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8306U - 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 Google Patents
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98306U CN211498306U CN201922278953.5U CN201922278953U CN211498306U CN 211498306 U CN211498306 U CN 211498306U CN 201922278953 U CN201922278953 U CN 201922278953U CN 211498306 U CN211498306 U CN 2114983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noise reduction
- vibration isolation
- reduction system
- found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隔振减噪系统包括基础底板、轨道底板、高阻尼橡胶垫及轨道;所述基础底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轨道底板置于基础底板的凹槽中;所述高阻尼橡胶垫填充于轨道底板与基础底板的缝隙之间;所述轨道安装在轨道底板之上。还可包括防风隔音棚,所述防风隔音棚横截面呈门字型,底部两端连接于轨道底板之上,连接位置位于轨道外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隔振减噪系统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以及建在所述地下轨道交通站房上的建筑;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小由于列车通过产生的振动及噪声,满足建筑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密度与广度均随之提升,总占地面积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城市中心土地资源的稀缺问题日益突出,地下轨道交通站房上盖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目前在国内应用越来越多。
建筑物室内振动及二次噪声问题是地下轨道交通站房上盖建筑建设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要点:
1、由于振动传递介质不同的原因,在控制建筑物室内振动及二次噪声方面,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这种“线建合一”的建筑形式较传统地铁站房建筑形式不利;
2、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部分地下轨道交通站房要承载有高速铁路列车通过,尤其是当站房内设置正线时,列车高速通过不停靠,其高速通过时引起的振动及噪声更强,传统地铁站房的隔振减噪措施不足以应对这种变化;
3、人民对于居住舒适度的要求提升又对于轨道交通振动及噪声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隔振减噪技术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创设一种高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隔振减噪系统,成为当前业界急需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包括基础底板、轨道底板、高阻尼橡胶垫及轨道;所述基础底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轨道底板置于基础底板的凹槽中;所述高阻尼橡胶垫填充于轨道底板与基础底板的缝隙之间;所述轨道安装在轨道底板之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基础底板的横截面上有局部加厚区域,所述凹槽设置在局部加厚区域。
进一步地,在所述凹槽左右两侧的基础底板上设置有站台结构;
所述隔振减噪系统还包括内置于地基内的桩,所述桩的顶部连接于基础底板底面;所述局部加厚区域连接的桩密度大于未加厚区域连接的桩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所述轨道底板为矩形底板,所述高阻尼橡胶垫填充于轨道底板与基础底板的缝隙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底板的局部加厚区域厚度大于轨道底板的厚度,所述轨道底板的厚度大于基础底板的未加厚区域厚度,且所述轨道底板的上表面与基础底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底板的加厚区域的横截面呈类倒梯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风隔音棚,所述防风隔音棚横截面呈门字型,底部两端连接于轨道底板之上,连接位置位于轨道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防风隔音棚为双层玻璃结构,夹层真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隔振减噪效果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减噪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解决城市土地紧张问题且可同时满足人民居住舒适度的建筑,所述建筑建在上述的具有的隔振减噪系统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轨道底板、高阻尼橡胶垫将轨道、列车、防风隔音棚与基础底板、站台结构分隔,利用高阻尼橡胶垫可减振耗能的特点,大幅减小由于列车高速通过引起的基础底板及站台结构振动及噪声;由于轨道底板设置在基础底板的凹槽内,而非浮置于基础底板上表面,高速列车通过时,轨道底板两侧均有支撑,避免了浮置不平衡产生的倾斜或摇晃,同时也提升了施工便利程度。
2、本实用新型利用防风隔音棚,将列车线置于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减小列车高速通过时由于空气振动引起的噪音,也起到了增大噪声传递损失的作用;同时由于防风隔音棚采用夹层真空的双层玻璃结构,可避免防风隔音棚振动产生的二次噪声。
3、本实用新型结构形式简单,能量传递路径明确,从振源、传递路径等多方面对振动、噪声进行控制,隔振减噪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下轨道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剖面示意图。
图中:1桩;2基础底板;3轨道底板;4轨道;5列车;6站台结构; 7高阻尼橡胶垫;8防风隔音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为提高地下轨道交通站房隔振减噪效果,本实用新型从振源、传递路径等多方面对振动、噪声进行控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包括基础底板2、轨道底板3、高阻尼橡胶垫7及轨道4;基础底板2上设置有凹槽,轨道底板3置于基础底板2的凹槽中;高阻尼橡胶垫7填充于轨道底板3与基础底板2的缝隙之间;轨道4安装在轨道底板3之上,列车5运行在轨道上。上述填充是指高阻尼橡胶垫7的一侧与基础底板2的凹槽内壁接触,另一侧与轨道底板3的外侧壁接触,填充优选在某些横截面上的全部填充,更优选为在轨道底板3与基础底板2的缝隙之间全部填充。
上述隔振减噪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在于,将与列车5、轨道4直接接触的轨道底板3,通过高阻尼橡胶垫7与基础底板2隔绝;利用高阻尼橡胶垫可减振耗能的特点,大幅减小由于列车高速通过引起的基础底板振动及噪声。上述隔绝采用的是在轨道底板3置于地处底板2的凹槽中的形式,通过此种隔绝方式,轨道底板3的绝大部分振动能量可消耗在其底部和两侧的高阻尼橡胶垫7中,实现了从振源处的半包围式隔绝。另外,此种轨道底板3设置在凹槽中、而非浮置于基础底板上表面的方式,高速列车通过时,轨道底板两侧均有支撑,也同时避免了浮置不平衡产生的倾斜或摇晃。
对于基础底板2,为了优化结构、降低成本,优选的方式为在基础底板 2的横截面上设有局部加厚区域,而上述的凹槽就设置在局部加厚区域之中。此种结构设置在节省材料、成本的基础上,整体结构更稳定。
对于站台结构6,直接设置在凹槽左右两侧的基础底板上2上,同上原理,在能产生振动的列车5、轨道4与基础底板2分隔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其与站台结构6的分隔。
上述隔振减噪系统还包括桩1,桩1的设计可以稳固整体结构,其中桩 1整体插入地基中,其顶部连接于基础底板2底面;对于有局部加厚区域设计的基础底板,局部加厚局域连接的桩密度大于未加厚区域连接的桩密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凹槽为矩形槽,轨道底板3形状与凹槽形状对应,也采用矩形底板。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选择其他形状的轨道底板3,轨道底板3的形状也可以与凹槽的形状不同,只要保证轨道底板3与基础底板2之间的缝隙填满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基础底板2的局部加厚区域厚度大于轨道底板3的厚度,轨道底板3的厚度大于基础底板2的未加厚区域厚度,且轨道底板3的上表面与基础底板2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基础底板2的加厚区域的横截面呈类倒梯形。站台结构6大部分设置在非加厚区域。站台结构优选非实体的站台结构。上述轨道底板3厚度、高阻尼橡胶垫7厚度可根据列车通过速度进行调整。
在上述从振源处初步降低噪音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从噪声的传递路径上进行了进一步设置,上述隔振减噪系统还包括防风隔音棚8,防风隔音棚8横截面呈门字型,底部两端连接于轨道底板3之上,连接位置位于轨道4外侧,其中,防风隔音棚8优选为双层玻璃结构,夹层真空。通过上述防风隔音棚8的设置,将列车置于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减小列车高速通过时由于空气振动引起的噪音,也起到了增大噪声传递损失的作用。另外,由于防风隔音棚8直接设置在轨道底板3上,其与站台结构或地下轨道站房的顶棚进行分离,进一步避免了防风隔音棚所产生的二次振动噪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于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该隔振减噪系统能够有效减小由于列车通过产生的振动及噪声。在上述具有隔振减噪系统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上建(盖)建筑,将能缓解目前城市土地紧张的问题,同时还能保证人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底板、轨道底板、高阻尼橡胶垫及轨道;
所述基础底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轨道底板置于基础底板的凹槽中;所述高阻尼橡胶垫填充于轨道底板与基础底板的缝隙之间;所述轨道安装在轨道底板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的横截面上有局部加厚区域,所述凹槽设置在局部加厚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左右两侧的基础底板上设置有站台结构;
所述隔振减噪系统还包括内置于地基内的桩,所述桩的顶部连接于基础底板底面;所述局部加厚区域连接的桩密度大于未加厚区域连接的桩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所述轨道底板为矩形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的局部加厚区域厚度大于轨道底板的厚度,所述轨道底板的厚度大于基础底板的未加厚区域厚度,且所述轨道底板的上表面与基础底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的加厚区域的横截面呈类倒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风隔音棚,所述防风隔音棚横截面呈门字型,底部两端连接于轨道底板之上,连接位置位于轨道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的隔振减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隔音棚为双层玻璃结构,夹层真空。
9.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减噪系统。
10.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建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轨道交通站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78953.5U CN211498306U (zh) | 2019-12-18 | 2019-12-18 | 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78953.5U CN211498306U (zh) | 2019-12-18 | 2019-12-18 | 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98306U true CN211498306U (zh) | 2020-09-15 |
Family
ID=7241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78953.5U Active CN211498306U (zh) | 2019-12-18 | 2019-12-18 | 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9830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6945A (zh) * | 2019-12-18 | 2020-02-28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
CN113982024A (zh) * | 2021-12-27 | 2022-01-28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局域共振型建筑隔振基础 |
-
2019
- 2019-12-18 CN CN201922278953.5U patent/CN2114983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6945A (zh) * | 2019-12-18 | 2020-02-28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
CN113982024A (zh) * | 2021-12-27 | 2022-01-28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局域共振型建筑隔振基础 |
CN113982024B (zh) * | 2021-12-27 | 2022-04-12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局域共振型建筑隔振基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98306U (zh) | 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 |
CN102182152B (zh) | 用于城市快速车道和隧道口的全影型声屏障 | |
CN103938652B (zh) |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 | |
WO2008077319A1 (fr) | Tunnel souterrain combiné avec route au niveau du sol | |
CN110846945A (zh) | 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 |
CN211498307U (zh) |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站房及其隔振减噪系统与建筑 | |
CN106522082B (zh) | 铁路箱内行车全封闭式箱梁 | |
CN203530871U (zh) | 一种声屏障固定结构 | |
CN204826318U (zh) | 户外主变室隔声墙 | |
CN206591420U (zh) | 铁路箱内行车全封闭式箱梁 | |
CN212224826U (zh) | 一种竖向隔震沟与室外明沟连接节点结构 | |
CN207091859U (zh) | 与综合管廊一体化的预制拼装路面结构 | |
CN113832782B (zh) | 一种高速铁路的基床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3834516U (zh) |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 | |
CN210657857U (zh) | 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 | |
CN205012221U (zh) | 一种适合中小跨度桥梁的嵌入式轨道结构 | |
CN101581159A (zh) | 楼式通道 | |
CN210506997U (zh) | 用于磁浮线路的梁上梁式复合轨道梁 | |
CN208279520U (zh) | 一种轨道道床吸音板 | |
CN209703198U (zh) | 一种嵌入式轨道结构 | |
CN110468650A (zh) | 一种桥隧过渡的地面结构段 | |
CN207985100U (zh) | 一种新型防潮板 | |
CN206858977U (zh) | 无障碍道路通道结构 | |
CN218932925U (zh) | 吸音降噪系统以及高架桥结构 | |
CN207034851U (zh) | 一种平板型地砖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