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84342U - 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84342U
CN211484342U CN201921788133.4U CN201921788133U CN211484342U CN 211484342 U CN211484342 U CN 211484342U CN 201921788133 U CN201921788133 U CN 201921788133U CN 211484342 U CN211484342 U CN 211484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ssembling
suction inlet
fitting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81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冲
徐龙
闻丹丹
秦阳
邵琦峰
马云
孙书进
谢中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ppy Vacuum Clean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881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84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84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84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属于清洁设备领域,解决现有吸尘器吸口组件螺钉结构复杂、吸尘器过滤能力的问题。吸入口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和贯穿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通气管道;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通过装配组件可拆卸安装;装配组件包括多组相互配合卡接的装配块和装配位。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装配结构通过装配柱和装配套及装配块和装配位,能够在保证连接性能的前提下,免去使用螺钉类紧固件,既能简化装配过程、降低加工成本,还能免去螺钉类紧固件必须的外露安装空间或孔槽,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光滑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吸尘器中,吸口组件是通过装配柱与螺钉紧固件相结合的方式装配在集尘杯体上,在组装时不但需要对螺钉进行紧固,并且螺钉还会对吸尘器整体的外观效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用以解决现有吸尘器吸口组件螺钉结构复杂、吸尘器过滤能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入口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和贯穿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通气管道;
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通过装配组件可拆卸地安装;
装配组件包括多组相互配合卡接的装配块和装配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二装配部的边缘为凸起边框,凸起边框能够插入第一装配部;
装配块设置在凸起边框的侧壁上;装配位设置在第一装配部内,且装配位的位置与装配块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装配块为楔形凸起,装配位为方形槽;
凸起边框在垂直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平面上的投影的主体为四边形,至少一组四边形对边对应的凸起边框的侧壁各设有至少一个装配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装配组件还包括多组相互配合的装配柱和装配套;装配柱平行于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且位于通气管道的外部,装配柱设有至少1个。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装配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板和固定插孔;
固定板设置在第一装配部上,且位于通气管道的外部;
固定板为平行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且沿平行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延伸的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气管道包括能够密封连接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第一管路贯穿第一装配部,第二管路贯穿第二装配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管路从第一装配部穿出的部分或第二管路从第二装配部穿出的部分设有进气连接部;进气连接部设有导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吸尘器主体,吸尘器主体包括:上壳体、集尘杯体和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入口装配结构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吸入口装配结构;
上壳体和集尘杯体均设置吸尘器主体的前端且互相固定安装;
通气管道穿过集尘杯体的外壳,且与吸尘器主体内的旋风空间连通;通气管道至少部分地与集尘杯体的内壁相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位于第二装配部内部的及从第二装配部穿出的通气管道为直管,且与集尘杯体的内壁相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吸尘器主体还包括旋风过滤组件,旋风过滤组件设置在旋风空间内;过滤组件设有圆筒形的过滤网罩;通气管道与过滤网罩以外的旋风空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二装配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集尘杯体的外壁前端,固定插孔设置在上壳体的外壁前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吸尘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为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吸尘器主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装配结构通过装配柱和装配套及装配块和装配位,能够在保证连接性能的前提下,免去使用螺钉类紧固件,既能简化装配过程、降低加工成本,还能免去螺钉类紧固件必须的外露安装空间或孔槽,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光滑美观;
2.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装配结构通过固定板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吸入口与集尘杯体的良好连接,还能提高集尘杯体和上壳体之间的连接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装配结构设置了与集尘杯相切的通气管道,能够使气流形成围绕过滤网罩的旋风,无需通气管道无需穿过锅炉网罩,使得过滤网罩上无需设置一个非网孔区域,让过滤网罩上均布过滤网孔,可增加过滤网罩的过滤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管道不会将携带灰尘的空气直接导向过滤网罩,而是沿切线方向导向集尘杯体内壁,降低了灰尘或异物与过滤网罩直接正碰的概率,降低因正碰而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实施例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实施例1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第一装配部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1的第一装配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实施例1的第一装配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实施例1的第二装配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2为实施例1的第二装配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7为实施例2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装配块;2-装配位;3-凸起边框;4-装配柱;5-装配套;6-固定板;7-固定插孔;8-第一管路;9-第二管路;10-导电组件;11-装配槽;12-上壳体;13-集尘杯体;14-旋风过滤组件;15-过滤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吸尘器放置在水平面上时:此时的上下方向规定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下方向;此时,吸尘器主体的吸入口朝向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方,反之为后方。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入口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和贯穿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通气管道;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通过装配组件可拆卸地安装;装配组件包括:多组相互配合卡接的装配块1和装配位2。通气管道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装配部内,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装配部内,当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安装后,通气管道的这两部分也能够拼合在一起。
在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第一装配部与吸尘器的吸入口连接、第二装配部与吸尘器主体连接,或,第一装配部与吸尘器主体连接、第二装配部与吸尘器的吸入口连接。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1、图3-2、图4-1、图4-2,第一装配部与吸尘器的吸入口为一体结构、第二装配部与吸尘器主体一体结构。
此外,相互配合卡接的装配块1和装配位2相对设置,以使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固定连接,即,装配块1设置在第一装配部上、装配位2设置在第二装配部上,或,装配位2设置在第一装配部上、装配块1设置在第二装配部上。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配位2设置在第一装配部上、装配块1设置在第二装配部上。装配块1和装配位2作为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紧固件使用,能够防止安装在一起的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脱开,从而免去使用螺钉类紧固件,也就无需在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外表面设置安装螺钉类紧固件的安装孔或预留安装空间,减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进而提高吸尘器外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更加美观。
作为设置装配块1的载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装配部的边缘为凸起边框3,凸起边框3能够插入第一装配部;装配块1设置在凸起边框3的侧壁上;装配位2设置在第一装配部内,且装配位2的位置与装配块1一一对应。在安装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时,凸起边框3嵌入到第一装配部中,设置在凸起边框3的装配块1卡入第一装配部侧壁上的装配位2中,使得第一装配部的外壁和第二装配部的外壁拼合成一个整体,且安装牢固可靠,具备较高的连接性能。
具体地,装配块1为楔形凸起,装配位2为方形槽。装配块1设置为楔形,使得在安装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时装配块1能够更加容易地滑入到装配位2中,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此外,楔形的装配块1有利于简化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的安装,使用者只需要轻轻将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压紧,即可完成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起边框3在垂直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平面上的投影的主体为四边形,具体为矩形、梯形、菱形等形状,为了使整个结构更加美观,优选为设有倒角的对称四边形,其对称轴竖直设置,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起边框3在垂直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平面上的投影为四角均设有倒角的矩形。
考虑到凸起边框3的投影为四边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至少一组对边对应的凸起边框3的侧壁各设有至少一个装配块1。一组对边均对应设置装配块1,即可实现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相对固定,两组对边均对应设置装配块1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安装的牢固程度,提高连接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配组件还包括多组相互配合的装配柱4和装配套5;装配柱4平行于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且位于通气管道的外部。相互配合的装配柱4和装配套5的设置形式与相互配合的装配块1和装配位2的设置形式相同,同样为了方便说明,装配套5设置在第一装配部上、装配柱4设置在第二装配部上。相互配合的装配柱4和装配套5可以在安装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起到导向和对正的作用,避免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错位安装,使得二者安装更加可靠,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连接性能。装配柱4和桩配套设有至少1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了3组。
类似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配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板6和固定插孔7;固定板6设置在第一装配部上,且位于通气管道的外部;固定板6为平行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且沿平行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延伸的板状结构。固定板6和固定插孔7的作用效果与装配柱4和装配套5的效果相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气管道贯穿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而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为可拆卸的两部分,因此,通气管道包括能够密封连接的第一管路8和第二管路9;第一管路8贯穿第一装配部,第二管路9贯穿第二装配部。当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安装在一起时,第一管路8和第二管路9密封拼合成完整的通气管路。
第一管路8从第一装配部穿出的部分或第二管路9从第二装配部穿出的部分设有进气连接部,为了方便说明,已经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已经限定第一装配部与吸尘器的吸入口为一体结构,因此,第一管路8从第一装配部穿出的部分设有进气连接部。进气连接部作为吸尘器的吸入口使用,直接与吸尘器地刷连接,或通过刚性管、柔性管或二者结合的管与吸尘器地刷连接。进气连接部设有导电组件10,为吸尘器地刷提供电力。进气连接部还设有装配槽11,用于地刷或地刷连接管的安装和固定。
实施例2
如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主体,包括:上壳体12、集尘杯体13和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入口装配结构为实施例1的吸入口装配结构。上壳体12和集尘杯体13均设置吸尘器主体的前端且互相固定安装,吸尘器主体的旋风空间设置在上壳体12的内壁和集尘杯体13的内壁形成的整体结构限定的空间。通气管道穿过集尘杯体13的外壳,且与吸尘器主体内的旋风空间连通,将气流引入旋风空间。旋风空间通常设置成回转体空间,通气管道至少部分地与集尘杯体13的内壁相切,通过气流与集尘杯体13的内壁接触,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使,气流能够沿切向流入旋风空间,使气流能够更加容易产生稳定的旋风,减少吸尘器抽吸力的损失。由于通气管道并不需要穿过旋风过滤组件14,因此旋风过滤组件14也可以设置为更加完整的回转体结构,有利于提高周向上旋风过滤效果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整体的旋风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第二装配部内部的及从第二装配部穿出的通气管道为直管,即第二管路9为直管,可以方便加工,并且直管能够使气流的行程尽量短,从而尽量减少气流在通气管道流动时产生的抽吸力损耗。第二管路9与集尘杯体13的内壁相切,使进入第二装配部的气流能够直接流向集尘杯体13内部并形成旋风。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管路9为方管,其与集尘杯体13的内壁相切处过渡更加平滑,避免弯折或不规则的连接处造成对气流流动的阻碍。第一管路8与第二管路9连接的部分也设置为方形管,使得第一管路8和第二管路9能够紧密连接。
吸尘器主体的旋风过滤组件14设置在旋风空间内,旋风过滤组件14的侧壁设有圆筒形的过滤网罩15。如图6、图7所示,箭头指代气流流动方向,携带灰尘的气流在形成旋风并进行旋风除尘后,气流穿过过滤网罩15流入旋风过滤组件14,并通过旋风过滤组件14的内部的气流通道流向吸尘器主体的电机,进而从吸尘器主体中排出,同时灰尘和异物被储存在集尘杯体13的底部,由于通气管道与集尘杯体13的内壁相切,而无需穿过旋风过滤组件14,使得过滤网罩15无需设置非网孔区域,即整个过滤网罩15均布过滤网孔,可增加过滤网罩15的过滤性能,使得周向旋风过滤的能力更加均匀,提高了整体的旋风过滤效果。
过滤网罩15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由于通气管道与集尘杯体13的内壁相切,因此气流在进入旋风空间时,会先随集尘杯体13内壁形成旋风,然后才随旋风穿过过滤网罩15,避免了气流及气流携带的灰尘与金属材料的过滤网罩15发生直接正碰和/或斜碰,降低了因碰撞金属过滤网罩15而产生的噪音,进而降低了吸尘器整体的工作噪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网罩15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集尘杯体13内,当气流在旋风空间内形成旋风,受到重力作用,气流和灰尘都会向集尘杯体13的底部移动,将过滤网罩15设置在旋风空间相对靠下的位置,能够使旋风分离能够更加充分,提高旋风除尘的效率。此外,第二管路9沿气流流动方向向上倾斜,使得旋风空间能够被利用得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装配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集尘杯体13的外壁前端,固定插孔7设置在上壳体12的外壁前端,使得固定板6与固定插孔7的功能除了实施例1中提及的功能外,当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安装后,还能够通过固定板6与固定插孔7的插合,使得上壳体12和集尘杯体13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为实施例2的吸尘器主体,吸尘器的地刷直接或通过柔性管、刚性管或二者组合与吸尘器主体的第一装配部的进气连接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装配结构通过装配柱和装配套及装配块和装配位,能够在保证连接性能的前提下,免去使用螺钉类紧固件,既能简化装配过程、降低加工成本,还能免去螺钉类紧固件必须的外露安装空间或孔槽,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光滑美观;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装配结构通过固定板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吸入口与集尘杯体的良好连接,还能提高集尘杯体和上壳体之间的连接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吸入口装配结构设置了与集尘杯相切的通气管道,能够使气流形成围绕过滤网罩的旋风,无需通气管道无需穿过锅炉网罩,使得过滤网罩上无需设置一个非网孔区域,让过滤网罩上均布过滤网孔,可增加过滤网罩的过滤性能;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管道不会将携带灰尘的空气直接导向过滤网罩,而是沿切线方向导向集尘杯体内壁,降低了灰尘或异物与过滤网罩直接正碰的概率,降低因正碰而产生的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口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贯穿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的通气管道和装配组件;
所述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通过装配组件可拆卸地安装;
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多组相互配合卡接的装配块(1)和装配位(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部的边缘为凸起边框(3),所述凸起边框(3)能够插入所述第一装配部;
所述装配块(1)设置在所述凸起边框(3)的侧壁上;所述装配位(2)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部内,且所述装配位(2)的位置与所述装配块(1)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口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块(1)为楔形凸起,所述装配位(2)为方形槽;
所述凸起边框(3)在垂直于吸入口装配结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的主体为四边形,至少一组四边形对边对应的凸起边框(3)的侧壁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装配块(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口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组件还包括多组相互配合的装配柱(4)和装配套(5);
所述装配柱(4)平行于吸入口装配结构的轴线,且位于所述通气管道的外部,所述装配柱(4)设有至少1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入口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板(6)和固定插孔(7);
所述固定板(6)设置在第一装配部上,且位于所述通气管道的外部;
所述固定板(6)为平行于吸入口装配结构的轴线且沿平行吸入口装配结构的轴线延伸的板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吸入口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包括能够密封连接的第一管路(8)和第二管路(9);
所述第一管路(8)贯穿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二管路(9)贯穿第二装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入口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8)从第一装配部穿出的部分或第二管路(9)从第二装配部穿出的部分设有进气连接部;所述进气连接部设有导电组件(10)。
8.一种吸尘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主体包括:上壳体(12)、集尘杯体(13)和吸入口装配结构,所述吸入口装配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吸入口装配结构;
所述上壳体(12)和集尘杯体(13)均设置在吸尘器主体的前端且互相固定安装;
所述通气管道穿过所述集尘杯体(13)的外壳,且与吸尘器主体内的旋风空间连通;所述通气管道至少部分地与所述集尘杯体(13)的内壁相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主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装配部内部及从第二装配部穿出的通气管道为直管,且直管与所述集尘杯体(13)的内壁相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主体,其特征在于,吸尘器主体还包括旋风过滤组件(14),所述旋风过滤组件(14)设置在所述旋风空间内;所述过滤组件设有圆筒形的过滤网罩(15);所述通气管道与所述过滤网罩(15)以外的旋风空间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集尘杯体(13)的外壁前端,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固定插孔(7);所述固定插孔(7)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2)的外壁前端。
12.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为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吸尘器主体。
CN201921788133.4U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 Active CN211484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8133.4U CN211484342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8133.4U CN211484342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84342U true CN211484342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07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8133.4U Active CN211484342U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84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8436C (zh) 多旋风收集器
CN201127574Y (zh) 吸尘器旋风集尘装置
CN211484342U (zh) 一种吸入口装配结构、吸尘器主体和吸尘器
CN204423247U (zh) 横屏式超薄型空气净化电脑一体机
CN214965054U (zh) 一种易于拆装出风滤网的吸尘器
CN21029214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0300861U (zh) 一种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
CN210934318U (zh) 一种高效的纺织用除尘装置
CN210317939U (zh) 干扫车专用风机
CN210008971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215533994U (zh) 一种用于灰尘分离模块的固体筛网及灰尘分离模块
CN213821234U (zh) 一种降噪吸尘风道及吸尘器
CN112741542A (zh) 一种吸尘器主机及吸尘器
CN220366481U (zh) 一种空调滤网的防尘装置及空调
CN215687417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的吸头
CN211212929U (zh) 一种集尘组件及清洁设备
CN108870483B (zh) 一种免清洗吸油烟机
CN216675614U (zh) 电机偏心吸尘器
CN219763220U (zh) 一种新结构的工业吸尘器
CN221035885U (zh) 一种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17471843U (zh) 一种降噪吸尘器
CN211282998U (zh) 石料输送用除尘装置
CN211749303U (zh) 一种集尘桶的风道结构
CN218304709U (zh) 立式吸尘器
CN217039961U (zh) 一种尘杯上置式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og vacuum clean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before: PUPPY ELECTRONIC APPLIANCES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