的高度。这样,当如果将食材包装盒800导入到所述上料仓11内时,将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沿图11所示的箭头 A方向往所述上料仓11内推入,并使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左右两侧壁的翻边位置上的第一凸起部801和第二凸起部802分别贴合并沿着所述上料仓11的左侧壁114和右侧壁115的导向槽(1141、1151)前进,在所述导向槽(1141、1151)的导向作用下,能够有效并快速地将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引导到位,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引导到位时,所述食材包装盒800两侧的第一凸起部801卡扣在上料仓11的两侧内壁的凹槽(1140、1150)内,而所述食材包装盒800两侧的第二凸起部802也正好抵靠在上料仓11的两侧内壁的导向槽(1141、 1151)的过渡部上并与其表面贴合,从而增加所述食材包装盒800与所述上料仓11的两侧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所述食材包装盒800能够更加牢靠地容置在所述上料仓11内,进而进一步防止食材包装盒800在上料仓11翻转的过程中沿水平方向发生移动。另外,当需要将所述食材包装盒800从所述上料仓11内取出时,只需要人为用力先将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往上(竖直方向上)提起以避开所述凹槽(1140、1150)对第一凸起部801的阻碍后即可向外拉出,并使食材包装盒800沿着所述导向槽(1141、1151)反方向导出即可。
优选的,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左右两侧壁的翻边与食材包装盒800的顶面(仓格开口所在的一端面)均为平面结构,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利于将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导入到所述上料仓11内。可以理解的,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完全收容在所述上料仓11的收容空间110内时,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顶面略低于所述上料仓11的底端面111。
结合图5、图6、图10~图12以及图17,为了检测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是否容置在所述上料仓11内,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上料装置设有食材盒检测开关117,所述食材盒检测开关117上设有开关触点1170。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容置在所述上料仓11内时,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按下所述食材盒检测模块3的开关触点1170,并使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离开所述上料仓11内时,所述食材包装盒800释放所述开关触点1170,从而能够有效检测到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是否容置在所述上料仓11内,以避免在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没有放置在所述上料仓11的情况下启动了下料等后续动作。具体的,所述上料仓11的后侧壁116靠近所述底端面111(即所述上料仓11与所述承托骨架12的连接面)的外壁位置,设置一检测开关收容盒1171,所述检测开关收容盒1171 与所述上料仓11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食材盒检测开关1117容置到所述检测开关收容盒1171中,且所述上料仓11的后侧壁116在对应所述检测开关收容盒1171的位置设有一穿孔,所述食材盒检测开关117的开关触点 1170穿过所述穿孔以伸入到所述上料仓11的收容空间110内。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完全导入到所述上料仓 11内时,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后侧壁抵顶并按下所述开关触点1170;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离开所述上料仓11内时,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后侧壁离开以释放所述开关触点1170。
因此,通过在所述上料仓11的后侧壁116设置所述食材盒检测开关117,以使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容置在所述上料仓11内时,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后侧壁抵顶并按下所述食材盒检测开关117的开关触点1170,并使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离开所述上料仓11内时,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后侧壁离开并释放所述开关触点1170,从而能够有效检测到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是否容置在所述上料仓11内,以避免在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没有放置在所述上料仓11的情况下启动了下料等后续动作。
另外,所述上料仓11的底端面111以及所述承托骨架12的外框架顶面12139对应所述检测开关收容盒1171 的位置分别设有开口,收容到所述检测开关收容盒1171的食材盒检测开关117的电气导线依次穿过所述底端面111和外框架顶面12139的开口以进入到所述承托骨架12的收容槽12138内,并通过所述收容槽12138走线后从所述驱动轴140穿出以实现与控制器的电连接,从而将所述开关触点1170的按下和释放状态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此外,在检测到所述开关触点1170被按下时,可以通过图标、灯光或声音等方式提示用户所述上料仓11内已经装入食材包装盒800。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通过设置食材盒检测开关117以有效检测食材包装盒800的导入状态,并且将所述食材盒检测开关117及开关触点1170设置于上料仓11靠近所述底端面111的后侧壁116上,一来是为了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容量的食材包装盒800均能有效检测到(保证仓格高度最小的食材包装盒800也能抵顶按照所述开关触点1170),二来是为了方便食材盒检测开关117的走线,使得所述食材盒检测开关117的电气导线通过承托骨架12的走线槽实现与上料装置外部的控制器电气连接。
结合图5、图6、图10~图12以及图17所示,为了传递食材的信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食材包装盒800 的外侧壁上设有电子标签810,所述上料仓11设有与所述电子标签810相匹配的读写模块118,所述电子标签 810与所述读写模块118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电子标签810可以是二维码、IC卡或RFID标签等,所述读写模块118可以是与所述电子标签810对应匹配的读写器。通过在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外侧壁上设置电子标签 810,并且将所述电子标签810与所述读写模块118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读写模块118能够向所述电子标签810读取或写入信息,从而向烹饪设备例如炒菜机的控制系统传递食材的信息,如编码、菜谱、生产日期或加工等信息。
作为优选设计,所述电子标签810设于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后侧壁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电子标签810 靠近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顶面。相应的,所述上料仓11的后侧壁116靠近所述底端面111的外壁位置,对应设置一读写器收容盒1181,所述读写器收容盒1181与所述上料仓11一体注塑成型。所述读写模块118容置到所述读写器收容盒1181中。当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导入到所述上料仓11内时,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后侧壁的外表面上的电子标签810贴近所述读写器收容盒1181,能够被所述读写器收容盒1181的读写模块118读取或写入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810优选为RFID标签,而所述读写模块118对应为RFID读写器。
另外,所述上料仓11的底端面111以及所述承托骨架12的外框架顶面12139对应所述读写器收容盒1181 的位置分别设有开口,收容到所述读写器收容盒1181的读写模块118的电气导线依次穿过所述底端面111和外框架顶面12139的开口以进入到所述承托骨架12的收容槽12138内,并通过所述收容槽12138走线后从所述驱动轴140穿出以实现与控制器的电连接,从而将所述读取到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或将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息写入所述电子标签。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通过设将所述读写模块118设置于上料仓11靠近所述底端面111的后侧壁116上,能够方便读写模块118的走线,使得所述读写模块118的电气导线通过承托骨架12的走线槽实现与上料装置外部的控制器电气连接。
结合图13a和图13b所示,为了便于正确放入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顶面上设有用于指示所述食材包装盒800放入方向的指示标识824,优选地,所述指示标识824凹陷成型;所述指示标识824为方向箭头(指示方向由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前侧壁指向后侧壁)。通过设置所述指示标识 824,以便于正确放入所述食材包装盒800。另外,为了便于将所述食材包装盒800顺利推入所述上料仓11内,通过所述指示标识824凹陷成型,从而保证所述指示标识824不凸出于所述食材包装盒800的顶面,进而避免所述食材包装盒800被推入所述上料仓11时卡位。
返回参考图5和图10,为了便于清洗所述上料装置10,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料仓11的顶部上设有贯穿顶端面112的冲洗口1120。当将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安装到上述的智能炒菜机的密封烹饪腔内时,设于所述上料装置10上方的冲洗装置的喷头可以通过所述冲洗口1120冲洗整个上料装置10的内部,冲洗后的水通过所述上料装置10的下料口1210流出(通过仓门控制机构16将仓门板161打开)。另外,作为优选设计,所述上料仓11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
返回参考图4~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包括所述下料斗13,所述下料斗13为棱台状的壳体结构,该下料斗13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下料斗13上用于与所述承托骨架12连接的一端面为所述下料斗13的顶端面131(顶部),所述下料斗13上远离所述顶端面131的另一端面为所述下料斗13的底端面132(底部)。所述下料斗13主要由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四个侧壁构成,所述下料斗13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下料斗13的顶部开口与所述承托骨架12上的下料口1210连通,利于将通过下料口1210落下的食材进入所述下料斗13中。所述下料斗13的底端面132的中心设有总下料口130,所述下料斗13的底端面132 沿着与所述下料斗13的四个侧壁的连接处向所述总下料口130向下倾斜并逐渐收缩,从而使得所述下料斗13 整体呈棱台状。通过下料口1210落下进入所述下料斗13中的食材,在所述下料斗13的底端面132的倾斜引导下,最后通过所述总下料口130落下以完成下料工作。可以理解的,当将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安装到上述的智能炒菜机的密封烹饪腔内时,在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导入食材包装盒800完成后,通过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14翻转整个上料装置时,所述下料斗13的总下料口130与置于所述上料装置10下方的炒锅锅口正对。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的底端面1212连接并用于闭合密封所述承托骨架12 的底端面1212设置的收容槽12138,使得容置在所述收容槽12138内的仓门控制机构的仓门开关和电气导线能够处于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形成的密封空间内,达到密封效果。具体的,所述下料斗13的顶端面 131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承托骨架12的底端面1212匹配设置以实现连接密封所述收容槽12138。特别地,所述下料斗13的顶端面13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位置,分别对应所述承托骨架12的左凸耳12130d和右凸耳12130b,往外延伸以构成左凸耳覆盖部138和右凸耳覆盖部139,当所述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 连接时,所述左凸耳覆盖部138和右凸耳覆盖部139分别用于闭合密封所述左凸耳12130d和右凸耳12130b 的收容槽。可以理解的,所述左凸耳覆盖部138和右凸耳覆盖部139与所述下料斗13一体注塑成型。作为优选设计,所述下料斗13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
另外,所述下料斗13的顶端面131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底端面1212上对应分布若干装配位,并在所述装配位上通过螺丝等连接件连接从而将所述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连接固定。其中,作为优选方案,参考图5,所述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对应的左右两侧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所述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对应的前后两侧之间通过卡连接。具体的,所述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对应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用于螺丝连接的螺丝锁口1000。所述下料斗13的前后两侧设有卡扣1300,所述承托骨架12的前后两侧对应设有与所述卡扣1300实现卡接的卡口1200。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对应的前后两侧之间通过卡扣1300 与卡口1200固定连接,同时通过螺丝从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对应的左右两侧的螺丝锁口固定锁紧,其中,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对应的前后两侧之间的扣1300与卡口1200的设计可有效减小占用空间。
另外,在实施本实用新型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上料装置还存在如下的问题:在下料操作完成(仓门板跌落以完全打开下料口)后,需要通过上料装置翻转机构将上料装置整体往回翻转180度以带动仓门板进行复位,但是当仓门板在跌落以完全打开下料口的过程中,如果转动的角度过大(例如超过90°),通过上料装置翻转机构将上料装置翻转180度以对仓门板进行复位时,仓门板无法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翻转复位方向运动实现自动复位。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上料装置10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的仓门板旋转角度过大造成难以自动复位的技术问题。具体的,如图4以及图9a~9c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在上料装置10的下料斗13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挡块1390,所述限位挡块1390用于限制所述仓门控制机构16的仓门板161绕仓门转轴162转动以打开承托骨架主体121的下料口时,使所述仓门板161转动角度不超过90°。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块1390用于限制所述仓门板161绕所述仓门转轴162转动以打开下料口时的转动角度在60°~90°之间。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块1390用于限制所述仓门板161绕所述仓门转轴162转动以打开下料口时的转动角度在75°~90°之间。
进一步的,当所述仓门转轴162连接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左右两侧并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前后两侧之间的位置(优选为中部位置,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的横向臂1214a上)时,所述限位挡块1390对应设于所述下料斗13的左右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侧壁的内壁以正对所述仓门转轴162。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挡块1390为两个,并分别设于所述下料斗13的左右两侧壁中的内壁以正对所述仓门转轴162。其中,每一所述限位挡块1390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挡块1390与所述下料斗13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限位挡块1390由所述左右两侧壁向内凹陷形成。
参考图6、图9a~图9c,下面进一步结合上料装置10的工作原理对本实施例在下料斗13内增加的限位挡块1390如何克服仓门板旋转角度过大造成难以自动复位的技术问题。
当上料装置10导入食材包装盒后,接收到下料准备指令时,控制器给仓门开关(电磁铁)通电,仓门板 161在对应的仓门开关作用(例如电磁铁163吸力)下处于锁住状态,通过上料装置翻转机构将上料装置整体翻转度达到下料状态此时在仓门开关作用(例如电磁铁吸力)下,仓门板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打开下料口以进行下料时,通过对电磁铁163断电,电磁铁吸力消失,仓门板靠自重跌落实现仓门板161的自动打开(其中,第一仓门板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在跌落过程绕仓门转轴162的转动方向如图9a的箭头A1所示,第三仓门板161c和第四仓门板161d在跌落过程的转动方向如图9a的箭头A2所示),仓门板161完全打开时,由于限位挡块1390的限制作用下,仓门板161处于限位挡块1390处,如图9a所示;
在下料完成后,当接收到上料装置10复位指令时,通过上料装置翻转机构将上料装置10整体往回翻转度 (翻转方向如图9b的箭头B所示),翻转过程中,第三仓门板161c和第四仓门板161d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上料装置10翻转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运动放下如图9b的箭头B2所示),最终实现复位;第一仓门板161a 和第二仓门板161b在限位挡块1390的作用下随上料装置10翻转而翻转(运动方向如图9c的箭头B1所示),当上料装置10翻转到复位状态时,第一仓门板161a和第二仓门板161b与上料装置10的承托骨架12之间成小于90°夹角,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原翻转复位方向继续运动,最终实现复位,如图9c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通过设置下料斗13,使得导入到上料仓11中的食材包装盒800的食材在执行下料操作时通过下料口1210落下,并能够在下料斗13的导向下,集中的通过下料斗13的总下料口130落下到相应的烹饪装置中。另外,设置该下料斗13用于与所述承托骨架连接,并闭合密封所述承托骨架12的底端面1212设置的收容槽12138,使得容置在所述收容槽12138内的仓门控制机构的仓门开关和电气导线能够处于下料斗13与所述承托骨架12形成的密封空间内,达到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返回参考图6,为了对承托骨架本体121收容槽12380内的电磁铁163进行防水防尘灯防护,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承托骨架12还包括承托骨架盖板122,所述承托骨架盖板122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 连接,用于覆盖密封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上的收容槽。相应的,所述承托骨架盖板122上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上的每一所述电磁铁163设有开口以凸出所述电磁铁163。
可以理解的,如图5和图6所示,当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的承托骨架12还包括用于承托骨架盖板 122时,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可以通过与所述承托骨架盖板122连接固定后,通过所述承托骨架盖板122实现与下料斗13的连接固定。即,上述用于螺丝连接的螺丝锁口1000以及用于与下料斗13的卡扣1300实现卡接的卡口1200可以设置在所述承托骨架盖板122上,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缓冲仓门板161与承托骨架12之间的刚性碰撞以及为了减小噪音,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上设有减震垫164,以缓冲所述仓门板161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121之间的刚性碰撞,示例性地,所述减震垫164为软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上料装置处于下料状态时(图3a所示状态)各部件之间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9)

1.一种仓门控制机构,适用于上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控制机构包括仓门板、仓门转轴以及仓门开关,所述仓门板的一端通过所述仓门转轴连接到所述上料装置的承托骨架主体上,所述承托骨架主体设有下料口,所述仓门开关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并通过对所述仓门板的另一端的吸附以控制所述仓门板闭合或打开所述下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板采用能够被所述电磁铁吸附的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板上设有采用能够被所述电磁铁吸附的材料制成的吸附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设于所述仓门板被所述电磁铁吸附时与所述电磁铁贴合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板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被所述电磁铁吸附以闭合所述下料口,所述仓门板在所述电磁铁断电吸附力消失时靠自重跌落以打开所述下料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板的一端设有仓门板轴套以穿过所述仓门转轴,所述仓门板的另一端为可围绕所述仓门转轴进行转动的活动端,所述电磁铁作用于所述活动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设有的所述下料口为一个,所述仓门板和仓门转轴对应为一个,所述电磁铁至少为一个以作用于所述仓门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设有的所述下料口为至少两个,所述仓门板对应为至少两个,且每一所述仓门板对应闭合或打开一个所述下料口,每一所述仓门板被设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铁所吸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一根,所述至少两个仓门板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所述仓门转轴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一侧,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两根,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并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另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并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位于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之间的位置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中部位置。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两根,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一根所述仓门转轴,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另一根所述仓门转轴,所述电磁铁分别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上,所述两根仓门转轴并列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位置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仓门转轴并列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中部位置上。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分别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上,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一根并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位置上,所述至少两个仓门板均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并设于所述仓门转轴的两侧,从而被设于两侧的所述电磁铁所吸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仓门板的一端通过设置仓门板轴套以错位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上,每一所述仓门板的另一端为可围绕所述仓门转轴进行转动的活动端,设于两侧的所述电磁铁对应作用于所述活动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转轴连接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相对的两侧之间的中部位置上。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下料口大小形状一致。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下料口大小形状不完全一致;其中用于闭合或打开相对大的下料口的仓门板被设置为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电磁铁所吸附。
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有仓门转轴穿孔,所述仓门转轴的两端穿过所述仓门转轴穿孔以固定在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有收容槽以收容固定所述电磁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为中心设有所述至少两个下料口的框架结构,包括外框架以及中心臂,所述中心臂与所述外框架连接以构成所述至少两个下料口。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为中心设有所述下料口包括至少三个,所述中心臂包括横向臂和纵向臂,所述横向臂和纵向臂相互连接以构成所述至少三个下料口。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臂设于所述外框架的中部位置并连接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或/和所述横向臂位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底端面的一面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固定所述电磁铁以及作为电气走线槽。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转轴包括第一仓门转轴和第二仓门转轴,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靠近前边框的框架内边缘上相对设有第一仓门转轴穿孔,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的转动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仓门转轴穿过所述第一仓门转轴穿孔以固定在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靠近后边框的框架内边缘上相对设有第二仓门转轴穿孔,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的转动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仓门转轴穿过所述第二仓门转轴穿孔以固定在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所述横向臂的收容槽内对应设置所述电磁铁。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一根,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正对所述横向臂的位置设有仓门转轴穿孔,所述至少两个仓门板均穿过同一根所述仓门转轴并设于所述仓门转轴的两侧,所述外框架的前边框和后边框的收容槽内对应设置所述电磁铁;或,
所述仓门转轴包括两根,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一根所述仓门转轴,至少一个所述仓门板穿过另一根所述仓门转轴,所述外框架的左右边框正对所述横向臂的位置设有仓门转轴穿孔,所述两根仓门转轴并列并分别穿过对应的仓门转轴穿孔后固定在所述横向臂上,所述外框架的前边框和后边框的收容槽内对应设置所述电磁铁。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磁铁用于与控制器实现电气连接的导线分别通过所述收容槽实现走线并统一通过所述收容槽上设置的开口穿出到所述承托骨架主体外以连接所述控制器实现独立控制。
27.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左或/和右边框中部位置的框架外边缘分别往外延伸以构成右凸耳或/和左凸耳,所述右凸耳或/和左凸耳的中心位置分别设有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一体注塑成型的驱动轴轴套和转轴轴套;所述驱动轴轴套用于连接上料装置翻转机构,所述转轴轴套用于连接一用于检测所述上料装置整体上下翻转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轴套和转轴轴套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转轴为空心轴,通过所述收容槽走线的电气导线统一通过所述转轴轴套以及所述转轴穿出到所述上料装置外。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有减震垫,以缓冲所述仓门板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之间的刚性碰撞;所述减震垫为软胶垫。
3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仓门板打开所述下料口后,通过将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翻转,使所述仓门板靠自重跌落以闭合所述下料口后,所述电磁铁通电以吸附所述仓门板。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托骨架盖板,所述承托骨架盖板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连接,用于覆盖密封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的收容槽。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盖板上对应所述电磁铁设有开口以凸出所述电磁铁。
33.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包装盒收容空间的上料仓、与所述上料仓连接的承托骨架以及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中的如权利要求1~32任一项所述的仓门控制机构;所述承托骨架包括承托骨架主体,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与导入到所述上料仓内的食材包装盒的仓格开口对应连通。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还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上料仓以及用于将所述上料装置整体上下翻转的上料装置翻转机构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藉由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的连接部将所述上料仓、上料装置翻转机构与所述承托骨架实现直接连接。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顶部为平面并作为承托骨架主体与所述上料仓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且所述上料仓的底部对应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顶部匹配设置以实现连接。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左/右侧中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一体注塑成型的驱动轴轴套,所述驱动轴轴套构成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与上料装置翻转机构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通过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轴套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承托骨架的连接。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承托骨架连接的下料斗,所述上料仓和所述下料斗分别连接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相对的两个端面。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用于限制所述仓门板绕所述仓门转轴转动以打开所述下料口的转动角度不超过90°。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用于限制所述仓门板绕所述仓门转轴转动以打开所述下料口的转动角度在60°~90°之间。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用于限制所述仓门板绕所述仓门转轴转动以打开所述下料口的转动角度在75°~90°之间。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仓门转轴连接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的左右两侧并设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前后两侧之间的位置时,所述限位挡块对应设于所述下料斗的左右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侧壁的内壁以正对所述仓门转轴。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
43.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下料斗一体注塑成型。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由所述下料斗的左右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侧壁向内凹陷形成。
45.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的顶部端面对应所述承托骨架的底部端面设置以实现连接并闭合密封所述承托骨架的底部端面上设置的电气走线槽。
46.如权利要求37~45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为一体注塑成型的棱台状的壳体结构,所述下料斗用于与所述承托骨架连接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承托骨架上的下料口连通的开口,所述下料斗的底部中心设有总下料口,所述下料斗的侧壁沿着所述下料斗的顶部开口向所述总下料口向下倾斜并逐渐收缩,从而使所述下料斗整体呈棱台状。
47.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仓与所述承托骨架之间、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承托骨架之间采用螺丝连接或者卡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形式。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承托骨架对应的左右两侧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承托骨架对应的前后两侧之间通过卡连接。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承托骨架对应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用于螺丝连接的螺丝锁口;所述下料斗的前后两侧设有卡扣,所述承托骨架的前后两侧对应设有与所述卡扣实现卡接的卡口。
5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上料装置整体上下翻转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并使连接所述承托骨架主体后的所述上料装置翻转机构和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与所述驱动轴轴套相对的另一侧中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一体注塑成型的转轴轴套,所述转轴轴套构成所述承托骨架主体与位置检测装置直接连接固定的连接部,所述位置检测装置通过转轴与所述转轴轴套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承托骨架的连接。
52.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仓为壳体结构,当所述食材包装盒收容到所述包装盒收容空间中,所述食材包装盒的仓格开口与所述上料仓用于所述承托骨架连接的底部开口朝向一致。
53.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仓的顶部上设有贯穿顶端面的冲洗口。
54.一种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如权利要求33~53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密封烹饪腔,所述上料装置设于所述密封烹饪腔内。
56.一种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中空壳体形成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包括炒锅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33~53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中部设有容纳所述炒锅装置的烹饪区,所述烹饪腔体位于所述烹饪区的上方设有容纳所述上料装置的下料区;所述炒锅装置包括炒锅、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进行加热的炉体装置以及控制所述炒锅旋转的炒锅翻炒装置;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导入食材并下料到所述炒锅内,通过所述炉体装置和所述炒锅翻炒装置实现所述炒锅的加热和翻炒,从而实现对所述炒锅内的食材的烹饪加工。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炒锅翻转的锅体翻转装置,当需要通过所述上料装置下料时,先通过所述锅体翻转装置驱动所述炒锅翻转至锅口朝向所述上料装置;
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还包括出菜装置,所述烹饪腔体位于所述烹饪区的下方设有容纳所述出菜装置的出菜区;当对所述炒锅内的食材的烹饪加工完成后,通过所述锅体翻转装置驱动所述炒锅翻转至锅口朝向所述出菜区上的菜盘以实现出菜。
58.一种烹饪设备的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烹饪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以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的喷淋件,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水口的开口以将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后的水排出;其中,所述烹饪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33~53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上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连通的开口;当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喷淋件对所述上料装置冲洗时,所述上料装置喷淋件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上料装置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上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上料装置的底部开口流出。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烹饪设备的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炒锅,通过所述喷淋件对所述上料装置冲洗时,使所述炒锅在锅体翻转装置驱动下翻转到锅口与所述上料装置喷淋件和上料装置相对,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喷淋件喷出的水对所述上料装置进行直接冲洗后落入到所述炒锅内,以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间接冲洗。
CN201921350658.XU 2019-08-19 2019-08-19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Active CN211511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0658.XU CN21151140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0658.XU CN21151140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1400U true CN211511400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39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0658.XU Active CN211511400U (zh) 2019-08-19 2019-08-19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14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2466A (zh) * 2019-08-19 2020-10-16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CN114631728A (zh) * 2020-12-15 2022-06-17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WO2023144599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2466A (zh) * 2019-08-19 2020-10-16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CN114631728A (zh) * 2020-12-15 2022-06-17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4631728B (zh) * 2020-12-15 2023-09-1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WO2023144599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11400U (zh)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CN211242771U (zh) 上料装置、智能炒菜机、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及冲洗系统
CN111772466A (zh)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加热及冲洗系统
CN211511399U (zh) 一种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及冲洗系统
WO2007056703A3 (en) Diaper pail
CN111631595A (zh) 上料装置、智能炒菜机、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及冲洗系统
CN111772467A (zh) 一种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炒菜机、烹饪及冲洗系统
CN211242932U (zh) 仓门控制机构、上料装置、智能炒菜机及冲洗系统
CN107960875B (zh) 洗料组件、上盖和烹饪器具
CN201829643U (zh) 电连接器及其固定装置
CN211862550U (zh) 食用料下料装置
CN203059406U (zh) 一种防溢长把手
CN100477413C (zh) 用于针栅阵列插件的插座
CN211862613U (zh) 智能厨具
CN211093306U (zh) 一种炒菜机及其下料装置
CN111603076B (zh) 智能厨房系统
CN202987819U (zh) 用于遮盖中型散装容器中阀门安装通道口的盖装置及容器
CN111603051B (zh) 用于智能厨房系统的备菜分系统
CN217136118U (zh) 食品盛装容器和储粮装置
CN210064518U (zh) 一种活性炭定量投放机
CN212521532U (zh) 一种食材盒及食材自动投放装置
CN217115743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无线供电的食材净化装置
CN217243728U (zh) 料盒和炒菜机
CN205623834U (zh) 自动旋转喂食的智能喂鸟装置
CN216834288U (zh) 一种投放装置、投放组件和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