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5924U - Diy光栅 - Google Patents

Diy光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05924U
CN211505924U CN202020331897.7U CN202020331897U CN211505924U CN 211505924 U CN211505924 U CN 211505924U CN 202020331897 U CN202020331897 U CN 202020331897U CN 211505924 U CN211505924 U CN 211505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emitter
receiver
head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18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渭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318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05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05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05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DIY光栅,包括MCU、第一复用器、第二复用器、发射器以及接收器,发射器通过第一复用器与MCU相连,接收器通过第二复用器与MCU相连,MCU控制第一复用器驱动发射器,MCU控制第二复用器驱动接收器,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波信号,经过第二复用器传送至MCU,MCU对红外光波信号进行中断处理,以识别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是否存在物体;发射器的发射头和发射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一导线连接,接收器的接收头和接收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二导线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长度将发射头和接收头安装至指定位置;发射器和接收器可扩展为多路。

Description

DIY光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光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IY光栅。
背景技术
红外光栅,采用多束红外光波对射,发射器向接收器以“低频发射、时分检测”方式发出红外光波,一旦有物体挡住了发射器发出的任何光束,光栅会立刻发出报警信号或将该信号上传至相连的上位机或外接机构做进一步处理,因此,售货机的升降定位、售货机升降板上有没有货物、格子机的每个格子柜是否有货物、自动门防止夹手、掉货检测以及货物掉落监控、人员移动监测等都需要通过红外光栅检测。
目前,市场上的红外光栅功能单一,发射器和接收器数量固定,用户不能自由选组,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对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数量进行增加或减少;而且发射器和接收器位置固定无法任意安装,因此导致应用场景受到了极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IY光栅,旨在解决现有红外光栅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数量不能自由选组,以及发射器和接收器位置固定无法任意安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DIY光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DIY光栅,包括 MCU、第一复用器、第二复用器、发射器以及接收器,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第一复用器与所述MCU相连,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第二复用器与所述MCU相连,所述MCU控制所述第一复用器驱动所述发射器,所述MCU控制所述第二复用器驱动所述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将接收到的所述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波信号,经过所述第二复用器传送至所述MCU,所述MCU 对所述红外光波信号进行中断处理,以识别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是否存在物体;所述发射器的发射头和发射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一导线连接,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头和接收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二导线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长度将所述发射头和所述接收头安装至指定位置;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可扩展为多路。
进一步地,所述DIY光栅还包括与所述MCU相连的声音提示单元、继电器输出单元、电源单元、状态指示单元、通信单元、显示单元、按键输入单元以及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声音提示单元用于对所述MCU发出的异常信号进行声音报警,以及对所述MCU进行设置时发出提示音;所述继电器输出单元用于所述MCU输出信号控制大电流驱动;所述电源单元用于为所述DIY光栅提供工作电源;所述状态指示单元用于对于所述MCU发出的异常信号进行闪光报警;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所述MCU与上位机进行通讯,一方面所述MCU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上位机的指令,一方面所述MCU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中断处理的结果上传至所述上位机;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DIY光栅的工作模式;所述按键输入单元用于通过按键设置所述DIY光栅的功能及工作模式;所述信号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MCU的控制信号至外接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DIY光栅还包括放大电路和波形整形电路,所述第二复用器还通过所述放大电路和所述波形整形电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放大电路将所述第二复用器输出的所述红外光波信号进行处理后送入所述波形整形电路,所述波形整形电路对所述红外光波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处理后传送至所述MCU的信号输入端,从而使所述红外光波信号符合所述 MCU的输入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器还包括发射头插座、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发射头插头以及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用于产生红外光波,所述发射头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发射头插头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所述发射头发射出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的发射头接线端,所述发射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复用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头的VCC接线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射头插头的发射头接线端,所述发射头插头与所述发射头插座电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器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一电容、光敏三极管以及接收头插座;所述接收头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头发射的红外光波,所述接收头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接收头插头相连,所述光敏三极管为红外接收管,所述光敏三极管将所述接收头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接收头插头的VCC接线端,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收头插头的GND接线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收头插头的接收头接线端,所述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所述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复用器的信号端。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器还可以包括电解电容,所述发射器的电路还可以为: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复用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射头插座的发射头接线端,所述发射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所述发射头插头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头的发射头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和所述发射头插头的VCC接线端,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头和所述发射头插座电性相连,所述发射头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发射头插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器还可以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以及第二三极管,所述接收器电路还可以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和所述接收头插头的VCC接线端,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接后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接收头插头的接收头接线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接收头插头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所述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复用器的信号端,所述接收头插头和所述接收头插座电性相连,所述接收头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接收头插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111、R112、R113、R114、R115、R116、R117、R118和R119,电容C111、C112、C113、C114和C115,放大器U111和U112;所述波形整形电路包括电阻R120、R121和R122,三极管Q120;所述电阻R111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复用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电容C1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4的一端和所述放大器U11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13的一端接端子,所述电阻R1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15的一端然后连接所述放大器U11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1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放大器U11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放大器U112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电阻R1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17的一端接端子,所述电阻R1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4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19的一端然后连接所述放大器U11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1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放大器U11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8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5的一端,所述电容C1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0的一端,所述电阻R120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21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20 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2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2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22 的一端和所述MC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22的另一端接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用器可扩展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复用器可扩展为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IY光栅,包括MCU、第一复用器、第二复用器、发射器以及接收器,发射器通过第一复用器与MCU相连,所述接收器通过第二复用器与MCU相连,MCU控制第一复用器打开发射器,MCU控制第二复用器打开所述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波信号,经过第二复用器传送至MCU,MCU对所述红外光波信号进行中断处理,以识别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是否存在物体;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发射器和接收器可扩展为多路,因此用户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数量,并且由于第一复用器和第二复用器可扩展为多路,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数量可以随着第一复用器和第二复用器的扩展而增加,从而解决了现有红外光栅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数量不能自由选组的问题;
(2)发射器的发射头和发射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一导线连接,接收器的接收头和接收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二导线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长度将发射头和接收头安装至指定位置,因此能够自由排列发射头之间、接收头之间、发射头和接收头之间的间距,从而解决了现有红外光栅发射器和接收器位置固定无法任意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声音提示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继电器输出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电源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状态指示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通信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显示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按键输入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信号输出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放大电路和波形整形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发射器电路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接收器电路原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发射器另一电路原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接收器另一电路原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多路发射器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多路接收器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发射头和接收头安装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格子机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售货机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移动模式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IY光栅的连续模式应用场景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为1、MCU;2、声音提示单元;3、继电器输出单元;4、电源单元;5、状态指示单元;6、通信单元;7、显示单元;8、按键输入单元;9、信号输出单元;10、波形整形电路;11、放大电路;U01、第一复用器;U02、第二复用器;01、发射器;02、接收器;011、第一路发射器;012、第二路发射器;013、第三路发射器;014、第四路发射器; 015、第五路发射器;016、第六路发射器;017、第七路发射器;018、第八路发射器;021、第一路接收器;022、第二路接收器;023、第三路接收器;024、第四路接收器;025、第五路接收器;026、第六路接收器;027、第七路接收器;028、第八路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参照图1,DIY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MCU1、第一复用器U01、第二复用器U02、发射器01以及接收器02,发射器01通过第一复用器U01与MCU1相连,接收器02通过第二复用器U02与MCU1相连,MCU1控制第一复用器U01驱动发射器01,MCU1控制第二复用器U02驱动接收器02,接收器02将接收到的发射器01发射的红外光波信号,经过第二复用器U02传送至MCU1,MCU1对所述红外光波信号进行中断处理,以识别发射器01与接收器02之间是否存在物体;发射器01的发射头和发射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一导线连接,接收器02的接收头和接收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二导线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长度将发射头和接收头安装至指定位置;发射器01和接收器02可扩展为多路。
上述提供的DIY光栅,具有以下优点:
(1)发射器01和接收器02可扩展为多路,因此用户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数量,并且由于第一复用器U01和第二复用器U02可扩展为多路,发射器01和接收器 02的数量可以随着第一复用器U01和第二复用器U02的扩展而增加,从而解决了现有红外光栅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数量不能自由选组的问题;
(2)发射器01的发射头和发射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一导线连接,接收器02的接收头和接收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二导线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长度将发射头和接收头安装至指定位置,因此能够自由排列发射头之间、接收头之间、发射头和接收头之间的间距,从而解决了现有红外光栅发射器和接收器位置固定无法任意安装的问题。
可选地,MCU1的型号为STC11F08XE或其他型号的芯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DIY光栅还包括与MCU1相连的声音提示单元2、继电器输出单元3、电源单元4、状态指示单元5、通信单元6、显示单元7、按键输入单元8 以及信号输出单元9;声音提示单元2用于对MCU1发出的异常信号进行声音报警,以及对 MCU1进行设置时发出提示音;继电器输出单元3用于MCU1输出信号控制大电流驱动;电源单元4用于为该DIY光栅提供工作电源;状态指示单元5用于对于MCU1发出的异常信号进行闪光报警;通信单元6用于MCU1与上位机进行通讯,一方面MCU1通过通信单元6 接收上位机的指令,一方面MCU1通过通信单元6将所述中断处理的结果上传至所述上位机;显示单元7用于显示该DIY光栅的工作模式;按键输入单元8用于通过按键设置该DIY光栅的功能及工作模式;信号输出单元9用于输出MCU1的控制信号至外接设备。
具体地,参照图2,声音提示单元2包括电阻R611、R612和R613,蜂鸣器B1,以及三极管Q611;电阻R61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611的另一端连接蜂鸣器B1的一端,蜂鸣器B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11的集电极,三极管Q61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1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612的一端和电阻R613的一端,电阻R61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12的另一端连接MC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具体地,参照图3,继电器输出单元3包括继电器K1,电阻R1001、R1002和R1003,三极管Q1001,以及二极管D1001;电阻R100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10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001的负极和继电器K1的一端,二极管D1001的正极和继电器K1的另一端相接后连接三极管Q1001的集电极,三极管Q100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00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002的一端和电阻R1003的一端,电阻R100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02的另一端连接MC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具体地,参照图4,电源单元4包括电源芯片U03,电阻R301和R302,电解电容C301和C303,电容C302和C304,二极管D301和D302,以及电感L301;二极管D301的正极连接输入电源9~28V,二极管D30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电容C302的一端然后接电源芯片U03的输入端,电解电容C301的负极接地,电容C302的另一端接地,电源芯片U03的接地端接地,电源芯片U03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02的负极和电感L301的一端,二极管D302的正极接地,电感L3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电容C304 的一端,电容C304的一端分别连接端子和电阻R301的一端然后连接MCU1的电源输入端,电解电容C303的负极接地,电容C304的另一端接地,电源芯片U03的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301的另一端和电阻R302的一端,电阻R302的另一端接地。
具体地,参照图5,状态指示单元5包括电阻R91,发光二极管D91和D92;电阻R91 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9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D91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9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91的负极连接MCU1的接线端,发光二极管D92的负极连接MC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具体地,参照图6,通信单元6包括串口485芯片U04,电阻R201、R202、R203,串口485芯片U04的接收器输出使能端RE和驱动器输出使能端DE相连后接MCU1的数据端,串口485芯片U04的接收器输出端RO连接MCU1的数据端,串口485芯片U04的驱动器输入端DI连接MCU1的接线端,电阻R210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20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2 的一端,电阻R20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3的一端,电阻R203的另一端接地,串口485芯片U04的输出端A连接电阻R201与电阻R202的连接点后连接外接数据接口,串口485芯片U04的输出端B连接电阻R202与电阻R203的连接点后连接外接数据接口。
具体地,参照图7,显示单元7包括移位寄存器J711和J712,LED数码管S711和S712,电阻R711和R712,发光二极管D711和D712;电阻R711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711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1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711的负极连接MCU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712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1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712的负极连接MCU1的信号输出端,移位寄存器J711与LED数码管S711相连,移位寄存器J712与LED数码管S712相连,移位寄存器J711与J712相接后连接MCU1的信号输出端。
具体地,参照图8,按键输入单元8包括按键S101、S102、S103、S104和S105,电阻R101、R102、R103、R104和R105;电阻R101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1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MCU1的输入端和按键S101的一端,按键S10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2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1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MCU1的输入端和按键S102的一端,按键S10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3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10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MCU1的输入端和按键S103的一端,按键S10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4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10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MCU1的输入端和按键S104的一端,按键S10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5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105 的另一端分别连接MCU1的输入端和按键S105的一端,按键S105的另一端接地。
具体地,参照图9,信号输出单元9包括电阻R81、R82、R83、R84、R85、R86、R87、 R88、R89和R810,二极管D81,三极管Q81、Q82和Q83;三极管Q81和Q83是NPN型,三极管Q82是PNP型;电阻R81的一端连接MCU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8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2的一端和三极管Q82的基极,三极管Q8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83的一端接端子,三极管Q8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83的另一端、NPN输出端以及电阻R85的一端,电阻R8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81的基极和电阻R84的一端,电阻R84的另一端与电阻R810的一端相连后接端子,三极管Q8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810的另一端,三极管Q81 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86的一端和二极管D81的负极后连接PNP输出端,电阻R8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81的正极相连后接地,电阻R87的一端连接MCU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87 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8的一端和三极管Q83的基极,电阻R88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 Q8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8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DIR方向输出端和电阻R89的一端,电阻 R89的另一端接端子。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DIY光栅还包括放大电路11和波形整形电路10,第二复用器U02与MCU1还通过放大电路11和波形整形电路10相连,放大电路11将第二复用器U02输出的红外光波信号进行处理后送入波形整形电路10,波形整形电路10对红外光波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处理后传送至MCU1的信号输入端,从而使红外光波信号符合MCU1 的输入要求。
具体地,参照图10,放大电路11包括电阻R111、R112、R113、R114、R115、R116、R117、R118和R119,电容C111、C112、C113、C114和C115,放大器U111和U112;波形整形电路10包括电阻R120、R121和R122,三极管Q120;电阻R111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接线端和电容C111的一端,电阻R11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2的一端,电阻R1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14的一端和放大器U11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13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1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12的一端和电阻R115的一端然后连接放大器U111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11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5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U11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1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13的一端,电容C1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6的一端,电阻R1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U112的反向输入端和电阻 R118的一端,电阻R117的一端接端子,电阻R1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14的一端和电阻R119的一端然后连接放大器U112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1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9 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U11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1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15的一端,电容C11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0的一端,电阻R120的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21的一端和三极管Q120的基极,三极管Q12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20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22的一端和MCU1的信号输入端,电阻R122的另一端接端子。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1,发射器01包括发射头T1、发射头插头J412、发射头插座J411、第一电阻R411、第二电阻R412、第三电阻R413、第四电阻R414、第一三极管Q411、发射头插头J412以及发光二极管D411;发光二极管D411用于产生红外光波,发射头T1通过第一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12相连,以使红外光波通过发射头T1发射出去;第一电阻R411的一端连接端子,第一电阻R4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Q411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J41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1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11 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第二电阻R412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二电阻R4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413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411的基极,第三电阻 R413的另一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12的VCC接线端连接第四电阻R414的一端,第四电阻 R41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1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1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插头J412 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头J412与发射头插座J411电性相连。
优选地,发射头T1为红外发射头,可发射红外脉冲或红外调制波。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2,接收器02包括接收头R1、接收头插头J511、第五电阻R511、第一电容C511、光敏三极管Q511以及接收头插座J512;接收头R1用于接收发射头T1发射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1通过第二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11相连,光敏三极管 Q511为红外接收管,光敏三极管Q511将接收头R1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光敏三极管Q511的集电极连接接收头插头J511的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1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五电阻R511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511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1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11的GND接线端,第一电容C51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11的接收头接线端,接收头插座J512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J512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 J512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
优选地,接收头R1为红外接收头,可接收红外脉冲或红外调制波。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3,发射器01还可以包括电解电容C411,发射器01的电路还可以为:第一电阻R411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一电阻R411的另一端连接发射头插座J41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1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11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发射头插头J412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12的发射头接线端连接第三电阻R413的一端,第三电阻R4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412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411的基极,第二电阻R41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41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411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R414的一端,第四电阻 R41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1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41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11 的正极和发射头插头J412的VCC接线端,电解电容C411的负极接地,发射头插头J412和发射头插座J411电性相连,发射头T1通过第一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12相连。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4,接收器02还可以包括第六电阻R512、第七电阻R513、第八电阻R514以及第二三极管Q512,接收器02电路还可以为:光敏三极管Q51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八电阻R514的一端和接收头插头J511的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11的发射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511的一端和第五电阻R511的一端,第一电容C5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六电阻R512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512的基极以及第七电阻R513的一端,第五电阻R511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513的另一端以及第二三极管Q512的发射极相接后接地,第六电阻R5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八电阻R514的另一端、接收头插头J511的接收头接线端以及第二三极管Q512的集电极,接收头插头J511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J512 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J512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J512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接收头插头J511和接收头插座J512电性相连,接收头R1通过第二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11相连。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发射器01为多路。参照图15,第一复用器U01连接8路发射器01:第一路发射器011、第二路发射器012、第三路发射器013、第四路发射器014、第五路发射器015、第六路发射器016、第七路发射器017和第八路发射器018,其中:
第一路发射器011包括发射头T1,发射头插头J412,发射头插座J411,电阻R411、R412、R413和R414,三极管Q411,发射头插头J411以及发光二极管D411;发光二极管D411用于产生红外光波,发射头T1通过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12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发射头T1发射出去;电阻R41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4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11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J41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1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11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电阻R412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 R4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13的一端和三极管Q411的基极,电阻R413的另一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12的VCC接线端连接电阻R414的一端,电阻R41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 D41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1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插头J412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头J412 与发射头插座J411电性相连;
第二路发射器012包括发射头T2,发射头插头J422,发射头插座J421,电阻R421、R422、 R423和R424,三极管Q421,发射头插头J421以及发光二极管D421;发光二极管D421用于产生红外光波,发射头T2通过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22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发射头T2发射出去;电阻R42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4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21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J42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2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21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电阻R422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4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23的一端和三极管Q421的基极,电阻R423的另一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22的VCC接线端连接电阻R424的一端,电阻R42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2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2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插头J422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头J422与发射头插座J421电性相连;
第三路发射器013包括发射头T3,发射头插头J432,发射头插座J431,电阻R431、R432、 R433和R434,三极管Q431,发射头插头J431以及发光二极管D431;发光二极管D431用于产生红外光波,发射头T3通过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32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发射头T3发射出去;电阻R43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4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31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J43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3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31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电阻R432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43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33的一端和三极管Q431的基极,电阻R433的另一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32的VCC接线端连接电阻R434的一端,电阻R43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3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3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插头J432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头J432与发射头插座J431电性相连;
第四路发射器014包括发射头T4,发射头插头J442,发射头插座J441,电阻R441、R442、 R443和R444,三极管Q441,发射头插头J441以及发光二极管D441;发光二极管D441用于产生红外光波,发射头T4通过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42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发射头T4发射出去;电阻R44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44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41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J44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4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41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电阻R442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44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43的一端和三极管Q441的基极,电阻R443的另一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42的VCC接线端连接电阻R444的一端,电阻R44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4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4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插头J442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头J442与发射头插座J441电性相连;
第五路发射器015包括发射头T5,发射头插头J452,发射头插座J451,电阻R451、R452、 R453和R454,三极管Q451,发射头插头J451以及发光二极管D451;发光二极管D451用于产生红外光波,发射头T5通过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52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发射头T5发射出去;电阻R45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45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51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J45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5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51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电阻R452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45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53的一端和三极管Q451的基极,电阻R453的另一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52的VCC接线端连接电阻R454的一端,电阻R45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5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5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插头J452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头J452与发射头插座J451电性相连;
第六路发射器016包括发射头T6,发射头插头J462,发射头插座J461,电阻R461、R462、 R463和R464,三极管Q461,发射头插头J461以及发光二极管D461;发光二极管D461用于产生红外光波,发射头T6通过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62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发射头T6发射出去;电阻R46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46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61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J46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6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61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电阻R462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46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63的一端和三极管Q461的基极,电阻R463的另一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62的VCC接线端连接电阻R464的一端,电阻R46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6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6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插头J462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头J462与发射头插座J461电性相连;
第七路发射器017包括发射头T7,发射头插头J472,发射头插座J471,电阻R471、R472、 R473和R474,三极管Q471,发射头插头J471以及发光二极管D471;发光二极管D471用于产生红外光波,发射头T7通过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72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发射头T7发射出去;电阻R47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47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71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J47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7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71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电阻R472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47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73的一端和三极管Q471的基极,电阻R473的另一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72的VCC接线端连接电阻R474的一端,电阻R47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7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7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插头J472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头J472与发射头插座J471电性相连;
第八路发射器018包括发射头T8,发射头插头J482,发射头插座J481,电阻R481、R482、R483和R484,三极管Q481,发射头插头J481以及发光二极管D481;发光二极管D481用于产生红外光波,发射头T8通过导线与发射头插头J482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发射头T8发射出去;电阻R481的一端连接端子,电阻R48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81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J481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座J481的GND接线端接地,发射头插座J481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电阻R482的一端连接第一复用器U01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48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83的一端和三极管Q481的基极,电阻R483的另一端接地,发射头插头J482的VCC接线端连接电阻R484的一端,电阻R48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8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81的负极连接发射头插头J482的发射头接线端,发射头插头J482与发射头插座J481电性相连;
优选地,第一路发射器011~第八路发射器018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接收器02为多个。参照图16,第二复用器U02连接8路接收器02:第一路接收器021、第二路接收器022、第三路接收器023、第四路接收器024、第五路接收器025、第六路接收器026、第七路接收器027和第八路接收器028,其中:
第一路接收器021包括接收头R1、接收头插头J511、电阻R511、电容C511、光敏三极管Q511以及接收头插座J512;接收头R1用于接收发射头T1发射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1 通过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11相连,光敏三极管Q511为红外接收管,光敏三极管Q511将接收头R1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光敏三极管Q511的集电极连接接收头插头J511的 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1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511的一端和电容C511的一端相连,电阻R51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11的GND接线端,电容C51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11的接收头接线端,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
第二路接收器022包括接收头R2、接收头插头J521、电阻R521、电容C521、光敏三极管Q521以及接收头插座J522;接收头R2用于接收发射头T2发射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2 通过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21相连,光敏三极管Q521为红外接收管,光敏三极管Q521将接收头R2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光敏三极管Q521的集电极连接接收头插头J521的 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2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521的一端和电容C521的一端相连,电阻R52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21的GND接线端,电容C52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21的接收头接线端,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
第三路接收器023包括接收头R3、接收头插头J531、电阻R531、电容C531、光敏三极管Q531以及接收头插座J532;接收头R3用于接收发射头T3发射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3 通过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31相连,光敏三极管Q531为红外接收管,光敏三极管Q531将接收头R3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光敏三极管Q531的集电极连接接收头插头J531的 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3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531的一端和电容C531的一端相连,电阻R53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31的GND接线端,电容C53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31的接收头接线端,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
第四路接收器024包括接收头R4、接收头插头J541、电阻R541、电容C541、光敏三极管Q541以及接收头插座J542;接收头R4用于接收发射头T4发射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3 通过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41相连,光敏三极管Q541为红外接收管,光敏三极管Q541将接收头R4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光敏三极管Q541的集电极连接接收头插头J541的 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4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541的一端和电容C541的一端相连,电阻R54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41的GND接线端,电容C54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41的接收头接线端,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
第五路接收器025包括接收头R5、接收头插头J551、电阻R551、电容C551、光敏三极管Q551以及接收头插座J552;接收头R5用于接收发射头T5发射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3 通过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51相连,光敏三极管Q551为红外接收管,光敏三极管Q551将接收头R5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光敏三极管Q551的集电极连接接收头插头J551的 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5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551的一端和电容C551的一端相连,电阻R55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51的GND接线端,电容C55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51的接收头接线端,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
第六路接收器026包括接收头R6、接收头插头J561、电阻R561、电容C561、光敏三极管Q561以及接收头插座J562;接收头R6用于接收发射头T6发射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3 通过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61相连,光敏三极管Q561为红外接收管,光敏三极管Q561将接收头R6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光敏三极管Q561的集电极连接接收头插头J561的 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6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561的一端和电容C561的一端相连,电阻R56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61的GND接线端,电容C56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61的接收头接线端,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
第七路接收器027包括接收头R7、接收头插头J571、电阻R571、电容C571、光敏三极管Q571以及接收头插座J572;接收头R7用于接收发射头T7发射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3 通过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71相连,光敏三极管Q571为红外接收管,光敏三极管Q571将接收头R7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光敏三极管Q571的集电极连接接收头插头J571的 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7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571的一端和电容C571的一端相连,电阻R57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71的GND接线端,电容C57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71的接收头接线端,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
第八路接收器028包括接收头R8、接收头插头J581、电阻R581、电容C581、光敏三极管Q581以及接收头插座J582;接收头R8用于接收发射头T7发射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3 通过导线与接收头插头J581相连,光敏三极管Q581为红外接收管,光敏三极管Q581将接收头R8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光敏三极管Q581的集电极连接接收头插头J581的 VCC接线端,光敏三极管Q58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581的一端和电容C581的一端相连,电阻R58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81的GND接线端,电容C581的另一端连接接收头插头J581的接收头接线端,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第二复用器U02的信号端;
优选地,第一路接收器021~第八路接收器028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复用器U01和第二复用器U02可扩展为多个,则发射器01和接收器02的数量可随着第一复用器U01和第二复用器U02的扩展而增加。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7为发射头T1~T8和接收头R1~R8的安装示例,发射头T1通过螺丝T11固定在安装板上面,发射头T2通过螺丝T22固定在安装板上面,发射头T3通过螺丝T33固定在安装板上面,发射头T4通过螺丝T44固定在安装板上面,发射头T5通过螺丝T55固定在安装板上面,发射头T6通过螺丝T66固定在安装板上面,发射头T7 通过螺丝T77固定在安装板上面,发射头T8通过螺丝T88固定在安装板上面,接收头R1通过螺丝R11固定在安装板上面,接收头R2通过螺丝R22固定在安装板上面,接收头R3通过螺丝R33固定在安装板上面,接收头R4通过螺丝R44固定在安装板上面,接收头R5通过螺丝R55固定在安装板上面,接收头R6通过螺丝R66固定在安装板上面,接收头R7通过螺丝R77固定在安装板上面,接收头R8通过螺丝R88固定在安装板上面;发射头T1的位置与接收头R1的位置相对,发射头T2的位置与接收头R2的位置相对,发射头T3的位置与接收头R3的位置相对,发射头T4的位置与接收头R4的位置相对,发射头T5的位置与接收头 R5的位置相对,发射头T6的位置与接收头R6的位置相对,发射头T7的位置与接收头R7 的位置相对,发射头T8的位置与接收头R8的位置相对;发射头T1和T2、T2和T3、T3和 T4、T4和T5、T5和T6、T6和T7、T7和T8之间的安装间隔可根据需求自由调整。
优选地,接收器02和发射器01的数量通过MCU1内部寄存器或者外部拨码开关设置。
以设置发射器01为8路、接收器02为8路为例,第一路发射器011与第一路接收器021 组成第一组通道,第二路发射器012与第二路接收器022组成第二组通道,第三路发射器013 与第三路接收器023组成第三组通道,第四路发射器014与第四路接收器024组成第四组通道,第五路发射器015与第五路接收器025组成第五组通道,第六路发射器016与第六路接收器026组成第六组通道,第七路发射器017与第七路接收器027组成第七组通道,第八路发射器018与第八路接收器028组成第八组通道,该DIY光栅架构工作说明如下:
第一步:MCU1控制第一复用器U01和第二复用器U02驱动第一路发射器011和第一路接收器021;
第二步:发射头T1发射出的红外光波,接收头R1收到后,红外光波信号经第二复用器 U02进入放大电路11和波形整形电路10,放大电路11将该信号进行放大、波形整形电路10 将该信号进行波形调整后,传送至MCU1进行中断处理;
第三步:中断处理进行识别判断发射头T1和接收头R1之间是否有物体遮挡光束,如果有物体遮挡(对于无法收到信号的情况,MCU1控制“断关”信号输出;对于收到信号的情况, MCU1控制“通关”信号输出)标记为第一组通道为“断关”,如没遮挡则标记第一组通道为“通关”;
第四步:同理重复上面第一步~第三步,对第二组通道进行扫描,直到最后一组通道。
以上步骤扫完最后一组通道后,如果全部光束能接收到则为“通关”(没有遮挡),MCU1 控制输出“通关”电平,并且显示电路绿灯亮起;如果光束有1组或1组以上不能接收到则为继关(有遮挡),MCU1控制输出继关电平,并且显示电路亮红灯;MCU1把所有的光束状态通过串口向外(上位机)发出状态(通/断)数据。
参照图18和图19,图18为本实施例在格子机的应用场景,通过该DIY光栅检测格子里面是否货物;图19为本实施例在售货机的应用场景,当检测到有货物掉下时,该DIY光栅通过继电器输出单元3发出信号控制售货机停止履带转动。
DIY光栅的输入电源为非线性降压电源,宽电压(9~28V)输入,电流经过电源单元4 进行整流滤波后输出为3.3V或5.0V电压作为供给该DIY光栅的工作电能,该DIY光栅的工作原理如以下步骤所述:
S1:MCU1上电后,开始做初始化工作;
S2:MCU1控制第一复用器U01和第二复用器U02驱动第一路发射器011和第一路接收器021;
S3:MCU1使T_OUT脚输出高电平,从而控制了发射器01电路的驱动三极管导通,以驱动外插的发射头T1发射红外光波信号;
S4:接收头R1收到红外光波信号后,经过接收头插座传送至第二复用器U02,再经过第二复用器U02的Z输出端传送至放大电路11进行放大,再进入波形整形电路10进行波形整理,再从MCU1的INT脚输入至MCU1进行中断处理;
S5:通过中断处理进行识别判断是否有遮挡,如果有物体遮挡,则标记为第一组通道“断关”;如没遮挡则记为第一组通道“通关”;
S6:重复步骤S2~S5,MCU1依次进行第二组通道、第三组通道、第四组通道、第五组通道……扫描,直到扫描完所有通道(该DIY光栅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每个扫描周期扫描的组数,如用户通过串口通信单元6设置本扫描周期为4组通道,则扫描完4组通道为一个周期,或设置本扫描周期为16组通道,则扫描完16组通道为一个周期);
S7:扫描完一个周期后,MCU1根据收到的信号做出判断,如果全部光束没有遮挡为“通关”则输出通电平(低电平),如有≥1光束没收到“断关”则输出“断关”(高电平)电平;同时把每个接收器的接收状态数据由串口通信单元6对外(上位机)发出。
S8:反复循环步骤1~7:。
以上步骤S1~S8是该DIY光栅的基本工作模式,也就是以下的第一种工作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串口通信对MCU1内部寄存器的“模式寄存器”进行设置,或者通过MCU1外部拨码开关进行设置,该DIY光栅的工作模式包括以下八种:
第一种:传统模式,此模式为市场常规模式,遮挡有≥1光束则输出控制信号;
第二种:方向模式,此模式设定为检测移动物体的方向做出输出控制信号,光栅扫描两次(两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结果进行对比,看被挡的光束前后顺序从而得出移动方向,当识别到有方向变化多时OUT输出高电平,DIR方向信号输出高电平为从左到右,DIR方向信号输出底电平为从右到左。没检测到有方向变化时,OUT输出低电平,DIR方向信号电平忽略无效;
第三种:总数模式,此模式可以为可设置>1组遮挡时输出信号,例如设置定3组,则遮挡的总组数必需要≥3组才输出控制信号;
第四种,连续模式,此模式可以为可设置≥2组连续遮挡时输出信号,例如设置定4组、则连续遮挡数必需要≥4组的条件才输出控制信号;
第五种:计数模式,用于数数达到设定值则输出控制信号,如包装场景,设定100数量,检测到物体掉落经过光栅触发为100次,则发出控制信号,此包装数量为100个;
第六种:触发模式,当光栅有被遮挡,自动把每个光束的状态数据通过串口发出,此模式只返回第一时间被遮挡光束状态,直到下次遮挡触发再发送串口数据;
第七种:动态模式,当光栅任何一组接收光束状态有变化时,系统自动对外发出串口数据,告知上位机;
第八种:被动模式,此模式为上位机主动发出查询指令后,光栅开始扫描一次(一周) 并把数据通过串口回传,上位机不查询时光栅不扫描。
参照图20,图20为本实施例在工作模式为方向模式时的应用场景,在通道两侧安装发射头T1~T6、接收头R1~R6,当人运动时,发射头T1~T6发出的光线会被遮挡,通过对接收头R1~R6进行扫描,从光束被阻挡的时间从而判断出此人从位置W1运动到位置W2;因此,该工作模式可应用于监测移动方向及设置方向报警。
参照图21,图21为本实施例在工作模式为连续模式时的应用场景,在通道两侧安装发射头T1~T6、接收头R1~R6,当第一人M1紧贴第二人M2时,发射头T1~T6中会有几个连续光束会被遮挡,例如发射头T4~T5的光束被遮挡,则出现接收头R4~R5无法接收到光束的情况,因此只要预先设置有2组通道连续被遮挡时输出报警信号即可;该工作模式可应用于 ATM、监狱等需要监视的场合,ATM用户取钱时有人紧贴身后发出报警,监狱管理员开门有人紧贴身后发出报警。
综上所述,该DIY光栅具有以下优点:
(1)可随意设置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数量进行工作,如只用四组,或只用八组等,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发射器、接收器以及复用器的数量,减少成本开支;
(2)可调节发射头与发射头之间的间距;
(3)使用导线可把任意一组发射头和接收头移到某个位置随意安装,从而适用于多种场合;
(4)八种工作模式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DIY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MCU、第一复用器、第二复用器、发射器以及接收器,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第一复用器与所述MCU相连,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第二复用器与所述MCU相连,所述MCU控制所述第一复用器驱动所述发射器,所述MCU控制所述第二复用器驱动所述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将接收到的所述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波信号,经过所述第二复用器传送至所述MCU,所述MCU对所述红外光波信号进行中断处理,以识别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是否存在物体;所述发射器的发射头和发射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一导线连接,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头和接收头插头之间采用第二导线连接,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长度将所述发射头和所述接收头安装至指定位置;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可扩展为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IY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DIY光栅还包括与所述MCU相连的声音提示单元、继电器输出单元、电源单元、状态指示单元、通信单元、显示单元、按键输入单元以及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声音提示单元用于对所述MCU发出的异常信号进行声音报警,以及对所述MCU进行设置时发出提示音;所述继电器输出单元用于所述MCU输出信号控制大电流驱动;所述电源单元用于为所述DIY光栅提供工作电源;所述状态指示单元用于对于所述MCU发出的异常信号进行闪光报警;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所述MCU与上位机进行通讯,一方面所述MCU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上位机的指令,一方面所述MCU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中断处理的结果上传至所述上位机;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DIY光栅的工作模式;所述按键输入单元用于通过按键设置所述DIY光栅的功能及工作模式;所述信号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MCU的控制信号至外接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DIY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DIY光栅还包括放大电路和波形整形电路,所述第二复用器还通过所述放大电路和所述波形整形电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放大电路将所述第二复用器输出的所述红外光波信号进行处理后送入所述波形整形电路,所述波形整形电路对所述红外光波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处理后传送至所述MCU的信号输入端,从而使所述红外光波信号符合所述MCU的输入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IY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还包括发射头插座、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发射头插头以及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用于产生红外光波,所述发射头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发射头插头相连,以使所述红外光波通过所述发射头发射出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头插座的发射头接线端,所述发射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复用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头的VCC接线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射头插头的发射头接线端,所述发射头插头与所述发射头插座电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IY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一电容、光敏三极管以及接收头插座;所述接收头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头发射的红外光波,所述接收头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接收头插头相连,所述光敏三极管为红外接收管,所述光敏三极管将所述接收头接收的红外光波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接收头插头的VCC接线端,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收头插头的GND接线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收头插头的接收头接线端,所述接收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所述接收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接收头插座的接收头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复用器的信号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IY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还可以包括电解电容,所述发射器的电路还可以为: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复用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射头插座的发射头接线端,所述发射头插座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座的VCC接线端连接端子,所述发射头插头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头的发射头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和所述发射头插头的VCC接线端,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发射头插头和所述发射头插座电性相连,所述发射头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发射头插头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IY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还可以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以及第二三极管,所述接收器电路还可以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和所述接收头插头的VCC接线端,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接后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接收头插头的接收头接线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接收头插头的GND接线端接地,所述接收头插头和所述接收头插座电性相连,所述接收头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接收头插头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IY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111、R112、R113、R114、R115、R116、R117、R118和R119,电容C111、C112、C113、C114和C115,放大器U111和U112;所述波形整形电路包括电阻R120、R121和R122,三极管Q120;所述电阻R111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复用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电容C1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4的一端和所述放大器U11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13的一端接端子,所述电阻R1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15的一端然后连接所述放大器U11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1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放大器U11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放大器U112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电阻R1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17的一端接端子,所述电阻R1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114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19的一端然后连接所述放大器U11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1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放大器U11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8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5的一端,所述电容C1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0的一端,所述电阻R120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21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20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2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2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22的一端和所述MC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R122的另一端接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IY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用器可扩展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IY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用器可扩展为多个。
CN202020331897.7U 2020-03-17 2020-03-17 Diy光栅 Active CN211505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1897.7U CN211505924U (zh) 2020-03-17 2020-03-17 Diy光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1897.7U CN211505924U (zh) 2020-03-17 2020-03-17 Diy光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05924U true CN211505924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0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1897.7U Active CN211505924U (zh) 2020-03-17 2020-03-17 Diy光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05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338459C (en) Remote supervisory and controlling system
US6701091B2 (en) IR receiver using IR transmitting diode
JP4120750B2 (ja) センサシステム
CN211505924U (zh) Diy光栅
US4712210A (en) Signal conversion circuit for interconnecting coaxial cable and a twisted pair
EP0736837A2 (en) Point-type radio controller using infrared rays
CN113406720A (zh) Diy光栅
US20030043025A1 (en) Apparatus for totaling/analyzing replies using infrar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 amplifier suitable for that apparatus
CN113671590A (zh) 红外传感器和红外传感系统
CN214796202U (zh) 一种发射头信号检测装置
CN211124286U (zh) 一种可扩展式红外光栅检测电路
CN213342220U (zh) 信号发送装置、信号接收装置、通信设备及空调机组
CN211699197U (zh) 一种红外信号延长装置及系统
CN112581743B (zh) 红外遥控级联电路
CN216956398U (zh) 红外对射传感器
CN108847896A (zh) 红外触控屏光信号接收电路
CN217386163U (zh) 一种无线光幕控制系统
CN214459910U (zh) 一种用于通道闸机的检测系统
CN212586878U (zh) 一种芯片数据写入电路
JPH0936805A (ja) 赤外線通信装置
JP3032629B2 (ja) 光空間伝送システム
JPH07240135A (ja) 多光軸式光電スイッチ
CN111880237A (zh) 一种货架红外感应条及其感应方法
JP3210695B2 (ja) 遠隔制御システム用のワイヤレス受信器
CN117931005A (zh) 红外触摸框电路板、红外触摸框及红外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