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5167U - 一种杯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杯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5167U
CN211495167U CN202020018572.3U CN202020018572U CN211495167U CN 211495167 U CN211495167 U CN 211495167U CN 202020018572 U CN202020018572 U CN 202020018572U CN 211495167 U CN211495167 U CN 211495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up
lid
ring
bo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85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峥
樊天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xing Coff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xing Coff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xing Coff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xing Coff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85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5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5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5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容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杯盖。多个杯盖叠加放置,所述杯盖包括:顶盖和侧盖,侧盖设置于顶盖的外侧,侧盖的外径沿远离顶盖的方向逐渐增大;环盖,环盖沿侧盖的周向设置并位于侧盖的外侧,在环盖和侧盖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筋条,其设置于环形凹槽内,筋条被配置为抵接于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杯盖中环盖的底部,使得环盖的底部能够在环形凹槽内转动,且相邻两个杯盖的顶盖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两个侧盖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相邻两个环盖之间形成第三间隙。该杯盖设置筋条,使得在之前杯盖存储时经常接触的上述部位产生有间隙的堆叠效果,从而解决杯盖在存储容器中存储时堆叠不良或重力挤压,造成相邻两个杯盖之间卡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杯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盖。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一次性容器盛放各种饮料,例如咖啡饮品中经常使用一次性的纸杯和塑料杯盖。
现有一次性塑料杯盖往往是门店的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方式进行压盖操作,实现杯盖与纸杯的盖合。全自动咖啡售卖机通常需要实现咖啡制作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需要实现自动落盖和盖合功能。在全自动咖啡售卖机中,杯盖和纸杯分别依次存储在全自动咖啡售卖机中的存储容器,其中存储容器为一个中空圆形落料筒,当咖啡制作时,纸杯先自动落下,在咖啡制作完成之后,杯盖自动落下,并通过自动压盖机构完成杯盖和纸杯的盖合完成制作。
现有结构的一次性塑料杯盖应用于全自动咖啡售卖机时,常常因在存储容器中存储时堆叠不良或重力挤压,使相邻两个杯盖之间卡死,或杯盖卡在落盖器设备因落不下去而导致落盖失败。另外,当杯盖在下落过程中,杯盖容易出现倾斜,或偏离纸杯杯口而导致压盖失败,使得压盖后杯盖不能完全扣紧在纸杯上。如果杯盖不能成功落在纸杯上并与其相盖合,会出现咖啡泄漏的问题,难以保证咖啡杯的密封性,客户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减少堆叠的杯盖之间出现卡盖的情况,便于杯盖自由旋转和分离。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杯盖,多个所述杯盖叠加放置,所述杯盖包括:
顶盖和侧盖,所述侧盖设置于所述顶盖的外侧,所述侧盖的外径沿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逐渐增大;
环盖,所述环盖沿所述侧盖的周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侧盖的外侧,在所述环盖和所述侧盖之间形成环形凹槽;
筋条,其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筋条被配置为抵接于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所述杯盖中所述环盖的底部,使得所述环盖的底部能够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转动,且相邻两个所述杯盖的所述顶盖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两个所述侧盖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相邻两个所述环盖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筋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筋条沿所述环盖的周向均匀设置。
作为优选,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饮口部,所述饮口部的最高处和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所述杯盖中所述饮口部的最低处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环盖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所述侧盖的周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侧盖的外侧,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侧盖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部相对于所述顶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部被配置为对杯体的卷边进行导向,使所述杯盖的轴线和所述杯体的轴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环盖还包括压合部,所述压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部远离所述侧盖的一侧,所述压合部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杯体的卷边并与其相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压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环口板、第二环口板及第三环口板,所述第二环口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口板和所述第三环口板,所述第一环口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环口板、所述第二环口板及所述第三环口板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口板的内侧面与所述杯体的内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环口板的直径大于所述杯体的内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环口板的内侧面的圆角的直径等于所述卷边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环盖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第三环口板远离所述第一环口板的一端,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顶盖倾斜设置,所述延伸部被配置为对所述杯体的卷边进行导向,使所述杯盖的轴线和所述杯体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盖,当杯盖存储时,相邻杯盖之间上下堆叠放置,可使位于下方的杯盖中的筋条能够抵接位于上方的杯盖中环盖的底部,筋条起到了支撑和垫高的作用。在筋条的作用下,相邻两个杯盖的顶盖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两个侧盖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相邻两个环盖之间形成第三间隙,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及第三间隙均与外部空气相连通,使得相邻两个杯盖之间不具有气压差,便于分离,达到堆叠不卡挡的目的。
由于设置筋条,使得在之前杯盖存储时经常接触的上述部位产生有间隙的堆叠效果,环盖的底部能够在环形凹槽内转动,实现360度自由旋转不卡位,从而解决杯盖在存储容器中存储时堆叠不良或重力挤压,造成相邻两个杯盖之间卡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杯盖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相邻两个杯盖堆叠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和杯体在压盖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和杯体处于偏心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和杯体偏心时表示杯盖不易掉落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和杯体在压盖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和杯体处于压合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和杯体完成压盖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和杯体在压盖之前配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和杯体在压盖时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图12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杯盖和杯体在压盖完成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0、杯体;101、卷边;200、压板;
1、顶盖;2、侧盖;3、环盖;4、筋条;5、环形凹槽;
11、饮口部;21、外侧斜面;22、内侧斜面;
31、第一导向部;32、压合部;33、延伸部;
321、第一环口板;322、第二环口板;323、第三环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杯盖,适用于全自动咖啡售卖机所使用的一次性咖啡杯。在全自动咖啡售卖机工作时,多个杯盖叠加放置储存在其中一个储存容器中,多个杯体100叠加放置储存在另一个储存容器中,当咖啡需要制作时,杯体100先自动落下,在咖啡制作完成之后,杯盖自动落下,传送设备会继续将未盖合的杯体100传送到自动压盖设备位置处,并通过自动压杯盖设备的压板 200与其相接触,压板200整体水平下压杯盖,以完成杯盖和杯体100的盖合,从而完成咖啡杯的制作过程。为了更好的压合,在杯体100的杯口设置有卷边101,便于杯体100和杯盖的盖合。
由于杯盖在存储时因重力挤压堆叠,使相邻两个杯盖之间容易出现卡死而导致落盖失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杯盖,如图1-4所示,该杯盖包括:顶盖1、侧盖2、环盖3及筋条4,侧盖2设置于顶盖1的外侧,侧盖2的外径沿远离顶盖1的方向逐渐增大,即侧盖2为圆锥形结构,使得侧盖2的外侧具有外侧斜面21,侧盖2的内侧具有内侧斜面22。沿侧盖2的周向设置并位于侧盖2的外侧设置有环盖3,在环盖3和侧盖2之间形成环形凹槽5。在环形凹槽5内设置有筋条4,筋条4被配置为抵接于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杯盖中环盖3的底部,使得环盖3的底部能够在环形凹槽5内转动,且相邻两个杯盖的顶盖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两个侧盖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相邻两个环盖3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本实施例提供的杯盖,当杯盖存储时,相邻杯盖之间上下堆叠放置,可使位于下方的杯盖中的筋条4能够抵接位于上方的杯盖中环盖3的底部,筋条4 起到了支撑和垫高的作用。通过设置筋条4,可使堆叠放置时下方的杯盖的外侧斜面21和上面杯盖的内侧斜面22之间留有空隙,起到了分离的作用。在筋条4 的作用下,相邻两个杯盖的顶盖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两个侧盖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相邻两个环盖3之间形成第三间隙,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及第三间隙均与外部空气相连通,使得相邻两个杯盖之间不具有气压差,便于分离,达到堆叠不卡挡的目的。
由于设置筋条4,使得在之前杯盖存储时经常接触的上述部位产生有间隙的堆叠效果,环盖3的底部能够在环形凹槽5内转动,实现360度自由旋转不卡位,从而解决杯盖在存储容器中存储时堆叠不良或重力挤压,造成相邻两个杯盖之间卡死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筋条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筋条4沿环盖3的周向均匀设置。本实施例筋条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筋条4间隔设置在环形凹槽5内,相邻两个筋条4之间的夹角为90°,整体结构的稳定、平衡性好。其中,筋条4的高度为大约5.3mm,厚度大约为0.5mm。
进一步地,在顶盖1上设置有饮口部11,饮口部11用于用户插装吸管,便于从杯体100内吸取到咖啡。饮口部11的侧壁沿顶盖1的顶部向下延伸,使得饮口部11的底部凸出顶盖1的底面设置,饮口部11的最高处和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杯盖中饮口部11的最低处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由于杯盖直接放置于处于未盖合状态的纸杯上,在运输过程因不可避免的抖动会使杯盖出现掉落的情况,当自助咖啡售卖机制作订单时,杯盖自动落下容易出现落盖偏心的情况,杯盖的偏心导致杯盖倾斜搭在在杯体100的杯口上,之后杯体100和杯盖共同转移至压盖设备位置处。当压板200整体水平下压杯盖时,会导致杯体100和杯盖出现压合不良而出现泄漏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杯盖的环盖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向部31、压合部32及延伸部33,如图5-6所示,第一导向部 31和延伸部33能够搭在纸杯口,轻微晃动杯盖不掉落。即在咖啡制作时,第一步杯体100会通过落杯器,经过设备系统指令自动下落到传送设备上,随后传送到接咖啡液的位置;然后咖啡液灌装在杯体100里制作完成后,传送设备会将灌满咖啡的杯体100传送到落杯盖的设备位置等待落杯盖,该杯盖即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杯盖。当杯盖自动落下后,传送设备会继续将未盖合的杯体100 传送到自动压杯盖设备位置,由于现有技术此过程中杯盖由于是未盖合状态放置在杯体100上,运输过程由于抖动等原因经常导致杯盖掉落,导致自助咖啡售卖机的咖啡制作失败,所以本申请增加第一导向部31和延伸部33这两个特征,利用第一导向部31和延伸部33延使杯盖能够搭在杯体100的杯口,以保证压盖前的运输过程中轻微晃动时,杯盖也不会掉落。
如图4所示,上述环盖3包括第一导向部31,第一导向部31沿侧盖2的周向设置并位于侧盖2的外侧,环形凹槽5位于第一导向部31和侧盖2之间,第一导向部31起到了导向和中间连接的作用。具体地,第一导向部31相对于顶盖1倾斜设置,第一导向部31被配置为对杯体100的卷边101进行导向,使杯盖的轴线和杯体100的轴向重合。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31的斜面锥度和斜面进深,对纸杯的卷边101稳固落入起到了导向效果。
如图7-10所示,当传送设备将未盖合的杯体100传送到压盖设备位置处后,压盖设备的压板200压盖时,压板200垂直水平接触和下压环盖3的顶部,随着压板200的下压,压板200的内径边口处会直接碰触并推动侧盖2的外侧斜面21,且第一导向部31对杯体100的卷边101起到了导向作用,通过侧盖2的外侧斜面21和第一导向部31双导向辅助压盖,利用外侧斜面21和第一导向部 31的锥度,将偏心落盖后的杯盖,自动居中归位在纸杯环口正中央,准确修正位置,以准备最后下压盖合。
如图11所示,杯盖能否密封,主要靠杯盖的环盖3内侧面扣合后能否很好的贴在杯体100的内壁和卷边101上。为了进一步保证压合的密封效果,环盖3 还包括压合部32,压合部32设置于第一导向部31远离侧盖2的一侧,压合部 32内设置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杯体100的卷边101并与其相抵接。通过设置压合部32,压合部32可以包裹住杯体100的卷边101,实现杯盖和杯体100连接成整体结构。当自动咖啡零售机使用该杯盖时,可以保障咖啡出品稳定,降低撒漏风险,从而提高客户体验。
具体地,压合部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环口板321、第二环口板322及第三环口板323,第二环口板3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环口板321和第三环口板 323,第一环口板321连接于第一导向部31,第一环口板321、第二环口板322 及第三环口板323形成容纳空间。当压盖完成,杯盖与杯体100盖合之后,第一环口板321的侧面与杯体100上部的内壁之间、第二环口板322的侧面与杯体 100的卷边101之间及第三环口板323的侧面与杯体100的卷边101之间均可以紧密贴合,实现有效密封,有效降低漏水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12-13所示,第一环口板321的内侧面与杯体100的内壁平行设置,第一环口板321的直径大于杯体100的内径。采用这种方式,第一环口板321和杯体100内壁之间不会出现缝隙,保证在杯体100上部位置处与杯盖的紧密连接。
如图14-15所示,当扣合时,杯盖的卷边101被第二环口板322和第三环口板323压紧变形,以保证杯盖和杯体100在该位置处为贴紧状态,通过设置第二环口板322的内侧面的圆角的直径等于卷边101的直径,使得卷边101可以更好与第二环口板322的内壁相贴合,最终达到良好的密封防漏功能。
为确保第一导向部31落入杯体100的内边口,且稳固偏心下落的杯盖不因摇晃摆动而跑出杯体100的内边口,如图15所示,环盖3还包括延伸部33,延伸部33设置于第三环口板323远离第一环口板321的一端,延伸部33相对于顶盖1倾斜设置,延伸部33被配置为对杯体100的卷边101进行导向,使杯盖的轴线和杯体100的轴线重合。通过设置延伸部33,延伸部33起到了延伸导向功能,延伸部33对杯体100外边口辅助拉拽,降低偏离惯性,至少保证偏心落下的杯盖,可倾斜的搭在杯体100的杯口,从而避免杯盖掉出杯体100导致制作失败。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杯盖,多个所述杯盖叠加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
顶盖(1)和侧盖(2),所述侧盖(2)设置于所述顶盖(1)的外侧,所述侧盖(2)的外径沿远离所述顶盖(1)的方向逐渐增大;
环盖(3),所述环盖(3)沿所述侧盖(2)的周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侧盖(2)的外侧,在所述环盖(3)和所述侧盖(2)之间形成环形凹槽(5);
筋条(4),其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5)内,所述筋条(4)被配置为抵接于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所述杯盖中所述环盖(3)的底部,使得所述环盖(3)的底部能够在所述环形凹槽(5)内转动,且相邻两个所述杯盖的所述顶盖(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两个所述侧盖(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相邻两个所述环盖(3)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筋条(4)沿所述环盖(3)的周向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1)上设置有饮口部(11),所述饮口部(11)的最高处和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所述杯盖中所述饮口部(11)的最低处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盖(3)包括第一导向部(31),所述第一导向部(31)沿所述侧盖(2)的周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侧盖(2)的外侧,所述环形凹槽(5)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31)和所述侧盖(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31)相对于所述顶盖(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部(31)被配置为对杯体(100)的卷边(101)进行导向,使所述杯盖的轴线和所述杯体(100)的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盖(3)还包括压合部(32),所述压合部(3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部(31)远离所述侧盖(2)的一侧,所述压合部(32)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杯体(100)的卷边(101)并与其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部(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环口板(321)、第二环口板(322)及第三环口板(323),所述第二环口板(3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口板(321)和所述第三环口板(323),所述第一环口板(321)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部(31),所述第一环口板(321)、所述第二环口板(322)及所述第三环口板(323)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口板(321)的内侧面与所述杯体(100)的内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环口板(321)的直径大于所述杯体(100)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口板(322)的内侧面的圆角的直径等于所述卷边(101)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盖(3)还包括延伸部(33),所述延伸部(33)设置于所述第三环口板(323)远离所述第一环口板(321)的一端,所述延伸部(33)相对于所述顶盖(1)倾斜设置,所述延伸部(33)被配置为对所述杯体(100)的卷边(101)进行导向,使所述杯盖的轴线和所述杯体(100)的轴线重合。
CN202020018572.3U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杯盖 Active CN211495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8572.3U CN211495167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杯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8572.3U CN211495167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杯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5167U true CN211495167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8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8572.3U Active CN211495167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杯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51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6950B (zh) 用于具有凸缘的柱形容器的包装件
US3843016A (en) Disposable aspirator
US9611089B2 (en) Capsu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redetermined quantity of beverage suitable for consumption
US6419112B1 (en) Spill resistant lid
CA2725656C (en) Portion capsule and use of a portion capsule
EP1644259B2 (en) Packaging for pulverulent baby food
RU2397934C2 (ru) Встроенный картридж, содержащий веще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напитка
RU2493066C2 (ru) Заправоч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
CN102917961A (zh) 用于容器的盖子
JPH09512774A (ja) 飲物通しカップ蓋
GB2028635A (en) Cup and package of cups
US20120037669A1 (en) Dispenser
JP3610068B2 (ja) 蓋付き樽
CN211495167U (zh) 一种杯盖
JP3021647B2 (ja) 栓付き樽
US3717274A (en) Container with lid for liquids
JPH05262361A (ja) 改良ネックを具備する容器及びその製法
US20210060628A1 (en) Recycling of infusion capsules
CN110979960A (zh) 纸盖及其成型工艺
CN216187569U (zh) 一种可多次开启密封的杯盖及使用其的容器
CN213882091U (zh) 一种打包盒
WO2003070620A2 (en) Cup-type container for holding liquid material
CN210943140U (zh) 一种饮品杯
CN211282084U (zh) 纸盖
CN215476891U (zh) 一种包装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