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86115U - 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86115U
CN211486115U CN201920638429.1U CN201920638429U CN211486115U CN 211486115 U CN211486115 U CN 211486115U CN 201920638429 U CN201920638429 U CN 201920638429U CN 211486115 U CN211486115 U CN 211486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
automatic water
chamber
improved structure
water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84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道存
王旭祥
蔡宜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esmed Medical Equipmen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esmed Medical Equipme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esmed Medical Equipment Corp filed Critical Ningbo Besmed Medical Equipment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06384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86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86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86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该自动注水加湿室具有一浮子,该浮子是一个中空容器,包括一延伸部、复数卡钩、复数凹部及一密封件;该延伸部设置于该浮子的中央,所述复数卡钩设置于该延伸部的顶端,所述复数凹部环绕该延伸部,该密封件可固定于该延伸部的顶端;其中该浮子可以藉由所述卡钩悬吊于该加湿室的一腔室空间,所述凹部在该腔室空间形成至少两个复杂气道,该浮子的外侧面在该腔室空间形成至少两个环形气道。

Description

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室,特别是一种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一浮子(Float)设置于该加湿室内,且该浮子悬吊于该加湿室的罩体,使得该浮子的底部不会接触到该加湿室的受热板;在加湿过程中,该加湿室可以补充液体,该浮子可以随着水位而升降,当该浮子阻塞该加湿室的进水口(Water inlet),该加湿室可以停止补充液体,以控制该加湿室的水位。
背景技术:
第一现有技术如美国公开第US20160199614号专利,主要公开的技术是一种用于加湿室的浮子保持装置,一主浮子(primary float 116)连接在一联接臂(coupling arm118),该主浮子(116)经由该联接臂(118)移动一推杆(push rod 124),以致动一主阀(primary valve 112);该推杆(124)包括可枢转地连接到该连接臂(118)的下端部分(128)以及上端部分(126),该上端部分(126)包括一阀体(130),该阀体(130)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接合一第一阀座(132),以关闭该主阀(112)并防止水通过该主阀(112)进入该加湿室(100);该阀体(130)也可以从该第一阀座(132)脱离以打开该主阀(112)并允许水进入该加湿室(100);一供应管(150)的一端连接到一进水口(108),该供应管(150)的另一端连接到一适配器,用于将该供应管(150)连接到水源,该适配器可以是水刺(152)的形式,该水刺(152)可作为该主浮子(116)的保持装置。该第一习知技术的组装不易,而且成本高,因此该第一现有技术仍有改良的需求。
第二现有技术如美国公告第US7722016号专利,主要公开的技术是一种加湿室,该加湿室具有一浮子,该浮子具有可移动进入和离开阀座的密封件,从而当该加湿室的水位超过第一水平时密封一进水口,并当该加湿室的水位低于第一水平打开该进水口,该浮子具有间隔肋(stand-off ribs 94)以防止该浮子的下端接触一热传导板。当该加湿室的水位过低时,该浮子的间隔肋(94)仍然可能接触该热传导板。当该进水口不再补充水进入该加湿室时(例如:连接该进水口的一储水容器已经没有水),该浮子的间隔肋(94)仍然可能接触该热传导板。因此,该第二现有技术仍有改良的需求。
发明内容:
对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及改进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该自动注水加湿室具有一浮子,该浮子是一个中空容器,包括一延伸部、复数卡钩、复数凹部及一密封件;该延伸部设置于该浮子的中央,所述复数卡钩设置于该延伸部的顶端,所述复数凹部环绕该延伸部,该密封件可固定于该延伸部的顶端;其中该浮子可以藉由所述卡钩悬吊于该加湿室的一腔室空间,所述凹部在该腔室空间形成至少两个复杂气道,该浮子的外侧面在该腔室空间形成至少两个环形气道。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一)在于,该浮子的延伸部直接地结合于该罩体的延伸管,该延伸部直接地悬吊于该延伸管,亦即,该罩体的延伸管可作为该浮子的保持装置,使得该浮子的底部与该受热板形成一距离;因此,本发明的组装容易,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二)在于,当一气体进入该腔室空间,所述复杂气道可以增加该气体的滞留时间,所述环形气道可以导引该腔室空间的湿气,使得该气体与该湿气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三)在于,该所述复数凹部对称设置于该浮子,且所述复数气道隔板对称设置于该罩体的内部;藉此,该浮子与该罩体的组装具有防呆(foolproof)作用;因为该浮子与该罩体的组装具有防呆作用,所以,该罩体的进气口与该罩体的出气口亦具有防呆作用,亦即,该进气口与该出气口可以互换使用,使用者无需分辨该进气口与该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具体功能、以及具体的实施例,继以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罩体与上盖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件与固定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子、密封件与固定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子、密封件与固定座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8及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罩体的另一立体视角图。
图10是图1的A-A剖面视角图。
图11是图1的B-B剖面视角图。
图12是图1的C-C剖面图。
图13是图12的部分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部分放大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罩体的立体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室改良结构包括一罩体10、一延伸管20、一浮子30、一密封件40及一受热板50;该罩体10具有一进水口11、一进气口12及一出气口13,该罩体10的内部具有复数气道隔板16;该延伸管20一体成型于该罩体10的内侧,该延伸管20的位置对应于该进水口11,该延伸管20具有复数定位块23;该浮子30是一个中空容器,该浮子30具有复数凹部36,该浮子30的中央具有一延伸部31 (例如但不限于:复数凹部36分布于该浮子30的同一侧,且复数凹部36环绕该延伸部31),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具有复数卡钩33;该密封件40可固定于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且该密封件40位于该进水口11的下方;该受热板50位于该罩体10的下方,且该受热板50密封该罩体10以形成一腔室空间51 (请同时参考图12所示);其中该浮子30的延伸部31可部份穿入该延伸管20内,该延伸部31可以藉由所述复数卡钩33与所述复数定位块23悬吊于该延伸管20,使得该浮子30的底部与该受热板50形成一距离;所述气道隔板16部份伸入所述凹部36,所述气道隔板16与所述凹部36在该腔室空间51形成至少两个复杂气道A1 (请同时参考图10与11所示);该浮子30的外侧面301与该罩体10的壁面103在该腔室空间51形成至少两个环形气道A2 (请同时参考图10与11所示);当该腔室空间51的水位使该浮子30上升至该密封件40阻塞该进水口11的一进水孔110,该进水口11将停止注入液体;当该腔室空间51的水位使该浮子30下降至该密封件40离开该进水孔110,该进水口11将再次注入该液体 (请同时参考图12与14所示)。
列举说明该浮子30与该罩体10的组合方式如后:该浮子30由一上壳体30a及一下壳体30b所构成,该延伸部31位于该上壳体30a,所述复数凹部36对称设置于该上壳体30a(例如复数中空凸部361对称设置于该上壳体30a,相邻的凸部361可形成一凹部36),且所述复数气道隔板16对称设置于该罩体10的内部;藉此,该浮子30与该罩体10的组装具有防呆(foolproof)作用。所述防呆作用例如但不限于:当该浮子30与该罩体10相对旋转九十度时,因为所述复数凹部36对称设置于该上壳体30a,且所述复数气道隔板16对称设置于该罩体10的内部,所以,该罩体10的所述气道隔板16还是可以部份伸入所述凹部36;当该浮子30与该罩体10相对旋转一百八十度时,因为所述复数凹部36对称设置于该上壳体30a,且所述复数气道隔板16对称设置于该罩体10的内部,所以,该罩体10的所述气道隔板16还是可以部份伸入所述凹部36;当该浮子30与该罩体10相对旋转二百七十度时,因为所述复数凹部36对称设置于该上壳体30a,且所述复数气道隔板16对称设置于该罩体10的内部,所以,该罩体10的所述气道隔板16还是可以部份伸入所述凹部36。
列举说明该下壳体30b的作用如后:该下壳体30b可以是浅碟型结构,以避免该罩体10的高度增加,并且因为该下壳体30b的浅碟型结构,该下壳体30b具有较大的截面积,可以提升该浮子30的浮力。
请参阅图12至图15所示,列举说明该浮子30的悬吊方式如后:所述复数卡钩33环绕于该密封件40的外侧,且各卡钩33衔接于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各定位块23阻挡各卡钩33脱离该延伸管20,该浮子30可悬吊于该延伸管20,使得该浮子30的底部35不会接触该受热板50。
列举说明该浮子30的延伸部31与该延伸管20的组合方式如后:各定位块23进一步具有倾斜面231,当该浮子30的延伸部31穿入该延伸管20,各卡钩33藉由各定位块23的倾斜面231易于进入该延伸管20 (如图13与图15所示)。
列举说明该密封件40与该浮子30的组合方式如后: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具有一凹槽312,该凹槽312可设置一固定座41,该密封件40藉由该固定座41固定于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其中该密封件40可以是硅胶材质,该密封件40具有一颈部43及一插销45,该颈部43可固定于该固定座41的一固定孔413,该凹槽312并可容纳该插销45 (如图13与图15所示)。
请参阅图3、图12至图15所示,列举说明该罩体10的结构如后:该罩体10具有一环形凹槽18,该环形凹槽18衔接该罩体10的延伸管20;一上盖70可以嵌固于该环形凹槽18,该进水口11与该进水孔110设置于该上盖70,该进水孔110位于该延伸管20内(例如:该进水孔110设置于该上盖70的一延伸柱71,使得该进水孔110可位于该延伸管20内);藉此,该罩体10的模具易于制作,且该罩体10与该上盖70易于射出成型。
请参阅图8、图9、图12及图14所示,列举说明该罩体10的附加结构如后:该进气口12与该出气口13各别衔接一U型隔板19,各U型隔板19衔接一倾斜板191,各倾斜板191与该罩体10的壁面103形成一缺口192,且各倾斜板191具有一穿孔193,各缺口192与各穿孔193可供气流通过;当气流进入该进气口12,该进气口12所衔接的U型隔板19与倾斜板191可集中该气流,该气流藉由该缺口192与该穿孔193进入
该腔室空间51,以得到适当的缓冲。
列举说明该罩体10的结构变化如后:各U型隔板19与各倾斜板191可部份伸入该浮子30的至少一凹部36;其中该进气口12的U型隔板19与该出气口13的U型隔板19对称设置于该罩体10的内部,所述复数凹部36对称设置于该浮子30,且所述复数气道隔板16对称设置于该罩体10的内部;藉此,该浮子30与该罩体10的组装具有防呆作用。
请参阅图2及图12所示,列举说明该受热板50与该罩体10的密封方式如后:该罩体10具有一环形边缘15,该受热板50的边缘55密封于该环形边缘15,该受热板50的边缘55与该环形边缘15中间设置有一密封环60;其中该密封环60可包覆该环形边缘15。
请参阅图9与图16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复数气道隔板16具有直线边缘161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复数气道隔板16具有弧形边缘162 (如图16所示);藉以形成不同的气流阻抗。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该自动注水加湿室具有一浮子(30),其特征在于,该浮子(30)是一个中空容器,该浮子(30)包括:
一延伸部(31),设置于该浮子(30)的中央;
复数卡钩(33),设置于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
复数凹部(36),所述复数凹部(36)环绕该延伸部(31);
一密封件(40),该密封件(40)可固定于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
其中该浮子(30)可以借由所述卡钩(33)悬吊于该加湿室的一腔室空间(51),所述凹部(36)在该腔室空间(51)形成至少两个复杂气道(A1),该浮子(30)的外侧面(301)在该腔室空间(51)形成至少两个环形气道(A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浮子(30)由一上壳体(30a)及一下壳体(30b)所构成;该延伸部(31)位于该上壳体(30a),所述复数凹部(36)设置于该上壳体(30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壳体(30b)可以是浅碟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浮子(30)具有复数中空凸部(361),所述复数中空凸部(361)设置于该上壳体(30a),各凹部(36)是由相邻的凸部(361)所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凹部(36)对称设置于该上壳体(30a),使得该浮子(30)的组装具有防呆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浮子(30)具有复数中空凸部(361),所述复数中空凸部(361)对称设置于该上壳体(30a),各凹部(36)是由相邻的凸部(361)所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卡钩(33)环绕于该密封件(40)的外侧,且各卡钩(33)衔接于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具有一凹槽(312),该凹槽(312)可设置一固定座(41),该密封件(40)借由该固定座(41)固定于该延伸部(31)的顶端(3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件(40)可以是硅胶材质,该密封件(40)具有一颈部(43)及一插销(45),该颈部(43)可固定于该固定座(41)的一固定孔(413),该凹槽(312)并可容纳该插销(4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件(40)可以是硅胶材质。
CN201920638429.1U 2019-05-06 2019-05-06 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 Active CN211486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8429.1U CN211486115U (zh) 2019-05-06 2019-05-06 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8429.1U CN211486115U (zh) 2019-05-06 2019-05-06 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86115U true CN211486115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3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8429.1U Active CN211486115U (zh) 2019-05-06 2019-05-06 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86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4888B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humidification chambers
EP2056910B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humidification chambers
EP1733751A1 (en) Humidification chamber for use in a breathing circuit
CN106237478A (zh) 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CN111888612B (zh) 自动注水加湿室结构改良
CN211486115U (zh) 自动注水加湿室改良结构
KR100835312B1 (ko) 가습기 및 가습기용 보충수 물통
CN111388834B (zh) 一种用于呼吸支持设备的湿化装置
EP3441102A1 (en) Humidification chamber having suspension type float
US11464936B2 (en) Auto feed humidification chamber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CN207454895U (zh) 具有浮子的加湿室
CN212662438U (zh) 一种用于呼吸支持设备的湿化装置
CN219354996U (zh) 一种湿化罐
TW202039020A (zh) 自動注水加濕室結構改良
CN109386646B (zh) 具有悬吊式浮子的加湿室
CN220025833U (zh) 制氧机的恒温恒湿水杯以及制氧机
TWM596321U (zh) 自動注水加濕室結構改良
CN219896708U (zh) 制氧机的湿化杯以及制氧机
CN216071254U (zh) 一种适用于染发工具的单向进气结构及染发剂瓶
CN217795021U (zh) 一种水气分离装置
CN219646483U (zh) 一种带喷泉式的加湿水罐
CN216009685U (zh) 简易式溢流阀
CN210008881U (zh) 上盖总成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967968U (zh) 防止液体泄漏装置和家用器具
CN217937921U (zh) 一种水汽分离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