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83176U - 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 - Google Patents

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83176U
CN211483176U CN201922325299.9U CN201922325299U CN211483176U CN 211483176 U CN211483176 U CN 211483176U CN 201922325299 U CN201922325299 U CN 201922325299U CN 211483176 U CN211483176 U CN 211483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course
flying
connecting portion
knit
heel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252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昌富
邓宝荷
邓昌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ongfeng Webb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ongfeng Webb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ongfeng Webb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ongfeng Webb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252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83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83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83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飞织后脚跟垫包括连接部、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的厚度均大于连接部的厚度,第一垫层的侧端与连接部连接,第二垫层的侧端与连接部连接,弯折连接部能够使得第一垫层叠层于第二垫层上,且第一垫层的正面投影完全位于第二垫层内,第一垫层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弹性部,弹性部朝向第一垫层的相对两表面隆起并用于与脚后跟软接触。连接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的宽度,第一垫层可以轻易的折叠并与第二垫层贴合,由于第一垫层上设置有弹性部,弹性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人穿上含飞织后脚跟垫的飞织鞋时,可以有效的保护人的后脚跟。

Description

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子的舒适性、美观性、实用性的追求也越来越明显,其中,人们对鞋子的舒适性以及实用性的要求尤为严格。在日常生活中,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穿着鞋子经常会出现鞋子磨后脚跟的现象,使人的脚后跟产生不适,严重的,还会使后脚跟磨起水泡和擦破后脚跟的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鞋子容易引起人的后脚跟不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织后脚跟垫,包括连接部、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所述第一垫层和所述第二垫层的厚度均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垫层的侧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垫层的侧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弯折所述连接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垫层叠层于所述第二垫层上,且所述第一垫层的正面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二垫层内,所述第一垫层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朝向所述第一垫层的相对两表面隆起并用于与脚后跟软接触。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采用海绵材料制造成型。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的宽度由其中心位置朝向其相对两端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垫层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部,两所述第一圆弧部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两所述第一圆弧部连接的侧端形成第一圆弧下凹。
可选地,所述第二垫层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圆弧部,两所述第二圆弧部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两所述第二圆弧部连接的侧端形成第二圆弧下凹。
可选地,所述第一垫层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垫层的端面均设有防水层。
可选地,所述防水层为软性防水材料制造成型。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垫层和所述第二垫层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垫层和所述第二垫层均采用柔性材料制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织后脚跟垫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飞织后脚跟垫,当飞织后脚跟垫用于低帮的飞织鞋时,由于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的厚度,第一垫层可以轻易的弯折并与第二垫层贴合,然后,将弯折后的飞织后脚跟垫的连接部的方向朝上的放入飞织鞋的后脚跟处并与飞织鞋的内壁缝合;当飞织后脚跟垫用于高帮的飞织鞋时,将飞织后脚跟垫的第一垫层的圆弧端朝上、第二垫层的圆弧端朝下放入飞织鞋的后脚跟处并与飞织鞋的内壁缝合;由于第一垫层上设置有弹性部,弹性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人穿上含飞织后脚跟垫的飞织鞋时,可以有效的保护人的后脚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织鞋,其包括上述的飞织后脚跟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织鞋中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飞织鞋,通过使用上述的飞织后脚跟垫,有效的解决了生活中人们穿鞋容易引起人的后脚跟疼的问题,从而可以使飞织鞋达到保护后脚跟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织后脚跟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织后脚跟垫的第一垫层与第二垫层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飞织后脚跟垫的侧视图。
图4为图2提供的飞织后脚跟垫的侧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连接部 20—第一垫层 30—第二垫层
21—弹性部 22—第一圆弧部 31—防水层
32—第二圆弧部 221—第一圆弧下凹 321—第二圆弧下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飞织后脚跟垫,包括连接部10、第一垫层20和第二垫层30,所述第一垫层20和所述第二垫层30的厚度均大于所述连接部10的厚度,所述第一垫层20的侧端与所述连接部10连接,所述第二垫层30的侧端与所述连接部10连接,弯折所述连接部10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垫层20叠层于所述第二垫层30上,且所述第一垫层20的正面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二垫层30内,所述第一垫层20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弹性部21,所述弹性部21朝向所述第一垫层20的相对两表面隆起并用于与脚后跟软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飞织后脚跟垫,当飞织后脚跟垫用于低帮的飞织鞋时,由于连接部10的厚度小于第一垫层20和第二垫层30的厚度,第一垫层20可以轻易的弯折并与第二垫层30贴合,然后,将弯折后的飞织后脚跟垫的连接部10的方向朝上的放入飞织鞋的后脚跟处并与飞织鞋的内壁缝合;当飞织后脚跟垫用于高帮的飞织鞋时,将飞织后脚跟垫的第一垫层20的圆弧端朝上、第二垫层30的圆弧端朝下放入飞织鞋的后脚跟处并与飞织鞋的内壁缝合;由于第一垫层20上设置有弹性部21,弹性部21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人穿上含飞织后脚跟垫的飞织鞋时,可以有效的保护人的后脚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弹性部21采用海绵材料制造成型。具体地,弹性部21采用具有弹性和柔软性的海绵制造成型,如此,当人的后脚跟与弹性部21接触时,可以保护人的后脚跟不被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弹性部21的宽度由其中心位置朝向其相对两端逐渐增大。具体地,弹性部21的宽度在中心位置最小,与第一垫层20两端连接的弹性部21的宽度均大于中心位置,如此,无论用于高帮飞织鞋还是低帮飞织鞋,设置的弹性部21均能有效的保护人的脚后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垫层2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部22,两所述第一圆弧部22均与所述连接部10连接,两所述第一圆弧部22连接的侧端形成第一圆弧下凹221。具体地,两个第一圆弧部22的同一侧端均与连接部10连接,两个第一圆弧部22连接并一体成型,如此,第一垫层20设置的侧端呈圆弧状可以方便与飞织鞋的内壁缝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垫层3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圆弧部32,两所述第二圆弧部32均与所述连接部10连接,两所述第二圆弧部32连接的侧端形成第二圆弧下凹321。具体地,两个第二圆弧部32的同一侧端均与连接部10连接,两个第二圆弧部32连接并一体成型,如此,第二垫层30设置的侧端呈圆弧状可以方便与飞织鞋的内壁缝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垫层20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垫层30的端面均设有防水层31。具体地,当含飞织后脚跟垫的飞织鞋沾水时,设置的防水层31一面与飞织鞋的内壁缝合,防水层31将水阻隔,防止鞋子外部的水进入鞋内,如此,增强飞织鞋的防水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防水层31为软性防水材料制造成型。具体地,具有一定柔软性防水层31可以形变弯曲,如此,使飞织后脚跟垫可以更好的缝合到飞织鞋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连接部10、所述第一垫层20和所述第二垫层30一体成型。具体地,由于连接部10、第一垫层20和所述第二垫层30一体成型,这样飞织后脚跟垫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适合批量生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垫层20和所述第二垫层30均采用柔性材料制造成型。具体地,第一垫层20和第二垫层30均采用柔性材料制造成型可以使加工成型后的飞织后脚跟垫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增强人穿飞织鞋后的舒适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飞织鞋,其包括上述的飞织后脚跟垫。
本实用新型的飞织鞋,通过使用上述的飞织后脚跟垫,有效的解决了生活中人们穿鞋容易磨损擦伤后脚跟的问题,从而可以使飞织鞋达到保护后脚跟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飞织后脚跟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所述第一垫层和所述第二垫层的厚度均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垫层的侧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垫层的侧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弯折所述连接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垫层叠层于所述第二垫层上,且所述第一垫层的正面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二垫层内,所述第一垫层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朝向所述第一垫层的相对两表面隆起并用于与脚后跟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织后脚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采用海绵材料制造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织后脚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的宽度由其中心位置朝向其相对两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织后脚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层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弧部,两所述第一圆弧部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两所述第一圆弧部连接的侧端形成第一圆弧下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织后脚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层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圆弧部,两所述第二圆弧部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两所述第二圆弧部连接的侧端形成第二圆弧下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织后脚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层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垫层的端面均设有防水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织后脚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软性防水材料制造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飞织后脚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垫层和所述第二垫层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飞织后脚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层和所述第二垫层均采用柔性材料制造成型。
10.一种飞织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飞织后脚跟垫。
CN201922325299.9U 2019-12-20 2019-12-20 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 Active CN211483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5299.9U CN211483176U (zh) 2019-12-20 2019-12-20 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5299.9U CN211483176U (zh) 2019-12-20 2019-12-20 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83176U true CN211483176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18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25299.9U Active CN211483176U (zh) 2019-12-20 2019-12-20 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83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7008B2 (ja)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US10772362B2 (en) Breast suppor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JP5520421B1 (ja) ブラジャーのカップ及びブラジャー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211483176U (zh) 飞织后脚跟垫及飞织鞋
WO2015193932A1 (ja) ブラジャー
KR200485870Y1 (ko) 탄성밴드가 내장된 바지
JP2020041244A (ja) 衣類
KR20120005792U (ko) 착용감이 우수한 브래지어
JP2001200403A (ja) バスト部パッド
CN212088155U (zh) 一种棉服
TW201218968A (en) Brassiere
CN207721271U (zh) 一种女士单鞋
JP3128853U (ja) ブラジャー
CN214759495U (zh) 一种带孔结构的保暖型飞织鞋面
CN214431866U (zh) 内衣
CN217826813U (zh) 一种透气文胸
CN216135198U (zh) 一种改善微循环的养护胸垫及文胸
CN219146816U (zh) 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内衣
CN217309202U (zh) 具备弹性栅格区的文胸
CN213587450U (zh) 一种硅胶模杯及文胸
CN210581071U (zh) 一种有固定带腰带式羽绒裤
KR200475210Y1 (ko) 남성용 팬티
KR101166952B1 (ko) 허리부의 꺾임이 용이한 부력보조복
CN204653935U (zh) 一种护踝平底女鞋
CN213154324U (zh) 一种鞋面和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